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电动工具的制作方法

2022-08-17 00:34:08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属于五金设备技术领域,涉及一种电动工具。


背景技术:

2.现有技术中的电动五金工具为整体结构,适用场合较为单一,不能满足多场景使用需要;如果要满足多场景使用,需要针对不同场景分别开发设计相应的电动工具,导致使用成本较大。近来,市面上也出现一些可更换工作头的电动工具,这种电动工具的工作头在更换时,存在更换不方便的问题。
3.近年来,市面上也出现了一些可以更换工作头的电动工具,工作头与手柄壳体连接过程中,拆装不方便,存在较多不便。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电动工具,该电动工具能够实现手柄壳体与工作头的方便快捷拆装连接,实现手柄壳体匹配不同的工作头。
5.按照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一种电动工具,包括手柄壳体和工作头,手柄壳体与工作头可拆卸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作头的连接端构造第一锁紧部,手柄壳体上设置第二锁紧部,第一锁紧部与第二锁紧部相互配合实现手柄壳体与工作头的可拆卸连接;手柄壳体上还设置调节部,调节部能够实现对第二锁紧部的调节,以锁紧或释放第一锁紧部。
6.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锁紧部为构造于工作头连接端并呈圆周状均布多段的卡扣,相邻两段卡扣之间分别设置导向槽;所述第二锁紧部构造为锁环,锁环限位设置于手柄壳体内的限位槽中,锁环内壁设置卡块,在使用时,卡块穿过导向槽与卡扣配合,实现第一锁紧部与第二锁紧部的配合。
7.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调节部包括构造于锁环上的拨杆,拨杆从手柄壳体的调节槽中伸出,拨杆能够沿圆周方向进行摆动调节。
8.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锁环上与拨杆径向相对一侧圆周表面的连接柱定位连接复位弹簧的一端,复位弹簧置于锁环上设置的弹簧槽中,且复位弹簧的另一端压紧于机壳内侧侧壁的固定位。
9.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锁环上与拨杆径向相对一侧圆周表面的定位凸起与定位弹片底面构造的两个圆弧槽定位工位相配合,定位弹片限位设置于手柄壳体内。
10.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锁紧部为构造于工作头连接端圆周表面的卡扣;
11.第二锁紧部采用锁紧弹片,锁紧弹片包括支撑于手柄壳体内腔底部设置的限位槽中的弹片平直部,所述弹片平直部的两端对称连接弹片锁紧部,每段所述弹片锁紧部的上端分别固定连接一段平直状的弹片受力部;
12.调节部采用锁扭,锁扭底部与弹片受力部相连接,锁扭上部从手柄壳体的槽口中
向外伸出。
13.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锁紧部为构造于工作头连接端圆周表面的卡扣,卡扣设有导向槽;第二锁紧部为构造于手柄壳体内壁的卡块,在工作时,卡块穿过导向槽与卡扣相配合,实现第一锁紧部与第二锁紧部的可拆卸连接;调节部包括构造于工作头连接端底部的拨杆,拨杆的下端从手柄壳体底部设置的调节槽中伸出,拨杆上还连接复位弹簧,复位弹簧另一端压紧于手柄壳体内腔的固定位上,拨杆在卡块穿过导向槽与卡扣相配合时,拨杆在复位弹簧推动下卡住圆周表面的卡槽,拨杆能够沿纵向进行调节。
14.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锁紧部包括构造于工作头连接端圆周表面的卡槽;
15.所述第二锁紧部包括固定于手柄壳体内壁的导向杆,导向杆上两组卡块,每组所述卡块上分别构造卡块卡紧部,卡块卡紧部与卡槽相配合,实现第一锁紧部与第二锁紧部的可拆卸连接;
16.调节部包括构造于卡块上的调节杆及设置于两组卡块之间的复位弹簧,复位弹簧套设在导向杆上,能够对卡块进行复位调节,所述调节杆从手柄壳体上设置的调节孔中伸出。
17.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产品结构合理巧妙,在工作时,能够实现手柄壳体与工作头的方便快捷的可拆卸连接;能够实现手柄壳体匹配多个工作头,能够实现工作时适用于多种工作场合,满足多种使用场景需要。
附图说明
18.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种实施方式的爆炸示意图。
19.图2为图1组合状态的剖视图。
20.图3为图1中工作头锁紧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21.图4为图1中工作头解锁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22.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种实施方式的爆炸示意图。
23.图6为图5组合状态的剖视图。
24.图7为图5中工作头锁紧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25.图8为图5中工作头解锁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26.图9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三种实施方式的爆炸示意图。
27.图10为图9组合状态的剖视图。
28.图11为图9解锁状态的剖视图。
29.图12为本实用新型的第四种实施方式的爆炸示意图。
30.图13为图12组合状态的剖视图。
31.图14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五种实施方式的爆炸示意图。
32.图15为图14锁紧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33.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的说明。
34.图1~15中,包括工作头10、第一锁紧部11、卡扣111、导向槽112、卡槽113、手柄壳体
20、第二锁紧部21、锁环211、卡块212、卡块卡紧部212-1、锁位弹片213、导向杆214、调节部22、拨杆221、复位弹簧222、定位弹片223、锁扭224、调节杆225、电池30、主电路板40、电机50、模块开关60等。
35.如图1~15所示,本实用新型是一种电动工具,包括手柄壳体20和工作头10,手柄壳体20与工作头10可拆卸连接,所述工作头10的连接端构造第一锁紧部11,手柄壳体20上设置第二锁紧部21,第一锁紧部11与第二锁紧部21相互配合实现手柄壳体20与工作头10的可拆卸连接;手柄壳体20上还设置调节部22,调节部22能够实现对第二锁紧部21的调节,以锁紧或释放第一锁紧部11。
36.为了实现手柄壳体20与工作头10的可拆卸连接,第一锁紧部11与第二锁紧部21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需要,进行多种结构的设置方式。
37.如图1~8所示,第一锁紧部11为构造于工作头10连接端并呈圆周状均布多段的卡扣111,相邻两段卡扣111之间分别设置导向槽112;所述第二锁紧部21构造为锁环211,锁环211限位设置于手柄壳体20内的限位槽中,锁环211内壁设置卡块212,在使用时,卡块212穿过导向槽112与卡扣111配合,实现第一锁紧部11与第二锁紧部21的配合。
38.调节部22包括构造于锁环211上的拨杆221,拨杆221从手柄壳体20的调节槽中伸出,拨杆221能够沿圆周方向进行摆动调节。
39.1. 如图1~4所示,在上述结构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的第一种实施方式如下:锁环211上与拨杆221径向相对一侧圆周表面的连接柱定位连接复位弹簧222的一端,复位弹簧222置于锁环211内壁设置的卡槽中,且复位弹簧222的另一端压紧于机壳内侧固定位上。
40.如图5~8所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种实施方式,与第一种实施方式的区别在于:锁环211上与拨杆221径向相对一侧圆周表面的定位凸起与定位弹片223底面构造的两个圆弧槽定位工位相配合,定位弹片223限位设置于手柄壳体20内。该种实施方式,在工作时,拨杆221转动时,带动锁环211转动,实现锁环211上的定位凸起与定位弹片223上的圆弧槽定位工位配合,两个圆弧槽定位工位中的一个为锁紧工位,另一个为解锁工位。
41.对于上述两种实施方式,工作头10在与手柄壳体20进行可拆卸连接时,将工作头10与手柄壳体20对接连接,工作头10的连接端靠近手柄壳体20的对接端,转动拨杆221使得锁环211同步转动至导向槽112对齐卡块212,当卡块212越过导向槽112后,沿圆周方向转动锁环211,实现卡块212与锁扣111的配合连接。
42.如图9~1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第三种实施方式,第一锁紧部11为构造于工作头10连接端圆周表面的卡扣111。
43.第二锁紧部21采用锁紧弹片213,锁紧弹片213包括支撑于手柄壳体20内腔底部设置的限位槽中的弹片平直部,所述弹片平直部的两端对称连接弹片锁紧部,每段所述弹片锁紧部的上端分别固定连接一段平直状的弹片受力部。
44.调节部22采用锁扭,锁扭底部与弹片受力部相连接,锁扭上部从手柄壳体20的槽口中向外伸出。
45.本实施例的工作过程如下:在工作头10与手柄壳体20对接连接时,将锁扭224向下压,锁扭224在下压过程中,带动锁紧弹片213的圆弧状的弹片锁紧部向外撑开,此时,工作头10的卡扣111可以顺利穿过锁紧弹片213的内侧;当松开锁扭224时,锁紧弹片213复位向内弹回,此时,锁紧弹片213将卡扣111锁紧固定,可以理解的是,为了确保锁紧弹片213不会
发生轴向位置窜动,锁紧弹片213限位设置于手柄壳体20的限位槽中。
46.如图12、13所示,本实用新型的第四种实施方式,第一锁紧部11为构造于工作头10连接端圆周表面的卡扣111,卡扣111设有导向槽112;第二锁紧部21为构造于手柄壳体20内壁的卡块212,在工作时,卡块212穿过导向槽112与卡扣111相配合,实现第一锁紧部11与第二锁紧部21的可拆卸连接;调节部22包括构造于工作头10连接端底部的拨杆221,拨杆221的下端从手柄壳体20底部设置的调节槽中伸出,拨杆221上还连接复位弹簧222,复位弹簧222另一端压紧于手柄壳体20内腔的的固定位上,拨杆221在卡块212穿过导向槽112与卡扣111相配合时,拨杆221在复位弹簧222推动下卡住圆周表面的卡槽113,拨杆221能够沿纵向进行调节。
47.该实施例的工作过程如下:在工作时,工作头10与手柄壳体20对接时,将工作头10上的导向槽112对齐卡块212,然后将工作头10与手柄壳体20进行相对转动,实现卡块212与卡扣111的配合,实现工作头10与手柄壳体20的可靠连接,拨杆221在卡块212穿过导向槽112与卡扣111相配合时,拨杆221在复位弹簧222推动下卡住圆周表面的卡槽113,当推动拨杆221沿纵向方向,释放工作头。
48.如图14、15所示,本实用新型的第五种实施方式,第一锁紧部11包括构造于工作头10连接端圆周表面的卡槽113;所述第二锁紧部21包括固定于手柄壳体20内壁的导向杆214,导向杆214上两组卡块212,每组所述卡块212上分别构造卡块卡紧部212-1,卡块卡紧部212-1与卡槽113相配合,实现第一锁紧部11与第二锁紧部21的可拆卸连接。
49.调节部22包括构造于卡块212上的调节杆225及设置于两组卡块212之间的复位弹簧222,复位弹簧222套设与导向杆214上,能够对卡块212进行复位调节,所述调节杆225从手柄壳体20上设置的调节孔中伸出。
50.该种实施例在使用时,首先将卡块212及复位弹簧222套设于导向杆214上,在将工作头10与手柄壳体20进行连接时,首先按压调节杆225,使得卡块212压缩复位弹簧222,此时,将工作头10的连接端朝向手柄壳体20移动,由于此时卡块212压缩复位弹簧222,工作头10连接端的空心圆筒抵靠于卡块212上,然后松开调节杆225,卡块212在复位弹簧222的作用下复位,直至卡块卡紧部212-1卡紧于卡槽113中,实现工作头10与手柄壳体20的可拆卸连接。
51.如图1~15所示,本实用新型中的手柄壳体20采用剖分结构,两个左右的手柄壳体对齐连接后,形成整体的手柄壳体20,手柄壳体20内置电池30,电池30上设置主电路板40和mcu芯片40-1,手柄壳体20内还设置电机50,电机50上设置模块开关60,通过模块开关60来识别相应的工作头10。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