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速凝混凝土块的夹持工具的制作方法

2022-08-13 04:45:05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夹持工具,尤其是速凝混凝土块的夹持工具。


背景技术:

2.速凝混凝土块在住宅建筑、园林建筑中的使用较多。目前,现有技术中对于用来夹持速凝混凝土块的工具,基本都是适配方形结构土块,无法根据速凝混凝土块的形状做适应性调节的功能。
3.例如现有技术公开号为cn209665794u的专利申请公开了一种混凝土固定夹具,包括基板,所述基板的两端均设置有侧板,所述基板的下表面设置有滑杆,所述滑杆上设置有限位块,所述滑杆的正下方设置有滑轨,所述侧板的一侧外壁上设置有固定座,所述固定座的一侧设置有受力块,所述固定座通过弹簧与受力块固定连接,所述受力块的一侧外壁上设置有顶杆,且顶杆设置在弹簧的内部,所述受力块的另一侧设置有夹板,所述受力块通过固定螺栓与夹板的一侧外壁固定连接,所述夹板的前端面上设置有锁紧手柄,所述锁紧手柄的正下方设置有连接槽,且连接槽贯穿并延伸至夹板的外部。
4.该专利申请的固定家具,虽然通过设置的滑杆和滑轨可以使得夹具对混凝土的固定工作比较灵活,但是夹板为平面板,只能对方形的混凝土块进行夹持,遇到例如梯形、楔形的混凝土块,夹板就无法完整地夹持在混凝土块的左右两个侧面,不仅使得夹持状态不稳定,而且也容易对混凝土块表面产生损伤。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速凝混凝土块的夹持工具,能够根据速凝混凝土块的形状进行调节,使得夹持作用更佳稳定可靠。
6.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7.一种速凝混凝土块的夹持工具,包括:
8.两个夹持架,用于夹持在速凝混凝土块左右两侧面;
9.两个横向设置的第一调节杆,分别插设在两个夹持架上,并且可横向伸缩移动;
10.活动连接结构,将两个第一调节杆的端部连接在一起,并可使得其中一个第一调节杆以另一个第一调节杆的端部作为转动中心作三维旋转。
11.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活动结构包括:
12.球体,形成在其中一个第一调节杆的端部;
13.壳体,形成在另一个第一调节杆的端部;
14.所述壳体包裹在球体外,其内壁和球体形状相适配,使得球体可在壳体内转动。
15.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夹持架包括:
16.竖向设置的支撑柱;
17.握把结构,设置在所述支撑柱的外侧;
18.至少一个第一夹持结构,设置在所述支撑柱的内侧,所述第一夹持结构具有呈弧
形面的第一夹持部,用于压在速凝混凝土块的左/右侧面。
19.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夹持架还包括:
20.竖向设置的第二调节杆,插设在所述支撑柱的顶部,并且可竖向伸缩移动;
21.第二夹持结构,套接在所述第二调节杆上,并且可以绕第二调节杆转动,所述第二夹持结构具有第二呈弧形面的第二夹持部,用于压在速凝混凝土块的顶面;
22.支撑结构,设置在所述支撑柱的内侧,所述支撑结构具有呈弧形面的支撑部,用于支撑在速凝混凝土块的底面。
23.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二调节杆和支撑柱螺纹配合。
24.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夹持部、第二夹持部、支撑部包覆有一层弹性垫。
25.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夹持架还包括:
26.连接座,连接在所述支撑柱的底部,所述调节杆插设在连接座上。
27.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调节杆和连接座螺纹配合。
28.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调节杆具有一段直径增大的加粗段,所述加粗段插和所述连接座螺纹配合。
29.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夹持架还包括:
30.竖向设置的加强柱,其两端分别连接所述握把结构以及所述连接座。
31.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32.本实用新型通过活动连接结构,使得两个第一调节杆可以转动调节,从而带动对应的夹持架作进行转动,使得夹持架适配于多种不同形状的速凝混凝土块,对速凝混凝土块的左右两个侧面实施稳定可靠的夹持;另外,本实用新型还设置了第二夹持结构以及支撑结构,用于压住、抵住速凝混凝土块的顶面、底面,避免速凝混凝土块的滑脱。
附图说明
33.下面将通过附图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中优选实施案例,以助于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和优点,其中:
34.图1为速凝混凝土块的夹持工具的正视图;
35.图2为第一调节杆和活动连接结构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36.下面根据附图和实施案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37.在本说明书中提到或者可能提到的上、下、左、右、前、后、正面、背面、顶部、底部等方位用语是相对于各附图中所示的构造进行定义的,词语“内”和“外”分别指的是朝向或远离特定部件几何中心的方向它们是相对的概念,因此有可能会根据其所处不同位置、不同使用状态而进行相应地变化。所以,也不应当将这些或者其他的方位用语解释为限制性用语。
38.参照图1、图2,一种速凝混凝土块的夹持工具,包括两个夹持架1、两个第一调节杆2、活动连接结构,其中两个所述夹持架1左右间隔开,两个所述第一调节杆2横向设置,并且分别插设在两个所述夹持架1上,所述活动连接结构将两个所述第一调节杆2连接在一起,
所述活动连接结构作为连接枢纽的结构,可以使得其中一个第一调节杆2以另一个第一调节杆2的端部作为转动中心作三维旋转。
39.本技术的夹持工具,所述第一调节杆2在对应夹持架1上可以伸缩移动调节,从而可以增大或缩小两个夹持架1之间的间距,两个夹持架1是用来夹持速凝混凝土块的左右两个侧面的,通过调节第一调节杆2,不断缩小两个夹持架1之间的间距,直至两个夹持架1夹紧速凝混凝土块。对于速凝混凝土块来说,尤其是对于住宅建筑、园林建筑所使用的速凝混凝土块,方形结构只是其中一种,还有呈现为楔形结构、梯形结构的,针对这些形状结构的速凝混凝土块,通过本技术的所述活动连接结构,使得所述第一调节杆2以及对应的夹持架1可以调整方向,从而使得两个所述夹持架1对于速凝混凝土块左右两个侧面的夹持作用能够达到平衡的状态,不仅使得夹持状态更加稳定可靠,同时也能避免局部夹持力度过大而导致对速凝混凝土块表面的损伤。
40.进一步地,所述活动结构包括球体31和壳体32,所述球体31形成在其中一个第一调节杆2的端部,所述壳体32形成在另一个第一调节杆2的端部,所述球体31和壳体32可以通过螺丝等紧固件固定在对应的第一调节杆2的端部,也可以是通过热焊接的工艺焊在对应的第一调节杆2的端部。所述壳体32包裹在所述球体31外,并且壳体32内壁的形状和球体31相适配,使得球体31可以在壳体32内转动,从而实现其中一个第一调节杆2以另一个第一调节杆2的端部作为转动中心作三维旋转,可以在壳体32内适当注入一些润滑油,使得转动更加灵活。使用时,例如可以先将左侧的夹持架1紧贴在速凝混凝土块的左侧面,然后调节右侧的第一调节杆2,使得右侧的夹持架1逐渐靠近速凝混凝土块的右侧面或左侧面上,然后该夹持架1接触到速凝混凝土块的右侧面上,此时继续调节靠右侧的第一调节杆2,该第一调节杆2就会带动靠右侧的夹持架1转动,从而自动纠正该夹持架1的夹持方向直至夹紧。
41.对于所述夹持架1,其包括支撑柱11、握把结构12、至少一个第一夹持结构13。其中所述支撑柱11竖向设置,所述握把结构12设置在所述支撑柱11的外侧,所述握把结构12为三角框结构,便于使用者握住。所述第一夹持结构13设置在所述支撑柱11的内侧,其呈现为板状或者块状结构,并且略微相对于支撑柱11向内侧凸出一些。所述第一夹持结构13具有形成在其内侧的第一夹持部131,所述第一夹持部131为第一夹持结构13的一体结构,并且呈弧形面,用于压在速凝混凝土块的左/右侧面。使用弧形面用来夹持速凝混凝土块,相比平面通用性更佳,尤其对于速凝混凝土块被夹持的表面为平面的情况下,能减少损伤。一般情况下,所述第一夹持结构13设置一到两个即可。
42.所述夹持架1的第一夹持结构13可以实现对速凝混凝土块左右两侧面的夹持作用,但是如果使用者在调整第一调节杆2不当,使得所述第一夹持结构13对速凝混凝土块的夹持力度不够,那么速凝混凝土块容易出现滑脱的现象。因此,所述夹持架1还包括第二调节杆14、第二夹持结构15、支撑结构16。所述第二调节杆14竖向设置,插设在所述支撑柱11的顶部,并且可竖向伸缩移动。第二夹持结构15,套接在所述第二调节杆14上,并且可以绕第二调节杆14转动,所述第二夹持结构15具有第二呈弧形面的第二夹持部151,用于压在速凝混凝土块的顶面。所述第二夹持结构15在结构上沿着所述第二调节杆14的径向延伸出一段距离,在调整第二调节杆14的伸缩移动时,需注意控制第二夹持结构15的位置,使得第二夹持部151始终位于速凝混凝土块的上方。
43.所述支撑结构16,设置在所述支撑柱11的内侧,并且相比第一夹持结构13,其从支
撑柱11内测延伸出的长度更长,支撑结构16具有呈弧形面的支撑部161,用于支撑在速凝混凝土块的底面。所述支撑部161、第二夹持部151的结构和第一夹持部131相同,同样呈弧形面,结构作用也是相同的。使用者先将速凝混凝土块放置在支撑结构16的支撑部161上,通过调节第一调节杆2,将左右两个所述夹持架1上的第一夹持结构13将速凝混凝土块的左右两侧面夹持住,然后再通过调节第二调节杆14,使得第二夹持结构15的第二夹持部151紧压在速凝混凝土块的顶面,即能将速凝混凝土块牢固地夹持固定住。
44.为了进一步减少第一夹持部131、第二夹持部151、支撑部161对速凝混凝土块表面的损伤,所述第一夹持部131、第二夹持部151、支撑部161包覆有一层弹性垫,弹性垫可以使用橡胶或者硅胶材质。
45.进一步地,所述夹持架1还包括连接座17,所述连接座17连接在所述支撑柱11的底部,所述调节杆插设在连接座17上。所述连接座17为调节杆的专属配置,可以给调节杆提供具有一定长度的插设空间,使得所述夹持架1对调节杆具有较好的支撑作用,以防止调节杆发生轴向的偏斜。
46.对于第一调节杆2、第二调节杆14,两者和连接座17、支撑柱11均为螺纹配合关系,使得调节第一调节杆2和第二调节杆14的操作较为简单,只需转动两者即可。另外,在转动第二调节杆14时,需要握住第二夹持结构15,使其相对于支撑柱11不转动。
47.为了进一步提高所述第一调节杆2插设在连接座17内的稳定状态,所述第一调节杆2具有一段直径增大的加粗段21,所述加粗段21插和所述连接座17螺纹配合,所述加粗段21可以增加第一调节杆2和连接座17的接触面积,从而使得连接座17对第一调节杆2的支撑作用更为稳定可靠。
48.另外,所述夹持架1还包括加强柱18,所述加强驻竖向设置,其两端分别连接所述握把结构12以及所述连接座17,可以提高支撑柱11、连接座17、握把结构12三者的整体连接强度。
49.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案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案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案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案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