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测距装置及挡盖的制作方法

2022-08-08 02:50:45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机器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测距装置及挡盖。


背景技术:

2.现有的扫地机器人通常设置测距装置以测量周围环境与机器人自身的距离,从而实现扫地机器人自身的定位及导航,以顺利进行清扫。
3.其中测距装置安装于扫地机器人时,现有的测距装置通过包括基板、设于基板的驱动组件、与驱动组件连接的传动组件,与传动组件连接的检测组件,其中驱动组件处于裸露的状态,当扫地机器人工作时,从地面吸入毛发等杂物容易在扫地机器人内部风压的作用下缠绕在驱动组件上,驱动组件容易卡死,从而导致测距装置无法正常工作。
4.中国专利cn201922395373.4的距离测量装置公开了基座包括基板与侧壁,挡板与基板相对设置,挡板贴合于侧壁,以在基板上侧遮挡驱动组件,从而避免了驱动组件卡死的技术问题。然而该挡板由于被侧壁包围,不易施力拿取挡板以将进行拆卸安装,操作麻烦。
5.因此,有必要设计一种新的测距装置及挡盖,以克服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6.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测距装置及挡盖,通过挡盖显露于基座,使得挡盖在安装拆卸时可直接从基座外拿取,以方便安装拆卸。
7.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测距装置,包括:
8.基座,具有第一安装部和设于所述第一安装部后侧的第二安装部;
9.驱动组件,安装于所述第一安装部;
10.检测组件,安装于所述第二安装部并与所述驱动组件传动连接;
11.第一挡盖,包括沿上下方向遮罩所述驱动组件的第一顶盖和与所述第一顶盖连接并沿周向至少部分显露于所述第一安装部的连接部。
12.进一步地,所述连接部相对所述第一顶盖向下凸伸,所述第一安装部向上凸设有围设于所述驱动组件外侧的第一挡部,所述连接部向上凸伸出所述第一挡部。
13.进一步地,所述连接部凸出所述第一挡部的第一高度大于所述第一挡部的第二高度。
14.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高度大于或等于1.5倍所述第二高度。
15.进一步地,所述驱动组件包括驱动电机和连接轮,所述驱动电机安装于所述第一安装部的下侧,所述连接轮与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轴连接并安装于所述第一安装部的上侧,所述连接轮通过传动件与所述检测组件传动连接,所述第一顶盖遮罩于所述连接轮的正上方,所述连接部至少部分围设并显露于所述连接轮外侧。
16.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安装部向上凸设有第二挡部,所述第二挡部位于所述连接轮和所述检测组件之间,所述连接部延伸至所述第二挡部。
17.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安装部向上凸设有第一挡部,所述第一安装部于所述第一挡
部和所述连接轮之间凸设有第三挡部,通过在所述第一挡部和所述第三挡部之间设置紧固件以将所述驱动电机安装于所述第一安装部。
18.进一步地,所述第三挡部的两端均延伸至与所述第一挡部连接,使得所述第三挡部和所述第一挡部形成封闭区域。
19.进一步地,所述连接部包括与所述第一安装部的上表面抵接的第一侧壁,所述第一侧壁沿周向至少部分显露于所述第一安装部。
20.进一步地,所述连接部还包括沿上下方向连接于所述第一顶盖与所述第一侧壁之间的中间部,所述中间部沿周向至少部分显露于所述第一安装部。
21.进一步地,所述中间部包括与所述第一顶盖呈角度连接的第一侧部、连接所述第一侧部和所述第一侧壁的第二侧部,所述第一侧部和所述第二侧部呈角度连接。
22.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顶盖的两侧均设有安装孔供紧固件穿过从而与所述第一安装部固定连接。
23.进一步地,至少部分所述中间部的厚度大于所述第一顶盖的厚度,所述中间部厚度较大部分于所述第一顶盖的两侧均设有安装孔供紧固件穿过从而与所述第一安装部固定连接。
24.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安装部向上凸设有第一挡部,所述第一侧壁围设于所述第一挡部外,所述第一挡部位于所述驱动组件与所述第一侧壁之间,所述第一侧壁与所述第一挡部间隔设置。
25.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挡部和所述第一侧壁均与所述第一安装部的外轮廓相适应设置,所述第一侧壁与所述第一挡部沿周向的投影至少部分重叠。
26.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挡盖向下凸伸有与所述基座扣合的卡扣,所述卡扣与所述第一侧壁间隔设置。
27.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挡盖靠近所述第二安装部的一侧向上凸设有第二侧壁,所述检测组件具有沿周侧延伸的凸缘,所述第二侧壁形状与所述凸缘的周向轮廓相适应,所述第二侧壁位于所述凸缘的正下方。
28.进一步地,还包括于所述第二安装部遮罩所述检测组件的第二挡盖,所述检测组件包括与所述第二挡盖连接的旋转支架,所述旋转支架包括本体和自所述本体周侧向外凸设的所述凸缘,所述本体与所述驱动组件传动连接,所述第二侧壁围设于所述本体外侧。
29.进一步地,还包括于所述第二安装部遮罩所述检测组件的第二挡盖,所述第二挡盖具有第二顶盖,所述第二顶盖向下凸设有第三侧壁,所述第二顶盖遮罩于所述检测组件的正上方,所述第三侧壁遮罩于所述检测组件的周侧,所述第一挡盖具有向上凸伸的第二侧壁,所述第二侧壁位于部分所述第三侧壁与部分所述检测组件之间。
30.以及一种挡盖,包括:
31.第一顶盖,沿上下方向遮罩测距装置的驱动组件;
32.连接部,与所述第一顶盖连接并沿周向至少部分显露于所述测距装置的基座。
33.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第一挡盖通过设置第一挡盖以遮罩驱动组件,阻挡灰尘以及其他杂物进入驱动组件,以及通过设置连接部沿周向至少部分显露于基座,使得第一挡盖在安装拆卸时可从基座外对连接部的显露部分进行施力以拿取,以方便安装拆卸。
附图说明
34.图1是本实用新型施例一中测距装置的立体图。
35.图2是图1的俯视图。
36.图3是图2沿a-a的剖视图。
37.图4是图3中b的放大视图。
38.图5是图1去除光学测距组件的爆炸图。
39.图6是本实用新型施例一中第一挡盖的结构示意图。
40.图7是本实用新型施例一中第一挡盖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41.图8是本实用新型施例一中第一挡的剖视图。
42.图9是本实用新型施例一中基座的结构示意图。
43.图10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中测距装置的剖视图。
44.图1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中测距装置的爆炸图。
45.图12是本实用新型施例二中第一挡盖的结构示意图。
46.图13是本实用新型施例二中第一挡盖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47.图14是本实用新型施例二中基座的结构示意图。
48.附图标记:
49.100、测距装置;
50.10、基座;11、第一安装部;111、第一挡部;112、第二挡部;113、第三挡部;12、第二安装部;
51.20、驱动组件;21、驱动电机;22、连接轮;23、传动件;
52.30、检测组件;31、旋转支架;311、本体;312、凸缘;32、光学测距组件;
53.40、第一挡盖;41、第一顶盖;42、连接部;421、第一侧壁;422、中间部;4221、第一侧部;4222、第二侧部;4223、安装孔;43、第二侧壁;44、卡扣;
54.50、第二挡盖;51、第二顶盖;52、第三侧壁;
55.60、紧固件;
56.h1、第一高度;h2、第二高度。
具体实施方式
57.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描述。
58.在此,需要说明的是,为了避免因不必要的细节而模糊了本实用新型,在附图中仅仅示出了与本实用新型的方案密切相关的结构和/或处理步骤,而省略了与本实用新型关系不大的其他细节。
59.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术语“包括”、“包含”或者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
60.实施例一
61.本实施例的测距装置100用于扫地机器人等服务机器人,当然也可以用于使用到
所述测距装置100的其他机器人,如工业机器人、农业机器人、娱乐机器人等,在此不做限定。
62.如图1至图5所示,所述测距装置100包括基座10和设于所述基座10 的驱动组件20、检测组件30、第一挡盖40和第二挡盖50,所述基座10具有第一安装部11和设于所述第一安装部11后侧的第二安装部12,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安装部12也可以偏置设于在所述第一安装部11的左侧或右侧,或者所述第一安装部11沿水平方向的其他一侧。所述驱动组件 20安装于所述第一安装部11,所述检测组件30安装于所述第二安装部12 并与所述驱动组件20传动连接,所述第一挡盖40于所述第一安装部11遮罩所述驱动组件20,所述第二挡盖50于所述第二安装部12遮罩所述检测组件30。
63.如图3和图5所示,所述驱动组件20包括驱动电机21和连接轮22,所述驱动电机21安装于所述第一安装部11的下侧,所述连接轮22与所述驱动电机21的输出轴连接并安装于所述第一安装部11的上侧,所述连接轮22通过传动件23与所述检测组件30传动连接。
64.如图3、图5和图9所示,所述第一安装部11包括第一安装板和自所述第一安装板向上凸设的第一挡部111、第二挡部112和第三挡部113,所述第一挡部111围设于所述连接轮22外侧,所述第二挡部112位于所述连接轮22和所述检测组件30之间,所述第三挡部113位于所述第一挡部111 和所述连接轮22之间,以进一步加强所述第一安装部11的结构强度,并达到更多重的防护效果,所述第三挡部113的两端均延伸至与所述第一挡部111连接,使得所述第三挡部113和所述第一挡部111形成封闭区域,进一步防止灰尘或水汽以及其他杂物从封闭区域越过到所述连接轮22,通过在所述第一挡部111和所述第三挡部113之间设置紧固件60以将所述驱动电机21安装于所述第一安装部11。所述第二安装部12与所述第一安装部11一体连接,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安装部11和所述第二安装部12 也可以为分体设置,在此不做限定。
65.如图1、图3和图5所示,所述第一挡盖40包括沿遮罩于所述连接轮 22正上方的第一顶盖41和与所述第一顶盖41连接并沿周向部分显露于所述第一安装部11的连接部42,所述第一顶盖41的板面延伸方向平行于所述第一安装部11的板面延伸方向,所述第一顶盖41的周向尺寸大于所述连接轮22的周向尺寸以更好的遮罩所述连接轮22,所述连接部42部分围设并显露于所述连接轮22外侧。需要说明的是所述第一顶盖41遮罩于所述连接轮22正上方,换句话说可以理解为沿所述第一顶盖41和所述连接轮22沿上下方向至少部分投影重叠,且所述第一顶盖41位于所述连接轮 22的上方。其中周向换句话可以理解为垂直上下方向的水平方向,包括前后方向左右方向,所述连接部42沿周向部分显露于所述第一安装部11,换句话说即是在沿周向观察所述基座10时,可以直接看到所述连接部42显露于所述第一安装部11外的部分。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顶盖41的板面延伸方向也可以不平行于所述第一安装部11的板面延伸方向,以及所述连接部42也可以全部显露于所述第一安装部11,以及所述连接部42也可以全部围设并显露于所述连接轮22外侧。其中,所述第一挡盖40的设置可以阻挡灰尘以及其他杂物沿上下方向进入所述驱动组件20,以及所述连接部42沿周向至少部分显露于所述第一安装部11,使得所述第一挡盖 40在安装拆卸时可从所述基座10外对显露部分的所述连接部42施力以拿取,以方便安装拆卸,同时所述连接部42还可以从所述驱动组件20的周侧进一步阻挡灰尘以及其他杂物,以达到更好的防护效果。
66.如图1、图3和图4所示,所述连接部42相对所述第一顶盖41向下凸伸,所述连接部
42向上凸伸出于所述第一挡部111,以使所述连接部42凸出所述第一挡部111的部分方便施力以被拿取。所述连接部42凸出所述第一挡部111的第一高度h1大于所述第一挡部111的第二高度h2,以保证可被拿取部分的高度较大,方便拿取,所述第一高度h1大于1.5倍所述第二高度h2,以进一步增大高度,以更方便施力拿取安装,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高度h1小于2.5倍所述第二高度h2,以限制所述第一挡盖40的总体高度。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连接部42的部分也可以凸伸出所述第一顶盖 41,以及所述第一高度h1也可以等于1.5倍所述第二高度h2,在此不做限定。所述连接部42与所述第一顶盖41为一体成型,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连接部42也可以与所述第一顶盖41为可拆卸设置,以及所述连接部 42也可以相对所述第一顶盖41向上凸伸,在此不做限定,只要所述连接部42具有显露于所述基座10外的部分以方便施力拿取即可。所述连接部42 延伸至所述第二挡部112,以使所述连接轮22的防护范围沿周向扩大。自所述连接部42向下凸伸有与所述基座10扣合的卡扣44,所述卡扣44与所述第一侧壁421间隔设置,使得卡扣44具有较大的结构弹性以与所述基座 10扣合,同时可以降低所述卡扣44与所述基座10扣合部位的加工公差,方便加工。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卡扣44也可以自所述第一顶盖41向下凸伸,在此不做限定。所述卡扣44沿前后方向与所述基座10卡扣44连接。
67.如图3至图8所示,所述连接部42包括与所述第一安装部11的上表面抵接的第一侧壁421和沿上下方向连接于所述第一顶盖41与所述第一侧壁421之间的中间部422,其中,所述第一侧壁421与所述第一安装部11 的上表面抵接以在驱动组件20工作时,提供支撑力,防止第一安装部11 震动翘曲。所述第一侧壁421所述第一侧壁421围设于所述第一挡部111 外并沿周向全部显露于所述第一安装部11,所述第一挡部111位于所述驱动组件20与所述第一侧壁421之间,形成双重防护效果,所述第一侧壁421 与所述第一挡部111间隔设置,以具有较大安装余量使得所述第一侧壁421 与第一安装部11抵接,同时可以增大外界灰尘、水以及其他杂物沿周侧进入到所述驱动组件20的距离,以达到较好的防效果。所述第一挡部111和所述第一侧壁421均与所述第一安装部11的外轮廓相适应设置,所述第一侧壁421与所述第一挡部111沿周向投影至少部分重叠,以具有较大边界长度在侧边阻挡灰尘或水汽进入,形成双重防护。
68.在其他实施例中,当所述第一侧壁421位于所述第一挡部111内侧而沿周向被遮挡时,此时所述第一侧壁421则部分凸出于所述第一挡部111 并显露于所述第一挡部111外。所述中间部422沿周向部分显露于所述第一安装部11,所述中间部422靠近所述第二安装部12的一侧延伸至与所述第二挡部112抵接并向上凸设有第二侧壁43。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中间部422也可以沿周向全部显露于所述第一安装部11,以及所述第二侧壁43 也可以自所述第一顶盖41向上凸设,此时所述第一顶盖41沿水平方向延伸至与所述第二挡部112抵接并向上凸设有所述第二侧壁43。其中,所述第二侧壁向上凸伸,通过对所述第二侧壁施力拿取从而使得在所述第一挡盖方便安装拆卸。
69.如图3至图8所示,所述中间部422包括与所述第一顶盖41呈角度连接的第一侧部4221、连接所述第一侧部4221和所述第一侧壁421的第二侧部4222,所述第一侧部4221和所述第二侧部4222呈角度连接,以进一步形成对所述连接轮22周侧的遮挡提高防护效果。所述第一侧部4221自所述第一顶盖41向下呈钝角倾斜延伸,所述第二侧部4222自所述第一侧部 4221向下呈钝角倾斜延伸,以扩大所述第一顶盖41沿上下方向对所述驱动组件20的遮
罩防护范围。
70.如图3、图4、图5和图8所示,所述第一侧部4221的厚度和所述第一顶盖41的厚度一致,所述第二侧部4222的厚度大于所述第一侧部4221 的厚度,所述第二侧部4222于所述第一顶盖41的两侧均设有安装孔4223 供紧固件60穿过从而与所述第一安装部11固定连接,以增强所述第二侧部4222的结构强度,保证所述第二侧部4222与所述基座10紧固连接时具有足够的连接强度,且所述第二侧部4222相对所述第一侧部4221更远离所述第一顶盖41以及所述连接轮22,在紧固连接时,可以避免影响所述第一顶盖41的结构强度以及避免碰到所述连接轮22,此时也可以使得所述第一挡盖40在保证结构强度的前提下,使用材料较少,以节约成本。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是所述第一侧部4221的厚度大于所述第一顶盖41 的厚度,以使紧固件60穿过厚度较大的所述第一侧部4221,或者当所述中间部422仅为一个部位,即第一侧部4221和所述第二侧部4222联系延伸而未倾斜设置形成一个部位时,所述中间部422的厚度大于所述第一顶盖 41的厚度,以供紧固件60穿过。
71.如图3和图5所示,所述检测组件30包括与所述第二挡盖50连接的旋转支架31和光学测距组件32(未图示),所述旋转支架31包括本体311 和自所述本体311周侧向外凸设的所述凸缘312,所述本体311通过所述传动件23与所述连接轮22传动连接,所述第二侧壁43围设于所述本体311 外侧,所述检测组件30具有沿周侧延伸的凸缘312,所述第二侧壁43形状与所述凸缘312的周向轮廓相适应,所述第二侧壁43位于所述凸缘312的正下方,防止灰尘或水汽以及其他杂物进入到检测组件30内侵染所述光学测距组件32,从而防止所述光学测距组件32失效以及影响测距效果。需要说明的是所述第二侧壁43位于所述凸缘312的正下方,换句话说可以理解为沿所述第二侧壁43和所述凸缘312沿上下方向至少部分投影重叠,且所述第二侧壁43位于所述凸缘312的下方。
72.如图1至图5所示,所述第二挡盖50具有第二顶盖51,所述第二顶盖 51向下凸设有第三侧壁52,所述第二顶盖51遮罩于所述检测组件30的正上方,所述第三侧壁52遮罩于所述检测组件30的周侧,所述第一顶盖41 还向上凸设有伸入所述第三侧壁52内侧的第二侧壁43,且所述第二侧壁43位于部分所述第三侧壁52与部分所述检测组件30之间,形成多重防护以进一步加强对所述光学测距组件32的防护效果。
73.实施例二
74.如图10至图14所示,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挡盖40的结构基本与实施例一的所述第一挡盖40结构基本相似,区别在于所述第一侧壁421与所述第一挡部111的上表面抵接而不是间隔设置,且所述第一侧壁421和所述第一挡部111的外侧面沿上下接续,需要说明的是,所述第一挡部111的上表面可以认为是所述第一安装部11的上表面的一部分。
75.以及所述卡扣44的结构区别,该所述卡扣44结构沿上下方向与所述基座10卡扣44连接。
76.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