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凝结水精处理滤芯性能检测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2-08-03 19:45:54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滤芯性能检测装置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凝结水精处理滤芯性能检测装置。


背景技术:

2.在工业生产中,蒸汽常常用作热源与动力源,蒸汽在放出大量热能或直接做工之后,会转化为液态的凝结水,其凝结水仍然具有较高的热能,因此在工业生产上会将这些凝结水回收作为锅炉补给水或通过其它方式进行二次利用。但是在凝结水精处理回收的过程中会掺入管道内壁上的铁锈、大量盐离子以及其他微颗粒杂质,因此在凝结水回收的过程中需要使用滤芯对其进行过滤,以达到去除水中铁锈、盐离子和其他微颗粒杂质的作用。
3.目前,现有技术的凝结水精处理滤芯性能检测装置设备较大,在使用时较为占用空间,不便于移动,并且现有的凝结水精处理滤芯性能检测装置适配性较差,造成滤芯不便于安装检测,所以现有的凝结水精处理滤芯性能检测装置具有便携性较差和不便于安装滤芯的缺点。


技术实现要素:

4.(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5.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凝结水精处理滤芯性能检测装置,解决了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6.(二)技术方案
7.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凝结水精处理滤芯性能检测装置,包括检测外壳,所述检测外壳的一侧面设置有侧把手,所述检测外壳的上表面设置有上把手,所述检测外壳的上表面的后侧设置有伸缩把手,所述检测外壳的前表面通过滑槽滑动连接有第一开合门,所述检测外壳的内部的下侧设置有第一腔室,所述第一腔室的内侧壁设置有水泵,所述第一腔室的内侧壁设置有第一绕管卡,所述第一绕管卡的外表面缠绕有第一软管,所述检测外壳的内部的中部设置有第二腔室,所述第二腔室的内部设置有分叉管,所述第二腔室的内侧壁的中部设置有检测模块,所述第二腔室的内侧壁的一侧设置有蓄电池,所述检测外壳的内部的上端设置有第三腔室,所述第三腔室的内底壁分别设置有第一接口和第二接口,所述第三腔室的内侧壁设置有第二绕管卡,所述第二绕管卡的外表面缠绕有第二软管,所述检测外壳的下表面设置有万向轮,所述检测外壳的前表面位于第一腔室的前表面设置有第二开合门,所述检测外壳的后表面设置有橡胶保护垫。
8.所选的,所述第一开合门设置有两个且关于中心设置,两个所述第一开合门的接触面设置有磁铁。
9.所选的,所述第一软管的一端与水泵的输入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软管的长度若干。
10.所选的,所述第一接口和第二接口的下端分别与分叉管的两端固定连接,所述分叉管与第一接口和第二接口连接的两端均设置有橡胶保护垫。
11.所选的,所述第二软管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连接接头,所述连接接头一端螺纹连接有拓展接头,所述第二软管的一端与检测模块的输入端固定连接,所述蓄电池与检测模块和水泵之间均通过导线电性连接。
12.所选的,所述第二开合门设置有两个,所述第二开合门通过滑轨与检测外壳的前表面滑动连接,两个所述第二开合门的接触面设置有磁铁。
13.(三)有益效果
14.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凝结水精处理滤芯性能检测装置,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5.1、该凝结水精处理滤芯性能检测装置,通过将检测外壳设置为行李箱的形状,以及万向轮、第一绕管卡和第二绕管卡的设置,使该凝结水精处理滤芯性能检测装置具备了便于移动和收纳连接管的效果,在使用的过程中,可将第一软管和第二软管分别缠绕在第一绕管卡和第二绕管卡的外表面,从而对第一绕管卡和第二绕管卡进行很好的收纳整理,并且将检测外壳设置为行李箱的形状,配合侧把手、上把手、伸缩把手和万向轮的使用,使其可以更方便的移动,且节约了占用空间,从而达到了增加便携性的目的。
16.2、该凝结水精处理滤芯性能检测装置,通过第一接口、第二接口、第二软管、连接接头和拓展接头的设置,使该凝结水精处理滤芯性能检测装置具备了增加适配性和便于安装的效果,在使用的过程中,通过第一接口、第二接口和连接接头以及拓展接头的设置,只需打开第一开合门后,将过滤器的一端与第一接口或者第二接口螺纹连接,将另一端通过连接接头或者拓展接头与第二软管的一端螺纹连接即可完成安装,分别设置两种型号的连接口,增加了装置的适配性能,达到了便于安装滤芯的目的。
附图说明
17.图1为本实用新型立体结构示意图;
18.图2为本实用新型前视的结构示意图;
19.图3为本实用新型前视剖面的结构示意图;
20.图4为本实用新型后视立体的结构示意图。
21.图中:1、检测外壳;2、侧把手;3、上把手;4、伸缩把手;5、滑槽;6、第一开合门;7、第一腔室;8、水泵;9、第一绕管卡;10、第一软管;11、第二腔室;12、分叉管;13、第一接口;14、第二接口;15、第三腔室;16、第二绕管卡;17、第二软管;18、连接接头;19、拓展接头;20、万向轮;21、第二开合门;22、检测模块;23、蓄电池;24、橡胶保护垫。
具体实施方式
22.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23.请参阅图1至图4,本实用新型提供技术方案:一种凝结水精处理滤芯性能检测装置,包括检测外壳1,检测外壳1的一侧面设置有侧把手2,检测外壳1的上表面设置有上把手3,检测外壳1的上表面的后侧设置有伸缩把手4,检测外壳1的前表面通过滑槽5滑动连接有
第一开合门6,第一开合门6设置有两个且关于中心设置,两个第一开合门6的接触面设置有磁铁,检测外壳1的内部的下侧设置有第一腔室7,第一腔室7的内侧壁设置有水泵8,第一腔室7的内侧壁设置有第一绕管卡9,第一绕管卡9的外表面缠绕有第一软管10,第一软管10的一端与水泵8的输入端固定连接,第一软管10的长度若干,检测外壳1的内部的中部设置有第二腔室11,第二腔室11的内部设置有分叉管12,第二腔室11的内侧壁的中部设置有检测模块22,第二腔室11的内侧壁的一侧设置有蓄电池23,检测外壳1的内部的上端设置有第三腔室15,第三腔室15的内底壁分别设置有第一接口13和第二接口14,第一接口13和第二接口14的下端分别与分叉管12的两端固定连接,分叉管12与第一接口13和第二接口14连接的两端均设置有橡胶保护垫24,第三腔室15的内侧壁设置有第二绕管卡16,第二绕管卡16的外表面缠绕有第二软管17,第二软管17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连接接头18,连接接头18一端螺纹连接有拓展接头19,第二软管17的一端与检测模块22的输入端固定连接,蓄电池23与检测模块22和水泵8之间均通过导线电性连接,检测外壳1的下表面设置有万向轮20,检测外壳1的前表面位于第一腔室7的前表面设置有第二开合门21,第二开合门21设置有两个,第二开合门21通过滑轨与检测外壳1的前表面滑动连接,两个第二开合门21的接触面设置有磁铁,检测外壳1的后表面设置有橡胶保护垫24。
24.使用时,首先不使用状态下,该装置为行李箱的外形,既可以将伸缩把手4伸出后,对该装置配合万向轮20进行拉动,从而节省体力,减轻工作负担,可将该装置移动至需要间的的位置,首先将两个第二开合门21箱两侧打开,将第一软管10从第一绕管卡9的外表面取下,将其一端插入乘装水的盆或者桶中,再将两个第一开合门6向外侧打开,将第二软管17从第二绕管卡16的外表面取下后,将需要检测的滤芯的过滤器的一端直接螺纹安装在第一接口13或者第二接口14的一端,另一端通过连接接头18或者拓展接头19与第二软管17的一端连接即可,检测时通过水泵8和第一软管10从特定位置抽取水,之后通过分叉管12将水从第一接口13或者第二接口14处通入过滤器中,第一接口13、第二接口14、连接接头18和拓展接头19的设置,在使用时可以适配多种不同型号的过滤器的安装检测,之后内部的水将通过第二软管17流入检测模块22的内部,此时经过检测模块22的作用对水体进行流苏和压力的检测,从而计算出检测的滤芯,在不同水压和流速下的流通量,进而对该滤芯得到进行检测的效果,且在进行运输时,人员可直接通过和或者上把手3进行搬运,较为方便快捷,第一绕管卡9和第二绕管卡16的设置,可更好的对第一软管10和第二软管17进行收纳,进而达到了较好的实用效果。
25.综上,本实用新型通过将检测外壳1设置为行李箱的形状,以及万向轮20、第一绕管卡9和第二绕管卡16的设置,使该凝结水精处理滤芯性能检测装置具备了便于移动和收纳连接管的效果,在使用的过程中,可将第一软管10和第二软管17分别缠绕在第一绕管卡9和第二绕管卡16的外表面,从而对第一绕管卡9和第二绕管卡16进行很好的收纳整理,并且将检测外壳1设置为行李箱的形状,配合侧把手2、上把手3、伸缩把手4和万向轮20的使用,使其可以更方便的移动,且节约了占用空间,从而达到了增加便携性的目的,通过第一接口13、第二接口14、第二软管17、连接接头18和拓展接头19的设置,使该凝结水精处理滤芯性能检测装置具备了增加适配性和便于安装的效果,在使用的过程中,通过第一接口13、第二接口14和连接接头18以及拓展接头19的设置,只需打开第一开合门6后,将过滤器的一端与第一接口13或者第二接口14螺纹连接,将另一端通过连接接头18或者拓展接头19与第二软
管17的一端螺纹连接即可完成安装,分别设置两种型号的连接口,增加了装置的适配性能,达到便于安装滤芯的目的。
26.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