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去除碱性化学污染气体的过滤模块的制作方法

2022-08-03 07:51:21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过滤模块,具体涉及一种去除碱性化学污染气体的过滤模块。


背景技术:

2.近年来日益严重的空气环境污染问题,使人们逐渐关心自己生活、工作环境空气质量,刺激了人们对环境净化的需求。很多工作环境,比如动物房及相关实验室、动物养殖场等,动物排出的粪便、尿液会产生臭味气体,这些臭味污染气体包括了碱性的氨气、二甲胺、吲哚等化学气体,这些臭味气体排出屋外会污染周边环境,残留在室内会影响工作人员的健康。目前,市面上处理碱性(氨气)污染气体大多尾气排放采用喷淋塔处理,室内碱性污染空气处理大多数采用活性炭,但活性炭效果不佳,使用寿命短。
3.活性炭过滤模块是采用平层蜂窝板结构,过滤材料(比如活性炭)放置在蜂窝孔里,由于只有蜂窝孔能够通过气流,造成气相过滤截面太小,过滤速度增大,压降变大。整个蜂窝板只有蜂窝孔放滤料,总体滤料重量小,滤芯模块使用寿命短,增加更换滤芯模块的频率。而且现有的平层蜂窝板一般只能放置单层的滤料,无法分层放置不同的滤料,而且无法调节不同滤料之间的间隙和比例,适应性差。


技术实现要素:

4.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去除碱性化学污染气体的过滤模块,模块化安装,可拆卸更换滤料,并且可以分层放置不同的滤料,而且可以调节不同滤料之间的间隙和比例,适应性强。
5.为实现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去除碱性化学污染气体的过滤模块,包括:圆形顶盖、内圆筒网壳、外圆筒网壳和圆形底盘,所述圆形底盘上设置同心布置但直径不同的内圆筒网壳第一固定圈和内圆筒网壳第二固定圈,圆形底盘通过螺丝固定在外圆筒网壳的底部,内圆筒网壳套接在外圆筒网壳内,且内圆筒网壳的底部套接在内圆筒网壳第一固定圈或者内圆筒网壳第二固定圈上,圆形顶盖通过螺栓固定在外圆筒网壳的顶部且将内圆筒网壳盖覆在外圆筒网壳内,所述外圆筒网壳和内圆筒网壳表面均匀设置有网孔,所述内圆筒网壳与外圆筒网壳之间填充有第一过滤填料,内圆筒网壳内填充有第二过滤填料。
6.在上述技术方案中,实际安装时,只需将圆形底盘通过螺丝固定在外圆筒网壳上,然后根据过滤气体的要求,将内圆筒网壳的底部套接在内圆筒网壳第一固定圈或者内圆筒网壳第二固定圈上,然后将第一过滤填料填充在内圆筒网壳与外圆筒网壳之间,将第二过滤填料填充在内圆筒网壳内,最后通过螺栓将圆形顶盖固定在外圆筒网壳顶部即可,安装拆卸都非常方便,而且可以根据过滤要求调节内圆筒网壳安装在内圆筒网壳第一固定圈或者内圆筒网壳第二固定圈上,以便调节不同滤料之间的间隙和比例,以适应不同气体的过滤要求。
7.优选的,所述外圆筒网壳和内圆筒网壳均采用表面开设有3mm直径网孔的镀锌板或不锈钢板制成,镀锌板或不锈钢板均具有良好的耐腐蚀性能,3mm直径网孔增大了进风截面,降低通过滤床气流速度。
8.优选的,当内圆筒网壳套接在内圆筒网壳第一固定圈上时,内圆筒网壳与外圆筒网壳间距为1英寸,当内圆筒网壳套接在内圆筒网壳第二固定圈上时,内圆筒网壳与外圆筒网壳间距为2英寸。
9.优选的,所述第一过滤填料和第二过滤填料为不同种类的填料。
10.优选的,所述第一过滤填料和第二过滤填料为相同种类的填料。
11.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去除碱性化学污染气体的过滤模块的有益效果在于:
12.(1)本去除碱性化学污染气体的过滤模块的过滤面采用内外双层圆筒网壳,内外两层圆筒网壳间填充去除碱性化学污染气体的过滤材料,外圆筒网壳通过螺钉与圆形顶盖和圆形底盘连接,内圆筒网壳套装在圆形底盘上的内网壳固定圈上,模块化安装,可拆卸更换滤料,圆筒过滤框可重复使用;
13.(2)本去除碱性化学污染气体的过滤模块圆形底盘上设计有内圆筒网壳第一固定圈和第二固定圈,可根据净化现场的化学污染气体的浓度、室内空气内循环过滤净化、一次性过滤废气外排、过滤效率要求和滤料更换时间等具体情况,选用不同内径大小的内圆筒网壳安装在第一固定圈或第二固定圈上,可实现滤床厚度为1英寸(2.54cm)和2英寸(5.08cm)的选择;
14.(3)本去除碱性化学污染气体的过滤模块采用圆筒式过滤模块的设计,可模块化安装拆卸,填放不同重量的过滤材料,比目前市面上的固定滤料量的填放更具灵活性,可根据对化学气态污染物实际净化需求情况,达到净化效果;
15.(4)本去除碱性化学污染气体的过滤模块采用圆筒外网壳进风,内网壳出风的形式,增大了进风截面,降低通过滤床气流速度,不仅减低风阻,也提高过滤效率。可以通过不同数量过滤圆筒组成各种组合模块,适合空间截面较小的应用场景。
附图说明
16.图1为本实用新型立体结构装配示意图。
17.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爆炸示意图。
18.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剖视图。
19.图4为图3的部分结构放大示意图。
20.图中:1、圆形顶盖;2、内圆筒网壳;3、外圆筒网壳;4、圆形底盘;5、内圆筒网壳第一固定圈;6、安装孔;7、内圆筒网壳第二固定圈;8、螺栓。
具体实施方式
21.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22.实施例1:一种去除碱性化学污染气体的过滤模块。
23.参照图1至图4所示,一种去除碱性化学污染气体的过滤模块,包括:圆形顶盖1、内圆筒网壳2、外圆筒网壳3和圆形底盘4,所述圆形底盘4上设置同心布置但直径不同的内圆筒网壳第一固定圈5和内圆筒网壳第二固定圈7,圆形底盘4端边上设置有安装孔6,圆形底盘4通过螺丝固定在外圆筒网壳3的底部,内圆筒网壳2套接在外圆筒网壳3内,且内圆筒网壳2的底部套接在内圆筒网壳第一固定圈5或者内圆筒网壳第二固定圈7上,所述外圆筒网壳3和内圆筒网壳2均采用表面开设有3mm直径网孔的镀锌板制成,镀锌板具有良好的耐腐蚀性能,3mm直径网孔增大了进风截面,降低通过滤床气流速度,当内圆筒网壳套2接在内圆筒网壳第一固定圈5上时,内圆筒网壳2与外圆筒网壳3间距为1英寸,当内圆筒网壳2套接在内圆筒网壳第二固定圈7上时,内圆筒网壳2与外圆筒网壳3间距为2英寸,圆形顶盖1通过螺栓8固定在外圆筒网壳3的顶部且将内圆筒网壳2盖覆在外圆筒网壳3内,所述内圆筒网壳2与外圆筒网壳3之间填充有第一过滤填料,内圆筒网壳2内填充有第二过滤填料,且第一过滤填料和第二过滤填料为不同种类的填料,第一过滤填料为采用优质高三氧化二铝含量的沸石等做基本过滤媒介,经过特定工艺加工形成均匀多孔、高比表面积的基材,浸注强氧化性的高锰酸钾和磷酸、柠檬酸等酸性活化剂,活化剂稳固地吸附在基材微孔里,高含量的酸性和强氧化性活化剂能够高效地与经过的碱性化学污染气体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和中和反应,产生无害的盐类和水份,从而去除碱性性化学污染气体,比如氨气、甲胺、二甲胺等;第二过滤填料为活性炭。
24.本实施例中,实际安装时,只需将圆形底盘4通过螺丝固定在外圆筒网壳3上,然后根据过滤气体的要求,将内圆筒网壳2的底部套接在内圆筒网壳第一固定圈5或者内圆筒网壳第二固定圈7上,然后将第一过滤填料填充在内圆筒网壳2与外圆筒网壳3之间,将第二过滤填料填充在内圆筒网壳2内,最后通过螺栓8将圆形顶盖1固定在外圆筒网壳3顶部即可,安装拆卸都非常方便,而且可以根据过滤要求调节内圆筒网壳2安装在内圆筒网壳第一固定圈5或者内圆筒网壳第二固定圈7上,以便调节不同滤料之间的间隙和比例,以适应不同气体的过滤要求。
25.本去除碱性化学污染气体的过滤模块的过滤面采用内外双层圆筒网壳,内外两层圆筒网壳间填充去除碱性化学污染气体的过滤材料,外圆筒网壳通过螺钉与圆形顶盖和圆形底盘连接,内圆筒网壳套装在圆形底盘上的内网壳固定圈上,模块化安装,可拆卸更换滤料,圆筒过滤框可重复使用。圆形底盘4上设计有内圆筒网壳第一固定圈5和内圆筒网壳第二固定圈7,可根据净化现场的化学污染气体的浓度、室内空气内循环过滤净化、一次性过滤废气外排、过滤效率要求和滤料更换时间等具体情况,选用不同内径大小的内圆筒网壳2安装在圆筒网壳第一固定圈5和内圆筒网壳第二固定圈7上,可实现滤床厚度为1英寸(2.54cm)和2英寸(5.08cm)的选择;过滤模块采用圆筒式过滤模块的设计,可模块化安装拆卸,填放不同重量的过滤材料,比目前市面上的固定滤料量的填放更具灵活性,可根据对化学气态污染物实际净化需求情况,达到净化效果;并且采用圆筒外网壳进风,内网壳出风的形式,增大了进风截面,降低通过滤床气流速度,不仅减低风阻,也提高过滤效率。可以通过不同数量过滤圆筒组成各种组合模块,适合空间截面较小的应用场景。
26.实施例2:一种去除碱性化学污染气体的过滤模块。
27.外圆筒网壳3和内圆筒网壳2均采用表面开设有3mm直径网孔的不锈钢板制成,第一过滤填料和第二过滤填料为相同种类的填料,均为采用优质高三氧化二铝含量的沸石等
做基本过滤媒介,经过特定工艺加工形成均匀多孔、高比表面积的基材,浸注强氧化性的高锰酸钾和磷酸、柠檬酸等酸性活化剂,活化剂稳固地吸附在基材微孔里,高含量的酸性和强氧化性活化剂能够高效地与经过的碱性化学污染气体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和中和反应,产生无害的盐类和水份,从而去除碱性性化学污染气体,比如氨气、甲胺、二甲胺等。其余技术特征与实施例1相同。
28.以上所述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但本实用新型不应局限于该实施例和附图所公开的内容,所以凡是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所公开的精神下完成的等效或修改,都落入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