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中支撑及电动车的制作方法

2022-08-03 07:07:3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动车技术领域,具体讲是一种中支撑及电动车。


背景技术:

2.电动车区别于电动汽车,一般指两轮或三轮,并由电池驱动的车辆,比如电动自行车。
3.目前,两轮的电动车在一个轮胎漏气瘪了以后,因为电动车的重量,所以非常难以推行,如果强行推行,非常吃力,而电动车的主要重量在中后部,即电池、电机、座凳等所在部分,因此,后轮损坏情况下,则基本难以推行,这给用户带来了非常大的不变,而出于成本以及车辆大小,电动车上又无法像车辆那样携带备胎,另外设置较为复杂的救援结构也受制于成本以及车辆大小而难以实用化,另外还需要考虑到应急情况下用户的操作难度,因此,受制于种种因素导致的改进困难,目前的应急救援结构在电动车上实用化还很少,本技术人将提出一种中支撑,可简单的实现应急救援,具有较高的实用性。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出一种中支撑,可简单的实现应急救援,具有较高的实用性;还提出一种电动车,采用前述中支撑。
5.相比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中支撑,包括用于可摆动连接在电动车上的支架,支架的上端具有转动连接部,支架的下端具有支脚,还包括滚轮,滚轮连接有折叠臂,该折叠臂与支脚可折叠连接,折叠臂具有可相互切换的两种状态,第一种状态为折叠臂收起状态,在折叠臂收起状态下,支脚可与地面接触已支撑电动车,第二种状态为折叠臂展开状态,在折叠臂展开状态下,滚轮位于支脚下侧,支架通过滚轮与地面接触以实现可滚动的支撑电动车。
6.作为改进,折叠臂设有横部,横部下侧连接有滚轮,在折叠臂展开状态下,横部的上侧面与支脚的支撑面相抵连接,支架通过滚轮与地面接触以实现可滚动的支撑电动车是指滚轮、横部、支脚自下而上依序构成力传递路径以实现可滚动的支撑。
7.作为改进,还包括防脱开结构,在第二种状态下,防脱开结构用于维持滚轮支撑电动车。
8.作为改进,折叠臂采用可相对支脚摆动设置的摆臂结构,该摆臂结构的下端设置所述的滚轮。
9.作为改进,摆臂结构设于支脚的前侧,并且摆臂结构可沿前后方向摆动,向前摆动则切换为第一种状态,向后摆动则切换为第二种状态。
10.作为改进,摆臂结构的上端与支架的下部铰接,摆臂结构的下端围绕铰接处可摆动的在两种状态之间相互切换。
11.作为改进,摆臂结构采用j形结构,j形结构的下端的向上开口的凹部可包绕支脚设置,还包括弹性部,该弹性部用于使凹部可弹性紧配包绕支脚。
12.作为改进,j形结构设于支脚的前侧,并且j形结构可沿前后方向摆动,向前摆动则切换为第一种状态,向后摆动则切换为第二种状态。
13.作为改进,弹性部与支脚连接,并且在支脚后侧具有向后的弹性隆起,该弹性隆起用于与凹部弹性卡接配合。
14.采用上述结构后,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本实用新型通过在中支撑上增加折叠臂,并且折叠臂具有可相互切换的两种状态,第一种状态为折叠臂收起状态,在折叠臂收起状态下,支脚可与地面接触已支撑电动车,第二种状态为折叠臂展开状态,在折叠臂展开状态下,滚轮位于支脚下侧,支架通过滚轮与地面接触以实现可滚动的支撑电动车,因此利用中支撑用于抬起电动车中后部的特点,当后轮没气时,用户可通过折叠臂将支架对电动车中后部的支撑转换为可滚动的支撑,从而可通过滚轮来方便推动电动车,可简单的实现应急救援,具有较高的实用性。
15.相比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电动车,包括车架,车架连接有所述的中支撑。
16.采用上述结构后,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采用所述的中支撑后,可实现电动车在后轮没气情况下,具有一定的自救援能力,极大地便利了用户的使用。
附图说明
17.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中支撑的第一种状态下的立体示意图。
18.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中支撑的第二种状态下的立体示意图。
19.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电动车在中支撑的第一种状态下的立体示意图。
20.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电动车在中支撑的第二种状态下的立体示意图。
21.图5为a放大图。
22.图6为主要展示折叠臂的立体示意图。
23.附图标记说明:1-车架、2-支架、3-转动连接部、4-支脚、5-滚轮、6-折叠臂、7-横部、8-弹性隆起、9-脚踏杆、10-固定夹套。
具体实施方式
24.以下描述用于揭露本实用新型以使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本实用新型。以下描述中的实施例只作为举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想到其它显而易见的变型。在以下描述中界定的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可以应用于其它实施方案、变形方案、改进方案、等同方案以及没有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的其它技术方案。
25.下面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26.本公开提出一种电动车,该电动车包括车体、车头、电动马达、电池和控制单元,车头包括方向把,方向把安装有把手,车体具有车架1、前车轮、后车轮构成,车架1连接有中支撑,中支撑设有操控其摆动的脚踏杆9,如图3、4所示。
27.电池用于供电,电动马达用于带动后车轮转动,控制单元用于控制电动车工作,包括控制电动马达、转向灯、大灯、喇叭、仪表等组件的工作。
28.如图1至6所示,公开一种中支撑,其包括用于可摆动连接在电动车上的支架2,支架2的上端具有转动连接部3,支架2的下端具有支脚4,还包括滚轮5,滚轮5连接有折叠臂6,
该折叠臂6与支脚4可折叠连接,折叠臂6具有可相互切换的两种状态,第一种状态为折叠臂6收起状态,在折叠臂6收起状态下,支脚4可与地面接触已支撑电动车,第二种状态为折叠臂6展开状态,在折叠臂6展开状态下,滚轮5位于支脚4下侧,支架2通过滚轮5与地面接触以实现可滚动的支撑电动车。
29.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5、6所示,折叠臂6设有横部7,横部7下侧连接有滚轮5,在折叠臂6展开状态下,横部7的上侧面与支脚4的支撑面相抵连接,支架2通过滚轮5与地面接触以实现可滚动的支撑电动车是指滚轮5、横部7、支脚4自下而上依序构成力传递路径以实现可滚动的支撑。这样设计后,一方面,在用滚轮5做支撑时,支脚4不会被悬空,另一方面,在用滚轮5做支撑时,受力路径主要在于滚轮5、横部7、支脚4自下而上,所以避免了折叠臂6的其它部分用于受力支撑,可显著降低折叠臂6的其它部分的强度要求,进而有利于降低折叠臂6的整体体积和重量。
30.在一些实施例中,还包括防脱开结构,在第二种状态下,防脱开结构用于维持滚轮5支撑电动车。这样设计后,有利于避免在推行电动车时,折叠臂6反转导致滚轮5脱离地面。防脱开结构例如抱箍结构、螺钉限位结构、弹性卡接结构等等,弹性卡接结构如图2、4、5所示。
31.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2、3、4所示,折叠臂6采用可相对支脚4摆动设置的摆臂结构,该摆臂结构的下端设置所述的滚轮5。这样设计后,折叠臂6结构更为简单,有利于大幅降低结构复杂度。
32.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2、3、4所示,摆臂结构设于支脚4的前侧,并且摆臂结构可沿前后方向摆动,向前摆动则切换为第一种状态,向后摆动则切换为第二种状态。这样操作方便,并且在向前推行时,滚轮5不容易从支脚4处脱开。
33.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2、3、4所示,摆臂结构的上端与支架2的下部铰接,摆臂结构的下端围绕铰接处可摆动的在两种状态之间相互切换。这样设计后,折叠臂6在第一状态时,可完全收起,即可与支架2平行。
34.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5、6所示,为了便于加装折叠臂6,设置了固定夹套10,固定夹套10夹住固定在支架2上,摆臂结构的上端与固定夹套10的前侧铰接,前述结构,也方便改装已有的电动车。由于受力路径主要在于滚轮5、横部7、支脚4自下而上的设计,所以固定夹套10并不会承受主要的支撑力,这样也避免了固定夹套10的松动。
35.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至6所示,摆臂结构采用j形结构,j形结构的下端的向上开口的凹部可包绕支脚4设置,还包括弹性部,该弹性部用于使凹部可弹性紧配包绕支脚4。这样设计后,一方面结构简单紧凑、体积小,另一方面同时实现了防脱开结构,即弹性部用于使凹部可弹性紧配包绕支脚4可用于构成防脱开结构。
36.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至6所示,弹性部与支脚4连接,并且在支脚4后侧具有向后的弹性隆起8,该弹性隆起8用于与凹部弹性卡接配合。这样弹性部设置在支脚4上,可简化摆臂结构。
37.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至6所示,为了进一步简化结构、降低重量,弹性部采用防锈弹性钢片,弹性钢片自前向后包设在支脚4上,并且弹性钢片在支脚4后侧卷成向后的弹性隆起8。此时,在第二状态下,滚轮5、横部7、弹性钢片、支脚4自下而上堆叠,横部7、支脚4之间仍然通过弹性钢片进行了相抵连接,从而传递力。
38.在第一状态下,可以通过在铰接处设置扭簧来维持收起状态,也可以采用其它结构,比如利用可拆式卡箍抱住折叠臂6以维持收起状态。
39.由上述可知,通过本公开的技术方案,不仅结构简单、重量轻,而且使用方便,具有很高的实用性,另外,还可以方便地对现有的电动车进行改造。
40.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用于举例说明的实施方式,故凡依本实用新型专利保护范围所述的构造、特征及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或修饰,均包括于本实用新型专利保护范围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