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易拆装的模块化双轨探伤车的制作方法

2022-07-30 08:54:05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轨道探伤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易拆装的模块化双轨探伤车。


背景技术:

2.列车在加速和制动过程中以及通过钢轨接缝、弯道和道岔时,对钢轨造成摩擦、挤压、弯曲和冲击作用,在这些反复的作用下,钢轨极易产生损伤。目前,我国铁路运输繁忙,线路状况较差,钢轨伤损率较高,钢轨因伤损折断的情况时有发生,直接危及行车安全。因此,为了确保机车的安全运行,铁路系统需要经常使用双轨探伤车对钢轨进行探伤检测,以探测钢轨的轨头和轨腰范围内(包括接头附近)的疲劳缺陷和焊接缺陷,以及轨底锈蚀和月牙掉块、轨头压溃等损伤情况,以便及时采取补救措施,防患于未然。
3.目前的双轨探伤车一般采用授权公告号为cn207225355u的实用新型专利公开的一种电动双轨探伤车,其包括车架、驱动桥、从动桥、两个探头架、轮式探头、电控装置、制动装置、检测装置;所述驱动桥、从动桥分别可拆卸地安装于所述车架底部的前后部上;所述制动装置固定设置于所述驱动桥或从动桥上,且其制动踏板伸出于所述车架上表面之上;所述探头架安装于所述车架后部一侧上;所述轮式探头安装于所述探头架上;所述电控装置、检测装置设置于所述车架前端上部,所述电控装置与所述轮式探头电接,并将检测信号输入所述检测装置。这种电动双轨探伤车虽然能够将探伤车分拆为驱动桥、从动桥和底座框架可拆装的三部分,分减了各部分的重量,但是其涉及的部件还具有驱动桥、从动桥和两个探头架,涉及的部件仍然较为分散,装配时操作比较繁琐,而且各个部件之间是通过配电线束连接的,配电线束昂贵又笨重,大大增加了整车的重量,增加了探伤车的搬运难度。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问题是提供一种易拆装的模块化双轨探伤车,这种易拆装的模块化双轨探伤车能够将各部件进行模块化,大幅度减轻了车架的重量,拆装方便,便于搬运。
5.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6.一种易拆装的模块化双轨探伤车,其特征在于:包括车架、探伤模块、驱动模块和控制模块,探伤模块具有两对从动轨行轮,驱动模块具有两个主动轨行轮,驱动模块可拆卸安装在车架前部,探伤模块可拆卸安装在车架后部,控制模块安装在车架上。
7.通常,上述每对从动轨行轮具有两个从动轨行轮。
8.使用时,先将探伤模块上的从动轨行轮、驱动模块上的主动轨行轮放置在相应的钢轨上,并调节好从动轨行轮与主动轨行轮之间的距离以适应于车架的长度;然后将车架放置到探伤模块、驱动模块上,使探伤模块锁紧在车架后部上,驱动模块锁紧在车架前部上;再通过控制模块来控制驱动模块上的主动轨行轮在钢轨上行走,并带动从动轨行轮在钢轨上行走,最后通过探伤模块对钢轨进行探伤检测。
9.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所述驱动模块包括驱动架、行车电机、减速器、行车控制器、油门装置、脚刹制动装置、电子制动装置、两个第一固定夹和两个所述主动轨行轮,车架前部设有两个第一定位孔,两个第一固定夹分别安装在驱动架的两端,两个第一固定夹的夹合端分别穿过对应的第一定位孔,使驱动架的两端锁紧在所述车架前部上;行车电机、减速器、行车控制器、油门装置、脚刹制动装置、电子制动装置均安装在驱动架上,两个主动轨行轮分别安装在驱动架的两侧,并且两个主动轨行轮的轮轴通过减速器与行车电机传动连接。上述第一固定夹可采用专利申请号为cn202010759709.5的发明专利申请文件中记载的一种展平自锁机构。上述第一固定夹用于驱动架与车架之间的快速装夹,使得驱动架与车架之间的拆装简便,兼顾灵活性和可靠性。
10.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优选方案,所述车架前部上设有第一镂空区,所述驱动架上设有与第一镂空区对应的定位凸台,所述油门装置、脚刹制动装置均设置在所述定位凸台上,当车架前部设置在驱动架上时,定位凸台处于镂空区中,油门装置、脚刹制动装置露出在车架前部上。通过这种设置,便于探伤人员对油门装置、脚刹制动装置的操作。
11.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优选方案,所述行车电机与行车控制器连接,行车控制器、油门装置、脚刹制动装置与电子制动装置均通过can总线与控制模块连接。通过这种设置,实现了控制模块对驱动模块的动力控制与安全控制。上述can总线即控制器局域网总线,是一种用于实时应用的串行通讯协议总线,它可以使用双绞线来传输信号,是世界上应用最广泛的现场总线之一;can总线协议用于汽车中各种不同元件之间的通信,以此取代昂贵而笨重的配电线束。这种模块化双轨探伤车的控制模块作为整车核心处理单元,整车各种功能通过can总线协议采用线控控制,取代了复杂而笨重的配电线束,大幅度减轻整车的重量。
12.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优选方案,所述车架上还设有多个状态控制模块,各个状态控制模块均通过can总线与所述控制模块连接。上述车架上还设有照明灯、指示灯、喇叭或者水泵等设备,这些设备具有对应的状态控制模块与之对应,上述模块化双轨探伤车通过控制模块实现对各个状态控制模块的控制,使照明灯、指示灯、喇叭或者水泵等设备在车架上能够正常使用。
13.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优选方案,所述车架中部设有驾驶座位与副驾驶座位,车架后部设有多个后座位,驾驶座位上设有传感器,传感器通过所述控制模块与所述电子制动装置连接。传感器通过控制模块可实现对电子制动装置的连接控制,当驾驶人离开座位时,电子制动装置自动实现驻车制动。
14.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所述探伤模块包括探伤支架、编码器、两个探轮架、两个探轮和两对所述从动轨行轮,探伤支架可拆卸安装在所述车架后部上,两个探轮架分别安装在探伤支架的两侧,两个探轮、两对从动轨行轮分别安装在相应的探轮架上,编码器同轴安装在其中一个从动轨行轮上。行车时,探伤支架上的两个探轮对钢轨进行探伤检测,再通过从动轨行轮同轴设置的编码器来获取这种模块化双轨探伤车的位置信息。
15.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优选方案,所述探伤支架的两端分别设有第二固定夹,所述车架后部设有两个与第二固定夹对应的第二定位孔,两个第二固定夹的夹合端分别穿过对应的第二定位孔,使探伤支架的两端锁紧在车架后部上。上述第二固定夹可采用专利申请号为cn202010759709.5的发明专利申请文件中记载的一种展平自锁机构。上述第二固
定夹用于探伤支架与车架之间的快速装夹,使得探伤支架与车架之间的拆装简便,兼顾灵活性和可靠性。
16.通常,上述第一固定夹、第二固定夹上均还设有弹簧销,两个弹簧销的一端分别抵靠在第一固定夹的把手端后侧、第二固定夹的把手端后侧,以此来防止第一固定夹的把手端、第二固定夹的把手发生松动。
17.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优选方案,所述控制模块包括电控箱和笔记本电脑,电控箱安装在车架上,笔记本电脑的底部设有多个安装槽,安装槽内设有引磁片,所述车架上设有电脑安装座,电脑安装座上设有多块与安装槽对应配合的磁性定位块;电控箱的控制输出端通过无线网络或网线与笔记本电脑连接。探伤时,将检测到的探伤结果图像显示在笔记本电脑上,以供探伤人员查看。上述笔记本电脑通过安装槽、引磁片、磁性定位块的相互配合,靠磁吸力及安装槽、磁性定位块的限位作用,可快速安装在车架的电脑安装座上。
18.作为本实用新型更进一步的优选方案,所述探伤模块还包括探伤仪,探伤仪安装在所述探伤支架上,探伤仪的信号输入端与所述编码器、探轮连接,探伤仪的信号输出端通过无线网络或网线与所述笔记本电脑连接。上述模块化双轨探伤车通过编码器与探轮的配合,能够通过控制模块对探轮实现四维姿态调节控制。上述探伤仪用于接收探轮发出的探伤扫查信号与编码器发出的信号,处理后通过无线网络或网线将探伤结果图像传输到笔记本电脑供探伤人员查看,使得探伤仪与这种模块化双轨探伤车的动力控制、安全控制等实现电气隔离,防止干扰。通常,上述编码器、探轮分别通过航空插座与探伤仪连接,拆装时无需拔插。
19.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所述车架后部上设有至少一个第二镂空区。通过这种设置,能够让探伤模块上的部件从第二镂空区露出来,便于安装。
20.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所述车架前端和后端均设有用于安装扩展模块的扩展接口。上述扩展模块可以为视频检测模块等。通过扩展接口使得模块化双轨探伤车具有一定的扩展性,例如电气扩展性和机械扩展性。
21.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还包括至少两个水箱,各个水箱均安装在所述车架中部上。探轮在行车探伤的时候与钢轨之间需通过水进行耦合,行车探伤前,需要将各个水箱中装满水,便于水箱的水为探轮与钢轨之间提供水耦合。将水箱放置于车架中部,便于水箱的拆装,也方便对水箱进行加水。另外,水箱中的水在行车探伤过程中会不断减少,将水箱设置在车架中部,能够使水箱中的储水量大小对车身重心分布影响小,保持车架的平衡。
22.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
23.这种模块化双轨探伤车将原来集成在一起的从动桥、探伤架、探轮等部件拆分并整合成车架、驱动模块、探伤模块与控制模块,同时也删减了从动桥、驱动桥,不用一次性搬运几百斤,通过探伤模块来实现从动桥的支撑作用,大幅度减轻了车架的重量,拆装方便,便于搬运。另外,上述探伤模块与控制模块是相互独立的,防止干扰。
附图说明
24.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25.图2是图1中探伤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26.图3是图1中车架的结构示意图;
27.图4是图1中驱动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28.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具体描述。
29.如图1-4所示,本实施例中的易拆装的模块化双轨探伤车,包括车架1、探伤模块2、驱动模块3和控制模块4,探伤模块2具有两对从动轨行轮21,驱动模块3具有两个主动轨行轮31,驱动模块3可拆卸安装在车架1前部,探伤模块2可拆卸安装在车架1后部,控制模块4安装在车架1上。
30.通常,上述每对从动轨行轮21具有两个从动轨行轮。
31.驱动模块3包括驱动架32、行车电机33、减速器34、行车控制器35、油门装置36、脚刹制动装置37、电子制动装置38、两个第一固定夹39和两个所述主动轨行轮31,车架1前部设有两个第一定位孔17,两个第一固定夹39分别安装在驱动架32的两端,两个第一固定夹39的夹合端分别穿过对应的第一定位孔17,使驱动架32的两端锁紧在所述车架1前部上;行车电机33、减速器34、行车控制器35、油门装置36、脚刹制动装置37、电子制动装置38均安装在驱动架32上,两个主动轨行轮31分别安装在驱动架32的两侧,并且两个主动轨行轮31的轮轴通过减速器34与行车电机33传动连接。上述第一固定夹39可采用专利申请号为cn202010759709.5的发明专利申请文件中记载的一种展平自锁机构。上述第一固定夹39用于驱动架32与车架1之间的快速装夹,使得驱动架32与车架1之间的拆装简便,兼顾灵活性和可靠性。
32.车架1前部上设有第一镂空区16,所述驱动架32上设有与第一镂空区16对应的定位凸台321,所述油门装置36、脚刹制动装置37均设置在所述定位凸台321上,当车架1前部设置在驱动架32上时,定位凸台处于第一镂空区16中,油门装置36、脚刹制动装置37露出在车架1前部上。通过这种设置,便于探伤人员对油门装置36、脚刹制动装置37的操作。
33.行车电机33与行车控制器35连接,行车控制器35、油门装置36、脚刹制动装置37与电子制动装置38均通过can总线与控制模块4连接。通过这种设置,实现了控制模块4对驱动模块3的动力控制与安全控制。上述can总线即控制器局域网总线,是一种用于实时应用的串行通讯协议总线,它可以使用双绞线来传输信号,是世界上应用最广泛的现场总线之一;can总线协议用于汽车中各种不同元件之间的通信,以此取代昂贵而笨重的配电线束。这种模块化双轨探伤车的控制模块4作为整车核心处理单元,整车各种功能通过can总线协议采用线控控制,取代了复杂而笨重的配电线束,大幅度减轻整车的重量。
34.车架1上还设有多个状态控制模块(图中未标示),各个状态控制模块均通过can总线与所述控制模块4连接。上述车架1上还设有照明灯、指示灯、喇叭或者水泵等设备,这些设备具有对应的状态控制模块与之对应,上述模块化双轨探伤车通过控制模块4实现对各个状态控制模块的控制,使照明灯、指示灯、喇叭或者水泵等设备在车架1上能够正常使用。
35.上述车架1中部设有驾驶座位11与副驾驶座位12,车架1后部设有多个后座位13。驾驶座位11上设有传感器(图中未标示),传感器通过所述控制模块4与所述电子制动装置38连接。传感器通过控制模块4可实现对电子制动装置38的连接控制,当驾驶人离开座位时,电子制动装置38自动实现驻车制动。
36.探伤模块2包括探伤支架22、编码器23、两个探轮架24、两个探轮25和两对所述从
动轨行轮21,探伤支架22可拆卸安装在所述车架1后部上,两个探轮架24分别安装在探伤支架22的两侧,两个探轮25、两对从动轨行轮21分别安装在相应的探轮架24上,编码器23同轴安装在其中一个从动轨行轮21上。行车时,探伤支架22上的两个探轮25对钢轨进行探伤检测,再通过从动轨行轮21同轴设置的编码器23来获取这种模块化双轨探伤车的位置信息。
37.探伤支架22的两端分别设有第二固定夹222,所述车架1后部设有两个与第二固定夹222对应的第二定位孔18,两个第二固定夹222的夹合端分别穿过对应的第二定位孔18,使探伤支架22的两端锁紧在车架1后部上。上述第二固定夹222可采用专利申请号为cn202010759709.5的发明专利申请文件中记载的一种展平自锁机构。上述第二固定夹222用于探伤支架22与车架1之间的快速装夹,使得探伤支架22与车架1之间的拆装简便,兼顾灵活性和可靠性。
38.控制模块4包括电控箱41和笔记本电脑42,电控箱41安装在车架1上,笔记本电脑42的底部设有多个安装槽(图中未标示),安装槽内设有引磁片,所述车架1上设有电脑安装座15,电脑安装座15上设有多块与安装槽对应配合的磁性定位块151;电控箱41的控制输出端通过无线网络或网线与笔记本电脑42连接。探伤时,将检测到的探伤结果图像显示在笔记本电脑42上,以供探伤人员查看。上述笔记本电脑42通过安装槽、引磁片、磁性定位块151的相互配合,靠磁吸力及安装槽、磁性定位块151的限位作用,可快速安装在车架1的电脑安装座15上。
39.探伤模块2还包括探伤仪(图中未标示),探伤仪安装在所述探伤支架22上,探伤仪的信号输入端与所述编码器23、探轮25连接,探伤仪的信号输出端通过无线网络或网线与所述笔记本电脑42连接。上述模块化双轨探伤车通过编码器23与探轮25的配合,能够通过控制模块4对探轮实现四维姿态调节控制。上述探伤仪用于接收探轮25发出的探伤扫查信号与编码器23发出的信号,处理后通过无线网络或网线将探伤结果图像传输到笔记本电脑42供探伤人员查看,使得探伤仪与这种模块化双轨探伤车的动力控制、安全控制等实现电气隔离,防止干扰。通常,上述编码器23、探轮25分别通过航空插座与探伤仪连接,拆装时无需拔插。
40.车架1后部上设有多个第二镂空区14。通过这种设置,能够让探伤模块2上的部件从第二镂空区14露出来,便于安装。
41.车架1前端和后端均设有用于安装扩展模块的扩展接口(图中未标示)。上述扩展模块可以为视频检测模块等。通过扩展接口使得模块化双轨探伤车具有一定的扩展性,例如电气扩展性和机械扩展性。
42.本实施例中还包括四个水箱5,各个水箱5均安装在所述车架1中部上。探轮25在行车探伤的时候与钢轨之间需通过水进行耦合,行车探伤前,需要将各个水箱5中装满水,便于水箱5的水为探轮25与钢轨之间提供水耦合。将水箱5放置于车架1中部,便于水箱5的拆装,也方便对水箱5进行加水。另外,水箱5中的水在行车探伤过程中会不断减少,将水箱5设置在车架1中部,能够使水箱5中的储水量大小对车身重心分布影响小,保持车架1的平衡。
43.使用时,先将探伤模块2上的从动轨行轮21、驱动模块3上的主动轨行轮31放置在相应的钢轨上,并调节好从动轨行轮21与主动轨行轮31之间的距离以适应于车架1的长度;然后将车架1放置到探伤模块2、驱动模块3上,使探伤模块2锁紧在车架1后部上,驱动模块3锁紧在车架1前部上;再通过控制模块4来控制驱动模块3上的主动轨行轮31在钢轨上行走,
并带动从动轨行轮21在钢轨上行走,最后通过探伤模块2对钢轨进行探伤检测。
44.此外,需要说明的是,本说明书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其各部分名称等可以不同,凡依本实用新型专利构思所述的构造、特征及原理所做的等效或简单变化,均包括于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内。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只要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结构或者超越本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均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