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双储油仓式雾化器及电子烟的制作方法

2022-07-30 06:58:14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专利属于电子烟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双储油仓式雾化器及电子烟。


背景技术:

2.随着社会的发展,电子烟设备在生活中越来越多的使用,电子烟已经成为市场上一种比较成熟的吸烟替代品,人们对于电子烟设备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但是作为一个新兴的行业,电子烟也存在问题需要行业内的人员不断去完善去改进。
3.目前市面上电子烟雾化器供油方式主要分为烟油直接式供油和一体式储油棉导油两种方式。其中,烟油直接式供油的方式由于雾化区内存油量较高,油压较大,同时又因为气道与雾化区直接相连,故漏油风险较高。一体式储油棉导油的方式虽然漏油风险较低,但随着抽吸口数的增加,储油量逐渐减少,导油速率受影响,口感衰减明显,进而对烟气的还原度较弱,而导油速率下降也带来了糊芯(即供油量不足导致加热元件干烧现象)的风险。
4.为了解决以上问题,提出本实用新型。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提供一种双储油仓式雾化器,其包括雾化器本体9,所述雾化器本体9内具有储油仓1,所述储油仓1内设置有从储油仓1顶部向储油仓1底壁延伸的间隔筋103,所述间隔筋103下端与所述储油仓1底壁之间形成导油通道11,所述间隔筋103将储油仓1分割为第一储油腔101和第二储油腔102,所述第一储油腔101通过导油通道11与第二储油腔102底部连通;
6.所述第一储油腔101内设置有发热组件4,所述发热组件4外侧包裹有储油棉3,所述发热组件4上设置有进油孔401,所述发热组件4内设置有发热元件403,该发热元件403与导油棉402接触,所述导油棉402通过所述进油孔401与所述储油棉3流体连通。
7.所述储油仓1的材料为食品级可注塑工程材料,且中部设有间隔筋103,所述间隔筋103将整个腔体被分割为左右两边的中空结构,位于间隔筋103一侧为第一储油腔101,用于容纳并固定储油棉,位于间隔筋103另一侧为第二储油腔102,用于直接容纳烟油,该设计可有效减缓油压。
8.其中,所述进油孔401有一个或多个。
9.所述导油棉402具有良好的储油能力和导油能力,且所述导油棉402导油速率高于发热组件4外围包裹的储油棉3的导油能力,以保证导油充分,不会出现因供油不足而导致的糊芯现象。
10.优选地,所述储油棉3呈多孔状;所述储油棉3为纤维网状多孔材料。
11.优选地,所述纤维网状多孔材料为pet与pa的共聚物或是pet与pe的共聚物,密度范围为0.02-0.2g/cm3之间,孔隙率范围为30%-85%之间。
12.其中,pet为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为聚乙烯,pa为聚酰胺。
13.优选地,所述第一储油腔101的容积小于第二储油腔102的容积。
14.优选地,所述进油孔401的最低位置不低于所述间隔筋103的下端。
15.优选地,所述第二储油腔102底部设有注油孔12。
16.优选地,所述储油仓1下部设置有底座6,所述发热组件4设置在底座6上,所述储油仓1底座内壁与发热组件之间设置有密封所述储油仓1的第一硅胶密封件5。
17.优选地,所述储油仓1的上端凸出设置有与发热组件4上端连通的吸嘴10,所述吸嘴10与发热组件4上端之间设置有密封所述储油仓1的第二硅胶密封件2。
18.其中,当第二储油腔102的烟油的油位低于间隔筋103下端时,及时给储油仓1注油,避免单独使用第一储油腔101,以保证一直有油从第二储油腔102供给到第一储油腔101。
19.优选地,所述第一储油腔101的容积小于第二储油腔102的容积;更为优选地,第一储油腔101的容积与第二储油腔102的容积比为1:10到1:3。
20.优选地,所述储油棉3填充满整个第一储油腔101,或所述储油棉3填充所述第一储油腔101内的局部。
21.当所述储油棉填充满整个所述第一储油腔101时,当第二储油腔102油用尽时,第一储油腔101内的储油棉依然处于饱满状态,要及时给储油仓1注油,避免单独使用第一储油腔101,以保证一直有油从第二储油腔102供给到第一储油腔101。
22.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提供一种电子烟,所述电子烟包含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所述的双储油仓式雾化器,以及设置在双储油仓式雾化器的下端并与双储油仓式雾化器相连接的电源模块8。
23.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24.1.本实用新型通过在雾化器的储油仓内设置间隔筋,将储油仓分割为第一储油腔和第二储油腔,第一储油腔和第二储油腔的底部连通。其中,第一储油腔用于容纳并固定储油棉,第二储油腔用于直接容纳烟油,形成半油半棉式的雾化器,这种半油半棉式的雾化器,由于第二储油腔与第一储油腔底部连通,在第二储油腔内的油未用完时,位于第一储油腔内的储油棉一直处于饱满状态,用户在抽吸时,不断地会有新的烟油进入发热组件内部进行雾化,相比一体式储油棉导油,其烟油的口感和还原度一直处于最佳状态,且更不容易糊芯。同时由于位于第一储油腔内的储油棉具有良好的储油特性,烟油无法直接对发热元件产生油压,也大大减小了从烟气流通的气道漏油的风险。
附图说明
25.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电子烟结构示意图;
26.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雾化器结构示意图;
27.图3为本实用新型对比例1的雾化器结构示意图;
28.图4为本实用新型对比例2的雾化器结构示意图;
29.图5为本实用新型发热组件结构示意图;
30.附图标记说明:1-储油仓、101-第一储油腔、102-第二储油腔、103-间隔筋、2-第二硅胶密封件、3-储油棉、4-发热组件、401-进油孔、402-导油棉、403-发热元件、5-第一硅胶
密封件;6-底座、7-第三硅胶密封件、8-电源模块、9-雾化器本体、10-吸嘴、11-导油通道、12-注油孔、201-第一腔体、202-第二腔体、301-腔体。
具体实施方式
31.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32.实施例1
33.一种双储油仓式雾化器,其包括雾化器本体9,所述雾化器本体9内具有储油仓1,所述储油仓1的材料为食品级可注塑工程材料,且所述储油仓1的中部设有间隔筋103,所述间隔筋103从储油仓1顶部向储油仓1底壁延伸,并将整个储油仓1的腔体被分割为左右两个倒u型中空腔体,位于间隔筋103一侧的为第一储油腔101,用于容纳并固定储油棉3,位于间隔筋另一侧的为第二储油腔102,用于直接容纳烟油。
34.所述间隔筋103下端靠近所述储油仓1底壁,并与所述储油仓1底壁之间形成有导油通道11,使所述第一储油腔101通过导油通道11与第二储油腔102底部连通。
35.所述第一储油腔101内设置有发热组件4,所述发热组件4外侧包裹有储油棉3,所述发热组件4上设置有进油孔401,所述发热组件4内设置有发热元件403,该发热元件403与发热组件4内的导油棉402接触,所述导油棉402通过所述进油孔401与所述储油棉3流体连通。
36.所述进油孔401位于所述导油通道11上方。
37.所述储油棉3为纤维网状多孔材料,所述纤维网状多孔材料为pet pa的共聚物或是pet pe的共聚物,密度范围为0.02-0.2g/cm3之间,孔隙率范围为30%-85%之间。
38.所述发热组件4上设置有一个或多个进油孔401,所述发热组件4内的发热元件与一层或多层导油棉402接触。
39.所述导油棉402具有良好的储油能力和导油能力,且所述导油棉402导油速率高于发热组件4外围包裹的储油棉3的导油能力,以保证导油充分,不会出现因供油不足而导致的糊芯现象。
40.所述第二储油腔102底部设有注油孔12,其通过第三硅胶密封件7密封。
41.所述储油仓1下部设置有底座6,所述底座6与储油仓1一体连接,所述发热组件4设置在底座6上,所述储油仓1的底座内壁与发热组件4之间设置有密封所述储油仓1的第一硅胶密封件5;所述第一硅胶密封件5与储油仓1的底座内壁、发热组件4过盈配合。
42.所述储油仓的上端凸出设置有与发热组件4上端连通的吸嘴10,所述吸嘴10与发热组件4上端之间设置有密封所述储油仓1的第二硅胶密封件2,所述第二硅胶密封件2设置在储油仓101内部,并与储油仓内壁和发热组件过盈配合。
43.所述储油仓1通过发热组件4、第一硅胶密封件5、第二硅胶密封件2、第三硅胶密封件7形成一个相对真空的密闭腔体。
44.将雾化器倾斜,从注油孔12向储油仓1内注油,当第二储油腔102内的油面高于间隔筋103的底端时,由于两侧连通,继续注油时,位于第二腔体102内的油会流经导油通道11,进入第一腔体101内,且逐渐被储油3棉吸收,直至储油棉4饱和或注油量饱和。
45.所述雾化器在使用过程中,第二储油腔内102的油未用完时,位于第一储油腔101内的储油棉3一直处于饱满状态,其烟油口感和还原度一直处于最佳状态,同时由于位于第
一腔体内101的储油棉3具有良好的储油特性,烟油无法直接对发热组件4产生油压,也大大减小了从气道漏油的风险。
46.当第二储油腔102的烟油的油位低于间隔筋103下端时,及时给储油仓1注油,避免单独使用第一储油腔101,以保证一直有油从第二储油腔102供给到第一储油腔101。
47.一种电子烟,所述电子烟包含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所述的双储油仓式雾化器,以及设置在双储油仓式雾化器的下端并与双储油仓式雾化器相连接的电源模块8,所述电源模块8包括电池、输出模块、控制模块、充电模块和外壳,所述电源模块8通过焊接或连接器的方式实现对双储油仓式雾化器的控制和输出。
48.对比例1
49.如图3,本对比例结构与实施例1基本一致,区别在于,第一腔体201与第二腔体202都用于直接容纳烟油,其内都未有储油棉,属于直接式供油。
50.对比例2
51.如图4,本对比例雾化器为一体式空腔结构,只有一个腔体,所述腔体301用于容纳并固定储油棉,属于储油棉式供油方式,其余结构和实施例1基本一致。
52.表1所示为实施例1、对比例1、对比例2、抽吸过程中烟气还原度、糊芯和漏油测试的比较测量,其中a1-a5为实施例1,其中b1-b5为对比例1,其中c1-c5为对比例2。
53.其中,由表1中我们可以得出,半油半棉双储油仓式结构能够明显降低糊芯概率和漏油概率,且烟气还原度更好。
54.表1:不同结构漏油/糊芯测试表
[0055][0056][0057]
可以理解,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一些实施例进行描述的,本领域技术人员知悉的,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特征和实施例进行各种改变或等效替换。另外,在本实用新型的教导下,可以对这些特征和实施例进行修改以适应具体的情况及材料而不会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不受此处所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所有落入本技术的权利要求范围内的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所保护的范围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