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煤矿井下皮带输送机用漏煤斗的制作方法

2022-07-29 23:59:17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煤矿机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煤矿井下皮带输送机用漏煤斗。


背景技术:

2.在煤矿井下开采中,采掘工作面的煤体需要利用皮带输送机进行运输。由于井下皮带输送机往往直线布置,在经过相互垂直或交叉的巷道时,需要利用不同皮带输送机之间的漏煤斗进行转载落煤,如采区巷道皮带输送机上的煤体,需要利用漏煤斗转载落煤,落到盘区巷道皮带输送机上。
3.现有的皮带输送机用漏煤斗,如图1所示,漏煤斗呈矩形状,漏煤斗内部设有倾斜的挡煤板,上皮带输送机上的煤体先落向挡煤板,然后由挡煤板反弹至下皮带输送机上。现有皮带输送机用漏煤斗具有如下缺陷:1、煤体直接砸到挡煤板上产生很大的冲击噪音;2、挡煤板的寿命短,煤体不断落向挡煤板后,挡煤板容易被磨烂,挡煤板一般为30mm厚的钢板,用铁链吊挂在漏煤斗内,由于漏煤斗空间小,钢板重,因此操作人员更换挡煤板的强度和难度较大;3、挡煤板将煤体反弹到下皮带输送机上,降低了下皮带输送机缓冲托辊和皮带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煤矿井下皮带输送机用漏煤斗,结构简单,操作方便,能大大降低转载落煤处的噪音,提高漏煤斗和下皮带输送机使用寿命的漏煤斗。
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煤矿井下皮带输送机用漏煤斗,包括漏煤斗本体;漏煤斗本体固定在上皮带输送机和下皮带输送机的交汇处;漏煤斗本体为一侧部和底部均敞口的箱形结构,漏煤斗本体的侧部敞口朝向上皮带输送机的机尾侧,漏煤斗本体的底部敞口朝向下皮带输送机,漏煤斗本体的内部固接有呈阶梯状排布的上存煤缓冲板和下存煤缓冲板,上存煤缓冲板位于上皮带输送机的机尾下方;所述下存煤缓冲板位于下皮带输送机的上方。
6.工作原理:上皮带输送机上的煤体直接转载落向漏煤斗本体内的上存煤缓冲板,再落向下存煤缓冲板上;上存煤缓冲板、下存煤缓冲板上的煤体可以起到吸收冲击能量缓冲的作用,煤体不会对上存煤缓冲板和下存煤缓冲板直接冲击摩擦,减小了转载落煤处的噪音,延长了漏煤斗本体和下皮带输送机的使用寿命。
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8.(1)本实用新型取消了现有漏煤斗中挡煤板的设计,增加了上、下两个存煤缓冲板,当上皮带输送机运煤时,上、下存煤缓冲板上的煤起到吸收冲击能量缓冲的作用,煤体不会对上、下存煤缓冲板直接冲击摩擦;(2)本实用新型减小了转载落煤处的噪音,降低了噪音对皮带输送机司机的危害;(3)本实用新型取消了挡煤板的设计,节约了更换挡煤板的
成本,降低了工人的劳动强度,避免了工人在更换挡煤板时发生意外受伤;(4)本实用新型降低了煤体对下皮带输送机缓冲托辊的冲击,延长了下皮带输送机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9.图1是现有技术中漏煤斗在安装时的结构示意图。
10.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漏煤斗在安装时的结构示意图。
11.图中标记如下:
12.1-下皮带输送机,2-上皮带输送机,3-漏煤斗本体,31-挡煤板,32-下存煤缓冲板,33-上存煤缓冲板,4-煤体。
具体实施方式
13.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
14.如图2所示,一种煤矿井下皮带输送机用漏煤斗,包括漏煤斗本体3;漏煤斗本体3固定在上皮带输送机2和下皮带输送机1的交汇处;漏煤斗本体3为左侧部和底部均敞口的箱形结构,漏煤斗本体3的左侧部敞口朝向上皮带输送机2的机尾侧,漏煤斗本体3的底部敞口朝向下皮带输送机1,漏煤斗本体3的内部固接有呈阶梯状排布的上存煤缓冲板33和下存煤缓冲板32,上存煤缓冲板33位于上皮带输送机2的机尾下方;所述下存煤缓冲板32位于下皮带输送机1的上方。上存煤缓冲板33和下存煤缓冲板32之间呈阶梯排布;上皮带输送机2的机尾位于上存煤缓冲板33靠近漏煤斗本体3开口侧的上方;下皮带输送机1位于下存煤缓冲板32的下方。
15.进一步的,所述上存煤缓冲板33固接在漏煤斗本体3的中部,两个端部分别固接在漏煤斗本体3前后一组侧面上,下存煤缓冲板32固接在漏煤斗本体3的底部,个端部分别固接在漏煤斗本体3前后一组侧面上,且与右侧面的底部固接。
16.优选的,所述漏煤斗本体3由钢板连接组成,坚固耐用。
17.进一步的,所述上存煤缓冲板33和下存煤缓冲板32均水平设置。
18.本实施例中,上皮带输送机2上的煤体4直接转载落向漏煤斗本体3内的上存煤缓冲板33,再落向下存煤缓冲板32上;上存煤缓冲板33、下存煤缓冲板32上的煤体4可以起到吸收冲击能量缓冲的作用,煤体4不会对上存煤缓冲板33和下存煤缓冲板32直接冲击摩擦,减小了转载落煤处的噪音,延长了漏煤斗本体3和下皮带输送机32的使用寿命。


技术特征:
1.一种煤矿井下皮带输送机用漏煤斗,其特征在于:包括漏煤斗本体(3);漏煤斗本体(3)固定在上皮带输送机(2)和下皮带输送机(1)的交汇处;漏煤斗本体(3)为一侧部和底部均敞口的箱形结构,漏煤斗本体(3)的侧部敞口朝向上皮带输送机(2)的机尾侧,漏煤斗本体(3)的底部敞口朝向下皮带输送机(1),漏煤斗本体(3)的内部固接有呈阶梯状排布的上存煤缓冲板(33)和下存煤缓冲板(32),上存煤缓冲板(33)位于上皮带输送机(2)的机尾下方;所述下存煤缓冲板(32)位于下皮带输送机(1)的上方。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煤矿井下皮带输送机用漏煤斗,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存煤缓冲板(33)固接在漏煤斗本体(3)的中部,下存煤缓冲板(32)固接在漏煤斗本体(3)的底部。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煤矿井下皮带输送机用漏煤斗,其特征在于:所述漏煤斗本体(3)由钢板连接组成。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煤矿井下皮带输送机用漏煤斗,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存煤缓冲板(33)和下存煤缓冲板(32)均水平设置。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煤矿机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煤矿井下皮带输送机用漏煤斗;包括漏煤斗本体;漏煤斗本体固定在上皮带输送机和下皮带输送机的交汇处;漏煤斗本体为一侧部和底部均敞口的箱形结构,漏煤斗本体的侧部敞口朝向上皮带输送机的机尾侧,漏煤斗本体的底部敞口朝向下皮带输送机,漏煤斗本体的内部固接有呈阶梯状排布的上存煤缓冲板和下存煤缓冲板,上存煤缓冲板位于上皮带输送机的机尾下方;所述下存煤缓冲板位于下皮带输送机的上方;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操作方便,能大大降低转载落煤处的噪音,提高漏煤斗和下皮带输送机使用寿命的漏煤斗。的漏煤斗。的漏煤斗。


技术研发人员:秦飞龙 范进 徐新华 徐志亮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晋能控股煤业集团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09.13
技术公布日:2022/7/28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