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驾驶室悬置系统以及收获机的制作方法

2022-07-27 15:44:37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减震系统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驾驶室悬置系统以及收获机。


背景技术:

2.大中型农业装备目前在我国的应用已经越来越普及,与此同时人们对于农业装备在工作过程中的舒适性要求也越来越高。现有的收获机驾驶室一般是采用橡胶垫隔振,即在驾驶室的悬置点安装四组橡胶垫起到隔振的作用,四组橡胶减震垫通过长螺栓连接到驾驶室上。正常作业时底盘的振动很难得到有效的过滤,该种橡胶垫减震方式存在隔振效果差、驾驶室的平顺性和可靠性差、驾乘舒适度低,在特殊工况下会造成驾驶室倾斜,摆动大。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驾驶室悬置系统以及收获机。
4.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驾驶室悬置系统,其包括:车架、驾驶室地板、减震机构以及稳定机构,所述驾驶室地板位于所述车架的上方,所述减震机构的一端与所述驾驶室地板铰接,所述减震机构的另一端与所述车架铰接,所述稳定机构的一端与所述驾驶室地板铰接,所述稳定机构的另一端与所述车架铰接。
5.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利用减震机构吸收冲击及衰减振动,利用稳定机构减小了驾驶室在作业过程中的晃动,有效过滤底盘以及割台的振动,提高隔振效果,提高驾驶室的平顺性以及可靠性,提高驾乘舒适度,降低驾驶室在特殊工况下的倾斜幅度以及摆动幅度。
6.进一步地,所述车架为长方形框架结构,所述车架上安装有一对用于支撑驾驶室地板的副车架,一对所述副车架一一对应安装在所述车架的宽度方向的两侧,一对所述副车架均与所述车架的长度方向平行,一对所述副车架位于车架的上方,所述驾驶室地板位于一对副车架的上方。
7.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副车架的设置,为驾驶室悬置系统提供支撑,车架的设置,便于副车架以及驾驶室的安装以及维护。
8.进一步地,所述减震机构包括:一对第一减震器以及一对第二减震器,一对所述第一减震器的一端与所述驾驶室地板的一侧铰接,一对所述第一减震器的另一端一一对应地与一对所述副车架的一端铰接,一对所述第二减震器的一端与所述驾驶室地板的另一侧铰接,一对所述第二减震器的另一端与所述车架铰接。
9.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第一减震器和第二减震器的设置,有效过滤收获机在作业时从底盘和割台传递来的振动以及冲击。
10.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减震器与所述第二减震器为相同结构,所述第一减震器包括:第一套筒、第二套筒、导向杆、弹簧、挡圈以及限位块,所述导向杆的一端安装在所述第一套筒中,所述第二套筒的一端滑动套设在所述导向杆的另一端,所述挡圈固定安装在所述第
二套筒的外侧壁上,所述限位块安装在所述导向杆的另一端,所述弹簧的一端安装在所述第一套筒中,所述弹簧的另一端与所述挡圈抵接,所述弹簧套设在所述导向杆以及所述第二套筒的外侧壁上,所述第一套筒与所述驾驶室地板的一侧铰接,所述第二套筒的另一端与副车架的一端铰接。
11.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减震器的结构设计,有效过滤掉收获机在作业时从底盘和割台传递来的振动以及冲击。限位块的设置,控制驾驶室上下浮动量。
12.进一步地,所述稳定机构包括:一对第一稳定杆以及一对第二稳定杆,一对所述第一稳定杆的一端与所述驾驶室地板的中部铰接,一对所述第一稳定杆的另一端一一对应与一对所述副车架的其中一个副车架铰接,一对所述第二稳定杆的一端与所述驾驶室地板的一侧铰接,一对所述第二稳定杆的另一端一一对应与一对所述副车架的另一端铰接,所述第一稳定杆与所述副车架垂直设置,所述第二稳定杆与所述副车架平行设置,所述第二稳定杆位于所述副车架的上方。
13.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第一稳定杆和第二稳定杆的设置,有效防止驾驶室晃动,提高机手在操作时的安全感。稳定杆和减震器的设置,形成四点全悬浮,提高平稳性以及行驶性能。
14.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稳定杆的一端通过台阶螺栓与所述驾驶室地板的中部铰接,另一端通过台阶螺栓与一对所述副车架的其中一个副车架铰接,所述第二稳定杆的一端通过台阶螺栓与所述驾驶室地板的一侧铰接,另一端通过台阶螺栓与所述副车架的另一端铰接。
15.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台阶螺栓的设置,保证能达到适合的扭矩,进行有效的防松,提高驾驶室悬置系统的稳定性以及可靠性。
16.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稳定杆与所述第二稳定杆为相同结构,所述第一稳定杆包括:连杆以及一对杆头,一对杆头对应安装在所述连杆的两端。
17.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连杆以及一对杆头的设置,便于稳定杆的安装以及维护,降低成本,便于通过稳定杆将车架与驾驶室地板连接。
18.进一步地,所述杆头包括:外层环套、中层环套以及内层环套,所述中层环套套设在所述内层环套的外侧壁上,所述外层环套套设在所述中层环套的外侧壁上,所述中层环套的制作材料为硫化橡胶。
19.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外层环套、中层环套以及内层环套的设置,提高杆头的缓冲作用,中层环套的制作材料为硫化橡胶,进一步过滤收获机在作业时从底盘和割台传递来的振动以及冲击。
20.进一步地,所述副车架包括:支架、用于安装减震机构的第一安装座以及用于安装稳定机构的第二安装座,所述支架安装在车架上,所述第一安装座转动安装在所述支架的一端,所述第二安装座安装在所述支架的另一端。
21.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第一安装座以及第二安装座的设置,便于副车架稳定机构和减震机构的安装以及维护,便于驾驶室悬置系统全浮安装。
22.此外,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收获机,包括:上述任意一项所述的一种驾驶室悬置系统。
23.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利用减震机构吸收冲击及衰减振动,利用稳定机构减
小了驾驶室在作业过程中的晃动,有效过滤底盘以及割台的振动,提高隔振效果,提高驾驶室的平顺性以及可靠性,提高驾乘舒适度,降低驾驶室在特殊工况下的倾斜幅度以及摆动幅度。
24.本实用新型附加的方面的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25.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驾驶室悬置系统的结构示意图之一。
26.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驾驶室悬置系统的结构示意图之二。
27.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驾驶室悬置系统的结构示意图之三。
28.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驾驶室悬置系统的结构示意图之四。
29.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驾驶室悬置系统的结构示意图之五。
30.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驾驶室悬置系统的结构示意图之六。
31.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驾驶室悬置系统的结构示意图之七。
32.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驾驶室悬置系统的结构示意图之八。
33.附图标号说明:1、车架;2、驾驶室地板;3、减震机构;4、稳定机构;5、副车架;6、第一减震器;7、第二减震器;8、第一套筒;9、第二套筒;10、导向杆;11、弹簧;12、挡圈;13、限位块;14、第一稳定杆;15、第二稳定杆;16、台阶螺栓;17、连杆;18、杆头;19、外层环套;20、中层环套;21、内层环套;22、支架;23、第一安装座;24、第二安装座;25、第三安装座;26、第四安装座;27、第五安装座;28、第六安装座;29、第七安装座。
具体实施方式
34.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非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35.如图1至图8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驾驶室悬置系统,其包括:车架1、驾驶室地板2、减震机构3以及稳定机构4,所述驾驶室地板2位于所述车架1的上方,所述减震机构3的一端与所述驾驶室地板2铰接,所述减震机构3的另一端与所述车架1铰接,所述稳定机构4的一端与所述驾驶室地板2铰接,所述稳定机构4的另一端与所述车架1铰接。
36.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利用减震机构吸收冲击及衰减振动,利用稳定机构减小了驾驶室在作业过程中的晃动,有效过滤底盘以及割台的振动,提高隔振效果,提高驾驶室的平顺性以及可靠性,提高驾乘舒适度,降低驾驶室在特殊工况下的倾斜幅度以及摆动幅度。
37.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驾驶室悬置系统,利用稳定杆减小了收获机在作业过程中的晃动问题,利用第一减震器和第二减震器中的弹簧阻尼单元大幅度吸收冲击及衰减振动,有效过滤在收获作业中从底盘及割台传递过来的振动,改善了驾乘舒适度。
38.驾驶室悬置系统将驾驶室、第一稳定杆、第二稳定杆、第一减震器、第二减震器、副车架、车架连接在一起,组成全浮式驾驶室减震系统。组成方面:2个第一减震器的上端连接到驾驶室地板前部,下端连接到副车架的前端;2个第二减震器上端连接到驾驶室地板的后端,后端连接到车架的上平面上;2根第一稳定杆在驾驶室地板的下方中部,上端使用台阶
螺栓连接驾驶室地板,下端使用台阶螺栓连接到副车架上;2根第二稳定杆分别使用台阶螺栓连接到驾驶室地板的前端和副车架的后端;通过2根第一减震器及2根第二减震器及2根第二向稳定杆和2根第一稳定杆,将驾驶室与副车架连接在一起,副车架通过螺栓固定在车架上。
39.第一稳定杆与第二稳定杆结构相同,但尺寸不同,均为一根连杆和2个杆头,连杆可以为圆钢,通过摩擦焊工艺连接在一起,其中杆头结构分三层,分别为外层,中层,内层,其中中层部分为硫化橡胶。
40.功能方面:第一减震器、第二减震器能有效过滤掉收获机在作业时从底盘和割台传递来的振动;第一稳定杆、第二稳定杆能有效防止驾驶总成以及驾驶室晃动,提高机手在操作时的安全感;副车架为全浮系统组件提供支撑;车架、驾驶室地板是收获机驾驶室的被连接部件。
41.通过分别带有2个第一减震器、2个第二减震器及第一减震器、第二减震器之间设置的稳定杆,形成四点全浮悬置,可获得较平稳的行驶性能,同时减震器中的弹簧阻尼单元能有效的吸收从收获机的底盘和割台传递过来冲击及振动,第一减震器、第二减震器之间设置稳定杆又能防止驾驶室左右晃动,提升了收获机驾驶室行驶隔振性能,改善了驾乘舒适度,降低驾乘人员疲劳程度。
42.驾驶室悬置系统是由2个第一减震器、2个第二减震器、2根第一稳定杆、2根第二稳定杆组成的;四点悬置布置位置、第一稳定杆和第二稳定杆的布置方式;减震器的刚度值优选40n/mm和90n/mm,根据驾驶室的重量和重心位置设置预压缩量;第一稳定杆和第二稳定杆采用锻打工艺,中层环套采用硫化橡胶工艺;稳定杆的连接采用台阶螺栓的结构,保证能达到适合的扭矩,进行有效的防松;第一减震器和第二减震器内部集成限位结构,控制驾驶室上下浮动量。
43.如图1至图8所示,进一步地,所述车架1为长方形框架结构,所述车架1上安装有一对用于支撑驾驶室地板2的副车架5,一对所述副车架5一一对应安装在所述车架1的宽度方向的两侧,一对所述副车架5均与所述车架1的长度方向平行,一对所述副车架5位于车架1的上方,所述驾驶室地板2位于一对副车架5的上方。
44.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副车架的设置,为驾驶室悬置系统提供支撑,车架的设置,便于副车架以及驾驶室的安装以及维护。
45.如图1至图8所示,进一步地,所述减震机构3包括:一对第一减震器6以及一对第二减震器7,一对所述第一减震器6的一端与所述驾驶室地板2的一侧铰接,一对所述第一减震器6的另一端一一对应地与一对所述副车架5的一端铰接,一对所述第二减震器7的一端与所述驾驶室地板2的另一侧铰接,一对所述第二减震器7的另一端与所述车架1铰接。
46.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第一减震器和第二减震器的设置,有效过滤收获机在作业时从底盘和割台传递来的振动以及冲击。
47.其中,驾驶室地板的底端安装有一对用于安装第一减震器的第三安装座25以及一对用于安装第二减震器的第四安装座26,一对第三安装座25位于驾驶室地板的一侧,一对第四安装座26位于驾驶室地板的另一侧。车架上安装有用于安装第二减震器的第七安装座29。
48.如图1至图8所示,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减震器6与所述第二减震器7为相同结构,所
述第一减震器6包括:第一套筒8、第二套筒9、导向杆10、弹簧11、挡圈12以及限位块13,所述导向杆10的一端安装在所述第一套筒8中,所述第二套筒9的一端滑动套设在所述导向杆10的另一端,所述挡圈12固定安装在所述第二套筒9的外侧壁上,所述限位块13安装在所述导向杆10的另一端,所述弹簧11的一端安装在所述第一套筒8中,所述弹簧11的另一端与所述挡圈12抵接,所述弹簧11套设在所述导向杆10以及所述第二套筒9的外侧壁上,所述第一套筒8与所述驾驶室地板2的一侧铰接,所述第二套筒9的另一端与副车架5的一端铰接。
49.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减震器的结构设计,有效过滤掉收获机在作业时从底盘和割台传递来的振动以及冲击。限位块的设置,控制驾驶室上下浮动量。
50.如图1至图8所示,进一步地,所述稳定机构4包括:一对第一稳定杆14以及一对第二稳定杆15,一对所述第一稳定杆14的一端与所述驾驶室地板2的中部铰接,一对所述第一稳定杆14的另一端一一对应与一对所述副车架5的其中一个副车架铰接,一对所述第二稳定杆15的一端与所述驾驶室地板2的一侧铰接,一对所述第二稳定杆15的另一端一一对应与一对所述副车架5的另一端铰接,所述第一稳定杆14与所述副车架5垂直设置,所述第二稳定杆15与所述副车架5平行设置,所述第二稳定杆15位于所述副车架5的上方。
51.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第一稳定杆和第二稳定杆的设置,有效防止驾驶室晃动,提高机手在操作时的安全感。稳定杆和减震器的设置,形成四点全悬浮,提高平稳性以及行驶性能。
52.其中,驾驶室地板的底端安装有一对用于安装第一稳定杆的第五安装座27以及一对用于安装第二稳定杆的第六安装座28,一对第五安装座27位于驾驶室地板的中部,一对第六安装座28位于驾驶室地板的一侧。
53.如图1至图8所示,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稳定杆14的一端通过台阶螺栓16与所述驾驶室地板2的中部铰接,另一端通过台阶螺栓16与一对所述副车架5的其中一个副车架铰接,所述第二稳定杆15的一端通过台阶螺栓16与所述驾驶室地板2的一侧铰接,另一端通过台阶螺栓16与所述副车架5的另一端铰接。
54.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台阶螺栓的设置,保证能达到适合的扭矩,进行有效的防松,提高驾驶室悬置系统的稳定性以及可靠性。
55.如图1至图8所示,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稳定杆14与所述第二稳定杆15为相同结构,所述第一稳定杆14包括:连杆17以及一对杆头18,一对杆头18对应安装在所述连杆17的两端。
56.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连杆以及一对杆头的设置,便于稳定杆的安装以及维护,降低成本,便于通过稳定杆将车架与驾驶室地板连接。
57.其中,连杆可以为弹性连杆,用户可以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刚性连杆或弹性连杆,弹性连杆的结构为现有技术,在此不再赘述。
58.如图1至图8所示,进一步地,所述杆头18包括:外层环套19、中层环套20以及内层环套21,所述中层环套20套设在所述内层环套21的外侧壁上,所述外层环套19套设在所述中层环套20的外侧壁上,所述中层环套20的制作材料为硫化橡胶。
59.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外层环套、中层环套以及内层环套的设置,提高杆头的缓冲作用,中层环套的制作材料为硫化橡胶,进一步过滤收获机在作业时从底盘和割台传递来的振动以及冲击。
60.如图1至图8所示,进一步地,所述副车架5包括:支架22、用于安装减震机构3的第一安装座23以及用于安装稳定机构4的第二安装座24,所述支架22安装在车架1上,所述第一安装座23转动安装在所述支架22的一端,所述第二安装座24安装在所述支架1的另一端。
61.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第一安装座以及第二安装座的设置,便于副车架稳定机构和减震机构的安装以及维护,便于驾驶室悬置系统全浮安装。
62.此外,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收获机,包括:上述任意一项所述的一种驾驶室悬置系统。
63.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利用减震机构吸收冲击及衰减振动,利用稳定机构减小了驾驶室在作业过程中的晃动,有效过滤底盘以及割台的振动,提高隔振效果,提高驾驶室的平顺性以及可靠性,提高驾乘舒适度,降低驾驶室在特殊工况下的倾斜幅度以及摆动幅度。
64.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