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样煤瓶开盖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2-07-27 13:48:38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属于煤样瓶操作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样煤瓶开盖装置。


背景技术:

2.现行煤炭全自动制样系统封装后煤样瓶瓶盖开启方式为:一人双手抱紧煤样瓶瓶身下半部,另外一人双手抓紧瓶盖旋转向下压并旋转打开,完成瓶盖开启,开启时需要较大力气,甚至有时两人操作用力不当会导致煤样瓶倾斜或掉落,洒出煤样。因此,现行煤样瓶瓶盖开启的方式具有如下明显的缺点:
3.1、瓶盖开启至少需2个人同时操作,效率低;
4.2、瓶盖开启需同时施加下压和扭转,力度难掌控;
5.3、需较大力度才能开启瓶盖,女操作员很难开启;
6.4、开启时煤样瓶容易倾斜洒出煤样。


技术实现要素:

7.为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样煤瓶开盖装置。
8.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技术方案如下:
9.一种样煤瓶开盖装置,包括:
10.抱瓶机构;
11.设置在所述抱瓶机构上方的可转动的抱盖机构;
12.以及升降机构,用于带动所述抱盖机构上、下移动。
13.基于上述技术方案,抱瓶机构可对样煤瓶进行抱紧,升降机构可带动抱盖机构抱紧样煤瓶的瓶盖。然后通过抱盖机构的转动,就可以替代人工对样煤瓶进行开盖操作。
14.具体的,所述抱盖机构包括:
15.竖直向下设置的套筒,其内部套接有竖直向下设置的第一正反转电机,所述套筒的内顶壁和所述第一正反转电机的顶部之间设置有弹簧,所述第一正反转电机的侧壁设置有限位块,所述套筒的内侧壁对应的竖向设置有限位槽,所述套筒通过底盖与所述升降机构的移动部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正反转电机的转动轴贯穿所述底盖;
16.水平设置的连接圆盘,其与所述第一正反转电机的转轴同轴的固定连接;
17.固定在所述连接盘下端面一侧的第一半圆盘,其下端面设置有半圆弧形的第一抱环;
18.以及设置在所述连接盘下端面另一侧的第二半圆盘,其下端面设置有半圆弧形的第二抱环,所述第二半圆盘与所述连接圆盘滑动连接,并设置有第一顶紧机构。
19.基于上述技术方案,第一抱环和第二抱环之间可合围样煤瓶的瓶盖。第一顶紧机构进一步对第二抱环进行压紧,从而可通过第一抱环和第二抱环将样煤瓶的瓶盖抱紧。在通过第一正反转电机带动转动,就可以配合抱瓶机构进行工作。第一正反转电机基于弹簧结构,可以在竖直方向上进行一定程度的位移,从而匹配开盖过程中所需要的高度变化。
20.具体的,所述第二半圆盘的上端水平的固定设置有轴套,所述轴套套接有限位轴,所述限位轴朝向所述连接圆盘的圆心设置,并在其端部固定连接所述连接圆盘的周壁,所述轴套和所述限位轴滑动连接。
21.具体的,所述第一顶紧机构为与所述限位轴的另一端螺纹连接的第一手轮,所述第一手轮的下部可随其转动至压接到所述第二抱环的外壁上。
22.基于上述技术方案,可通过第一手轮,将第二抱环顶紧到样煤瓶的瓶盖上。
23.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抱环和/或所述第二抱环的内壁上设置有防滑结构。
24.基于上述技术方案,可以有效的防滑。
25.具体的,所述抱瓶机构包括:
26.固定设置在底座一侧的半圆弧形的第一抱臂;
27.相对所述第一抱臂设置的半圆弧形的第二抱臂,所述第二抱臂与所述底座滑动连接,并设置有第二顶紧机构。
28.基于上述技术方案,通过第二顶紧机构对第二抱臂的顶紧,可让第一抱臂和第二抱臂将样煤瓶的瓶身抱紧。
29.具体的:
30.所述第二抱臂下端设置有滑动部,所述底座设置有对应的滑槽,所述滑槽指向所述第一抱臂的圆心;
31.所述第二顶紧机构包括固定设置在所述底座上的支撑块,所述支撑块螺纹连接有螺纹杆,所述螺纹杆的一端朝向所述第二抱臂的外壁设置,所述螺纹杆的另一端固定设置有第二手轮。
32.基于上述技术方案,可通过第二手轮,将第二抱臂顶紧到样煤瓶的瓶身上。
33.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抱臂和/或所述第二抱臂的内壁上设置有防滑结构。
34.基于上述技术方案,可以有效的防滑。
35.具体的,所述升降机构包括:
36.竖直的固定设置的空心支撑柱;
37.竖直向下的固定设置在所述支撑柱上端面上的驱动电机,其转轴同轴的固定连接螺纹长杆,所述螺纹长杆螺纹连接移动块的一侧;
38.竖直的设置在所述支撑柱一侧的滑动开口,所述移动块的中部滑动连接在所述滑动开口内;
39.以及连接板,其一端固定连接所述移动块,其另一端固定连接所述抱盖机构。
40.具体的,所述抱瓶机构和所述抱盖机构对中设置。
41.进一步的,样煤瓶开盖装置可设置控制器,其分别电连接驱动电机和第一正反转电机,便于通过操作驱动电机来对升降机构进行升降,以及通过操作第一正反转电机的转动来开盖。
42.基于本实用新型,可采用机械作业方式替代人工手工作业,抱瓶机构替代人手抱紧煤样瓶,抱盖机构替代人手抱紧煤样瓶瓶盖,瓶体接触采用柔性材料,保证接触面的摩擦力。旋转机构根据煤样瓶瓶盖螺纹圈数设定旋转圈数,保持开启圈数同步性。
附图说明
43.图1是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样煤瓶开盖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44.附图1中,各标号所代表的结构列表如下:
45.1、升降机构;101、移动块;102、连接板;2、第一正反转电机;3、抱盖机构;301、连接圆盘;302、第一半圆盘;303、第二半圆盘;304、轴套;305、限位轴;306、第一手轮;307、第一抱环;308、第二抱环;4、样煤瓶;5、抱瓶机构;501、第一抱臂;502、第二抱臂;503、支撑块;504、螺纹杆;505、第二手轮。
具体实施方式
46.以下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施例只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非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47.需要说明的是,当一个零件或组件被认为是“连接”、“位于”、“装配”在另一个零件或组件上时,它可以是直接设置在另一个零件和组件上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零件和组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左”、“右”、“上”、“下”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
48.在一个具体实施方式中,如图1所示,样煤瓶开盖装置包括:抱瓶机构5;设置在抱瓶机构5上方的可转动的抱盖机构3;以及升降机构1,用于带动抱盖机构3上、下移动;抱瓶机构5和抱盖机构3对中设置。基于此技术方案,抱瓶机构可对样煤瓶进行抱紧,升降机构可带动抱盖机构抱紧样煤瓶的瓶盖。然后通过抱盖机构的转动,就可以替代人工对样煤瓶进行开盖操作。
49.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抱盖机构3包括:竖直向下设置的套筒309,其内部套接有竖直向下设置的第一正反转电机2,套筒309的内顶壁和第一正反转电机2的顶部之间设置有弹簧310,第一正反转电机2的侧壁设置有限位块,套筒309的内侧壁对应的竖向设置有限位槽,套筒309通过底盖311与升降机构1的移动部固定连接,第一正反转电机2的转动轴贯穿底盖311;水平设置的连接圆盘301,其与第一正反转电机2的转轴同轴的固定连接;固定在连接盘下端面一侧的第一半圆盘302,其下端面设置有半圆弧形的第一抱环307;以及设置在连接盘下端面另一侧的第二半圆盘303,其下端面设置有半圆弧形的第二抱环308,第二半圆盘303与连接圆盘301滑动连接,并设置有第一顶紧机构。基于此技术方案,第一抱环和第二抱环之间可合围样煤瓶的瓶盖。第一顶紧机构进一步对第二抱环进行压紧,从而可通过第一抱环和第二抱环将样煤瓶的瓶盖抱紧。在通过第一正反转电机带动转动,就可以配合抱瓶机构进行工作。第一正反转电机基于弹簧结构,可以在竖直方向上进行一定程度的位移,从而匹配开盖过程中所需要的高度变化。其中,第一正反转电机的电源等线路可设置为贯穿套筒的顶壁设置。
50.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第二半圆盘303的上端水平的固定设置有轴套304,轴套304套接有限位轴305,限位轴305朝向连接圆盘301的圆心设置,并在其端部固定连接连接圆盘301的周壁,轴套304和限位轴305滑动连接。第一顶紧机构为与限位轴305的另一端螺纹连接的第一手轮306,第一手轮306的下部可随其转动至压接到第二抱环308的外壁上。基于此技术方案,可通过第一手轮,将第二抱环顶紧到样煤瓶的瓶盖上。
51.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抱瓶机构5包括:固定设置在底座一侧的半圆弧形的第一抱臂501;相对第一抱臂501设置的半圆弧形的第二抱臂502,第二抱臂502与底座滑动
连接,并设置有第二顶紧机构。基于此技术方案,通过第二顶紧机构对第二抱臂的顶紧,可让第一抱臂和第二抱臂将样煤瓶的瓶身抱紧。
52.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第二抱臂502下端设置有滑动部,底座设置有对应的滑槽,滑槽指向第一抱臂501的圆心;第二顶紧机构包括固定设置在底座上的支撑块503,支撑块503螺纹连接有螺纹杆504,螺纹杆504的一端朝向第二抱臂502的外壁设置,螺纹杆504的另一端固定设置有第二手轮505。基于此技术方案,可通过第二手轮,将第二抱臂顶紧到样煤瓶的瓶身上。
53.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升降机构1包括:竖直的固定设置的空心支撑柱;竖直向下的固定设置在支撑柱上端面上的驱动电机,其转轴同轴的固定连接螺纹长杆,螺纹长杆螺纹连接移动块101的一侧;竖直的设置在支撑柱一侧的滑动开口,移动块的中部滑动连接在滑动开口内;以及连接板102,其一端固定连接移动块,其另一端固定连接抱盖机构3。
54.在使用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样煤瓶开盖装置时,可先将样煤瓶放置到第一抱臂501和第二抱臂502之间,然后操作升降机构1的下降,将第一抱环307和第二抱环308罩住瓶盖,然后分别转动第一手轮306和第二手轮505,来将瓶盖和瓶身抱紧。然后,操作第一正反转电机2转动数圈,即可以将瓶盖打开。最后再转动第一手轮306和第二手轮505,即可分别松开瓶盖和瓶身,完成样煤瓶开盖工作。
55.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凡本行业的普通技术人员均可按说明书附图所示和以上而顺畅地实施本实用新型;但是,凡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范围内,利用以上所揭示的技术内容而做出的些许更动、修饰与演变的等同变化,均为本实用新型的等效实施例;同时,凡依据本实用新型的实质技术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等同变化的更动、修饰与演变等,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