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电梯安全救援系统的制作方法

2022-07-10 07:14:57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涉及电梯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电梯安全救援系统。


背景技术:

2.电梯是一种以电为动力的垂直升降设备,用于多层设备的乘人或载物运输。电梯主要通过曳引机构曳引轿厢在井道内移动来实现升降功能,实际使用过程中,倘若电梯设备发生故障,轻则电梯悬空停止运行,严重时轿厢会沿井道下坠,最终与井道底部发生碰撞。
3.现有技术中,电梯因故障而发生意外下坠是非常危险的,因为当轿厢下坠至井道底部与井道发生碰撞时会产生严重颠簸,轿厢内的乘客很容易失去平衡而与轿厢内壁发生磕碰,倘若乘客的头部以及其他要害部位发生碰撞,后果不堪设想,因此如何提高电梯轿厢发生意外下坠时自身的安全性对电梯行业今后的发展来说至关重要。


技术实现要素:

[0004]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0005]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电梯安全救援系统,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电梯轿厢发生意外下坠时容易导致轿厢内乘客与轿厢发生意外磕碰的问题。
[0006]
(二)技术方案
[0007]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8]
一种电梯安全救援系统,包括轿厢,所述轿厢底部设置有轿底,还包括碰撞感知装置和防磕碰装置,所述碰撞感知装置包括安装杆和碰撞传感器,所述安装杆竖直设置在轿底的外底面,所述碰撞传感器设置在安装杆的底端;所述防磕碰装置包括控制器、安装槽、保护组件和遮挡盖,所述安装槽开设在轿厢的竖直内侧壁上,所述保护组件设置在安装槽内,所述遮挡盖将安装槽的开口遮挡且遮挡盖能够打开,所述保护组件包括点火器、气体发生器和气囊,所述控制器的输入端与碰撞传感器的输出端电性连接,所述控制器的输出端与点火器的输入端电性连接,所述点火器的输出端与气体发生器连接,所述气体发生器的输出端与气囊连接,所述气囊充满气后能够将遮挡盖挤压推开并从安装槽内弹出。
[0009]
进一步的,所述遮挡盖的一条边与轿厢竖直内侧壁铰接,所述遮挡盖的其余边设置有卡爪,所述遮挡盖通过卡爪与安装槽的内壁卡接固定。
[0010]
进一步的,所述气体发生器包括推进剂层和过滤器,所述推进剂层包括氮化钠和氧化剂,所述推进剂层为圆筒状,所述点火器设置在推进剂层的中间孔道内,所述过滤器套设在推进剂层的外表面,所述气囊的开口端与过滤器连接,所述过滤器的表面开设有出气孔,所述出气孔位于气囊内部。
[0011]
进一步的,所述防磕碰装置在轿厢的每个竖直侧壁上均设置有多个。
[0012]
进一步的,所述碰撞感知装置在轿底的外底面设置有四个,四个所述碰撞感知装置分别位于轿底外底面的四条边的中间位置,四个所述碰撞感知装置的碰撞传感器分别同
与各自对应的轿厢的竖直内侧壁上的防磕碰装置的控制器电性连接。
[0013]
(三)有益技术效果
[0014]
综上所述,本发明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0015]
1、在本发明中,由于设置有碰撞感知装置和防磕碰装置,当电梯发生故障出现意外下坠时,轿底外底面的碰撞传感器会先与井道底部接触碰撞,从而将信号传递给控制器,控制器控制点火器启动点火,点火器使推进剂层发生反应生成氮气流,迅速膨胀的气体经过过滤器从出气孔进入折叠的气囊内,随着气体不断进入气囊,气囊的体积不断增大,最终会将遮挡盖推开,气囊会从安装槽内弹出并膨胀至极限状态,从而避免乘客与轿厢内壁发生二次碰撞,因此能够对乘客起到良好的保护效果。
[0016]
2、由于遮挡盖的一条边与轿厢竖直内侧壁铰接,遮挡盖的其余边设置有卡爪,遮挡盖通过卡爪与安装槽的内壁卡接固定,因此当气囊膨胀将遮挡盖打开时,遮挡盖不会从轿厢内壁上脱落,从而避免出现遮挡盖被气囊弹飞意外伤人的情况。
[0017]
3、由于防磕碰装置在轿厢的每个竖直侧壁上均设置有多个,因此多个防磕碰装置的气囊能够扩大气囊对轿厢内壁的覆盖面积,从而扩大了保护面积,更加减少乘客发生意外碰撞的可能性,起到提高保护效果的作用。
[0018]
4、由于碰撞感知装置在轿底的外底面设置有四个,四个碰撞感知装置分别位于轿底外底面的四条边的中间位置,四个碰撞感知装置的碰撞传感器分别同与各自对应的轿厢的竖直内侧壁上的防磕碰装置的控制器电性连接;通过上述设置,当电梯轿厢发生竖直下坠时,四个碰撞传感器能够同时触发,从而使轿厢内的四个竖直侧壁同时弹出气囊,对乘客进行充分保护;倘若轿厢在下坠过程中出现倾斜时,轿厢内的乘客更容易与轿厢倾斜方向上的侧壁发生碰撞,而轿厢倾斜方向上的碰撞传感器会优先触发,使得轿厢倾斜方向上的内壁优先弹出气囊,从而提高轿厢倾斜下坠时防磕碰装置对乘客的保护效果。
附图说明
[0019]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0]
图1为实施例中轿厢的结构示意图;
[0021]
图2为图1中a-a方向上的剖视图;
[0022]
图3为实施例中轿厢竖直侧壁的剖面图;
[0023]
图4为实施例中气囊充满气状态下轿厢竖直内侧壁的结构示意图;
[0024]
图5为实施例中轿底的仰视图。
[0025]
附图标记说明:
[0026]
图中,1、轿厢;2、轿底;3、碰撞感知装置;31、安装杆;32、碰撞传感器;4、安装槽;5、遮挡盖;6、点火器;7、气体发生器;71、推进剂层;72、过滤器;8、气囊;9、出气孔。
具体实施方式
[0027]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
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的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8]
需要说明的是,本技术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技术的实施例。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步骤或单元,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0029]
在本技术中,术语“上”、“下”、“左”、“右”、“前”、“后”、“顶”、“底”、“内”、“外”、“中”、“竖直”、“水平”、“横向”、“纵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这些术语主要是为了更好地描述本技术及其实施例,并非用于限定所指示的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必须具有特定方位,或以特定方位进行构造和操作。
[0030]
并且,上述部分术语除了可以用于表示方位或位置关系以外,还可能用于表示其他含义,例如术语“上”在某些情况下也可能用于表示某种依附关系或连接关系。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这些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0031]
另外,术语“多个”的含义应为两个以及两个以上。
[0032]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技术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技术。
[0033]
实施例:
[0034]
参照图1-5,为本发明公开的一种电梯安全救援系统,包括轿厢1,轿厢1 底部设置有轿底2。本电梯安全救援系统还包括碰撞感知装置3和防磕碰装置。
[0035]
碰撞感知装置3包括安装杆31和碰撞传感器32,安装杆31竖直设置在轿底2的外底面,碰撞传感器32设置在安装杆31的底端。
[0036]
防磕碰装置包括控制器、安装槽4、保护组件和遮挡盖5。安装槽4开设在轿厢1的竖直内侧壁上,保护组件设置在安装槽4内,遮挡盖5将安装槽4的开口遮挡且遮挡盖5能够打开。保护组件包括点火器6、气体发生器7和气囊8,控制器的输入端与碰撞传感器32的输出端电性连接,控制器的输出端与点火器 6的输入端电性连接,点火器6的输出端与气体发生器7连接,气体发生器7 的输出端与气囊8连接,气囊8充满气后能够将遮挡盖5挤压推开并从安装槽 4内弹出。
[0037]
其中,气体发生器7包括推进剂层71和过滤器72,推进剂层71包括氮化钠和氧化剂,推进剂层71为圆筒状,点火器6设置在推进剂层71的中间孔道内,过滤器72套设在推进剂层71的外表面,气囊8的开口端与过滤器72连接,过滤器72的表面开设有出气孔9,出气孔9位于气囊8内部。
[0038]
通过上述设置,当电梯发生故障出现意外下坠时,轿底2外底面的碰撞传感器32会先与井道底部接触碰撞,从而将信号传递给控制器,控制器控制点火器6启动点火,点火器6使推进剂层71发生反应生成氮气流,迅速膨胀的气体经过过滤器72从出气孔9进入折叠的气囊8内,随着气体不断进入气囊8,气囊8的体积不断增大,最终会将遮挡盖5推开,气囊8会
从安装槽4内弹出并膨胀至极限状态,从而避免乘客与轿厢1内壁发生二次碰撞,因此能够对乘客起到良好的保护效果。
[0039]
另外,遮挡盖5的一条边与轿厢1竖直内侧壁铰接,本实施例中,遮挡盖 5的顶边与轿厢1的内壁铰接,遮挡盖5的其余边设置有卡爪,遮挡盖5通过卡爪与安装槽4的内壁卡接固定,由于铰接以及卡接均为现有技术中常见的技术手段,因此在说明书附图中未体现出对应结构。通过上述设置,当气囊8膨胀将遮挡盖5打开时,遮挡盖5不会从轿厢1内壁上脱落,从而避免出现遮挡盖5被气囊8弹飞意外伤人的情况。
[0040]
防磕碰装置在轿厢1的每个竖直侧壁上均设置有多个,本实施例中,防磕碰装置在轿厢1的每个竖直侧壁上均设置有四个。通过上述设置,能够扩大气囊8弹出口对轿厢1内壁的覆盖面积,从而扩大对乘客的保护面积,更加减少乘客发生意外碰撞的可能性,起到提高保护效果的作用。
[0041]
碰撞感知装置3在轿底2的外底面设置有四个,四个碰撞感知装置3分别位于轿底2外底面的四条边的中间位置,四个碰撞感知装置3的碰撞传感器32 分别同与各自对应的轿厢1的竖直内侧壁上的防磕碰装置的控制器电性连接。通过上述设置,当电梯轿厢1发生竖直下坠时,四个碰撞传感器32能够同时触发,从而使轿厢1内的四个竖直侧壁同时弹出气囊8,对乘客进行充分保护;倘若轿厢1在下坠过程中出现倾斜时,轿厢1内的乘客更容易与轿厢1倾斜方向上的侧壁发生碰撞,而轿厢1倾斜方向上的碰撞传感器32会优先碰撞触发,使得轿厢1倾斜方向上的内壁优先弹出气囊8,从而提高轿厢1倾斜下坠时防磕碰装置对乘客的保护效果。
[0042]
本实施例的工作原理:在本实施例中,由于设置有碰撞感知装置3和防磕碰装置,当电梯发生故障出现意外下坠时,轿底2外底面的碰撞传感器32会先与井道底部接触碰撞,从而将信号传递给控制器,控制器控制点火器6启动点火,点火器6使推进剂层71发生反应生成氮气流,迅速膨胀的气体经过过滤器 72从出气孔9进入折叠的气囊8内,随着气体不断进入气囊8,气囊8的体积不断增大,最终会将遮挡盖5推开,气囊8会从安装槽4内弹出并膨胀至极限状态,从而避免乘客与轿厢1内壁发生二次碰撞,因此能够对乘客起到良好的保护效果;综上所述,本实施例提出的电梯安全救援系统能够在电梯轿厢1意外下坠时对轿厢1内的乘客进行有效保护,避免乘客发生磕碰,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
[0043]
显然,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所作的举例,而并非对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而由此所引伸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发明创造的保护范围之中。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