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自动平面砂光机的制作方法

2022-07-09 20:13:04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属于砂光机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自动平面砂光机。


背景技术:

2.砂光机作为一种磨光、抛光设备,是用于磨削工件外表面,提高工件光洁度的装置,在机械行业中被广泛使用。
3.通常,砂光机主要包括机架、电机、主动轮、从动轮和砂带。砂带套接在主动轮和从动轮上,电机依次带动主动轮、砂带和从动轮,使砂带与工件表面产生摩擦,从而对工件表面进行砂光。然而,现有的砂光机一次只能对一个工件进行砂光,工件需要专用夹具对其进行夹持固定,待该工件砂光好并取出以后,重新装夹新的待砂光工件,装夹频繁,耗时耗力,加工连续性差,效率低下,难以适用于大批量工件砂光加工。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无需另设专用夹具对工件进行夹持,结构简单,操作方便,能够实现多个工件连续地砂光,砂光效率高的自动平面砂光机。
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自动平面砂光机,其包括机架、送料滑台、砂带转动装置和下压输送装置;所述送料滑台固定在所述机架上,所述送料滑台的顶部设有直线滑道,所述直线滑道在所述机架上呈横向布置;所述砂带转动装置包括砂带和用于驱动所述砂带转动的砂带动力机构,所述砂带和所述砂带动力机构均安装在所述机架上,所述砂带与所述直线滑道垂直相交,所述直线滑道在其与所述砂带相交处设有与所述砂带配合的凹槽,所述砂带的砂面与所述直线滑道的滑面平齐;所述下压输送装置包括支承座、升降支架、下压调整机构、输送带和用于驱动所述输送带转动的输送带动力机构,所述支承座固定在所述机架上,所述升降支架与所述支承座滑动连接,所述下压调整机构与所述升降支架连接且能驱动所述升降支架沿所述支承座的竖向移动;所述输送带和所述输送带动力机构均安装在所述升降支架上,所述输送带与所述直线滑道平行且位于所述直线滑道的正上方。
6.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所述下压输送装置还包括用于缓冲输送带下压工件时的张紧力的下压缓冲机构,所述下压缓冲机构包括撑压架、下压板、缓冲弹簧和导向组件,所述撑压架固定在所述升降支架上,所述下压板通过所述导向组件可竖向移动地连接在所述升降支架的下方,所述下压板的下表面与所述输送带靠近所述直线滑道一侧的带部的上表面相抵靠,所述缓冲弹簧连接于所述撑压架与所述下压板之间。
7.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所述砂带动力机构包括主动砂带轮、主动砂带轮连接座、从动砂带轮、从动砂带轮连接座、第一皮带、第一主动皮带轮、第一从动皮带轮和第一电机;所述主动砂带轮连接座和所述从动砂带轮连接座分别安装在所述机架的纵向两端,所述主动砂带轮与所述主动砂带轮连接座转动连接,所述从动砂带轮与所述从动砂带轮连接座转动连接,所述主动砂带轮通过所述砂带与所述从动砂带轮传动连接;所述第一从动
皮带轮与所述主动砂带轮连接座转动连接且与所述主动砂带轮同轴相连;所述第一电机安装在所述机架上,所述第一电机的动力输出端与所述第一主动皮带轮传动连接,所述第一主动皮带轮通过所述第一皮带与所述第一从动皮带轮传动连接。
8.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所述砂带转动装置还包括用于调整砂带张紧度的砂带调整机构,所述主动砂带轮连接座与所述机架固定连接,所述从动砂带轮连接座与所述机架滑动连接,所述砂带调整机构与所述从动砂带轮连接座连接且能驱动所述从动砂带轮连接座沿所述机架的纵向移动。
9.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所述输送带动力机构包括输送带主动轮、输送带主动轮连接座、输送带从动轮、输送带从动轮连接座、第二皮带、第二主动皮带轮、第二从动皮带轮和第二电机,所述输送带主动轮连接座和所述输送带从动轮连接座分别安装在所述升降支架的横向两端,所述输送带主动轮与所述输送带主动轮连接座转动连接,所述输送带从动轮与所述输送带从动轮连接座转动连接,所述输送带主动轮通过所述输送带与所述输送带从动轮传动连接;所述第二从动皮带轮与所述输送带主动轮连接座转动连接且与所述输送带主动轮同轴相连;所述第二电机安装在所述升降支架上,所述第二电机的动力输出端与所述第二主动皮带轮传动连接,所述第二主动皮带轮通过所述第二皮带与所述第二从动皮带轮传动连接。
10.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所述下压输送装置还包括用于调整输送带张紧度的输送带调整机构,所述输送带主动轮连接座与所述升降支架固定连接,所述输送带从动轮连接座与所述升降支架滑动连接,所述输送带调整机构与所述输送带从动轮连接座连接且能驱动所述输送带从动轮连接座沿所述升降支架的横向移动。
11.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所述凹槽的上方设有挡板,所述挡板设置于所述砂带脱离所述凹槽的一侧。
12.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所述输送带为橡胶带。
13.实施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自动平面砂光机,与现有技术相比,其有益效果在于:
14.工作时,工件从直线滑道的一端进入,下压调整机构驱动输送带下压,并将工件夹在输送带与直线滑道之间,此时输送带动力机构驱动输送带转动,输送带带动工件向砂带一侧移动;当工件进入砂带区域时,转动的砂带对工件的下表面进行砂光,砂光后的工件在输送带的带动下从直线滑道的另一端送出;可见,本实用新型的自动平面砂光机,无需另设专用夹具对工件进行夹持,结构简单,操作方便,能够实现多个工件连续地砂光,砂光效率高,并且砂光效率能够由输送带的转速以及砂带的转速综合控制,同时下压调整机构能够调整输送带与直线滑道之间的间距,满足不同厚度工件的加工需求,灵活且实用性强。
15.此外,由于输送带是安装在砂带的上面,磨削时产生的火花和沙尘、切屑不会粘附在输送带上,延长了输送带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16.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自动平面砂光机的主视图;
17.图2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自动平面砂光机的侧视图;
18.图3是送料滑台的俯视图;
19.图4是砂带转动装置的俯视图;
20.图5是下压输送装置的主视图;
21.图6是下压输送装置的俯视图;
22.图中标记:
23.1、机架;
24.2、送料滑台,21、直线滑道,22、凹槽,23、挡板;
25.3、砂带转动装置,31、砂带,32、砂带动力机构,33、砂带调整机构;321、主动砂带轮,322、主动砂带轮连接座,323、从动砂带轮,324、从动砂带轮连接座,325、第一皮带,326、第一主动皮带轮,327、第一从动皮带轮,328、第一电机;
26.4、下压输送装置,41、支承座,42、升降支架,43、下压调整机构,44、输送带、45、输送带动力机构,46、下压缓冲机构,47、输送带调整机构;451、输送带主动轮,452、输送带主动轮连接座,453、输送带从动轮,454、输送带从动轮连接座,455、第二皮带,456、第二主动皮带轮,457、第二从动皮带轮,458、第二电机;461、撑压架,462、下压板,463、缓冲弹簧,464、导向组件。
具体实施方式
27.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28.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应当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采用术语“中心”、“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29.如图1至图6所示,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的自动平面砂光机,其包括机架1、送料滑台2、砂带转动装置3和下压输送装置4;所述送料滑台2固定在所述机架1上,所述送料滑台2的顶部设有直线滑道21,所述直线滑道21在所述机架1上呈横向布置;所述砂带转动装置3包括砂带31和用于驱动所述砂带31转动的砂带动力机构32,所述砂带31和所述砂带动力机构32均安装在所述机架1上,所述砂带31与所述直线滑道21垂直相交,所述直线滑道21在其与所述砂带31相交处设有与所述砂带31配合的凹槽22,所述砂带31的砂面与所述直线滑道21的滑面平齐;所述下压输送装置4包括支承座41、升降支架42、下压调整机构43、输送带44和用于驱动所述输送带44转动的输送带动力机构45,所述支承座41固定在所述机架1上,所述升降支架42与所述支承座41滑动连接,所述下压调整机构43与所述升降支架42连接且能驱动所述升降支架42沿所述支承座41的竖向移动;所述输送带44和所述输送带动力机构45均安装在所述升降支架42上,所述输送带44与所述直线滑道21平行且位于所述直线滑道21的正上方。
30.工作时,工件从直线滑道21的一端进入,下压调整机构43驱动输送带44下压,并将工件夹在输送带44与直线滑道21之间,此时输送带动力机构45驱动输送带44转动,输送带44带动工件向砂带31一侧移动;当工件进入砂带31区域时,转动的砂带31对工件的下表面进行砂光,砂光后的工件在输送带44的带动下从直线滑道21的另一端送出;可见,本实用新
型的自动平面砂光机,无需另设专用夹具对工件进行夹持,结构简单,操作方便,能够实现多个工件连续地砂光,砂光效率高,并且砂光效率能够由输送带44的转速以及砂带31的转速综合控制,同时下压调整机构43能够调整输送带44与直线滑道21之间的间距,满足不同厚度工件的加工需求,灵活且实用性强。此外,由于输送带44是安装在砂带31的上面,磨削时产生的火花和沙尘、切屑不会粘附在输送带44上,延长了输送带的使用寿命。
31.示例性的,所述下压调整机构43包括用于限制升降支架42只能沿支承座41竖向移动的竖向导轨结构以及能驱动升降支架42直线移动的第一直线驱动组件,该第一直线驱动组件可以是由旋转运动转化为直线运动的丝杆螺母副结构,也可以是电动推杆、液压缸或气缸等驱动器。
32.示例性的,所述下压输送装置4还包括用于缓冲输送带44下压工件时的张紧力的下压缓冲机构46,所述下压缓冲机构46包括撑压架461、下压板462、缓冲弹簧463和导向组件464,所述撑压架461固定在所述升降支架42上,所述下压板462通过所述导向组件464可竖向移动地连接在所述升降支架42的下方,所述下压板462的下表面与所述输送带44靠近所述直线滑道21一侧的带部的上表面相抵靠,所述缓冲弹簧463连接于所述撑压架461与所述下压板462之间。由此,通过上述下压缓冲机构46的设置,能够缓冲输送带44下压工件时的张紧力,减少输送带44因过渡张紧而引起变形、撕裂等现象的发生,延长输送带44的使用寿命。
33.示例性的,为更好地实现砂带31转动动力的传递,所述砂带动力机构32包括主动砂带轮321、主动砂带轮连接座322、从动砂带轮323、从动砂带轮连接座324、第一皮带325、第一主动皮带轮326、第一从动皮带轮327和第一电机328;所述主动砂带轮连接座322和所述从动砂带轮连接座324分别安装在所述机架1的纵向两端,所述主动砂带轮321与所述主动砂带轮连接座322转动连接,所述从动砂带轮323与所述从动砂带轮连接座324转动连接,所述主动砂带轮321通过所述砂带31与所述从动砂带轮323传动连接;所述第一从动皮带轮327与所述主动砂带轮连接座322转动连接且与所述主动砂带轮321同轴相连;所述第一电机328安装在所述机架1上,所述第一电机328的动力输出端与所述第一主动皮带轮326传动连接,所述第一主动皮带轮326通过所述第一皮带325与所述第一从动皮带轮327传动连接。
34.示例性的,所述砂带转动装置3还包括用于调整砂带31张紧度的砂带调整机构33,所述主动砂带轮连接座322与所述机架1固定连接,所述从动砂带轮连接座324与所述机架1滑动连接,所述砂带调整机构33与所述从动砂带轮连接座324连接且能驱动所述从动砂带轮连接座324沿所述机架1的纵向移动。本实施例中,所述砂带调整机构33包括用于限制从动砂带轮连接座324只能沿机架1纵向移动的纵向导轨结构以及能驱动从动砂带轮连接座324直线移动的第二直线驱动组件,该第二直线驱动组件可以是由旋转运动转化为直线运动的丝杆螺母副结构,也可以是电动推杆、液压缸或气缸等驱动器。
35.示例性的,为更好地实现输送带44转动动力的传递,所述输送带动力机构45包括输送带主动轮451、输送带主动轮连接座452、输送带从动轮453、输送带从动轮连接座454、第二皮带455、第二主动皮带轮456、第二从动皮带轮457和第二电机458,所述输送带主动轮连接座452和所述输送带从动轮连接座454分别安装在所述升降支架42的横向两端,所述输送带主动轮451与所述输送带主动轮连接座452转动连接,所述输送带从动轮453与所述输送带从动轮连接座454转动连接,所述输送带主动轮451通过所述输送带44与所述输送带从
动轮453传动连接;所述第二从动皮带轮457与所述输送带主动轮连接座452转动连接且与所述输送带主动轮451同轴相连;所述第二电机458安装在所述升降支架42上,所述第二电机458的动力输出端与所述第二主动皮带轮456传动连接,所述第二主动皮带轮456通过所述第二皮带455与所述第二从动皮带轮457传动连接。
36.示例性的,所述下压输送装置4还包括用于调整输送带44张紧度的输送带调整机构47,所述输送带主动轮连接座452与所述升降支架42固定连接,所述输送带从动轮连接座454与所述升降支架42滑动连接,所述输送带调整机构47与所述输送带从动轮连接座454连接且能驱动所述输送带从动轮连接座454沿所述升降支架42的横向移动。本实施例中,所述输送带调整机构47包括用于限制输送带从动轮连接座454只能沿升降支架42横向移动的横向导轨结构以及能驱动输送带从动轮连接座454直线移动的直线驱动组件,该直线驱动组件可以是由旋转运动转化为直线运动的丝杆螺母副结构,也可以是电动推杆、液压缸或气缸等驱动器。
37.示例性的,所述凹槽22的上方设有挡板23,所述挡板23设置于所述砂带31脱离所述凹槽22的一侧,以防止工件随砂带31脱离直线滑道21,保证砂带31与工件之间发生相对的摩擦运动。
38.还需要说明的是,当工件的余量不多或只是磨少量披锋,且输送带下压工件的力度不是太大的时候,由于砂带31与输送带44分别对工件产生纵向和横向的作用力,并在挡板23的阻挡下,圆柱状工件将在转动下进行砂光,砂光效果更好。
39.示例性的,所述输送带44为橡胶带,不会对工件的上表面造成磨损。
40.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替换,这些改进和替换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