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国家电网线路监测维修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2-07-09 19:44:12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线路监测相关制品领域,具体为一种国家电网线路监测维修装置。


背景技术:

2.配电网作为智能电网建设的重要环节,面临着在发生线路故障特别是小电流接地故障时,如何快速、准确地定位故障区段的巨大难题;智能化配电网线路状态监测系统是创新的配电线路智能监测产品,汇集单元是该系统核心传感单元与系统主站交互的桥梁,借助短距无线和远程无线混合组合技术,使该系统具备通道监视、切换及故障报警能力,支持系统诊断、自愈以及通信中断恢复后数据续传功能,而在线路监测中发现线路故障,工作者不知如何对线路故障进行查找,增加操作难度,降低工作者的工作效率,不便于工作者进行维修,不便于维修装置的使用,影响操作。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国家电网线路监测维修装置结构简单,操作方便,通过实时检测报警组件的设置使得监测的使用的效果相对于传统方式更好,更加便捷,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国家电网线路监测维修装置,包括壳体,所述壳体上设有贯穿孔,所述壳体内设有与贯穿孔连通的容纳腔,所述壳体的顶部设有壳盖,所述壳盖的一端与壳体之间通过转轴连接,所述壳盖的另一端底部固定插设有连接板,所述壳体上设有与连接板对应的插槽,所述插槽的一侧设有连通的凹槽,所述连接板的一侧固定连接有限位块,所述限位块滑动插设在凹槽内,所述壳体的外侧壁上固定连接有定位板,所述定位板上滑动插设有卡杆,所述限位块的一侧设有与卡杆对应的卡槽,所述卡杆靠近限位块的一端固定套接有防脱块,所述壳盖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安装板,所述安装板的底部设有安装槽,所述安装槽内依次连接有电磁探测器、控制器与电源,所述壳盖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报警灯。
5.优选的,所述电源与电磁探测器的输出端均与控制器的输入端连接,所述控制器的输出端与报警灯的输入端连接。
6.优选的,所述卡杆上套接有弹簧,所述弹簧的两端分别与卡杆和防脱块固定连接。
7.优选的,所述卡杆远离防脱块的一端上固定连接有拉块。
8.优选的,所述壳体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横板,所述横板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立板,所述立板的顶端固定插设有安装套,所述安装套的内壁上设有毛刷。
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0.该国家电网线路监测维修装置,通过将检测线缆穿过壳体上的贯穿孔内实现壳体与线缆之间的连接,带动壳体在线缆上进行移动此时安装在安装板内的电磁探测器对线缆进行检测,当检测到故障信号时将信号发送给控制器,控制器对信号进行编码从而控制报
警灯报警提醒,在需要对安装板内部的控制元件进行检修时拉动卡杆在定位板上滑动从而将卡杆从限位块上的卡槽内脱出,随后翻转壳盖绕壳体旋转漏出安装板实现元件检修,本实用新型装置结构简单,操作方便,通过实时检测报警组件的设置使得监测的使用的效果相对于传统方式更好,更加便捷。
附图说明
11.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国家电网线路监测维修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12.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国家电网线路监测维修装置的a处放大图;
13.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国家电网线路监测维修装置的毛刷处示意图;
14.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国家电网线路监测维修装置的控制系统示意图。
15.图中:1、壳体;2、贯穿孔;3、壳盖;4、转轴;5、连接板;6、限位块;7、定位板;8、卡杆;9、防脱块;10、安装板;11、电磁探测器;12、控制器;13、电源;14、报警灯;15、弹簧;16、拉块;17、横板;18、立板;19、安装套;20、毛刷。
具体实施方式
16.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17.请参阅图1-4,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实施例:一种国家电网线路监测维修装置,包括壳体1,壳体1上设有贯穿孔2,壳体1内设有与贯穿孔2连通的容纳腔,壳体1的顶部设有壳盖3,壳盖3的一端与壳体1之间通过转轴4连接,壳盖3的另一端底部固定插设有连接板5,壳体1上设有与连接板5对应的插槽,插槽的一侧设有连通的凹槽,连接板5的一侧固定连接有限位块6,限位块6滑动插设在凹槽内,壳体1的外侧壁上固定连接有定位板7,定位板7上滑动插设有卡杆8,限位块6的一侧设有与卡杆8对应的卡槽,卡杆8靠近限位块6的一端固定套接有防脱块9,具体的讲,拉动卡杆8在定位板7上滑动从而将卡杆8从限位块6上的卡槽内脱出,随后翻转壳盖3绕壳体1旋转漏出安装板10实现元件检修;壳盖3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安装板10,安装板10的底部设有安装槽,安装槽内依次连接有电磁探测器11、控制器12与电源13,壳盖3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报警灯14,具体的讲,线缆穿过壳体1上的贯穿孔2内实现壳体1与线缆之间的连接,带动壳体1在线缆上进行移动此时安装在安装板10内的电磁探测器11对线缆进行检测,当检测到故障信号时将信号发送给控制器12,控制器12对信号进行编码从而控制报警灯14报警提醒。
18.进一步,电源13与电磁探测器11的输出端均与控制器12的输入端连接,控制器12的输出端与报警灯14的输入端连接。
19.进一步,卡杆8上套接有弹簧15,弹簧15的两端分别与卡杆8和防脱块9固定连接,便于卡杆8卡接时自动回弹至卡槽内。
20.进一步,卡杆8远离防脱块9的一端上固定连接有拉块16,方便拉动卡杆8。
21.进一步,壳体1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横板17,横板17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立板18,立板18的顶端固定插设有安装套19,安装套19的内壁上设有毛刷20,壳体1安装时可将线缆穿过安装套19内的毛刷20中,毛刷20与线缆表面接触实现线缆的表面灰尘清理。
22.工作原理:首先将检测线缆穿过壳体1上的贯穿孔2内实现壳体1与线缆之间的连接,带动壳体1在线缆上进行移动此时安装在安装板10内的电磁探测器11对线缆进行检测,当检测到故障信号时将信号发送给控制器12,控制器12对信号进行编码从而控制报警灯14报警提醒,在需要对安装板10内部的控制元件进行检修时拉动卡杆8在定位板7上滑动从而将卡杆8从限位块6上的卡槽内脱出,随后翻转壳盖3绕壳体1旋转漏出安装板10实现元件检修。
23.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技术特征:
1.一种国家电网线路监测维修装置,包括壳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上设有贯穿孔(2),所述壳体(1)内设有与贯穿孔(2)连通的容纳腔,所述壳体(1)的顶部设有壳盖(3),所述壳盖(3)的一端与壳体(1)之间通过转轴(4)连接,所述壳盖(3)的另一端底部固定插设有连接板(5),所述壳体(1)上设有与连接板(5)对应的插槽,所述插槽的一侧设有连通的凹槽,所述连接板(5)的一侧固定连接有限位块(6),所述限位块(6)滑动插设在凹槽内,所述壳体(1)的外侧壁上固定连接有定位板(7),所述定位板(7)上滑动插设有卡杆(8),所述限位块(6)的一侧设有与卡杆(8)对应的卡槽,所述卡杆(8)靠近限位块(6)的一端固定套接有防脱块(9),所述壳盖(3)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安装板(10),所述安装板(10)的底部设有安装槽,所述安装槽内依次连接有电磁探测器(11)、控制器(12)与电源(13),所述壳盖(3)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报警灯(14)。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国家电网线路监测维修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源(13)与电磁探测器(11)的输出端均与控制器(12)的输入端连接,所述控制器(12)的输出端与报警灯(14)的输入端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国家电网线路监测维修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杆(8)上套接有弹簧(15),所述弹簧(15)的两端分别与卡杆(8)和防脱块(9)固定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国家电网线路监测维修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杆(8)远离防脱块(9)的一端上固定连接有拉块(16)。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国家电网线路监测维修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横板(17),所述横板(17)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立板(18),所述立板(18)的顶端固定插设有安装套(19),所述安装套(19)的内壁上设有毛刷(20)。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国家电网线路监测维修装置,包括壳体,所述壳体上设有贯穿孔,所述壳体内设有与贯穿孔连通的容纳腔,所述壳体的顶部设有壳盖,所述壳盖的一端与壳体之间通过转轴连接,所述壳盖的另一端底部固定插设有连接板,所述壳体上设有与连接板对应的插槽,所述插槽的一侧设有连通的凹槽,所述连接板的一侧固定连接有限位块,所述限位块滑动插设在凹槽内,所述壳体的外侧壁上固定连接有定位板,所述定位板上滑动插设有卡杆,所述限位块的一侧设有与卡杆对应的卡槽,本实用新型装置结构简单,操作方便,通过实时检测报警组件的设置使得监测的使用的效果相对于传统方式更好,更加便捷。更加便捷。更加便捷。


技术研发人员:彭勃 吴鹏 王智冉 巩京京 刘宝芬 刘源 李明艳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国网河南省电力公司宁陵县供电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11.26
技术公布日:2022/7/8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