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介质、盒、热打印机和创建介质的方法与流程

2022-07-02 14:22:42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公开涉及一种介质、一种盒、一种热打印机和一种用于创建该介质的方法。


背景技术:

2.日本专利申请公布特开2017-177438描述了盒、热打印机、热敏介质和粘着介质。在盒中容纳有热敏介质和粘着介质。热敏介质叠置在基材上并且在被加热时产生单一颜色。在执行打印操作时,盒附接到热打印机。热打印机通过对叠置在基材上的热敏介质加热来执行打印操作。随后将粘着介质结合到被打印的热敏介质上,由此创建层压介质。
3.当光从基材反射离开时,层压介质的可见度可能会劣化,从而导致层压介质的质量下降。


技术实现要素:

4.鉴于此,本公开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盒、一种热打印机、一种具有简单构造的高质量介质以及一种创建该介质的方法。
5.(1)为了实现以上及其它目的,根据一个方面,本公开提供一种介质,所述介质包括:热敏介质,所述热敏介质用于由热打印机进行的打印;和粘着介质,所述粘着介质在所述热敏介质和所述粘着介质的厚度方向上叠置在所述热敏介质上,并且所述粘着介质结合到所述热敏介质。所述热敏介质包括:与所述粘着介质接触的表面;热敏介质基材;和第一颜色产生层。所述热敏介质基材具有透明性。所述热敏介质基材具有第一表面和在所述厚度方向上与所述第一表面相反的第二表面。所述第一表面被定位成离所述热敏介质的所述表面比所述第二表面离所述热敏介质的所述表面近。所述热敏介质基材具有凹凸形状,所述凹凸形状具有比所述热敏介质的所述表面的粗糙度大的粗糙度。所述第一颜色产生层被设置成离所述热敏介质基材的所述第一表面比离所述热敏介质基材的所述第二表面近。所述第一颜色产生层具有透明性。所述第一颜色产生层被构造成当被加热到高于或等于第一温度的温度时变得不太透明并产生第一颜色。所述粘着介质包括:粘着介质基材;和粘着层。所述粘着层是被设置在所述粘着介质基材上的粘着层。所述粘着层与所述热敏介质的所述表面接触,使得所述粘着介质结合到所述热敏介质。
6.入射在介质上的光被热敏介质基材的凹凸形状散射。因此,热敏介质基材能够抑制入射光的直接反射,从而提高介质的质量。此外,凹凸形状被设置在热敏介质基材上,而不是被设置在热敏介质的与粘着层接触的表面(即与热打印机的热头接触的表面)上。以上构造能够确保在热头与热敏介质之间的良好接触。
7.由于当来自热头的热被施加到热敏介质的第一颜色产生层时热传递性能不下降,因此能够在不对热头施加不必要的能量的情况下实现在期望的密度的图像质量。因此,归功于凹凸形状,介质能够在还提高图像质量的同时实现热打印。
8.(2)在根据方面(1)的介质中,优选的是:所述热敏介质进一步包括第二颜色产生层,所述第二颜色产生层具有透明性,所述第二颜色产生层被构造成当被加热到与所述第
一温度不同的第二温度时变得不太透明并产生与所述第一颜色不同的第二颜色,并且所述热敏介质基材、所述第一颜色产生层和所述第二颜色产生层在所述厚度方向上依次布置。
9.采用该构造,介质使得能够实现以多种颜色打印。因此,能够提高介质中的图像质量。
10.(3)优选地,在根据方面(1)或(2)的介质中,所述凹凸形状被设置在所述热敏介质基材的所述第一表面和所述第二表面中的至少一个上。
11.当在热敏介质基材的第一表面上形成凹凸形状时,介质能够通过散射入射光来抑制反射。此外,热敏介质基材的另一个表面不是凹凸或粗糙的,并且因此不太可能磨损。
12.当在热敏介质基材的第二表面上形成凹凸形状时,与在热敏介质基材的第一表面中设置凹凸形状时相比,在介质中散射入射光的效果甚至更强,并且介质也高度耐气候。
13.当在热敏介质基材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中都形成凹凸形状时,介质能够获得对于热敏介质基材的第一表面具有凹凸形状的情况和热敏介质基材的第二表面具有凹凸形状的情况两者的效果。
14.(4)优选地,在根据方面(1)至(3)中的任一个方面的介质中,通过压花和抛光中的一种形成所述凹凸形状。
15.能够通过简单的技术在介质中形成凹凸形状。
16.(5)优选地,在根据方面(1)至(3)中的任一个方面的介质中,通过将微细粒子添加到所述热敏介质基材而形成所述凹凸形状。
17.能够通过简单的技术在介质中形成凹凸形状。
18.(6)根据另一个方面,本公开还提供一种盒,所述盒中容纳根据方面(1)至(5)中的任一个方面的介质。所述盒包括:壳体;第一保持部,所述第一保持部被设置在所述壳体的内部,并且所述第一保持部保持所述热敏介质;和第二保持部,所述第二保持部被设置在所述壳体的内部,并且所述第二保持部保持所述粘着介质。
19.通过根据方面(6)的盒,能够获得与根据方面(1)至(5)中的任一个方面的上述介质所展示的技术优势相同的技术优势。
20.(7)根据仍另一个方面,本公开还提供一种热打印机,包括:附接部,根据方面(6)的盒能够附接到所述附接部;热头;检测单元;和控制器。所述热头被构造成通过在相对于所述第一颜色产生层而言与所述热敏介质基材相反的位置处对被附接到所述附接部的所述盒中容纳的所述介质的所述热敏介质进行加热而执行打印操作。所述检测单元被构造成检测被附接到所述附接部的所述盒的类型。所述控制器被构造成对所述热打印机执行规定的热控制,以控制所述热头对所述热敏介质执行所述打印操作。所述控制器被构造成:基于所述检测单元的检测结果,判定被附接到所述附接部的所述盒中容纳的所述热敏介质的所述热敏介质基材是否具有所述凹凸形状;并且当判定被附接到所述附接部的所述盒中容纳的所述热敏介质的所述热敏介质基材具有所述凹凸形状时,对所述热头执行第一热控制,所述第一热控制与第二热控制不同,当判定被附接到所述附接部的所述盒中容纳的所述热敏介质的所述热敏介质基材不具有所述凹凸形状时,执行所述第二热控制。
21.当在所述盒中容纳包括具有凹凸形状的热敏介质基材的热敏介质时,上述热打印机能够减少热头所消耗的电力。
22.(8)根据仍另一个方面,本公开还提供一种通过热打印机创建根据方面(1)至(5)
中的任一个方面的介质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通过加热所述热敏介质来对所述热敏介质执行打印操作;以及在所述执行之后,将所述粘着介质结合到在所述执行中已经执行了所述打印操作的所述热敏介质的所述表面,以创建所述介质。
23.通过根据方面(8)的方法创建的介质能够获得与根据方面(1)至(5)中的任一个方面的介质中的技术优势相同的技术优势。
附图说明
24.通过结合附图进行的以下描述,实施例的特定特征和优点以及其它目的将变得显而易见,其中:
25.图1是热打印机的透视图;
26.图2是热打印机的带盒和附接部的透视图;
27.图3是已经安装了带盒的附接部的平面图;
28.图4a是热敏带的透视图;
29.图4b是粘着带的透视图;
30.图4c是由热敏带和粘着带构成的层压带的透视图;
31.图5a是用于描述如何对热敏带执行打印操作的平面图;
32.图5b是用于描述如何将粘着带与被打印的热敏带结合的平面图;
33.图6是示出热打印机中的电气构造的框图;
34.图7是示出层压带创建过程的流程图;
35.图8a是示出如何在被打印的热敏带上看到反转图像的透视图;
36.图8b是示出如何在所创建的层压带上看到反转图像的透视图;
37.图9a是示出热敏带的图;并且
38.图9b是示出热敏带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39.《根据实施例的打印系统》
40.在下文中,将参照图1至图8b描述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参考附图用于描述通过本公开能够实现的技术特征。以下描述的设备的构造、控制等仅是示例,并且本公开不旨在限于这些构造、控制等。
41.将描述根据本实施例的打印系统。本实施例的打印系统包括热打印机1(参见图1)和带盒30(参见图2)。
42.在以下描述中,图1中的左下侧、右上侧、右下侧、左上侧、上侧和下侧分别被定义为热打印机1的前侧、后侧、右侧、左侧、上侧和下侧。此外,图2中的右下侧、左上侧、右上侧、左下侧、上侧和下侧分别被定义为带盒30的前侧、后侧、右侧、左侧、上侧和下侧。此外,附接到热打印机1的附接部8的带盒30(参见图3)被绘示为没有上壳体312,以便于理解。
43.热打印机1能够使用带盒30在热敏带4上打印字符、符号、图形等。随后,热打印机1将粘着带7结合到热敏带4以创建层压带9。
44.《热打印机1的外部构造》
45.如图1所示,热打印机1包括装置本体2。装置本体2呈箱形。键盘3设置在装置本体2
的前部的上表面上。用户能够通过操作键盘3将各种信息输入到热打印机1中。显示器5设置在装置本体2的上表面上、在键盘3后方的位置处。显示器5上能够显示所输入的信息。
46.盒盖6设置在显示器5后方的位置处。能够在装置本体2上打开和关闭盒盖6,以露出或覆盖稍后描述的附接部8(参见图2)。当用新的带盒30更换附接到附接部8(参见图2)上的带盒30时,用户打开和关闭盒盖6。在装置本体2的左侧表面的后部中形成有排出狭缝(未示出)。层压带9通过排出狭缝从热打印机1被排出。
47.《热打印机1的内部构造》
48.如图2所示,附接部8设置在盒盖6下方的装置本体2内部(参见图1)。附接部8是从装置本体2的上表面向下凹进的凹进部,其形状与带盒30的形状一致。因此,当打开盒盖6时,能够将带盒30附接到附接部8并且能够从附接部8拆卸带盒30。
49.头保持器19设置在附接部8的前部处。头保持器19具有板状形状并且在上下方向和左右方向上延伸。头保持器19具有前表面191。热头10设置在头保持器19的前表面191上。热头10包括多个加热元件11。加热元件11相对于上下方向布置在一条直线上。在稍后描述的打印操作中,热头10用加热元件11向通过开口341(稍后描述)露出的热敏带4施加热,同时带盒30被附接到附接部8。
50.用于传送热敏带4和粘着带7的驱动轴18设置在头保持器19的斜左后方。驱动轴18从附接部8的底表面向上延伸。传送马达95(参见图6)驱动驱动轴18旋转。
51.如图3所示,在装置本体2中在驱动轴18的左侧位置处设置有切割机构16。当切割机构16被设置在热打印机1中的切割马达96(参见图6)驱动时,切割机构16切割层压带9。压盘保持器12设置在装置本体2中、在头保持器19前方的位置处。压盘保持器12是臂状构件,并由支撑轴121绕在上下方向上延伸的支撑轴121的轴线可枢转地支撑。支撑轴121设置在压盘保持器12的右端部处。
52.压盘辊15和可移动辊14由压盘保持器12的远端部(即,左端部)可旋转地支撑。压盘保持器12能够在待机位置(图3中短划线所绘示的位置)和打印位置(图3中实线所绘示的位置)之间枢转地移动。压盘辊15被构造成随着压盘保持器12的枢转运动与热头10接触和分离。可移动辊14设置在压盘辊15的左侧,并且被构造成随着压盘保持器12的枢转运动与传送辊33(稍后描述)接触和分离。
53.在本实施例中,当打开盒盖6时,压盘保持器12朝向待机位置移动以与附接部8分离,而当关闭盒盖6时,压盘保持器12朝向打印位置移动以接近附接部8。在待机位置,压盘保持器12与附接部8分离。因此,能够将带盒30附接到附接部8或从附接部8拆卸。
54.在打印位置,压盘保持器12定位成邻近附接部8。因此,当将带盒30附接到附接部8并且关闭盒盖6时,压盘辊15将热敏带4压靠在热头10上,并且可移动辊14将热敏带4和粘着带7压靠在传送辊33上,使得热敏带4和粘着带7彼此叠置。
55.传送马达95(参见图6)被构造成驱动压盘辊15与驱动轴18一起旋转。为了避免热敏带4在热敏带4的传送期间松弛,压盘辊15和驱动轴18通过多个齿轮(未示出)联接到传送马达95,使得压盘辊15的旋转速度比驱动轴18(传送辊33)的旋转速度慢。
56.《带盒30的构造》
57.如图2所示,带盒30包括盒壳体31。盒壳体31具有大致长方体的形状,并且通过将下壳体311和上壳体312组装在一起而构成。
58.臂部34设置在盒壳体31的前表面301上。臂部34从盒壳体31的右前部向左前方延伸。开口341形成在臂部34的左端中。开口341是在上下方向上伸长的狭缝的形式。从稍后描述的第一供应卷40(参见图3)拉出的热敏带4被构造成通过开口341从盒壳体31被排出。这样,如图2所示,热敏带4的一部分露出在盒壳体31的外面。
59.头插入部39形成在盒壳体31中在臂部34后方的位置处,并且在上下方向上贯穿盒壳体31。头插入部39的左前部向前敞开。在下文中,该开口将被称为头开口391。头开口391在热敏带4的传送方向上位于在臂部34中形成的开口341的(左)下游。当将带盒30附接到附接部8时,头保持器19被插入到头插入部39中。
60.传送辊33设置在头插入部39的左侧。传送辊33在热敏带4的传送方向(即,向左方向)上位于开口341和引导部38(稍后描述)之间。传送辊33具有在上下方向上延伸的中空筒形形状。传送辊33具有从盒壳体31向前露出的前部。传送辊33支撑粘着带7,使得热敏带4和粘着带7处于叠置状态。传送辊33被可旋转地支撑在支撑孔35中,该支撑孔35在上下方向上贯穿盒壳体31。当将带盒30附接到附接部8时,驱动轴18被插入到传送辊33中。驱动轴18被构造成驱动传送辊33旋转,使得旋转的传送辊33能够传送热敏带4和粘着带7。
61.引导部38形成在盒壳体31的左前拐角部中。引导部38位于开口341的在传送方向上的下游(左方),并且具体地,位于传送辊33的在传送方向上的下游。引导部38具有在上下方向上延伸的狭缝状形状。当由传送辊33传送时,层压带9通过引导部38的内侧。此时,引导部38支撑层压带9的宽度方向的端部,使得层压带9能够维持其取向同时层压带9从盒壳体31被排出。换言之,引导部38将层压带9引导到盒壳体31的外部。
62.如图3所示,第一供应卷40和第二供应卷70被容纳在盒壳体31中。第一供应卷40被设置在盒壳体31的右后部并供应热敏带4。第一供应卷40由热敏带4构造,该热敏带4在平面图中在顺时针方向上卷绕在第一带轴21上,从而与第一带轴21的旋转中心逐渐分离。具体地,热敏带4绕第一带轴21卷绕,使得多个热敏层42位于比稍后描述的基材41更向内的位置(参见图4a)。第一带轴21被可旋转地支撑在支撑孔36中,该支撑孔36在上下方向上贯穿盒壳体31。
63.第二供应卷70设置在盒壳体31的左后部,即第一供应卷40的左侧并且供应粘着带7。第二供应卷70由粘着带7构造,该粘着带7在平面图中在逆时针方向上卷绕在第二带轴22上,从而与第二带轴22的旋转中心逐渐分离。更具体地,粘着带7绕第二带轴22卷绕,使得第一粘着层73位于比稍后描述的第二粘着层74(和剥离纸75)更靠内的位置(参见图4b)。第二带轴22被可旋转地支撑在支撑孔37中,该支撑孔37在上下方向上贯穿盒壳体31。
64.《热敏带4的构造》
65.在以下描述中,图4a至图4c的上侧和下侧将分别被称为带(热敏带4、粘着带7和层压带9)的上侧和下侧。
66.如图4a中所示,热敏带4是由相互叠合的多个层构成的长条记录介质。具体地,热敏带4包括基材41、多个热敏层42、多个热绝缘层43和外涂层44(以下统称为“热敏带4的层”)。在本实施例中,热敏层42包括第一热敏层421、第二热敏层422和第三热敏层423。热绝缘层43包括第一热绝缘层431和第二热绝缘层432。
67.基材41、第一热敏层421、第一热绝缘层431、第二热敏层422、第二热绝缘层432、第三热敏层423和外涂层44从热敏带4的下侧开始,在热敏带4的厚度方向(图4a中的上下方
向)上按所述的顺序堆叠。因此,相对于热敏层42而言,外涂层44被设置为与基材41相对。即,外涂层44构成热敏带4的上表面。注意,基材41、第一热敏层421、第一热绝缘层431、第二热敏层422、第二热绝缘层432和第三热敏层423中的每一个均具有透明性。
68.基材41为树脂膜,具体为非发泡树脂膜,更具体地为非发泡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膜。换言之,在基材41内部没有捕获的气泡。基材41的上表面具有凹凸形状411(参见图5a)。凹凸形状411的粗糙度大于热敏带4的与第一粘着层73接触的表面的粗糙度。注意,热敏带4的与第一粘着层73接触的表面(即,外涂层44的上表面)离基材41的上表面比离基材41的下表面近。
69.凹凸形状411通过诸如压纹或抛光等工艺形成。通过在制造过程中将微细粒子添加到基材41,也能够形成凹凸形状411。微细粒子可以例如是二氧化硅,并且在基材41的制造过程期间被添加。
70.此处,热打印机1还包括用于检测带盒30的类型的介质传感器97(参见图6)。用介质传感器97,热打印机1能够检测所附接的带盒30中容纳的打印介质是否在基材41中包括凹凸形状411。
71.每一个热敏层42都设置在基材41的上表面上,即设置为离基材41的下表面比离基材41的上表面近。当将每一个热敏层42加热到特定于该层的显色温度时,该层产生对应的颜色。热敏层42通过使用化学品来实现这种效果,诸如在日本专利申请公布特开2008-6830中描述的那些。
72.通过用化学试剂涂布第一热绝缘层431的下表面从而将第一热敏层421形成为膜。将第一热敏层421设置在基材41的上表面上,即,设置成离基材41的上表面比离基材41的下表面近。当将第一热敏层421加热到高于或等于第一温度(规定温度)的温度时,第一热敏层421变得不太透明并且产生第一颜色。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颜色为青色。
73.通过用化学试剂涂布第二热绝缘层432的下表面从而将第二热敏层422形成为膜。相对于第一热敏层421而言,第二热敏层422被设置为与基材41相反。当将第二热敏层422加热到高于或等于第二温度的温度时,第二热敏层422变得不太透明并且产生第二颜色。第二温度高于第一温度。在本实施例中,第二颜色是品红色。
74.通过用化学试剂涂布第二热绝缘层432的上表面从而将第三热敏层423形成为膜。第三热敏层423相对于第二热敏层422设置为与第一热敏层421相对。当将第三热敏层423加热到高于或等于第三温度的温度时,第三热敏层423变得不太透明并且产生第三颜色。第三温度高于第二温度。在本实施例中,第三颜色是黄色。
75.每一个热绝缘层43都呈片材的形式。由于热绝缘层43的低热传导率,热绝缘层43起到阻止热传导的作用。因此,在热绝缘层43内产生沿着热传递的方向的温度梯度。如稍后将描述,当热头10从图4a至图4c的上侧向热敏带4施加热时,每一层热绝缘层43的下表面的温度将低于热绝缘层43的对应层的上表面的温度。
76.这样,根据热绝缘层43中的每一层的热传导率,热绝缘层43中的每一层都能够在其上下两侧上与热绝缘层43中的对应层邻接的两层热敏层42之间产生期望的温差。
77.具体地,第二热绝缘层432能够在第二热敏层422中产生比第三热敏层423中的温度低的温度。类似地,第一热绝缘层431能够在第一热敏层421中产生比第二热敏层422中的温度低的温度。这样,热敏带4能够被构造成利用热绝缘层43的作用来有意地将第一热敏层
421的温度控制在高于第一温度且低于第二温度的温度,将第二热敏层422的温度控制在高于第二温度且低于第三温度的温度,而将第三热敏层423的温度控制在高于第三温度的温度。
78.通过涂布第三热敏层423的上表面从而将外涂层44形成为膜。与蓝色可见光(例如,波长约为470nm的光)相比,外涂层44能够透射更多的黄色可见光(例如,波长约为580nm的光)。因此,外涂层44对于黄色的可见光透射率低于对于蓝色的可见光透射率。外涂层44在相对于热敏层42与基材41相反的位置处(即,在热敏带4的上表面上)保护热敏层42。
79.作为整体的热敏带4在热敏带4的厚度方向上具有可见光透射率。换言之,热敏带4的所有层都具有可见光透射率。基材41的可见光透射率(%)可以与热敏层42、热绝缘层43和外涂层44中的至少一个的可见光透射率相同;或者可能与所有这些层的可见光透射率都不同。
80.热敏带4的各层的可见光透射率例如至少为90%,优选至少为99%,更优选至少为99.9%。即使低于90%,每层的可见光透射率也应该至少足够高,以便用户通过基材41视觉识别热敏层42中产生的颜色。热敏带4的层可以是透明的或半透明的,但优选是透明的。
81.基材41的紫外光透射率(%)低于第一热绝缘层431的紫外光透射率,具体而言低于热绝缘层43中的任一层的紫外光透射率。
82.基材41的热传导率低于第一热绝缘层431的热传导率,具体而言,低于热绝缘层43中的任一层的热传导率。层的热传导率(w/k)是层材料的热传导率(w/(m
·
k))和层厚度(m)的乘积。
83.基材41的折射率高于第一热绝缘层431的折射率,具体而言高于热绝缘层43中的任一层的折射率。
84.基材41的厚度大于第一热绝缘层431的厚度,具体而言大于热绝缘层43中的任一层的厚度。层的厚度对应于图4a中层的上下方向的尺寸。在图4a中,为了便于理解,示意地绘示了热敏带4的每一层的厚度和各层厚度大小之间的关系,但是实际的层厚度和这些厚度之间的关系可能与图4a中给出的不同(这一点也适用于图4b、图5a、图5b、图8a和图8b)。例如,外涂层44的厚度可以大于每一个热敏层42的厚度,或者可以等于或小于每一个热敏层42的厚度。
85.《粘着带7的构造》
86.如图4b中所示,粘着带7是长条状记录介质并且由相互叠合的多个层构成。具体地,粘着带7包括双面粘着带71和剥离纸75。双面粘着带71的颜色为白色。双面粘着带71包括片材72、第一粘着层73和第二粘着层74。片材72为白色。在图4b中,片材72(双面粘着带71)填充有斜线以表示白色(这也适用于图4c、图5b和图8b)。在本实施例中,片材72的可见光透射率低于热敏带4中的任一层的可见光透射率。
87.第一粘着层73设置在片材72的下表面上,而第二粘着层74设置在片材72的上表面上。即,通过将粘合剂施加到片材72的上下表面两者上从而构成双面粘着带71。
88.剥离纸75通过第二粘着层74结合到双面粘着带71。在剥离纸75中形成刻痕线76。刻痕线76在粘着带7的纵向方向上延伸,并且刻痕线76将剥离纸75在剥离纸75的横向方向上一分为二。刻痕线76没有穿透到双面粘着带71中,因此没有到达与剥离纸75相反的第一粘着层73。片材72跨过刻痕线76连续地形成,因此,双面粘着带71跨过刻痕线76连续地形
成。换言之,粘着带7的一部分在其厚度方向上被切割。
89.《层压带9的构造》
90.如图4c所示,通过将粘着带7的下表面结合到被打印的热敏带4的上表面来构造层压带9。因此,层压带9包括在厚度方向上依次堆叠的基材41、第一热敏层421、第一热绝缘层431、第二热敏层422、第二热绝缘层432、第三热敏层423、外涂层44、第一粘着层73、片材72、第二粘着层74和剥离纸75。
91.用户从基材41朝向粘着带7(即,从层压带9的下侧)观察层压带9,如图4c中的观察方向y1所示。由于热敏带4作为整体具有可见光透射性,因此用户能够透过基材41看到每一个热敏层42的显色(即,打印的图像)和粘着带7的外观(作为当从基材41侧朝向粘着带7观察层压带9时的背景)。
92.因为在本实施例中双面粘着带71是白色的,所以当用户从基材41侧朝向粘着带7观察层压带9时,层压带9的背景呈现白色。用户通过从双面粘着带71上剥离剥离纸75并且将层压带9粘贴到给定的墙壁、支撑物等上来使用层压带9。
93.注意,即使在将剥离纸75从双面粘着带71上剥离之后,用户也不能从粘着带7侧朝向基材41(即,层压带9的上表面侧)看到热敏层42中的显色(即,打印的图像),这是因为双面粘着带71存在于热敏层42的上方。
94.当用户观察层压带9时,入射在层压带9上的光被基材41的凹凸形状411散射。因此,入射光不能容易地直接反射离开基材41,从而提高用户的能见度。相应地,该构造能够提高层压带9的质量。
95.《热敏带4和粘着带7的传送路径》
96.如图3所示,将热敏带4从第一供应卷40的右边缘向前拉出,然后在盒壳体31的右前角部向左转。热敏带4通过臂部34的内部,然后通过开口341从盒壳体31被排出。
97.而如图5a所示,在头开口391中,热敏带4的具有热敏层42的一侧(即,热敏带4的上表面)面向热头10,而热敏带4的基材41侧(热敏带4的下表面)面向压盘辊15。因此,当将带盒30附接到附接部8时,相对于热敏层42而言,热头10定位成与基材41相反(即,位于热敏带4的后方)。因此,热头10能够在热敏带4的与基材41相反的一侧上的头开口391中加热热敏带4(参见图5a中的打印方向y2)。
98.如图3所示,热敏带4通过头开口391且在传送辊33和可移动辊14之间通过。此时,如图5b所示,热敏带4的热敏层42侧(即,热敏带4的上表面)面向传送辊33,而热敏带4的基材41侧(即,热敏带4的下表面)面向可移动辊14。
99.如图3所示,将粘着带7从第二供应卷70的左边缘向前拉。然后,粘着带7在与传送辊33的右前周部接触的同时向左弯曲。此时,如图5b所示,粘着带7的剥离纸75侧(即,粘着带7的上表面)面向传送辊33,而双面粘着带71侧(即,粘着带7的下表面)面向可移动辊14。因此,在粘着带7在热敏层42的与基材41相反的一侧与热敏带4重叠的情况下,传送辊33从热敏带4的相反侧支撑粘着带7。
100.在热敏带4和粘着带7彼此叠置的情况下,热敏带4和粘着带7在可移动辊14和传送辊33之间结合在一起,从而形成层压带9。如图3所示,层压带9在通过引导部38的内侧后从带盒30被排出。层压带9相对于切割机构16被传送到规定位置,并且切割机构16切割层压带9。一旦切割了层压带9,层压带9就通过形成在装置本体2中的排出狭缝从热打印机1被排
出。
101.《热打印机1的电气构造》
102.如图6所示,热打印机1进一步包括cpu91。cpu91用作用于控制热打印机1的处理器。cpu91电连接到闪速存储器92、rom93和ram94以及前面描述的键盘3、显示器5、热头10、传送马达95、切割马达96和介质传感器97。
103.闪速存储器92在其中存储由cpu91执行的程序等。rom93在其中存储执行各种程序所需的各种参数。ram94在其中存储各种临时数据,诸如用于形成图像的打印数据。
104.《在热打印机1中创建层压带的过程》
105.用户通过操作键盘3向热打印机1输入打印开始命令。在获取打印开始命令后,cpu91从闪速存储器92中读取程序并且执行图7中所示的层压带创建过程。在层压带创建过程中,cpu91控制热打印机1执行打印操作以创建层压带9。
106.在图7的层压带创建过程的s1中,cpu91判定是否已经将带盒30附接到附接部8。当cpu91判定没有将带盒30附接到附接部8时(s1:否),cpu91返回到s1的过程并且等待直到已经将带盒30附接到附接部8。当cpu91判定已经将带盒30附接到附接部8时(s1:是),在s3中,cpu91基于介质传感器97的检测结果识别所附接的带盒30的类型。
107.在s5中,基于所识别的带盒30的类型,cpu91判定被容纳在所附接的带盒30中的热敏带4的基材41的上表面是否具有凹凸形状411。当cpu91判定出基材41的上表面不具有凹凸形状411(s5:否)时,在s7中,cpu91将打印模式设置成正常打印模式,其中以正常打印条件为基础驱动热头10。
108.另一方面,当cpu91判定出基材41的上表面具有凹凸形状411时(s5:是),在s9中,cpu91将打印模式设置成低电力打印模式,其中基于与正常打印模式不同的打印条件驱动热头10。即,当判定出基材41具有凹凸形状411时,cpu91对热头10执行的热控制与当判定出基材41不具有凹凸形状411时对热头10执行的热控制不同。
109.处于低电力打印模式下的热打印机1能够使用比正常打印模式更少的电力来执行打印操作。当基材41具有凹凸形状411时,从热头10提供的热不会像当基材41的表面光滑且没有凹凸时那样容易地从热敏层42逃逸。换句话说,由于基材41的凹凸形状411,每一个热敏层42都能够更容易地产生颜色。因此,cpu91能够在执行打印操作的同时在对热头10的热控制中消耗更少的电力。
110.此后,在s11中,cpu91获取表示用户指定的图像的图像数据。用户通过键盘3预先指定要在层压带9上形成的图像。要在层压带9上形成的图像是用户在观察方向y1上观察层压带9时能够看到的图像。在下文中,将以用户指定了“q”的图像的情况为例进行描述。
111.在s13中,cpu91通过反转所获取的图像数据来创建表示反转图像的图像数据。反转是绕水平轴翻转图像内容的过程。在图8a的示例中,在热敏带4的纵向方向上延伸且通过热敏带4的横向中心的水平线85用作旋转轴线,并且当在打印方向y2上查看图像时,图像的内容绕该线85翻转。更具体地,当已经指定了“q”的图像时,cpu91反转“q”的图像以创建表示“d”的图像数据(以下称为反转图像81),如图8a所示。
112.在s15中,cpu91基于在s13中创建的表示反转图像的图像数据执行打印操作。cpu91控制传送马达95以使驱动轴18旋转。随着驱动轴18被驱动旋转,通过传送辊33和可移动辊14的协作操作,热敏带4从第一供应卷40被拉出,并且粘着带7从第二供应卷70被拉出。
113.在继续控制传送马达95的同时,cpu91进一步控制热头10。具体地,在传送热敏带4的同时,cpu91选择性地加热加热元件11,从而在热敏层42中形成在s13中创建的反转图像。此时,如上所述,相对于热敏层42而言,热敏头10在与基材41相反的位置处加热热敏带4,从而在热敏带4上打印反转图像。
114.如图8a所示,当用户已经指定图像“q”时,在热敏层42中形成反转图像81。当在打印方向y2上观察时,反转图像81表示“d”。
115.在s17中,cpu91执行控制以将粘着带7结合到被打印的热敏带4。具体地,通过控制传送马达95以使驱动轴18旋转,cpu91在传送辊33和可移动辊14之间传送被打印的热敏带4和粘着带7,从而将粘着带7相对于热敏层42结合到热敏带4的与基材41相反的表面,由此创建层压带9。在s19中,cpu91控制切割马达96以驱动切割机构16以切割层压带9,从而完成层压带创建过程。
116.如图8b所示,观察方向y1和打印方向y2是相对于热敏带4彼此相反的方向。因此,当用户从基材41侧朝向粘着带7观察层压带9时(即,在观察方向y1上),反转图像81表示“q”的图像。因此,热打印机1已经生产了具有用户以这种方式指定的“q”图像的层压带9。
117.《实施例的主要技术优势》
118.如上所述,层压带9通过在其厚度方向上叠置热敏带4和粘着带7并且将热敏带4和粘着带7结合在一起而构成。基材41具有凹凸形状411,其粗糙度大于与第一粘着层73接触的热敏带4的表面。
119.入射在层压带9上的光被基材41的凹凸散射。因此,基材41能够抑制入射光的直接反射,从而提高层压带9的质量。此外,凹凸形状411被设置在基材41上,而不是被设置在热敏带4的与第一粘着层73接触的表面(即与热头10接触的表面)上。因此,热打印机1能够确保热头10与热敏带4良好接触。
120.由于当来自热头10的热被施加到热敏带4的第一热敏层421时热传递性能不下降,因此热打印机1能够在不对热头10施加不必要的能量的情况下以期望的密度实现图像质量。因此,归功于凹凸形状411,层压带9能够在还提高图像质量的同时实现热打印。
121.第二热敏层422是透明的。当第二热敏层422被加热到与规定温度不同的温度时,第二热敏层422变得不太透明并且产生与在第一热敏层421中产生的第一颜色不同的第二颜色。这样,层压带9使得能够以多种颜色执行打印操作,从而提高所打印的图像的质量。
122.在基材41的上表面上设置凹凸形状411。由于在基材41的上表面中形成凹凸,因此层压带9能够通过散射入射光来抑制反射。此外,基材41的下表面不是凹凸或粗糙的,并且因此不太可能磨损。
123.通过压花或抛光形成凹凸形状411。因此,能够通过简单的技术在层压带9中形成凹凸。
124.通过将微细粒子添加到基材41,也能够形成凹凸形状411。因此,能够通过简单的技术在层压带9中形成凹凸。
125.第一带轴21设置在盒壳体31内部并且保持热敏带4。类似地,第二带轴22设置在盒壳体31内部以保持粘着带7。因此,带盒30中能够容纳热敏带4和粘着带7。
126.cpu91检测附接到附接部8的带盒30的类型。当检测到在附接到附接部8的带盒30中容纳有包括具有凹凸形状411的基材41的热敏带4时,cpu91在低电力打印模式下对热头
10执行热控制。低电力打印模式不同于当基材41不具有凹凸形状411时使用的打印模式。因此,当容纳在附接到热打印机1的带盒30中的热敏带4的基材41具有凹凸形状411时,热打印机1能够减少热头10消耗的电力量。
127.cpu91通过加热热敏带4来执行打印操作。在打印操作中已经打印热敏带4之后,cpu91通过将粘着带7结合到热敏带4的相对于第一热敏层421而言与基材41相反的表面来创建层压带9。因此,热打印机1能够使用热敏带4和粘着带7创建具有高质量的层压带9。
128.《变型》
129.虽然已经参考实施例进行了详细描述,但是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显而易见的是,可以对其进行许多变型和变体。
130.例如,上述实施例的基材41可以是发泡pet膜。替换地,基材41可以是由如下项形成的树脂膜:聚乙烯(pe)、聚丙烯(pp)、乙烯醋酸乙烯酯(eva)共聚物、乙烯甲基丙烯酸(emaa)共聚物、聚丁烯(pb)、聚丁二烯(bdr)、聚甲基戊烯(pmp)、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pen)、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pbt)、聚酰亚胺(pi)、聚醚酰亚胺(pei)、聚醚酮(pek)、聚醚醚酮(peek)、尼龙(ny)、聚酰胺(pa)、聚碳酸酯(pc)、聚苯乙烯(ps)、发泡/泡沫聚苯乙烯(fs/eps)、聚氯乙烯(pvc)、聚偏二氯乙烯(pvdc)、皂化乙烯乙烯醇(evoh)、聚乙烯醇(pva)、纯透明(pt)赛璐玢、防潮可密封透明(mst)赛璐玢、聚丙烯腈(pan)、维尼纶(vl)、聚氨酯(pu)、三乙酰纤维素(tac)等。在这些情况下,基材41可以是发泡或非发泡树脂膜。
131.在上述实施例中,在基材41的上表面中形成有凹凸形状411,但本发明不限于该结构。例如,图9a示出了代替热敏带4而采用的热敏带4a的另一个示例。热敏带4a包括基材41a,并且在基材的下表面上形成凹凸形状412a。在这种情况下,与在基材的上表面中设置凹凸时相比,在层压带9中散射入射光的效果甚至更强,并且层压带9也高度耐气候。
132.此外,图9b示出了代替热敏带4或热敏带4a的热敏带4b的又一示例。热敏带4b包括基材41b。凹凸形状411b和412b分别形成在基材41b的上表面和下表面中。当在两个表面中都形成凹凸时,介质能够获得对于基材的上表面凹凸的情况和基材的下表面凹凸的情况两者的效果。这样,可以在热敏带的基材的上表面和下表面中的至少一个上设置凹凸形状。
133.由于发泡树脂与未发泡的相同树脂相比具有较低的热传导率,因此当基材41由发泡树脂膜构成时,能够通过简单的构造降低基材41的热传导率。当基材41具有低热传导率时,当在热打印机1中执行打印操作时,从热敏层42侧输入到热敏带4中的热不太可能在基材41中扩散。
134.因此,通过使用发泡树脂膜作为基材41,能够通过简单的结构减少需要输入到热敏带4中以在热敏层42中显色的热量。换言之,通过使用发泡树脂膜作为基材41,能够减少输入到热敏带4中以在热敏层42中产生颜色的热量,而无需在基材41中使用特殊材料用于降低热传导率。
135.当热打印机1在热敏带4上已经进行打印之后将粘着带7结合到热敏带4上时,基材41用作用于保护热敏层42的层压构件。与基材41由具有高热传导率的材料形成的情况相比,如果基材41具有较低的热传导率,则基材41能够更好地防止热敏层42由于热从基材41的下表面(相对于基材41与热敏层42相反的表面)输入到基材41中而引起的非意图变色。
136.当基材41由非发泡树脂膜构成时,基材41的可见光透射率趋向于比基材41由发泡树脂膜形成时更高。因此,层压带9中的打印的图像对于用户来说将显得清晰和分明。
137.只要基材41根据其应用具有足够的可见光透射率,基材41可以由金属箔(铝箔或铜箔)、真空金属化(vm)膜等形成,或者可以由各种类型的纸中的一种构造而成,诸如半透明纸、和纸(传统日本纸)、无木纸、无尘纸、玻璃纸、粘土涂层纸、树脂涂层纸、层压纸(聚乙烯层压纸、聚丙烯复合纸等)、合成纸、牛皮纸等。基材41也可以由例如无纺布或玻璃布形成。
138.与透射蓝色可见光相比,本实施例的外涂层44可以透射更多的黄色可见光,并且可以是半透明物体或不透明物体。替换地,外涂层44可以由与热绝缘层43的材料相同的材料制成。换言之,作为外涂层44,可以设置另一热绝缘层(第三热绝缘层)。又替换地,可以省略外涂层44。在这种情况下,提高了从热头10到热敏层42的热传导率。相应地,热打印机1能够缩短由热头10施加热的时间段,并且能够降低外涂层44所需的成本。
139.本实施例的双面粘着带71(片材72)可以是白色以外的颜色,也可以着色为一种或多种颜色。因此,可以在双面粘着带71(片材72)上施加图案等。当用户从热敏带4朝向粘着带7(即,在观察方向y1上)看层压带9时,通过改变片材72的颜色,带盒30能够提供多种背景颜色和图案。与对第一粘着层73着色时相比,特别是当双面粘着带71被赋予深色时,当对片材72着色时,能够更容易地减小粘着带7的厚度。
140.双面粘着带71可以是不透明的,或者可以是半透明或透明的。片材72的可见光透射率可以低于热敏带4中的一层的可见光透射率,可以高于热敏带4中所有层的可见光透射率,或者可以高于热敏带4中的一层的可见光透射率。
141.如果将层压带9粘贴到规定的墙壁上,例如,当双面粘着带71为透明或半透明时(即,当双面粘着带71具有可见光透射率时),则该墙壁成为背景。因此,用户能够根据粘贴有层压带9的墙壁自由地修改层压带9的背景。第一粘着层73和第二粘着层74中的至少一个可以是着色的或不透明的。
142.实施例中的粘着带7可以由片材72和第一粘着层73构成。在这种情况下,一旦已经创建了层压带9,用户就可以将粘合剂施加到片材72的与第一粘着层73相反的表面上(即,片材72的露出表面)。又替换地,粘着带7也可以是自粘的。当在粘着带7中采用上述构造时,由于粘着带7具有较小的厚度,所以被容纳在带盒30内部的第二供应卷70能够被制作得更紧凑。因此,带盒30的盒壳体31能够被制作得更紧凑。
143.上述实施例中的热敏层42可以仅由两层构成。换言之,可以省略第三热敏层423,并且因此也可以省略第二热绝缘层432。在这种情况下,第一热敏层421可以通过将化学试剂施加到第一热绝缘层431的下表面而形成,而第二热敏层422通过将化学试剂施加到第一热绝缘层431的上表面而形成。因此,在上述情况下,热敏带4包括至少一个热绝缘层就足够了。
144.替换地,本实施例中的热敏层42可以由四层或更多层构成。例如,可以设置相对于第三热敏层423与第二热敏层422相反的第四热敏层(未示出)。在这种情况下,当将第四热敏层加热到第四温度时,第四热敏层产生第四颜色。第四温度高于第三温度。例如,第四颜色是黑色。在该结构中,在厚度方向上在第三热敏层423与第四热敏层之间设置有第三热绝缘层(未示出)。
145.上述实施例中的第一颜色、第二颜色和第三颜色可以分别是青色、品红色和黄色以外的颜色。例如,第一颜色、第二颜色和第三颜色可以都是相同的颜色。当多层相同颜色
叠置在层压带9中时,层压带9能够在所形成的图像中绘示深度。
146.热敏层42可以通过将化学试剂施加到热绝缘层43的上表面来形成。替换地,热敏层42可以预先形成在片材中并且通过粘合剂结合到各个热绝缘层43上。
147.基材41的紫外光透射率可以高于第一热绝缘层431的紫外光透射率,也可以高于所有热绝缘层43的紫外光透射率。基材41的热传导率可以高于第一热绝缘层431的热传导率或可以高于所有热绝缘层43的热传导率。基材41的厚度可以小于第一热绝缘层431的厚度或可以小于所有热绝缘层43的厚度。
148.基材41的折射率可以低于第一热绝缘层431的折射率,可以低于其中一个热绝缘层43的折射率,或者可以低于所有热绝缘层43的折射率。当基材41的折射率低时,入射在热敏带4的基材41上的光难以通过基材41和一个热绝缘层43之间的界面发生完全反射。因此,带盒30能够为用户提供具有低光泽的层压带9,被称为无光泽饰面。
149.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刻痕线76不必形成为直线,而是可以形成为波浪线等。此外,可以在剥离纸75中形成多条横向并列的刻痕线76,而不是仅单条刻痕线76。替换地,可以在剥离纸75的纵向方向上以预定间隔形成多条横向延伸的刻痕线76。刻痕线76也可以倾斜于横向方向和纵向方向延伸。
150.代替第一供应卷40,上述实施例中的盒壳体31可以在其中容纳第一折叠叠层。即,第一折叠叠层可以被容纳在盒壳体31中,用于供应已经被折叠成堆叠状态的热敏带4。此外,第二折叠叠层可以被容纳在盒壳体31中以代替第二供应卷70。换言之,第二折叠叠层可以被容纳在盒壳体31中,以供应已经被折叠成堆叠状态的粘着带7。
151.上述实施例的第一供应卷40可以是不卷绕在第一带轴21上的无芯卷。类似地,第二供应卷70可以是不卷绕在第二带轴22上的无芯卷。
152.本实施例中所描述的传送辊33可以设置为热打印机1中的一个部件,而不是带盒30中的一个部件。换言之,传送辊33可以预先安装在驱动轴18上,并且被打印的热敏带4和粘着带7可以通过热打印机1中的构件(预先安装在驱动轴18上的传送辊33和可移动辊14)结合在一起。
153.cpu91不需要执行上述实施例中描述的层压带创建过程的s13的过程。换言之,cpu91不需要创建反转图像数据。在这种情况下,用户可以反转要在层压带9上形成的图像,并且可以将该反转的图像数据输入到热打印机1中。因此,如果要在层压带9上形成的图像是“q”,则用户指定“d”。s11和s13中的过程可以在连接到热打印机1的外部装置上执行,诸如个人计算机或智能手机。
154.用户可以手动切割层压带9。切割机构16可以在切割位置处执行半切割,在粘着带7在纵向方向上保持连续完整的同时,通过在厚度方向上切割穿过层压带9的整个热敏带4而执行该半切割。
155.用户也可以手动将被打印的热敏带4结合到粘着带7上。在这种情况下,热打印机1不需要设有用于将热敏带4结合到粘着带7的机构。
156.此外,可以省去盒壳体31的上表面、下表面和侧表面的一部分。传送辊33也可以是不可旋转的构件,诸如固定的圆柱形构件或板形构件。在这种情况下,例如可以将来自传送马达95的驱动力传递到可移动辊14。
157.在上述实施例中,热敏带4具有多个热敏层42。然而,热敏带4可以替而仅具有单个
热敏层(即,第一热敏层421)。在这种情况下,例如,基材41、第一热敏层421、第一热绝缘层431和外涂层44以所述顺序叠置。在热敏带4已经被打印之后,将具有刻痕线76的粘着带7结合到热敏带4的与基材41相反的一侧。
158.因此,该带盒能够抑制由刻痕线76引起的打印质量的下降。即,由于在已经打印热敏带4之后将粘着带7结合到热敏带4,所以不仅在热敏带4具有多个热敏层42时,而且在热敏带4仅具有单个热敏层时,带盒30都能够抑制白线效应的发生。
159.注意,当热敏带4仅具有单个热敏层时,可以省略第一热绝缘层431和外涂层44两者。在这种情况下,可以通过将化学试剂施加到基材41的上表面来形成单个热敏层。
160.当在打印方向y2上查看图像时,通过绕平行于热敏带4的横向方向延伸且通过热敏带4的纵向中心的旋转轴线翻转图像的内容,cpu91可以在s13的过程中创建表示反转图像的图像数据。更具体地,如果用户已经指定了“q”的图像,则cpu91可以反转“q”的图像以创建表示“p”的图像数据,而不是在实施例中描述的图像“d”。
161.代替cpu91,热打印机1可以采用微型计算机、专用集成电路(asic)、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等作为处理器。创建层压带的过程可以是由多个处理器执行的分布式过程。非暂时性存储介质可以是能够保存信息的任何存储介质,而不管信息被存储的持续时间。非暂态存储介质不需要包括暂态存储介质(例如,所传送的信号)。例如,程序可以从连接到网络的服务器下载(即,作为传输信号传输)并且存储在闪速存储器92中。在这种情况下,程序可以保存在非暂时性存储介质(诸如在服务器中提供的硬盘驱动器)中。
162.只要不产生不一致,上述变体可以以任何方式组合在一起。
163.《备注》
164.层压带9是介质的示例。热敏带4、4a和4b是热敏介质的示例。粘着带7是粘着介质的示例。热敏带4和粘着带7的厚度方向是厚度方向的示例。外涂层44的上表面是与粘着介质接触的表面的示例。基材41是热敏介质基材的示例。基材41的上表面是第一表面的示例,而基材41的下表面是第二表面的示例。凹凸形状411、412a、411b、412b是凹凸形状的示例。第一热敏层421是第一颜色产生层的示例。第一温度是第一温度的示例。片材72是粘着介质的示例。第一粘着层73是粘着层的示例。第二热敏层422是第二颜色产生层的示例。第二温度是第二温度的示例。第一热绝缘层431是第一绝缘层的示例。带盒30是盒的示例。盒壳体31是壳体的示例。第一带轴21是第一保持部的示例。第二带轴22是第二保持部的示例。热打印机1是热打印机的示例。附接部8是附接部的示例。热头10是热头的示例。介质传感器97是检测单元的示例。cpu91是控制器的示例。低电力打印模式是第一热控制的示例。正常打印模式是第二热控制的示例。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