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聚酰亚胺薄膜固化用静压箱的制作方法

2022-06-26 02:05:05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聚酰亚胺薄膜固化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聚酰亚胺薄膜固化用静压箱。


背景技术:

2.聚酰亚胺薄膜是现今需求量最大的聚酰亚胺产品之一,其优异的耐电晕性、耐辐射性、介电性能及尺寸稳定性使得高性能聚酰亚胺薄膜材料的需求不断增加。由于聚酰亚胺主链中大量的酰亚胺环及苯环结构,其分子链间存在较强的分子间作用力,使得聚酰亚胺分子链结构紧密,表现出难溶难熔的特性,成为聚酰亚胺大量生产加工的阻碍,影响了聚酰亚胺薄膜产品在更多应用领域的发展。为了避免溶解性的问题,聚酰亚胺薄膜的生产主要采用两步法,先合成聚酰胺酸溶液,再经过流延法成膜和烘干固化工艺制备聚酰亚胺薄膜。
3.静压箱利用的机理是:先把风送入一个箱体内,然后再通过箱体上的风嘴排出,从而实现出风压力、风量、风速相同的目的。由于这种匀速的风,可以消除温度差,获得温度更为均匀的一个平面,且静压箱的导热靠空气与样品接触传热为主,所以这种传热效率更高,样品的温度变化更易控制。因此,通过合理利用静压箱可有效提高聚酰亚胺薄膜固化效果。然后由于聚酰亚胺浆料变为聚酰亚胺薄膜的过程中,不同阶段对风量大小的需求不同,在第一阶段(初级干燥段),需要使用低风量;第二阶段(低温段),需要使用大风量;第三阶段(中温段),又需要使用小风量......。由于现有静压箱的风嘴的出风口径是恒定的。因此,在风量加大时,容易造成对薄膜的冲击,从而造成薄膜厚度不均的问题。而当风量减小时,又容易造成气流无法与薄膜表面接触。


技术实现要素:

4.为了解决背景技术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聚酰亚胺薄膜固化用静压箱。
5.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聚酰亚胺薄膜固化用静压箱,包括:箱体、第一调节杆和第二调节杆,其中:
6.箱体具有送风室和排风室,送风室具有出风口,排风室具有吸风口;出风口为矩形口,出风口的端口处设有与其端口边固定连接的第一导风板和第二导风板、以及与其端口边活动连接的第一控风板和第二控风板,且第一导风板与第二导风板相对,第一控风板与第二控风板相对,第一控风板与第二控风板均位于第一导风板与第二导风板之间,第一控风板和第二控风板的两侧侧边分别与第一导风板、第二导风板贴合;
7.第一调节杆和第二调节杆可轴向移动地安装在箱体上,且第一调节杆与第一控风板活动连接,第二调节杆与第二控风板活动连接。
8.优选地,第一控风板上设有第一滑槽和滑动安装在第一滑槽内的第一滑块,第一滑槽位于第一控风板远离第二控风板的一侧,并由靠近出风口的一侧向远离出风口的一侧
线性延伸;第一调节杆倾斜布置,第一调节杆的端部与第一滑块活动连接。
9.优选地,第一调节杆为螺杆,并通过与其螺纹配合的第一螺套固定在箱体上。
10.优选地,第二控风板上设有第二滑槽和滑动安装在第二滑槽内的第二滑块,第二槽位于第二控风板远离第一控风板的一侧,并由靠近出风口的一侧向远离出风口的一侧线性延伸;第二调节杆倾斜布置,第二调节杆的端部与第二滑块活动连接。
11.优选地,第二调节杆为螺杆,并通过与其螺纹配合的第二螺套固定在箱体上。
12.优选地,出风口同轴布置在吸风口的内侧,出风口通过出风管与送风室连通。
13.优选地,第一控风板、第二控风板、以及第一导风板和第二导风板均位于吸风口的内侧并与吸风口的端口之间预留有间距。
14.优选地,吸风口的口径由靠近排风室的一端向远离排风室的一端依次递增。
15.优选地,第一调节杆和第二调节杆均位于出风口的外侧,且第一调节杆的一端穿过吸风口与第一控风板连接,第二调节杆穿过吸风口与第二控风板连接。
16.优选地,出风口和吸风口均分别设有多个,所有出风口和所有吸风口均位于箱体的同一侧。
17.优选地,第一导风板和第二导风板均为等腰梯形板,且二者的上底分别与出风口的端口边对接并固定。
18.本实用新型中,在出风口的端口处设置与其端口边固定连接的第一导风板和第二导风板、以及与其端口边活动连接的第一控风板和第二控风板,且第一导风板与第二导风板相对,第一控风板与第二控风板相对,第一控风板与第二控风板均位于第一导风板与第二导风板之间,第一控风板和第二控风板的两侧侧边分别与第一导风板、第二导风板贴合;第一调节杆和第二调节杆可轴向移动地安装在箱体上,且第一调节杆与第一控风板连接,第二调节杆与第二控风板连接。通过第一调节杆、第二调节杆的轴向移动推动第一控风板、第二控风板摆动,以控制出风口口径的大小,从而保障在风量加大时不会造成对聚酰亚胺薄膜的冲击,以确保固化后的聚酰亚胺薄膜厚度均匀;在风量减小时又不会因气流无法抵达而造成不与聚酰亚胺薄膜表面接触的问题。
附图说明
19.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聚酰亚胺薄膜固化用静压箱的结构示意图一。
20.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聚酰亚胺薄膜固化用静压箱中所述第一控风板、第二控风板、第一导风板、第二导风板与出风口的位置关系示意图。
21.图3为图1的局部放大图。
22.图4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聚酰亚胺薄膜固化用静压箱的结构示意图二。
23.图5为图4的局部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24.参照图1-5,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聚酰亚胺薄膜固化用静压箱,包括:箱体1、第一调节杆2和第二调节杆3,其中:
25.箱体1具有送风室4和排风室5,送风室4具有出风口41,排风室5具有吸风口51;出风口41为矩形口,出风口41的端口处设有与其端口边固定连接的第一导风板6和第二导风
板7、以及与其端口边活动连接的第一控风板8和第二控风板9,且第一导风板6与第二导风板7相对,第一控风板8与第二控风板9相对,第一控风板8与第二控风板9均位于第一导风板6与第二导风板7之间,第一控风板8和第二控风板9的两侧侧边分别与第一导风板6、第二导风板7贴合。第一调节杆2和第二调节杆3可轴向移动地安装在箱体1上,且第一调节杆2与第一控风板8活动连接,第二调节杆3与第二控风板9活动连接。通过推动第一调节杆2、第二调节杆3轴向移动,的轴向移动推动第一控风板8、第二控风板9向出风口41的外侧打开或者向出风口41的内侧收拢,从而达到调整出风口41口径的大小的目的,继而在风量加大时不会造成对聚酰亚胺薄膜的冲击,在风量减小时又不会因气流无法抵达而造成不与聚酰亚胺薄膜表面接触的问题。
26.由上可知,本发明可有效确保固化后的聚酰亚胺薄膜厚度均匀,同时,又能提高聚酰亚胺薄膜的固化效率。
27.具体的:第一控风板8上设有第一滑槽和滑动安装在第一滑槽内的第一滑块,第一滑槽位于第一控风板8远离第二控风板9的一侧,并由靠近出风口41的一侧向远离出风口41的一侧线性延伸;第一调节杆2倾斜布置,第一调节杆2的端部与第一滑块活动连接。第一调节杆2通过拉动第一滑块在第一滑槽内上下移动,继而推动第一控风板8向其一侧摆动。
28.具体的:第一调节杆2为螺杆,并通过与其螺纹配合的第一螺套固定在箱体1上,以使第一调节杆2具有自锁功能。
29.同理,第二控风板9上设有第二滑槽和滑动安装在第二滑槽内的第二滑块,第二槽位于第二控风板9远离第一控风板8的一侧,并由靠近出风口41的一侧向远离出风口41的一侧线性延伸;第二调节杆3倾斜布置,第二调节杆3的端部与第二滑块活动连接。第二调节杆3通过拉动第二滑块在第二滑槽内上下移动,继而推动第二控风板9向其一侧摆动。
30.同理,第二调节杆3为螺杆,并通过与其螺纹配合的第二螺套固定在箱体1上,以使第二调节杆3具有自锁功能。
31.本实施例中,出风口41同轴布置在吸风口51的内侧,出风口41通过出风管与送风室4连通。这种设计方式,可将循环气流控制在二者所覆盖的区域内,并不与外界其他气流交汇,以保障控温效果。
32.本实施例中,第一控风板8、第二控风板9、以及第一导风板6和第二导风板7均位于吸风口51的内侧并与吸风口51的端口之间预留有间距。既能避免出风时对薄膜表面造成过大冲击,同时也能很好的防止气流外溢现象。此外,还能在出风口41和吸风口51数量较多时,各吸风口51之间可以紧密贴靠且。
33.本实施例中,吸风口51的口径由靠近排风室5的一端向远离排风室5的一端依次递增,以使吸风口51具有较大的覆盖面。
34.本实施例中,第一调节杆2和第二调节杆3均位于出风口41的外侧,且第一调节杆2的一端穿过吸风口51与第一控风板8连接,第二调节杆3穿过吸风口51与第二控风板9连接。以方便操控第一调节杆2和第二调节杆3完成出风口41口径大小的调整。
35.本实施例中,出风口和吸风口51均分别设有多个,所有出风口41和所有吸风口51均位于箱体1的同一侧。
36.本实施例中,第一导风板6和第二导风板7均为等腰梯形板,且二者的上底分别与出风口41的端口边对接并固定。这种结构设计贴合第一控风板8、第二控风板9摆动需求,能
够保障第一导风板6和第二导风板7在第一控风板8与第二控风板9的两端形成挡靠,设计简洁合理。
37.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