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AB双组分散热膏供料系统的制作方法

2022-06-25 17:00:51 来源:中国专利 TAG:

ab双组分散热膏供料系统
技术领域
1.本实用新型涉及胶水供料系统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ab双组分散热膏供料系统。


背景技术:

2.散热膏,也常称为导热硅脂,是以特种硅油做基础油,新型金属氧化物做填料,配以多种功能添加剂,经特定的工艺加工而成的膏状物,颜色因材料不同而不同。其具有良好的导热、耐温、绝缘等性能,是耐热器件理想的介质材料,而且化学性能稳定,在使用中不会产生腐蚀气体,不会对所接触的金属产生影响。ab双组分散热膏是一种常见的散热膏,其组成包括a组分胶和b组分胶。已知a、b组分胶的配比为1:1时,ab双组分散热膏的性能最佳。a组分胶与b组分胶在不使用时常常分开保存,在需要使用时再将a、b组分胶进行混合使用。
3.现有胶水供料系统在压料过程中,由于胶筒中a、b组分胶的剩余量不断降低,致使供料过程中压力不稳定,导致点胶时容易出现胶层不均匀,不平整等问题,严重时甚至产生报废。另外,供料压力增加也会导致a、b组分胶供料量增加,致使a、b组分胶不能充分混合,进而影响散热膏性能的稳定形和一致性。另外,现有技术胶水供料系统中,常将a组分胶和b组分胶通过各自独立的供料系统压入混胶阀中进行混合,这种设计一方面增加了设备的制造成本,另一方面还有可能因为供料系统的差异导致a、b组分胶的配比精度不够,致使其散热性能不能达到最佳状态。


技术实现要素:

4.有鉴于现有技术存在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ab 双组分散热膏供料系统,旨在保证供料过程中供料压力稳定,并且能够在降低供料系统制造成本的同时确保a、b组分胶的配比精确。
5.本实用新型的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6.本实用新型所述的ab双组分散热膏供料系统,包括:供料推进系统、胶筒组件、压料机构、混胶装置和控制系统。
7.上述供料推进系统包括整体支架。上述整体支架上滑动连接有一能够沿竖直方向上下定位移动的第一横梁,该第一横梁的下表面上固设有一压力传感器,且该压力传感器的下表面上固定连接有一第二横梁。上述压力传感器与控制系统电性连接。
8.上述胶筒组件包括固设于整体支架上的a组分装料筒和b组分装料筒,且该a组分装料筒和b组分装料筒的底部通过管道与混胶装置相连。
9.上述第二横梁下表面上固设有用于同时对a组分装料筒和b组分装料筒压料的压料机构。
10.上述第一横梁的上下定位移动由控制系统控制且能够带动第二横梁及压料机构相对a组分装料筒和b组分装料筒在竖直方向运动,使压料机构的移动速度能够根据压力传感器的数据而调整,从而实现在压料过程中维持供料压力稳定,提高热分散膏涂布的均匀
性。
11.其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
12.上述压料机构包括第一连接杆、第二连接杆、固定于第一连杆下端的第一胶液推头和固定于第二连杆下端的第二胶液推头。
13.其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
14.上述整体支架上固定有用于保证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竖直运动的导向装置。
15.其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
16.上述胶筒组件底部外侧还设有固定板。上述出料口包括第一出口和第二出口,第一出口上端与a组分装料筒对接,另一端通过管道与混胶装置连接。第二出口上端与b组分装料筒对接,另一端通过管道与混胶装置连接。
17.其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
18.上述胶筒组件包括固定保持架和开合保持架。固定保持架固定在整体支架上,开合保持架通过一侧边缘上的铰链与固定保持架连接。固定保持架设有用于锁紧开合保持架的门栓式钳夹。固定保持架和开合保持架的底部设有用于给a、b组分装料筒对接第一出口和第二出口的开口。
19.其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
20.上述混胶装置包括:电动混胶阀和可拆卸的混合管。上述混合管安装在混胶装置的出胶口的下端。
21.其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
22.上述混胶装置固定于混胶装置支架上。混胶装置支架与整体支架之间设有一支撑板,支撑板上设有上下两排u形孔。混合装置支架通过下排u形孔使用螺栓固定在支撑板上,支撑板通过上端u形孔使用螺栓固定在整体支架上。
23.其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
24.上述整体支架的上部和下部相应位置分别设有防止所述第一横梁和第二横梁移出整体支架的限位开关。
25.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技术效果是:
26.(1)本实用新型通过第一横梁和第二横梁之间的压力传感器,将供料过程中的供料压力在线反馈给控制系统,控制系统根据供料压力通过pid控制伺服电机输出,从而实现在线控制供料压力,确保供料压力平稳。
27.(2)本实用新型的压料机构固定在第二横梁上,可以实现a、b 组分胶同时、等压力、等比例出料,不需要使用两套独立的供料设备分别给a、b组分胶供料,从而在降低设备制造成本的同时保证a、b 组分胶的配比精度。
附图说明
28.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总装图;
29.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供料推进系统结构示意图;
30.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胶筒组件结构示意图;
31.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压料机构示意图;
32.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混胶装置结构示意图;
33.其中:
34.1、供料推进系统;101、伺服电机;102、导轨组件;103、整体支架;104、滑块;105、第一横梁;106、第二横梁;107、压力传感器;108、导向机构;109、限位开关;110、丝杠;
35.2、胶筒组件;201、固定保持架;202、开合保持架;203、门栓式钳夹;204、固定板;205、第一出口;206、第二出口;207、a组分装料筒;208、b组分装料筒;
36.3、压料机构;301、第一连接杆;302、第二连接杆;303、第一胶液推头;304、第二胶液推头;
37.4、混胶装置;401、电动混胶阀;402、混合管;403、出胶口; 404、混胶装置支架;405、支撑板;406、下排u形孔;407、上排u 形孔;
具体实施方式
38.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手段,并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39.实施例
40.本技术中详细记载了一种ab双组分散热膏供料系统,该系统包括:供料推进系统1、胶筒组件2、压料机构3、混胶装置4和控制系统。
41.上述供料推进系统1包括伺服电机101、导轨组件102、整体支架103。导轨组件102竖直固定在整体支架103上。伺服电机101固定于整体支架103的上部,其通过同步带驱动导轨组件102的丝杠 110旋转运动。导轨组件102上设有第一横梁105和第二横梁106,第一横梁105、第二横梁106分别固定在导轨组件102的滑块104上且第一横梁105位于第二横梁106上方。上述第一横梁105和第二横梁106通过压力传感器107固定连接;第一横梁105中心位置固定有丝杠螺母,丝杠螺母与丝杠110配合驱动第一横梁105上下运动;第一横梁105通过压力传感器107带动第二横梁106以及固定在第二横梁106下表面的压料机构3一同上下运动。压力传感器107及伺服电机101与控制系统电性连接,上述控制系统可以根据压力传感器107 在线反馈的数值通过pid控制伺服电机101输出。在整体支架103的上部和下部相应位置分别设限位开关110,防止上述第一横梁105和第二横梁106移出整体支架103,造成设备故障。
42.上述压料机构3包括第一连接杆301、第二连接杆302、固定于第一连杆105下端的第一胶液推头303和固定于第二连接106下端的第二胶液推头304。其中,第一胶液推头303用于给a组分装料筒压料,第二胶液推头304用于给b组分装料筒压料。整体支架103上还固定有导向装置109,用以保证第一连接杆301和第二连接杆302竖直运动。
43.上述胶筒组件2包括固设于整体支架103上的a组分装料筒207 和b组分装料筒208,且该a组分装料筒207和b组分装料筒208的底部通过管道与混胶装置4相连。所用的a组分装料筒和b组分装料筒的规格一致,从而保证a、b组分胶的出料配比为1:1。
44.在胶筒组件2底部设有固定板204,固定板204上设有第一出口 205和第二出口206,第一出口205的上端与a组分装料筒207对接,另一端通过管道与所述混胶装置4相接;第二出口206上端与b组分装料筒208对接,另一端通过管道与混胶装置4相连。
45.上述胶筒组件2包括固定保持架201和开合保持架202。固定保持架201固定于整体
支架103上,开合保持架202通过一侧边缘上的铰链与固定保持架201连接,固定保持架201上固定有用于锁紧开合保持架202的门栓式钳夹203。上述固定保持架201和开合保持架202 的底部设有与分别a、b组分装料筒对应设有开口,以保证上述a、b 组分装料筒可以分别与第一出口205和第二出口206对接。
46.上述混胶装置4包括:电动混胶阀401和混合管402。混合管402 采用可拆卸设计,安装在混胶装置4出胶口403的下端。混胶装置4 固定于混胶装置支架404上,其与整体支架103之间设有一支撑板405。上述支撑板405上设有上下两排u形孔,混胶装置支架404通过下排u形孔406使用螺栓固定在支撑板405上,支撑板405通过上排u形孔407使用螺栓固定在整体支架103上。这些u形孔的设计使得混胶装置4能够在竖直方向调整高度,以适应工艺要求。
47.在使用过程中,预先在ab双组分散热膏供料系统的控制系统中设定一个合适的供料压力。控制系统根据压力传感器107在线反馈的压力值,通过pid控制伺服电机101输出,从而控制压料机构3向下运动速度,来维持供料过程中压力稳定。
48.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变型,这些改进和变型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