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物料排放装置和搅拌站的制作方法

2022-06-25 16:51:44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技术涉及物料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物料排放装置和搅拌站。


背景技术:

2.当沥青搅拌站除尘产生的物料不再循环利用时,常采用螺旋输送机和粉料提升机将物料送至过渡粉斗,通过过渡粉斗和下粉管将物料送至回收粉罐中存储,并通过回收粉罐侧壁上的排粉口排出,再通过加湿机加湿处理或利用矿粉车拉走回收。在物料回收过程中,存在以下技术问题:排粉口位置在回收粉罐的中部,当物料高度低于排粉口时,回收粉罐里面的物料无法通过排粉口全部排出,导致回收粉罐中始终存留一部分物料,减少了回收粉罐的有效容积。


技术实现要素:

3.有鉴于此,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物料排放装置和搅拌站,解决了上述问题。
4.第一方面,本技术提供的一种物料排放装置,包括:料罐,内部具有存料空腔,所述料罐包括料罐回料口和料罐排料口,所述料罐回料口位于所述存料空腔的底部,所述料罐排料口位于所述料罐回料口的上方;输料机构,与所述料罐回料口连接以抽取所述料罐回料口排出的物料;分料机构,与所述输料机构连接,所述分料机构构造为:在第一状态下将所述输料机构和所述料罐排料口连通,或在第二状态下将所述输料机构和所述存料空腔连通;以及控制器,与所述分料机构通讯连接,所述控制器配置为:控制所述分料机构切换为所述第一状态或所述第二状态。
5.本实施例在使用时,当分料机构处于第一状态时,输料机构通过料罐回料口从存料空腔中抽取并输送的物料从料罐排料口排出,由于料罐回料口位于存料空腔的底部,因此在不断的抽取过程中,可以将存料空腔中的全部物料抽走并从料罐排料口排出。当分料机构处于第二状态时,输料机构通过料罐回料口从存料空腔中抽取并输送的物料进入存料空腔中,存料空腔对物料可以起到存料或中转功能,此时存料空腔中的物料可以从料罐排料口自行排出,输料机构可以不工作从而节省能耗。本方面能够将料罐中的物料排空,避免料罐中物料难以排空,料罐中不会存留物料,提高了料罐的有效容积。
6.结合第一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还包括:料位检测模块,设置在所述料罐上,所述料位检测模块配置为检测所述存料空腔中的物料的料位以生成不同料位对应的不同存量信号;其中,所述控制器与所述料位检测模块通讯连接,所述控制器进一步配置为:根据不同的所述存量信号控制所述分料机构切换为所述第一状态或所述第二状态。结合第一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料位检测模块包括:第一料位计,设置在所述存料空腔内,所述第一料位计配置为:检测到所述物料的料位达到第一高度时生成第一存量信号;以及第二料位计,设置在所述存料空腔内,所述第二料位计配置为:检测到所述物料的料位达到第二高度时生成第二存量信号;其中,所述第二高度高于所述第一高度;所述控制器进一步配置为:若获取到所述第一存量信号则控制所述分料机构切换为所述第一状
态,若获取到所述第二存量信号则控制所述分料机构切换为所述第二状态。
7.结合第一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输料机构包括:第一输送机,一端与所述料罐回料口连接;以及提升机,包括提升机输入料口和提升机输出料口,所述提升机输入料口与所述第一输送机的另一端连接,所述提升机输出料口与所述分料机构连接。
8.结合第一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分料机构包括第一端口、第二端口和第三端口,所述分料机构处于所述第一状态下对应于所述第一端口和所述第二端口连通,所述分料机构处于第二状态下对应于所述第一端口和所述第三端口连通;其中,所述物料排放装置还包括:第一下料管,一端与所述提升机输出料口连通,所述第一下料管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端口连通;第二下料管,一端与所述第三端口连通,所述第二下料管的另一端接入所述存料空腔;以及排料管,一端与所述第二端口连通,所述排料管的另一端与所述料罐排料口连通。
9.结合第一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料罐排料口突出于所述料罐的外侧壁,其中,所述物料排放装置还包括:导料板,一端连接在所述料罐排料口靠近所述料罐的边缘上,所述导料板的另一端伸入所述存料空腔内;其中,所述第二料位计与所述导料板的顶部相对设置。
10.结合第一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分料机构包括:三通阀,包括三通阀入口、三通阀第一出口和三通阀第二出口,所述三通阀入口与所述输料机构连通,所述三通阀第一出口与所述料罐排料口连通,所述三通阀第二出口与所述存料空腔连通;所述控制器进一步配置为:根据不同的所述存量信号,控制所述三通阀入口与所述三通阀第一出口连通,或控制所述三通阀入口与所述三通阀第二出口连通。
11.结合第一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分料机构包括:三通管,包括第一管口、第二管口和第三管口,所述第一管口位于所述第二管口和所述第三管口的上方,所述第一管口与所述输料机构连通,所述第二管口与所述料罐排料口连通,所述第三管口与所述存料空腔连通;翻板,设置在所述第一管口、所述第二管口和所述第三管口的交界处,所述第一管口位于所述翻板的上方,所述第二管口和所述第三管口位于所述翻板的下方;以及驱动器,与所述翻板连接并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所述控制器进一步配置为:根据不同的所述存量信号控制所述驱动器以带动所述翻板以顺时针转动或逆时针转动。
12.结合第一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还包括:除尘器,构造为进行除尘工作时生成物料;以及第二输送机,所述第二输送机的一端与所述除尘器连接,所述第二输送机的另一端与所述输料机构连接。
13.第二方面,本技术提供一种搅拌站,包括:前述的物料排放装置。
14.本技术第二方面提供的搅拌站,由于包括上述任一实现方式中的物料排放装置,因此具有了上述任一项的物料排放装置的技术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附图说明
15.图1所示为本技术一些实施例提供的物料排放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16.图2所示为本技术一些实施例提供的物料排放装置中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17.图3所示为本技术一些实施例提供的包括有除尘器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18.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19.图1所示为本技术一些实施例提供的物料排放装置的结构示意图。本技术提供一种物料排放装置,在一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包括料罐1、输料机构2、分料机构3和控制器。料罐1内部具有存料空腔11,料罐1包括从存料空腔11连通至料罐外的料罐回料口12和料罐排料口13,料罐回料口12位于存料空腔11的底部,料罐排料口13位于料罐回料口12的上方。输料机构2与料罐回料口12连接以抽取料罐回料口12排出的物料。分料机构3与输料机构2连接,分料机构3构造为:在第一状态下将输料机构2和料罐排料口13连通,或在第二状态下将输料机构2和存料空腔11连通。控制器与分料机构3通讯连接,控制器在图中未示出,可以是具有计算功能的处理器或单片机等,控制器配置为:控制分料机构3切换为第一状态或第二状态。其中,控制器根据控制信号控制分料机构3切换状态的过程,不依赖于计算机程序的改进。
20.本实施例在使用时,当分料机构3处于第一状态时,输料机构2通过料罐回料口12从存料空腔11中抽取并输送的物料从料罐排料口13排出,由于料罐回料口12位于存料空腔11的底部,因此在不断的抽取过程中,可以将存料空腔11中的全部物料抽走并从料罐排料口13排出。当分料机构3处于第二状态时,输料机构2通过料罐回料口12从存料空腔11中抽取并输送的物料进入存料空腔11中,存料空腔11对物料可以起到存料或中转功能,此时存料空腔11中的物料可以从料罐排料口13自行排出,输料机构2可以不工作从而节省能耗。
21.具体的,输料机构2包括输料机构输入料口21和输料机构输出料口22,输料机构输出料口22可以位于输料机构输入料口21的上方,从而将物料从上方输入料罐1,输料机构输入料口21与料罐回料口12连接,输料机构2能够将进入输料机构输入料口21的物料输送至输料机构输出料口22并从输料机构输出料口22输出。分料机构3可以包括第一端口31、第二端口32和第三端口33,第一端口31与输料机构输出料口22连通,第二端口32与料罐排料口13连通,第三端口33与存料空腔11连通。分料机构3处于第一状态下对应于第一端口31和第二端口32连通,分料机构3处于第二状态下对应于第一端口31和第三端口33连通。
22.在一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该物料排放装置还包括料位检测模块4,料位检测模块4设置在料罐1上,料位检测模块4配置为检测存料空腔11中的物料的料位以生成不同料位对应的不同存量信号。其中,控制器与料位检测模块4通讯连接,控制器进一步配置为:根据不同的存量信号控制分料机构3切换为第一状态或第二状态。
23.本实施例在使用时,可以基于料罐1中的料位来执行不同的工作,从而能够针对料罐1的实际料位来决定是否利用输料机构2排空存料空腔11;或者当存料空腔11中的料位较高时可以使得物料从料罐排料口13自行排出,输料机构2无需进行工作,从而节省能源。例如料位检测模块4检测到物料高于料罐排料口13的高度时,输料机构2将物料输送至存料空腔11中,即输料机构2将物料依次从第一端口31和第三端口33输送进入至存料空腔11中,存料空腔11中的物料将通过料罐排料口13不断从存料空腔11中排出。例如料位检测模块4检测到物料等于或低于料罐排料口13的高度时,则控制输料机构2将物料输送至料罐排料口
13排出,即第一端口31与第二端口32连通并控制输料机构2从料罐回料口12抽取物料,输料机构2将抽取的物料从输料机构输出料口22输送至第一端口31,物料经过第一端口31和第二端口32后从料罐排料口13排出,直到将料罐1中的物料排空。本实施例能够根据料罐1中物料的不同料位来执行对应的工作,从而将料罐1中的物料排空,避免料罐1中物料难以排空,料罐1中不会存留物料,提高了料罐1的有效容积。当需要在料罐1中存储一些物料时,控制输料机构2不再从料罐回料口12抽取物料。
24.此外,对于料罐1内物料存量的检测,还可以通过称重传感器来称得整个料罐1的重量,根据料罐1重量的增减来判断料罐1内物料的存量,或者根据料罐1实时重量与某一预设重量阈值相比较以判断物料存量。也可以通过其他一些传感器来检测料罐1内物料的存量。还可以人为地通过控制器控制分料机构3切换为第一状态或第二状态。
25.在一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料位检测模块4包括第一料位计41和第二料位计42,第一料位计41和第二料位计42均设置在存料空腔11内。第一料位计41配置为检测到物料的料位达到第一高度时生成第一存量信号。第二料位计42配置为检测到物料的料位达到第二高度时生成第二存量信号。其中第二高度高于第一高度。控制器进一步配置为:若获取到第一存量信号则控制分料机构3切换为第一状态,具体的,对应于第一端口31和第二端口32连通且控制输料机构2从料罐回料口12抽取物料;若获取到第二存量信号则控制分料机构3切换为第二状态,对应于第一端口31和第三端口33连通。本实施例中,能够通过两个料位计来准确检测得到存料空腔11中物料的料位,并分别得到第一存量信号和第二存量信号,然后根据第一存量信号和第二存量信号来执行对应的工作。当物料的料位对应为第一存量信号时,能够将料罐1中物料全部抽出排空;当物料的料位对应为第二存量信号时,物料将从料罐排料口13排出。
26.具体的,第一高度可以是物料高度等于或低于料罐排料口13上边缘的高度范围,此时对应于第一存量信号,控制器则控制第一端口31与第二端口32连通。第二高度可以是物料高度高于料罐排料口13的高度范围,此时对应于第二存量信号,控制器则控制第一端口31和第三端口33连通。
27.在一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输料机构2包括第一输送机23和提升机24,第一输送机23具体的可以是螺旋输送机。第一输送机23一端与料罐回料口12连接,提升机24包括提升机输入料口241和提升机输出料口242,提升机输入料口241与第一输送机23的另一端连接,提升机输出料口242与分料机构3连接,即提升机输出料口242可以作为输料机构输出料口22。控制器进一步配置为根据存量信号控制第一输送机23启动。本实施例在使用时,提升机24可以将进入提升机输入料口241的物料提升至提升机输出料口242,并从提升机输出料口242输出至第一端口31中。具体的,控制器可以在获取到第一存量信号时,控制第一端口31和第二端口32连通且控制第一输送机23启动工作,从而将料罐回料口12的物料输送至提升机输入料口241,然后物料再被提升机24提升至提升机输出料口242并输送给第一端口31。在一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该物料排放装置还包括过渡料斗5,过渡料斗5设置在输料机构2和分料机构3之间,具体过渡料斗5可以设置在提升机输出料口242和第一端口31之间,过渡料斗5包括过渡料斗进料口和过渡料斗出料口,过渡料斗进料口与提升机输出料口242连通,过渡料斗出料口与第一端口31连通。本实施例在使用时,过渡料斗5可以在提升机输出料口242和第一端口31之间起到缓冲和中转功能,例如当提升机输出料口242的出料速度大
于第一端口31的进料速度时,过渡料斗5中转存储一些物料,避免提升机24或分料机构3损坏。
28.在一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该物料排放装置还包括第一下料管6、第二下料管7和排料管8。其中,第一下料管6的一端与提升机输出料口242连通,第一下料管6的另一端与第一端口31连通。第二下料管7的一端与第三端口33连通,第二下料管7的另一端接入存料空腔11。排料管8的一端与第二端口32连通,排料管8的另一端与料罐排料口13连通。本实施例在使用时,第一下料管6用来输送提升机输出料口242和第一端口31之间的物料,可以提高提升机输出料口242和第一端口31的相对位置的自由度,可以根据实际需求来设计两者的安装位置。第二下料管7用来将第三端口33输出的物料输送到存料空腔11里,从而可以延长第三端口33与存料空腔11的距离。排料管8用来输送第二端口32和料罐排料口13之间的物料,可以提高第二端口32和料罐排料口13的相对位置的自由度,可以根据实际需求来设计两者的安装位置。
29.在一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料罐排料口13突出于料罐1的外侧壁,其中,物料排放装置还包括导料板9,导料板9的一端连接在料罐排料口13靠近料罐1的边缘上,导料板9的另一端伸入存料空腔11内。其中,第二料位计42与导料板9的顶部相对设置。本实施例中,可以将第二端口32对准导料板9和料罐排料口13之间的区域,导料板9能够引导物料使得物料从料罐排料口13输出。并且导料板9能够更大范围地收集存料空腔11内的物料,使得存料空腔11内的物料高于导料板9时更容易通过导料板9从料罐排料口13排出。
30.具体的,第一料位计41和第二料位计42检测到自身所在的位置存在物料时触发并生成信号,第一料位计41可以设置在存料空腔11的底部,第二料位计42可以略高于导料板9顶部。第二料位计42的信号优先级高于第一料位计41的信号优先级,具体而言,当物料超过第一料位计41但低于第二料位计42时,仅第一料位计41被触发,此时控制器控制第一端口31和第二端口32连通,并且控制输料机构2从料罐回料口12抽取物料,从而将存料空腔11内的物料排空;当物料达到第二料位计42的高度时,第一料位计41和第二料位计42均被触发,此时忽略第一料位计41的信号,控制器控制第一端口31和第三端口33连通,物料被输入到存料空腔11中,存料空腔11中的物料通过导料板9自行地从料罐排料口13排出;当物料从料罐排料口13排出直至物料高度低于第二料位计42时,此时仅有第一料位计41被触发,控制器切换为控制第一端口31和第二端口32连通,并且控制输料机构2从料罐回料口12抽取物料,从而将存料空腔11内的物料排空。
31.在一实施例中,分料机构3包括三通阀,三通阀包括三通阀入口、三通阀第一出口和三通阀第二出口,三通阀入口与输料机构2连通,三通阀第一出口与料罐排料口13连通,三通阀第二出口与存料空腔11连通。具体的,三通阀入口与第一端口31连通,三通阀第一出口与第二端口32连通,三通阀第二出口和第三端口33连通;控制器进一步配置为:根据不同的存量信号,控制三通阀入口与三通阀第一出口连通,或控制三通阀入口与三通阀第二出口连通。本实施例中,通过三通阀来实现第一端口31与第二端口32和第三端口33之间的切换连通,整个控制过程快捷可靠。
32.图2所示为本技术一些实施例提供的物料排放装置中的部分结构示意图。在一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分料机构3包括三通管34、翻板35和驱动器36。三通管34包括第一管口341、第二管口342和第三管口343,第一管口341位于第二管口342和第三管口343的上方,第
一管口341与输料机构2连通,第二管口342与料罐排料口13连通,第三管口343与存料空腔11连通。具体的,第一管口341与第一端口31连通,第二管口342与第二端口32连通,第三管口343与第三端口33连通。翻板35设置在第一管口341、第二管口342和第三管口343的交界处,第一管口341位于翻板35的上方,第二管口342和第三管口343位于翻板35的下方。驱动器36与翻板35连接并与控制器电连接,控制器进一步配置为:根据不同的存量信号控制驱动器36以带动翻板35以顺时针转动或逆时针转动。本实施例在使用时,驱动器36可采用电机,电机的转动轴与翻板35的转轴连接,控制器通过驱动器36对翻板35进行转动驱动。如图2所示,翻板35逆时针转动一定角度后,物料从第一管口341落下在翻板35的上表面上并从第二管口342输出;翻板35顺时针转动一定角度后,物料从第一管口341落下在翻板35的上表面上并从第三管口343输出。本实施例中,整个结构简单可靠且维护方便。
33.图3所示为本技术一些实施例提供的包括有除尘器的结构示意图。在一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该物料排放装置还包括除尘器100和第二输送机25,除尘器100构造为进行除尘工作时生成物料。第二输送机25的一端与除尘器100连接,第二输送机25的另一端与输料机构2连接。
34.具体的,除尘器100包括除尘器出料口101,除尘器100通过除尘器出料口101输出进行除尘工作时生成的物料,除尘器出料口101与第二输送机25连接。第二输送机25与除尘器出料口101连接的一端作为一个前述的输料机构输入料口21。第二输送机25的另一端与提升机24的提升机输入料口241连接。第二输送机25可选用螺旋输送机,能够将除尘器100产生的物料输送给输料机构2。
35.本实施例中,除尘器100进行除尘后会产生一些物料,该物料可以是不再使用的废料,也可以是还可循环使用的循环物料,若需要将这些颗粒物料收集并运走,可以采用本技术前述的物料排放装置来收集物料,再通过该物料排放装置将物料从料罐排料口排出,可以在料罐排料口处设置一个接料设施,例如可以将运输卡车的料斗放置在料罐排料口下方以接取物料。当料罐1的存料空腔11中的物料排空后,除尘器100工作后产生的物料通过输料机构2输入料罐1中。
36.本技术还提供一种搅拌站,该搅拌站包括前述的物料排放装置,在该搅拌站工作时,搅拌站生产过程中回收的物料可以输送至料罐中进行储存,通过前述的物料排放装置可以将料罐中的物料排空。
37.以上结合具体实施例描述了本技术的基本原理,但是,需要指出的是,在本技术中提及的优点、优势、效果等仅是示例而非限制,不能认为这些优点、优势、效果等是本技术的各个实施例必须具备的。另外,上述公开的具体细节仅是为了示例的作用和便于理解的作用,而非限制,上述细节并不限制本技术为必须采用上述具体的细节来实现。
38.本技术中涉及的器件、装置、设备、系统的方框图仅作为例示性的例子并且不意图要求或暗示必须按照方框图示出的方式进行连接、布置、配置。如本领域技术人员将认识到的,可以按任意方式连接、布置、配置这些器件、装置、设备、系统。诸如“包括”、“包含”、“具有”等等的词语是开放性词汇,指“包括但不限于”,且可与其互换使用。这里所使用的词汇“或”和“和”指词汇“和/或”,且可与其互换使用,除非上下文明确指示不是如此。这里所使用的词汇“诸如”指词组“诸如但不限于”,且可与其互换使用。
39.还需要指出的是,在本技术的装置和设备中,各部件是可以分解和/或重新组合
的。这些分解和/或重新组合应视为本技术的等效方案。
40.提供所公开的方面的以上描述以使本领域的任何技术人员能够做出或者使用本技术。对这些方面的各种修改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是非常显而易见的,并且在此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应用于其他方面而不脱离本技术的范围。因此,本技术不意图被限制到在此示出的方面,而是按照与在此实用新型的原理和新颖的特征一致的最宽范围。
41.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技术,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