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采用外加剂的特细混合砂混凝土的制作方法

2022-06-25 08:36:29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涉及建筑材料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采用外加剂的特细混合砂混凝土。


背景技术:

2.混凝土作为现代建筑工程用量最大的建筑材料之一,其在各类建筑中的需求量一直十分巨大,也可作为路基作用在各种规格的市政道路上,因此对天然砂的消耗特别突出,而特细砂的供应更加的富余并且价格便宜。
3.针对现有技术存在以下问题:1、特细砂运用在混凝土中,缺乏外加剂的添加,特别是运用在道路地坪等混凝土中时,因砂的粒度过细导致表面容易起砂,并且耐磨性较差,另一方面混凝土的固有弱点是随着强度的不断提高,其韧性变差,脆性提高易产生裂缝,裂缝的出现、扩展会造成性能的降低,以致缩短寿命;2、现有的混凝土搅拌装置在搅拌的过程中,搅拌结构单一,导致搅拌成果不够理想,与外加剂混合时不够充分,其制备出的混凝土成分有所欠缺,韧性不够,强度不大,降低了装置的使用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发明提供一种采用外加剂的特细混合砂混凝土,有效的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第一方面,一种采用外加剂的特细混合砂混凝土,由以下材料组成:水泥、矿粉、粉煤灰、混合砂、碎石和外加剂,所述水泥的重量份数为150-180份,所述矿粉的重量份数为30-50份,所述粉煤灰的重量份数为30-50份,所述混合砂的重量份数为700-1000份,所述碎石的重量份数为1000-1100份,所述外加剂的重量份数为60-100份。
6.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混合砂包括有细砂、中砂和粗砂,所述细砂的材料为细骨料,所述中砂的材料为岩石碎屑,所述粗砂的材料为粗骨料。
7.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外加剂包括环氧树脂乳液、脂肪族高效减水剂和减胶剂,所述环氧树脂乳液的重量份数为60-100份,所述脂肪族高效减水剂的重量份数为3-10份,所述减胶剂的重量份数为1-3份。
8.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由以下材料组成:165份的水泥、40份的矿粉、40份的粉煤灰、850份的混合砂、1050份的碎石和80份的外加剂。
9.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850份的混合砂包括270份的细砂、270份的中砂和310份的粗砂,所述细砂的细度模数为0.8-1.2,所述中砂的细度模数为1.6-2.2,所述粗砂的细度模数为2.3-3.0,所述80份的外加剂包括70份环氧树脂乳液、8份脂肪族高效减水剂和2份减胶剂。
10.第二方面,一种特细混合砂混凝土的制备方法,由以下步骤组成:
步骤一、将混凝土原料进行采集备用。
11.步骤二、将水泥、矿粉、粉煤灰、混合砂、碎石和外加剂安装比例单独计量。
12.步骤三、称量完成的原料投入到混合仓内进行混合。
13.步骤四、再通过添加外加剂进行充分搅拌。
14.第三方面,提出一种混凝土搅拌装置,包括工作台,所述工作台的两端固定连接有固定柱,所述工作台的表面固定安装有固定架,所述固定架的内侧固定连接有进料斗,所述进料斗包括有滑斗,所述滑斗的一端设置有第一搅拌装置,所述第一搅拌装置的一侧设置有搅拌机。
15.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第一搅拌装置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立柱,所述立柱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固定盘,所述固定盘的表面固定安装有固定盘的表面固定安装有第一搅拌电机,所述第一搅拌电机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第一搅拌轴,所述第一搅拌轴的表面套接有套筒,所述套筒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搅拌桨,所述搅拌桨的表面固定安装有搅拌片。
16.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该方案中的通过固定盘、第一搅拌电机、立柱、第一搅拌轴、套筒、搅拌桨和搅拌片的共同配合,进行第一次的搅拌工作。
17.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搅拌机的内腔侧面固定连接有第二搅拌电机,所述第二搅拌电机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第二搅拌轴,所述第二搅拌轴的一端固定安装有旋转浆片,所述第二搅拌轴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搅拌扇叶。
18.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该方案中的第二搅拌电机、第二搅拌轴、连接杆、搅拌扇叶和旋转浆片的共同配合,进行第二次搅拌。
19.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相对现有技术来说,取得的技术进步是:1、本发明提供一种采用外加剂的特细混合砂混凝土,采用水泥、矿粉、粉煤灰、混合砂、碎石和外加剂为基础原料,并按照165份的水泥、40份的矿粉、40份的粉煤灰、850份的混合砂、1050份的碎石和80份的外加剂,以及按照270份的细砂、270份的中砂和310份的粗砂,细砂的细度模数为0.8-1.2,中砂的细度模数为1.6-2.2,粗砂的细度模数为2.3-3.0,70份环氧树脂乳液、8份脂肪族高效减水剂和2份减胶剂的比例进行称重,特别注意的是,在配制特细混合砂的过程中,运用“三低一超”法进行特细沙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更能符合特细沙混凝土的特性,所谓“三低一超”就是指低砂率、低塌落度、低水泥用量和粉煤灰的超量取代,以及外加剂采用脂肪族高效减水剂,它对于水泥粒子有很强的分散作用,以便加强韧性,避免了特细砂运用在混凝土中,缺乏外加剂的添加,特别是运用在道路地坪等混凝土中时,因砂的粒度过细导致表面容易起砂,并且耐磨性较差,另一方面混凝土的固有弱点是随着强度的不断提高,其韧性变差,脆性提高易产生裂缝,裂缝的出现、扩展会造成性能的降低,以致缩短寿命的问题。
20.2、本发明提供一种采用外加剂的特细混合砂混凝土,通过计量称在将原料进行充分混合前,按照所述的比例进出单独称重,以及通过设置混合仓,将称重完成的原料投入到其中,通过搅拌的方式,进行充分混合,然后在搅拌的过程中边搅拌边向混合料中加入环氧树脂乳液,搅拌2分钟即可,加入环氧树脂乳液的持续时间为0.5分钟,以便制备出的混凝土更加具有韧性。
21.3、本发明提供一种采用外加剂的特细混合砂混凝土,采用固定盘、第一搅拌电机、立柱、第一搅拌轴、套筒、搅拌桨和搅拌片的共同配合,通过启动第一搅拌电机带动第一搅拌轴进行转动,再由第一搅拌轴带动搅拌桨和搅拌片进行搅拌工作,以及通过设置搅拌机进行二次搅拌,避免了混凝土搅拌装置在搅拌的过程中,搅拌结构单一,导致搅拌成果不够理想,与外加剂混合时不够充分,其制备出的混凝土成分有所欠缺,韧性不够,强度不大的问题,从而达到了提高装置使用效率的效果。
附图说明
22.图1为本发明的流程示意图;图2为本发明的流程示意图;图3为本发明的配制混合砂的流程示意图;图4为本发明的结构混凝土搅拌装置的立体示意图;图5为本发明的结构第一搅拌装置的立体示意图;图6为本发明的结构搅拌机的剖面示意图。
23.图中:1、工作台;11、固定柱;2、固定架;3、进料斗;31、滑斗;4、第一搅拌装置;41、固定盘;42、第一搅拌电机;43、立柱;44、第一搅拌轴;45、套筒;46、搅拌桨;47、搅拌片;5、搅拌机;51、第二搅拌电机;52、第二搅拌轴;53、连接杆;54、搅拌扇叶;55、旋转浆片。
具体实施方式
24.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详细说明:实施例1如图1—6所示,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采用外加剂的特细混合砂混凝土,由以下材料组成:水泥、矿粉、粉煤灰、混合砂、碎石和外加剂,水泥的重量份数为150-180份,矿粉的重量份数为30-50份,粉煤灰的重量份数为30-50份,混合砂的重量份数为700-1000份,碎石的重量份数为1000-1100份,外加剂的重量份数为60-100份,165份的水泥、40份的矿粉、40份的粉煤灰、850份的混合砂、1050份的碎石和80份的外加剂,混合砂包括有细砂、中砂和粗砂,细砂的材料为细骨料,中砂的材料为岩石碎屑,粗砂的材料为粗骨料,外加剂包括环氧树脂乳液、脂肪族高效减水剂和减胶剂,环氧树脂乳液的重量份数为60-100份,脂肪族高效减水剂的重量份数为3-10份,减胶剂的重量份数为1-3份,850份的混合砂包括270份的细砂、270份的中砂和310份的粗砂,细砂的细度模数为0.8-1.2,中砂的细度模数为1.6-2.2,粗砂的细度模数为2.3-3.0,80份的外加剂包括70份环氧树脂乳液、8份脂肪族高效减水剂和2份减胶剂。
25.进一步的是,采用水泥、矿粉、粉煤灰、混合砂、碎石和外加剂为基础原料,并按照165份的水泥、40份的矿粉、40份的粉煤灰、850份的混合砂、1050份的碎石和80份的外加剂,以及按照270份的细砂、270份的中砂和310份的粗砂,细砂的细度模数为0.8-1.2,中砂的细度模数为1.6-2.2,粗砂的细度模数为2.3-3.0,70份环氧树脂乳液、8份脂肪族高效减水剂和2份减胶剂的比例进行称重,特别注意的是,在配制特细混合砂的过程中,运用“三低一超”法进行特细沙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更能符合特细沙混凝土的特性,所谓“三低一超”就是指低砂率、低塌落度、低水泥用量和粉煤灰的超量取代,以及外加剂采用脂肪族高效减水
剂,它对于水泥粒子有很强的分散作用,以便加强韧性。
26.实施例2如图1—6所示,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本发明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优选的,由以下步骤组成:步骤一、将混凝土原料进行采集备用;步骤二、将水泥、矿粉、粉煤灰、混合砂、碎石和外加剂安装比例单独计量;步骤三、称量完成的原料投入到混合仓内进行混合;步骤四、再通过添加外加剂进行充分搅拌。
27.实施例3如图1—6所示,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本发明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优选的,包括工作台1,工作台1的两端固定连接有固定柱11,工作台1的表面固定安装有固定架2,固定架2的内侧固定连接有进料斗3,进料斗3包括有滑斗31,滑斗31的一端设置有第一搅拌装置4,第一搅拌装置4的一侧设置有搅拌机5,第一搅拌装置4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立柱43,立柱43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固定盘41,固定盘41的表面固定安装有固定盘41的表面固定安装有第一搅拌电机42,第一搅拌电机42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第一搅拌轴44,第一搅拌轴44的表面套接有套筒45,套筒45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搅拌桨46,搅拌桨46的表面固定安装有搅拌片47,搅拌机5的内腔侧面固定连接有第二搅拌电机51,第二搅拌电机51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第二搅拌轴52,第二搅拌轴52的一端固定安装有旋转浆片55,第二搅拌轴52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连接杆53,连接杆53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搅拌扇叶54。
28.值得一提的是,通过启动第一搅拌电机42带动第一搅拌轴44进行转动,再由第一搅拌轴44带动搅拌桨46和搅拌片47进行搅拌工作,同理,通过启动第二搅拌电机51带动第二搅拌轴52进行转动,并由第二搅拌轴52带动连接杆53、搅拌扇叶54和旋转浆片55进行二次搅拌的工作。
29.下面具体说一下该采用外加剂的特细混合砂混凝土的工作原理。
30.如图1—6所示,首先采用水泥、矿粉、粉煤灰、混合砂、碎石和外加剂为基础原料,并按照165份的水泥、40份的矿粉、40份的粉煤灰、850份的混合砂、1050份的碎石和80份的外加剂,以及按照270份的细砂、270份的中砂和310份的粗砂,细砂的细度模数为0.8-1.2,中砂的细度模数为1.6-2.2,粗砂的细度模数为2.3-3.0,70份环氧树脂乳液、8份脂肪族高效减水剂和2份减胶剂的比例进行称重,特别注意的是,在配制特细混合砂的过程中,运用“三低一超”法进行特细沙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更能符合特细沙混凝土的特性,所谓“三低一超”就是指低砂率、低塌落度、低水泥用量和粉煤灰的超量取代,以及外加剂采用脂肪族高效减水剂,它对于水泥粒子有很强的分散作用,以便加强韧性,然后称重完后的原料倒入至进料斗3配合滑斗31滑落至第一搅拌装置4的内部,通过启动第一搅拌电机42带动第一搅拌轴44进行转动,再由第一搅拌轴44带动搅拌桨46和搅拌片47进行搅拌工作,同理,通过启动第二搅拌电机51带动第二搅拌轴52进行转动,并由第二搅拌轴52带动连接杆53、搅拌扇叶54和旋转浆片55进行二次搅拌的工作,在搅拌的过程中边搅拌边向混合料中加入环氧树脂乳液,搅拌2分钟即可,加入环氧树脂乳液的持续时间为0.5分钟。
31.上文一般性的对本发明做了详尽的描述,但在本发明基础上,可以对之做一些修改或改进,这对于技术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是显而易见的。因此,在不脱离本发明思想精神
的修改或改进,均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