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淤泥、固化剂混合搅拌斗的制作方法

2022-06-24 22:15:12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技术涉及淤泥处理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淤泥、固化剂混合搅拌斗。


背景技术:

2.淤泥固化通常有物理脱水、焚烧和添加固化剂固化三种方法,物理脱水、焚烧适用于淤泥较少情况,添加固化剂固化适用于淤泥较多情况,添加固化剂固化需要使用搅拌斗进行混合。
3.现有的部分搅拌斗通过电机带动单一的搅拌杆旋转对淤泥进行搅拌,搅拌杆的搅拌幅度较小,从而容易导致淤泥与固化剂难以充分混合,因此淤泥与固化剂的搅拌效果不佳。


技术实现要素:

4.为了充分混合淤泥与固化剂从而提高搅拌效果,本技术提供一种淤泥、固化剂混合搅拌斗。
5.本技术提供一种淤泥、固化剂混合搅拌斗,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6.一种淤泥、固化剂混合搅拌斗,包括斗体,所述斗体的左侧设置有电机,所述电机转动轴的右端贯穿所述斗体的侧面并固定连接有第一搅拌杆,所述第一搅拌杆的侧面固定套接有主动齿轮,所述斗体内壁的左侧固定连接有内齿轮环,所述第一搅拌杆的侧面活动套接有密封盘,所述密封盘的侧面与所述内齿轮环的侧面滑动连接,所述密封盘的侧面转动连接有第二搅拌杆,所述第二搅拌杆的左端贯穿所述密封盘并固定套接有从动齿轮,所述从动齿轮与所述主动齿轮啮合,所述从动齿轮与所述内齿轮环啮合。
7.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启动电机带动第一搅拌杆与主动齿轮旋转,通过主动齿轮带动从动齿轮与第二搅拌杆旋转并对淤泥与固化剂进行搅拌,同时通过从动齿轮与内齿轮环配合促使第二搅拌杆围绕第一搅拌杆旋转对淤泥与固化剂进行二次搅拌,从而使得淤泥与固化剂充分混合,使得淤泥与固化剂的搅拌效果更好。
8.可选的,上述一种淤泥、固化剂混合搅拌斗中,所述斗体的内壁活动插接有切割杆,所述切割杆的数量为六个,六个所述切割杆等距离呈直线分布在所述斗体的内壁。
9.通过上述技术方案,便于通过切割杆对淤泥中的坚硬物体进行阻挡,从而减少坚硬物体进入装置内部并导致第一搅拌杆与第二搅拌杆受损的可能。
10.可选的,上述一种淤泥、固化剂混合搅拌斗中,所述斗体的顶面活动插接有插杆,所述插杆的下端贯穿所述斗体并与所述切割杆的顶端活动插接,所述插杆的侧面与所述斗体的顶面设置有弹簧。
11.通过上述技术方案,便于通过弹簧促使插杆与切割杆插接并将切割杆固定在斗体内部。
12.可选的,上述一种淤泥、固化剂混合搅拌斗中,所述插杆的数量为六个,六个所述插杆分别与六个所述切割杆的顶端活动插接。
13.通过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六个插杆与六个切割杆配合便于操作员进行自由组合。
14.可选的,上述一种淤泥、固化剂混合搅拌斗中,所述第一搅拌杆与第二搅拌杆均由转杆与搅拌柱组成,所述搅拌柱固定连接在所述转杆的侧面。
15.通过上述技术方案,便于通过第一搅拌杆与第二搅拌杆自转对淤泥与固化剂进行第一次搅拌,通过第二搅拌杆围绕第一搅拌杆公转便于对淤泥与固化剂进行第二次搅拌。
16.可选的,上述一种淤泥、固化剂混合搅拌斗中,所述斗体内壁的右侧转动连接有转盘,所述转盘的侧面与所述第一搅拌杆的右端活动插接,所述转盘的侧面与所述第二搅拌杆的右端活动插接。
17.通过上述技术方案,便于通过转盘增加第二搅拌杆围绕第一搅拌杆公转使的稳定性。
18.可选的,上述一种淤泥、固化剂混合搅拌斗中,所述第二搅拌杆的数量为三个,三个所述第二搅拌杆等距离呈环状分布在所述第一搅拌杆的侧面。
19.通过上述技术方案,便于通过三个第二搅拌杆自转加公转增加淤泥与固化剂的搅拌效果与搅拌速度。
20.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效果:1、通过电机带动第一搅拌杆与主动齿轮旋转,通过主动齿轮带动从动齿轮与第二搅拌杆旋转并对淤泥与固化剂进行搅拌,同时通过从动齿轮与内齿轮环配合促使第二搅拌杆围绕第一搅拌杆旋转,进而通过第二搅拌杆对淤泥与固化剂进行二次搅拌,因此淤泥与固化剂的搅拌效果更好;
21.2、通过切割杆对淤泥中的杂物进行切割,同时对淤泥中的坚硬物体进行阻挡,从而减少坚硬物体进入装置内部并导致第一搅拌杆与第二搅拌杆受损的可能。
附图说明
22.图1是本技术立体结构示意图;
23.图2是本技术局部立体结构示意图;
24.图3是本技术局部立体结构剖面图。
25.图中:1-斗体、2-电机、3-第一搅拌杆、4-主动齿轮、5-内齿轮环、6-密封盘、7-第二搅拌杆、8-从动齿轮、9-切割杆、10-插杆、11-弹簧、12-转盘。
具体实施方式
26.以下结合附图1-3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27.请参看说明书附图中图1、图2和图3,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实施例:一种淤泥、固化剂混合搅拌斗,包括斗体1,斗体1的左侧设置有电机2,电机2转动轴的右端贯穿斗体1的侧面并固定连接有第一搅拌杆3,通过电机2便于带动第一搅拌3旋转并对淤泥与固化剂进行搅拌,第一搅拌杆3的端面固定套接有主动齿轮4,斗体1内壁的左侧固定连接有内齿轮环5,第一搅拌杆3的侧面活动套接有密封盘6,通过密封盘6便于对内齿轮环5进行密封,从而减少淤泥进入内齿轮环5内部的可能。
28.密封盘6的侧面与内齿轮环5的侧面滑动连接,密封盘6的侧面转动连接有第二搅拌杆7,第一搅拌杆3与第二搅拌杆7均由转杆与搅拌柱组成,搅拌柱固定连接在转杆的侧面,通过第一搅拌杆3与第二搅拌杆7自转便于对淤泥与固化剂进行第一次搅拌,通过第二
搅拌杆7围绕第一搅拌杆3公转便于对淤泥与固化剂进行第二次搅拌,因此使得淤泥与固化剂的搅拌效果更好。
29.第二搅拌杆7的左端贯穿密封盘6并固定套接有从动齿轮8,第二搅拌杆7的数量为三个,三个第二搅拌杆7等距离呈环状分布在第一搅拌杆3的侧面,通过三个第二搅拌杆7自转加公转便于增加淤泥与固化剂的搅拌效果与搅拌速度。
30.从动齿轮8与主动齿轮4啮合,从动齿轮8与内齿轮环5啮合,通过主动齿轮4带动从动齿轮8与第二搅拌杆7旋转,进而通过第一搅拌杆3与第二搅拌杆7配合对淤泥与固化剂进行搅拌,同时通过从动齿轮8与内齿轮环5配合促使第二搅拌杆7围绕第一搅拌杆3旋转,进而通过第二搅拌杆7对淤泥与固化剂进行二次搅拌。
31.参看说明书附图中图1,斗体1的内壁活动插接有切割杆9,切割杆9的数量为六个,六个切割杆9等距离呈直线分布在斗体1的内壁,通过切割杆9对淤泥中的杂物进行切割,同时对淤泥中的坚硬物体进行阻挡,从而减少坚硬物体进入装置内部并导致第一搅拌杆3与第二搅拌杆7受损的可能。
32.参看说明书附图中图1,斗体1内壁的右侧转动连接有转盘12,转盘12的侧面与第一搅拌杆3的右端活动插接,转盘12的侧面与第二搅拌杆7的右端活动插接,通过转盘12便于增加第二搅拌杆7围绕第一搅拌杆3公转使的稳定性,从而减少第二搅拌杆7发生偏转并导致装置卡死的可能。
33.参看说明书附图中图1和图2,斗体1的顶面活动插接有插杆10,插杆10的下端贯穿斗体1并与切割杆9的顶端活动插接,插杆10的数量为六个,六个插杆10分别与六个切割杆9的顶端活动插接,通过六个插杆10与六个切割杆9配合便于操作员进行自由组合,从而促使装置能够对不同大小的坚硬物体进行阻挡,插杆10的侧面与斗体1的顶面设置有弹簧11,通过弹簧11促使插杆10与切割杆9插接并将切割杆9固定在斗体1内部,通过向上拉动插杆10促使其与切割杆9分离,进而便于操作员对切割杆9进行拆卸。
34.工作原理:在使用该淤泥、固化剂混合搅拌斗时,通过电机2带动第一搅拌杆3与主动齿轮4旋转,通过主动齿轮4带动从动齿轮8与第二搅拌杆7旋转,进而通过第一搅拌杆3与第二搅拌杆7配合对淤泥与固化剂进行搅拌,同时通过从动齿轮8与内齿轮环5配合促使第二搅拌杆7围绕第一搅拌杆3旋转,进而通过第二搅拌杆7对淤泥与固化剂进行二次搅拌。
35.以上均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技术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