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气流纺纱机的工位以及导纱件的制作方法

2022-06-22 17:49:07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涉及气流纺纱机的工位,其具有:用于由喂入的纤维条子纺成纱线的气流纺纱装置,和设于气流纺纱装置下游的导纱单元,导纱单元具有用于接纳从气流纺纱装置出口孔出来的纱线的入口孔和用于引导至少来自气流纺纱装置的纱线穿过的导纱通道,以及涉及用于布置在纺纱装置如气流纺纱装置的出口孔与纱线偏转单元的入口孔之间的导纱件。


背景技术:

2.在纺织业中,与纺织纱线生产相关地知道了各种方法和纺纱装置。例如,环锭纺纱机和/或气流转杯纺纱机早就广泛流传且经受住考验。此外,尤其与合成纱线材料相关地也知道了所谓的气流纺纱机。
3.例如从wo2019/012143中知道了一种具有气流纺纱装置的气流纺纱机,气流纺纱装置通过环绕空心纺纱锥的气流由纤维条子形成纱线。在先借助设于气流纺纱装置上游的牵伸装置所牵伸的纤维条子经由气流纺纱装置的纤维条子入口被供给气流纺纱装置并且进入围绕中空纺纱锥的涡旋腔,该涡旋腔可以借助喷嘴装置承受涡旋空气流。喷嘴装置在此产生环绕纺纱锥的气流,由此该纤维条子的自由纤维端按照已知方式围绕纺纱锥并呈螺旋形缠绕芯纤维,由此产生具有合适的强度特性的纱线,其经由气流纺纱装置的出口孔被送到卷绕装置,借助卷绕装置按照规定将纺成纱线卷绕到卷绕筒子上。在此,在离开气流纺纱装置之后,纱线经过引导纱线的纱线偏转单元和邻接纱线偏转单元的导纱通道。
4.如果例如因喂入的纤维条子断裂或因为纺成纱线通过清纱器的可控切断以其它方式被分离而在气流纺纱装置中出现纺纱过程中断,则已纺成的、通常被卷绕在所属卷绕筒子上的纱线的纱线端必须首先在用于消除纺纱中断的后续接头过程中被取回并且穿过气流纺纱装置地被一直送入牵伸装置区域或在纱线抽出方向上供给在涡旋腔内的纺纱锥。大多采用由鼓风脉冲引起的气流作为用于使纱线端接近气流纺纱装置的出口孔的输送介质。一旦纱线端出现在出口孔,其就通过与在纺纱过程中常见的纱线抽出方向相反的抽吸空气流被吸入气流纺纱装置中并被输送到涡旋腔。
5.在具有在纱线抽出方向上设于气流纺纱装置下游的并具有导纱通道的导纱单元的已知的气流纺纱机中,由于在导纱单元的入口孔和与之对置的纺纱装置出口孔之间有无导纱区域,故出现由卷绕筒子接纳的纱线的不允许的回送,因此它无法被可靠引导入气流纺纱装置中以完成接头。


技术实现要素:

6.鉴于此,本发明基于以下任务,提供一种气流纺纱机的工位和一种用在纺纱机例如特别是气流纺纱机上的导纱件,其允许可靠接纱。
7.本发明通过一种具有第一方面特征的导纱件和一种具有第八方面特征的气流纺纱机工位完成该任务。在其他方面给出该导纱件的有利改进方案。
8.根据本发明的导纱件为了布置在纺纱装置如气流纺纱装置的出口孔与导纱单元的入口孔之间而具有带有贯穿通道的通道体,导纱单元具有用于引导穿过在纺纱装置和卷绕装置之间移动的纱线的导纱通道。通道体在此又具有一个可连接至纺丝装置的连接部,借助该连接部可以将通道体以贯穿通道的第一开口端定位在纺丝装置的出口孔区域中。此外,通道体具有与入口孔对置的端部,该端部适配于导纱单元的围绕入口孔的轮廓,以确保纱线从入口孔可靠地进入贯穿通道或以接纳从入口孔出来的纱线。端部被相应设计成确保从入口孔出来的纱线能可靠过渡到通道体的贯穿通道中。贯穿通道的端部或由端部界定的贯穿通道第二开口端与入口孔之间的距离被选择成使得从入口孔出来的纱线端不会经历偏转向在端部或第二开口端与入口孔之间形成的间隙以致纱线端被引导穿过间隙。更优选地,该端部被设计将第二开口端与入口孔对置布置,但没有在端部和入口孔周围轮廓之间形成可让纱线端穿过的间隙。为此,该端部例如可具有与通道体余部不同的形状或尺寸。
9.根据本发明的导纱件确保了要被送回纺纱装置以进行接头的纱线端的可靠过渡,其中,该端部因其适配于导纱单元入口孔的设计而确保在离开导纱单元入口孔时可靠接纳纱线端。位于导纱件通道体的贯穿通道内的纱线沿贯穿通道经由贯穿通道的第一开口端被可靠引导入纺纱装置的出口孔中,纱线端从这里进入用纤维条子接头所需要的位置。
10.因此,根据本发明的导纱件确保了将通常自卷绕筒子接收的纱线端可靠返送至纺纱装置中以实现用所供给的纤维条子的可靠接纱。因此,导纱件跨过在导纱单元和纺纱装置出口孔之间的一般没有无纱线引导的中间部,因此防止由错误返送纱线所引起的干扰。根据本发明的导纱件可靠地确保廉价简单地将纱线返送到纺纱装置并因此确保接头安全。
11.导纱件在纺纱装置上的布置原则上能以任何方式进行。因此,例如可以设置合适的紧固螺钉或夹紧件,借此可以将导纱件可拆卸安置在纺纱装置出口孔区域中。然而,根据本发明的一个特别有利设计,导纱件的通道体的连接部被设计用于与纺纱装置卡口式连接。
12.根据本发明的该设计而规定,该连接部在第一开口端区域或该纺纱装置在出口孔区域具有纵向缝,一条短的横向缝成角状连接至纵向缝端头,该横向缝可以与纺纱装置或连接部中另一个上的相应接合件有效接合。在连接部和纺纱装置之间的通过卡口式连接的接合结构允许导纱件能特别简单可靠地安置在纺纱装置上以及或许在要执行维护作业的情况下从纺纱装置上拆下导纱件。
13.该通道体原则上可以由任何材料例如合适的金属材料制成。但根据本发明的一个特别有利的设计而规定,通道体由塑料材料尤其是pvc形成。塑料材料的使用允许特别简单廉价地制造导纱件。此外,塑料材料的使用允许通道体的可布置在入口孔区域中的端部的简单造型,从入口孔出来的且被返送入纺纱装置的纱线经此被容纳到导纱件中。
14.原则上有许多可能性来使端部适配于导纱单元的围绕入口孔的轮廓。根据一个优选实施方式,导纱单元具有用于按规定偏转纱线的纱线偏转单元,其中纱线偏转单元形成该入口孔。在其背对入口孔的一端,纱线偏转单元具有出口,该出口通过在中间的纱线偏转部与入口孔连接,并且经由该出口,纱线偏转单元可以连接到用于引导纱线穿过导纱单元直至入口孔的导纱通道。配备有纱线偏转单元的这种导纱单元允许纱线在布置在纺纱装置和卷绕装置之间的纱线移动路径中偏转,由此可以沿纱线移动路径更紧凑地形成气流纺纱机工位。纱线偏转单元优选被设计成使纱线在入口孔的和出口的通道轴线之间以小于90
°
的角度偏转。为此,纱线偏转单元特别优选地具有带导纱槽口的纱线偏转辊,沿该导纱槽口可偏转引导该纱线。导纱槽口的横截面可具有根据需要的形状,例如u、v、c、w或类似形状。
15.根据一个有利设计而定,该端部呈漏斗形构成。端部的这种设计在其与入口孔对置的情况下确保了在导纱件中特别可靠地接纳要送回的纱线,因此保证了将纱线端可靠送入纺纱装置中以进行接纱过程。
16.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设计而规定,该端部适配于在入口孔区域内的纱线偏转单元的轮廓,特别是适配于纱线偏转单元的纱线偏转辊的轮廓。根据本发明的该设计,该导纱件以其连接部直接延伸到为纱线偏转而设置的纱线偏转辊。所述端部的轮廓与纱线偏转辊相匹配允许该端部特别靠近地布置在入口孔处,因此确保特别可靠地接收要送回的纱线,并且还允许特别简单廉价地生产导纱件,其中该端部例如呈铲形具有适配于纱线偏转辊半径的横截面。
17.此外,根据一个优选实施方式,通道体沿贯穿通道具有多个空气通孔用于在纱线引导穿过时在贯穿通道内产生旋转流。空气通孔优选环绕布置、尤其围绕通道体呈螺旋形布置。此外,空气通孔优选可具有沿贯穿通道的切向的通口轴线,其更优选地相对于穿过贯穿通道的纱线穿行轴线和纱线移动方向倾斜地指向。这允许在贯穿通道内产生湍流较少的旋转流。当纱线引导穿过时,特别是在气流纺纱过程中这种在贯穿通道内的旋转流具有如下有利效果,即,纱线的突出边缘纤维围绕纱线并附着于纱线上或相应地结合入纱线中。这允许如此影响穿行(引导穿过)纱线的毛羽,即可以减小此纱线参数的值,由此提高纱线强度。特别是,对穿行纱线施加旋转流是减小长切纤维毛羽所需要的。
18.旋转流可以被动地或主动地产生。在本发明意义上,被动产生是指纯粹由通过贯穿通道高速进行的纱线穿行所产生的旋转流。高速决定了携带空气并因此决定了将空气从空气通孔吸入贯穿通道,其最终在旋转流中结束。
19.纱线穿行沿纱线移动方向进行,即在接纱过程中朝向纺纱装置穿行,或在常规纺纱工作中沿与之相反的方向穿行,优选在负压或正压的支持下。为此,纱线能在压缩空气或抽吸空气伴随下被引导穿过贯穿通道。压缩空气或抽吸空气优选可以在纱线偏转单元外、例如在纺纱装置中产生,或者也可以在内部产生,特别是经由在纱线偏转单元处的用于朝向入口孔将压缩空气引入纱线偏转单元口的压缩空气接头。此外,替代地或附加地,压缩空气可通过给空气通孔供应压缩空气的压缩空气通道来提供,该压缩空气通道连接至压缩空气源。压缩空气通道可以例如以环圈方式围绕通道体延伸并与各自空气通孔相连。
20.本发明还通过气流纺纱机的工位完成该任务,其具有:用于由喂入的纤维条子纺成纱线的气流纺纱装置;和设于该气流纺纱装置下游的导纱单元,导纱单元具有用于接收从该气流纺纱装置的出口孔出来的纱线的入口孔和与纱线偏转单元的出口相连的用于至少引导在气流纺纱装置和卷绕装置之间延伸的纱线穿过的导纱通道,其中在该气流纺纱装置的出口孔和该导纱单元的入口孔之间的区域中布置如前所述的根据本发明或改进的导纱件。
21.根据本发明的气流纺纱机的工位通过使用前述的本发明或改进的导纱件保证了从导纱单元且特别是从纱线偏转单元出来的纱线端被可靠引导入气流纺纱装置。从导纱单元尤其是纱线偏转单元出来的纱线被可靠容纳在导纱件的贯穿通道中并经由贯穿通道被供给气流纺纱装置。通过使用导纱件能够可靠避免因错误回送纱线端而对气流纺纱机工位
的干扰,从而进一步提升气流纺纱机工位的工作安全性。
附图说明
22.以下,参照图来解释本方明的实施例,附图示出:
23.图1示出导纱单元,其具有与设于导纱通道处的纱线准备装置相连的纱线偏转单元和气流纺纱装置,
24.图2以示意图示出布置在气流纺纱装置和纱线偏转单元之间的导纱件,
25.图2a示出图2的导纱件的前视图,和
26.图3示出导纱件的另一实施方式。
27.附图标记列表
28.1,1a
ꢀꢀꢀꢀꢀꢀ
导纱件
[0029]2ꢀꢀꢀꢀꢀꢀꢀꢀꢀ
纱线偏转装置
[0030]3ꢀꢀꢀꢀꢀꢀꢀꢀꢀ
出口
[0031]4ꢀꢀꢀꢀꢀꢀꢀꢀꢀ
导纱通道
[0032]5ꢀꢀꢀꢀꢀꢀꢀꢀꢀ
纱线准备装置
[0033]6ꢀꢀꢀꢀꢀꢀꢀꢀꢀ
纺纱装置/气流纺纱装置
[0034]7ꢀꢀꢀꢀꢀꢀꢀꢀꢀ
保持和开松管
[0035]8ꢀꢀꢀꢀꢀꢀꢀꢀꢀ
容纳壳体
[0036]9ꢀꢀꢀꢀꢀꢀꢀꢀꢀ
环形腔
[0037]
10
ꢀꢀꢀꢀꢀꢀꢀꢀ
气压管线
[0038]
11
ꢀꢀꢀꢀꢀꢀꢀꢀ
压缩空气源
[0039]
12
ꢀꢀꢀꢀꢀꢀꢀꢀ

[0040]
13
ꢀꢀꢀꢀꢀꢀꢀꢀ
控制线
[0041]
14
ꢀꢀꢀꢀꢀꢀꢀꢀ
鼓风嘴
[0042]
15
ꢀꢀꢀꢀꢀꢀꢀꢀ
切割装置
[0043]
16
ꢀꢀꢀꢀꢀꢀꢀꢀ
纱线偏转辊
[0044]
17
ꢀꢀꢀꢀꢀꢀꢀꢀ
压缩空气接头
[0045]
18
ꢀꢀꢀꢀꢀꢀꢀꢀ
通入口
[0046]
19
ꢀꢀꢀꢀꢀꢀꢀꢀ
通道部
[0047]
20
ꢀꢀꢀꢀꢀꢀꢀꢀ
入口孔
[0048]
21,21a
ꢀꢀꢀꢀ
端部
[0049]
22
ꢀꢀꢀꢀꢀꢀꢀꢀ
贯穿通道
[0050]
23
ꢀꢀꢀꢀꢀꢀꢀꢀ
连接部
[0051]
24
ꢀꢀꢀꢀꢀꢀꢀꢀ
出口孔
[0052]
25
ꢀꢀꢀꢀꢀꢀꢀꢀ
连接板
[0053]
26
ꢀꢀꢀꢀꢀꢀꢀꢀ
通道体
[0054]
27
ꢀꢀꢀꢀꢀꢀꢀꢀ
纱线
[0055]rꢀꢀꢀꢀꢀꢀꢀꢀꢀ
纤维条子移动方向
具体实施方式
[0056]
图1以示意图示出沿纱线移动路径位于气流纺纱装置6下游的导纱单元,该导纱单元具有纱线偏转单元2,纱线偏转单元2通过与其出口3相连的导纱通道4与纱线准备装置5相连。气流纺纱装置6、带有纱线偏转单元2和导纱通道4的导纱单元以及纱线准备装置5是在此未示出的气流纺纱机工位的组成部分,在此,在纺纱过程中将从气流纺纱装置6出来的纱线27卷绕在在此未示出的卷绕筒子上。
[0057]
在正常的气流纺纱过程中,所储存的纤维条子在其到达卷绕筒子的路线中首先经过在纤维条子移动方向r上设于气流纺纱装置6上游的牵伸装置,它在这里按规定被牵伸。接着,经过牵伸的纤维条子通过牵伸装置的在此未示出的输出罗拉对被喂给气流纺纱装置6,在气流纺纱装置中纤维条子在未示出的纺纱锥区域中在由从喷嘴块喷出的气流所产生的旋转流影响下改变为纱线27,其中纤维条子的边缘纤维呈螺旋状缠绕其芯纤维。
[0058]
由此制成的气流纺成纱线27从气流纺纱装置6被抽出,并通过具有纱线偏转单元2和导纱通道4的导纱单元并通过纱线准备装置5被抽出,然后被卷绕在一个卷绕筒子上。
[0059]
如果在气流纺纱过程中例如因为纱线27断裂或因为可控切割或已纺成纱线失控分离而出现纺纱中断,则在重新开始纺纱过程前必须先进行接纱。为了进行接纱过程,必须在气流纺纱装置6的纤维条子区域中准备好通常位于卷绕筒子上的已经纺成纱线27的端头。
[0060]
为此,通常将通过纱线端携取单元如吸嘴将已制成的纱线27的纱线端从卷绕筒子或规定的纱线端位置取回并转移入配备有保持和开松管7的在纤维条子移动方向r上布置在气流纺纱装置6下游的纱线准备装置5,如图1所示。在保持和开松管7中,纱线端基本无捻和无松散纤维。
[0061]
为此,纱线准备装置5具备布置在容纳壳体8中的保持和开松管7。容纳壳体8又具有环形腔9,压缩空气源11通过气压管线10被连接到该环形腔9。阀12被接入气压管线10中,该阀通过控制管线13被连接到纺纱位置的在此未示出的控制装置。保持和开松管7配备有至少一个与环形腔9相连的鼓风嘴14。
[0062]
如本身已知的,必须先将纱线27置入保持和开松管7中以便为在气流纺纱装置6中的纱线接合过程准备好其纱线端。为此,所取回的纱线端在纱线制备装置5处被准备好,使得它可通过气流被穿入保持和开松管7中。为此如图1所示地,纱线制备装置5可与至少一个切割装置15相互作用,该切割装置根据需要将取回的纱线27截短。在切割过程中,阀12被启动并通过鼓风嘴14吹入保持和开松管7中,以便将切断后的纱线端穿入或吸入保持和开松管7中。所穿入的纱线端在保持和开松管7中无纱捻和无松散纤维。
[0063]
还可以从图1中看出,纱线准备装置5与用于纱线27穿行的导纱通道4相连,其中导纱通道4在纤维条子移动方向r上布置在纱线偏转单元2和纱线准备装置5之间。纤维条子移动方向r与气流纺纱机纺纱作业中的纱线27移动方向相同,在纺纱作业中纱线27借助气流纺纱装置6被纺成。
[0064]
导纱通道4被连接到纱线偏转单元2的出口3,出口具有纱线偏转辊16用于可控偏转纱线27,借此在纱线端回送时将纱线27偏转向气流纺纱装置6。纱线偏转单元2在此还包括用于压缩空气接头17的容座,通过该压缩空气接头可以将压缩空气经由通入口18供应到指向气流纺纱装置6的通道部19中,其中抽吸作用同时出现在导纱通道4中。
[0065]
导纱件1的端部21邻接纱线偏转单元2的入口孔20,其中该端部21具有与纱线偏转辊16的轮廓相匹配的铲形轮廓。在导纱件1上,贯穿通道22从端部21直达连接部23地一直延伸到气流纺纱装置6的出口孔24。在此,为了布置导纱件1,在通道体26上设有连接板25,连接板可通过在此未示出的卡口连接与气流纺纱装置6相连。返回的纱线27因为已经有气流而通过贯穿通道22经由漏斗形出口孔24被可靠引导入气流纺纱装置6中。导纱件1因此跨过纱线偏转单元2的入口孔20和气流纺纱装置6之间的区域并且在此确保可靠的纱线引导。
[0066]
图1、图2和图2a所示的导纱件1的一个替代实施例方式在图3中被示出。不同于图1、图2和图2a所示的导纱件1,在图3中示出的导纱件1a具有漏斗形的端部21a,其确保可靠接收返回的纱线端。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