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用于制造汽车前壳的模具的制作方法

2022-06-11 14:57:15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涉及模具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制造汽车前壳的模具。


背景技术:

2.前壳是汽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前壳的形状是不规则的,采用机加工较为麻烦,需要设计较为复杂的加工参数,且需要反复多次加工,因此其主要制造方式就是采用模具进行批量生产,针对不规则形状的产品,模具通常采用滑块、动模与定模配合的形式合模,在成型之后,先将滑块移开、再将动模移开,实现开模动作。
3.然而,现有技术中,由于滑块直接与产品接触,其存在一定的粘接力,其开模较为困难,需要油缸为滑块提供移动的力,但是针对接触面积较大的滑块,油缸提供给滑块力小于其粘接力,无法正常开模。


技术实现要素:

4.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不足,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出一种用于制造汽车前壳的模具,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滑块开模困难的问题。
5.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用于制造汽车前壳的模具,包括定模、动模以及滑块,所述滑块可滑动的设置在所述动模上,所述动模可与所述定模合模、并可与所述定模以及滑块端面合围形成型腔,还包括:滑块松动结构,所述定模/动模上设有拔块,所述滑块上设有限位槽,所述拔块与所述限位槽构成所述滑块松动结构,且所述拔块可插入所述限位槽内,以驱动所述滑块向远离所述型腔一侧运动。
6.据上所述的一种用于制造汽车前壳的模具,所述滑块包括两个相对设置的第一滑块以及两个相对设置的第二滑块,所述第一滑块靠近所述型腔的一端设有第一接触面,所述第二滑块靠近所述型腔的一端设有第二接触面;所述第一接触面的面积大于所述第二接触面的面积;所述限位槽倾斜地设置在所述第一滑块上。
7.据上所述的一种用于制造汽车前壳的模具,所述限位槽具有位于所述第一滑块上表面的第一开口以及位于所述第一滑块下表面的第二开口,所述第一开口到所述型腔的距离小于所述第二开口到所述型腔的距离;所述第一开口的宽度与所述第二开口的宽度均大于所述拔块的直径。
8.据上所述的一种用于制造汽车前壳的模具,所述拔块可升降的设置在所述定模上,且所述拔块可脱离所述限位槽。
9.据上所述的一种用于制造汽车前壳的模具,所述第二接触面上设有多个散热筋,所述散热筋上设有顶针。
10.据上所述的一种用于制造汽车前壳的模具,所述滑块上设有驱动油缸,所述驱动油缸用于驱动所述滑块平移。
11.据上所述的一种用于制造汽车前壳的模具,还包括冷却水路,所述冷却水路贴合在所述型腔的侧壁上,且所述冷却水路采用3d打印制成。
12.据上所述的一种用于制造汽车前壳的模具,所述定模上设有第一挤压杆,所述动模上设有第二挤压杆,所述第一挤压杆与所述第二挤压杆可分别与铸件的下侧以及上侧抵接。
13.据上所述的一种用于制造汽车前壳的模具,所述动模上设有多个机械阀,多个所述机械阀上均设有第一管路,多个所述第一管路均可与所述型腔连通。
14.据上所述的一种用于制造汽车前壳的模具,还包括顶出结构,所述顶出结构用于开模时顶出铸件。
1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至少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在定模上设有拔块,在滑块上设有倾斜设置的限位槽,驱动该拔块插入限位槽内可驱动滑块向远离型腔的一侧运动,即可以驱动滑块与产品脱离接触,可辅助油缸进行开模动作,滑块开模容易;2、在第二滑块的接触面上设有散热筋,又在散热筋上设置有顶针,既可以增强产品的散热效率,又可以使得成型产品与滑块脱离接触;3、冷却水路采用3d打印技术制成,其可以更贴合型腔,冷却效果更好;4、定模与动模上均设有挤压杆,可以实现铸件的上下同时挤压,产品中不易残留气泡,成型产品质量高;5、动模上设有多个机械阀,可用于抽取型腔内的空气,加快进浇速度。
附图说明
16.图1为本发明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发明的滑块与产品装配示意图;图3为本发明的滑块装配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发明的第一滑块与第二滑块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发明的拨块与第一滑块的装配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发明的第一滑块结构示意图。
17.图中:100、定模;200、动模;300、滑块;310、第一滑块;311、限位槽;312、第一接触面;320、第二滑块;321、第二接触面;321a、散热筋;330、驱动油缸;400、冷却水路;500、拨块。
具体实施方式
18.以下是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发明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
19.请参照图1-图6,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制造汽车前壳的模具,包括定模100、动模200以及滑块300,所述滑块300可滑动的设置在所述动模200上,所述动模200可与所述定模100合模、并可与所述定模100以及滑块300端面合围形成型腔,即滑块300的端面构成型腔内壁的一部分,会直接与液态金属或成型产品相接触,由于产品成型之前是液态的,其一部分会粘接在滑块300的端面上,在开模时,需要克服该粘接力,才能实现滑块300的移动,模
具还包括:滑块松动结构,定模100/动模200上设有拔块500,所述滑块300上设有限位槽311,所述拔块500与所述限位槽311构成所述滑块300松动结构,且所述拔块500可插入所述限位槽311内,以驱动所述滑块300向远离所述型腔一侧运动,即将拔块500插入限位槽311内,并驱动滑块300运动一小段距离,驱动滑块300与成型产品脱离接触或松动,方便滑块300后续的移动;在本实施例中,将限位槽311设置为倾斜槽,在拨块500下压或者上顶时,拨块500会抵接到限位槽311的斜边上,进而将拨块500的上下运动,转换为滑块300的水平运动。
20.优选地,滑块300包括两个相对设置的第一滑块310以及两个相对设置的第二滑块320,所述第一滑块310靠近所述型腔的一端设有第一接触面312,所述第二滑块320靠近所述型腔的一端设有第二接触面321;其中,第一接触面312的面积大于所述第二接触面321的面积;限位槽311倾斜地设置在所述第一滑块310上,第一接触面312与第二接触面321均会与铸件相接,由于第一接触面312的面积大于第二接触面321的面积,第一滑块310所受到的粘接力大于第二滑块320所受到的粘接力,因此将限位槽311设置在第一滑块310上,更有利于粘接力大的滑块300开模。
21.进一步优选地,限位槽311具有位于所述第一滑块310上表面的第一开口以及位于所述第一滑块310下表面的第二开口,所述第一开口到所述型腔的距离小于所述第二开口到所述型腔的距离,限定限位槽311的倾斜方向,可以保证拔块插入限位槽311内时,会驱动滑块300向远离型腔的一侧运动,所述第一开口的宽度与所述第二开口的宽度均大于所述拔块的直径。
22.进一步优选地,拔块可升降的设置在所述定模100上,且所述拔块可脱离所述限位槽311,拔块下降可直接插入限位槽311内,拔块上升可升至脱离限位槽311,使得滑块300可以继续向外侧运动。
23.进一步优选地,第二接触面321上设有多个散热筋321a,所述散热筋321a上设有顶针,散热筋321a便于产品的散热,散热筋321a上设有顶针孔,顶针可通过该顶针孔与成型产品抵接。
24.优选地,滑块300上设有驱动油缸330,所述驱动油缸330用于驱动所述滑块300平移,驱动油缸330为滑块300平移的主要驱动力,其滑块300松动结构起到前期的松动的效果,用于克服滑块300与壳体的粘接力。
25.优选地,还包括冷却水路400,所述冷却水路400贴合在所述型腔的侧壁上,且所述冷却水路400采用3d打印制成,由于前壳形状不规则,其型腔的形状也是不规则的,考虑到冷却水路400的冷却效果,冷却水路400采用3d打印技术制成,使其可以完全贴合型腔的形状,冷却效果更好。
26.优选地,定模100上设有第一挤压杆,所述动模200上设有第二挤压杆,所述第一挤压杆与所述第二挤压杆可分别与铸件的下侧以及上侧抵接,从铸件的上下两侧同时挤压铸件,可以将铸件在成型过程的气体挤出,避免成型产品中产生气泡。
27.优选地,动模200上设有多个机械阀,多个所述机械阀上均设有第一管路,多个所述第一管路均可与所述型腔连通,在本实施例中,机械阀一侧设有真空泵,真空泵同时控制多个机械阀,并通过第一管路抽取型腔内的空气,避免进浇时产生气泡,并能使其进浇速度更快,当然,也可以选用其他排气装置。
28.优选地,还包括顶出结构,顶出结构用于开模时顶出铸件,顶出机构一般包括顶出油缸和顶杆,在开模时顶出油缸开始工作,驱动顶杆进行伸缩运动,顶杆进而将粘接在动模200上的成型铸件顶开,便于动模200的开模动作。
29.需要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
……
)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30.另外,在本发明中如涉及“第一”、“第二”、“一”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31.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连接”、“固定”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固定”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32.另外,本发明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发明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