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空气干燥器、气制动控制系统和车辆的制作方法

2022-06-11 13:33:52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涉及汽车制动系统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空气干燥器、气制动控制系统和车辆。


背景技术:

2.商用车一般采用气压制动系统,空气压缩机排出的压缩空气首先通过空气钢管连接空气干燥器,通过干燥器吸附作用对高湿压缩空气进行干燥处理,然后再流通到其他零部件(驻车贮气筒、制动管路、制动阀总成、制动气室等)。由于空气钢管内部压缩空气的湿度较高,北方或寒区用户使用车辆时经常出现空气钢管结冰的问题,原因在于车辆熄火前没有将空气钢管内部压缩空气进行排空。
3.为避免空气钢管结冰,对于采用传统机械式干燥器的车辆,车辆使用手册一般都特殊注明驾驶员在车辆熄火前使用空压机泵气直至干燥器排气,继而控制空压机卸荷,从而排尽空气钢管内部压缩空气。
4.采用传动机械式干燥器,驾驶员对车辆使用缺乏经验或对车辆指导手册关注度不够,车辆熄火存在随机性,即空压机在车辆静态泵气过程中车辆突然熄火,这时空压机排气管路的高湿压缩空气无法排除,仍存在冬季积水结冰风险。
5.国内外近年来开始采用电控干燥器来实现空压机出气管路的气压排空,但其存在以下缺点不足:技术成本高。相对机械干燥器而言,电控干燥器设定单独卸荷电磁阀,另并且需要控制器与车辆实现信息交互,根据车辆熄火状态通过对卸荷电磁阀的控制,实现空压机卸荷和空气钢管压缩空气的排空控制;另外,维修成本高。如电控干燥器控制器线束端存在短路、断路及通讯故障,导致其控制功能异常,继而无法实现对空气钢管压力的排空。


技术实现要素:

6.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空气干燥器、气制动控制系统和车辆,能够解决现有技术中需要驾驶员在驻车后,还需要单独排尽空气钢管内的压缩空气,或者采用电控的方式实现将空气钢管的气压排空,容易出现故障,以及维修成本高的问题。
7.为达到以上目的,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8.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空气干燥器,包括:
9.干燥筒;
10.进气管路,其一端用于与空气钢管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干燥筒的进气端连接;
11.泄压阀,其与所述进气管路连接,所述泄压阀包括一泄压控制口,所述泄压控制口的压力大于第一设定压力时,所述泄压阀导通;
12.导通二位三通阀,其包括导通进气口、导通出气口、导通排气口和导通控制口,其中,所述导通进气口与所述干燥筒的出气端连接,所述导通出气口与所述泄压控制口连接,所述导通控制口用于与驻车管路连接,所述驻车管路行车注气时,所述导通出气口和导通
排气口导通,当所述驻车管路驻车排气时,所述导通控制口控制所述导通进气口和导通出气口导通,以通过所述泄压控制口控制所述泄压阀导通。
13.在一些可选的方案中,所述导通控制口包括第一控制口和第二控制口,所述第一控制口用于通过第一管路与所述驻车管路连接,所述第二控制口用于通过第二管路与所述驻车管路连接,并且所述第二管路上设有节流阀。
14.在一些可选的方案中,所述干燥筒的出气端还用于与驻车贮气筒连接,所述空气干燥器还包括:
15.调压阀,其包括调压进气口、调压出气口、调压排气口和调压控制口,所述调压进气口和调压控制口均与所述干燥筒的出气端连接;
16.双通单向阀,其包括第一进气口、第二进气口和共同出气口,所述第一进气口与所述调压出气口连接,所述第二进气口与所述导通出气口连接,所述共同出气口与所述泄压控制口连接;
17.所述调压阀被配置为:所述调压控制口的压强达到第二设定压力时,所述调压进气口和调压出气口导通,所述调压控制口的压强减小至小于第三设定压力时,所述调压出气口和调压排气口导通;
18.所述双通单向阀被配置为:所述第一进气口和第二进气口从压强较大的一进气口进气,另一进气口闭合断路。
19.在一些可选的方案中,所述共同出气口与所述泄压控制口的连接管路,还用于与空压机的启停控制端口连接。
20.在一些可选的方案中,所述泄压阀还包括辅助泄压控制口,其与所述进气管路连接,用于配合所述泄压控制口快速打开所述泄压阀。
21.在一些可选的方案中,所述干燥筒的出气端用于通过出气管路与驻车贮气筒连接,所述出气管路上设有向所述驻车贮气筒顺向流通的单向阀。
22.在一些可选的方案中,所述空气干燥器还包括再生组合阀,其包括再生进气口和再生出气口,所述再生进气口与所述单向阀和驻车贮气筒之间的出气管路连通,所述再生出气口与所述干燥筒和单向阀之间的出气管路连通。
23.另一方面,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气制动控制系统,上述的空气干燥器。
24.在一些可选的方案中,所述气制动控制系统还包括空压机,其出气口与所述空气钢管连接,所述空压机的启停控制端口与所述泄压控制口连接。
25.还有一方面,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汽车包括上述的空气干燥器。
2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优点在于:停车拉手刹,驻车管路驻车排气时,导通控制口控制导通进气口和导通出气口导通。若空气钢管中还存在压缩空气,或者空压机还在泵气,则干燥筒、进气管路和干燥筒的出气端均存在压缩空气,由于导通进气口与干燥筒的出气端连接,导通进气口和导通出气口导通后,导通出气口与泄压控制口连接,干燥筒的出气端压力大于第一设定压力,可通过泄压控制口控制泄压阀导通,泄压阀与进气管路连接,进气管路与空气钢管连接,泄压阀导通即可将空气钢管的压缩空气排出。由此解决现有技术中需要驾驶员在驻车后,还需要单独排尽空气钢管内的压缩空气,或者采用电控的方式实现将空气钢管的气压排空,容易出现故障,以及维修成本高的问题。
附图说明
27.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28.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中一种空气干燥器驻车排气时的示意图;
29.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中另一种空气干燥器驻车排气时的示意图;
30.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中另一种空气干燥器正常行驶复位时的示意图;
31.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中另一种空气干燥器行驶中排气的示意图;
32.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中气制动控制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33.图中:1、干燥筒;2、进气管路;3、空气钢管;4、泄压阀;41、泄压控制口;42、辅助泄压控制口;43、泄压进气口;44、泄压排气口;5、导通二位三通阀;51、导通进气口;52、导通出气口;53、导通排气口;54、导通控制口;541、第一控制口;542、第二控制口;55、节流阀;6、驻车管路;7、驻车贮气筒;8、调压阀;81、调压进气口;82、调压出气口;83、调压排气口;84、调压控制口;9、双通单向阀;91、第一进气口;92、第二进气口;93、共同出气口;10、空压机;101、启停控制端口;11、出气管路;111、单向阀;12、再生组合阀;121、再生进气口;122、再生出气口;13、驻车手控阀;131、驻车进气口;132、驻车出气口;133、驻车排气口;14、四回路保护阀;141、第一出气口;142、第二出气口;143、第三出气口;144、第四出气口;145、共同进气口。
具体实施方式
34.为使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35.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36.如图1和图5所示,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空气干燥器,包括:干燥筒1、进气管路2、泄压阀4和导通二位三通阀5。其中,进气管路2一端用于与空气钢管3连接,另一端与干燥筒1的进气端连接;泄压阀4与进气管路2连接,泄压阀4包括一泄压控制口41,泄压控制口41的压力大于第一设定压力时,泄压阀4导通;导通二位三通阀5包括导通进气口51、导通出气口52、导通排气口53和导通控制口54,其中,导通进气口51与干燥筒1的出气端连接,导通出气口52与泄压控制口41连接,导通控制口54用于与驻车管路6连接,驻车管路6行车注气时,导通出气口52和导通排气口53导通,当驻车管路6驻车排气时,导通控制口54控制导通进气口51和导通出气口52导通,以通过泄压控制口41控制泄压阀4导通。
37.在使用该种空气干燥器,导通控制口54与驻车管路6连接,停车拉手刹,驻车管路6驻车排气时,导通控制口54控制导通进气口51和导通出气口52导通。此时,若空气钢管3中还存在压缩空气,或者空压机10还在泵气,则干燥筒1、进气管路2和干燥筒1的出气端均存在压缩空气,由于导通进气口51与干燥筒1的出气端连接,导通进气口51和导通出气口52导通后,导通出气口52与泄压控制口41连接,干燥筒1的出气端压力大于第一设定压力,可通
过泄压控制口41控制泄压阀4导通,泄压阀4与进气管路2连接,进气管路2与空气钢管3连接,泄压阀4导通即可将空气钢管3的压缩空气排出。由此,可以解决现有技术中需要驾驶员在驻车后,还需要单独排尽空气钢管内的压缩空气,或者采用电控的方式实现将空气钢管3的气压排空,容易出现故障,以及维修成本高的问题。
38.另外,在车辆正常行驶时,驻车管路6内充满解除驻车的压缩气体,导通控制口54控制导通出气口52和导通排气口53导通,进气管路2的两端分别与空气钢管3和干燥筒1的进气端连接,干燥筒1的出气端与驻车贮气筒7连接,空压机10可经过干燥筒1向驻车贮气筒7中注气。
39.本例中,驻车管路6上设有驻车手控阀13,驻车手控阀13包括驻车进气口131、驻车出气口132和驻车排气口133,驻车进气口131与驻车贮气筒7连接,驻车出气口132与驻车系统连接,驻车排气口133与大气连接,导通控制口54与驻车出气口132和驻车系统之间的驻车管路6连接。当执行驻车操作时,驻车出气口132和驻车排气口133之间导通,即将驻车系统、以及驻车出气口132和驻车系统之间的驻车管路6中的气体排出,同时也会将导通控制口54与驻车管路6之间的气体也会被排出,使导通进气口51和导通出气口52导通;当解除驻车时,驻车进气口131、驻车出气口132连通,驻车贮气筒7通过驻车管路6向驻车系统提供所需的解除驻车的高压气体。
40.如图2和图3所示,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导通控制口54包括第一控制口541和第二控制口542,第一控制口541用于通过第一管路与驻车管路6连接,第二控制口542用于通过第二管路与驻车管路6连接,并且第二管路上设有节流阀55。
41.在本实施例中,当第一控制口541和第二控制口542受到的压强相同时,导通出气口52和导通排气口53导通。导通二位三通阀5还包括一个复位弹簧,第一控制口541和第二控制口542受到的压强相同时,导通二位三通阀5处于复位状态,导通出气口52和导通排气口53导通;当第二控制口542受到的压强大于第一控制口541的压强,并达到能克服复位弹簧预紧力的第四设定压力时,导通进气口51和导通出气口52导通。
42.本例中,在车辆正常行驶时,驻车管路6内充满解除驻车的压缩气体,第一管路和第二管路均与驻车管路6连接,第一控制口541和第二控制口542受到的压强相同时,导通出气口52和导通排气口53导通,空气钢管3不进行排气作业。
43.停车拉手刹,驻车管路6驻车排气时,第一管路中的高压气体会通过驻车管路6被快速排出,第一控制口541的压强会快速降为0,由于在第二控制口542与驻车管路6连接的第二管路上设置节流阀55,第二控制口542的气压不会迅速降低为0,于是克服复位弹簧的预紧力,导通二位三通阀5中的阀体运动,使导通进气口51和导通出气口52导通,将干燥筒1出气端的压缩空气导通至泄压控制口41,通过泄压控制口41克服其复位弹簧控制泄压阀4导通,将空气钢管3的压缩空气排出。
44.由于节流时间有限,导通二位三通阀5的第二控制口542内的压缩空气经驻车管路6最终排入大气,第二控制口542的气压随之逐渐降低为0,这时导通二位三通阀5在复位弹簧预紧力作用下开始恢复最初状态,即将导通出气口52和导通排气口53进行连通。泄压阀4的泄压控制口41与导通二位三通阀5的导通出气口52之间管路中的气体,也会从导通排气口53排出,泄压阀4在复位弹簧预紧力作用下开始恢复最初状态,待车辆再次点火启动确保空压机泵气工作的正常。
45.如图4所示,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干燥筒1的出气端还用于与驻车贮气筒7连接,空气干燥器还包括:调压阀8和双通单向阀9。其中,调压阀8包括调压进气口81、调压出气口82、调压排气口83和调压控制口84,调压进气口81和调压控制口84均与干燥筒1的出气端连接;双通单向阀9包括第一进气口91、第二进气口92和共同出气口93,第一进气口91与调压出气口82连接,第二进气口92与导通出气口52连接,共同出气口93与泄压控制口41连接。
46.调压阀8被配置为:调压控制口84的压强达到第二设定压力时,调压进气口81和调压出气口82导通,调压控制口84的压强减小至小于第三设定压力时,调压出气口82和调压排气口83导通。
47.双通单向阀9被配置为:第一进气口91和第二进气口92从压强较大的一进气口进气,另一进气口闭合断路。
48.在本实施中,在车辆正常行驶时,驻车管路6内充满解除驻车的压缩气体,第一管路和第二管路均与驻车管路6连接,第一控制口541和第二控制口542受到的压强相同时,导通出气口52和导通排气口53导通,空气钢管3不进行排气作业。
49.此时,空压机10通过空气钢管3、进气管路2和干燥筒1向驻车贮气筒7注入压缩空气。当驻车贮气筒7达到一定压力时,空压机10停止工作,空压机10停止工作后,空气钢管3、进气管路2和干燥筒1也会残留高压气体,此时,若汽车长时间的没有消耗驻车贮气筒7内的气体,空压机10长时间的不工作,空气钢管3的压缩气体也会有结冰的风险。
50.本例中,将调压阀8被配置为调压控制口84的压强达到第二设定压力时,调压进气口81和调压出气口82导通,且双通单向阀9被配置为第一进气口91和第二进气口92从压强较大的一进气口进气,另一进气口闭合断路。由于调压进气口81和调压控制口84均与干燥筒1的出气端连接,当驻车贮气筒7达到第二设定压力时,则空气钢管3、进气管路2和干燥筒1也达到第二设定压力,调压控制口84会控制调压进气口81和调压出气口82导通。第二进气口92与导通出气口52连接,由于此时导通出气口52与导通排气口53连通,第一进气口91的压强大于第二进气口92的压强,双通单向阀9会从第一进气口91进气,即从调压进气口81进气,从共同出气口93出气,与泄压控制口41连接,以打开泄压阀4,将空气钢管3内空气泄压。这样可以解决行车时,空气钢管3内存在压缩气体,会导致空气钢管3的压缩气体存在结冰风险的问题。
51.当调压控制口84的压强减小至小于第三设定压力时,调压出气口82和调压排气口83导通,调压出气口82到泄压控制口41之间的高压气体,会从调压排气口83中排出,使泄压阀4关闭,为下一次空压机10向驻车贮气筒7泵气做好准备。本例中第二设定压力大于第三设定压力,可使空气钢管3内的压缩气体排出的更加干净。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共同出气口93与泄压控制口41的连接管路,还用于与空压机10的启停控制端口101连接。
52.在本实施例中,当驻车贮气筒7达到第二设定压力时,则空气钢管3、进气管路2和干燥筒1也达到第二设定压力,调压控制口84会控制调压进气口81和调压出气口82导通。第二进气口92与导通出气口52连接,由于此时导通出气口52与导通排气口53连通,第一进气口91的压强大于第二进气口92的压强,双通单向阀9会从第一进气口91进气,即从调压进气口81进气,从共同出气口93出气。
53.本例中,共同出气口93与泄压控制口41的连接管路还与空压机10的启停控制端口
101连接,可通过气路控制的方式控制空压机10在驻车贮气筒7达到第二设定压力时,停止运行。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通过电控的方式控制空压机10在驻车贮气筒7达到第二设定压力时,停止运行。
54.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泄压阀4还包括辅助泄压控制口42,其与进气管路2连接,用于配合泄压控制口41快速打开泄压阀4。
55.在本实施中,泄压阀4包括复位弹簧、泄压进气口43和泄压排气口44,泄压进气口43和辅助泄压控制口42与进气管路2连接,泄压排气口44与大气连接。当泄压控制口41和辅助泄压控制口42均没有压强或者仅仅受到辅助泄压控制口42的压强时,泄压阀4在复位弹簧的作用下,使泄压进气口43和泄压排气口44断路;当泄压阀4受到泄压控制口41和辅助泄压控制口42共同的压强,并达到一定的压强时,可快速打开泄压阀4,即使泄压进气口43和泄压排气口44形成通路。当仅仅受到泄压控制口41的压强,并达到一定压强时,也可以使泄压阀4形成通路,只是形成通路的时间较长。本例中,设置辅助泄压控制口42,还可提升泄压阀4形成通路的时间。另外,辅助泄压控制口42还可起到安全阀的作用,在采用泄压控制口41来控制空压机10的启停方案中,若泄压控制口41到启停控制端口101管路漏气,启停控制端口101无法控制空压机10在干燥筒1达到第二设定压力时停止泵气,辅助泄压控制口42的气压会不断上升以打开泄压阀4,仍然能够确保干燥器卸荷。
56.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干燥筒1的出气端用于通过出气管路11与驻车贮气筒7连接,出气管路11上设有向驻车贮气筒7顺向流通的单向阀111。
57.在本实施例中,在干燥筒1的出气端与驻车贮气筒7连接的出气管路11上设置单向阀111,可确保在进行空气钢管3的排气时,驻车贮气筒7内的压缩气体不会反向排出,可储存一定的压缩气体,在车辆无法点火或者空压机10无法启动时,均可以利用驻车贮气筒7内储存的压缩气体解除驻车。
58.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空气干燥器还包括再生组合阀12,其包括再生进气口121和再生出气口122,再生进气口121与单向阀111和驻车贮气筒7之间的出气管路11连通,再生出气口122与干燥筒1和单向阀111之间的出气管路11连通。
59.在进行空气钢管3的排气时,只能将空气钢管3、干燥筒1和进气管路2的压缩空气排出,不能将干燥筒1内的水分排出。在本实施例中,将再生进气口121与单向阀111和驻车贮气筒7之间的出气管路11连通,以及再生出气口122与干燥筒1和单向阀111之间的出气管路11连通,在排气时将再生组合阀12导通,可利用驻车贮气筒7内储存的压缩气体,在排气时排出干燥筒1内吸附的水分子,通过泄压阀4排到大气,确保干燥筒1内的分子筛干燥剂可以具备持续吸附水分子的干燥能力。
60.再次参见图1至图5所示,另一方面,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气制动控制系统,包括上述的空气干燥器。
61.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气制动控制系统还包括空压机10,其出气口与空气钢管3连接,空压机10的启停控制端口101与泄压控制口41连接。
62.还包括驻车贮气筒7,干燥筒1的出气端与驻车贮气筒7连接。
63.驻车管路6上设有驻车手控阀13,驻车进气口131与驻车贮气筒7连接,驻车出气口132与驻车系统连接,驻车排气口133与大气连接。
64.另外,驻车贮气筒7和空气干燥器之间还设有四回路保护阀14,其进气口(共同进
气口145)与空气干燥器的出气口连接,即干燥筒1的出气端连接,其中一个共气口(第一出气口141)与驻车贮气筒7连接,另外三个出气口:第二出气口142、第三出气口143、和第四出气口144分别与后制动系统、前气制动系统和辅助回路系统连接。
65.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汽车,包括上述的空气干燥器。
66.在使用该种空气干燥器,导通控制口54与驻车管路6连接,停车拉手刹,驻车管路6驻车排气时,导通控制口54控制导通进气口51和导通出气口52导通。此时,若空气钢管3中还存在压缩空气,或者空压机10还在泵气,则干燥筒1、进气管路2和干燥筒1的出气端均存在压缩空气,由于导通进气口51与干燥筒1的出气端连接,导通进气口51和导通出气口52导通后,导通出气口52与泄压控制口41连接,干燥筒1的出气端压力大于第一设定压力,可通过泄压控制口41控制泄压阀4导通,泄压阀4与进气管路2连接,进气管路2与空气钢管3连接,泄压阀4导通即可将空气钢管3的压缩空气排出。
67.通过两个控制口包括第一控制口541和第二控制口542并配合节流阀55来控制导通二位三通阀5的导通状态,第一控制口541和第二控制口542受到的压强相同时,导通二位三通阀5处于复位状态,导通出气口52和导通排气口53导通;当第二控制口542受到的压强大于第一控制口541的压强,并达到能克服复位弹簧预紧力的第四设定压力时,导通进气口51和导通出气口52导通。停车拉手刹,驻车管路6驻车排气时,第一管路中的高压气体会通过驻车管路6被快速排出,第一控制口541的压强会快速降为0,由于在第二控制口542与驻车管路6连接的第二管路上设置节流阀55,第二控制口542的气压不会迅速降低为0,于是克服复位弹簧的预紧力,导通二位三通阀5中的阀体运动,使导通进气口51和导通出气口52导通,将干燥筒1出气端的压缩空气导通至泄压控制口41,通过泄压控制口41克服其复位弹簧控制泄压阀4导通,将空气钢管3的压缩空气排出。
68.由于节流时间有限,导通二位三通阀5的第二控制口542内的压缩空气经驻车管路6最终排入大气,第二控制口542的气压随之逐渐降低为0,这时导通二位三通阀5在复位弹簧预紧力作用下开始恢复最初状态,即将导通出气口52和导通排气口53进行连通。泄压阀4的泄压控制口41与导通二位三通阀5的导通出气口52之间管路中的气体,也会从导通排气口53排出,泄压阀4在复位弹簧预紧力作用下开始恢复最初状态,待车辆再次点火启动确保空压机泵气工作的正常。
69.增加调压阀8和双通单向阀9,调压进气口81和调压控制口84均与干燥筒1的出气端连接,第一进气口91与调压出气口82连接,第二进气口92与导通出气口52连接,共同出气口93与泄压控制口41连接。将调压阀8被配置为调压控制口84的压强达到第二设定压力时,调压进气口81和调压出气口82导通,且双通单向阀9被配置为第一进气口91和第二进气口92从压强较大的一进气口进气,另一进气口闭合断路。由于调压进气口81和调压控制口84均与干燥筒1的出气端连接,当驻车贮气筒7达到第二设定压力时,则空气钢管3、进气管路2和干燥筒1也达到第二设定压力,调压控制口84会控制调压进气口81和调压出气口82导通。第二进气口92与导通出气口52连接,由于此时导通出气口52与导通排气口53连通,第一进气口91的压强大于第二进气口92的压强,双通单向阀9会从第一进气口91进气,即从调压进气口81进气,从共同出气口93出气,与泄压控制口41连接,以打开泄压阀4,将空气钢管3内空气泄压。这样可以解决行车时,空气钢管3内存在压缩气体,会导致空气钢管3的压缩气体存在结冰风险的问题。
70.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71.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技术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
……”
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72.以上所述仅是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使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或实现本技术。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技术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技术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申请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