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操作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2-06-05 20:43:33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公开总体上涉及一种操作装置。更具体地,本公开涉及一种用于控制人力车辆的部件的操作装置。


背景技术:

2.诸如自行车、摩托车、全地形车辆(atv)、私人船艇和机动雪橇的人力车辆通常设置有一个或更多个用于控制一个或更多个部件的操作装置。这些控制装置包括操作一个或更多个其他部件的用户操作构件。因此,操作装置通常设置在对于用户方便的地方(例如,在自行车车把上)以操作操作装置。在近几年,一些操作装置设置有一个或更多个开关,其通过移动操作构件而被激活继而发送控制信号以操作部件。一个或更多个开关可以无线或经由电线发送控制信号。用于人力车辆(例如自行车)的操作装置的一个示例在美国专利号9,145,183中公开。


技术实现要素:

3.总体上,本公开涉及用于人力车辆的操作装置的各种特征。如本文使用的术语“人力车辆”是指可以由至少人的驱动力驱动的车辆,但不包括仅使用除了人力之外的驱动力的车辆。特别是,仅使用内燃机作为驱动力的车辆不包括在人力车辆中。人力车辆通常被认为是一种紧凑的轻型的、有时不需要用于在公共道路上驾驶的执照的车辆。人力车辆的车轮数量不受限制。人力车辆包括例如单轮车和具有三个或更多个车轮的车辆。人力车辆例如包括诸如山地自行车、公路自行车、城市自行车、货运自行车、卧式自行车等各种类型的自行车以及电动助力自行车(e-bike)。
4.鉴于已知技术的状况,根据本公开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操作装置,其基本上包括基座、第一电开关、第二电开关、第一操作构件和第二个操作构件。第一电开关设置于基座。第二电开关设置于基座。第一操作构件相对于基座可移动地设置以在第一操作构件从非操作位置移动至中间操作位置时激活第一电开关,而后在第一操作构件从中间操作位置移动至附加操作位置时激活第二电开关。第二操作构件相对于基座可移动地设置以在第二操作构件从非操作位置移动至中间操作位置时激活第二电开关,而后在第二操作构件从第二操作构件的中间操作位置移动至附加操作位置时激活第一电开关。
5.利用根据第一方面的操作装置,能够通过仅使用两个操作构件和两个电开关来输出四种不同的控制信号。
6.根据本公开的第二方面,根据第一方面的操作装置构造为使得第一操作构件相对于基座可移动地设置以在第一操作构件从中间操作位置移动至附加操作位置时激活第二电开关,同时第一电开关保持激活,并且第二操作构件相对于基座可移动地设置以在第二操作构件从第二操作构件的中间操作位置移动至附加操作位置时激活第一电开关,同时第二电开关保持激活。
7.利用根据第二方面的操作装置,可以使用相对简单的结构产生控制信号。
8.根据本公开的第三方面,根据第一方面或第二方面的操作装置构造为使得第一操作构件是与第二操作构件分离的构件。
9.利用根据第三方面的操作装置,能够独立地操作第一操作构件和第二操作构件中的每个。
10.根据本公开的第四方面,根据第一至第三方面中任一方面的操作装置构造为使得第一操作构件包括第一操作杆并且第二操作构件包括第二操作杆,并且第一操作杆和第二操作杆可枢转地安装至基座。
11.利用根据第四方面的操作装置,用户能够容易地操作第一操作构件和第二操作构件。
12.根据本公开的第五方面,根据第四方面的操作装置构造为使得第一操作构件与第二操作构件同轴地安装至基座。
13.利用根据第五方面的操作装置,通过将第一操作构件与第二操作构件同轴地安装至基座,能够提供相对紧凑且简单的操作装置。
14.根据本公开的第六方面,根据第四或第五方面的操作装置构造为使得第一操作构件包括可枢转地安装在基座的枢轴上的第一安装部分。第二操作构件包括可枢转地安装在基座的枢轴上的第二安装部分。第一操作杆可拆卸地且可重新附接地联接至第一安装部分。第二操作杆可拆卸地且可重新附接地联接至第二安装部分。
15.利用根据第六方面的操作装置,能够容易地制造第一操作杆和第二操作杆并将其组装到基座。
16.根据本公开的第七方面,根据第一至第六方面中任一方面的操作装置构造为使得第一操作构件构造为在第一操作构件从中间操作位置移动至附加操作位置时移动第二操作构件,使得第一操作构件通过第二操作构件的移动而激活第二电开关。
17.利用根据第七方面的操作装置,能够提供相对紧凑且简单的操作装置。
18.根据本公开的第八方面,根据第一至第七方面中的任一方面的操作装置构造为使得第二操作构件构造为在第二操作构件从中间操作位置移动至附加操作位置时移动第一操作构件,使得第二操作构件通过第一操作构件的移动而激活第一电开关。
19.利用根据第八方面的操作装置,能够提供相对紧凑且简单的操作装置。
20.根据本公开的第九方面,根据第一至第八方面中的任一方面的操作装置还包括第一偏置构件和第二偏置构件。第一偏置构件设置为将第一操作构件朝向第一操作构件的非操作位置偏置。第二偏置构件设置为将第二操作构件朝向第二操作构件的非操作位置偏置。
21.利用根据第九方面的操作装置,第一操作构件和第二操作构件构造为在被操作之后自动地返回到它们的非操作位置。
22.根据本公开的第十方面,根据第九方面的操作装置构造为使得第一操作构件与第二操作构件可枢转地安装在基座的枢轴上。第一偏置构件包括第一扭簧,第一扭簧具有围绕枢轴设置的螺旋部分。第二偏置构件包括第二扭簧,第二扭簧具有围绕枢轴设置的螺旋部分。
23.利用根据第十方面的操作装置,通过使用单一枢轴安装第一操作构件、第二操作构件、第一扭簧和第二扭簧,能够简化第一操作构件和第二操作构件到基座的安装。
24.根据本公开的第十一方面,根据第十方面的操作装置构造为使得基座包括枢轴、第一枢轴支撑件和第二枢轴支撑件。第一枢轴支撑件在第一位置支撑枢轴。第二枢轴支撑件在沿着枢轴与第一位置轴向间隔开的第二位置支撑枢轴。第一操作构件可枢转地支撑在枢轴上。第二操作构件可枢转地支撑在枢轴上。
25.利用根据第十一方面的操作装置,能够使用单一枢轴将第一操作杆和第二操作杆可枢转地支撑到基座。
26.根据本公开的第十二方面,根据第十一方面的操作装置构造为使得第一操作构件包括支撑在枢轴上的至少两个连接部分。第一偏置构件在第一操作构件的至少两个连接部分之间轴向地定位在枢轴上。第二操作构件包括支撑在枢轴上的至少两个连接部分。第二偏置构件在第二操作构件的至少两个连接部分之间轴向地定位在枢轴上。
27.利用根据第十二方面的操作装置,能够提供第一操作构件和第二操作构件到基座的相对紧凑且简单的枢转设置。
28.根据本公开的第十三方面,根据第十二方面的操作装置构造为使得第一操作构件的至少两个连接部分包括可枢转地支撑在枢轴上的第一连接部分、第二连接部分和第三连接部分。第二操作构件的至少两个连接部分包括可枢转地支撑在枢轴上的第一连接部分、第二连接部分和第三连接部分。
29.利用根据第十三方面的操作装置,能够进一步将第一操作构件和第二操作构件可靠地支撑到基座。
30.根据本公开的第十四方面,根据第十三方面的操作装置构造为使得第一操作构件的第一连接部分与第二连接部分在基座的第一枢轴支撑件与第二枢轴支撑件之间轴向地定位在枢轴上。第二操作构件的第一连接部分与第二连接部分在基座的第一枢轴支撑件与第二枢轴支撑件之间轴向地定位在枢轴上。
31.利用根据第十四方面的操作装置,能够提供第一操作构件和第二操作构件到基座的相对紧凑且简单的枢转设置。
32.根据本公开的第十五方面,根据第十四方面的操作装置构造为使得第一操作构件的第三连接部分与第二操作构件的第三连接部分在第一枢轴支撑件和第二枢轴支撑件中的一个的背离第一枢轴支撑件和第二枢轴支撑件中的另一个的一侧定位在枢轴上。
33.利用根据第十五方面的操作装置,能够进一步将第一操作构件和第二操作构件可靠地支撑到基座。
34.根据本公开的第十六方面,根据第一至第十五方面中任一方面的操作装置构造为进一步包括行程调节器,行程调节器构造为调节第一操作构件和第二操作构件中的至少一个的行程长度,以防止第一操作构件和第二操作构件中的至少一个到达附加操作位置。
35.利用根据第十六方面的操作装置,用户可以根据用户需要和/或期望为第一操作构件和第二操作构件中的至少一个选择不同的操作模式。
36.根据本公开的第十七方面,根据第十六方面的操作装置构造为使得行程调节器构造为同时调节第一操作构件和第二操作构件两者的行程长度。
37.利用根据第十七方面的操作装置,用户可以根据用户需要和/或期望同时为第一操作构件和第二操作构件选择不同的操作模式。
38.根据本公开的第十八方面,提供一种用于人力车辆的操作装置。操作装置基本上
包括基座、第一操作构件、第一电开关、第二操作构件、第二电开关和行程调节器。第一操作构件相对于基座可移动地设置。第一电开关设置于基座并设置为通过第一操作构件的移动被激活。第二操作构件相对于基座可移动地设置。第二电开关设置于基座并设置为通过第二操作构件的移动被激活。行程调节器构造为同时调节第一操作构件的行程长度和第二操作构件的行程长度。
39.利用根据第十八方面的操作装置,用户可以根据用户需要和/或期望同时为第一操作构件和第二操作构件选择不同的操作模式。
40.根据本公开的第十九方面,根据第十八方面的操作装置构造为使得基座包括枢轴。第一操作构件和第二操作构件可枢转地支撑在枢轴上。行程调节器包括邻接部,邻接部相对于基座在从邻接部到第一操作构件和第二操作构件设置第一距离的第一位置和从邻接部到第一操作构件和第二操作构件设置第二距离的第二位置之间可移动地安装。第一距离不同于第二距离。
41.利用根据第十九方面的操作装置,用户可以根据骑行状况调节第一操作构件和第二操作构件的操作行程。
42.根据本公开的第二十方面,根据第十九方面的操作装置构造为使得行程调节器包括枢轴,枢轴相对于基座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可移动地支撑邻接部。
43.利用根据第二十方面的操作装置,可以利用相对较少的附加部件来调节第一操作构件和第二操作构件的操作行程。
44.根据本公开的第二十一方面,根据第二十方面的操作装置构造为使得行程调节器的枢轴包括从基座突出的用户操作构件。
45.利用根据第二十一方面的操作装置,用户可以在不使用工具的情况下调节第一操作构件和第二操作构件的操作行程。
46.根据本公开的第二十二方面,根据第十八至第二十一方面中的任一方面的操作装置还包括第一偏置构件和第二偏置构件。第一偏置构件设置为将第一操作构件朝向第一操作构件的非操作位置偏置。第二偏置构件设置为将第二操作构件朝向第二操作构件的非操作位置偏置。
47.利用根据第二十二方面的操作装置,第一操作构件和第二操作构件构造为在被操作之后自动地返回到它们的非操作位置。
48.根据本公开的第二十三方面,根据第二十二方面的操作装置构造为使得行程调节器包括分度凸轮,分度凸轮与第一偏置构件和第二偏置构件中的至少一个接合,以选择性地将邻接部保持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
49.利用根据第二十三方面的操作装置,可以可靠地保持第一操作构件和第二操作构件的选定操作行程。
50.根据本公开的第二十四方面,根据第十九方面至第二十三方面中任一方面的操作装置构造为使得第一操作构件包括第一操作杆并且第二操作构件包括第二操作杆。第一操作杆和第二操作杆可枢转地安装至基座。
51.利用根据第二十四方面的操作装置,用户能够容易地操作第一操作构件和第二操作构件。
52.根据本公开的第二十五方面,根据第二十四方面的操作装置构造为使得第一操作
构件与第二操作构件同轴地安装至基座。
53.利用根据第二十五方面的操作装置,通过将第一操作构件与第二操作构件同轴地安装至基座,可以提供相对紧凑且简单的操作装置。
54.并且,从以下详细描述,所公开的操作装置的其他目的、特征、方面和优点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将变得显而易见,以下详细描述结合附图公开了操作装置的优选实施方式。
附图说明
55.现在参考形成本原始公开的一部分的附图:
56.图1是根据一个图示实施方式的包括控制系统的人力车辆的侧视立面图,控制系统具有用于操作多个车辆部件的一对操作装置;
57.图2是包括操作装置的图1所示的人力车辆的车把的一部分的后视立面图;
58.图3是图1所示的人力车辆的操作装置中的一个的电气框图;
59.图4是图2中所示的右操作装置的放大的后视立面图,其中操作装置安装至液压制动操作装置形式的另一操作装置;
60.图5是沿着第一操作构件和第二操作构件的枢轴观察的图3所示的右操作装置的一部分的局部等距视图,其中第一操作构件和第二操作构件在它们的静止位置;
61.图6是图4和图5所示的右操作装置的局部分解等距视图;
62.图7是右控件的等距视图,其中右操作装置设置为短行程模式,使得第一用户操作构件只能激活第一电开关,且第二用户操作构件只能激活第二电开关;
63.图8是右操作装置的等距视图,其中右操作装置的基座的一部分被断开,且其中右操作装置设置为短行程模式;
64.图9是右操作装置的类似于图7的等距视图,其中右操作装置设置为长行程模式,使得第一操作构件能够操作第一电开关,第二操作构件能够激活第二电开关,并且第一操作构件和第二操作构件中的每个能够同时激活第一电开关和第二电开关两者;
65.图10是右操作装置的类似于图8的等距视图,其中右操作装置的基座的一部分被断开,且其中右操作装置设置为长行程模式;
66.图11是沿着第一操作构件和第二操作构件的枢轴观察的右操作装置的局部等距视图,其中右操作装置设置为短行程模式;
67.图12是右操作装置的局部等距视图,其中右操作装置设置为长行程模式;
68.图13是沿着第一操作构件和第二操作构件的枢轴观察的右操作装置的局部视图,其中右操作装置设置为短行程模式;
69.图14是沿着第一操作构件和第二操作构件的枢轴观察的右操作装置的局部视图,其中右操作装置设置为长行程模式;
70.图15和图16是图4至图8中所示的右操作装置的局部等距视图,其中基座的一部分已经被断开以露出右操作装置的各个部分,其中右操作装置设置为短行程模式,且第一操作构件和第二操作构件在它们的非操作位置;
71.图17和图18是右操作装置的一部分的类似于图15和图16的局部等距视图,但是其中第一操作构件已经移动至第一激活位置(中间操作位置)以当在短行程模式下时激活第
一电开关;
72.图19和图20是右操作装置的一部分的类似于图15和图16的局部等距视图,但是其中第二操作构件已经移动至第二激活位置(附加操作位置)以当在短行程模式下时激活第二电开关;
73.图21和图22是右操作装置的一部分的类似于图15和图16的局部等距视图,但是其中右操作装置设置为长行程模式,且第一用户操作构件和第二用户操作构件在非操作位置;
74.图23和图24是右操作装置的一部分的类似于图15和图16的局部等距视图,但是其中第一操作构件已经移动至第一激活位置(中间操作位置)以当在长行程模式下时激活第一电开关;
75.图25和图26是右操作装置的一部分的类似于图15和图16的局部等距视图,但是其中第一操作构件已经移动至第二激活位置(附加操作位置)以当在长行程模式下时激活第一电开关和第二电开关两者;
76.图27和图28是右操作装置的一部分的类似于图15和图16的局部等距视图,但是其中第二操作构件已经移动至第一激活位置(中间操作位置)以当在长行程模式下时激活第二电开关;
77.图29和图30是右操作装置的一部分的类似于图15和图16的局部等距视图,但是其中第二操作构件已经移动至第二激活位置(附加操作位置)以当在长行程模式下时激活第一电开关和第二电开关两者;
78.图31是图4至图30中所示的右操作装置的等距视图,其中右操作装置的操作负载调节器设置为低操作负载模式;
79.图32是右操作装置的类似于图31的等距视图,其中右操作装置的操作负载调节器设置为高操作负载模式;
80.图33是图4至图32所示的右操作装置的等距视图,其中基座的一部分已经被断开以露出第一负载产生器和设置为低操作负载模式的操作负载调节器;
81.图34是类似于图33的右操作装置的等距视图,其中操作负载调节器设置为高操作负载模式;
82.图35是图4至图34所示的右操作装置的等距视图,其中基座的一部分已被断开以露出第一负载产生器和设置为低操作负载模式的操作负载调节器;以及
83.图36是右操作装置的类似于图35的等距视图,其中操作负载调节器设置为高操作负载模式。
具体实施方式
84.现在将参考附图解释所选定的实施方式。对于人力车辆领域(例如自行车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从本公开中将显而易见的是,提供实施方式的以下描述仅用于说明而不是意图限制本发明,本发明由所附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方式限定。
85.首先参考图1,提供了一种根据一个图示实施方式的用于人力车辆v的操作装置。此处,在图示实施方式中,操作装置10a是设置于人力车辆v的用于响应于用户输入操作至少两个车辆部件的电动操作装置。此处,人力车辆v是电动助力自行车(e-bike)。替代地,人
力车辆v可以是公路自行车、城市自行车、货运自行车、卧式自行车,或其他类型的非公路自行车,诸如越野自行车。人力车辆v的车轮数量不受限制。人力车辆v例如包括单轮车和具有三个或更多个车轮的车辆。此处,人力车辆v是至少部分地使用人力作为用于行驶的驱动力并且包括辅助人力的电驱动单元的自行车。特别地,仅使用内燃机作为驱动力的车辆不包括在本公开的人力车辆中。
86.如图1中所示,人力车辆v包括由后车轮rw和前车轮fw支撑的车体vb。车体vb基本上包括前车架体fb和后车架体rb(摆臂)。车体vb还设置有车把h和用于使前车轮fw转向的前叉ff。后车架体rb可摆动地安装至前车架体fb的后部分,使得后车架体rb能够相对于前车架体fb枢转。后车轮rw安装至后车架体rb的后端。后减震器rs可操作地设置在前车架体fb和后车架体rb之间。后减震器rs设置在前车架体fb和后车架体rb之间以控制后车架体rb相对于前车架体fb的移动。即,后减震器rs吸收从后车轮rw传递的震动。后车轮rw可旋转地安装至后车架体rb。前车轮fw经由前叉ff安装至前车架体fb。即,前车轮fw安装至前叉ff的下端。高度可调座杆asp以常规方式安装至前车架体fb的座管,并且以任何合适的方式支撑自行车座或鞍座s。前叉ff可枢转地安装至前车架体fb的头管。车把h安装至前叉ff的转向柱转向管的上端。前叉ff吸收从前车轮fw传递的震动。优选地,后减震器rs和前叉ff为电动可调悬架。例如,可以调节后减震器rs和前叉ff的刚度和/或行程长度。
87.人力车辆v还包括传动系dt和可操作地联接至传动系dt的电驱动单元du。此处,例如,传动系dt是包括曲柄c、前链轮fs、多个后链轮cs和链条cn的链传动型。曲柄c包括曲柄轴ca1和一对曲柄臂ca2。曲柄轴ca1经由电驱动单元du可旋转地支撑到前车架体fb。曲柄臂ca2设置在曲柄轴ca1的两端。踏板pd可旋转地联接至曲柄臂ca2中的每个的远端。传动系dt可以从任何类型中选择,并且可以是带传动型或轴传动型。此处,人力车辆v还包括后拨链器rd,该后拨链器rd附接至后车架体rb,用于使链条cn在后链轮cs之间换挡。后拨链器rd是一种换挡装置。此处,后拨链器rd是电动拨链器。
88.电驱动单元du具有向前链轮fs提供驱动辅助力的电动机。电驱动单元du可以以常规方式被致动以辅助人力车辆v的推进。例如,电驱动单元du根据施加至踏板pd的人的驱动力被致动。电驱动单元du由安装在人力车辆v的下管上的主电池组bp提供的电力致动。主电池组bp可以向其他车辆部件诸如后拨链器rd、高度可调座杆asp、后减震器rs、前叉ff和任何其他使用电力的车辆部件提供电力。
89.人力车辆v还包括自行车计算机sc。此处,自行车计算机sc安装至前车架体fb。替代地,自行车计算机sc可以设置在车把h上。自行车计算机sc通知骑车者人力车辆v的各种行驶和/或操作状况。自行车计算机sc还可以包括用于自动控制一个或更多个车辆部件的各种控制程序。例如,自行车计算机sc可以设置有用于根据人力车辆v的一个或更多个行驶和/或操作状况改变后拨链器rd的挡位的自动换挡程序。自行车计算机sc将在后文详细说明。
90.现在参考图2,人力车辆v还包括操作装置10b。操作装置10a和10b是安装至人力车辆v的车把h上的电动操作装置。由于操作装置10a和10b被骑车者使用以操作人力车辆v的一个或更多个部件,操作装置10a和10b中的每个也可以被称为用户可操作输入装置。基本上,如图2中所示,操作装置10a是由骑车者的右手操作的右手侧操作装置,而操作装置10b是由骑车者的左手操作的左手侧操作装置。操作装置10a和10b可以以各种方式安装至人力
车辆v。此处,例如,操作装置10a经由制动操作装置bl1安装至车把h,并且操作装置10b经由制动操作装置bl2安装至车把h。然而,操作装置10a和10b可以各自设置有专用车把夹或其他安装结构以安装至车把h。操作装置10a和10b中的每个通过电线w直接或间接地连接至电动车辆部件。
91.在图示实施方式中,操作装置10a和10b在构造上相同,除了它们是彼此的镜像。操作装置10a和10b的基础编程相同。然而,用户或骑车者可以设置操作装置10a和10b来控制不同的车辆部件和/或不同地控制相同的车辆部件。因此,操作装置10a的描述适用于操作装置10b,为简洁起见,操作装置10b本文将不再进一步详细地描述。
92.图3中所示,操作装置10a还包括电子控制器14。此处,电子控制器14由安装在电路板上的一个或更多个半导体芯片形成。本文使用的术语“电子控制器”是指执行软件程序的硬件,不包括人。在任何情况下,电子控制器14优选地是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14a(即中央处理单元)和至少一个存储器14b(即计算机存储装置)的微型计算机。处理器14a可以是一个或更多个集成电路,其具有用于使电路完成本文描述的动作的固件。存储器14b是任何计算机存储装置或以暂时性、传播信号为唯一例外的任何非暂时性计算机可读介质。例如,存储器14b可以包括非易失性存储器和易失性存储器,并且可以包括rom(只读存储器)装置、ram(随机存取存储器)装置、硬盘、闪存驱动器等。
93.此处,操作装置10a和10b中的每个包括电子控制器。然而,电子控制器14可以远离操作装置10a和10b定位,并且由操作装置10a和10b两者共享。替代地,操作装置10a和10b中的每个可以与其自身的远离操作装置10a和10b定位的专用电子控制器通信。在任何情况下,当使用一个或更多个操作装置时可以设置一个或更多个电子控制器。在图示实施方式中,操作装置10a和10b中的每个包括本文描述的电子控制器14。
94.如图3中所示,操作装置10a还包括第一电开关swl。第一电开关sw1电连接至电子控制器14,使得在激活第一电开关sw1时将输入信号发送至电子控制器14。此处,操作装置10a还包括第二电开关sw2。第二电开关sw2也电连接至电子控制器14,使得在激活第二电开关sw2时将输入信号发送至电子控制器14。第一电开关sw1和第二电开关sw2例如安装在包括电子控制器14的电路板上。此处,第一电开关sw1和第二电开关sw2是电连接至电子控制器14的电路板的推动操作的电开关。优选地,如图3中所示,第一电开关sw1设置有第一发电元件pge1,第二电开关sw2设置有第二发电元件pge2。发电元件pge1和pge2中的每个例如可以是每次操作电开关sw1和sw2中的相应一个时产生电力的压电元件。发电元件pge1和pge2是用于向操作装置10a的部件提供电力的电力供应的一个示例。
95.如图3中所示,操作装置10a还包括电池16,其向操作装置10a的部件提供电力。电池16是用于向操作装置10a的部件提供电力的电力供应的另一示例。优选地,电池16包括纽扣电池、可充电电池和发电元件中的至少一个。此处,电池16优选地为设置在包括电子控制器14、第一电开关sw1和第二电开关sw2的电路板上的可充电纽扣电池。然而,电池16不限于可充电纽扣电池。此外,电池16可以远离操作装置10a定位。
96.此外,在图示实施方式中,操作装置10a还包括无线通信器18。无线通信器18构造为响应于用户操作操作装置10a无线地输出信号。以此方式,操作装置10a可以是不通过电线连接至任何其他部件的单独的、自包含的部件。替代地,如图2中所示,操作装置10a和10b可以通过电线w连接至车辆部件。电子控制器14响应于第一电开关sw1和第二电开关sw2中
的一个被激活,向无线通信器18输出信号。因此,在此,电子控制器14与高度可调座杆asp、后减震器rs、前叉ff、自行车计算机sc和电驱动单元du(统称为车辆部件)中的任何一个无线通信。然而,电子控制器14可以构造为根据需要和/或期望通过无线连接和/或通过有线连接与车辆部件通信。
97.此处,无线通信器18可以是诸如发射器的单向无线通信设备,或者诸如收发器的双向无线通信设备。在无线通信器18是收发器的情况下,无线通信器18与其他车辆部件无线通信,使得来自车辆部件的输出信号被无线通信器18接收并发射至自行车计算机sc。在任何情况下,无线通信器18的无线通信信号可以是射频(rf)信号、超宽带通信信号或如人力车辆领域所理解的通信、通信、通信或任何其他类型的适合短范围无线通信的信号。替代地,无线通信器18可以被省略并且操作装置10a可以通过电线w连接至车辆部件和电池16。在这种情况下,车辆部件和电池16构造为例如通过电力线通信(plc)、控制器局域网(can)或通用异步接收器/发射器(uart)与操作装置10a的电子控制器14通信。
98.参照图2和图4,操作装置10a包括基座20。基座20构造为将操作装置10a安装至人力车辆v。此处,例如,基座20经由制动操作装置bl1安装至车把h。然而,基座20可以设置有专用的车把夹或其他安装结构以安装至车把h。操作装置10a还包括第一操作构件21。第一电开关sw1设置于基座20并设置为通过第一操作构件21的移动被激活。第一操作构件21构造为由用户操作,由此是第一用户操作输入的示例。第一操作构件21相对于基座20可移动地设置。如下文说明的,第一操作构件21构造为选择性地激活第一电开关sw1和第二电开关sw2。
99.此处,操作装置10a还包括第二操作构件22。第二操作构件22构造为由用户操作,由此是第二用户操作输入的示例。第二操作构件22相对于基座20可移动地设置。第二电开关sw2设置于基座20并设置为通过第二操作构件22的移动而被激活。第一操作构件21是与第二操作构件22分离的构件。由此,如下文说明的,第一操作构件21可以至少部分地操作和相对于基座20移动而不移动第二操作构件22。同样地,第二操作构件22可以至少部分地操作和相对于基座20移动而不移动第一操作构件21。此外,如下文说明的,第二操作构件22构造为选择性地激活第一电开关sw1和第二电开关sw2。
100.在图示实施方式中,基座20包括枢轴24。枢轴24限定第一枢轴线p1。第一操作构件21可枢转地支撑在枢轴24上。第二操作构件22可枢转地支撑在枢轴24上。换句话说,第一操作构件21与第二操作构件22都可枢转地安装在基座20的枢轴24上。由此,此处,第一操作构件21和第二操作构件22围绕枢轴24相对于基座20枢转。基本上,第一操作构件21和第二操作构件22构造为选择性地操作车辆部件,诸如后拨链器rd或高度可调座杆asp。
101.如图5和图6所示,第一操作构件21包括第一安装部分26,其可枢转地安装在基座20的枢轴24上。第一操作构件21还包括第一操作杆28。第一操作杆28可拆卸地且可重新附接地联接至第一安装部分26。此处,第一安装部分26和第一操作杆28都通过舌槽连接而联接在一起,其中第一操作杆28的槽通过滑动移动与第一安装部分26的舌配合。然后,紧固件30(例如螺钉)将第一操作杆28固定至第一安装部分26。第一操作杆28从第一安装部分26延伸,并且构造为针对用户的用户界面以操作第一操作构件21。
102.而且,第二操作构件22包括第二安装部分32,其可枢转地安装在基座20的枢轴24
上。第二操作构件22还包括第二操作杆34。第二操作杆34可拆卸地且可重新附接地联接至第二安装部分32。此处,第二安装部分32和第二操作杆34都通过舌槽连接而联接在一起,其中第二操作杆34的槽通过滑动移动与第二安装部分32的舌配合。然后,紧固件36(例如螺钉)将第二操作杆34固定至第二安装部分32。类似于第一操作杆28,第二操作杆34从第二安装部分32延伸,并且构造为针对用户的用户界面以操作第二操作构件22。
103.参见图5,第一操作构件21和第二操作构件22可枢转地安装在基座20的枢轴24上以围绕枢轴线p1枢转。此处,第一操作杆28和第二操作杆34可枢转地且同轴地安装至基座20。如下文说明的,第一操作杆28和第二操作杆34均被偏置到相对于基座20的静止或非操作位置。本文使用的术语“静止位置”和“非操作位置”是指部件(例如第一操作杆28或第二操作杆34)保持静止的状态而在此状态下不需要用户握持该部件。另一方面,本文使用的术语“被操作位置”和“操作位置”是指部件(例如第一操作杆28或第二操作杆34)由于外力输入至操作装置10a而暂时地保持在一位置的暂时状态。第一操作杆28和第二操作杆34可以由用户在操作方向d1围绕枢轴线p1从它们的静止位置枢转。
104.如图5中所示,第一操作构件21可以在操作方向dl从其静止位置以第一预定距离rl操作至中间操作位置,以仅激活第一电开关swl。换句话说,由于第一操作构件21在操作方向d1从其静止位置移动至中间操作位置,第一电开关sw1被压下。此处,第一操作构件21在操作方向d1从其静止位置到中间操作位置相对于基座20可移动,而不移动第二操作构件22。此外,第一操作构件21可以在操作方向d1从其静止位置以第二预定操作距离r2操作至附加操作位置,以依次激活第一电开关sw1而后第二电开关sw2。即,第一操作构件21构造为在第一操作构件21在操作方向d1相对于基座20移动超过第一预定距离r1时移动第二操作构件22。具体地,第一操作构件21在操作方向d1相对于基座20从其静止位置移动至附加操作位置,使得第一电开关sw1被压下,然后第二电开关sw2被压下同时第一电开关sw1保持压下。
105.同样地,如图5中所示,第二操作构件22可以在操作方向dl从其静止位置以第三预定距离r3操作至中间操作位置,以仅激活第二电开关sw2。换句话说,由于第二操作构件22在操作方向d1从其静止位置移动至中间操作位置,第二电开关sw2被压下。此处,第二操作构件22在操作方向d1从其静止位置到中间操作位置相对于基座20可移动,而不移动第一操作构件21。此外,第二操作构件22在操作方向d1从其静止位置以第四预定距离r4操作至附加操作位置,以依次激活第二电开关sw2而后第一电开关sw1。即,第二操作构件22构造为在第二操作构件22在操作方向d1相对于基座20移动超过第三预定距离r3时移动第一操作构件21。具体地,第二操作构件22在操作方向d1相对于基座20从其静止位置移动至附加操作位置,使得第二电开关sw2被压下,然后第一电开关sw1被压下同时第二电开关sw2保持压下。此处,第一预定距离r1与第三预定距离r3实质上相等。类似地,第二预定距离r2与第四预定距离r4实质上相等。
106.在操作装置10a用于操作或控制后拨链器rd的情况下,第一操作构件21用于使后拨链器rd降挡,而第二操作构件22用于使后拨链器rd升挡。为了使后拨链器rd降挡,第一操作构件21被操作至中间操作位置或附加操作位置。例如,当第一操作构件21从其静止位置移动第一预定距离r1至中间操作位置时,第一电开关sw1被压下,使得电子控制器14向后拨链器rd输出单挡降挡信号。另一方面,例如,当第一操作构件21从其静止位置移动第二预定
距离r2至附加操作位置时,第二电开关sw2被压下同时第一电开关sw1保持压下,使得电子控制器14向后拨链器rd输出双挡降挡信号。为了使后拨链器rd升挡,第二操作构件22被操作至中间操作位置或附加操作位置。例如,当第二操作构件22从其静止位置移动第三预定距离r3至中间操作位置时,第二电开关sw2被压下,使得电子控制器14向后拨链器rd输出单挡升挡信号。另一方面,例如,当第二操作构件22从其静止位置移动第四预定距离r4至附加操作位置时,第一电开关sw1被压下同时第二电开关sw2保持压下,使得电子控制器14向后拨链器rd输出双挡升挡信号。
107.参照图6,操作装置10a还包括第一偏置构件41。第一偏置构件41设置为将第一操作构件21朝向非操作位置偏置。操作装置10a还包括第二偏置构件42。第二偏置构件42设置为将第二操作构件22朝向非操作位置偏置。此处,第一偏置构件41包括第一扭簧,其具有围绕枢轴24设置的螺旋部分41a。第一偏置构件41的第一扭簧还包括构造为接触第一操作构件21的第一支腿41b和可操作地接触基座20的一部分(下文讨论)的第二支腿41c。类似地,第二偏置构件42包括第二扭簧,其具有围绕枢轴24设置的螺旋部分42a。第二偏置构件42的第二扭簧还包括构造为接触第二操作构件22的第一支腿42b和可操作地接触基座20的一部分(下面讨论)的第二支腿42c。
108.主要参照图6和图8,基座20包括壳体44和盖子46。盖子46通过枢轴48可枢转地安装至壳体44以在关闭状态和打开状态之间移动。盖子46通过一对紧固件50(例如,图示实施方式中的一对螺钉)相对于壳体44固定在关闭状态。壳体44和盖子46可以由任何合适的刚性材料构成,例如刚性塑料材料和/或金属材料。如图8中所示,壳体44和盖子46将控制单元52支撑到基座20。控制单元52包括电子控制器14、电力供应16、无线通信器18、第一电开关sw1和第二电开关sw2。第一电开关sw1和第二电开关sw2通过壳体44露出以由第一操作构件21和第二操作构件22可操作。以这种方式,第一电开关sw1设置于基座20。同样地。以这种方式,第二电开关sw2设置于基座20。此处,控制单元52可拆卸地设置在壳体44和盖子46之间。
109.此处,如图6中所示,基座20包括第一枢轴支撑件44a和第二枢轴支撑件44b。例如,第一枢轴支撑件44a和第二枢轴支撑件44b是壳体44的组成部分。第一枢轴支撑件44a在第一位置支撑枢轴24。第二枢轴支撑件44b在沿着枢轴24与第一位置轴向间隔开的第二位置支撑枢轴24。第一操作构件21包括支撑在枢轴24上的至少两个连接部分。同样地,第二操作构件22包括支撑在枢轴24上的至少两个连接部分。
110.在图示实施方式中,第一操作构件21的至少两个连接部分包括可枢转地支撑在枢轴24上的第一连接部分26a、第二连接部分26b和第三连接部分28a。第一连接部分26a和第二连接部分26b为第一操作构件21的第一安装部分26的组成部分,而第三连接部分28a为第一操作构件21的第一操作杆28的组成部分。第一偏置构件41在第一操作构件21的至少两个连接部分之间轴向地定位在枢轴24上。具体地,在图示实施方式中,第一偏置构件41在第一连接部分26a和第二连接部分26b之间轴向地定位在枢轴24上。而且,第一操作构件21的第一连接部分26a和第二连接部分26b在基座20的第一枢轴支撑件44a和第二枢轴支撑件44b之间轴向地定位在枢轴24上。在另一方面,第一操作构件21的第三连接部分28a在第一枢轴支撑件44a和第二枢轴支撑件44b中的一个的背离第一枢轴支撑件44a和第二枢轴支撑件44b的另一个的一侧定位在枢轴24上。在图示实施方式中,第三连接部分28a在第一枢轴支撑件44a的背离第二枢轴支撑件44b的一侧定位在枢轴24上。
111.在图示实施方式中,第二操作构件22的至少两个连接部分包括可枢转地支撑在枢轴24上的第一连接部分32a、第二连接部分32b和第三连接部分34a。第一连接部分32a和第二连接部分32b为第二操作构件22的第二安装部分32的组成部分,而第三连接部分34a为第二操作构件22的第二操作杆34的组成部分。第二偏置构件42在第二操作构件22的至少两个连接部分之间轴向地定位在枢轴24上。具体地,在图示实施方式中,第二偏置构件42在第一连接部分32a和第二连接部分32b之间轴向地定位在枢轴24上。而且,第二操作构件22的第一连接部分32a与第二连接部分32b在基座20的第一枢轴支撑件44a与第二枢轴支撑件44b之间轴向地定位在枢轴24上。在另一方面,第二操作构件22的第三连接部分34a在第一枢轴支撑件44a和第二枢轴支撑件44b中的一个的背离第一枢轴支撑件44a和第二枢轴支撑件44b中的另一个的一侧定位在枢轴24上。在图示实施方式中,第三连接部分34a在第一枢轴支撑件44a的背离第二枢轴支撑件44b的一侧定位在枢轴24上。
112.此处,如图6中所示,第一操作构件21的第一安装部分26设置有一对凹部54。如图7和图8所示,凹部54中的每个限定第一邻接部54a和第二邻接部54b。在另一方面,如图6中所示,第二操作构件22的第二安装部分32设置有一对第三邻接部56。如图7和图8所示,第三邻接部56位于第一操作构件21的凹部54的第一邻接部54a和第二邻接部54b之间。第一邻接部54a构造为接触第二操作构件22的第三邻接部56,使得第一操作构件21和第二操作构件22在第一操作构件21从中间操作位置向附加操作位置枢转时在枢轴24上一起枢转(参见图5)。第二邻接部54b构造为被第二操作构件22的第三邻接部56接触,使得第一操作构件21和第二操作构件22在第二操作构件22从中间操作位置向附加操作位置枢转时在枢轴24上一起枢转(参见图5)。
113.如上文所述的,基座20构造为将操作装置10a安装至人力车辆v的车把h。更具体地,在图示实施方式中,如图4中所示,操作装置10a还包括联接至基座20的车把夹58。车把夹58构造为相对于基座20可拆卸且可重新附接。例如,基座20通过合适的诸如固定螺栓59的紧固件连接至车把夹58。
114.此处,车把夹58是制动操作装置bl1的一部分,其在图示实施方式中是液压制动操作装置。由于制动操作装置bl1在人力车辆领域具有相对常规的功能,本文将仅讨论制动操作装置bl1的车把夹58。车把夹58将操作装置10a和制动操作装置bl1两者支撑在车把h上,其在图示实施方式中是自行车车把。替代地,车把夹58可以整合至操作装置10a的基座20中。进一步地,无论基座20和车把夹58之间的附接方式如何,制动操作装置bl1都可以从车把夹58省略。
115.此处,如图6至图14中所示,操作装置10a还包括行程调节器60。行程调节器60构造为调节第一操作构件21和第二操作构件22中的至少一个的行程长度,以防止第一操作构件21和第二操作构件22中的至少一个到达附加操作位置。此处,行程调节器60构造为同时调节第一操作构件21的行程长度和第二操作构件22的行程长度。替代地,行程调节器60可以构造为仅调节第一操作构件21和第二操作构件22中的一个的行程长度。另外,替代地,行程调节器60可以构造为单独地调节第一操作构件21和第二操作构件22中的仅一个的行程长度。
116.行程调节器60包括邻接部62。此处,行程调节器60包括用于同时调节第一操作构件21和第二操作构件22的行程长度的一对邻接部62。然而,设置两个邻接部62不是必需的。
准确地说,邻接部62中的一个足以同时调节第一操作构件21和第二操作构件22的行程长度。邻接部62均相对于基座20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可移动地安装,在第一位置,从邻接部62到第一操作构件21和第二操作构件22设置第一距离l1(参见图13),在第二位置,从邻接部62到第一操作构件21和第二操作构件22设置第二距离l2(参见图14)。第一距离l1不同于第二距离l2。具体地,如图11和图12中所示,邻接部62中的一个位于第一连接部分26a的第一凹部26a1和第一连接部分32a的第一凹部32a1中,而邻接部62中的另一个位于第二连接部分26b的第二凹部26b1和第二连接部分32b的第二凹部32b1中。
117.行程调节器60还包括枢轴64,其在第一位置(参见图13)和第二位置(参见图14)之间相对于基座20可移动地支撑邻接部62。枢轴64限定第二枢轴线p2。第二枢轴线p2平行于第一枢轴线p1。行程调节器60的枢轴64包括从基座20突出的用户操作构件66。行程调节器60包括分度凸轮68,其与第一偏置构件41和第二偏置构件42中的至少一个接合,以选择性地将邻接部62保持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
118.如图13和图14中所示,邻接部62和分度凸轮68不可移动地设置在枢轴64上。邻接部62限制第一操作构件21和第二操作构件22的移动。用户操作构件66附接至枢轴64的一端,并从基座20突出。以这种方式,用户可以使用户操作构件66相对于基座20枢转,使得枢轴64和邻接部62相对于基座20一起枢转。
119.更具体地,邻接部62通过使用用户操作构件66旋转枢轴64,相对于基座20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可移动地安装。分度凸轮68与第一偏置构件41和第二偏置构件42中的至少一个接合,以选择性地将邻接部62保持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此处,分度凸轮68与第一偏置构件41和第二偏置构件42两者接合。优选地,分度凸轮68包括第一分度表面68a和第二分度表面68b。第一分度表面68a和第二分度表面68b选择性地接触第一偏置构件41的第二支腿41c和第二偏置构件42的第二支腿42c。特别地,第一分度表面68a接触第一偏置构件41的第二支腿41c和第二偏置构件42的第二支腿42c,以如图13中所示将邻接部62保持在第一位置。另一方面,第二分度表面68b接触第一偏置构件41的第二支腿41c和第二偏置构件42的第二支腿42c,以如图14中所示将邻接部62保持在第二位置。
120.在邻接部62在如图13中所示的第一位置的情况下,第一操作构件21在从静止位置移动第一预定距离rl(参见图5)到中间操作位置之后接触邻接部62,并且第二操作构件22在从静止位置移动第三预定距离r3(参见图5)到中间操作位置之后接触邻接部62。由于邻接部62在第一位置,第一操作构件21只能激活第一电开关sw1,而第二操作构件22只能激活第二电开关sw2。
121.在邻接部62在如图14中所示的第二位置的情况下,第一操作构件21在从静止位置移动第二预定距离r2(参见图5)到附加操作位置之后接触邻接部62,并且第二操作构件22在从静止位置移动第四预定距离r4(参见图5)到附加操作位置之后接触邻接部62。由于邻接部62在第二位置,第一操作构件21可以在第一电开关sw1保持压下时依次激活第一电开关sw1而后第二电开关sw2。此外,由于邻接部62在第二位置,第二操作构件22可以在第二电开关sw2保持压下时依次激活第二电开关sw2而后第一电开关sw1。
122.现在参考图15至图20,此处,行程调节器60设置为短行程模式,其中邻接部62在第一位置。因此,在短行程模式下,第一操作构件21只能激活第一电开关sw1,而第二操作构件22只能激活第二电开关sw2。即,图15和图16示出了在非操作位置的第一操作构件21和第二
操作构件22并且行程调节器60设置为短行程模式。如上文所述的,在短行程模式下,邻接部62位于第一位置以限制第一操作构件21和第二操作构件22的移动。在图17和图18中,第一操作构件21已经移动至中间操作位置以激活第一电开关sw1(图18),而第二操作构件22保持静止(图17)。在短行程模式下,如图18中所示,第一操作构件21抵靠邻接部62,使得第一操作构件21不能移动经过中间操作位置。在图19和图20中,第二操作构件22已经移动至中间操作位置以激活第二电开关sw2(图19),而第一操作构件21保持静止(图20)。在短行程模式下,如图19中所示,第二操作构件22抵靠邻接部62,使得第二操作构件22不能移动经过中间操作位置。
123.现在参考图21至图30,此处,行程调节器60设置为长行程模式,其中邻接部62在第二位置。因此,在长行程模式下,第一操作构件21可以依次激活第一电开关sw1和第二电开关sw2,而第二操作构件22可以依次激活第二电开关sw2和第一电开关sw1。即,图21和图22示出了在非操作位置的第一操作构件21和第二操作构件22并且行程调节器60设置为长行程模式。在图23和图24中,第一操作构件21已经移动至中间操作位置以激活第一电开关sw1(图24),而第二操作构件22保持静止(图23)。在不沿相反方向移动第一操作构件21的情况下,如图25和图26中所示,第一操作构件21可以从中间操作位置逐渐移动至附加操作位置。以这种方式,第一操作构件21相对于基座20可移动地设置以在第一操作构件21从非操作位置移动至中间操作位置时激活第一电开关sw1,而后在第一操作构件21从中间操作位置移动至附加操作位置时激活第二电开关sw2。特别地,如图25和图26中所示,第一操作构件21构造为在第一操作构件21从中间操作位置移动至附加操作位置时移动第二操作构件22,使得第一操作构件21通过第二操作构件22的移动而激活第二电开关sw2。因此,如图25和图26中所示,第一操作构件21相对于基座20可移动地设置以在第一操作构件21从中间操作位置移动至附加操作位置时激活第二电开关sw2,同时第一电开关sw1保持激活。
124.在图27和图28中,第二操作构件22已经移动至中间操作位置以激活第二电开关sw2(图27),同时第一操作构件21保持静止(图28)。在不沿相反方向移动第二操作构件22的情况下,如图29和图30中所示,第二操作构件22可以从中间操作位置逐渐移动至附加操作位置。以这种方式,第二操作构件22相对于基座20可移动地设置以在第二操作构件22从非操作位置移动至中间操作位置时激活第二电开关sw2,而后在第二操作构件22从第二操作构件22的中间操作位置移动至附加操作位置时激活第一电开关sw1。具体地,如图29和图30中所示,第二操作构件22构造为在第二操作构件22从中间操作位置移动至附加操作位置时移动第一操作构件21,使得第二操作构件22通过第一操作构件21的移动而激活第一电开关sw1。因此,如图29和图30中所示,第二操作构件22相对于基座20可移动地设置以在第二操作构件22从第二操作构件22的中间操作位置移动到附加操作位置时激活第一电开关sw1,同时第二电开关sw2保持激活。
125.参照图6、图18、图33和图34,操作装置10a还包括第一棘爪71。第一棘爪71可移动操作地设置在第一操作构件21和第一电开关swl之间。如图18中所示,通过第一操作构件21的移动,第一棘爪71被移动以激活第一电开关sw1。换句话说,当用户将第一操作构件21从静止位置枢转至中间操作位置时,第一棘爪71被移动以激活第一电开关sw1。此处,第一棘爪71围绕枢轴74相对于基座20可枢转地安装。枢轴74限定平行于第一枢轴线p1和第二枢轴线p2的第三枢轴线p3。因此,第一棘爪71通过第一操作构件21的枢转移动而枢转以激活第
一电开关sw1。并且,当第二操作构件22枢转至附加操作位置时,第一棘爪71可以通过第二操作构件22的枢转移动而枢转以激活第一电开关sw1。
126.参考图6、图27、图35和图36,操作装置10a还包括第二棘爪72。第二棘爪72可移动操作地设置在第二操作构件22和第二电开关sw2之间。如图27中所示,通过第二操作构件22的移动,第二棘爪72被移动以激活第二电开关sw2。换句话说,当用户将第二操作构件22从静止位置枢转至中间操作位置时,第二棘爪72被移动以激活第二电开关sw2。此处,第二棘爪72围绕枢轴74相对于基座20可枢转地安装。因此,第二棘爪72通过第二操作构件22的枢转移动而枢转以激活第二电开关sw2。并且,当第一操作构件21枢转至附加操作位置时,第二棘爪72可以通过第一操作构件21的枢转移动而枢转以激活第二电开关sw2。
127.参照图33和图34,操作装置10a还包括第一负载产生器81。第一负载产生器81构造为产生施加至第一操作构件21的操作负载。在图示实施方式中,第一负载产生器81设置为直到在第一操作构件21被操作之后才向第一操作构件21施加偏置力。特别地,第一负载产生器81可操作地设置在基座20和第一棘爪71之间以产生施加至第一棘爪71的操作负载。因此,当用户枢转第一操作构件21时,第一操作构件21接触第一棘爪71并且由第一负载产生器81产生的操作负载施加至第一操作构件21。因此,由用户施加至第一操作构件21的操作力需要克服由第一负载产生器81产生的操作负载以使第一棘爪71枢转以激活第一电开关sw1。并且,如上文所述的,当第二操作构件22枢转至附加操作位置时,第一棘爪71可以通过第二操作构件22的枢转移动而枢转以激活第一电开关sw1。因此,当第二操作构件22枢转至附加操作位置时,由第一负载产生器81产生的操作负载也施加至第二操作构件22。
128.参考图35和图36,此处,操作装置10a还包括第二负载产生器82。第二负载产生器82构造为产生施加至第二操作构件22的操作负载。在图示实施方式中,第二负载产生器82设置为直到在第二操作构件22被操作之后才向第二操作构件22施加偏置力。特别地,第二负载产生器82可操作地设置在基座20和第二棘爪72之间以产生施加至第二棘爪72的操作负载。因此,当用户枢转第二操作构件22时,第二操作构件22接触第二棘爪72并且由第二负载产生器82产生的操作负载施加至第二操作构件22。因此,由用户施加至第二操作构件22的操作力需要克服由第二负载产生器82产生的操作负载以使第二棘爪72枢转以激活第二电开关sw2。并且,如上文所述的,当第一操作构件21枢转至附加操作位置时,第二棘爪72可以通过第一操作构件21的枢转移动而枢转以激活第二电开关sw2。因此,当第一操作构件21枢转至附加操作位置时,由第二负载产生器82产生的操作负载也施加至第一操作构件21。
129.在图示实施方式中,第一负载产生器81包括第一扭簧84。因此,第一扭簧84构造为产生施加至第一棘爪71的操作负载。第一扭簧84使第一棘爪71远离第一电开关sw1偏置。当第一操作构件21枢转至中间操作位置使得第一棘爪71枢转以激活第一电开关sw1时,第一扭簧84的操作负载施加至第一操作构件21。当第二操作构件22枢转至附加操作位置使得第一棘爪71枢转以激活第一电开关sw1时,第一扭簧84的操作负载也施加至第二操作构件22。
130.并且,在图示实施方式中,第二负载产生器82包括第二扭簧86。第二扭簧86使第二棘爪72远离第二电开关sw2偏置。因此,第二扭簧86构造为产生施加至第二棘爪72的操作负载。当第二操作构件22枢转至中间操作位置使得第二棘爪72枢转以激活第二电开关sw2时,第二扭簧86的操作负载施加至第二操作构件22。当第一操作构件21枢转至附加操作位置使得第二棘爪72枢转以激活第二电开关sw2时,第二扭簧86的操作负载也施加至第一操作构
件21。
131.第一扭簧84和第二扭簧86中的每个都具有支撑在联接至基座20的枢轴74上的螺旋部分。具体地,第一扭簧84具有围绕枢轴74设置的螺旋部分84a、接触操作负载调节器90的第一支腿部分84b和接触第一棘爪71的第二支腿部分84c。第二扭簧86具有围绕枢轴74设置的螺旋部分86a、接触操作负载调节器90的第一支腿部分86b和接触第二棘爪72的第二支腿部分86c。
132.在图示实施方式中,第一棘爪71包括第一凹部71a。第一扭簧84的螺旋部分84a设置在第一棘爪71的第一凹部71a中。同样地,第二棘爪72包括第二凹部72a。第二扭簧86的螺旋部分86a设置在第二棘爪72的第二凹部72a中。第一棘爪71还包括第一接触部71b,其通常与第一操作构件21和第二操作构件22间隔开。当第一操作构件21枢转至中间操作位置时,第一操作构件21接触第一接触部71b以枢转第一棘爪71。并且,当第二操作构件22枢转至附加操作位置时,第二操作构件22接触第一接触部71b以枢转第一棘爪71。同样地,第二棘爪72包括第二接触部72b,其通常与第一操作构件21和第二操作构件22间隔开。当第二操作构件22枢转至中间操作位置时,第二操作构件22接触第二接触部72b以枢转第二棘爪72。并且,当第一操作构件21枢转至附加操作位置时,第一操作构件21接触第二接触部72b以枢转第二棘爪72。
133.参照图31至图36,操作装置10a还包括操作负载调节器90。操作负载调节器90可枢转地安装在枢轴64上。操作负载调节器90设置在第一扭簧84和第二扭簧86之间。基本上,操作负载调节器90构造为调节第一负载产生器81的第一扭簧84的操作负载,并且构造为调节第二负载产生器82的第二扭簧86的操作负载。换句话说,操作负载调节器90构造为调节由第一扭簧84施加至第一棘爪71的操作负载并且调节由第二扭簧86施加至第二棘爪72的操作负载。
134.对于第一负载产生器81,操作负载调节器90构造为将操作负载的转移从第一负载转移调节到不同于第一负载转移的第二负载转移。此处,为了针对第一负载产生器81将操作负载的转移从第一负载转移调节到第二负载转移,操作负载调节器90包括第一凸轮部91。对于第二负载产生器82,操作负载调节器90构造为将操作负载的转移从第三负载转移调节到不同于第三负载转移的第四负载转移。此处,为了针对第二负载产生器82将操作负载的转移从第三负载转移调节到第四负载转移,操作负载调节器90包括第二凸轮部92。操作负载调节器90还包括操作部94,其相对于第一凸轮部91向外突出。在图示实施方式中,操作部94相对于第一凸轮部91和第二凸轮部92向外突出。通过在枢轴64上枢转操作负载调节器90,由第一扭簧84施加至第一操作构件21的操作负载通过改变第一凸轮部91与第一扭簧84的接合而增加或减少。并且,通过在枢轴64上枢转操作负载调节器90,由第二扭簧92施加至第二操作构件22的操作负载通过改变第二凸轮部92与第二扭簧86的接合而增加或减少。
135.在图示实施方式中,第一凸轮部91接触第一负载产生器81。第一凸轮部91在第一取向和第二取向之间围绕枢轴线p2相对于基座20可枢转地设置。第一凸轮部91的第一取向建立第一负载转移并且第一凸轮部91的第二取向建立第二负载转移。换句话说,第一凸轮部91在第一凸轮部91处于第一取向的情况下建立第一负载转移,并且第一凸轮部91在第一凸轮部91处于第二取向的情况下建立第二负载转移。更具体地,第一凸轮部91包括第一接触表面91a和第二接触表面91b。第一接触表面91a在第一凸轮部91处于第一取向的情况下
接触第一负载产生器81。第二接触表面91b在第一凸轮部91处于第二取向的情况下接触第一负载产生器81。如图33和图34中所示,第一接触表面91a和第二接触表面91b中的每个包括选择性地接触第一负载产生器81的平坦接触表面。第一接触表面91a比第二接触表面91b更靠近枢轴线p2。以这种方式,与在第一支腿部分84b接触第一接触表面91a时相比,第一扭簧84的操作负载在第一支腿部分84b接触第二接触表面91b时增加。
136.在图示实施方式中,第二凸轮部92接触第二负载产生器82。第二凸轮部92在第一取向和第二取向之间围绕枢轴线p2相对于基座20可枢转地设置。第二凸轮部92的第一取向建立第三负载转移并且第二凸轮部92的第二取向建立第四负载转移。换句话说,第二凸轮部92在第二凸轮部92处于第一取向的情况下建立第三负载转移,并且第二凸轮部92在第二凸轮部92处于第二取向的情况下建立第四负载转移。更具体地,第二凸轮部92包括第三接触表面92a和第四接触表面92b。第三接触表面92a在第二凸轮部92处于第一取向的情况下接触第二负载产生器82。第四接触表面92b在第二凸轮部92处于第二取向的情况下接触第二负载产生器82。如图35和图36中所示,第三接触表面92a和第四接触表面92b中的每个包括选择性地接触第二负载产生器82的平坦接触表面。第三接触表面92a比第四接触表面92b更靠近枢轴线p2。以这种方式,与在第一支腿部分86b接触第三接触表面92a时相比,第二扭簧86的操作负载在第一支腿部分86b接触第四接触表面92b时增加。
137.在理解本发明的范围时,如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包含”及其衍生词旨在是开放式术语,其指定所记载的特征、元件、部件、群组、整体和/或步骤的存在,但不排除其他未记载的特征、元件、部件、群组、整体和/或步骤的存在。这种概念也适用于具有类似含义的词语,诸如术语“包括”、“具有”及其衍生词。并且,除非另有说明,否则术语“部”、“区段”、“部分”、“构件”或“元件”当用作单数时可以具有单个部分或多个部分的双重含义。
138.如本文所使用的,以下方向术语“面向车架侧”、“非面向车架侧”、“向前”、“向后”、“前”、“后”、“上”、“下”、“上方”、“下方”、“向上”、“向下”、“顶”、“底”、“侧”、“竖直”、“水平”、“垂直”和“横向”以及任何其他类似的方向术语指处于直立的骑行位置的并装备有操作装置的人力车辆(例如自行车)的那些方向。因此,用于描述操作装置的这些方向术语,应该相对于在水平面上处于直立骑行位置并且装备有操作装置的人力车辆(例如自行车)来解释。术语“左”和“右”用于指示当从人力车辆(例如自行车)的后方观察时从右侧参考时的“右”,以及当从人力车辆(例如自行车)的后方观察时从左侧参考时的“左”。
139.如在本公开中使用的短语“至少一个”意指期望选择中的“一个或更多个”。例如,如果选择的数量是两个,则本公开中使用的短语“至少一个”意指“仅一单个选择”或“两个选择中的两者”。又例如,如果选择的数量等于或多于三个,则本公开中使用的短语“至少一个”意指“仅一单个选择”或“等于或多于两个选择的任何组合”。
140.此外,应当理解,尽管此处可以使用术语“第一”和“第二”来描述各种部件,但是这些部件不应受这些术语的限制。这些术语仅用于区分一个部件与另一个部件。因此,例如,在不脱离本发明的教导的情况下,上面讨论的第一部件可以被称为第二部件,反之亦然。
141.本文使用的术语“被附接”或“附接”包括通过将元件直接固定至另一元件而将元件直接固定至另一元件的构造;通过将元件固定至中间构件上,中间构件转而固定至另一元件而将元件间接固定至另一元件上的构造,上;以及一个元件与另一个元件是一体,即一个元件实质上是另一个元件的一部分的构造。该定义还适用于相似含义的词汇,例如,“连
结”、“连接”、“联接”、“安装”、“结合”、“固定”及其衍生词。最后,本文使用的诸如“基本上”、“大约”和“近似”的程度术语表示修改术语使得最终结果不会显著改变的偏差量。
142.尽管仅选择了选定的实施方式来说明本发明,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从本说明书中可以了解,在不脱离由所附权利要求所限定的本发明的范围的情况下,可以进行各种改变和变型。例如,除非特别说明,否则可以根据需要和/或期望改变各种部件的大小、形状、位置或取向,只要这些改变基本上不影响它们的期望功能。除非特别说明,否则示出为彼此直接连接或接触的部件可以具有设置在它们之间的中间结构,只要这些变化基本上不影响它们的预期功能。除非特别说明,否则一个元件的功能可以由两个执行,反之亦然。单独或与其他特征组合的现有技术中独特的每个特征也应被视为申请人对进一步发明的单独描述,包括由这些特征体现的结构和/或功能概念。因此,提供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前述描述仅用于示例,而无意于对本发明进行限制,本发明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方式限定。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