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控制阀、换向阀及其控制系统的制作方法

2022-06-05 16:34:41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技术属于流体传动技术领域,尤其属于液压传动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控制阀、换向阀及其控制系统。


背景技术:

2.流体传动技术被广泛地应用于各行各业。尤其在工程机械领域中应用的更加普遍。工程机械(例如具有液压系统的装载机、挖掘机、起重机、混凝土泵车等)具有工作效率高、作业能力强等优势而得以广泛的应用,可以说,工程机械的出现使盖高楼、架高铁、某些特种设备的安装等的操作更加简单、更加高效、更加省力、省成本,甚至能够完成之前不可能完成的工作。在现代化的建设进程中,工程机械扮演者居功至伟的角色。虽然现有的工程机械已经能够满足绝大多数的工程的要求,但是现有的工程机械绝大多数都需要操作人员现场操控实施相关的作业,在某些特殊工况、高危应用场合下,甚至会给操作人员的生命带来极大的威胁,即使个别通过传感技术能够远程人工操作的液压系统,也因流量和压力在节流口处的非线性关系,流量或压力都难以建立与现代电控脉冲信号的线性对应关系,从而难以实现通过芯片的控制程序进行的智能化控制,最多能够实现特定人员的远程模拟操控。以挖掘机为例,液控挖掘机是各种土方施工中不可或缺的机械设备,尤其被广泛应用于包括抗震救灾、有毒环境、危险隧道、灭火救援、悬崖开路、爆炸现场清理等工作特殊工况作业施工中,对操作人员带来极大的极大的危险。倘若能够实现工程机械的远程化、智能控制化操作,工程机械在解放劳动力的同时提高了作业安全,也必将极大程度地提升工程机械的工作能力、降低使用、维修等成本。然而要实现含有液控系统的装备的智能控制化,必须首先实现液压系统的离散化、数字化,现有的液控系统受其组成元件的结构、功能缺陷以及组件间的组合缺陷的限制,使液控系统的各种功能相互耦合、相互牵制,很难实现液压介质的离散化、数字化,在现有的技术实力下,液控系统的智控化仅是一种不断调整的拟合算法,不易实现量化控制,因此有必要对现有的液控系统所包含的各种组成元件、元件之间的组合进行针对性地重新构思、重新设计。
3.现有的换向阀都包括阀体和与阀体相适配的阀芯,而且阀芯在阀体内停留的工作位置数分为二位、三位等,按与阀体相连的油路数分为二通、三通、四通和六通等;然而无论是何种换向阀,多是对执行元件的两个工质进出口同时进行关联性耦合控制,并不能实现执行元件的一个工质进出口处于接通状态,而所述执行元件的另一个工质进出端可以处于包括关断、接通两种状态或两种状态之间的状态任何状态可灵活选择的功能,故现有的多数换向阀只具有联动换向功能,而不具有对执行元件的两负载口独立可控的优点,在某些工况下,由于液动力的存在,在对执行元件实施刹车制动时,往往造成液压系统管路或元件的液压冲击损伤。除此之外,现有的独立油口控制阀,仍然采用滑阀式结构,其换向阀往往存在液压卡紧现象,换向死区较大,特别是对油液的清洁度要求较高,是影响换向阀在控制系统中应用的重要原因之一。
4.为了适配液控系统的高压化、离散化、数字化及智能控制化,需要结合新型离散
化、数字化控制系统,对现有的换向阀进行创新性构思和设计,以克服现有换向阀所存在的换向死区较大、控制的耦合因素较多,缺少灵活适应执行元件多变工况的要求。为此,申请人提出了一种能使执行元件的两个进出口够独立受控,且具有刹车功能的换向阀。
5.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内容属于发明人的技术认知范畴,并不必然构成现有技术。


技术实现要素:

6.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控制阀、换向阀及其控制系统,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中的至少一个技术问题。
7.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8.一种控制阀,包括阀体,所述阀体上设有第一流体通道、第二流体通道和第三流体通道,所述阀体上还设有控制所述第一流体通道通断的第一控制开关、控制所述第二流体通道通断的第二控制开关以及控制所述第三流体通道通断的第三控制开关;所述第一流体通道、所述第二流体通道和所述第三流体通道中的一个处于接通状态时,其余两个处于关断状态;
9.当所述第一流体通道处于接通状态时,所述控制阀处于对执行元件供送流体工质的工作状态;
10.当所述第二流体通道处于接通状态时,所述控制阀处于流体工质回流的工作状态;
11.当所述第三流体通道处于接通状态时,所述控制阀处于对执行元件补充流体工质的工作状态。
12.进一步选择性地使所述控制阀还包括驱动单元,所述第一控制开关设为具有流道的第一转动体,所述第二控制开关设为具有流道的第二转动体,所述第三控制开关设为具有流道的第三转动体;所述第一转动体、所述第二转动体和所述第三转动体分别受驱动单元驱动。
13.进一步选择性地使所述第一转动体、所述第二转动体和所述第三转动体设为共轴设置的阀芯,所述阀体上设有与所述阀芯相适配的阀芯容腔,所述阀芯设于所述阀芯容腔内,所述驱动单元设为驱动电机,所述阀芯与所述驱动电机传动连接,在所述阀芯的转动过程中,控制所述第一流体通道、所述第二流体通道和所述第三流体通道的接通状态或关断状态。
14.进一步选择性地使所述第一转动体上的流道设为贯穿所述阀芯侧壁的第一通孔,所述第二转动体上的流道设为贯穿所述阀芯侧壁的第二通孔,所述第三转动体上的流道设为贯穿所述阀芯侧壁的第三通孔;并进一步使所述第一通孔的轴线、所述第二通孔的轴线和所述第三通孔的轴线在所述阀芯一端投影的夹角在55
°
至65
°
的范围。
15.进一步选择性地于所述第二控制开关的下游侧的所述第二流体通道上设有第四控制开关,当所述控制阀处于流体工质回流的工作状态时,所述第四控制开关处于打开状态;
16.于所述第三控制开关的上游侧的所述第三流体通道上设有第五控制开关,当控制阀处于对执行元件补充流体工质的工作状态时,所述第五控制开关处于打开状态。
17.进一步选择性地使所述第五控制开关的上游侧的所述第三流体通道经第六控制
开关与所述第一控制开关的上游侧的所述第一流体通道相连通,当所述控制阀处于对执行元件供送流体工质的工作状态且需要对执行元件补油时,所述第六控制开关处于打开状态。
18.进一步选择性地使所述阀体上还设有执行元件工质管路接口端,所述第一控制开关的下游侧的所述第一流体通道、所述第二控制开关的上游侧的所述第二流体通道和所述第三控制开关的下游侧的所述第三流体通道分别与所述执行元件工质管路接口端相连通。
19.一种换向阀,所述换向阀包括第一控制阀和第二控制阀,所述第一控制阀和所述第二控制阀设为如前述所有方案中任一方案所述控制阀;
20.所述第一控制阀控制执行元件的负载口之一,所述第二控制阀控制执行元件的另一个负载口;
21.所述执行元件的负载口包括第一工质出入端口和第二工质出入端口;
22.进一步选择性地使所述阀体上还设有工质流入通道,所述工质流入通道经过第七控制开关分别与所述第一控制阀的第一流体通道的工质入口端和所述第二控制阀的第一流体通道的工质入口端连通,当对执行元件提供流体工质时,所述第七控制开关处于打开状态。
23.进一步选择性地使所述换向阀包括电控单元,所述第一控制阀所包括的驱动单元受所述电控单元控制,所述第一控制阀所包括的驱动单元按照设定的转动方向、转动角度分别控制所述第一控制阀的第一流体通道、第二流体通道和第三流体通道的通断;所述第二控制阀所包括的驱动单元受所述电控单元控制,所述第二控制阀所包括的驱动单元按照设定的转动方向、转动角度分别控制所述第二控制阀的第一流体通道、第二流体通道和第三流体通道的通断。
24.一种应用前述任一项所述换向阀的控制系统,所述控制系统包括流体工质源、泵送单元和执行元件,所述执行元件包括第一工质出入端口和第二工质出入端口;
25.流体工质源经泵送单元与所述第一控制阀的第一流体通道的工质入口端连通,所述第一控制阀的第一流体通道的工质出口端与所述第一工质出入端口连通;
26.所述第一控制阀的第二流体通道的工质入口端与所述第一工质出入端口连通,所述第一控制阀的所述第二流体通道的工质出口端与流体工质源连通;
27.所述第一控制阀的第三流体通道的工质入口端与流体工质源连通,所述第一控制阀的所述第三流体通道的工质出口端与所述第一工质出入端口连通;
28.流体工质源经泵送单元与所述第二控制阀的第一流体通道的工质入口端连通,所述第二控制阀的第一流体通道的工质出口端与所述第二工质出入端口连通;
29.所述第二控制阀的第二流体通道的工质入口端与所述第二工质出入端口连通,所述第二控制阀的所述第二流体通道的工质出口端与流体工质源连通;
30.所述第二控制阀的第三流体通道的工质入口端与流体工质源连通,所述第二控制阀的所述第三流体通道的工质出口端与所述第二工质出入端口连通。
31.本技术中,本领域技术人员有动机根据相关领域的公知技术,在必要的地方设置必要的部件、单元或系统。
32.本技术中,所谓的控制系统是指以流体介质作为工质并能实施控制的系统,例如液压控制系统、气压控制系统等。
33.本技术中,所述流体介质不做具体限制,其可以是液体介质或气体介质。在具体实施时,优选地使所述液体介质设为液压油。
34.本技术中,所谓的“a的下游侧”是指以流体工质的流动方向为参考,即流体工质先流经所述a再流经所述a的下游位置。
35.所谓的“a的上游侧”是指以流体工质的流动方向为参考,即流体工质先流经所述a的上游位置再流经所述a。”36.通过本技术提出的一种控制阀、换向阀及控制系统能够带来如下有益效果:
37.1.本技术通过使所述控制阀包括三个流体通道,并使每个流体通道都受控制开关控制,通过两个所述控制阀分别对同一执行元件的流体介质的流动进行控制,而且两个所述控制阀在实现换向阀功能的同时,在控制上可以对执行元件的负载口不仅能独立控制,而且可以更灵活地选择多种油路,以适配负载的多变工况。
38.2.由于本技术由两个独立的控制阀形成的换向阀对工质供送通道和工质回流通道具有独立控制的特点,故在某些工况下实现刹车功能,例如在挖掘机的大臂由高位向低位运动时,在重力的作用下,所述大臂具有向低位运动的趋势,通过控制回流通道上设置的所述控制阀的快速开闭的交替节流,减少了节流损失,也避免了较大的液力冲击,进而使所述大臂能够平稳可控地有高位向低位运动,在不影响系统正常工作的情况下,实现点动刹车制动的功能。
附图说明
39.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技术的一部分,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40.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控制阀的原理图;
41.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控制阀的结构示意图;
42.图3为阀芯上第一通孔的轴线、所述第二通孔的轴线和所述第三通孔的轴线在所述阀芯一端投影的示意图;
43.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换向阀的原理图。
44.其中,
45.1阀体,11第一流体通道,12第二流体通道,13第三流体通道,14阀芯,
46.2第一控制开关,21第一转动体,211第一通孔,
47.3第二控制开关,31第二转动体,311第二通孔,
48.4第三控制开关,41第三转动体,411第三通孔,
49.5第四控制开关,
50.6第五控制开关,
51.7第六控制开关,
52.8第七控制开关,
53.9驱动单元,
54.10执行元件工质管路接口端,
55.20第一控制阀,
56.30第二控制阀。
具体实施方式
57.为了更清楚的阐释本技术的整体构思,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以示例的方式进行详细说明。
58.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59.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技术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60.在本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还可以是通信;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61.在本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方案”、“一些方案”、“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方案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技术的至少一个方案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方案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方案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62.为便于描述,下文中的“前”、“后”、“左”、“右”、“上”、“下”为控制阀使用时,相对使用者的方位。
63.本技术中,所述流体工质不做具体限制,其可以是液体工质或气体工质。在具体实施时,优选地使所述液体工质设为液压油。
64.本技术中,某个数值以上包括本数,例如两个以上包括两个。
65.如图1和图2所示的一种控制阀,包括阀体1,所述阀体1上设有第一流体通道11、第二流体通道12和第三流体通道13,所述阀体1上还设有控制所述第一流体通道11通断的第一控制开关2、控制所述第二流体通道12通断的第二控制开关3以及控制所述第三流体通道13通断的第三控制开关4;在工作中,所述第一流体通道11、所述第二流体通道12和所述第三流体通道13中的一个处于接通状态时,其余两个处于关断状态;当所述第一流体通道11处于接通状态时,所述控制阀处于对执行元件供送流体工质的工作状态;当所述第二流体通道12处于接通状态时,所述控制阀处于流体工质回流的工作状态;当所述第三流体通道13处于接通状态时,所述控制阀处于对执行元件补充流体工质的工作状态。在具体实施时,所述第一控制开关2、所述第二控制开关3和所述第三控制开关4可选择性地独立设置,且使所述第一控制开关2、所述第二控制开关3和所述第三控制开关4分别受一个驱动单元9驱
动;作为可变换地实施方式,还可选择性地使所述第一控制开关2、所述第二控制开关3和所述第三控制开关4中的至少两个相关联设置,并受驱动单元9驱动;优选地使所述第一控制开关2、所述第二控制开关3和所述第三控制开关4之间均相互关联设置,并使所述第一控制开关2、所述第二控制开关3和所述第三控制开关4的开闭受同一驱动单元9驱动。在具体实施时,还可进一步选择性地使所述驱动单元9设为驱动电机,并可再进一步优选地使所述驱动电机设为伺服电机或步进电机。在具体工作时,所述第一流体通道11、所述第二流体通道12和所述第三流体通道13在所述第一控制开关2、第二控制开关3和所述第三控制开关4的作用下可同时处于关断状态。本技术通过使所述控制阀包括三个流体通道,并使每个流体通道都受控制开关控制,通过两个所述控制阀分别对同一执行元件的流体介质的流动进行控制,而且两个所述控制阀在实现换向阀功能的同时,在控制上可以独立控制。
66.作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本技术前述所有实施方式及其可变换的实施方式均可进一步选择性地使所述第一控制开关2设为具有流道的第一转动体21,所述第二控制开关3设为具有流道的第二转动体31,所述第三控制开关4设为具有流道的第三转动体41;所述第一转动体21、所述第二转动体31和所述第三转动体41分别受驱动单元9驱动。在具体实施时,可进一步选择性地在所述阀体1上设置与所述第一转动体21、所述第二转动体31和所述第三转动体41相适配的转动体安装位,所述第一转动体21、所述第二转动体31和所述第三转动体41分别与转动体安装位相适配,并在所述第一转动体21、所述第二转动体31和所述第三转动体41的转动过程使所述第一流体通道11、所述第二流体通道12和所述第三流体通道13按照要求处于接通或关断状态。
67.作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本技术所有含有所述第一转动体21、所述第二转动体31和所述第三转动体41的实施方式,均可进一步选择性地使所述第一转动体21、所述第二转动体31和所述第三转动体41设为共轴设置的阀芯14,所述阀体1上设有与所述阀芯14相适配的阀芯容腔,所述阀芯14设于所述阀芯容腔内,所述驱动单元9设为驱动电机,所述阀芯14与所述驱动电机传动连接,在所述阀芯14的转动过程中,控制所述第一流体通道11、所述第二流体通道12和所述第三流体通道13的接通状态或关断状态;在具体实施时,进一步选择性地使所述第一转动体21上的流道设为贯穿所述阀芯侧壁的第一通孔211,所述第二转动体31上的流道设为贯穿所述阀芯侧壁的第二通孔311,所述第三转动体41上的流道设为贯穿所述阀芯侧壁的第三通孔411;所述第一通孔211的轴线、所述第二通孔311的轴线和所述第三通孔411的轴线在所述阀芯14一端投影的夹角在55
°
至65
°
的范围;如图3所示,并进一步优选地使所述第一通孔211的轴线、所述第二通孔311的轴线和所述第三通孔411的轴线在所述阀芯14一端投影的夹角为60
°
。在具体实施时,为了使所述驱动单元9提供足够大的扭矩,可进一步选择性地通过选择驱动功率较大的所述驱动电机或使所述驱动电机经过合适传动比的减速机对所述阀芯14进行驱动以使所述阀芯14进行转动。
68.作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如图2所示,本技术均可进一步选择性地使所述控制阀于所述第二控制开关3的下游侧的所述第二流体通道12上设有第四控制开关5,当所述控制阀处于流体工质回流的工作状态时,所述第四控制开关5处于打开状态;且于所述第三控制开关4的上游侧的所述第三流体通道13上设有第五控制开关6,当控制阀处于对执行元件补充流体工质的工作状态时,所述第五控制开关6处于打开状态。在具体实施时,进一步选择性地使所述第四控制开关5设为受控开关或使所述第四控制开关5设为单向阀,当所述第
二流体通道12处于接通状态时,所述第四控制开关5处于打开状态。本实施方式在具体实施时,还可进一步选择性地使所述第五控制开关6设为受控开关或使所述第五控制开关6设为单向阀,当所述第三流体通道13处于接通状态时,所述第五控制开关6处于打开状态。
69.作为本实施方式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技术所有含有所述第五控制开关6的实施方式均可进一步选择性地使所述第五控制开关6的上游侧的所述第三流体通道13经第六控制开关7与所述第一控制开关2的上游侧的所述第一流体通道11相连通,当所述控制阀处于对执行元件供送流体工质的工作状态且需要对执行元件补油时,所述第六控制开关7处于打开状态;例如当对所述执行元件供送流体工质的过程中,所述执行元件在工作过程中被负载驱动时,所述第六控制开关7处于打开状态,以对执行元件进行补充流体工质。本实施方式在具体实施时,还可进一步选择性地使所述第六控制开关7设为受控开关或使所述第六控制开关7设为单向阀。
70.作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如图2所示,本技术前述所有实施方式均可进一步选择性地使所述阀体1上还设有执行元件工质管路接口端10,所述第一控制开关2的下游侧的所述第一流体通道11、所述第二控制开关3的上游侧的所述第二流体通道12和所述第三控制开关4的下游侧的所述第三流体通道13分别与所述执行元件工质管路接口端10相连通。在具体实施时,所述执行元件工质管路接口端10经流体管路与执行元件的一个工质出入端口连接。
71.本技术还公开了一种换向阀,如图4所示,所述换向阀包括第一控制阀20和第二控制阀30,所述第一控制阀20和所述第二控制阀30设为前述所有实施方式、实施例及其可变换的实施方式、实施例中任一种所述控制阀;所述第一控制阀20控制执行元件的负载口之一,所述第二控制阀30控制执行元件的另一个负载口;所述执行元件的负载口包括第一工质出入端口和第二工质出入端口;
72.当所述第一控制阀20的第一流体通道11处于接通状态时,所述第二控制阀30的第一流体通道11处于关断状态且其第二流体通道12处于接通状态;当所述第一控制阀20的第二流体通道12处于接通状态时,所述第二控制阀30的第二流体通道12处于关断状态且其第一流体通道11处于接通状态;当所述第二控制阀30的第一流体通道11处于接通状态时,所述第一控制阀20的第一流体通道11处于关断状态且其第二流体通道12处于接通状态;当所述第二控制阀30的第二流体通道12处于接通状态时,所述第一控制阀20的第二流体通道12处于关断状态且其第一流体通道11处于接通状态。
73.作为本技术优选的实施方式,前述所述换向阀在具体实施时,还可进一步选择性地使所述阀体1上还设有工质流入通道,所述工质流入通道经过第七控制开关8分别与所述第一控制阀20的第一流体通道11的工质入口端和所述第二控制阀30的第一流体通道11的工质入口端连通,当对执行元件提供流体工质时,所述第七控制开关8处于打开状态。在具体实施时,所述第七控制开关8可选择性地是指在阀体上或设置在阀体外。
74.作为可变换的实施方式,本技术所述换向阀所包括的所述第一控制阀20和所述第二控制阀30的阀体1可一体化设置或分开设置。
75.作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本技术前述所有所述换向阀均可进一步选择性地使所述换向阀包括电控单元,所述第一控制阀20所包括的驱动单元9受所述电控单元控制,所述第一控制阀20所包括的驱动单元9按照设定的转动方向、转动角度分别控制所述第一控
制阀20的第一流体通道11、第二流体通道12和第三流体通道13的通断;并进一步选择性地使所述第二控制阀30所包括的驱动单元9受所述电控单元控制,所述第二控制阀30所包括的驱动单元9按照设定的转动方向、转动角度分别控制所述第二控制阀30的第一流体通道11、第二流体通道12和第三流体通道13的通断。由于本技术由两个独立的控制阀形成的换向阀对工质供送通道和工质回流通道具有独立控制的特点,故可以使所述换向阀能够满足实现更多的功能;例如在某些工况下实现刹车功能,具体例如在挖掘机的大臂由高位向低位运动时,在重力的作用下,所述大臂具有向低位运动的趋势,通过控制回流通道上设置的所述控制阀的开闭,进而使所述大臂能够平稳可控地有高位向低位运动,在不影响系统正常工作的情况下,实现刹车制动的功能。除此之外,所述换向阀所包括的两个控制阀分别受不同的驱动单元驱动,当所述驱动单元设为驱动电机或设为包括驱动电机的驱动单元时,使所述驱动电机受控制单元控制,进而实现对每个所述控制阀实施精准控制,而且为控制系统的智能化提供技术基础。
76.本技术还公开了一种应用所述换向阀的控制系统,现结合图4对所述控制系统进行如下说明,所述控制系统包括流体工质源、泵送单元和执行元件,所述执行元件包括第一工质出入端口和第二工质出入端口;流体工质源经泵送单元与所述第一控制阀20的第一流体通道11的工质入口端连通,所述第一控制阀20的第一流体通道11的工质出口端经图4中的a端口与所述第一工质出入端口连通;所述第一控制阀20的第二流体通道12的工质入口端经图4中的a端口与所述第一工质出入端口连通,所述第一控制阀20的所述第二流体通道12的工质出口端与流体工质源连通;所述第一控制阀20的第三流体通道13的工质入口端经图4中的t1端口与流体工质源连通,第一控制阀20的所述第三流体通道13的工质出口端经图4中的a端口与所述第一工质出入端口连通;
77.流体工质源经泵送单元与所述第二控制阀30的第一流体通道11的工质入口端连通,所述第二控制阀30的第一流体通道11的工质出口端经图4中的b端口与所述第二工质出入端口连通;所述第二控制阀30的第二流体通道12的工质入口端经图4中的b端口与所述第二工质出入端口连通,所述第二控制阀30的所述第二流体通道12的工质出口端与流体工质源连通;所述第二控制阀30的第三流体通道13的工质入口端经图4中的t2端口与流体工质源连通,所述第二控制阀30的所述第三流体通道13的工质出口端经图4中的b端口与所述第二工质出入端口连通;所述第一控制阀20的第一流体通道11的入口端和所述第二控制阀30的第一流体通道11的入口端连通,且于连通处的上游设置所述第七控制开关8,所述第七控制开关8的进口端p与流体工质源连通设置;所述第一控制阀20的第二流体通道12的入口端和所述第二控制阀30的第二流体通道12的入口端连通设置并汇合后经图4中的p’与工质源连通。作为可变换的实施方式,所述第一控制阀20的第一流体通道11的入口端和所述第二控制阀30的第一流体通道11的入口端可独立设置;和/或使所述第一控制阀20的第二流体通道12的入口端和所述第二控制阀30的第二流体通道12的入口端独立设置。
78.本技术前述所述控制系统在具体实施时,其中的流体工质源可选择性地设为一个、两个、三个或四个以上个,具体可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置。
79.本技术在具体实施时,进一步选择性地使所述执行元件可选择性地设为气动执行元件或液压执行元件,具体例如流体马达、气缸或液压缸等。
80.本技术附图仅为一种示意,任何满足本技术文字记载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技术的
保护范围。
81.本说明书中的各个实施例均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的部分互相参见即可,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尤其,对于系统实施例而言,由于其基本相似于方法实施例,所以描述的比较简单,相关之处参见方法实施例的部分说明即可。
82.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本技术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理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权利要求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