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边宽窄插秧方法与流程

2022-06-05 14:10:59 来源:中国专利 TAG:

一种边宽窄插秧方法
1.技术领域
2.本发明涉及一种农艺技术,尤其是涉及一种水稻插秧方法。
3.

背景技术:

4.宽窄行插秧的方法目前的农艺上已经得到了很大的运用,其增产的作用非常明显。宽窄行插秧就是指水稻插秧的行间距实行一宽一窄的种植方式,这种种植方式利用作物边际优势的增产原理,通过调整插秧的行间距,改善植株间通风、透光度,减轻病害,增加叶面积指数,延长叶片寿命,加速干物质积累,从而达到优质高产、节本增效的目的。
5.但是在水稻的种植中,其产量主要来源两个因素,一是单株产量,二是总株数,单株产量再高,总株数太少,其实际的总产量也不会高,所以宽行的行距也不能太大,以目前的宽行行距的水平,并不能充分达到完全的边际效应,在实践中,即使通过宽窄行插秧的水稻,其田中的产量仍然远比田边的产量低。
6.

技术实现要素:

7.本发明主要是解决现有技术所存在的目前的宽窄行插秧技术不能充分利用水稻种植的边际优势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充分利用边际优势,使得产量进一步提高的边宽窄插秧方法。
8.本发明的上述技术问题主要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得以解决的:一种边宽窄插秧方法,其方案在于插秧时,水稻插秧时,每一排的起始株之后的一株秧苗开始,每三株为一组进行插秧,每一组的最后一株为下一组的起始株,每组秧苗的第一株与起始株之间的横向间距为14-19cm,两者所在苗行之间构成窄行距;每组秧苗的第二株与第一株之间的横向间距为28-35cm,两者所在的苗行之间构成宽行距;每组秧苗的第三株与第四株之间的横向间距为42-58cm,两者所在的苗行之间构成边行距。 要完全实现水稻的边际优势,必须让水稻植株之间的间距足够使得植株的最下部的叶片得到充分的阳光照射。以目前水稻的高度和我国主要水稻产区的纬度而言,水稻植株之间的间距达到42cm以上可以满足上述要求,植株越高,可求的间距越大,58cm的上限设置,可以保证总植株数的要求。另外,由于边行的边际效应可以影响到与其相近的两到三行的植株,使其达到提高产量,三行以上,由于植株之间的相互遮挡,来自边行所带的优势就消失殆尽了。所以本技术方案采用三株为一组的方案进行种植。实际上就是把整片的稻田分割成以三行为一片的若干片田。
9.本技术方案的窄植株保证了插秧的总穴数的同时,其一侧为边行距,另一侧为宽行距,都充分保证了其边为边界的优势,因此其两株之间虽为窄行,两株之外侧却为宽行和边行,均可以实现边际效应的最大化。最大程度的提高了水稻的产量。
10.作为优选,所述的每组秧苗的第二株与第一株不在同一直线下,其处于本排秧苗
与下一排秧苗的中间,本排秧苗的起始株、下一排对应的起始株以及本排所述的第二株秧苗构成等腰三角形。该技术方案使得每排秧苗的第二株与其对应的后一组秧苗的第二株实际上在同一单独的一排中,两者的实际横向间距远大于边行所需要的间距要求,所以可以进一步体现窄行处秧苗的边际优势。
11.本发明的带来的有益效果是,解决了现有技术所存在的目前的宽窄行插秧技术不能充分利用水稻种植的边际优势的技术问题,实现了一种充分利用边际优势,使得产量进一步提高的边宽窄插秧方法。
附图说明
12.附图1是本发明的实施例一的一种结构示意图;附图2是本发明的实施例二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13.下面通过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具体的说明。
14.实施例1:如图1所示,本发明是一种边宽窄插秧方法,其方案在于插秧时,水稻插秧时,每一排的起始株之后的一株秧苗1开始,每三株为一组进行插秧,每一组的最后一株为下一组的起始株,每组秧苗的第一株与起始株之间的横向间距为18cm,两者所在苗行之间构成窄行距2;每组秧苗的第二株与第一株之间的横向间距为28cm,两者所在的苗行之间构成宽行距3;每组秧苗的第三株与第四株之间的横向间距为45cm,两者所在的苗行之间构成边行距4。边行、宽行的植株的总高度越高,适合它的尺寸一般考虑相应加大,而窄行的大小主要是考虑总穴数的数量。因此,窄行、宽行、边行的间距可以考虑分别为14、35、58,或16、30、50等组合。
15.实施例2:如图2所示,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每组秧苗的第二株与第一株不在同一直线下,其处于本排秧苗与下一排秧苗的中间,本排秧苗的起始株、下一排对应的起始株以及本排所述的第二株秧苗构成等腰三角形。该技术方案使得每排秧苗的第二株与其对应的后一组秧苗的第二株实际上在同一单独的一排中,两者的实际横向间距远大于边行所需要的间距要求,所以可以进一步体现窄行处秧苗的边际优势。


技术特征:
1.一种边宽窄插秧方法,其方案在于插秧时,水稻插秧时,每一排的起始株之后的一株秧苗开始,每三株为一组进行插秧,每一组的最后一株为下一组的起始株,每组秧苗的第一株与起始株之间的横向间距为14-19cm,两者所在苗行之间构成窄行距;每组秧苗的第二株与第一株之间的横向间距为28-35cm,两者所在的苗行之间构成宽行距;每组秧苗的第三株与第四株之间的横向间距为42-58cm,两者所在的苗行之间构成边行距。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边宽窄插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每组秧苗的第二株与第一株不在同一直线下,其处于本排秧苗与下一排秧苗的中间,本排秧苗的起始株、下一排对应的起始株以及本排所述的第二株秧苗构成等腰三角形。

技术总结
本发明涉及一种边宽窄插秧方法,其方案在于插秧时,水稻插秧时,每一排的起始株之后的一株秧苗开始,每三株为一组进行插秧,每一组的最后一株为下一组的起始株,每组秧苗的第一株与起始株之间的横向间距为14-19cm,两者所在苗行之间构成窄行距;每组秧苗的第二株与第一株之间的横向间距为28-35cm,两者所在的苗行之间构成宽行距;每组秧苗的第三株与第四株之间的横向间距为42-58cm,两者所在的苗行之间构成边行距。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充分利用边际优势,使得产量进一步提高的边宽窄插秧方法。使得产量进一步提高的边宽窄插秧方法。使得产量进一步提高的边宽窄插秧方法。


技术研发人员:栾翠莲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栾翠莲
技术研发日:2022.02.24
技术公布日:2022/6/4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