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检验科用细菌培育辅助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2-06-05 13:47:04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涉及一种细菌培育辅助装置,尤其涉及一种检验科用细菌培育辅助装置。


背景技术:

2.在检验科的微生物检查中存在对细菌培养后进行检测的操作,检验科医生通常会培养许多细菌,通过检测培养的细菌来观察这种细菌对人体是否有害,或者如果这种细菌在人体内,那么该怎么对这种细菌进行消灭,现有的培养方式通常将细菌放置在培养皿中进行培养,后续再加入营养液,医务人员手动添加营养液,难以把控营养液所需的量,且此种培养方式无法持续的让细菌和营养液充分接触,细菌培养的速度较慢。
3.因此,需研发一种自动添加营养液,且可提高细菌培养速度的检验科用细菌培育辅助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4.为了克服现有的细菌培养需要手动添加营养液,且细菌培养的速度较慢的缺点,本发明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自动添加营养液,且可提高细菌培养速度的检验科用细菌培育辅助装置。
5.本发明的技术实施方案是:一种检验科用细菌培育辅助装置,包括有:支脚、框体、窗口、第一旋转座、旋转台、扭力弹簧、出料机构和下料机构,支脚顶部设有框体,框体一侧中部开有进料口,框体上部位于进料口的一侧设有窗口,框体内底部一侧设有第一旋转座,第一旋转座上部转动式设有旋转台,旋转台一侧与第一旋转座之间连接有扭力弹簧,框体内部设有出料机构,框体内部设有下料机构。
6.可选地,出料机构包括有第二旋转座、转动块、电机、储料框、螺纹盖、第一支柱、第一滑套、第二支柱和第一弹簧,框体内壁一侧设有第二旋转座,第二旋转座中间转动式连接有转动块,框体内底部中间设有电机,电机输出轴与转动块底部通过联轴器连接,转动块上部设有旋转板,旋转板与框体转动式连接,转动块上部设有连接架,连接架位于旋转板一侧,连接架一侧均匀设有三个放置框,放置框顶部均与旋转板底部连接,放置框内均放置有储料框,储料框上部均螺纹式安装有可拆卸的螺纹盖,储料框内部一侧均设有第一支柱,储料框外壁一侧均设有第一滑套,第一滑套内部均滑动式连接有第二支柱,第二支柱均与同侧的第一支柱配合,第二支柱上部均与同侧的第一滑套一侧之间连接有第一弹簧。
7.可选地,下料机构包括有第一支架、支撑架、异形杆和接触块,框体内底部一侧设有第一支架,第一支架上部周向均匀设有三个支撑架,支撑架顶部之间连接有异形杆,第二支柱一侧均设有接触块,接触块均与异形杆接触配合。
8.可选地,还包括有吸紧机构,吸紧机构包括有第二支架、管道、吸盘、第二滑套、堵塞杆、滚珠和第二弹簧,转动块上部设有第二支架,第二支架位于连接架一侧,第二支架一侧连接有管道,管道顶部一侧均匀设有三组吸盘,每组吸盘均有六个,每组吸盘均与同侧的放置框连接,管道底部一侧设有第二滑套,第二滑套一侧滑动式连接有堵塞杆,堵塞杆底部
活动式连接有滚珠,堵塞杆一侧与第二滑套底部之间连接有第二弹簧。
9.可选地,还包括有移动机构,移动机构包括有第一滑杆、滑块、第三弹簧、凹槽块和固定块,支撑架上部一侧均设有第一滑杆,第一滑杆上部之间滑动式连接有滑块,滑块底部一侧连接有三个第三弹簧,第三弹簧底部均与同侧的支撑架连接,转动块中部设有凹槽块,滑块内壁一侧设有固定块,固定块与凹槽块接触。
10.可选地,还包括有夹紧机构,夹紧机构包括有第三滑套、夹紧块、第四弹簧和连接杆,旋转台顶部对称设有第三滑套,第三滑套上部均滑动式连接有夹紧块,夹紧块一侧均设有连接杆,连接杆两侧均与同侧的第三滑套之间连接有第四弹簧。
11.可选地,还包括有摆动机构,摆动机构包括有第四滑套、第一圆盘、滑动杆、第五弹簧和第二圆盘,转动块靠近电机的一侧连接有第一圆盘,框体内底部一侧设有第四滑套,第四滑套上部滑动式连接有滑动杆,第一圆盘与滑动杆一侧配合,滑动杆一侧与第四滑套之间连接有第五弹簧,旋转台中部连接有第二圆盘,第二圆盘与滑动杆一侧配合。
12.可选地,还包括有拉动机构,拉动机构包括有第三支架、第二滑杆、手拉块、第六弹簧和推动块,框体内底部一侧对称设有第三支架,第三支架上部之间滑动式连接有第二滑杆,第二滑杆远离电机的一侧设有手拉块,第二滑杆靠近电机的两侧均与同侧的第三支架之间连接有第六弹簧,第二滑杆靠近电机的一侧设有推动块。
13.可选地,还包括有推动机构,推动机构包括有第三支柱、空心块、楔形块和第七弹簧,连接杆一侧均设有第三支柱,第二滑杆靠近电机的两侧对称设有空心块,空心块一侧均滑动式连接有楔形块,楔形块上部均与同侧的空心块之间连接有第七弹簧。
14.本发明具有如下优点:1、本发明通过吸盘对储料框进行吸附,可以防止储料框内的液体减少后,储料框被接触块顶出放置框,第二弹簧带动堵塞杆和滚珠往下移动,使得堵塞杆与管道分离,进而使得管道内的气体流出,使吸盘松开储料框,方便医务人员将储料框取出。
15.2、夹紧块可以防止培养皿在旋转台进行转动时,避免培养皿被甩飞,且可以使得培养皿内的液体进行充分的融合,加快细菌的生长。
16.3、拉动连接杆带动夹紧块往外侧移动,方便医务人员将培养皿放置在旋转台顶部,使得培养皿无需挤压夹紧块,可避免培养皿被挤压坏。
附图说明
17.图1为本发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18.图2为本发明的第一部分立体结构示意图。
19.图3为本发明的第二部分立体结构示意图。
20.图4为本发明出料机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1.图5为本发明出料机构的部分立体结构示意图。
22.图6为本发明下料机构的第一种立体结构示意图。
23.图7为本发明下料机构的第二种立体结构示意图。
24.图8为本发明吸紧机构的第一种立体结构示意图。
25.图9为本发明吸紧机构的第二种立体结构示意图。
26.图10为本发明移动机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7.图11为本发明移动机构的部分立体结构示意图。
28.图12为本发明夹紧机构的第一种立体结构示意图。
29.图13为本发明夹紧机构的第二种立体结构示意图。
30.图14为本发明摆动机构的第一种立体结构示意图。
31.图15为本发明摆动机构的第二种立体结构示意图。
32.图16为本发明拉动机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33.图17为本发明推动机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34.图中附图标记的含义:1:支脚,2:框体,3:窗口,4:第一旋转座,5:旋转台,6:扭力弹簧,7:出料机构,71:第二旋转座,72:转动块,73:电机,74:储料框,75:螺纹盖,76:第一支柱,77:第一滑套,78:第二支柱,79:第一弹簧,8:下料机构,81:第一支架,82:支撑架,83:异形杆,84:接触块,9:吸紧机构,91:第二支架,92:管道,93:吸盘,94:第二滑套,95:堵塞杆,96:滚珠,97:第二弹簧,10:移动机构,101:第一滑杆,102:滑块,103:第三弹簧,104:凹槽块,105:固定块,11:夹紧机构,111:第三滑套,112:夹紧块,113:第四弹簧,114:连接杆,12:摆动机构,121:第一圆盘,122:第四滑套,123:滑动杆,124:第五弹簧,125:第二圆盘,13:拉动机构,131:第三支架,132:第二滑杆,133:手拉块,134:第六弹簧,135:推动块,14:推动机构,141:第三支柱,142:空心块,143:楔形块,144:第七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35.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仅此声明,本发明在文中出现或即将出现的上、下、左、右、前、后、内、外等方位用词,仅以本发明的附图为基准,其并不是对本发明的具体限定。
36.实施例1一种检验科用细菌培育辅助装置,如图1-17所示,包括有支脚1、框体2、窗口3、第一旋转座4、旋转台5、扭力弹簧6、出料机构7和下料机构8,支脚1顶部设有框体2,框体2前侧中部开有进料口,框体2上部前侧设有窗口3,框体2内底部前侧设有第一旋转座4,第一旋转座4上部转动式设有旋转台5,旋转台5下侧与第一旋转座4之间连接有扭力弹簧6,框体2内部设有出料机构7,框体2内部设有下料机构8。
37.出料机构7包括有第二旋转座71、转动块72、电机73、储料框74、螺纹盖75、第一支柱76、第一滑套77、第二支柱78和第一弹簧79,框体2内壁下侧设有第二旋转座71,第二旋转座71中间转动式连接有转动块72,框体2内底部中间设有电机73,电机73输出轴与转动块72底部通过联轴器连接,转动块72上部设有旋转板,旋转板与框体2转动式连接,转动块72上部设有连接架,连接架位于旋转板下侧,连接架外侧均匀设有三个放置框,放置框顶部均与旋转板底部连接,放置框内均放置有储料框74,储料框74上部均螺纹式安装有可拆卸的螺纹盖75,储料框74内部下侧均设有第一支柱76,储料框74外壁下侧均设有第一滑套77,第一滑套77内部均滑动式连接有第二支柱78,第二支柱78均与同侧的第一支柱76配合,第二支柱78上部均与同侧的第一滑套77下侧之间连接有第一弹簧79。
38.下料机构8包括有第一支架81、支撑架82、异形杆83和接触块84,框体2内底部后侧设有第一支架81,第一支架81上部周向均匀设有三个支撑架82,支撑架82顶部之间连接有异形杆83,第二支柱78下侧均设有接触块84,接触块84均与异形杆83配合。
39.初始状态接触块84被异形杆83抵住,第一弹簧79被压缩,当医务人员需要培育细菌时,可以使用本设备,医务人员将培养皿从进料口放至旋转台5上,再手动将螺纹盖75打开,将细菌、营养液和蒸馏水分别装进储料框74内,再将螺纹盖75复位,启动电机73,电机73输出轴带动转动块72转动,进而带动旋转板、连接架和放置框转动,放置框带动储料框74转动,进而带动第一支柱76、第二支柱78、第一滑套77和接触块84转动,当接触块84转动至与异形杆83分离时,接触块84不再受力,进而带动第一弹簧79进行拉伸复位,带动第二支柱78往下移动,进而使得第二支柱78与第一支柱76分离,第二支柱78带动接触块84往下移动,使得接触块84重新与异形杆83接触,进而使得储料框74内相应的液体往下流至培养皿内,储料框74继续转动,带动第一支柱76、第二支柱78、第一滑套77和接触块84转动,在异形杆83的作用下,使得接触块84往上移动,进而带动第二支柱78往上移动复位,第一弹簧79被压缩,使得第二支柱78重新与第一支柱76接触,防止储料框74内的液体继续往下滴落,医务人员可以通过窗口3观察液体是否添加完毕,等到三种液体都滴完后,医务人员将培养皿取出,换上新的培养皿,重复此操作,即可实现给多个培养皿进行添加细菌、营养液和蒸馏水,可以解决对量难以把控的问题,关闭电机73,接触块84都停止在异形杆83最高处,可防止液体滴落,当储料框74需要进行清洗时,直接将储料框74拿下来进行清洗即可。
40.还包括有吸紧机构9,吸紧机构9包括有第二支架91、管道92、吸盘93、第二滑套94、堵塞杆95、滚珠96和第二弹簧97,转动块72上部设有第二支架91,第二支架91位于连接架下侧,第二支架91外侧连接有管道92,管道92顶部外侧均匀设有三组吸盘93,每组吸盘93均有六个,每组吸盘93均与同侧的放置框连接,管道92底部前侧设有第二滑套94,第二滑套94下侧滑动式连接有堵塞杆95,堵塞杆95与管道92接触配合,堵塞杆95底部活动式连接有滚珠96,堵塞杆95下侧与第二滑套94底部之间连接有第二弹簧97。
41.还包括有移动机构10,移动机构10包括有第一滑杆101、滑块102、第三弹簧103、凹槽块104和固定块105,支撑架82上部内侧均设有第一滑杆101,第一滑杆101上部之间滑动式连接有滑块102,滑块102底部外侧连接有三个第三弹簧103,第三弹簧103底部均与同侧的支撑架82连接,转动块72中部设有凹槽块104,滑块102内壁前侧设有固定块105,固定块105与凹槽块104接触。
42.医务人员将装有细菌、营养液和蒸馏水的储料框74分别放进放置框内,储料框74与吸盘93接触,使得吸盘93将储料框74吸紧,防止储料框74内的液体减少后,储料框74被接触块84顶出放置框,当医务人员想要将储料框74取出时,启动电机73反转,电机73输出轴带动转动块72反转,进而带动凹槽块104反转,在凹槽块104的作用下,带动固定块105和滑块102往下移动,此时第三弹簧103被压缩,初始状态下被压缩的第二弹簧97进行复位,带动堵塞杆95和滚珠96往下移动,使得堵塞杆95与管道92分离,进而使得管道92内的气体流出,使吸盘93松开储料框74,医务人员将储料框74取走即可,再控制电机73正转复位,此时第三弹簧103复位,带动滑块102和固定块105复位,进而带动滚珠96和堵塞杆95复位,第二弹簧97被压缩,关闭电机73,如此,便可将储料框74取出。
43.还包括有夹紧机构11,夹紧机构11包括有第三滑套111、夹紧块112、第四弹簧113和连接杆114,旋转台5顶部左右对称设有第三滑套111,第三滑套111上部均滑动式连接有夹紧块112,夹紧块112外侧均设有连接杆114,连接杆114内侧的前后两侧均与同侧的第三滑套111之间连接有第四弹簧113。
44.还包括有摆动机构12,摆动机构12包括有第四滑套122、第一圆盘121、滑动杆123、第五弹簧124和第二圆盘125,转动块72下侧连接有第一圆盘121,框体2内底部前侧设有第四滑套122,第四滑套122上部滑动式连接有滑动杆123,第一圆盘121与滑动杆123后侧配合,滑动杆123前侧与第四滑套122之间连接有第五弹簧124,旋转台5中部连接有第二圆盘125,第二圆盘125与滑动杆123前侧配合。
45.医务人员手动将培养皿往后推,使得培养皿与夹紧块112接触,培养皿往后移动带动夹紧块112往外侧移动,进而带动连接杆114往外侧移动,此时第四弹簧113被拉伸,当培养皿移动至旋转台5中间时,此时第四弹簧113复位,带动夹紧块112和连接杆114复位,使得夹紧块112对培养皿进行夹紧,夹紧后,转动块72转动带动第一圆盘121转动,第一圆盘121转动至与滑动杆123接触时,带动滑动杆123往前移动,此时第五弹簧124被拉伸,滑动杆123往前移动带动第二圆盘125转动,进而带动旋转台5转动,此时扭力弹簧6发生形变,当第一圆盘121与滑动杆123分离时,此时第五弹簧124复位,带动滑动杆123复位,同时扭力弹簧6复位,带动旋转台5反转复位,重复此操作,使得旋转台5不断的进行左右转动,进而带动培养皿转动,使得培养皿内的细菌、蒸馏水和营养液进行充分的混合,如此,夹紧块112可以防止培养皿在旋转台5进行旋转时被甩飞,液体添加完毕,医务人员将培养皿取出即可。
46.还包括有拉动机构13,拉动机构13包括有第三支架131、第二滑杆132、手拉块133、第六弹簧134和推动块135,框体2内底部前侧左右对称设有第三支架131,第三支架131上部之间滑动式连接有第二滑杆132,第二滑杆132前侧设有手拉块133,第二滑杆132后侧的左右两侧均与同侧的第三支架131之间连接有第六弹簧134,第二滑杆132后部上侧设有推动块135。
47.还包括有推动机构14,推动机构14包括有第三支柱141、空心块142、楔形块143和第七弹簧144,连接杆114外侧均设有第三支柱141,第二滑杆132后侧的左右两侧对称设有空心块142,空心块142前侧均滑动式连接有楔形块143,楔形块143上部均与同侧的空心块142之间连接有第七弹簧144。
48.混合完毕,医务人员手动抓住手拉块133,将手拉块133往前拉动,手拉块133带动第二滑杆132往前移动,进而带动推动块135、空心块142和楔形块143往前移动,此时第六弹簧134被压缩,当楔形块143往前移动至与第三支柱141接触时,带动第三支柱141往外侧移动,进而带动连接杆114及以上部件往外侧移动,使得夹紧块112松开培养皿,推动块135继续往前移动,带动培养皿往前移动,当楔形块143无法继续往前移动时,空心块142继续往前移动,此时第七弹簧144被压缩,培养皿往前移动移出进料口,医务人员将培养皿取走,再将新的培养皿放至旋转台5顶部中间,再松开手拉块133,此时第六弹簧134复位,带动第二滑杆132、手拉块133和推动块135复位,进而带动空心块142和楔形块143复位,此时第七弹簧144复位,带动楔形块143复位,同时连接杆114及以上部件复位,使得夹紧块112夹紧新的培养皿,如此,便无需医务人员手动让夹紧块112松开培养皿,避免培养皿被挤压损坏。
49.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实施例子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原则之内,所作的等同替换,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本发明未作详细阐述的内容属于本专业领域技术人员公知的已有技术。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