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市政用护栏的制作方法

2022-05-31 14:19:36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涉及道路设施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市政用护栏。


背景技术:

2.护栏在城市生活中随处可见,其广泛运用于交通道路、城市设施等一些市政设施领域。护栏的种类多,大致结构相差不大,均包括底座和栏杆。底座的种类多,例如铸铁底座、水泥墩底座、不锈钢底座等,其中水泥墩底座最重,通常会使用起吊机完成移动和安装。而铸铁底座较重,但人工搬运比较吃力,移动不方便。不锈钢底座最轻,搬运非常容易。为了提高底座的抗侧翻能力,铸铁底座和不锈钢底通常会利用膨胀螺栓固定于地面,其中铸铁底座本身较重,根据情况也可以不采用膨胀螺栓固定。
3.在一些需要将固定护栏转变为移动护栏的情况,上述铸铁底座最为合适,铸铁底座本身抗侧翻能力强,同时兼顾一定的可移动性。但目前铸铁底座并未改进结构,在可移动性能上无法解决“笨重”的问题,移动过程仍然费时费力,机动性差。


技术实现要素:

4.针对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市政用护栏,包括底座、立柱和栏杆,所述栏杆通过立柱与底座连接;所述底座的内腔中设有至少三个传动机构且每个传动机构的下端分别设有一个万向轮;所有的传动机构的结构均相同,且每个传动机构均包括第一杠杆、第二杠杆、中间杆、第三杠杆和摩擦板;所述第一杠杆、第二杠杆和中间杆依次首尾铰接,且第一杠杆的中部和第二杠杆的中部均转动连接于对应的内腔中;所述第一杠杆的下端转动连接一个万向轮,且万向轮位于底座下端的缺口处;所述中间杆竖直且滚动连接于对应的内腔中;所述中间杆的横断面为正方形,所述摩擦板与中间杆的一个侧面正对,所述第三杠杆的一端与摩擦板铰接,且第三杠杆的铰接于对应的内腔中,通过往上摆动第三杠杆的另外一端,使摩擦板挤压于中间杆对应的侧面并带动中间杆往下移动,进而使对应的万向轮支撑于地面以将底座顶起悬空。
5.本设备的有益效果体现在:不移动的情况下,万向轮与地面接触,底座放置于地面上,与现有的固定式底座无却别。在需要移动的情况下,往上提第三杠杆,摩擦板贴紧中间杆的一个侧面,继续上提第三杠杆,摩擦板挤压中间杆并带动中间杆往下移动。中间杆带动第二杠杆和第一杠杆联动,使得第一杠杆下端的万向轮往下移动支撑于地面。按照此方法,将所有的万向轮均支撑于地面,使得底座被顶起悬空。底座悬空后则可以朝任意方向移动,解决了底座“笨重”而不方便移动的问题。底座的传动机构可使底座具备了固定模式和移动模式,可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栏杆的拦截方向,特别适用于经常改变道路的情况。
6.另外,往上提第三杠杆,对底座施加了上抬的力矩,有利于降低万向轮往下摆动以顶起底座所需要的力矩,从而降低了上提第三杠杆所需要的力矩,起到省力的作用。
7.优选地,所述第一杠杆与底座连接的转轴以及第二杠杆与底座连接的转轴分别设有第一扭簧,通过第一扭簧带动第一杠杆和第二杠杆摆动以减小顶起底座所需要的力矩。
第一扭簧的扭转力矩辅助第一杠杆和第二杠杆摆动,辅助摆动的方向是万向轮往下摆动的方向,进一步减小了上提第三杠杆所需要的力矩,更加省力。
8.优选地,所述第一杠杆的一端以及第二杠杆的两端均设有用于铰接的活动孔。活动孔弥补中间杆、第一杠杆和第二杠杆在摆动过程中产生的往其他方向的位移,使得中间杆、第一杠杆和第二杠杆之间的铰接关系平衡。
9.优选地,每个所述内腔中均设有与对应中间杆平行的防坠板,中间杆的一个侧面分布多个倾斜朝上的第一齿;所述防坠板的一个侧面设有与第一齿对应的倾斜朝下的第二次齿;内腔设有用于容纳防坠板的缺口,所述防坠板可在缺口中水平移动;所述缺口内设有用于推动防坠板抵紧中间杆的弹簧,并且通过第一齿与第二次齿接触啮合,进而防止中间杆上移。由于上提一次第三杠杆无法将万向轮下摆至最低点,即无法顶起底座,需要重复上提第三杠杆多次,每次往上提第三杠杆后,防坠板保持了万向轮不会被底座的重力压会原位,防坠板保持了中间杆往下单向移动的作用。
10.优选地,所述中间杆的多个侧面与内腔之间分别设有滚轮。通过滚轮滚动连接于中间杆和内腔的内壁之间,大大减小了中间杆在内腔中移动的摩擦阻力。
11.优选地,所述摩擦板与中间杆相对的一面设有增大摩擦力的垫层。垫层起到防滑的作用,使得每次第三杠杆的摆动均能有效地带动万向轮往下摆动。
12.优选地,所述摩擦板与第三杠杆之间设有伸缩接头;所述伸缩接头包括一端设有盲孔的筒体以及安装于筒体的盲孔内的锁紧组件,筒体的另外一端与摩擦板铰接;所述第三杠杆中空,且第三杠杆的一端设有滑动连接于所述盲孔的延长杆;所述延长杆的内部设有可滑动的芯轴,芯轴的两端分别伸入伸缩接头的盲孔和第三杠杆的中空腔体,以及位于盲孔中的芯轴一端设有触碰头,通过芯轴推动触碰头挤压锁紧组件,进而使锁紧组件夹紧延长杆并使第三杠杆与伸缩接头同步运动;所述底座设有与内腔连通的用于露出第三杠杆的另外一端的开口。
13.优选地,所述锁紧组件包括“l”型钩体;“l”型钩体设有两个,两个“l”型钩体转动连接于盲孔中,且两个“l”型钩体分布于延长杆的两边,延长杆的侧壁设有与每个“l”型钩体一端的倒钩对应的卡槽;通过触碰头同时挤压两个“l”型钩体的另外一端,进而使两个倒钩一一对应地卡入两个卡槽中;每个“l”型钩体的转动轴均设有用于带动倒钩从卡槽分离的第二扭簧。
14.伸缩接头的工作原理:第三杠杆伸入筒体的盲孔中,顶紧芯轴的一端,使得触碰头挤压两个“l”型钩体,而两个“l”型钩体克服第二扭簧摆动一定的角度,从而将两个倒钩一一对应地卡入两个卡槽中。锁紧组件锁紧后,延长杆和伸缩接头相对静止。具体操作方法是采用直杆插入第三杠杆中,使得锁紧组件锁紧,上提直杆的过程中伸缩接头不会沿着延长杆滑动,保证了摩擦板挤压中间杆的而产生的摩擦力足以带动中间杆往下移动,不会出现打滑的现象。在挤压的过程中摩擦板和垫层均会产生一定的形变以适应摩擦板与中间杆之间的距离变化。下压直杆以使磨擦板复位的过程中,直杆需要退出一段距离,使得两个倒钩一一对应地从两个卡槽中退出。伸缩接头由于受到了磨擦板的挤压而朝延长杆的方向滑动,即增大了垫层与中间杆之间的距离,从而使垫层与中间杆之间的摩擦力大大减小,下压直杆的整个下压过程中非常轻松,更进一步省力。
15.优选地,所述底座的侧壁设有与所有的防坠板一一对应的解锁孔,以及每个中间
杆设有与对应的解锁孔对应的通孔。底座从移动模式转化为固定模式,需要利用一根直杆插入解锁孔中,经过通孔,推动防坠板的第二次齿与中间杆的第一齿分离,中间杆解锁上移,则万向轮复位,底座重新放置于地面上。模式转化方法简单,省时省力。
16.优选地,所述底座设有多个沿水平方向延伸的耳板,所有的耳板沿着底座的周向均匀分布。根据需要,耳板通过膨胀螺栓固定于地面,增加底座的防侧翻能力。
附图说明
17.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在所有附图中,类似的元件或部分一般由类似的附图标记标识。附图中,各元件或部分并不一定按照实际的比例绘制。
18.图1为本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19.图2为图1中底座的俯视图;
20.图3为图2中a-a的剖视图;
21.图4为图3中伸缩接头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22.附图中,底座1、立柱2、栏杆3、耳板4、第一杠杆5、第二杠杆6、中间杆7、第三杠杆8、摩擦板9、内腔10、活动孔11、第一扭簧12、缺口13、万向轮14、滚轮15、防坠板16、第一齿17、第二次齿18、弹簧19、垫层20、解锁孔21、伸缩接头22、筒体23、盲孔24、延长杆25、芯轴26、触碰头27、“l”型钩体28、卡槽29、倒钩30、第二扭簧31。
具体实施方式
23.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实施例进行详细的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因此只作为示例,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24.需要注意的是,除非另有说明,本技术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发明所属领域技术人员所理解的通常意义。
25.如图1、2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市政用护栏,包括底座1、立柱2 和栏杆3,所述栏杆3通过立柱2与底座1连接。其中,底座1设有四个沿水平方向延伸的耳板4,所有的耳板4沿着底座1的周向均匀分布。根据需要,耳板4通过膨胀螺栓固定于地面,增加底座1的防侧翻能力。通常情况下,一个底座1、一个立柱2和一个栏杆3形成一个护栏单元,多个护栏单元依次连接形成完整的护栏,护栏的长度根据需求选择。本实施例中底座1有固定模式和移动模式,移动模式下可以沿着地面移动,固定模式放置于地面上,与常规的护栏底座1无异。底座1具备固定模式和移动模式,可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栏杆3的拦截方向,特别适用于经常改变道路的情况。底座1的具体结构如下:
26.如图2、3所示,底座1的内腔10中设有三个传动机构且每个传动机构的下端分别设有一个万向轮14。三个传动机构的结构均相同,且每个传动机构的具体结构如下:
27.传动机构包括第一杠杆5、第二杠杆6、中间杆7、第三杠杆8和摩擦板9。所述第一杠杆5、第二杠杆6和中间杆7依次首尾铰接,且第一杠杆5的中部和第二杠杆6的中部均转动连接于对应的内腔10中。具体地,第一杠杆5的一端以及第二杠杆6的两端均设有用于铰接的活动孔11。活动孔11弥补中间杆7、第一杠杆5和第二杠杆6在摆动过程中产生的往其他方向
的位移,使得中间杆7、第一杠杆5和第二杠杆6之间的铰接关系平衡。另外,第一杠杆5 与底座1连接的转轴以及第二杠杆6与底座1连接的转轴分别设有第一扭簧 12。底座1下端面的中部设有往上延伸的缺口13,所述第一杠杆5的下端转动连接一个万向轮14,且万向轮14位于底座1下端的缺口13处。所述中间杆7竖直且滚动连接于对应的内腔10中,具体地,所述中间杆7的多个侧面与内腔10之间分别设有滚轮15。通过滚轮15滚动连接于中间杆7和内腔10 的内壁之间,大大减小了中间杆7在内腔10中移动的摩擦阻力。所述中间杆 7的横断面为正方形,所述摩擦板9与中间杆7的一个侧面正对,所述第三杠杆8的一端与摩擦板9铰接,且第三杠杆8的铰接于对应的内腔10中,通过往上摆动第三杠杆8的另外一端,使摩擦板9挤压于中间杆7对应的侧面并带动中间杆7往下移动,进而使对应的万向轮14支撑于地面以将底座1顶起悬空。进一步地,通过第一扭簧12带动第一杠杆5和第二杠杆6摆动以减小顶起底座1所需要的力矩。第一扭簧12的扭转力矩辅助第一杠杆5和第二杠杆 6摆动,辅助摆动的方向是万向轮14往下摆动的方向,进一步减小了上提第三杠杆8所需要的力矩,更加省力。
28.由于上提一次第三杠杆8无法将万向轮14下摆至最低点,即无法顶起底座1,需要重复上提第三杠杆8多次,每次往上提第三杠杆8后,为了放置底座1下坠,本实施例中每个所述内腔10中均设有与对应中间杆7平行的防坠板16,中间杆7的一个侧面分布多个倾斜朝上的第一齿17;所述防坠板16 的一个侧面设有与第一齿17对应的倾斜朝下的第二次齿18;内腔10设有用于容纳防坠板16的缺口13,所述防坠板16可在缺口13中水平移动;所述缺口13内设有用于推动防坠板16抵紧中间杆7的弹簧19,并且通过第一齿17 与第二次齿18接触啮合,进而防止中间杆7上移。防坠板16保持了万向轮 14不会被底座1的重力压会原位,防坠板16保持了中间杆7往下单向移动的作用。另外,摩擦板9与中间杆7相对的一面设有增大摩擦力的垫层20。垫层20起到防滑的作用,使得每次第三杠杆8的摆动均能有效地带动万向轮14 往下摆动。以及底座1的侧壁设有与所有的防坠板16一一对应的解锁孔21,以及每个中间杆7设有与对应的解锁孔21对应的通孔。底座1从移动模式转化为固定模式,需要利用一根直杆插入解锁孔21中,经过通孔,推动防坠板 16的第二次齿18与中间杆7的第一齿17分离,中间杆7解锁上移,则万向轮14复位,底座1重新放置于地面上。模式转化方法简单,省时省力。
29.如图4所示,本实施例中摩擦板9与第三杠杆8之间设有伸缩接头22;所述伸缩接头22包括一端设有盲孔24的筒体23以及安装于筒体23的盲孔 24内的锁紧组件,筒体23的另外一端与摩擦板9铰接;所述第三杠杆8中空,且第三杠杆8的一端设有滑动连接于所述盲孔24的延长杆25;所述延长杆25 的内部设有可滑动的芯轴26,芯轴26的两端分别伸入伸缩接头22的盲孔24 和第三杠杆8的中空腔体,以及位于盲孔24中的芯轴26一端设有触碰头27,通过芯轴26推动触碰头27挤压锁紧组件,进而使锁紧组件夹紧延长杆25并使第三杠杆8与伸缩接头22同步运动;所述底座1设有与内腔10连通的用于露出第三杠杆8的另外一端的开口。进一步地,所述锁紧组件包括“l”型钩体28;“l”型钩体28设有两个,两个“l”型钩体28转动连接于盲孔24中,且两个“l”型钩体28分布于延长杆25的两边,延长杆25的侧壁设有与每个“l”型钩体28一端的倒钩30对应的卡槽29;通过触碰头27同时挤压两个“l”型钩体28的另外一端,进而使两个倒钩30一一对应地卡入两个卡槽29 中;每个“l”型钩体28的转动轴均设有用于带动倒钩30从卡槽29分离的第二扭簧31。伸缩接头22的工作原理:第三杠杆8伸入筒体23的盲孔24中,顶紧芯轴26的一端,使得触碰头27挤压两个“l”型钩体28,而两个“l”型
钩体28克服第二扭簧31摆动一定的角度,从而将两个倒钩30一一对应地卡入两个卡槽29中。锁紧组件锁紧后,延长杆25和伸缩接头22相对静止。具体操作方法是采用直杆插入第三杠杆8中,使得锁紧组件锁紧,上提直杆的过程中伸缩接头22不会沿着延长杆25滑动,保证了摩擦板9挤压中间杆7 的而产生的摩擦力足以带动中间杆7往下移动,不会出现打滑的现象。在挤压的过程中摩擦板9和垫层20均会产生一定的形变以适应摩擦板9与中间杆7 之间的距离变化。下压直杆以使磨擦板复位的过程中,直杆需要退出一段距离,使得两个倒钩30一一对应地从两个卡槽29中退出。伸缩接头22由于受到了磨擦板的挤压而朝延长杆25的方向滑动,即增大了垫层20与中间杆7之间的距离,从而使垫层20与中间杆7之间的摩擦力大大减小,下压直杆的整个下压过程中非常轻松,更进一步省力。
30.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和说明书的范围当中。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