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用于流体胶料的控厚成型器的制作方法

2022-05-26 08:04:12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流体成膜厚度控制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流体胶料的控厚成型器。


背景技术:

2.质量是企业重点,而防水卷材企业对质量把控离不开半成品胶料的检测和把控;为保证成品的高低温、持粘、沥青延伸率等相关指标合格,会对半成品胶料进行成膜检测来控制成品质量;同时沥青企业基本都会设置研发部对新配方进行实验,会在实验室对胶料进行成膜检测;根据检测经验,成膜的厚度和平整性会对检测数据造成影响。
3.比较简单的控制方法有:直接用手将胶料抹平,这样厚度和平整性比较难以控制;也有使用规定厚度边条,然后用圆柱结构的棒状手动将胶料赶平的方法,成膜后的厚度控制不精准且表面容易存在褶皱;还有将胶料倒入模具并用工具抹平的方法,但因为防水卷材半成品为沥青胶料(高温状态下有流动性、粘性强),脱模不方便同时抹平的步骤也麻烦。
4.因此,为解决以上问题,需要一种用于流体胶料的控厚成型器,能够提高对胶料规定厚度的控制,并提高成膜后表面平整度,保证检测准确度,提高成品质量。


技术实现要素:

5.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提供用于流体胶料的控厚成型器,能够提高对胶料规定厚度的控制,并提高成膜后表面平整度,保证检测准确度,提高成品质量。
6.本实用新型的用于流体胶料的控厚成型器,包括具有下工作面的下板和具有上工作面的上板,还包括控厚机构和绷膜机构;所述上板安装于下板时,所述控厚机构用于调整上工作面和下工作面的配合间隙,所述绷膜机构用于将保护膜绷紧覆盖于胶料表面,所述控厚机构至少包括用于调整配合间隙高度的边条。
7.进一步,所述边条设置于下板,所述控厚机构还包括驱动件,所述驱动件用于驱动边条凸出于所述下工作面,所述上工作面扣合于边条,以使得边条的凸出高度即为上工作面和下工作面的配合间隙。
8.进一步,所述下板上开设有容纳槽,所述边条可沿高度方向滑动的间隙配合于容纳槽;所述驱动件包括底座和动力件,所述底座可沿宽度方向滑动的间隙配合于容纳槽;所述底座设置于容纳槽的槽底,所述边条设置在底座上,所述底座的顶面与边条的底面配合形成驱动面,所述驱动面为斜面,所述动力件驱动底座沿宽度方向滑动时,通过驱动面调整边条凸出于下工作面的高度。
9.进一步,沿宽度方向所述底座的长度大于边条的长度,以使得底座的顶面长度大于边条的底面长度。
10.进一步,还包括加热装置,所述加热装置设置在下板的底面上用于对下工作面加热。
11.进一步,所述控厚机构为两组,两组控厚机构沿长度方向间隔布置;加热装置设置在两组所述控厚机构之间,所述加热装置设置在下板底面沿长度方向的中部,两组所述控厚机构对称设置在加热装置的两侧。
12.进一步,所述绷膜机构包括设置在上板的支架ⅰ和支架ⅱ,所述支架ⅰ上转动设置有保护膜,所述支架ⅰ具有限制保护膜回转的防逆转传动机构ⅰ;所述支架ⅱ上转动设置有绷紧件,所述支架ⅱ具有限制绷紧件回转的防逆转传动机构ⅱ。
13.进一步,所述支架ⅰ和支架ⅱ间隔布置在上板的顶面,所述绷紧件包括上半部和下半部,所述上半部和下半部可调整夹紧间隙的连接。
14.进一步,所述上半部和下半部通过连接件连接,所述连接件为两个,两个连接件设置在绷紧件延伸方向的两端,所述保护膜被夹紧固定于在上半部和下半部,且所述保护膜位于两个所述连接件之间。
15.进一步,所述支架ⅰ和支架ⅱ沿长度方向间隔布置,以使得所述保护膜的转动方向朝向长度方向,所述保护膜覆盖于上板的上工作面,所述上板上具有扶手。
16.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用于流体胶料的控厚成型器,通过用于调整上工作面和下工作面的配合间隙的控厚机构,可使得控制胶料的厚度;并通过绷膜机构将保护膜绷紧紧覆盖于胶料表面,能够提高对胶料规定厚度的控制,并提高成膜后表面平整度,保证检测准确度,提高成品质量;所述的边条即可调整配合间隙的高度,同时边条还用于支撑上板和下板,本方案中的上板和下板为活动的两块板材,上工作面和下工作面均为平整的平面,并存有配合间隙时上工作面和下工作面相对平行,使用时调整好边条的支撑高度,也就是调整间隙高度,然后在下工作面铺设胶料,并将上工作面扣合于下工作面,边条即支撑在上工作面和下工作面之间。
附图说明
17.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18.图1为本实用新型下板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19.图2为本实用新型下板的仰视结构示意图;
20.图3为本实用新型下板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21.图4为本实用新型图1的a-a向结构示意图;
22.图5为本实用新型上板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23.图6为本实用新型上板的仰视结构示意图;
24.图7为本实用新型上板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25.图8为本实用新型图5的b-b向结构示意图;
26.图9为本实用新型图5的c-c向结构示意图;
27.图10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28.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本方案中的长度方向、宽度方向和高度方向,均为上板002和下板001扣合使用时的长度方向、宽度方向和高度方向的参数,在此不再赘述;本实施例中的用于流体胶料的控厚成型器包括具有下工作面100的下板001和具
有上工作面200的上板002,还包括控厚机构和绷膜机构;所述上板002安装于下板001时,所述控厚机构用于调整上工作面200和下工作面100的配合间隙,所述绷膜机构用于将保护膜绷紧覆盖于胶料表面,所述控厚机构至少包括用于调整配合间隙高度的边条003。本方案中设置有用于调整上工作面200和下工作面100的配合间隙的控厚机构,可使得控制胶料的厚度,减小了胶料成膜后厚度对检测的影响;并通过绷膜机构将保护膜绷紧紧覆盖于胶料表面,能够提高对胶料规定厚度的控制,上板002和下板001合膜时在压的过程中将一层保护膜附在胶料表面并不使胶料造成褶皱影响检测,提高成膜后表面平整度,减小了胶料成膜后平整度对检测的影响,保证检测准确度,提高成品质量;所述的边条003即可调整配合间隙的高度,同时边条003还用于支撑上板002和下板001,本方案中的上板002和下板001为活动的两块板材,上工作面200和下工作面100均为平整的平面,并存有配合间隙时上工作面200和下工作面100相对平行,使用时调整好边条003的支撑高度,也就是调整间隙高度,然后在下工作面100铺设胶料,并将上工作面200扣合于下工作面100,边条003即支撑在上工作面200和下工作面100之间,所述上板002和下板001还可为单边铰接可绕铰接轴打开或闭合的结构,在此不再赘述。
29.本实施例中,所述边条003设置于下板001,所述控厚机构还包括驱动件,所述驱动件用于驱动边条003凸出于所述下工作面100,所述上工作面200扣合于边条003,以使得边条003的凸出高度即为上工作面200和下工作面100的配合间隙。本方案中设置的边条003通过驱动件调整使用高度,从而调整上工作面200和下工作面100的配合间隙,所述的边条003还可为堆叠的若干层支撑板,以支撑板的层数调整上工作面200和下工作面100的配合间隙,在此不再赘述。
30.本实施例中,所述下板001上开设有容纳槽,所述边条003可沿高度方向滑动的间隙配合于容纳槽;所述驱动件包括底座004和动力件005,所述底座004可沿宽度方向滑动的间隙配合于容纳槽;所述底座004设置于容纳槽的槽底,所述边条003设置在底座004上,所述底座004的顶面与边条003的底面配合形成驱动面007,所述驱动面007为斜面,所述动力件005驱动底座004沿宽度方向滑动时,通过驱动面007调整边条003凸出于下工作面100的高度。如图所示,容纳槽由下工作面100沿高度方向向下凹陷形成,且容纳槽可供边条003沿高度方向的升降和底座004沿宽度方向的滑动,所述的底座004在高度方向的截面呈直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分别平行于下板001的底面和下板001宽度方向的侧面,三角形的斜边即为底座004的顶面,所述边条003在高度方向的截面呈直角梯形,直角梯形的上底和下底均平行于下板001宽度方向的侧面,直角梯形的直角腰平行于下工作面100,直角梯形的斜腰即为边条003的底面;所述的动力件005为螺栓,螺栓的螺柱穿设于下板001沿宽度方向的侧面并抵紧在底座004直角三角形的侧边,通过螺柱旋进或退出容纳腔,推动底座004沿横向滑动从而通过驱动面007调整边条003凸出于下工作面100的高度,所述边条003的顶面平行于下工作面100,以使得提高调整上工作面200和下工作面100配合间隙的精度,同时边条003的侧面具有刻度线,可根据刻度线调整使用高度,控制成膜精度,所述刻度线位于边条003沿宽度方向的侧面,并与动力件005位于同一侧,便于旋紧螺栓时观察实际刻度。
31.本实施例中,沿宽度方向所述底座004的长度大于边条003的长度,以使得底座004的顶面长度大于边条003的底面长度。底座004形成对边条003的稳定支撑,保证支撑效果,
提高驱动稳定性,提高边条003顶面的平整度,提高成膜尺寸精度。
32.本实施例中,还包括加热装置006,所述加热装置006设置在下板001的底面上用于对下工作面100加热。所述加热装置006采用现有技术的电阻丝加热,同时电阻丝呈环状迷宫分布的层层包围的状态设置于下板001的底面,给下板001维持温度,使胶料保持一定流动性,便于压膜成型。
33.本实施例中,所述控厚机构为两组,两组控厚机构沿长度方向间隔布置;加热装置006设置在两组所述控厚机构之间,所述加热装置006设置在下板001底面沿长度方向的中部,两组所述控厚机构对称设置在加热装置006的两侧。更进一步的控厚机构可设置一组或多组保证下工作面100具有供胶体放置的空间即可,在此不再赘述,本方案设置沿长度方向相互平行并间隔布置的两组控厚机构,并在两组控厚机构的中部设置加热装置006,使得上工作面200位于加热装置006顶部的区域具有便于胶体放置的环境,同时两组控厚机构还形成对上板002的架设,提高上板002放置时的稳定性,同时也利于控制对胶体的厚度控制,提高参照系数保证压膜精度。
34.本实施例中,所述绷膜机构包括设置在上板002的支架ⅰ009和支架ⅱ010,所述支架ⅰ009上转动设置有保护膜,所述支架ⅰ009具有限制保护膜回转的防逆转传动机构ⅰ013;所述支架ⅱ010上转动设置有绷紧件011,所述支架ⅱ010具有限制绷紧件011回转的防逆转传动机构ⅱ014。如图所示的,支架ⅰ009用于架设保护膜,所述的保护膜为成卷的硅油膜012,并且硅油膜012的两端分别通过单向轴承安装于支架ⅰ009使得其可单向的转动设置,所述支架ⅱ010用于架设绷紧件011,所述绷紧件011为棒状结构,且绷紧件011的两端分别通过单向轴承安装于支架ⅱ010使得其可单向的转动设置,所述的单向轴承即可以使得硅油膜012和绷紧件011各自转动又可以防止二者发生逆转,结构简单并且便于采购,且同时替代本方案中的防逆转传动机构ⅰ013和防逆转传动机构ⅱ014,实用性和通用性更强,所述硅油膜012固定于中心转轴上,中心转轴的两端分别连接至对应单向轴承的内圈,中心转轴两端的单向轴承的外圈支撑于支架ⅰ009;所述绷紧件011的两端分别连接至对应单向轴承的内圈,绷紧件011两端的单向轴承的外圈支撑于支架ⅱ010。
35.本实施例中,所述支架ⅰ009和支架ⅱ010间隔布置在上板002的顶面,所述绷紧件011包括上半部101和下半部102,所述上半部101和下半部102可调整夹紧间隙的连接。如图所示,支架ⅰ009和支架ⅱ010相互平行的布置在上板002的顶面,以使得硅油膜012和绷紧件011平行于上板002长度方向的边缘,硅油膜012的转动方向可沿长度方向绕过上工作面200,并夹紧固定于绷紧件011上,所述上板002沿长度方向的边沿为弧形,利于硅油膜012的平整性,防止硅油膜012贴合于上工作面200时出现漏膜的情况,并采用绷紧件011可提高操作可靠性,所述上半部101和下半部102为橡胶材料制造,可提供较大的摩擦力,并具备弹性夹膜时更不易滑松,提高对膜的夹紧,并且可通过上半部101和下半部102的分离和接合将膜夹紧固定于绷紧件011上;所述下半部102的两端固定于此处单向轴承的内圈。
36.本实施例中,所述上半部101和下半部102通过连接件连接,所述连接件为两个,两个连接件设置在绷紧件011延伸方向的两端,本方案中连接件位于支架ⅱ010的内侧,所述保护膜被夹紧固定于在上半部101和下半部102,且所述保护膜位于两个所述连接件之间。所述的连接件包括穿设于上半部101和下半部102的螺钉103和固定于下半部102的螺帽104,通过二者的螺接配合实现对上半部101和下半部102的分离和接合,操作简单。
37.本实施例中,所述支架ⅰ009和支架ⅱ010沿长度方向间隔布置,以使得所述保护膜的转动方向朝向长度方向,所述保护膜覆盖于上板002的上工作面200,所述上板002上具有扶手008。如图所示,扶手008沿宽度方向分设在上板002的两侧,并且上板002沿长度方向的两侧为弧形,提高对膜使用和绷紧时的防护。
38.本装置的具体操作步骤如下:
39.(1)根据需要温度,利用下板001布置的加热装置006对下板001进行预热,调整003的高度,使得配合间隙调整至预设值。
40.(2)将下板001的下工作面100上铺上一层硅油膜012(耐高温的膜)防止意外粘上胶料,然后再放胎基(防水卷材的主体材料叫胎基,上下都附上沥青后为成品,将一定厚度的沥青胶料附在胎基上在进行检测,相当于模仿成品进行的一种过程检测以此达到质量控制的目的)。
41.(3)将样品倒在胎基布上,样品需具有一定流动性,可以用电炉加热后再倒在本装置的下板001上(本装置的加热可以让成较薄膜时,样品不失去流动性)
42.(4)将保护膜从硅油膜012卷上抽出合适长度,然后绕过上板002下表面(上工作面),将硅油膜夹紧固定在绷膜件上,旋转绷膜件并利用自锁结构的单向轴承使膜以绷紧绷平的状态贴合在上板002下表面。
43.(5)合拢上板002和下板001,维持10s~30s。
44.(6)用刀把上板002的硅油膜012切下,打开上盖板就得到一块样品。该样品最上面为硅油膜012,中间为一定厚度的胶料,下面为胎基;待样品冷却不易变形后,即可对样品高低温、持粘、剥离强度等进行检测。
45.使用绷膜机构对表面平整度有明显提升,该装置成膜厚度与成品卷材厚度波动范围相差不大,控厚偏差与实际成品控厚成膜样品与成品卷材的控厚偏差不大于0.05mm,更进一步的,卷材厚度一般为1.5~4.0mm,采用本装置加工的样品厚度的偏差不大于0.05mm。
46.最后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宗旨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