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卧式中开泵无接触介质旋转轴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2-05-26 04:37:07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转轴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卧式中开泵无接触介质旋转轴装置。


背景技术:

2.卧式中开泵又称之为卧式单级双吸式离心泵/卧式中开双吸泵,其主要特征为输送介质的流量大,扬程高;卧式中开泵运行的工作原理为叶轮安装在泵壳内,并紧固在泵轴上,泵轴由电机直接带动,使得介质经底阀和吸入管进入泵内,之后经泵壳上的排出口排出;
3.现有的泵轴在使用过程中由于其长期浸泡在介质内,被介质磨损、腐蚀,造成泵轴的强度减弱,承载力下降,降低了整套机组使用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卧式中开泵无接触介质旋转轴装置,用以解决现有的泵轴在使用过程中由于其长期浸泡在介质内,被介质磨损、腐蚀,造成泵轴的强度减弱,承载力下降,降低了整套机组使用的可靠性和安全性的技术问题。
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卧式中开泵无接触介质旋转轴装置,包括泵轴,所述泵轴上连接有叶轮,所述叶轮两端连接有轴套,所述轴套套设在所述泵轴上,所述轴套两端均设有密封体,所述轴套和所述密封体用于将所述泵轴与介质隔绝。
6.优选的,所述密封体包括第一o型密封圈和第二o型密封圈,所述第一o型密封圈和第二o型密封圈分别设置在所述轴套两端内壁,用于密封所述轴套。
7.优选的,所述叶轮通过第一连接键与所述泵轴键连接。
8.优选的,所述轴套通过第二连接键所述泵轴键连接。
9.优选的,所述叶轮与所述轴套连接端面相互形状配合,且所述轴套与所述叶轮之间设有第一o型密封圈。
10.优选的,所述轴套远离所述叶轮的一端通过锁紧螺母与所述泵轴连接,所述锁紧螺母上设有顶丝,所述顶丝沿所述锁紧螺母径向方向贯穿所述锁紧螺母和所述泵轴,所述轴套靠近所述锁紧螺母的一端内壁设有第二o型密封圈。
11.优选的,所述泵轴上固定连接有第一轴承和第二轴承,所述第一轴承靠近所述泵轴轴端的一端通过锁紧圆螺母锁紧,所述第一轴承远离所述泵轴轴端的一端设有挡圈,所述锁紧圆螺母与所述第一轴承之间设有止动垫片。
12.优选的,所述第一轴承为推力轴承,所述第一轴承与所述泵轴、所述第二轴承与所述泵轴均为过盈配合。
13.优选的,所述泵轴与驱动设备之间通过第三连接键连接。
14.优选的,所述轴套远离所述叶轮的一端套设有轴向调节组件,所述轴向调节组件用于调节所述轴套的轴向位置;
15.所述轴向调节组件包括套筒,所述套筒包括轴套容纳部和泵轴容纳部,所述轴套容纳部用于与所述轴套外壁相互配合,所述泵轴容纳部用于与所述泵轴外壁相互配合,所述套筒内壁设有第一密封件和第二密封件,所述第一密封件用于所述套筒与所述轴套之间的密封,所述第二密封件用于所述套筒与所述泵轴之间的密封,所述套筒上沿其径向插接有销轴;
16.所述套筒内设有安装腔,所述安装腔内转动连接有螺纹杆,所述螺纹杆上通过螺纹连接有螺母,所述螺纹杆远离所述螺母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调节执行块,所述调节执行块上固定连接有弹性件,所述弹性件远离所述调节执行块的一端固定连接在所述轴套容纳部内壁,所述螺母周向设有若干均匀布置的外啮合齿,所述套筒上设有环形滑槽,所述环形滑槽内滑动连接有调节齿环,所述调节齿环上设有导向滑块,所述导向滑块滑动连接在环形导槽内,所述调节齿环上设有内啮合齿,所述内啮合齿与所述外啮合齿相互啮合,所述调节齿环周向上设有若干均匀布置的摩擦凸起。
17.下面通过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附图说明
18.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图中:
19.图1为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示意图。
20.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轴向调节组件结构示意图。
21.图3为本实用新型图2局部放大图a。
22.图中:1、泵轴;2、叶轮;3、挡圈;4、第一轴承;5、第二轴承;6、轴套;7、锁紧螺母;8、轴向调节组件;800、轴套容纳部;801、泵轴容纳部;802、第一密封件;803、第二密封件;804、安装腔;805、螺纹杆;806、螺母;807、外啮合齿;808、环形滑槽;809、调节齿环;8090、导向滑块;8091、环形导槽;8092、内啮合齿;8093、摩擦凸起;8094、调节执行块;8095、弹性件;8096、销轴;9、止动垫片;10、锁紧圆螺母;11、套筒;12、顶丝;13、第二连接键;14、第三连接键;15、第一连接键;16、第一o型密封圈;17、第二o型密封圈。
具体实施方式
23.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24.另外,在本实用新型中如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并非特别指称次序或顺位的意思,亦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其仅仅是为了区别以相同技术用语描述的组件或操作而已,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以及技术特征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25.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实施例:
26.实施例1
27.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卧式中开泵无接触介质旋转轴装置,如图1-3所示,包括泵轴1,所述泵轴1上连接有叶轮2,所述叶轮2两端连接有轴套6,所述轴套6套设在所述泵轴1上,所述轴套6两端均设有密封体,所述轴套6和所述密封体用于将所述泵轴1与介质隔绝。
28.优选的,所述密封体包括第一o型密封圈16和第二o型密封圈17,所述第一o型密封圈16和第二o型密封圈17分别设置在所述轴套6两端内壁,用于密封所述轴套6。
29.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及有益效果为:工作时,在所述叶轮2的作用下介质由泵壳的一侧流入,另一侧流出,在所述叶轮2工作过程中,相较于传统泵轴没有轴套6的设计使得所述泵轴长期处于介质内而言,本实用新型设计轴套6和密封体将所述泵轴1与介质隔绝,使得泵轴与介质无接触,防止泵轴被介质磨损、腐蚀,从而保证了泵轴在长期使用过程中的强度、稳定性、完整性;泵轴选择合理的高强度材料使其不受输送介质性能条件限制;轴套在使用过程被被介质磨损、腐蚀后,只需更换轴套6无需更换所述泵轴1,更易维护,由此提高泵旋转轴系的使用寿命;由于所述泵轴1本身不受介质的磨损、腐蚀,从而提高机组运行可靠性、安全性;同时由于所述轴套6的存在提高了所述泵轴1的承载力,由此本实用新型旋转轴装置具有承载大、高强度、抗腐蚀、抗磨损、寿命长、易维护等优点;
30.解决了现有的泵轴在使用过程中由于其长期浸泡在介质内,被介质磨损、腐蚀,造成泵轴的强度减弱,承载力下降,降低了整套机组使用的可靠性和安全性的技术问题。
31.实施例2
32.在上述实施例1的基础上,
33.所述叶轮2通过第一连接键15与所述泵轴1键连接;
34.所述轴套6通过第二连接键13所述泵轴1键连接;
35.所述叶轮2与所述轴套6连接端面相互形状配合,且所述轴套6与所述叶轮2之间设有第一o型密封圈16;
36.所述轴套6远离所述叶轮2的一端通过锁紧螺母7与所述泵轴1连接,所述锁紧螺母7上设有顶丝12,所述顶丝12沿所述锁紧螺母7径向方向贯穿所述锁紧螺母7和所述泵轴1,所述轴套6靠近所述锁紧螺母7的一端内壁设有第二o型密封圈17;
37.所述泵轴1上固定连接有第一轴承4和第二轴承5,所述第一轴承4靠近所述泵轴1轴端的一端通过锁紧圆螺母10锁紧,所述第一轴承4远离所述泵轴1轴端的一端设有挡圈3,所述锁紧圆螺母10与所述第一轴承4之间设有止动垫片9;
38.所述第一轴承4为推力轴承,所述第一轴承4与所述泵轴1、所述第二轴承5与所述泵轴1均为过盈配合;
39.所述泵轴1与驱动设备之间通过第三连接键14连接。
40.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及有益效果为:所述第一o型密封圈16和第二o型密封圈17避免了介质进入所述轴套6内与所述泵轴1直接接触,提高了所述旋转轴装置的密封可靠性;
41.所述顶丝12的设计避免了所述锁紧螺母7在使用过程中发生松动,造成所述轴套6安装失效,所述第一轴承4和第二轴承5均用于安装轴承压盖,如所述第一轴承4上安装轴承压盖时依次装上内侧轴承压盖、挡圈3、第一轴承4、止动垫片9和锁紧圆螺母10并稍拧紧,之后将外侧轴承压盖与内侧轴承压盖螺栓连接。
42.实施例3
43.在实施例1或2的基础上,所述轴套6远离所述叶轮2的一端套设有轴向调节组件8,所述轴向调节组件8用于调节所述轴套6的轴向位置;
44.所述轴向调节组件8包括套筒11,所述套筒11包括轴套容纳部800和泵轴容纳部801,所述轴套容纳部800用于与所述轴套6外壁相互配合,所述泵轴容纳部801用于与所述泵轴1外壁相互配合,所述套筒11内壁设有第一密封件802和第二密封件803,所述第一密封件802用于所述套筒11与所述轴套6之间的密封,所述第二密封件803用于所述套筒11与所述泵轴1之间的密封,所述套筒11上沿其径向插接有销轴8096;
45.所述套筒11内设有安装腔804,所述安装腔804内转动连接有螺纹杆805,所述螺纹杆805上通过螺纹连接有螺母806,所述螺纹杆805远离所述螺母806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调节执行块8094,所述调节执行块8094上固定连接有弹性件8095,所述弹性件8095远离所述调节执行块8094的一端固定连接在所述轴套容纳部800内壁,所述螺母806周向设有若干均匀布置的外啮合齿807,所述套筒11上设有环形滑槽808,所述环形滑槽808内滑动连接有调节齿环809,所述调节齿环809上设有导向滑块8090,所述导向滑块8090滑动连接在环形导槽8091内,所述调节齿环809上设有内啮合齿8092,所述内啮合齿8092与所述外啮合齿807相互啮合,所述调节齿环809周向上设有若干均匀布置的摩擦凸起8093。
46.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及有益效果为:使用时,将所述轴套6套设在所述轴套6上,之后将所述销轴8096插入所述套筒11,所述销轴8096的设计避免了所述套筒11发生轴向运动,所述第一密封件802和第二密封件803的设计避免了介质进入所述轴套6内与所述泵轴1直接接触,提高了所述旋转轴装置的密封可靠性;
47.安装完毕后,手动旋转所述调节齿环809,所述调节齿环809转动带动在所述内啮合齿8092和所述外啮合齿807的共同作用下带动所述螺母806转动,所述螺母806转动带动所述螺纹杆805向下运动,使得所述调节执行块8094抵紧所述轴套6端部,随着所述螺纹杆805向下运动将所述轴套6向所述叶轮2的方向运动,使得所述轴套6抵紧所述叶轮2,从而调节所述轴套6相对于所述泵轴1的轴向位置,使得所述轴套6与所述叶轮2之间的连接更加紧密,提高了所述旋转轴装置的密封性,所述摩擦凸起8093的设计增加了手部与所述调节齿环809之间的摩擦性,所述导向滑块8090的设计使得所述调节齿环809的运动更加平稳。
48.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实用新型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实用新型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