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分配器的制作方法

2022-05-21 12:09:25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涉及一种分配器。


背景技术:

2.在专利文献1中记载有一种液体喷出器,其由形成为半圆球状的圆顶、及安装该圆顶的凹部形成泵室,通过进行朝向凹部按压圆顶而使其变形的吐出操作而将泵室内的液体从喷嘴喷出。在该液体喷出器,通过吐出操作使泵内压提高时利用吸入阀将吸入口封闭,并打开吐出阀使喷嘴敞开,由此,从喷嘴喷出液体。关于该液体喷出器,若对圆顶的按压力消失,则通过圆顶的回复力而向泵室内变形的变形部位回复,并且通过使泵室内压成为负压而利用吐出阀将喷嘴封闭,并打开吸入阀使吸入口敞开,由此,将液体吸入至泵室内。
3.[现有技术文献]
[0004]
[专利文献]
[0005]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特开2001-63781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

[0006]
本发明提供一种分配器,其由具有凹部的本体、及覆盖上述凹部的开口部的盖体形成泵室,通过进行朝向该泵室内按压上述盖体而使其变形的吐出操作而使上述泵室内的液体从喷嘴部吐出,通过解除上述吐出操作而使液体流入至上述泵室内。本发明的分配器具备螺旋弹簧,该螺旋弹簧被配置于上述泵室内、将上述盖体朝向上述泵室的外侧弹压(施加作用力)。上述螺旋弹簧的直径大于上述盖体的半径。上述盖体的变形量为该盖体的直径的1/3以上。
附图说明
[0007]
图1是对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分配器的构成与吐出操作前的状态进行说明的剖视图。
[0008]
图2是对第1实施方式的分配器的构成进行说明的立体图。
[0009]
图3是对第1实施方式的分配器的构成进行说明的分解图。
[0010]
图4是对第1实施方式的分配器的使用形态进行说明的图。
[0011]
图5是对第1实施方式的分配器的盖体与螺旋弹簧的尺寸关系进行说明的放大图。
[0012]
图6是表示第1实施方式的分配器的吐出操作初期的状态的剖视图。
[0013]
图7是表示第1实施方式的分配器的吐出操作后的状态的剖视图。
[0014]
图8是对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的分配器的构成与吐出操作前的状态进行说明的剖视图。
[0015]
图9是对第2实施方式的分配器的构成进行说明的立体图。
[0016]
图10是对第2实施方式的分配器的使用形态进行说明的图。
[0017]
图11是对第2实施方式的分配器的盖体与螺旋弹簧的尺寸关系进行说明的放大
图。
[0018]
图12是对第2实施方式的分配器的吐出操作后的状态进行说明的剖视图。
[0019]
图13是对从第2实施方式的分配器的吐出操作后的状态回复后的状态进行说明的剖视图。
[0020]
图14是对本发明的第3实施方式的分配器的构成与吐出操作前的状态进行说明的剖视图。
[0021]
图15是对第3实施方式的分配器的构成进行说明的立体图。
[0022]
图16是对第3实施方式的分配器的构成与使用形态进行说明的图。
[0023]
图17是对第3实施方式的分配器的盖体与螺旋弹簧的尺寸关系进行说明的放大图。
[0024]
图18是表示第3实施方式的分配器的吐出操作后的状态的剖视图。
[0025]
图19是表示从第3实施方式的分配器的吐出操作后的状态回复后的状态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6]
在专利文献1中,使用螺旋弹簧的反弹力将因吐出操作而变形的圆顶朝回复方向弹压而使圆顶形状回复成变形前的形状,但根据圆顶的直径与螺旋弹簧的直径的大小关系,有仅与螺旋弹簧抵接的部分回复而导致圆顶的回复不良的情况。圆顶的回复不良会导致操作性或圆顶变形量等的变动,也会成为液体的吐出量或吸入量的偏差的因素。
[0027]
本发明涉及一种可消除上述的现有技术具有的缺点的分配器。
[0028]
以下,针对本发明,基于其优选的实施方式并参照图式进行说明。
[0029]
〔第1实施方式〕
[0030]
如图1~图3所示,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分配器1具备盖部2、泵部3、喷嘴部4。图1、图2表示分配器1的吐出操作前的状态。图6、图7表示分配器1的吐出操作开始后的状态,图6表示操作刚开始后的状态,图7表示吐出操作后的状态。吐出操作前是指对分配器1进行吐出操作前的状态,吐出操作后表示对分配器1进行吐出操作后的状态。图3是对分配器1的构成进行说明的分解图。
[0031]
泵部3具备内部具有凹部39的作为本体的外壳32、及安装于外壳32的盖体31,由盖体31与外壳32形成有泵室30。外壳32呈大致有底圆筒形状。外壳32在其轴线方向x的一端面32a形成有开口部33,且与端面32a对向的相反侧的端面32b形成为平坦面。
[0032]
在外壳32,形成有沿与轴线方向x交叉的方向即直径方向y贯通的剖面圆形的流路。直径方向y相当于从盖体31的顶部侧观察盖体31及外壳32时的盖体31或外壳32的直径方向。流路的一端侧形成吸入路径341,流路的另一端侧形成排出路径342。在吸入路径341的外周安装有盖部2。盖部2具备中心相同但直径不同的3个圆筒部21、22、23。圆筒部21在其内周侧形成有螺纹,如图4所示,通过相对于由膜材形成的液体收纳容器100的口颈部101旋转而螺合于口颈部101,构成使分配器1安装于液体收纳容器100的安装部。圆筒部22如图1、图3所示,吸入路径341的外周插入于其内部,通过以激光等熔接而使盖部2与泵部3一体化。
[0033]
如图4所示,液体收纳容器100是利用挂钩150垂吊于例如毛巾架160而使用的类型。安装于液体收纳容器100的分配器1是喷嘴部4位于朝向下方的位置,从位于泵上方的液
体收纳容器100内吸引容器内所收容的液体g1。分配器1若进行用使用者的手指170〔例如大拇指171与食指172〕夹捏的吐出操作,则将泵室30内的固定量的液体g从喷嘴部4吐出,通过解除吐出操作而从液体收纳容器100内将液体g1吸入至泵室30内。
[0034]
圆筒部23在分配器1安装于液体收纳容器100时,插入至口颈部101内而位于液体收纳容器100内的部位,如图1、图3所示,其内部形成液体流入路径231。在形成在圆筒部22与圆筒部23的交界处的壁部22a,形成有与液体流入路径231及吸入路径341连通的吸入口232。
[0035]
在圆筒部22的内部,如图1所示,设置有吸入阀5。吸入阀5具备将吸入口232开闭的阀体、及在圆周方向上隔开间隔地支持阀体的支持部,安装于壁部22a的内端面22b与吸入路径341的端面341a之间所形成的空间内。即,吸入阀5以由盖部2与泵部3从两侧夹住的状态保持。吸入阀5是树脂成型品。吸入阀5形成为:当泵室30的内压变高时闭阀,将吸入口232遮蔽而阻止液体从液体收纳容器100向泵室30内流动。吸入阀5形成为:当泵室30的内压变低时开阀而将吸入口232敞开,从液体收纳容器100内吸引液体g1。
[0036]
如图1、图3所示,位于与吸入路径341相反侧的排出路径342是以与筒状的喷嘴安装部343连通的方式形成。在喷嘴安装部343安装喷嘴部4。喷嘴部4具备以贯通喷嘴部内的方式形成的喷嘴内流路41、及用以安装于喷嘴安装部343的安装凸缘42。在喷嘴内流路41的一端部41a〔喷嘴前端4a〕形成有吐出口46。喷嘴内流路41的另一端部41b是以与形成于排出路径342的端部的排出口344连通的方式形成。在安装凸缘42的内部,形成有具备阶差部44的环状的槽43。在槽43插入有筒状的喷嘴安装部343。在喷嘴安装部343的外周面形成有与阶差部44卡合的凸部45。分配器1是以如下方式形成,即,通过使喷嘴安装部343插入至槽43内并使阶差部44与凸部45卡合,而防止喷嘴部4脱落。
[0037]
在喷嘴安装部343的内部设置有吐出阀6。吐出阀6具备将排出口344开闭的阀体、及在圆周方向上隔开间隔地支持阀体的支持部,且配置于喷嘴部4的端部4b与喷嘴安装部343的内端面343a之间所形成的空间内。即,吐出阀6以由喷嘴部4与泵部3从两侧夹住的状态保持。吐出阀6是树脂成型品。吐出阀6形成为:当泵室30的内压提高时开阀而将排出口344敞开,将泵室30内的液体经由喷嘴内流路41从吐出口46向外部吐出。吐出阀6形成为:当泵室30的内压变低时闭阀而将排出口344封闭,阻止液体从泵室30内向喷嘴内流路41流动。
[0038]
在分配器1中,液体流入路径231、吸入口232、吸入路径341、排出路径342、排出口344及喷嘴内流路41是以各中心位于同一条直线y1上的方式串联地配置。直线y1是喷嘴中心线。
[0039]
盖体31是以覆盖外壳32的开口部33的方式安装于外壳32。盖体31是由能够弹性变形的材质形成。盖体31形成为面对与外壳32的端面32b为相反侧的顶面31a大致平坦的接头圆锥形状。盖体31的顶面31a与端面32b形成为相互平行的平面。盖体31在吐出操作前(变形前)从外壳32朝箭头xa所示的向外侧突出的方向(以下记作「回复方向xa」)鼓起。盖体31通过进行如箭头xb所示朝向泵室30内例如用人的手指170(参照图4)按压而而使其变形的吐出操作,而使泵室30内的液体g从吐出口46吐出。以下,将吐出操作时按压的上述箭头xb所示的方向称为「吐出操作方向xb」。另外,若解除吐出操作,则盖体31朝向回复方向xa回复,并且将液体g从液体收纳容器100吸引至泵室30内。
[0040]
盖体31具有从位于与顶面31a相反侧的开口侧31b朝向顶面31a鼓出的鼓出曲面
31f,顶面31a与鼓出曲面31f的边界具有大致圆形状的边缘部31g。
[0041]
如图3所示,在盖体31的开口侧31b,形成有沿直径方向y突出的环状的凸缘部31c。凸缘部31c是从开口部33侧插入至与开口部33呈同心圆状地形成于外壳32的端面32a的圆形的安装槽345内。在凸缘部31c,如图5所示,形成有可插入至形成于安装槽345的底部345c的狭缝部346内的边沿部36。凸缘部31c与安装槽345是以将凸缘部31c安装于安装槽345内时边沿部36插入至狭缝部346内的方式形成。因此,如图1所示,分配器1通过使边沿部36插入至狭缝部346而处于卡合状态,从而阻止盖体31在圆周方向上转动。
[0042]
在安装槽345的环状的外侧内壁345a、与安装于安装槽345的状态下的与外侧内壁345a对向的盖体31的外表面31d之间,如图1、图3所示,以成为嵌入状态的方式安装环状的止动构件37。通过将该止动构件37安装于安装槽345,从而如图1所示,盖体31的凸缘部31c压抵于安装槽345的外侧内壁345a、内侧内壁345b及底部345c。因此,盖体31以即便在朝吐出操作方向xb被按压的情形时也不会从安装槽345脱落的方式安装于外壳32。
[0043]
分配器1如图1、图3所示,在泵部3(泵室30)内具备将盖体31朝向外壳32的外侧即回复方向xa弹压的螺旋弹簧7。螺旋弹簧7是压缩螺旋弹簧,如图1所示,其一端7a侧置于外壳32的底面32f,另一端7b侧卡合于形成在盖体31的内表面31e的弹簧座部38。弹簧座部38具备从盖体31的内表面31e朝向泵室30内突出的环状肋38a。
[0044]
本实施方式的分配器1如图5所示,螺旋弹簧7的直径r1形成为大于盖体31的半径r2。盖体31的变形量l1为盖体31的直径r的1/3以上。变形量l1是指从变形前的盖体31的顶面31a至盖体31朝吐出操作方向xb最大程度地变形时的顶面31a为止的距离,是泵行程量。此外,盖体31的直径r是盖体31利用止动构件37安装于安装槽345的状态下的、盖体31的相对向的部位的外表面31d间的直线距离。盖体31的半径r2是盖体31的直径r的一半的距离,具体而言,是从盖体31的外表面31d至盖体31的中心线x1为止的直线距离。分配器1通过使盖部2的圆筒部21相对于形成在液体收纳容器100的下部的口颈部101旋转而螺合于口颈部101,从而安装于液体收纳容器100的下部而使用。在口颈部101形成有液体收纳容器100的排出口102。环状肋38a的突出量t1形成为比形成螺旋弹簧7的线材的直径r3长。环状肋38a的直径r4形成为比螺旋弹簧7的内径r5略小,在安装螺旋弹簧7时可容易地安装于环状肋38a。本实施方式的螺旋弹簧7是由直径r3的线材形成,该直径r3比形成同一直径的一般的螺旋弹簧的线材的直径小。
[0045]
此外,螺旋弹簧7是以抵接于盖体31的与顶面31a对应的内表面31e的方式设置。换言之,螺旋弹簧7抵接于盖体31的比边缘部31g更靠内侧的内表面31e。
[0046]
在分配器1,如图5所示,外壳32的内侧端部32e形成为比端面32a在吐出操作方向xb上低一级。内侧端部32e与端面32a的沿吐出操作方向xb的高低差δx形成为例如与盖体31的厚度t大致相同。即,成为开口部33的环状边缘的内侧端部32e形成为比端面32a低。因此,盖体31在朝吐出操作方向xb变形时不在端面32a处弯曲,而以内侧端部32e为变形的起点向泵室30的内部变形,因此,可获得相当于厚度t的行程量。
[0047]
在分配器1,如图5所示,外壳32具有抵接于盖体31的内表面侧的内筒部35。在本实施方式中,内筒部35的上端部成为外壳32的内侧端部32e。此外,在分配器1,外壳32具有位于盖体31的外侧的外筒部34。在本实施方式中,外筒部34的上端部成为外壳32的端面32a。在内筒部35与外筒部34之间形成有安装槽345。即,安装槽345的外侧内壁345a成为外筒部
34的内侧面,安装槽345的内侧内壁345b成为内筒部35的外侧面。
[0048]
在本实施方式中,内筒部35遍及开口部33的全周(整周)连续地形成。由此,在分配器1,当使用者朝吐出操作方向xb按压盖体31时,盖体31以外壳32的内侧端部32e为变形的起点向泵室30的内部遍及开口部33的全周而变形。因此,可防止在盖体31的按压时盖体31变形为非所期的形状,可防止盖体31将外壳32内的流路堵塞。
[0049]
在本实施方式的分配器1,如图4所示,安装于液体收纳容器100之后,使用者将大拇指171放在盖体31的顶面31a,将食指172或中指放在外壳32的端面32b而捏住泵部3。而且,使用者抵抗螺旋弹簧7的反弹力朝吐出操作方向xb按压盖体31将其压入时,如图6所示,对顶面31a施加按压力而使盖体31开始朝向泵室30内局部变形。因此,使用者可在吐出操作的初期阶段用手指170牢固地保持顶面31a与端面32b。
[0050]
若在保持状态下朝吐出操作方向xb进一步压入盖体31,则如图7所示,盖体31向泵室30内大幅度挠曲。由此,泵室30的容积减少而室内压力提高,利用吸入阀5阻止液体从吸入口232流入,并且吐出阀6开阀而使排出口344开口,使泵室30内的液体g经由喷嘴内流路41从吐出口46定量吐出。
[0051]
另一方面,当使用者放松对盖体31赋予的按压力而解除吐出操作时,盖体31通过螺旋弹簧7的反弹力而朝向回复方向xa移动,产生变化而欲回复成变形前的原来的形状。因此,泵部3的内压变低,故而吐出阀6闭阀而将排出口344封闭,并且吸入阀5开阀而使吸入口232敞开,将液体收纳容器100内的固定量的液体g1经由吸入口232、吸入路径341吸引至泵部3内。
[0052]
如此,根据第1实施方式的分配器1,将配置在泵部3(泵室30)内且将盖体31朝外壳32侧即回复方向xa弹压的螺旋弹簧7的直径r1形成为比盖体31的半径r2大,因此,螺旋弹簧7的反弹力对盖体31的内表面31e作用的范围扩大。因此,与盖体31如上所述那样利用螺旋弹簧7局部回复的情形相比,可容易地使盖体31的整体回复至吐出操作前的初始位置。此外,由于盖体31的变形量l1为盖体31的直径r的1/3以上,故即便使盖体31的直径稍小,也能确保充分的吐出量。
[0053]
由此,不管分配器1的设计上的吐出量大小如何,吐出操作均容易,且液体向泵室30内的吸入也良好。
[0054]
此外,由于螺旋弹簧7的线材的直径r3形成为比形成同一直径的一般的螺旋弹簧的线材的直径小,故可在吐出操作时以较轻的力使盖体31朝向吐出操作方向xb变形,且在吐出操作解除时以充分的反弹力使挠曲的盖体31回复。
[0055]
由于在盖体31形成有边缘部31g,故使用者按压盖体31时,可通过触觉辨识按压的位置(顶面31a)。此外,由于螺旋弹簧7位于顶面31a内,故可确实地从正上方按压螺旋弹簧7,因此,螺旋弹簧7可顺畅地伸缩。
[0056]
此处,对形成螺旋弹簧7的线材的直径r3与螺旋弹簧7的直径r1的关系进行说明。
[0057]
将本发明的发明者对一般的螺旋弹簧的直径与线材的直径的关系进行调查所得的结果示于表1。
[0058]
[表1]
[0059][0060][0061]
如表1所示,一般而言,螺旋弹簧的直径越大则要求越高的反弹力,因此,线材的直径也有随着弹簧直径变大而增大的倾向。
[0062]
但,在欲将具有此种倾向的螺旋弹簧应用于分配器1的情形时,例如若根据欲确实地进行盖体31的回复的观点选定螺旋弹簧的反弹力,则在盖体31的吐出操作时螺旋弹簧的反弹力变强,在吐出操作时需要较大的按压力。尤其当为用于垂吊型的液体收纳容器100的分配器1的情形时,用一只手的手指170捏住而进行操作的情况较多,因此,就操作性的方面而言,吐出操作越轻越佳。
[0063]
此外,也可设想如下情况,即,若螺旋弹簧的反弹力较强,则在将盖体31向泵室30内按压的吐出操作时,不能完全将盖体31充分按压至泵室30的内部。在该情形时,因成为盖体31的变形量的行程量不足而导致泵室30内的容积变化较少,从而成为液体的吐出量或吸引量的偏差的因素。
[0064]
因此,作为用于本发明的分配器1的螺旋弹簧7,优选为作为等间隔间距的螺旋弹簧,螺旋弹簧的直径r1相对于线材的直径r3的比(r1/r3)为10以上且30以下,就吐出操作时的操作性的观点而言,更优选为12以上且25以下。若表示满足该条件的螺旋弹簧的一例,则可列举外径为15mm且线径为1mm的螺旋弹簧或外径为32mm且线径为1.6mm的螺旋弹簧。就以一次吐出操作吐出的液体的吐出量〔行程量〕与吐出操作时的操作性的观点而言,更优选为15以上且20以下。
[0065]
关于第1实施方式的分配器1,设想盖体31的直径r为15mm~45mm且泵部3的高度l为10mm~40mm的小型分配器。此外,以盖体31的变形量l1相对于盖体31的直径r而言优选为1/3以上、更优选为1/2的方式,使盖体31能够变形。在本实施方式中,分配器1的盖体31的直径r优选为15mm以上,更优选为20mm以上,此外,优选为45mm以下,更优选为25mm以下,优选为15mm以上45mm以下,更优选为20mm以上25mm以下。再者,盖体31的直径r理想的是考虑外壳32的直径而决定。在该情形时,盖体31的变形量l1〔行程量〕优选为5mm以上20mm以下。
[0066]
进而,盖体31的变形量l1也根据盖体31使用的材质而不同。本实施方式的盖体31优选为由能够弹性变形的材质,例如硅橡胶等合成橡胶、天然橡胶等橡胶材料形成。
[0067]
在分配器1中,从外壳32的内筒部35的上端部32e至盖体31的顶面部的内表面31e为止的距离d1优选为比从该内筒部35的上端部32e至螺旋弹簧7为止的距离d2长。上述距离d1是轴线方向x的距离。上述距离d2是从内筒部35的上端部32e至螺旋弹簧7为止的正交方向y的最短距离。通过将上述距离d1及上述距离d2设为如上所述的关系,螺旋弹簧7的反弹力容易传递至盖体31的鼓出曲面31f、尤其该鼓出曲面31f的下端部,而盖体31更容易回复。就更显著地体现此种效果的观点而言,上述距离d1相对于上述距离d2的比(d1/d2)优选为1以上,更优选为1.2以上,此外,优选为3以下,更优选为2以下,此外,优选为1以上3以下,更
优选为1.2以上2以下。分配器1优选为在内筒部35的全周范围内上述距离d1长于上述距离d2。
[0068]
上述距离d1优选为2mm以上,更优选为5mm以上,此外,优选为10mm以下,更优选为7mm以下,此外,优选为2mm以上10mm以下,更优选为5mm以上7mm以下。
[0069]
上述距离d2优选为1mm以上,更优选为2.5mm以上,此外,优选为7mm以下,更优选为4.5mm以下,此外,优选为1mm以上7mm以下,更优选为2.5mm以上4.5mm以下。
[0070]
〔第2实施方式〕
[0071]
利用图8~图13对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的分配器1a进行说明。再者,以下,对与第1实施方式相同功能或相同的构件标注相同符号,适当省略或简化其等构件的说明而进行说明。
[0072]
如图8、图9、图10所示,第2实施方式的分配器1a具备盖部2、泵部3a、喷嘴部4。该等构件在第1实施方式的分配器1中,串联配置于同一喷嘴直线y1上,但在本实施方式的分配器1a中,盖部2与喷嘴部4配置于相对于泵部3a正交的方向上,且安装于构成泵部3a的外壳32a。如图10所示,分配器1a通过使盖部2的圆筒部21相对于竖立型的液体收纳容器100a的上部所形成的口颈部101旋转而螺合于口颈部101,从而安装于液体收纳容器100a的上部而使用。
[0073]
如图8所示,分配器1a中,以覆盖外壳32a的上部所形成的开口部33的方式安装有盖体31,该开口部33的内部具有凹部39a。泵部3a是由盖体31与外壳32a形成泵室30a。分配器1a通过进行朝从图中上方朝向下方的吐出操作方向xb按压盖体31的吐出操作,而将泵室30a的固定量的液体从喷嘴部4吐出,通过解除吐出操作而将液体从液体收纳容器100a内吸入至泵室30a。此处,将使用者用手指170向下方压入泵部3a的盖体31的操作视为吐出操作。
[0074]
泵部3与泵部3a的不同点在于外壳32a的形状。如图8所示,筒状的外壳32a在其下部以端面341a向下的方式形成有吸入路径341,且在左侧部以排出口344向左的方式形成有排出路径342。即,外壳32a呈剖面l字形状。盖部2通过将吸入路径341插入至筒部22内而与泵部3一体化。在筒部23,如图10所示,连接有插入至液体收纳容器100a内的扬液管180,在分配器1a安装于液体收纳容器100a时可从容器下方汲取容器内的液体g1。
[0075]
如图8所示,形成于圆筒部22与筒部23的交界处的壁部22a的吸入口232是与沿上下方向延伸的液体流入路径231及吸入路径341连通,并且通过配置于筒部22与吸入路径341之间的吸入阀5而开闭。沿直径方向y延伸的排出路径342是以经由排出口344与安装于喷嘴安装部343的喷嘴部4的喷嘴内流路41连通的方式形成。在排出路径342与喷嘴部4之间配置有使排出口344开闭的吐出阀6。
[0076]
盖体31与第1实施方式同样地,由能够弹性变形的材质形成,在吐出操作前(变形前)从外壳32a朝回复方向xa鼓起。盖体31通过进行用人的手指170(参照图10)或手掌朝向吐出操作方向xb按压而而使其变形的吐出操作,而使泵室30a内的液体从喷嘴部4的吐出口46向外部吐出。当解除吐出操作后,盖体31从液体收纳容器100a汲取液体并使其流入至泵室30a内。
[0077]
形成于盖体31的开口侧31b的凸缘部31c是从开口部33侧插入至与开口部33呈同心圆状地形成于外壳32a的圆形的安装槽345内。盖体31是在凸缘部31c插入至安装槽345的状态下将环状的止动构件37安装于安装槽345,由此,即便在朝吐出操作方向xb被按压的情
形时也可固定于外壳32而不会从安装槽345脱落。
[0078]
在凸缘部31c与安装槽345,与第1实施方式同样地,如图11所示分别形成有边沿部36与狭缝部346。并且,当将凸缘部3c安装于安装槽345内时边沿部36插入至狭缝部346内,由此,阻止盖体31在圆周方向上转动。
[0079]
分配器1a中,在泵部3a(泵室30a)内具备将盖体31朝向外壳32a的外侧即回复方向xa弹压的螺旋弹簧7。螺旋弹簧7与第1实施方式中说明的螺旋弹簧7同样地,是等间隔间距的压缩螺旋弹簧,其一端7a侧置于外壳32a的底面32ab,另一端7b侧卡合于形成在盖体31的内表面31e的弹簧座部38。
[0080]
如图11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螺旋弹簧7的直径r1也形成为大于盖体31的半径r2。盖体31的变形量l1为盖体31的直径r的1/3以上。变形量l1是指从变形前的盖体31的顶面31a至盖体31朝吐出操作方向xb最大程度地变形时的顶面31a为止的距离,是泵行程量。此外,盖体31的直径r是盖体31利用止动构件37安装于安装槽345的状态下的、盖体31的相对向的部位的外表面31d间的直线距离。环状肋38a的突出量t1形成为比螺旋弹簧7的线材的直径r3长。环状肋38a的直径r4形成为比螺旋弹簧7的内径r5略小,在安装螺旋弹簧7时可容易地安装于环状肋38a。本实施方式的螺旋弹簧7是由直径r3的线材形成,该直径r3比形成同一直径的一般的螺旋弹簧的线材的直径小。即,螺旋弹簧的直径r1相对于形成螺旋弹簧7的线材的直径r3的比(r1/r3)为10以上且20以下。
[0081]
在分配器1a,如图8、图11所示,外壳32a的内侧端部32ae形成为相较端面32aa在吐出操作方向xb上低一级。内侧端部32ae与端面32aa的沿着吐出操作方向xb的高低差δx形成为例如与盖体31的厚度t大致相同。即,成为开口部33的环状边缘的内侧端部32ae形成为比端面32aa低。因此,盖体31在朝吐出操作方向xb变形时不在端面32aa处弯曲,而以内侧端部32ae为变形起点向泵室30a的内部变形,因此,可获得相当于厚度t的行程量。
[0082]
在分配器1a,安装于液体收纳容器100a之后,如图12所示,例如将手指170(食指172)的指腹放在盖体31的顶面31a,抵抗螺旋弹簧7的反弹力将盖体31朝吐出操作方向xb压入时,从顶面31a对整个盖体施加按压力而朝向泵室30a内挠曲。由此,泵室30a内的容积减少而室内压力提高,利用吸入阀5阻止液体从吸入口232流入,并且吐出阀6开阀而使排出口344开口,使位于泵室30a内的液体g经由喷嘴内流路41从吐出口46定量吐出。
[0083]
另一方面,当使用者放松对盖体31赋予的按压力而解除吐出操作时,如图13所示,盖体31通过螺旋弹簧7的反弹力而朝向回复方向xa移动,产生变化而欲回复成变形前的原来的形状。因此,泵室30a的内压变低,故而吐出阀6闭阀而将排出口344封闭,并且吸入阀5开阀而使吸入口232敞开,将液体收纳容器100a内的固定量的液体g1经由吸入口232、吸入路径341吸入至泵室30a内。
[0084]
如此,本实施方式的分配器1a中,也将配置于泵室30a内且将盖体31朝外壳32a侧即回复方向xa弹压的螺旋弹簧7的直径r1形成为比盖体31的半径r2大,因此,螺旋弹簧7的反弹力对盖体31的内表面31e作用的范围扩大。因此,与盖体31如上述那样的利用螺旋弹簧7局部回复的情形相比,可使整个盖体移动并回复至吐出操作前的初始位置。因此,不管分配器1a的设计上的吐出量的大小如何,吐出操作均容易,且液体向泵室30a内的吸入也良好。
[0085]
此外,由于螺旋弹簧7的线材的直径r3形成为比形成同一直径的一般的螺旋弹簧
的线材的直径小,故可在吐出操作时以较轻的力使盖体31朝向吐出操作方向xb变形,且在吐出操作解除时能以充分的反弹力使挠曲的盖体31回复。
[0086]
〔第3实施方式〕
[0087]
利用图14~图18对本发明的第3实施方式的分配器1b进行说明。
[0088]
如图14、图15、图16所示,第3实施方式的分配器1b具备盖部2、泵部3b、喷嘴部4a及按压部8。盖部2与喷嘴部4a与第2实施方式同样地,配置在相对于泵部3b正交的方向上且安装在构成泵部3b的外壳32b。如图16所示,分配器1b通过使盖部2的圆筒部21相对于竖立型的液体收纳容器100b的上部所形成的口颈部101旋转而螺合于口颈部101,从而安装于液体收纳容器100b的上部而使用。在口颈部101形成有液体收纳容器100b的排出口102。
[0089]
如图14所示,分配器1b中,以覆盖外壳32b的上部所形成的开口部33的方式安装有盖体31b,外壳32b作为本体且内部具有凹部39b。泵部3b形成有由盖体31b与外壳32b包围的空间作为泵室30b。分配器1b通过进行利用按压部8朝吐出操作方向xb按压盖体31b的吐出操作,而将泵室30b的固定量的液体g从喷嘴部4排出,通过解除利用按压部8进行的吐出操作,将液体g1从液体收纳容器100b内吸入至泵室30b。此处,将利用按压部8朝吐出操作方向xb压入盖体31b的动作视为吐出操作。
[0090]
上文所说明的分配器1a与本实施方式的分配器1b的不同点在于泵部3b的构成、及具备按压部8。泵部3a与泵部3b的不同点在于,外壳32b较之外壳32a为大径且扁平,且盖体31b的直径rb较之盖体31为大径,泵室30b的容积更大,每一次的液体吐出量更多。以下,以该不同点为中心进行说明。
[0091]
如图14所示,筒状的外壳32b在其下部以端面341a向下的方式形成有吸入路径341,且在左侧部以排出口344向左的方式形成有排出路径342。即,外壳32b的剖面呈l字形状。盖部2是通过将吸入路径341插入至筒部22内而与泵部3b一体化。在筒部23,如图16所示,连接有插入至液体收纳容器100b内的扬液管180,在分配器1b安装于液体收纳容器100b时可从容器下方汲取容器内的液体g1。
[0092]
如图14所示,形成于圆筒部22与筒部23的交界处的壁部22a的吸入口232是与液体流入路径231及吸入路径341连通,并且通过配置于筒部22与吸入路径341之间的吸入阀5而开闭。排出路径342是以经由排出口344与安装于喷嘴安装部343的喷嘴部4内的喷嘴内流路41连通的方式形成。在排出路径342与喷嘴部4之间配置有将排出口344开闭的吐出阀6。在吸入路径341的外周侧,环状的槽部347从外壳32b的底面32bb朝向下方突出形成。
[0093]
盖体31b与第1、第2实施方式同样地,由能够收缩、回复的材质形成,在吐出操作前(变形前)从外壳32b朝回复方向xa鼓起。盖体31b通过进行朝向吐出操作方向xb经按压部8按压而变形的吐出操作,而使泵室30b内的液体从喷嘴部4的吐出口46吐出。当解除吐出操作后,盖体31b从液体收纳容器100b汲取液体g1并使其流入至泵室30b内。
[0094]
形成于盖体31b的开口侧31bb的凸缘部31bc是从开口部33侧插入至与开口部33呈同心圆状地形成于外壳32b的圆形的安装槽345b内。盖体31b是在凸缘部31c插入至安装槽345b的状态下将环状的止动构件37b安装于外壳32b,由此,即便在朝吐出操作方向xb被按压的情形时也可固定于外壳32b而不会从安装槽345脱落。止动构件37b呈剖面

字形状,通过将凹陷部37bb覆盖于外壳32b的端面32ba,从而跨及安装槽345与外壳32b的外周面32bg而安装。
[0095]
在凸缘部31bc与安装槽345b,与第1实施方式同样地,分别形成有边沿部36与狭缝部346。并且,当将凸缘部31bc安装于安装槽345b内时边沿部36插入至狭缝部346内,由此,阻止盖体31b在圆周方向上转动。
[0096]
分配器1b中,在泵部3b(泵室30b)内具备将盖体31b朝向外壳32b的外侧即回复方向xa弹压的螺旋弹簧7b。螺旋弹簧7b是等间隔间距的压缩螺旋弹簧,其一端7ba侧插入至形成于外壳32b的槽部347,另一端7bb侧卡合于形成在盖体31b的内表面31be的弹簧座部38。
[0097]
如图14、图16所示,按压部8具备加压杆81。加压杆81配置于盖体31b的上方,当欲使盖体31b朝吐出操作方向xb变形时供进行操作。加压杆81利用轴82摆动自如地支持于外壳32b。若详细地进行说明,则在外壳32b的外周面32bg与喷嘴安装部343之间,形成有供安装轴82的铰链部83。轴82在直径方向y上延伸,将加压杆81的一端81a作为摆动端予以支持且使其可自如摆动。加压杆81的另一端81b为自由端,在其表面形成有凹陷部81c。凹陷部81c是当操作加压杆81时供人的手指170的指腹放置,从而防止操作时手指170的位置偏移。图中,箭头b表示加压杆81的摆动方向,图19的箭头ba表示解除对盖体31b的加压的加压解除方向,图18的箭头bb表示使盖体31b朝吐出操作方向xb变形的加压方向。如图17所示,加压杆81的全长w形成为比盖体31b的直径rb长。
[0098]
在面对盖体31b的平坦的顶面31ba的加压杆81的内侧面81d形成有加压部84。加压部84的与顶面31ba对向的对向面84a形成为朝向顶面31ba凸出的圆弧状。加压部84在轴82的轴长方向上具有特定的宽度。该宽度设定为与顶面31ba的直径大致同等的长度。加压部84的直径方向y上的长度w1形成为比开口部33的直径长。成为加压部84的突出量的从内侧面81d至对向面84a的中央部84b为止的高度h如图17所示,以可获得将盖体31b压入至泵室30b内时所需的变形量l3的方式设定。使加压杆81朝加压方向bb移动而使另一端81b抵接于止动构件37b的上表面37ba,由此限制了盖体31b朝吐出操作方向xb的变形。
[0099]
如图17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螺旋弹簧7b的直径rb1形成为比盖体31b的半径rb2大。盖体31b的变形量l3为盖体31b的直径rb的1/3以上。变形量l3是指从变形前的盖体31b的顶面31ba至盖体31b朝吐出操作方向xb最大程度地变形时的顶面31ba为止的距离,且是泵行程量。此外,盖体31b的直径rb是盖体31b利用止动构件37b安装于安装槽345b的状态下的、盖体31b的相对向的部位的外表面31bd间的直线距离。环状肋38a的突出量t1形成为比螺旋弹簧7b的线材的直径rb3长。环状肋38a的直径r4形成为比螺旋弹簧7b的内径r5略小,在安装螺旋弹簧7b时可容易地安装于环状肋38a。
[0100]
本实施方式的螺旋弹簧7b是由直径rb3的线材形成,该直径rb3比形成同一直径的一般的螺旋弹簧的线材的直径小。即,螺旋弹簧的直径rb1相对于形成螺旋弹簧7b的线材的直径rb3的比(rb1/rb3)为10以上且20以下。此外,螺旋弹簧7b的弹簧常数设定为比螺旋弹簧7的弹簧常数大,反弹力比螺旋弹簧7强。其原因在于,当解除加压杆81对盖体31b的加压操作时,盖体31b通过自身的回复力与螺旋弹簧7b的反弹力而朝回复方向xa移动,但此时,加压杆81为搭靠于盖体31b上的状态。因此,在盖体31b朝回复方向xa移动时,加压杆81的重量起作用,因此,使螺旋弹簧7b的弹簧常数大于螺旋弹簧7。
[0101]
就本实施方式的分配器1b而言,当安装于液体收纳容器100b之后,如图18所示,将加压杆81从两点划线所示的初始位置朝向加压方向bb例如将手指170的指腹放在凹陷部81c并下压。随着加压杆81朝加压方向bb移动,而抵抗螺旋弹簧7b的反弹力将盖体31b朝吐
出操作方向xb压入时,整个盖体从顶面31ba受到按压力而向泵室30b内大幅度挠曲。由此,泵室30b内的容积减少而室内压力提高,利用吸入阀5阻止液体从吸入口232流入,并且吐出阀6开阀而使排出口344开口,使位于泵室30b内的液体g经由喷嘴内流路41从吐出口46定量吐出。
[0102]
另一方面,例如使用者使手指170离开加压杆81而放松对加压杆81赋予的按压力来解除加压操作时,如图19所示,盖体31b通过螺旋弹簧7b的反弹力而朝向回复方向xa移动。此外,产生变化而欲回复成变形前的原来的形状,并且将加压杆81推回至实线所示的初始位置。通过盖体31b朝回复方向xa移动,而使泵室30b的内压变低,因此,吐出阀6闭阀而将排出口344封闭,并且吸入阀5开阀而使吸入口232敞开,从而将液体收纳容器100b内的固定量的液体g1经由吸入口232、吸入路径341吸引至泵室30b内。
[0103]
如此,本实施方式的分配器1b中,也将配置于泵室30b内且将盖体31b朝回复方向xa弹压的螺旋弹簧7b的直径rb1形成为比盖体31b的半径rb2大,因此,螺旋弹簧7b的反弹力对盖体31b的内表面31be作用的范围扩大。因此,与盖体31b如上述那样的利用螺旋弹簧7b局部回复的情形相比,可使整个盖体移动并回复至吐出操作前的初始位置。因此,不管分配器1b的设计上的吐出量大小如何,吐出操作均容易,且液体向泵室30b内的吸入也良好。
[0104]
此外,螺旋弹簧7b的线材的直径rb3形成为比形成同一直径的一般的螺旋弹簧的线材的直径小,因此,可在吐出操作时以较轻的力使盖体31b朝向吐出操作方向xb变形,且在吐出操作解除时以充分的反弹力使挠曲的盖体31b回复。此外,可通过盖体31b朝回复方向xa移动而将加压杆81推回至初始位置。进而,可通过对加压杆81进行摆动操作而使盖体31b朝吐出操作方向xb变形,从而将液体g从喷嘴部4的喷嘴前端4a的吐出口46排出,因此,对设置于直径较大的外壳32b的盖体31b的操作性尤佳。
[0105]
用于大容量的分配器1b的盖体31b的直径rb优选为50mm以上,更优选为55mm以上,此外,优选为100mm以下,更优选为95mm以下,优选为50mm以上100mm以下,更优选为55mm以上95mm以下。再者,盖体31b的直径rb理想的是考虑外壳32b的直径而决定。
[0106]
以上,对本发明的优选的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上述特定的实施方式,只要上述说明中未特别限定,则可在权利要求记载的本发明的主旨的范围内进行各种变化、变更。
[0107]
例如,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盖体31具有大致平坦的顶面31a,但也可在顶面31a局部具有凸部。通过具有此种凸部,而作为使用者按压盖体31并将其压入时的防滑件而发挥功能,因而优选。
[0108]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对螺旋弹簧7、7b为等间隔间距的压缩螺旋弹簧的情形进行了说明,但也可使用不等间隔间距的螺旋弹簧。即便在该情形时,也优选为选择如下弹簧,该弹簧可在吐出操作时以较轻的按压力使盖体31、31b充分地向泵室30、30a、30b内变形,且在吐出操作解除时能够获得可确实地回复至吐出操作前的状态的反弹力。
[0109]
也可将第1实施方式的分配器1安装于竖立型的液体收纳容器100a的上部而使用。在第3实施方式中,为了使加压杆81返回至初始位置而使用盖体31b本身的回复力与螺旋弹簧7b的反弹力,但也可在轴82配置扭力螺旋弹簧作为弹压构件,对加压杆81赋予朝初始位置的旋动修正来使其返回。在该情形时,对螺旋弹簧7b、盖体31b的负荷减轻,因此,即便减小弹簧常数,也可防止盖体31b的返回不良的产生,因而优选。
[0110]
关于上述实施方式,本发明进而揭示以下的分配器。
[0111]
<1>
[0112]
一种分配器,其由具有凹部的本体和覆盖上述凹部的开口部的盖体形成泵室,通过进行朝向该泵室内按压上述盖体使其变形的吐出操作而使上述泵室内的液体从喷嘴部吐出,通过解除上述吐出操作而使液体流入至上述泵室内,
[0113]
该分配器具备螺旋弹簧,该螺旋弹簧配置于上述泵室内、将上述盖体朝向上述泵室的外侧弹压,
[0114]
上述螺旋弹簧的直径比上述盖体的半径大,
[0115]
上述盖体的变形量为该盖体的直径的1/3以上。
[0116]
<2>
[0117]
如上述<1>的分配器,其中,上述螺旋弹簧的直径r1相对于形成上述螺旋弹簧的线材的直径r3的比(r1/r3)为10以上且30以下。
[0118]
<3>
[0119]
如上述<1>或<2>的分配器,其中,上述盖体的直径为45mm以下。
[0120]
<4>
[0121]
如上述<1>至<3>中任一项的分配器,其中,上述盖体鼓起地设置在与上述本体相反侧,并且具有大致平坦的顶面。
[0122]
<5>
[0123]
如上述<4>的分配器,其中,上述盖体具有从位于与上述顶面相反侧的开口侧朝向上述顶面鼓出的鼓出曲面,且该顶面与该鼓出曲面的边界具有大致圆形状的边缘部。
[0124]
<6>
[0125]
如上述<5>的分配器,其中,上述螺旋弹簧抵接于相比上述盖体的边缘部更靠内侧的内表面。
[0126]
<7>
[0127]
如上述<1>至<6>中任一项的分配器,其中,上述螺旋弹簧卡合于形成在上述盖体的内表面的弹簧座部。
[0128]
<8>
[0129]
如上述<7>的分配器,其中,上述弹簧座部具有从上述盖体的内表面朝向上述泵室内突出的环状肋。
[0130]
<9>
[0131]
如上述<8>的分配器,其中,上述环状肋的突出量形成为比形成上述螺旋弹簧的线材的直径长。
[0132]
<10>
[0133]
如上述<4>的分配器,其中,在上述顶面局部具有凸部。
[0134]
<11>
[0135]
如上述<1>至<10>中任一项的分配器,其中,上述本体的内侧端部形成为相比上述本体的端面在吐出操作方向上低一级。
[0136]
<12>
[0137]
如上述<1>至<11>中任一项的分配器,其中,上述本体具有位于上述盖体的内
表面侧的内筒部,且
[0138]
上述内筒部遍及上述开口部的全周连续地形成。
[0139]
<13>
[0140]
如上述<1>至<12>中任一项的分配器,其中,上述本体具有位于上述盖体的内表面侧的内筒部,且
[0141]
从上述内筒部的上端至上述盖体的顶面部的内侧面为止的距离比从该内筒部至上述螺旋弹簧为止的距离长。
[0142]
<14>
[0143]
一种分配器,其由具有凹部的本体和覆盖上述凹部的开口部的盖体形成泵室,通过进行朝向该泵室内按压上述盖体而使其变形的吐出操作而使上述泵室内的液体从喷嘴部吐出,通过解除上述吐出操作而使液体流入至上述泵室内,
[0144]
该分配器具备螺旋弹簧,该螺旋弹簧配置于上述泵室内、将上述盖体朝向上述泵室的外侧弹压,
[0145]
上述本体具有抵接于上述盖体的内表面侧的内筒部,
[0146]
上述内筒部遍及上述开口部的全周连续地形成。
[0147]
<15>
[0148]
如上述<14>的分配器,其中,上述螺旋弹簧的直径大于上述盖体的半径。
[0149]
<16>
[0150]
如上述<14>或<15>的分配器,其中,上述盖体的变形量为该盖体的直径的1/3以上。
[0151]
<17>
[0152]
如上述<14>至<16>中任一项的分配器,其中,上述螺旋弹簧的直径r1相对于形成上述螺旋弹簧的线材的直径r3的比(r1/r3)为10以上且30以下。
[0153]
<18>
[0154]
如上述<14>至<17>中任一项的分配器,其中,上述盖体的直径为45mm以下。
[0155]
<19>
[0156]
如上述<14>至<18>中任一项的分配器,其中,上述盖体鼓起地设置于与上述本体相反侧,并且具有大致平坦的顶面。
[0157]
<20>
[0158]
如上述<19>的分配器,其中,上述盖体具有从位于与上述顶面相反侧的开口侧朝向上述顶面鼓出的鼓出曲面,且该顶面与该鼓出曲面的边界具有大致圆形状的边缘部。
[0159]
<21>
[0160]
如上述<20>的分配器,其中,上述螺旋弹簧抵接于相比上述盖体的边缘部更靠内侧的内表面。
[0161]
<22>
[0162]
如<14>至<21>中任一项的分配器,其中,上述螺旋弹簧卡合于形成在上述盖体的内表面的弹簧座部。
[0163]
<23>
[0164]
如上述<22>的分配器,其中,上述弹簧座部具备从上述盖体的内表面朝向上述
泵室内突出的环状肋。
[0165]
<24>
[0166]
如上述<23>的分配器,其中,上述环状肋的突出量形成为比形成上述螺旋弹簧的线材的直径长。
[0167]
<25>
[0168]
如上述<19>的分配器,其中,在上述顶面局部具有凸部。
[0169]
<26>
[0170]
如上述<14>至<25>中任一项的分配器,其中,上述本体的内侧端部形成为相比上述本体的端面在吐出操作方向上低一级。
[0171]
<27>
[0172]
如上述<14>至<26>中任一项的分配器,其中,从上述内筒部的上端至上述盖体的顶面部的内侧面为止的距离比从该内筒部至上述螺旋弹簧为止的距离长。
[0173]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0174]
根据本发明的分配器,不管设计上的吐出量大小如何,吐出操作均容易,且液体向泵室内的吸入也良好。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