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2-05-21 08:24:04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2.oled(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ode,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技术受到了 越来越多科研工作者的关注,并被广泛应用于手机、平板和电视等显示领域, 随着显示设备的快速发展,用户对显示设备的屏占比的要求越来越高,使得大 尺寸和高分辨率的全面显示设备成为未来的发展方向。
3.在现有技术当中,为了尽可能的提升屏占比,通常采用将前置摄像头和面 部识别等光学元件设置在屏下,对于智能手机业务,可以推断大尺寸、高分辨 率的全面屏是未来手机屏幕的发展方向。为了尽可能的提升屏占比,将前置摄 像头以及面部识别等光学元件设置在屏下是未来的显示技术发展方向。在现有 技术当中,为了增大屏下摄像头区的透光率,多家手机屏厂商采取降低ppi (pixels per inch,每英寸所拥有的像素数量)的方法来实现。但是反而衍生出 另一个问题,随着ppi的降低,屏下摄像头区的亮度为了达到与正常显示区相同 的亮度需求,会使得屏下摄像头区子像素的电流密度增大,降低了屏下摄像头 区的寿命,影响显示质量。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以解决现有的显示面板,通 过降低屏下摄像头区的ppi来提升其透光率,导致屏下摄像头区的子像素的电 流密度需随之增大,进而影响屏下摄像头区的子像素的寿命的技术问题。
5.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如下:
6.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包括显示透光区和设于所述显示透光区 之外的主显示区,所述显示面板包括:
7.阵列基板;
8.oled发光器件,设于所述阵列基板上,所述oled发光器件包括依次层 叠于所述阵列基板上的阳极、发光功能层以及阴极;其中,
9.所述阴极在所述显示透光区的厚度与所述阴极在所述主显示区的厚度相 异。
10.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oled发光器件包括位于所述主显示区和 所述显示透光区的多个子像素,位于所述主显示区的多个所述子像素对应的所 述阴极的厚度均相等,位于所述显示透光区的至少部分所述子像素对应的所述 阴极的厚度小于位于所述主显示区的所述子像素对应的所述阴极的厚度。
11.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多个子像素包括位于所述显示透光区和所 述主显示区且发光颜色各异的第一子像素、第二子像素以及第三子像素,位于 所述显示透光区的所述第一子像素对应的所述阴极的厚度与位于所述主显示区 的所述第一子像素对应的所述阴极的厚度相同,位于所述显示透光区的所述第 二子像素和/或所述第三子像素对应
的所述阴极的厚度小于位于所述主显示区 的所述第一子像素对应的所述阴极的厚度。
12.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位于所述显示透光区的所述第二子像素和/或所 述第三子像素对应的所述阴极的厚度为13~15纳米。
13.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位于所述显示透光区的所述第三子像素对应的 所述阴极的厚度小于位于所述显示透光区的所述第二子像素对应的所述阴极的 厚度。
14.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位于所述显示透光区的所述第三子像素对应的 所述阴极的厚度为9~13纳米,位于所述显示透光区的所述第二子像素对应的所 述阴极的厚度为13~15纳米。
15.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阴极包括多个开口,所述开口位于所述显 示透光区内相邻的所述子像素之间。
16.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显示透光区的透光率大于所述主显示区的 透光率。
17.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显示透光区的所述子像素对应的所述阳极 的面积小于所述主显示区的所述子像素对应的所述阳极的面积。
18.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包括上述任一实施例中的显示面板, 以及位于所述显示面板的背光侧的光学元件,所述光学元件与所述显示面板的 显示透光区对应设置。
19.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包括显 示透光区和设于所述显示透光区之外的主显示区,所述显示面板包括阵列基板、 设于所述阵列基板上的oled发光器件,所述oled发光器件包括依次层叠于 所述阵列基板上的阳极、发光功能层以及阴极;其中,所述阴极在所述显示透 光区的厚度与所述阴极在所述主显示区的厚度相异。通过将显示透光区的阴极 厚度与主显示区的阴极厚度进行差异化设计,使得显示透光区的子像素的微腔 腔长达到最优,进而提升显示透光区的子像素的发光效率,改善显示透光区的 亮度寿命。
附图说明
20.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的平面示意图;
21.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透光区的子像素的排布示意图;
22.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主显示区的膜层叠构示意图;
23.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透光区的第一种膜层叠构示意图;
24.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透光区的第二种膜层叠构示意图;
25.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透光区的第三种膜层叠构示意图;
26.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透光区的第四种膜层叠构示意图;
27.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透光区的红色子像素对应的不同阴极厚度 在不同色点下的效率曲线仿真图;
28.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透光区的绿色子像素对应的不同阴极厚度 在不同色点下的效率曲线仿真图;
29.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透光区的蓝色子像素对应的不同阴极厚 度在不同色点下的效率曲线仿真图。
具体实施方式
30.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厚度”、“上”、“下”等指 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 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 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 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 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 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所述特征。在本技术的描述中,“多个
”ꢀ
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31.在本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
ꢀ“
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 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 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 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 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32.请参阅图1,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面板100,包括显示透光区101和设 于所述显示透光区101之外的主显示区102,所述显示透光区101为高透光区,在 实现显示的同时,还用于放置摄像头、光学指纹传感器等光学元件,所述主显 示区102为常规显示区,所述显示透光区101的透光率大于所述主显示区102的透 光率。所述显示透光区101的面积小于所述主显示区102的面积。所述显示透光 区101的形状包括但不限于为圆形、椭圆形、方形、菱形中的任意一种。在具体 的实施例中,所述主显示区102可围绕所述显示透光区101设置。
33.现有技术中,一般为了增大显示透光区101的透光率,很多厂商通过降低显 示透光区101的像素密度(pixel per inch,ppi)的方法来实现,但随着ppi的降低, 显示透光区101的显示亮度也会降低,因此为了使显示透光区101达到与主显示 区102相同的显示亮度需求,会增大显示透光区101的子像素的电流密度,会导 致显示透光区101的子像素的寿命降低。而本发明实施例中,在相同的显示面积 内,所述透光显示区101内的子像素的数量与所述主显示区102内的子像素的数 量相同,即所述显示透光区101与所述主显示区102具有相同的像素密度,能够 降低所述显示透光区101的显示画面与主显示区102的显示画面的差异。为了提 升显示透光区101内的透光率,可将所述显示透光区101内的子像素的面积缩小 来实现,即所述显示透光区101内的一子像素的面积小于所述主显示区102内的 相同颜色的子像素的面积。
34.由于所述显示透光区101内的子像素的面积缩小了,其对应的发光面积也会 缩小,因此为了使得所述显示透光区101保持与主显示区102相同的亮度寿命, 本发明实施例通调整显示透光区101内的子像素对应的阴极厚度,使得显示透光 区101内的子像素对应的阴极厚度,使得微腔效应达到最佳,即阴极在所述显示 透光区101的厚度与所述阴极在所述主显示区102的厚度相异,来提升显示透光 区101的子像素的发光效率。
35.具体地,请参阅图3,图3为显示面板的主显示区内的膜层叠构示意图,本 发明实施例的显示面板100包括阵列基板10和oled发光器件20,所述oled发 光器件20设置于所述阵列基板10上,所述阵列基板10包括多个阵列分布的像素 驱动电路,所述像素驱动电路用
于驱动所述oled发光器件20发光。所述oled 发光器件20包括依次层叠于所述阵列基板10上的阳极21、发光功能层、阴极29。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发光功能层包括依次层叠于所述阳极21上的空 穴注入层22、空穴传输层23、补偿层24、发光层25、电子注入控制层26、电子 传输层27、电子注入层28。所述阴极29上还设有光取出层30,用以提高oled 器件20的发光效率,所述光取出层30上覆盖有封装层40,用以防止水氧的侵蚀。
36.请参阅图3,所述发光层25包括发光颜色各异的第一发光材料层251、第二 发光材料层252、第三发光材料层253,所述补偿层24包括第一补偿层241、第二 补偿层242、第三补偿层243,所述第一补偿层241与所述第一发光材料层251对 应,所述第二补偿层242与所述第二发光材料层252对应,所述第三补偿层243 与所述第三发光材料层253对应,由于第一发光材料层251、第二发光材料层252 以及第三发光材料层253的发光光谱不一样,因此其相应的补偿层241、242、243 所需厚度也会不一致。
37.请参阅图2,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的显示透光区的子像素的排布示意图,所 述oled发光器件20包括位于所述主显示区102和所述显示透光区101的多个子 像素201,所述多个子像素201包括发光颜色各异的第一子像素201a、第二子像 素201b以及第三子像素201c。所述第一子像素201a包括所述第一发光材料层 251,所述第二子像素201b包括所述第二发光材料层252,所述第三子像素201c 包括所述第三发光材料层253。
38.如图3所示,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位于所述主显示区102的多个所述子像 素201对应的阴极29的厚度均相等;如图4至图6所示,图4至图6为不同实施例中 显示面板的显示透光区的膜层叠构图,位于所述显示透光区101的至少部分所述 子像素201对应的阴极29的厚度小于位于所述主显示区102的子像素201对应的 阴极29的厚度。通过将显示透光区101的子像素201对应的阴极厚度与主显示区 102的子像素对应的阴极厚度进行差异化设计,降低显示透光区101的部分子像 素201的厚度,可提升显示透光区101的相应的子像素201的发光效率,进而提升 显示透光区101的子像素201的寿命。
39.具体地,位于所述显示透光区101的所述第一子像素201a对应的所述阴极 29的厚度与位于所述主显示区102的所述第一子像素201a对应的所述阴极29的 厚度相同,位于所述显示透光区101的所述第二子像素201b和/或所述第三子像 素201c对应的所述阴极29的厚度小于位于所述主显示区102的所述第一子像素 201a对应的所述阴极29的厚度。所述第一子像素201a为红、绿、蓝子像素中的 一者,所述第二子像素201b以及所述第三子像素201c为红、绿、蓝子像素中的 另外一者。
40.由于现有技术一般是采用共蒸镀(common mask)的方式来蒸镀阴极,所 蒸镀的第一子像素201a、第二子像素201b、第三子像素201c对应的阴极厚度均 相同,这样至多能保证三种子像素中的一种保持最高发光效率,而本发明实施 例的显示透光区101的子像素201的面积会相对于主显示区102的子像素201的面 积减小,若显示透光区101的阴极厚度仍然保持与主显示区102的阴极厚度相同, 显示透光区101的子像素的寿命会降低,因此将本发明实施例的显示透光区101 的至少一种颜色的子像素201的厚度降低,即将第二子像素201b和/或所述第三 子像素201c的厚度降低,可使得显示透光区101中的至少两种子像素的微腔效 应达到最佳,保持发光效率最高,使得显示透光区101整体的发光效率优于主显 示区102的发光效率,从而达到提升显示透光区101的亮度寿命的效果。
41.所述显示面板100的阴极29的制备过程包括:利用common mask来整面蒸 镀阴极,
再通过一种能量的激光从显示面板100的正面(阴极29到阳极21的方向) 来镭射显示透光区101内的第二子像素201b和/或第三子像素201c对应的阴极, 降低第二子像素201b和/或第三子像素201c对应的阴极厚度,使得显示透光区 101的第一子像素201a和第二子像素201b,或者第一子像素201a和第三子像素 201c的微腔效应达到最佳,保持最高发光效率。
42.所述主显示区102的所有子像素201对应的阴极29的厚度以及所述显示透光 区101的第一子像素201a的厚度可为15.5~16.5纳米,具体可为16纳米;所述显 示透光区101的第二子像素201b和/或所述第三子像素201c对应的所述阴极29 的厚度可为13~15纳米。
43.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子像素201a可为红色子像素,所述第二子像 素201b可为绿色子像素,所述第三子像素201c可为蓝色子像素。
44.具体地,一种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可保持所述显示透光区101的红色子 像素对应的阴极厚度与主显示区102的阴极厚度相同,厚度为15.5~16.5纳米,降 低所述显示透光区101的绿色子像素以及蓝色子像素对应的阴极厚度,厚度为 13~15纳米。
45.在其他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也可保持所述显示透光区101的蓝色子像素 对应的阴极厚度与主显示区102的阴极厚度相同,厚度为15.5~16.5纳米,降低所 述显示透光区101的红色子像素以及绿色子像素对应的阴极厚度,厚度为13~15 纳米。
46.在其他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还可保持所述显示透光区101的绿色子像素 对应的阴极厚度与主显示区102的阴极厚度相同,厚度为15.5~16.5纳米,降低所 述显示透光区101的红色子像素以及蓝色子像素对应的阴极厚度,厚度为13~15 纳米。
47.请参阅图7,在一些实施例中,进一步地,位于所述显示透光区101的所述 第三子像素201c对应的所述阴极的厚度小于位于所述显示透光区101的所述第 二子像素201b对应的所述阴极的厚度。具体地,所述显示透光区101内的第一 子像素201a、第二子像素201b、第三子像素201c对应的阴极厚度之间均存在差 异,所述第一子像素201a对应的阴极厚度、所述第二子像素201b对应的阴极厚 度、以及所述第三子像素201c对应的阴极厚度依次减小,以此使得显示透光区 101的红、绿、蓝子像素的微腔效应均能达到最佳,保证三种子像素的发光效率 实现最优化。所述显示透光区101内,所述第一子像素201a对应的阴极厚度为15.5~16.5纳米,所述第二子像素201b对应的阴极厚度为13~15纳米,以及蓝色 子像素对应的阴极厚度,厚度为13~15纳米。
48.请参阅图8至图10,图8至图10分别为显示透光区的红、绿、蓝子像素对应 的不同阴极厚度在不同色点下的效率曲线图,其中,纵坐标ce为发光效率,横 坐标rx/gx/by分别为红色子像素/绿色子像素的x色点和蓝色子像素的y色点 (r/g的x色点对r/g效率影响大;b的y色点对b效率影响大),从图8至图9的 仿真结果可看出,随着阴极的厚度增厚,红色子像素、绿色子像素以及蓝色子 像素的效率均随之增大,但不同颜色的子像素对应的阴极的最优厚度不同,因 此需要对显示透光区的不同颜色的子像素对应的阴极进行差异化设计。
49.请参阅图2,为进一步提高所述显示透光区101的透光率,所述阴极29还包 括多个开口291,所述开口291位于显示透光区101内相邻的所述子像素201之间。 所述开口291可贯穿所述阴极29的上下表面,可采用激光镭射的方式形成所述开 口291的图案。所述开口291的图案包括但不限于为圆形、矩形、菱形以及多边 形等。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开口291的图案为正八边形。
50.请继续参阅图2,所述主显示区102和所述显示透光区101的子像素201的排 布方
式相同。本发明实施例提及的排布方式包括各个子像素的排布规律、排布 距离等,但不包括各个子像素的面积大小、形状。所述主显示区102和所述显示 透光区101内的子像素201均可采用pentile排列方式,以所述显示透光区101内的 子像素201的排列方式为例,相邻行的子像素201错位排列,相邻列的子像素201 错位排列,所述多个子像素201包括发光颜色各异的第一子像素201a、第二子 像素201b以及第三子像素201c,所述第一子像素201a和所述第三子像素201c 呈同行并依次交替排布,所述第一子像素201a和所述第三子像素201c一起与所 述第二子像素201b呈交替行分布,所述第一子像素201a和所述第三子像素201c 呈同列并依次交替排布,所述第一子像素201a和所述第三子像素201c一起与所 述第二子像素201b呈交替列分布。
51.所述透光显示区的第一子像素201a、第二子像素201b以及第三子像素201c 的形状可均为圆形。由于蓝色子像素的发光效率低于红、绿子像素的发光效率, 因此所述第三子像素201c的面积可大于所述第一子像素201a以及所述第二子 像素201b的面积。
52.所述显示透光区101内的子像素201以及驱动所述子像素201发光的像素驱 动电路可分不同区域设置,驱动所述显示透光区101内的子像素201发光的像素 驱动电路可环绕所述显示透光区101设置,即将驱动所述显示透光区101内的子 像素201发光的像素驱动电路移出所述显示透光区101之外设置,以增强所述显 示透光区101的透光率。所述显示透光区101内的子像素201与驱动其发光的像素 驱动电路之间可通过透明导线电连接,具体地,所述显示透光区101内的子像素 201的阳极21与该透明导线电连接。
53.一个所述像素驱动电路可同时驱动显示透光区101的若干个子像素201发 光,例如,一个所述像素驱动电路可同时驱动4个绿色子像素发光,或者同时驱 动2个红色子像素发光,或者同时驱动2个蓝色子像素发光。
54.由于显示透光区102的像素密度保持与主显示区102的像素密度一致,因此 为了维持显示透光区102的透过率,需降低所述显示透光区101的子像素201对应 的阳极21的面积,即所述显示透光区101的子像素201对应的所述阳极21的面积 小于所述主显示区102的所述子像素201对应的所述阳极21的面积。
55.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包括上述任一实施例中的显示面板100 以及光学元件,所述光学元件位于所述显示面板100的背光侧,且与所述显示面 板100的显示透光区101对应设置。所述光学元件包括但不限于为摄像头、光学 指纹传感器等需感应外界光线的器件。
56.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包括显示透光区和设于所述显 示透光区之外的主显示区,所述显示面板包括阵列基板、设于所述阵列基板上 的oled发光器件,所述oled发光器件包括依次层叠于所述阵列基板上的阳 极、发光功能层以及阴极;其中,所述阴极在所述显示透光区的厚度与所述阴 极在所述主显示区的厚度相异。通过将显示透光区的阴极厚度与主显示区的阴 极厚度进行差异化设计,使得显示透光区的子像素的微腔腔长达到最优,进而 提升显示透光区的子像素的发光效率,改善显示透光区的亮度寿命。
57.在上述实施例中,对各个实施例的描述都各有侧重,某个实施例中没有详 述的部分,可以参见其他实施例的相关描述。
58.以上对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进行了详细介绍, 本文
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发明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 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及其核心思想;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 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 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 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的技术方案的范围。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