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船舶软梯绑扎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2-05-19 08:11:57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软梯绑扎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船舶软梯绑扎装置。


背景技术:

2.软梯是一种用于高空作业,攀登的工具,主要为绳索型,具有不受长度限制、柔软、运输方便、使用轻巧等特点。
3.然而现有的软梯当需要直接从中间端添加踏板或改变踏板之间的距离时,较为不便,需要直接更换新的软梯或利用焊接的方法实现,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工作的难度,且目前市面上出现一种两侧设置有侧踏板的软梯,用于从软梯的侧面上船使用,然现有的软梯上侧踏板的位置不能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从而使其后期的使用效果较差。


技术实现要素:

4.基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船舶软梯绑扎装置,以解决现有的软梯当需要直接从中间端添加踏板或改变踏板之间的距离时,较为不便,需要直接更换新的软梯或利用焊接的方法实现,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工作的难度,且目前市面上出现一种两侧设置有侧踏板的软梯,用于从软梯的侧面上船使用,然现有的软梯上侧踏板的位置不能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从而使其后期的使用效果较差的技术问题。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船舶软梯绑扎装置,包括结构主体,所述结构主体的顶部设置有顶架,所述顶架底部的两侧皆设置有固定块,所述固定块的底部皆设置有拉绳,所述拉绳的外侧皆均匀设置有多组对接块,所述对接块的一端皆设置有卡接组件,每相邻两组所述对接块的一侧皆设置有第二踏板,两组所述固定块相邻的一侧设置有第一踏板。
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需要对第二踏板的位置进行调整,直接将螺帽从插杆上移出,然后向前移动支板,使支板带动插杆沿着卡接孔从对接块的前端移出,并沿着拉绳扭曲的反向方向转动支板,并转动
°
,从而使拉绳捋直,然后以相同的方法将第二踏板上另一侧的支板从相应的对接块上移出,然后上下移动第二踏板,即可实现对第二踏板位置的调整,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每组第二踏板之间距离调整的难度,提高了工作的效率。
7.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卡接组件的一端皆设置有支板,所述支板一端的两侧皆设置有插杆,所述插杆的外部靠近对接块的一端皆均匀设置有多组外螺纹。
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需要对设置有侧板的第二踏板和对接块位置进行移动和调整时,直接先将其拆下,然后将侧板对接的对接块与拉绳接触,并使拉绳位于对接块的内部,然后将支板放置在对接块的前端,并使支板一端的两组插杆分别位于拉绳的两侧,并转动支板,从而使支板带动插杆和拉绳转动,并转动
°
,使拉绳受力扭曲呈“s”型结构,然后使向卡接孔的位置移动支板,使插杆延伸至卡接孔的内部,并利用螺帽对其进行固定,从而即可根据实际情况对软梯上侧板的位置进行调整,提高了其后期的使用效果。
9.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对接块远离支板一端的两侧皆通过螺帽与插杆可
拆卸连接。
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螺帽使对接块与插杆可拆卸连接,便于固定,提高了后期软梯使用的稳定性。
11.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对接块一端的两侧皆设置有与插杆相匹配的卡接孔,所述支板皆通过插杆和卡接孔的相互配合与对接块卡合连接。
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插杆和卡接孔的相互配合,使支板与对接块卡合连接,使插杆对拉绳进行支撑固定。
13.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对接块皆呈“u”型结构,所述拉绳皆位于对接块的内部,且位于每两组所述插杆相邻的一侧,其中两组所述对接块的一侧皆设置有侧板。
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呈“u”型结构的对接块,便于将拉绳塞至对接块的内部,从而便于后期利用支板对拉绳的固定。
15.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主要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6.1、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的对接块、支板、插杆、卡接孔、外螺纹和螺帽,当需要对第二踏板的位置进行调整,直接将螺帽从插杆上移出,然后向前移动支板,使支板带动插杆沿着卡接孔从对接块的前端移出,并沿着拉绳扭曲的反向方向转动支板,并转动180
°
,从而使拉绳捋直,然后以相同的方法将第二踏板上另一侧的支板从相应的对接块上移出,然后上下移动第二踏板,即可实现对第二踏板位置的调整,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每组第二踏板之间距离调整的难度,提高了工作的效率;
17.2、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的对接块、支板、插杆、卡接孔、外螺纹和螺帽,当需要对设置有侧板的第二踏板和对接块位置进行移动和调整时,直接先将其拆下,然后将侧板对接的对接块与拉绳接触,并使拉绳位于对接块的内部,然后将支板放置在对接块的前端,并使支板一端的两组插杆分别位于拉绳的两侧,并转动支板,从而使支板带动插杆和拉绳转动,并转动180
°
,使拉绳受力扭曲呈“s”型结构,然后使向卡接孔的位置移动支板,使插杆延伸至卡接孔的内部,并利用螺帽对其进行固定,从而即可根据实际情况对软梯上侧板的位置进行调整,提高了其后期的使用效果。
附图说明
18.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19.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20.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局部立体图;
21.图4为本实用新型图1中a的放大图。
22.图中:1、结构主体;2、顶架;3、固定块;4、第一踏板;5、拉绳;6、对接块;7、第二踏板;8、卡接孔;9、卡接组件;901、支板;902、插杆;903、外螺纹。
具体实施方式
23.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24.下面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对其实施例进行说明。
25.一种船舶软梯绑扎装置,如图1-4所示,包括结构主体1,结构主体1的顶部设置有顶架2,顶架2底部的两侧皆设置有固定块3,固定块3的底部皆设置有拉绳5,拉绳5的外侧皆均匀设置有多组对接块6,对接块6的一端皆设置有卡接组件9,当需要对第二踏板7的位置进行调整,直接将螺帽从插杆902上移出,然后向前移动支板901,使支板901带动插杆902沿着卡接孔8从对接块6的前端移出,并沿着拉绳5扭曲的反向方向转动支板901,并转动180
°
,从而使拉绳5捋直,然后以相同的方法将第二踏板7上另一侧的支板901从相应的对接块6上移出,然后上下移动第二踏板7,即可实现对第二踏板7位置的调整,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每组第二踏板7之间距离调整的难度,提高了工作的效率,每相邻两组对接块6的一侧皆设置有第二踏板7,两组固定块3相邻的一侧设置有第一踏板4。
26.请参阅图1、2、3和4,卡接组件9的一端皆设置有支板901,支板901一端的两侧皆设置有插杆902,插杆902的外部靠近对接块6的一端皆均匀设置有多组外螺纹903,当需要对设置有侧板的第二踏板7和对接块6位置进行移动和调整时,直接先将其拆下,然后将侧板对接的对接块6与拉绳5接触,并使拉绳5位于对接块6的内部,然后将支板901放置在对接块6的前端,并使支板901一端的两组插杆902分别位于拉绳5的两侧,并转动支板901,从而使支板901带动插杆902和拉绳5转动,并转动180
°
,使拉绳5受力扭曲呈“s”型结构,然后使向卡接孔8的位置移动支板901,使插杆902延伸至卡接孔8的内部,并利用螺帽对其进行固定,从而即可根据实际情况对软梯上侧板的位置进行调整,提高了其后期的使用效果。
27.请参阅图1、2、3和4,对接块6远离支板901一端的两侧皆通过螺帽与插杆902可拆卸连接,利用螺帽使对接块6与插杆902可拆卸连接,便于固定,提高了后期软梯使用的稳定性。
28.请参阅图1、2、3和4,对接块6一端的两侧皆设置有与插杆902相匹配的卡接孔8,支板901皆通过插杆902和卡接孔8的相互配合与对接块6卡合连接,利用插杆902和卡接孔8的相互配合,使支板901与对接块6卡合连接,使插杆902对拉绳5进行支撑固定。
29.请参阅图1、2、3和4,对接块6皆呈“u”型结构,拉绳5皆位于对接块6的内部,且位于每两组插杆902相邻的一侧,其中两组对接块6的一侧皆设置有侧板,利用呈“u”型结构的对接块6,便于将拉绳5塞至对接块6的内部,从而便于后期利用支板901对拉绳5的固定。
30.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为:当需要对第二踏板7的位置进行调整,直接将螺帽从插杆902上移出,然后向前移动支板901,使支板901带动插杆902沿着卡接孔8从对接块6的前端移出,并沿着拉绳5扭曲的反向方向转动支板901,并转动180
°
,从而使拉绳5捋直,然后以相同的方法将第二踏板7上另一侧的支板901从相应的对接块6上移出,然后上下移动第二踏板7,即可实现对第二踏板7位置的调整,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每组第二踏板7之间距离调整的难度,提高了工作的效率,且当需要对设置有侧板的第二踏板7和对接块6位置进行移动和调整时,直接先将其拆下,然后将侧板对接的对接块6与拉绳5接触,并使拉绳5位于对接块6的内部,然后将支板901放置在对接块6的前端,并使支板901一端的两组插杆902分别位于拉绳5的两侧,并转动支板901,从而使支板901带动插杆902和拉绳5转动,并转动180
°
,使拉绳5受力扭曲呈“s”型结构,然后使向卡接孔8的位置移动支板901,使插杆902延伸至卡接孔8的内部,并利用螺帽对其进行固定,从而即可根据实际情况对软梯上侧板的位置进行调整,提高了其后期的使用效果。
31.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但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
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实用新型的限制,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根据需要对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替换和变型等,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