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具备双重保险的电梯轿厢的制作方法

2022-05-19 03:47:54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梯轿厢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具备双重保险的电梯轿厢。


背景技术:

2.轿厢式电梯是指人员位于轿厢内、且轿厢沿电梯井的刚性轨道垂直运行的装置,目前,电梯轿厢因意外急速坠落时,安全保护装置一般是在电梯井的底坑内设置缓冲装置,但轿厢在急速坠落时速度达到几十米/每秒,在撞击的瞬间,轿厢的底板会对人员产生极大的冲击力,使人员受到伤害,安全性较低;
3.根据上述问题对比现有公开技术:cn208279148u,公开了电梯轿厢,该方案通过电梯轿厢在坠落时,托板落在缓冲器上,厢体在撞击的瞬间,缓冲器能够减小厢体对托板的冲击力,从而保护厢体内的人员不受伤害;
4.但是该方案在使用过程中同样会存在一定的弊端:该方案中的缓冲器采用弹性元件进行缓冲,然而大多数弹性元件都采用的是弹簧,然而众所周知弹簧具有极限压缩量或者极限拉伸量,当弹簧压缩或者拉伸至极限位置时容易出现断裂的情况,因此当轿厢下落速度过快这样对底板所形成的冲击力也会变大,这样就容易造成该方案中缓冲器内的弹性元件压缩过长导致缓冲器出现损坏的情况,从而不能减缓底板受到的冲击力,因此不具备很好的防护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提供一种具备双重保险的电梯轿厢,能够解决当轿厢下落速度过快这样对底板所形成的冲击力也会变大,这样就容易造成该方案中缓冲器内的弹性元件压缩过长导致缓冲器出现损坏的情况,从而不能减缓底板受到的冲击力,因此不具备很好的防护效果的问题。
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具备双重保险的电梯轿厢,包括厢体,所述厢体内设置有承载板,厢体的底部内壁上分别固定连接有两个支撑块,两个支撑块之间设置有缓冲机构,支撑块的上侧表面固定连接有触发外壳,承载板面向触发外壳的一侧表面上固定连接有连接推杆,连接推杆的下端贯穿进触发外壳内并且与触发外壳顶壁滑动连接,连接推杆位于触发外壳内的一端上固定连接有触发头,触发外壳的底部内壁上设置有触发开关;
7.厢体的底部内壁上固定连接有充气装置,充气装置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气囊,充气装置通过外部信号线连接有plc板,触发开关同样通过外部信号线与plc板连接。
8.优选的,所述缓冲机构包括连接滑杆,连接滑杆的两端固定连接在两个支撑块的相对面,连接滑杆上分别活动套接有两个缓冲滑头,两个缓冲滑头的内圈与连接滑杆外表面滑动连接。
9.优选的,所述承载板的下侧表面分别固定连接有两个铰接座,铰接座面向缓冲滑头的一侧转动连接有缓冲推板,缓冲推板远离铰接座的一侧转动连接在缓冲滑头上。
10.优选的,所缓冲滑头面向缓冲推板的一侧表面上固定连接有活动套接在连接滑杆上的缓冲弹簧,缓冲弹簧远离缓冲滑头的一侧固定连接在支撑块面向连接滑杆的一侧表面上。
11.优选的,所述触发头面向连接推杆的一侧表面固定连接有活动套接在连接推杆上的拉簧,拉簧远离触发头的一侧固定连接在触发外壳的顶部内壁上。
12.优选的,所述厢体相对的两侧内壁上均开设有两个连接滑槽,承载板面向连接滑槽的一侧表面上设置有与连接滑槽滑动连接的连接滑轮。
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4.(1)、该具备双重保险的电梯轿厢,当缓冲弹簧拉扯至极限位置时,充气装置自动启动,使得气囊内瞬间充气,从而达到对承载板形成双重防护的效果,避免了冲击力过大导致缓冲弹簧拉伸过大导致断裂后承载板继续下降的情况,有效地保障了厢体内人员的安全。
15.(2)、该具备双重保险的电梯轿厢,通过将触发头为橡胶材质制成,这样减缓了触发头与触发开关接触时所产生的冲击力,避免了触发开关出现瞬间破损的情况,有效的保障了触发开关传输信号的稳定性。
16.(3)、该具备双重保险的电梯轿厢,通过在承载板侧面上设置有连接滑轮,这样式降低了承载板在厢体内滑动时所产生的摩擦力,防止了承载板在滑动过程中出现机械卡死的情况,有效的保障了该装置运行时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17.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地说明:
18.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具备双重保险的电梯轿厢的结构示意图;
19.图2为图1中a处放大图;
20.图3为本实用新型触发外壳剖视示意图;
21.图4为本实用新型厢体底壁示意图;
22.图5为本实用新型厢体主视平面图。
23.附图标记:1厢体、2承载板、3支撑块、4连接滑杆、5缓冲滑头、6缓冲弹簧、7铰接座、8缓冲推板、9连接推杆、10触发外壳、11触发头、12 拉簧、13触发开关、14充气装置、15气囊、16连接滑槽、17连接滑轮。
具体实施方式
24.本部分将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本实用新型之较佳实施例在附图中示出,附图的作用在于用图形补充说明书文字部分的描述,使人能够直观地、形象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每个技术特征和整体技术方案,但其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
25.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涉及到方位描述,例如上、下、前、后、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26.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大于、小于、超过等理解为不包括本数,以上、以下、以内等理解为包括本数。如果有描述到第一、第二只是用于区分技术特征为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先后关系。
27.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设置、安装、连接等词语应做广义理解,所属技术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结合技术方案的具体内容合理确定上述词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28.请参阅图1-2,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具备双重保险的电梯轿厢,包括厢体1,厢体1内设置有承载板2,厢体1的底部内壁上分别固定连接有两个支撑块3,两个支撑块3之间固定连接有连接滑杆4,连接滑杆4 上分别活动套接有两个缓冲滑头5,并且两个缓冲滑头5的内圈与连接滑杆4 外表面滑动连接,承载板2的下侧表面分别固定连接有两个铰接座7,铰接座 7面向缓冲滑头5的一侧转动连接有缓冲推板8,缓冲推板8远离铰接座7的一侧转动连接在缓冲滑头5上,缓冲滑头5面向缓冲推板8的一侧表面上固定连接有活动套接在连接滑杆4上的缓冲弹簧6,并且缓冲弹簧6远离缓冲滑头5的一侧固定连接在支撑块3面向连接滑杆4的一侧表面上。
29.因此上述结构在使用时,当厢体1对承载板2形成冲击力时,厢体1底部与承载板2之间的间距变短,从而缓冲推板8进行转动并推动了缓冲滑头5 在连接滑杆4上滑动,同时缓冲弹簧6进行拉伸,通过这种方式弱化了厢体1 对承载板2的冲击力,减缓了承载板2上的人或者物品受到的冲击力,缓冲与减震效果好,保证了乘客的安全。
30.在本实施例中上述叙述的结构可设置为多组,这样有效的增加了承载板2 的承重能力,避免了承载板2在承载过多的重物时承载板2下移距离过长的情况,同时也提高了对承载板2的缓冲效果。
31.请参阅图1、图3与图4,进一步地,支撑块3的上侧表面固定连接有触发外壳10,承载板2面向触发外壳10的一侧表面上固定连接有连接推杆9,连接推杆9的下端贯穿进触发外壳10内并且与触发外壳10顶壁滑动连接,连接推杆9位于触发外壳10内的一端上固定连接有触发头11,触发头11面向连接推杆9的一侧表面固定连接有活动套接在连接推杆9上的拉簧12,拉簧12远离触发头11的一侧固定连接在触发外壳10的顶部内壁上,触发外壳 10的底部内壁上设置有触发开关13,触发开关13为现有按压式开关在此不做过多的赘述,因此当承载板2在向下位移过程中连接推杆9同步向下位移,当缓冲弹簧6拉扯至极限位置时,触发头11与触发开关13的活动端接触并按压。
32.在本实施例中触发头11为橡胶材质制成,这样减缓了触发头11与触发开关13接触时所产生的冲击力,避免了触发开关13出现瞬间破损的情况,有效的保障了触发开关13传输信号的稳定性。
33.进一步地,厢体1的底部内壁上固定连接有充气装置14,充气装置14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气囊15,充气装置14与气囊15均为现有汽车内安全气囊机构在此不做过多的赘述,充气装置14通过外部信号线连接有plc板,触发开关13同样通过外部信号线与plc板连接,因此当触发开关13上的活动端被按压后触发开关13传输信号至plc板,从而plc板转换信号并传输至充气装置14内,使得充气装置14启动,气囊15内瞬间充气,从而达到对承载板 2形成双重防护的效果,避免了冲击力过大导致缓冲弹簧6拉伸过大导致断裂后承载板2继续下
降的情况,有效地保障了厢体1内人员的安全。
34.请参阅图5,厢体1相对的两侧内壁上均开设有两个连接滑槽16,承载板2面向连接滑槽16的一侧表面上设置有与连接滑槽16滑动连接的连接滑轮17,通过这种方式降低了承载板2在厢体1内滑动时所产生的摩擦力,防止了承载板2在滑动过程中出现机械卡死的情况,有效的保障了该装置运行时的稳定性。
35.工作原理:一种具备双重保险的电梯轿厢使用时,厢体1对承载板2形成冲击力时,厢体1底部与承载板2之间的间距变短,从而缓冲推板8进行转动并推动了缓冲滑头5在连接滑杆4上滑动,同时缓冲弹簧6进行拉伸;
36.承载板2在向下位移过程中连接推杆9同步向下位移,当缓冲弹簧6拉扯至极限位置时,触发头11与触发开关13的活动端接触并按压,触发开关 13传输信号至plc板,从而plc板转换信号并传输至充气装置14内,使得充气装置14启动,气囊15内瞬间充气,从而达到对承载板2形成双重防护的效果。
37.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实施例,在所述技术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宗旨的前提下作出各种变化。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