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双泵系统及应用有双泵系统的清洗机的制作方法

2022-05-18 15:21:1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洗碗机技术领域,具体指一种双泵系统及应用有双泵系统的清洗机。


背景技术:

2.对于台式、柜式洗碗机来说,由于其洗涤空间很大,为达到较好的洗涤效果,一般设计有顶、中、下三个喷臂;工作时,洗涤泵把水通过管道输送到顶、中、下喷臂,水从顶、中喷臂和下喷臂中喷出并冲洗餐具后回落到洗碗机底部的水杯中,洗涤泵把回落的水再次输送到顶、中、下喷臂,完成一个循环。
3.例如,申请公开号为cn106859563a的中国发明专利申请《节能的洗碗机》(申请号:cn201611232345.5)披露了一种结构,其包括用于容纳餐具并提供清洗空间的腔体、用于喷水清洗餐具的喷淋系统和用于抽水并向喷淋系统供水的泵体;喷淋系统设置于腔体内;泵体的抽水端连通腔体,供水端连通喷淋系统;喷淋系统包括内水管和两套以上喷淋装置,两套以上喷淋装置分别设置于内水管上;泵体的供水端连接有分水装置,该分水装置对应两套以上喷淋装置设置有两个以上出水口,喷淋装置与相应的出水口连通;工作时,分水装置根据指令导通一个以上出水口,使一套以上喷淋装置进行清洗工作。
4.在上述现有能进行底部喷淋、顶部喷淋的洗碗机中,用于为喷淋系统供水的泵一般采用封闭式结构,即将洗涤泵的蜗壳设于箱体下方,蜗壳内设置有能转动的叶轮,洗涤泵蜗壳的进水口与洗涤腔底部相连通,蜗壳的出水口连接有分水装置,该分水装置将水流分为向底部喷淋臂供水的第一支路和向顶部喷淋臂供水的第二支路。由于顶部喷淋用水与底部喷淋用水的水压均由洗涤泵独立供给,导致分流后每个支路上水流的扬程、流量及冲击力均大幅下降,影响清洗效果;同时,固定在箱体下方的封闭式蜗壳难以拆装及清洁,长时间使用后会因残渣积累而滋生细菌,不仅影响洗涤效果且会给用户造成不好的体验。
5.另外,目前对于喷淋臂的安装,安装完成后到位手感不明显,难以判断是否安装到位。


技术实现要素:

6.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第一个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现状,提供一种便于将喷淋臂与蜗壳相连接的双泵系统。
7.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第二个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现状,提供一种能分别为两路洗涤用水提供动力从而提高扬程及水流量进而提高清洗效果的双泵系统。
8.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第三个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现状,提供一种采用开放式蜗壳从而便于进行拆装及清洗的双泵系统。
9.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第四个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现状,提供一种应有上述双泵系统的清洗机。
10.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11.一种双泵系统,包括:
12.上叶轮,具有位于中心的第一轴及在第一轴的周面上沿周向间隔分布且沿轴向延伸的第一叶片;
13.下叶轮,具有位于中心的第二轴及在第二轴的周面上沿周向间隔分布的第二叶片;
14.喷淋臂,具有用于安装所述第一叶片上部的第一容置腔,所述喷淋臂的顶壁和/或侧壁上开有与第一容置腔流体连通的喷孔;以及
15.蜗壳,连接于所述喷淋臂的下方,所述蜗壳的上部具有用于安装第一叶片下部的第二容置腔,所述蜗壳的侧壁上开有供水进入第二容置腔中的第一进水口,所述蜗壳的下部具有用于安装下叶轮的第三容置腔,所述蜗壳的侧壁和/或底壁上开有供水进入第三容置腔中的第二进水口及自第三容置腔输出的出水口;
16.所述喷淋臂通过自锁结构能转动地连接于蜗壳的顶壁上,在所述喷淋臂转动状态下,所述喷淋臂与蜗壳之间始终保持自动锁紧的趋势。
17.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蜗壳上部的外周壁上设置有沿径向延伸的支撑板,该支撑板上设置有能在喷淋臂转动状态下始终保持与支撑板锁紧趋势的卡圈,所述喷淋臂的底壁上设置有能转动地穿过卡圈布置且与卡圈底壁相卡接限位的卡脚,从而将喷淋臂脱卸式连接在蜗壳的顶部,便于拆装。
18.优选地,所述支撑板的上表面设置有沿径向延伸且横截面为∩的限位部,该限位部的第一侧壁上具有靠近外端处布置的缺口,沿该缺口向限位部内延伸形成卡槽,装配完毕状态下,所述限位部容置在卡圈内侧,所述卡圈的内周壁上设置有能经缺口滑入卡槽中从而卡槽过盈配合的凸块,该凸块与卡槽共同构成所述的自锁结构。装配时,先将卡圈与喷淋臂相连接,再将卡圈插置在限位部外侧,然后顺时针转动喷淋臂,使凸块自缺口滑入卡槽中,并经过过盈配合滑入卡槽的最内端处,此时用户会明确感觉到装配到位,由于喷淋臂在旋转时也是顺时针旋转,与凸块与卡槽的锁紧方向一致,因此,能保证喷淋臂始终稳固的锁紧在蜗壳上,而不会与蜗壳脱离。
19.进一步优选,所述卡槽的内顶壁由自缺口处自外向内逐渐向下倾斜的斜面、相对水平的第一平面、比第一平面高度低的第二平面、与第一平面持平的第三平面依次衔接而成,装配完毕状态下,所述凸块与第三平面及卡槽的内侧壁相接触配合。该结构有利于进一步提高喷淋臂与蜗壳装配的稳固性,且提高用户的操作手感,能准确感知装配到位的状态。
20.在上述方案中,所述蜗壳的中部设置有用于将第二容置腔与第三容置腔分隔为相对独立的腔体的隔板。使第二容置腔与第三容置腔相对独立,便于分别通过上叶轮为下喷淋供水、通过下叶轮为顶部和/或中部喷淋供水,降低相互之间的流体扰动,减小能力损失,以提高水流扬程、水流量及喷射力度。
21.优选地,所述第三容置腔位于隔板下方且大致呈圆盘状,所述第二进水口开设于蜗壳的底壁上,所述出水口开设于蜗壳的侧壁上且通过导向管道与第三容置腔切向连接。该结构有利于降低第三容置腔输出水流的能力损失。
22.优选地,所述第二容置腔位于隔板上方且竖向延伸,所述第二容置腔的内径小于第三容置腔的内径且与第一叶片的下部相适配。该结构有利于降低水流在流经第二容置腔时的能力损失。
23.优选地,所述隔板的顶壁上设置有横向延伸的∩形围板,该围板与所述隔板之间共同围合成与第二容置腔相连通的进水通道,该进水通道的外端口构成所述的第一进水口。采用这样的结构,不仅便于生产制造,而且将进水通道置于第二容置腔的底部,有利于降低水流扰动,进一步降低水流在流经第二容置腔时的能力损失。
24.优选地,所述喷淋臂的底壁上开有对应第一容置腔布置的第三进水口,该第三进水口与所述第二容置腔的上端口相对接。所述第三进水口的直径大于第二容置腔的内径,所述蜗壳上部在靠近第二容置腔的上端处内径逐渐扩大形成能与第一容置腔的内底壁平滑过渡衔接的导向部。该结构有利于降低水流自第二容置腔进入第一容置腔过程中的能力损失。
25.优选地,所述导向部的外边缘靠近第三进水口的内缘布置,所述导向部的外周壁上设置有沿径向延伸且托置在喷淋臂底壁上的挡片,该挡片的外边缘处对应卡脚的内边缘布置。该结构有利于提高第三进水口处的密封性,避免水流泄漏而影响底部喷淋的扬程。
26.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第一叶片的上部为离心叶片、下部为轴流叶片;所述第二叶片为离心叶片。
27.在上述各方案中,所述双泵系统还包括用于驱动上叶轮、下叶轮旋转的驱动件,该驱动件设于蜗壳的下方且输出轴朝上布置,所述输出轴自下而上穿过蜗壳伸入喷淋臂的第一容置腔中且分别与下叶轮、上叶轮相连接。采用该结构,即采用一个动力源构建了双泵系统,在简化整体结构、降低生产成本的基础上,也更加方便对供水情况进行控制。
28.优选地,所述输出轴分别与上叶轮、下叶轮径向限位,所述输出轴的上端处设置有能防止上叶轮沿输出轴轴向移动的螺母。采用上述结构,便于拆装,在将喷淋臂自卡圈上取下后,拧下螺母,即可将上叶轮取下,对喷淋臂、上叶轮、蜗壳上部的腔体进行清洗,以避免细菌滋生、提高清洗效果。
29.一种应用有上述双泵系统的清洗机,包括箱体及能将箱体底部的水向上输送的供水管道,其特征在于:所述蜗壳约束在箱体内底壁上且出水口与供水管道的下端相连接。
30.优选地,所述供水管道中具有相对独立的第一分支管道、第二分支管道,所述第一分支管道用于将水流输送至箱体中部,所述第二分支管道用于水流输送至箱体顶部。采用这样的结构,实现下层、中层、顶层喷淋,有利于提高清洗效果。
31.优选地,所述箱体底部还设置有用于控制第一分支管道、第二分支管道流通与否的分水阀,该分水阀的进水口与所述蜗壳的出水口相连接,该分水阀的第一出水口与第一分支管道的输入端相连接,该分水阀的第二出水口与第二分支管道的输入端相连接。该结构便于根据需要控制中层与顶层喷淋的使用状态,例如,可将第一分支管道关闭、第二分支管道打开,仅进行顶层喷淋;也可以将第一分支管道打开、第二分支管道关闭,仅进行中层喷淋,以满足更多使用需求。
3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开放式双泵系统,其中,位于上部的第二容置腔、第一容置腔及上叶轮为底部喷淋供水,位于下部的第三容置腔及下叶轮为顶部和/或中部喷淋供水,由于两路水流的动力由相应的泵独立供给,提高了各路水流的扬程及水流量,有利于提高清洗效果;本实用新型的双泵系统便于拆装,将喷淋臂自蜗壳上拆下,可对喷淋臂、上叶轮及蜗壳进行清洗,避免细菌滋生;将喷淋臂通过自锁结构安装在蜗壳上,稳固性好,能避免喷淋臂与蜗壳在非人为操作下脱离。
附图说明
33.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双泵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34.图2为图1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35.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双泵系统的剖视图;
36.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蜗壳的结构示意图;
37.图5为图4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38.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蜗壳的剖视图;
39.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清洗机的结构示意图;
40.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蜗壳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41.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蜗壳与喷淋臂的装配图。
具体实施方式
42.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43.本实施例的双泵系统能应用于体积较大的洗碗机中,为底部喷淋、顶部喷淋和/或中部喷淋供水,但本实施例的双泵系统不限于该使用环境。
44.如图1~9所示,本实施例的双泵系统包括上叶轮1、下叶轮2、喷淋臂3、蜗壳4及驱动件5。
45.其中,上叶轮1具有位于中心的第一轴11及在第一轴11的周面上沿周向间隔分布且沿轴向延伸的多个第一叶片12,第一叶片12的上部为离心叶片、下部为轴流叶片。
46.下叶轮2具有位于中心的第二轴21及在第二轴21的周面上沿周向间隔分布的多个第二叶片22,第二叶片22为离心叶片。
47.喷淋臂3具有在长度方向上延伸的本体,该本体的中央部位具有用于安装第一叶片12上部的第一容置腔31,该本体的两侧分别具有与第一容置腔31相连通的流道,喷淋臂3的顶壁上开有与流道相连通的喷孔32。
48.蜗壳4连接于喷淋臂3的下方,蜗壳4的上部具有用于安装第一叶片12下部的第二容置腔41,蜗壳4的侧壁上开有供水进入第二容置腔41中的第一进水口411;蜗壳4的下部具有用于安装下叶轮2的第三容置腔42,蜗壳4的底壁上开有供水进入第三容置腔42中的第二进水口421、侧壁上开有供水自第三容置腔42输出的出水口422。
49.驱动件5为电机,设于蜗壳4的下方且输出轴51朝上布置,输出轴51自下而上穿过蜗壳4伸入喷淋臂3的第一容置腔31中且分别与下叶轮2、上叶轮1相连接,用于驱动上叶轮1、下叶轮2旋转。
50.具体的,如图3、6所示,蜗壳4的中部设置有用于将第二容置腔41与第三容置腔42分隔为相对独立的腔体的隔板43。使第二容置腔41与第三容置腔42相对独立,便于分别通过上叶轮1为下喷淋供水、通过下叶轮2为顶部和/或中部喷淋供水,降低相互之间的流体扰动,减小能力损失,以提高水流扬程、水流量及喷射力度。
51.上述第三容置腔42位于隔板43下方且大致呈圆盘状,第二进水口421开设于蜗壳4的底壁中央,出水口422通过导向管道423与第三容置腔42切向连接,该结构有利于降低第三容置腔42输出水流的能力损失。
52.上述第二容置腔41位于隔板43上方且竖向延伸,第二容置腔41的内径小于第三容
置腔42的内径且与第一叶片12的下部相适配。该结构有利于降低水流在流经第二容置腔41时的能力损失。
53.如图4、5、6所述,上述隔板43的顶壁上设置有横向延伸的∩形围板431,该围板431与隔板43之间共同围合成与第二容置腔41相连通的进水通道432,该进水通道432的外端口构成第一进水口411。采用这样的结构,不仅便于生产制造,而且将进水通道432置于第二容置腔41的底部,有利于降低水流扰动,进一步降低水流在流经第二容置腔42时的能力损失。
54.本实施例的喷淋臂3通过自锁结构100能转动地连接于蜗壳4的顶壁上,在喷淋臂3转动状态下,喷淋臂3与蜗壳4之间始终保持自动锁紧的趋势。
55.具体的,蜗壳4上部的外周壁上设置有沿径向延伸的支撑板44,该支撑板44上设置有能在喷淋臂3转动状态下始终保持与支撑板44锁紧趋势的卡圈441,喷淋臂3的底壁上设置有能转动地穿过卡圈441布置且与卡圈441底壁相卡接限位的卡脚33,从而将喷淋臂3能转动地与卡圈441相连接。
56.如图4、8所示,上述支撑板44的上表面设置有沿径向延伸且横截面为∩的限位部442,该限位部442的第一侧壁上具有靠近外端处布置的缺口443,沿该缺口443向限位部442内延伸形成卡槽444,装配完毕状态下,限位部442容置在卡圈441内侧,卡圈441的内周壁上设置有能经缺口442滑入卡槽444中从而卡槽444过盈配合的凸块445,该凸块445与卡槽444共同构成上述自锁结构100。
57.如图8所示,上述卡槽444的内顶壁由自缺口443处自外向内逐渐向下倾斜的斜面400、相对水平的第一平面401、比第一平面401高度低的第二平面402、与第一平面402持平的第三平面403依次衔接而成,装配完毕状态下,凸块445与第三平面403及卡槽444的内侧壁404相接触配合。
58.如图9所示,对喷淋臂3与蜗壳4进行装配时,先将卡圈441与喷淋臂3相连接,再将卡圈441插置在限位部442外侧,然后顺时针转动喷淋臂3,使凸块445自缺口443滑入卡槽444中,并经过过盈配合滑入卡槽444的最内端处,此时用户会明确感觉到装配到位,由于喷淋臂3在旋转时也是顺时针旋转,与凸块445与卡槽444的锁紧方向一致,因此,能保证喷淋臂3始终稳固的锁紧在蜗壳4上,而不会与蜗壳4脱离。
59.如图3所示,喷淋臂3的底壁上开有对应第一容置腔31布置的第三进水口34,该第三进水口34与第二容置腔41的上端口相对接。第三进水口34的直径大于第二容置腔41的内径,蜗壳4上部在靠近第二容置腔41的上端处内径逐渐扩大形成能与第一容置腔31的内底壁平滑过渡衔接的导向部412。该结构有利于降低水流自第二容置腔41进入第一容置腔31过程中的能力损失。导向部412的外边缘靠近第三进水口34的内缘布置,导向部412的外周壁上设置有沿径向延伸且托置在喷淋臂3底壁上的挡片413,该挡片413的外边缘处对应卡脚33的内边缘布置。该结构有利于提高第三进水口34处的密封性,避免水流泄漏而影响底部喷淋的扬程。
60.本实施例的输出轴51分别与上叶轮1、下叶轮2径向限位,输出轴51的上端处设置有能防止上叶轮1沿输出轴51轴向移动的螺母。采用上述结构,便于拆装,在将喷淋臂3自卡圈441上取下后,拧下螺母,即可将上叶轮1取下,对喷淋臂3、上叶轮1、蜗壳4上部的腔体进行清洗,以避免细菌滋生、提高清洗效果。
61.在本实施例中,如图7所示,应用有上述双泵系统的清洗机包括箱体6及能将箱体6
底部的水向上输送的供水管道7,蜗壳4约束在箱体6内底壁上且出水口422与供水管道7的下端相连接。供水管道7中具有相对独立的第一分支管道71、第二分支管道72,第一分支管道71用于将水流输送至箱体中部,第二分支管道72用于水流输送至箱体顶部。采用这样的结构,实现下层、中层、顶层喷淋,有利于提高清洗效果。
62.上述箱体6底部还设置有用于控制第一分支管道71、第二分支管道72流通与否的分水阀8,该分水阀8的进水口与蜗壳4的出水口422相连接,该分水阀8的第一出水口与第一分支管道71的输入端相连接,该分水阀8的第二出水口与第二分支管道72的输入端相连接。该结构便于根据需要控制中层与顶层喷淋的使用状态,例如,可将第一分支管道71关闭、第二分支管道72打开,仅进行顶层喷淋;也可以将第一分支管道71打开、第二分支管道72关闭,仅进行中层喷淋,以满足更多使用需求。
63.使用时,驱动件5的输出轴51转动,带动上叶轮1、下叶轮2转动,第一叶片12下部的轴流叶片将水自第一进水口411吸入第二容置腔41并向上输送至第一容置腔31中,第一容置腔31中的水在第一叶片12上部的作用下经喷孔32喷出;第二叶片22将水自第二进水口421吸入第三容置腔42中,并在周向上沿导向管道423经出水口422输往供水管道7,供水管道7将水流向上输送进行顶部和/或中部喷淋。
64.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及权利要求书中使用了表示方向的术语,诸如“前”、“后”、“上”、“下”、“左”、“右”、“侧”、“顶”、“底”等,用来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各种示例结构部分和元件,但是在此使用这些术语只是为了方便说明的目的,是基于附图中显示的示例方位而确定的。由于本实用新型所公开的实施例可以按照不同的方向设置,所以这些表示方向的术语只是作为说明而不应视作为限制,比如“上”、“下”并不一定被限定为与重力方向相反或一致的方向。
65.本实用新型所称的“流体连通”是指两个部件或部位(以下统一分别称为第一部位、第二部位)之间的空间位置关系,即流体(气体、液体或两者的混合)能从第一部位沿着流动路径流动或/和被运送到第二部位,可以是所述的第一部位、第二部位之间直接相连通,也可以是第一部位、第二部位之间通过至少一个第三者间接连通,该第三者可以是诸如管道、通道、导管、导流件、孔、槽等流体通道、也可以是允许流体流过的腔室或以上组合。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