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贴双面胶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2-05-17 20:44:38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涉及卷材包装生产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贴双面胶装置。


背景技术:

2.卷材为圆柱体的塑料薄膜卷或布卷(如无纺布卷),卷材制作完成之后,要运输到各地销售,为了保护卷材在运输搬运过程中的完好性,减少磨损,需要对卷材进行包装保护。但是现阶段通常采用人工进行包装,首先人工剪裁一段双面胶带(双面胶带包括隔离带和双面胶),然后将该段双面胶带粘贴在卷材的外周面上,撕去隔离带从而剩下一段双面胶,继而将包装膜的自由端部与卷材上的双面胶胶接,并且缠绕数圈确保包装膜抱紧卷材,最后包装膜沿卷材轴向往复移动实现缠绕包装。由于生产量大,需要较多的工人配置才能维持包装效率。
3.为了提高企业的自动化程度,提高包装效率,节省劳动力,所以亟需一种贴双面胶装置,代替人工对卷材进行双面胶的粘贴,以达到更好的包装效果和更快的包装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4.鉴于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贴双面胶装置,旨在代替人工对布卷进行双面胶的粘贴,提高贴胶效率,减少劳动力的使用。
5.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了以下技术方案:
6.一种贴双面胶装置,包括支架、设置在支架上的放卷机构、收卷机构、制动机构、设置在放卷机构和收卷机构下方且可转动的压轮、以及驱动压轮升降的升降驱动装置;所述放卷机构用于放卷双面胶带,所述收卷机构用于回收隔离带,所述压轮用于将双面胶带上的双面胶压贴在卷材上;所述制动机构用于限制双面胶带转动,使双面胶带停止放卷。
7.所述制动机构包括止动块、固定设置在支架上的支臂、设置在支臂顶部的驱动气缸;所述驱动气缸用于驱动止动块压紧双面胶带。
8.所述驱动气缸的输出端通过滑块与止动块连接,所述支臂上设有沿其长度方向延伸的导轨,所述滑块与导轨滑动连接。
9.所述止动块朝向双面胶带的端面与双面胶带的外周形状相适配;所述驱动气缸的轴线与双面胶带的轴线相交。
10.所述升降驱动装置包括设置在支架上的滑台气缸,所述滑台气缸的输出端上设有承接座,所述压轮可转动地设置在承接座上。
11.所述放卷机构包括可转动地设置在支架上的转轴、固定设置在支架上的转动阻尼器、套在转轴上的放卷轮,所述转轴的一端与转动阻尼器连接;所述双面胶带绕设在放卷轮上。
12.所述收卷机构包括可转动地设置在支架上的收卷辊、以及固定在支架上的收卷驱动装置,所述收卷驱动装置用于驱动收卷辊转动。
13.所述支架包括两根横向延伸设置的导杆、设置在导杆上的夹头、设置在夹头上的
安装板;所述夹头可沿导杆的长度方向移动且通过锁紧螺钉固定在导杆上。
14.所述收卷辊上设有第一挡板。
15.所述放卷轮与支架之间设有第二挡板。
16.有益效果:
1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提供的贴双面胶装置通过压轮将一段双面胶自动粘贴在卷材上,而隔离带则通过收卷机构收卷处理,然后制动机构对双面胶带制动抱闸后该段双面胶在卷材的牵引拉扯作用下断开,自动化程度高,提高包装效率,减少该贴胶工序劳动力的使用;另外,本发明提供的贴双面胶装置能够持续地对多个卷材进行贴胶动作,在保证双面胶带长度足够长的情况下,可以对大批量的卷材实现贴胶动作,无需人工进行监控,进一步减少劳动力的使用。
附图说明
18.图1为本发明提供的贴双面胶装置的右视图。
19.图2为本发明提供的贴双面胶装置的立体图一。
20.图3为本发明提供的贴双面胶装置的立体图二。
21.主要元件符号说明:1-支架、2-放卷机构、3-收卷机构、4-制动机构、51-压轮、52-滑台气缸、53-承接座、81-双面胶带、82-隔离带、6-卷材、41-止动块、42-支臂、43-驱动气缸、44-滑块、45-导轨、21-转动阻尼器、22-放卷轮、32-收卷辊、33-收卷驱动装置、11-导杆、12-夹头、13-安装板、34-第一挡板、23-第二挡板。
具体实施方式
22.本发明提供一种贴双面胶装置,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效果更加清楚、明确,以下参照附图并举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23.请参阅图1-3,本发明提供一种贴双面胶装置,附图1中箭头方向为卷材6转动方向。
24.所述贴双面胶装置,包括支架1、设置在支架1上的放卷机构2、收卷机构3、制动机构4、设置在放卷机构2和收卷机构3下方且可转动的压轮51、以及驱动压轮51升降的升降驱动装置;所述放卷机构2用于放卷双面胶带81,所述收卷机构3用于回收隔离带82,所述压轮51用于将双面胶带81上的双面胶83压贴在卷材6上;所述制动机构4用于限制双面胶带81转动,使双面胶带81停止放卷。
25.在实际应用中,待包装的卷材6被输送至贴双面胶装置的下方,该卷材6可通过卷材驱动装置带动其单向转动;双面胶带81依次绕经压轮51和收卷机构3,压轮51抵压在卷材6的外周面时形成定胶线9,也可以理解该定胶线为分隔线,定胶线9与双面胶带81之间的隔离带82上具有双面胶83,而定胶线与收卷机构3之间的隔料带上没有双面胶83。
26.工作时,所述升降驱动装置驱动压轮51下降,使压轮51抵压在卷材6的外周面上,与此同时双面胶带81受到压轮51的牵引实现放卷;此时位于定胶线位置处的双面胶83粘贴在卷材6上,然后卷材驱动装置与收卷机构3同时动作牵引双面胶带81使放卷机构2实现放卷,此处压轮51与卷材6的转向相反,卷材6上双面胶随着卷材6的转动沿卷材6的周向移动
实现粘贴,当双面胶的粘贴长度达到预设长度(5~10cm)时,制动机构4对双面胶带81进行制动抱闸,限制双面胶带81转动使双面胶带81停止放卷,与此同时,收卷机构3停止对隔离带82的收卷,双面胶受到卷材6的牵引拉扯作用下在定胶线处断开,最后升降驱动装置驱动压轮51上升远离卷材6,从而使所述贴双面胶装置完成贴胶动作。由于每次贴胶动作完成后,双面胶的自由端依次位于定胶线处,保证了所述贴双面胶装置的工作连贯性和可靠性。
27.与人工包装相比,本发明提供的贴双面胶装置能够通过压轮51将一段双面胶83自动粘贴在卷材6上,而隔离带82则通过收卷机构3收卷处理,然后制动机构4对双面胶带81制动抱闸后双面胶83在卷材6的牵引拉扯作用下断开,自动化程度高,提高包装效率,减少该贴胶工序劳动力的使用;另外,本发明提供的贴双面胶装置能够持续地对多个卷材6进行贴胶动作,在保证双面胶带81长度足够长的情况下,可以对大批量的卷材6实现贴胶动作,无需人工进行监控,进一步减少劳动力的使用。
28.具体的,所述制动机构4包括止动块41、固定设置在支架1上的支臂42、设置在支臂42顶部的驱动气缸43;驱动气缸43朝向双面胶带81的中心,所述驱动气缸43驱动止动块41压紧双面胶带81,使双面胶带81立即刹停,保持静止状态。需要理解的是,该止动块41与双面胶带81之间的摩擦力大于双面胶的拉断力,保证双面胶能顺利拉断。为了提供足够的摩擦力,该止动块41可以采用摩擦材料制成。
29.进一步的,所述驱动气缸43的输出端通过滑块44与止动块41连接,所述支臂42上设有沿其长度方向延伸的导轨45,所述滑块44与导轨45滑动连接。导轨45既能对滑座的运动进行导向,确保所述驱动气缸43的轴线与双面胶带81的轴线相交,也能对滑块44起到限位作用,避免驱动气缸43的活塞杆受切向力而变形。
30.在本实施例中,为了制动机构4的结构更加紧凑,充分利用双面胶带81上方的空间;支臂42由竖板421和横板422组成,竖板421朝上延伸,横板422设置在竖板421的顶部且位于双面胶带81的上方,所述滑块44和止动块41位于横板422和双面胶带81之间。
31.为了更好地对双面胶带81实现止动,增加止动块41与双面胶带81的接触面积,所述止动块41朝向双面胶带81的端面与双面胶带81的外周形状相适配。
32.优选的,所述升降驱动装置包括设置在支架1上的滑台气缸52,所述滑台气缸52的输出端上设有承接座53,所述压轮51可转动地设置在承接座53上。滑台气缸52具有导向精度高,能抗转矩,负载能力强,工作平稳的优点,确保压轮51抵压卷材6过程中不会收外力发生自移动,确保双面胶83在定胶线处被拉断。
33.优选的,所述放卷机构2包括可转动地设置在支架1上的转轴(图中不可见)、固定设置在支架1上的转动阻尼器21、套在转轴上的放卷轮22,所述转轴的一端与转动阻尼器21连接;所述双面胶带81绕设在放卷轮22上。通过这样设置,放卷机构2、压轮51、收卷机构3之间的隔料带具有张力,由于卷材6对双面胶的牵引力大于转动阻尼器21的阻力,所以转轴和放卷轮22能够转动实现放卷。
34.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收卷机构3包括可转动地设置在支架1上的收卷辊32以及固定在支架1上的收卷驱动装置33;工作时,所述收卷驱动装置33驱动收卷辊32转动,使隔离带82收卷于收卷辊32上。所述收卷驱动装置33优选为气动马达,气动马达具有较高的起动转矩,能带载启动,易于控制。
35.优选的,所述支架1包括两根横向延伸设置的导杆11、设置在导杆11上的夹头12、
设置在夹头12上的安装板13;所述夹头12可沿导杆11的长度方向移动且通过锁紧螺钉固定在导杆11上。在实际应用中,通过松开锁紧螺钉,调整夹头12在导杆11上的位置,即可调节卷材6上的贴胶位置,实用性好。
36.优选的,所述收卷辊32上设有第一挡板34。通过第一挡板34能够对隔离带82进行轴向限位,防止隔离带82脱离收卷辊32造成松散。
37.同样地,所述放卷轮22与支架1之间设有第二挡板23。第二挡板23对双面胶带81起到定位的作用,确保双面胶带81绕设在放卷轮22上。
38.可以理解的是,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可以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及其发明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而所有这些改变或替换都应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