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VAV空调系统节能控制设备的制作方法

2022-05-17 10:42:07 来源:中国专利 TAG:

vav空调系统节能控制设备
技术领域
1.本实用新型涉及变风量空调系统领域,尤其涉及vav空调系统节能控制设备。


背景技术:

2.vav变风量集中空调系统,是相对于传统的定风量集中空调系统较先进的一种空调方式,是通过改变送入被控房间的风量(送风温度不变)来消除室内的冷、热负荷,保证房间的温度达到设定值并保持恒定,例如,夏季当室内温度高于设定值时就提高送风量,反之减小送风量;冬季当室内温度高于设定值时就减小送风量,反之提高送风量。
3.变风量空调系统有各种类型,他们均由四个基本部分构成:变风量末端装置(变风量空调箱、房间温控器)、空气处理及输送设备、风管系统(新风/排风/送风/回风管道)以及自动控制系统,传统变风量末端控制装置都是通过控制器来控制两个风阀的打开和关闭,这种控制方式虽然简单快捷,但是两个单独控制的风阀很容易在实际工作中相互干扰,而且在检修排查时很难快速定位是哪一个风阀出现问题,从而不能快速的进行维修,从而,提出vav空调系统节能控制设备。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为了解决上述的问题,而提出的vav空调系统节能控制设备。
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6.vav空调系统节能控制设备,包括变风量末端控制箱,所述变风量末端控制箱的一侧对称固定设有新风进管和回风进管,所述变风量末端控制箱的另一侧中部固定设有出风口,所述变风量末端控制箱的一端还固定设有外部控制箱,所述变风量末端控制箱的内部一侧固定设有多块分隔板,多块所述分隔板将变风量末端控制箱的内部空间分为左通风调节腔、右通风调节腔和出风腔,所述出风腔的内部对称设有两个菱形分风块,所述出风腔的另一侧固定设有过滤网,所述左通风调节腔和右通风调节腔的内部设有风阀调节组件;
7.所述风阀调节组件包括固定设于变风量末端控制箱上端一侧的壳体,所述壳体的上端中部固定设有驱动电机,所述壳体的内部对称转动设有左驱动轴和右驱动轴,所述壳体的中部滑动设有u型推动块;
8.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端于壳体的内部固定设有驱动凸轮,所述驱动凸轮转动设于u型推动块的内侧,且驱动凸轮的外侧与u型推动块的内侧接触,所述u型推动块的外侧呈轴对称固定设有两根推动杆,所述推动杆靠近驱动凸轮的一端固定设有齿条,所述左驱动轴和右驱动轴的中部均固定设有从动齿轮,两根所述推动杆一端设置的齿条分别与两个从动齿轮相互啮合,所述左驱动轴的下端于左通风调节腔的内部固定设有挡风片,所述右驱动轴的下端于右通风调节腔的内部也固定设有挡风片,所述左驱动轴和右驱动轴的下端均固定设有复位扭簧,所述复位扭簧的一端固定设于变风量末端控制箱的内壁。
9.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10.所述壳体的内部开设有两个从动齿轮转动的转动腔,所述壳体的内部还开设有便于u型推动块和推动杆往复移动的滑动槽。
11.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12.所述左驱动轴下端的挡风片与右驱动轴下端的挡风片相互垂直设置。
13.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14.两个所述菱形分风块的中心轴线分别与左通风调节腔和右通风调节腔的中心轴线共线。
15.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16.所述从动齿轮转动的转动范围在0
°
~270
°

17.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18.所述新风进管与右通风调节腔相互连通,所述回风进管与左通风调节腔相互连通。
19.综上所述,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20.本实用新型中,通过风阀调节组件将两个进风口内的风阀相互串联,提高了控制器的控制效率,便于后续的维护和检修,同时两个相互垂直设置的风阀叶片能够满足传统风量末端控制装置对进风量的调节,而且风阀调节组件整体结构简单,便于安装和更换。
附图说明
21.图1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变风量末端控制箱俯视图;
22.图2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变风量末端控制箱内部结构示意图;
23.图3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风阀调节组件结构示意图;
24.图4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风阀调节组件初始结构示意图;
25.图5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壳体剖视示意图。
26.图例说明:1、变风量末端控制箱;101、菱形分风块;102、过滤网;103、分隔板;104、左通风调节腔;105、右通风调节腔;2、新风进管;3、回风进管;4、风阀调节组件;5、出风口;6、外部控制箱;401、壳体;402、驱动电机;403、驱动凸轮;404、u型推动块;405、推动杆;406、左驱动轴;407、右驱动轴;408、从动齿轮。
具体实施方式
27.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8.请参阅图1-图5,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
29.vav空调系统节能控制设备,包括变风量末端控制箱1,变风量末端控制箱1的一侧对称固定设有新风进管2和回风进管3,变风量末端控制箱1的另一侧中部固定设有出风口5,变风量末端控制箱1的一端还固定设有外部控制箱6,变风量末端控制箱1的内部一侧固定设有多块分隔板103,多块分隔板103将变风量末端控制箱1的内部空间分为左通风调节腔104、右通风调节腔105和出风腔,出风腔的内部对称设有两个菱形分风块101,出风腔的
另一侧固定设有过滤网102,左通风调节腔104和右通风调节腔105的内部设有风阀调节组件4;
30.风阀调节组件4包括固定设于变风量末端控制箱1上端一侧的壳体401,壳体401的上端中部固定设有驱动电机402,壳体401的内部对称转动设有左驱动轴406和右驱动轴407,壳体401的中部滑动设有u型推动块404;
31.驱动电机402的输出端于壳体401的内部固定设有驱动凸轮403,驱动凸轮403转动设于u型推动块404的内侧,且驱动凸轮403的外侧与u型推动块404的内侧接触,u型推动块404的外侧呈轴对称固定设有两根推动杆405,推动杆405靠近驱动凸轮403的一端固定设有齿条,左驱动轴406和右驱动轴407的中部均固定设有从动齿轮408,两根推动杆405一端设置的齿条分别与两个从动齿轮408相互啮合,左驱动轴406的下端于左通风调节腔104的内部固定设有挡风片,右驱动轴407的下端于右通风调节腔105的内部也固定设有挡风片,左驱动轴406和右驱动轴407的下端均固定设有复位扭簧,复位扭簧的一端固定设于变风量末端控制箱1的内壁。
32.进一步,壳体401的内部开设有两个从动齿轮408转动的转动腔,壳体401的内部还开设有便于u型推动块404和推动杆405往复移动的滑动槽。
33.进一步,左驱动轴406下端的挡风片与右驱动轴407下端的挡风片相互垂直设置。
34.进一步,两个菱形分风块101的中心轴线分别与左通风调节腔104和右通风调节腔105的中心轴线共线。
35.进一步,从动齿轮408转动的转动范围在0
°
~270
°

36.进一步,新风进管2与右通风调节腔105相互连通,回风进管3与左通风调节腔104相互连通。
37.工作原理:使用时,当新风进管2内不通入一次新风,而回风进管3内通入回风时,外部控制箱6内部的控制器发出控制信号给驱动电机402,驱动电机402从而驱使驱动凸轮403转动一定角度,由于左驱动轴406下端的风阀叶片与右驱动轴407下端的风阀叶片呈相互垂直设置,当驱动凸轮403向左转动90
°
时,驱动凸轮403的最末端抵住u型推动块404的内侧最左端,驱动凸轮403从而驱使u型推动块404向左侧移动至极限位置,u型推动块404向左移动从而驱使两根推动杆405也向左移动,进一步使得与之啮合的两个从动齿轮408,两个从动齿轮408转动会使得左驱动轴406逆时针转动,而右驱动轴407顺时针转动,这时左通风调节腔104内部的风阀叶片平行于左通风调节腔104的中心线,而右通风调节腔105内部的风阀叶片垂直于左通风调节腔104的中心线,造成的效果为左通风调节腔104与出风腔相互连通,回风进管3内的回风能够进入出风腔内;
38.当新风进管2内通入大量一次新风,而回风进管3内不通入回风时,外部控制箱6内部的控制器发出控制信号给驱动电机402,驱动电机402从而驱使驱动凸轮403转动一定角度,在两个扭簧的做用下,这时的驱动凸轮403不与u型推动块404的内壁接触,u型推动块404处于壳体401的中部,这时左通风调节腔104内部的风阀叶片垂直于左通风调节腔104的中心线,而右通风调节腔105内部的风阀叶片平行于左通风调节腔104的中心线,造成的效果为右通风调节腔105与出风腔相互连通,新风进管2内的新风能够进入出风腔内;
39.若当新风进管2和回风进管3内都通入气体时,外部控制箱6内部的控制器发出控制信号给驱动电机402,驱动电机402从而驱使驱动凸轮403向左或向右转动一定角度,这时
左通风调节腔104内部的风阀叶片与左通风调节腔104的中心线呈45
°
,而右通风调节腔105内部的风阀叶片与左通风调节腔104的中心线也呈45
°
,造成的效果为右通风调节腔105与出风腔相互连通,左通风调节腔104与出风腔相互连通,新风进管2内的新风和回风进管3内的回风均能够进入出风腔内。
40.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