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蜗壳结构、风机和空调器的制作方法

2022-05-17 02:51:27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空调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蜗壳结构、风机和空调器。


背景技术:

2.空气调节器(air conditioner,简称空调器)是一种用于提供经过处理的空气的电器。随着人们对环境舒适度的要求越来越高,空调器的功能也越来越丰富。
3.相关技术中,在空调器中装配了新风模块,以利用新风模块实现高效地通风换气;新风模块通常需要利用风机进行送风,风机包括蜗壳和设置于蜗壳内的风叶,在风叶转动送风时,蜗壳内会产生风压,并容易因为风压的导致蜗壳的损坏,特别是,在靠近蜗舌的位置因风压更大,更容易使对应的部位被损坏。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解决的问题是改善蜗壳结构容易因风压而损坏的问题,特别是,能够改善靠近蜗舌位置容易损坏的问题。
5.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蜗壳结构,包括:
6.蜗壳本体,蜗壳本体包括装配部和出风部,装配部用于装配风叶组件,出风部与装配部连通,且装配部和出风部的连接处具有蜗舌,出风部远离装配部的一端具有出风口;
7.至少两个第一圆弧加强筋,至少两个第一圆弧加强筋均设置于装配部,且至少两个第一圆弧加强筋的圆心不重合;沿气体从装配部朝向出风部流动的方向,任意两个第一圆弧加强筋的间距从靠近蜗舌的一端至远离蜗舌的一端逐渐增大。
8.蜗壳结构的装配部设置的第一圆弧加强筋能够提高装配部的结构强度,使得装配部不容易因风压而损坏;特别是,由于至少两个第一圆弧加强筋的圆心不重合,且沿气体从装配部朝向出风部流动的方向,任意两个第一圆弧加强筋的间距从靠近蜗舌的一端至远离蜗舌的一端逐渐增大,故在靠近蜗舌的位置的第一圆弧加强筋的分布密度较大,而在相对远离蜗舌的部位的第一圆弧加强筋的分布密度较小,以使第一圆弧加强筋根据装配部内的风压分布进行排布,保证第一圆弧加强筋能够在靠近蜗舌的位置提供足够的结构强度,进而改善蜗壳结构容易因风压而损坏的问题;而且,还能改善在蜗壳结构风压小的位置设置过密的加强筋而导致结构复杂的问题。
9.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至少两个第一圆弧加强筋的圆心沿预设方向依次分布,且预设方向与气流在出风部内向出风口流动的方向平行或呈锐角。
10.使至少两个第一圆弧加强筋的圆心沿预设方向依次分布,能够使第一圆弧加强筋在装配部的分布相对简洁、规整,有利于降低蜗壳结构的结构复杂程度,确保蜗壳结构便于生产;而且,将预设方向配置为与气流在出风部内向出风口流动的方向平行或呈锐角,能够使蜗舌尽可能靠近第一圆弧加强筋的圆心连线,保证靠近蜗舌位置的第一圆弧加强筋的分布密度最大,进而能够确保在靠近蜗舌的风压大的部位的结构强度,进而确保蜗壳结构不容易损坏。
11.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出风部包括第一导风壁和第二导风壁,第一导风壁和第二导风壁均与装配部连接,且第二导风壁与装配部的连接处具有蜗舌,出风口位于第一导风壁和第二导风壁之间;沿气流在出风部内向出风口流动的方向,第一导风壁和第二导风壁之间的间距逐渐增大,预设方向与第一导风壁的延伸方向平行或呈锐角α,预设方向与第二导风壁的延伸方向呈锐角β;和/或,
12.锐角α的角度小于锐角β的角度。
13.沿气流在出风部内向出风口流动的方向,第一导风壁和第二导风壁之间的间距逐渐增大,使得出风部呈喇叭状,有利于增大出风量,并能够在气流朝向出风口流动的过程中使得风压逐渐降低,进而能确保出风口的结构强度;而且,将预设方向配置为与第一导风壁的延伸方向平行或锐角,且与第二导风壁的延伸方向呈锐角,能够确保至少两个第一圆弧加强筋的圆心沿出风方向分布,且在靠近蜗舌的位置的第一圆弧加强筋的密度大,能够有效地确保蜗舌处的结构强度,有利于改善因风压大而损坏的问题。
14.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预设方向与第一导风壁的延伸方向的锐角α小于或等于10
°
;和/或,预设方向与第二导风壁的延伸方向的锐角β为20-30
°

15.通过优化预设方向与第一导风壁的延伸方向的夹角角度可以确保靠近蜗舌的位置的第一圆弧加强筋的密度大,能够有效地确保蜗舌处的结构强度,有利于改善因风压大而损坏的问题。
16.通过优化预设方向与第二导风壁的延伸方向的夹角角度可以进一步地确保靠近蜗舌的位置的第一圆弧加强筋的密度大,能够有效地确保蜗舌处的结构强度,有利于改善因风压大而损坏的问题。
17.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出风部设置有加强筋。
18.在出风部设置加强筋,可以增大出风部的结构强度,进而确保出风部不容易因为风压而损坏。
19.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加强筋包括至少三个第二圆弧加强筋;沿气体在出风部内朝向出风口流动的方向,位于下游的两个第二圆弧加强筋的间距大于位于上游的两个第二圆弧加强筋的间距;和/或,第二圆弧加强筋的圆心与至少两个第一圆弧加强筋的圆心均分布于设定延伸线,设定延伸线与气流在出风部内向出风口流动的方向平行或呈锐角。
20.沿气体在出风部内朝向出风口流动方向,出风部远离出风口的位置即是靠近蜗舌的位置,而位于气流流动方向的上游的两个第二圆弧加强筋的间距更小,使得第二圆弧加强筋在靠近蜗舌部位的密度相对加大,进而能够使出风部靠近蜗舌部位的结构强度较大,能够改善出风部靠近蜗舌部位受到较大的风压而损坏的问题。将设定延伸线配置为与气流在出风部内向出风口流动的方向平行或呈锐角,能够使蜗舌尽可能地靠近第一圆弧加强筋的圆心连线,保证了靠近蜗舌位置的第一圆弧加强筋的分布密度最大,确保蜗舌处相应的强度。而且,在出风部的出风方向上,使得第二圆弧加强筋的密度逐渐减小,能够在保证结构强度的同时,降低结构的复杂程度,使得蜗壳结构容易生产。
21.将第二圆弧加强筋的圆心和至少两个第一圆弧加强筋的圆心配置在同一条设定延伸线上,能够进一步确保蜗舌附近的结构强度增大,进而确保蜗舌附近在较大的风压下也不容易损坏。
22.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出风部设置有出风风道,出风风道连通装配部和出风口,沿
气流在出风部内向出风口流动的方向,出风风道的口径逐渐增大。如此设置,一方面可以确保足够大的出风量,另一方面能够确保气流在出风部内流动时的风压逐渐减小,进而确保出风部不容易损坏。
23.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沿气体在出风部内朝向出风口流动的方向,至少两个第二圆弧加强筋的高度逐渐减小。
24.由于出风风道的口径逐渐扩大,使得出风部内的风压随着气流流动的方向逐渐减小,在靠近出风口的位置出风部相对不容易损坏,相对减小靠近出风口处的第二圆弧加强筋的高度,即可满足结构强度,有利于降低生产成本。
25.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装配部包括底板和蜗壳侧壁,蜗壳侧壁设置于底板,底板具有第一侧壁和与第一侧壁相背的第二侧壁;第一圆弧加强筋设置于第一侧壁,第二侧壁用于装配风叶组件。
26.将第一圆弧加强筋设置于底板的第一侧壁,而将风叶组件设置于第二侧壁,即可在利用第一圆弧加强筋确保蜗壳结构的强度的同时,不干涉风叶组件的送风,确保足够的送风量。
27.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第二侧壁设置有朝向第一侧壁凹陷的第一凹槽,且第一侧壁设置有与第一凹槽相对分布的凸起,第一凹槽用于装配风叶组件的电机。
28.由于第一凹槽朝向第一侧壁凹陷,当电机装配于第一凹槽时,能够减小电机相对于第二侧壁凸出的尺寸,进而确保紧凑的结构设计。
29.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蜗壳结构还包括第一加强筋,第一加强筋设置于第一侧壁,且第一加强筋的一端与凸起连接,第一加强筋的另一端延伸至蜗壳侧壁与第一侧壁的连接处。
30.通过第一加强筋的设置能够进一步确保装配部的结构强度,进而确保蜗壳结构不容易损坏。
31.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第一侧壁设置有朝向第二侧壁凹陷的第二凹槽,且第二凹槽围绕凸起分布;蜗壳结构还包括第二加强筋,第二加强筋设置于第一侧壁,且位于第二凹槽内,第二加强筋的一端与凸起连接。
32.通过第二加强筋的设置能够进一步确保装配部的结构强度,进而确保蜗壳结构不容易损坏。
33.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风机,包括前述实施方式任一项的蜗壳结构。
34.由于蜗壳结构不容易因风压而损坏,故有利于确保风机的使用寿命和良好的送风效果。
35.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空调器,包括前述实施方式的风机。
36.由于风机的使用寿命较长且送风效果佳,故能改善空调器的用户体验。
附图说明
37.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新风装置的剖视图;
38.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蜗壳结构在第一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
39.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蜗壳结构在第二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
40.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蜗壳结构在第三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
41.附图标记说明:
42.010-新风装置;100-过滤模块;200-风机;201-风叶组件;202-风叶;203-电机;300-蜗壳结构;310-蜗壳本体;320-装配部;321-底板;322-蜗壳侧壁;323-第一侧壁;324-第二侧壁;325-第一凹槽;326-凸起;327-第二凹槽;328-安装部;329-安装孔;330-出风部;331-出风口;332-第一导风壁;333-第二导风壁;334-第三导风壁;335-出风风道;336-内风道;340-蜗舌;351-第一圆弧加强筋;352-第二圆弧加强筋;353-第一加强筋;354-第二加强筋;a-预设方向。
具体实施方式
43.空气调节器(air conditioner,简称空调器)是一种用于提供经过处理的空气的电器;相关技术中,在空调器中装配了新风模块,以利用新风模块实现高效地通风换气;新风模块通常需要利用风机进行送风,为了确保风机的蜗壳的强度,相关技术在蜗壳上设置有加强筋。
44.发明人发现,相关技术提供的蜗壳结构的加强筋布置不合理,导致蜗壳邻近蜗舌部位容易受损。
45.本实施例提供一种蜗壳结构,能够有效地改善蜗壳结构容易因风压而损坏的问题,特别是,能够改善靠近蜗舌位置容易损坏的问题。
46.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为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做详细的说明。
47.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空调器,其可以用于提供经过处理的空气,例如经过换热的冷气或热气。
48.可选地,空调器可以是指壁挂式空调内机;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空调器还可以是指座吊机、立柜式空调等,在此不作具体限定。
49.应当理解,空调器还可以是指空调内机以及与其配合使用的空调外机。
50.为了使空调器满足更多的需求,本实施例的空调器包括空调本体和设置于空调本体的新风装置010(如图1所示),以使空调器可以制热或制冷之外,还可以净化空气,以便于高效地通风换气。
51.空调本体包括底座和换热器,换热器设置于底座,用于使空气交换热量后再被吹出,以达到调节室内环境温度的目的。
52.请参照图1,新风装置010设置于底座,用于将空气过滤后在吹出,以实现空气净化的作用。
53.新风装置010包括过滤模块100和风机200,过滤模块100和风机200均设置于底座;其中,过滤模块100用于将空气过滤,风机200用于将过滤后的空气吹出。
54.风机200包括蜗壳结构300和风叶组件201,风叶组件201设置于蜗壳结构300内,风叶组件201用于使经过过滤模块100过滤的空气从蜗壳结构300吹出。
55.需要说明的是,蜗壳结构300可以装配于过滤模块100,以确保空调器紧凑的结构设计。
56.风叶组件201包括电机203和风叶202,电机203装配于蜗壳结构300,且与风叶202传动连接;电机203驱动风叶202转动,即可使气体从蜗壳结构300被吹出。
57.进一步地,请参照图1和图2,蜗壳结构300包括蜗壳本体310,蜗壳本体310包括装配部320和出风部330,装配部320用于装配风叶组件201,具体地,电机203以及与其传动连接的风叶202均装配于装配部320内;出风部330与装配部320连通,且装配部320和出风部330的连接处具有蜗舌340,出风部330远离装配部320的一端具有出风口331;当电机203驱动风叶202在装配部320内转动时,风叶202能够使风从装配部320吹向出风部330,并从出风口331被吹出。
58.请参照图2和图3,装配部320包括底板321和蜗壳侧壁322,蜗壳侧壁322设置于底板321,蜗壳侧壁322和底板321共同形成用于装配风叶组件201的安装空间;底板321具有第一侧壁323和与第一侧壁323相背的第二侧壁324,第二侧壁324用于装配风叶组件201,以便于使第二侧壁324和蜗壳侧壁322之间形成蜗壳结构300的内风道336,气流能够从内风道336被吹向出风部330并能从出风口331吹出;具体地,电机203装配于第二侧壁324;这样一来,可以确保风叶组件201可靠地装配于安装空间内,进而确保风机200送风的可靠性。
59.进一步地,第二侧壁324设置有朝向第一侧壁323凹陷的第一凹槽325,且第一侧壁323设置有与第一凹槽325相对分布的凸起326,第一凹槽325用于装配电机203。由于第一凹槽325朝向第一侧壁323凹陷,当电机203装配于第一凹槽325时,能够减小电机203相对于第二侧壁324凸出的尺寸,进而确保紧凑的结构设计。
60.再进一步地,第一凹槽325的槽底设置有安装部328,安装部328用于装配电机203;具体地,安装部328设置有安装孔329,电机203设置于第一凹槽325,且电机203通过螺栓与安装孔329的配合可靠地固定装配于第一凹槽325。
61.为了确保蜗壳结构300的强度,请参照图3,蜗壳结构300还包括第一加强筋353,第一加强筋353设置于第一侧壁323,且第一加强筋353的一端与凸起326连接,第一加强筋353的另一端延伸至蜗壳侧壁322与第一侧壁323的连接处。通过第一加强筋353的设置能够进一步确保装配部320的结构强度,进而确保蜗壳结构300不容易损坏。
62.本实施例中,请继续参照图3,第一侧壁323设置有朝向第二侧壁324凹陷的第二凹槽327,且第二凹槽327围绕凸起326分布;蜗壳结构300还包括第二加强筋354,第二加强筋354设置于第一侧壁323,且位于第二凹槽327内,第二加强筋354的一端与凸起326连接。通过第二加强筋354的设置能够进一步确保装配部320的结构强度,进而确保蜗壳结构300不容易损坏。
63.进一步地,第一加强筋353和第二加强筋354均大致沿风叶202的径向延伸,第二加强筋354设置于第二凹槽327内,即第二加强筋354远离凸起326的一端未延伸至第一侧壁323与蜗壳侧壁322的连接处;如此,利用第一加强筋353和第二加强筋354确保了蜗壳结构300的强度,使得蜗壳结构300不容易损坏的同时,确保了蜗壳结构300不过于复杂,便于蜗壳结构300的生产。
64.需要说明的是,第二凹槽327的槽壁的一端与凸起326连接,另一端向底板321的外周发散,且第二凹槽327的槽壁呈圆弧凸面;如此设置,便于确保底板321的结构强度。
65.请参照图3和图4,本实施例的蜗壳结构300还包括至少两个第一圆弧加强筋351,至少两个第一圆弧加强筋351均设置于装配部320,且至少两个第一圆弧加强筋351的圆心不重合;沿气体从装配部320朝向出风部330流动的方向,任意两个第一圆弧加强筋351的间距r1从靠近蜗舌340的一端至远离蜗舌340的一端逐渐增大。
66.蜗壳结构300的装配部320设置的第一圆弧加强筋351能够提高装配部320的结构强度,使得装配部320不容易因风压而损坏;特别是,由于至少两个第一圆弧加强筋351的圆心不重合,且沿气体从装配部320朝向出风部330流动的方向,任意两个第一圆弧加强筋351的间距从靠近蜗舌340的一端至远离蜗舌340的一端逐渐增大,故在靠近蜗舌340的位置的第一圆弧加强筋351的分布密度较大,而在相对远离蜗舌340的部位的第一圆弧加强筋351的分布密度较小,以使第一圆弧加强筋351根据装配部320内的风压分布进行排布,保证第一圆弧加强筋351能够在靠近蜗舌340的位置提供足够的结构强度,进而改善蜗壳结构300容易因风压而损坏的问题;而且,还能改善在蜗壳结构300风压小的位置设置过密的加强筋而导致结构复杂的问题。
67.进一步地,第一圆弧加强筋351设置于底板321的第一侧壁323;将第一圆弧加强筋351设置于底板321的第一侧壁323,而将风叶组件201设置于第二侧壁324,即可在利用第一圆弧加强筋351确保蜗壳结构300的强度的同时,不干涉风叶组件201的送风,确保足够的送风量。
68.在较优的实施方式中,请参照图4,至少两个第一圆弧加强筋351的圆心沿预设方向a依次分布;其中,预设方向a与气流在出风部330内向出风口331流动的方向平行或呈锐角。
69.使至少两个第一圆弧加强筋351的圆心沿预设方向a依次分布,能够使第一圆弧加强筋351在装配部320的分布相对简洁、规整,有利于降低蜗壳结构300的结构复杂程度,确保蜗壳结构300便于生产;而且,将预设方向a配置为与气流在出风部330内向出风口331流动的方向平行或呈锐角,能够使蜗舌340尽可能靠近第一圆弧加强筋351的圆心连线,保证靠近蜗舌340位置的第一圆弧加强筋351的分布密度最大,进而能够确保在靠近蜗舌340的风压大的部位的结构强度,进而确保蜗壳结构300不容易损坏。
70.进一步地,在第一圆弧加强筋351的数量大于等于三个时,多个第一圆弧加强筋351的圆心沿预设方向a依次分布,即多个第一圆弧加强筋351的圆心分布于同一延伸方向,以便于可靠地降低蜗壳结构300的结构复杂程度,便于蜗壳结构300的生产。
71.应当理解,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圆弧加强筋351的数量大于或等于三个时,多个第一圆弧加强筋351的圆心可以不是分布于同一延伸方向的,只需要确保多个第一圆弧加强筋351在靠近蜗舌340的位置的分布密度相对于远离蜗舌340位置的分布密度更大即可。
72.请参照图3和图4,本实施例的出风部330包括第一导风壁332和第二导风壁333,第一导风壁332和第二导风壁333均与装配部320连接,且第二导风壁333与装配部320的连接处具有蜗舌340,出风口331位于第一导风壁332和第二导风壁333之间;沿气流在出风部330内向出风口331流动的方向,第一导风壁332和第二导风壁333之间的间距逐渐增大,预设方向a与第一导风壁332的延伸方向呈锐角α,且预设方向a与第二导风壁333的延伸方向呈锐角β;进一步地,锐角α的角度小于锐角β的角度。
73.应当理解,在其他实施例中,预设方向a还可以平行于第一导风壁332的延伸方向。
74.沿气流在出风部330内向出风口331流动的方向,第一导风壁332和第二导风壁333之间的间距逐渐增大,使得出风部330呈喇叭状,有利于增大出风量,并能够在气流朝向出风口331流动的过程中使得风压逐渐降低,进而能确保出风口331的结构强度;而且,将预设
方向a配置为与第一导风壁332的延伸方向平行或呈锐角,且与第二导风壁333的延伸方向呈锐角,能够确保至少两个第一圆弧加强筋351的圆心沿出风方向分布,且在靠近蜗舌340的位置的第一圆弧加强筋351的密度大,能够有效地确保蜗舌340处的结构强度,有利于改善因风压大而损坏的问题。
75.请参照图4,预设方向a与第一导风壁332的延伸方向的锐角α的角度可以根据需要设置;在较优的实施方式中,预设方向a与第一导风壁332的延伸方向的锐角α的角度小于或等于10
°
;通过优化预设方向a与第一导风壁332的延伸方向的夹角角度可以确保靠近蜗舌340的位置的第一圆弧加强筋351的密度大,能够有效地确保蜗舌340处的结构强度,有利于改善因风压大而损坏的问题。
76.请继续参照图4,预设方向a与第二导风壁333的延伸方向的锐角β的角度可以根据需要设置;在较优的实施方式中,预设方向a与第二导风壁333的延伸方向的锐角β的角度为20-30
°
;通过优化预设方向a与第二导风壁333的延伸方向的夹角角度可以进一步地确保靠近蜗舌340的位置的第一圆弧加强筋351的密度大,能够有效地确保蜗舌340处的结构强度,有利于改善因风压大而损坏的问题。
77.需要说明的是,第一导风壁332和第二导风壁333均与蜗壳侧壁322连接,且第二导风壁333和蜗壳侧壁322的连接处形成蜗舌340。
78.请参照图2和图3,本实施例的出风部330还包括第三导风壁334,第三导风壁334连接于第一导风壁332和第二导风壁333之间,第三导风壁334的一端与底板321连接,出风口331位于第一导风壁332、第三导风壁334和第二导风壁333三者之间,且第一导风壁332、第三导风壁334和第二导风壁333三者共同围成出风风道335,即出风部330设置有出风风道335,出风风道335连通装配部320和出风口331,沿气流在出风部330内向出风口331流动的方向,出风风道335的口径逐渐增大。如此设置,一方面可以确保足够大的出风量,另一方面能够确保气流在出风部330内流动时的风压逐渐减小,进而确保出风部330不容易损坏。
79.应当理解,在其他实施例中,出风部330还可以是口径逐渐增大的筒状结构,在此不作具体限定。
80.本实施例中,出风部330设置有加强筋;在出风部330设置加强筋,可以增大出风部330的结构强度,进而确保出风部330不容易因为风压而损坏。
81.进一步地,请参照图3和图4,加强筋包括至少三个第二圆弧加强筋352,具体地,第二圆弧加强筋352设置于第三侧壁;沿气体在出风部330内朝向出风口331流动的方向,位于下游的两个第二圆弧加强筋352的间距r2大于位于上游的两个第二圆弧加强筋352的间距r2。沿气体在出风部330内朝向出风口331流动方向,出风部330远离出风口331的位置即是靠近蜗舌340的位置,而位于气流流动方向的上游的两个第二圆弧加强筋352的间距更小,使得第二圆弧加强筋352在靠近蜗舌340部位的密度相对加大,进而能够使出风部330靠近蜗舌340部位的结构强度较大,能够改善出风部330靠近蜗舌340部位受到较大的风压而损坏的问题。而且,在出风部330的出风方向上,使得第二圆弧加强筋352的密度逐渐减小,能够在保证结构强度的同时,降低结构的复杂程度,使得蜗壳结构300容易生产。
82.再进一步地,第二圆弧加强筋352的圆心与至少两个第一圆弧加强筋351的圆心均分布于设定延伸线,设定延伸线与气流在出风部330内向出风口331流动的方向平行或呈锐角;其中,设定延伸线沿预设方向a延伸,即第二圆弧加强筋352的圆心和至少两个第一圆弧
加强筋351的圆心均沿预设方向a依次分布。这样一来,将设定延伸线配置为与气流在出风部330内向出风口331流动的方向平行或呈锐角,能够使蜗舌340尽可能地靠近第一圆弧加强筋351的圆心连线,保证了靠近蜗舌340位置的第一圆弧加强筋351的分布密度最大,确保蜗舌处相应的强度,即能够进一步确保蜗舌340附近的结构强度增大,进而确保蜗舌340附近在较大的风压下也不容易损坏,并且同时确保蜗壳结构300的复杂程度降低。
83.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请参照图4,在装配部320和出风部330的连接处分布着一条第一圆弧加强筋351,且该第一圆弧加强筋351的一端同时与蜗壳侧壁322和第二导风壁333连接,即该第一圆弧加强筋351的一端连接于蜗舌340处。如此,可以有效地确保蜗舌340处足够的结构强度;需要说明的是,与蜗舌340连接的第一圆弧加强筋351也可以视为分布于出风部330的第一条第二圆弧加强筋352。
84.本实施例中,沿气体在出风部330内朝向出风口331流动的方向,至少两个第二圆弧加强筋352的高度逐渐减小。由于出风风道335的口径逐渐扩大,使得出风部330内的风压随着气流流动的方向逐渐减小,在靠近出风口331的位置出风部330相对不容易损坏,相对减小靠近出风口331处的第二圆弧加强筋352的高度,即可满足结构强度,有利于降低生产成本。
85.需要说明的是,上述第二圆弧加强筋352的高度是指:沿垂直于第三导风壁334的方向,第二圆弧加强筋352远离第三导风壁334的一端指向第二圆弧加强筋352与第三导风壁334的连接处的尺寸。
86.本实施例提供的风机200还可以用于空调器的空调本体,或者其他空气净化器等,而不仅是用于空调器的新风装置010。
87.本实施例的空调器在使用时,不仅可以利用空调本体调节环境温度,还可以利用过滤模块100过滤空气,并使被过滤后的空气能够被风机200吹出,以达到净化环境空气的目的。
88.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蜗壳结构300能够改善因风压导致的损坏问题,特别是,能够改善靠近蜗舌340位置容易损坏的问题;进而确保风机200的使用寿命,并确保空调器的用户体验。
89.虽然本实用新型披露如上,但本实用新型并非限定于此。任何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内,均可作各种更动与修改,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以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为准。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