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体化闸门控制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2-05-11 16:42:15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属于闸门控制显示装置技术领域,具体为一体化闸门控制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2.闸门控制显示装置:又称出入管理控制系统(access control system),它是在传统的门锁基础上发展而来的。门禁控制器就是系统的核心,利用现代的计算机技术和各种识别技术的结合,体现一种智能化的管理手段。但现有的闸门控制显示装置,其大部分采用直接放在桌上,其未设置有任何的稳定装置,若是发生碰撞可能会导致控制装置本体掉落于地面,其控制装置本体内部部件较为脆弱可能会发生损坏,导致控制装置本体无法正常工作,不便于人们使用。


技术实现要素:

3.(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4.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体化闸门控制显示装置,解决了现有的闸门控制显示装置,其大部分采用直接放在桌上,其未设置有任何的稳定装置,若是发生碰撞可能会导致控制装置本体掉落于地面,其控制装置本体内部部件较为脆弱可能会发生损坏,导致控制装置本体无法正常工作,不便于人们使用的问题。
5.(二)技术方案
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体化闸门控制显示装置,包括控制装置本体,所述控制装置本体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固定装置,所述固定装置内设置有四个卡板,所述固定装置内壁的正面和内壁的背面均开设有两个滑槽,所述卡板的正面和背面均固定连接有滑块,八个滑块分别卡接在四个滑槽内,位于左侧卡板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一活动块,位于右侧卡板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二活动块,所述固定装置内设置有四个连接杆。
7.所述连接杆的底端固定连接有第一弹簧,所述第一弹簧的顶端与固定装置内壁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固定装置内设置有两个第一转动杆,所述第一转动杆正面的一端和背面的一端分别卡接在固定装置内壁的正面和内壁的背面,所述第一转动杆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二齿轮,所述第一转动杆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两个第一齿轮,所述第一齿轮的外表面与连接杆的右侧面相啮合,所述第二齿轮的外表面与第一活动块的下表面和第二活动块的上表面相啮合。
8.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方案:所述卡板的左侧面和右侧面均固定连接有两个第二弹簧,位于左侧第二弹簧的左端与固定装置内壁的左侧面固定连接。
9.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方案:所述固定装置内壁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限位板,位于右侧第二弹簧的右端与限位板的左侧面固定连接。
10.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方案:所述固定装置的正面设置有转纽,所述转纽背面的一端与固定装置内壁的背面铰接,所述固定装置内设置有传动辊。
11.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方案:所述转纽通过传动辊与两个第二齿轮传动连接,所述转纽的背面固定连接有第二转动杆。
12.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方案:所述控制装置本体的左侧面设置有显示装置,所述控制装置本体和固定装置的左侧面与同一个显示装置的右侧面固定连接。
13.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方案:所述显示装置的左侧面设置有三个显示器,所述显示装置的左侧面设置有五个按钮,所述固定装置的下表面开设有四个槽口,四个连接杆的底端均固定连接有推块,所述控制装置本体的下表面设置有四个外置卡块,所述外置卡块的形状与槽口的形状相适配。
14.(三)有益效果
1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16.1、该一体化闸门控制显示装置,通过设置第一活动块、第二活动块、连接杆和第一弹簧,在需要对控制装置本体进行安装时,先将四个外置卡块对准四个槽口,随后将控制装置本体向下按动,当外置卡块移动到适当位置后卡板在第二弹簧的作用下对外置卡块外表面进行夹死,在需要拆卸时,对转纽进行旋转,转纽转动带动第二转动杆和传动辊转动,传动辊转动的同时带动第一转动杆转动通过第二齿轮、第一活动块和第二活动块使得卡板分开,通过连接杆使得推块向下移动,该方式利用卡板对外置卡块进行夹死,通过转动转纽使得卡板开启,使得控制装置本体不易因轻微碰撞从而导致掉落的情况发生,提高了控制装置本体的安全性,其安装拆卸方式较为简单,便于人们使用。
17.2、该一体化闸门控制显示装置,通过设置第一活动块,其第一活动块和第二活动块的形状为l形状,其第一活动块的下表面和第二活动块的上表面均设置有若干个齿纹,第一活动块和第二活动块通过齿纹与第二齿轮啮合,由于将第一活动块和第二活动块的形状设置为l形,通过第二齿轮与其连接,其连接的方式较为牢固,同时具有较好的稳定性。
18.3、该一体化闸门控制显示装置,通过传动辊,在转动转纽时,通过第二转动杆使得传动辊旋转,传动辊转动中带动第二齿轮转动使得连接杆向下移动,该方式通过将传动辊作为传动点,其传动辊具有较好的柔韧性和机动性,使得第二齿轮和第二转动杆能够正常旋转。
附图说明
19.图1为本实用新型立体的结构示意图;
20.图2为本实用新型固定装置正视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21.图3为本实用新型卡板立体的结构示意图;
22.图4为本实用新型固定装置俯视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23.图中:1控制装置本体、2固定装置、3卡板、4滑槽、5滑块、6第一活动块、7第二活动块、8连接杆、9第一弹簧、10第一转动杆、11第一齿轮、12第二齿轮、13限位板、14第二转动杆、15传动辊、16转纽、17第二弹簧、 18显示装置、19显示器、20按钮、21推块、22槽口、23外置卡块。
具体实施方式
24.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详细地说明。
25.如图1-4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体化闸门控制显示装置,包括控制装置本体1,控制装置本体1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固定装置2,固定装置2内设置有四个卡板3,固定装置2内壁的正面和内壁的背面均开设有两个滑槽4,卡板3的正面和背面均固定连接有滑块5,八个滑块5分别卡接在四个滑槽4内,位于左侧卡板3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一活动块6,位于右侧卡板3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二活动块7,固定装置2内设置有四个连接杆8。
26.连接杆8的底端固定连接有第一弹簧9,第一弹簧9的顶端与固定装置2 内壁的上表面固定连接,固定装置2内设置有两个第一转动杆10,第一转动杆10正面的一端和背面的一端分别卡接在固定装置2内壁的正面和内壁的背面,第一转动杆10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二齿轮12,第一转动杆10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两个第一齿轮11,第一齿轮11的外表面与连接杆8的右侧面相啮合,第二齿轮12的外表面与第一活动块6的下表面和第二活动块7的上表面相啮合。
27.具体的,如图1和图2所示,控制装置本体1的左侧面设置有显示装置 18,通过设置显示装置18,其显示装置18具有较好的稳定性,使得在操控按钮20时,控制装置本体1不易晃动,控制装置本体1和固定装置2的左侧面与同一个显示装置18的右侧面固定连接,显示装置18的左侧面设置有三个显示器19,通过设置显示器19,其三个显示器19能够控制装置本体1运行中的情况及时的进行反馈,便于人们对其进行观察,显示装置18的左侧面设置有五个按钮20,通过设置按钮20,其按钮20的材质富有弹性和柔韧性,不易因多次按动而轻易损坏,使得按钮20能够使用的更为持久,固定装置2 的下表面开设有四个槽口22,通过设置槽口22,槽口22的形状与外置卡块 23相适配,通过对齐位置后外置卡块23能较轻松的进入固定装置2内,同时槽口22具有限位的作用,四个连接杆8的底端均固定连接有推块21,控制装置本体1的下表面设置有四个外置卡块23,外置卡块23的形状与槽口22的形状相适配。
28.具体的,如图2和图3所示,卡板3的左侧面和右侧面均固定连接有两个第二弹簧17,通过设置第二弹簧17,其第二弹簧17具有较好的弹性,在外置卡块23进入固定装置2后,在第二弹簧17的弹力作用下通过推动卡板3,对外置卡块23杆部位置进行夹死,使得卡板3更为稳定性,夹紧的效果更好,位于左侧第二弹簧17的左端与固定装置2内壁的左侧面固定连接,固定装置 2内壁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限位板13,位于右侧第二弹簧17的右端与限位板 13的左侧面固定连接。
29.具体的,如图4所示,固定装置2的正面设置有转纽16,通过设置转纽 16,其转纽16具有较好的坚硬度,从而不易旋转而损坏,使得转纽16能够使用的更为长久,转纽16背面的一端与固定装置2内壁的背面铰接,固定装置2内设置有传动辊15,转纽16通过传动辊15与两个第二齿轮12传动连接,转纽16的背面固定连接有第二转动杆14。
30.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为:
31.在需要对控制装置本体1进行安装时,先将四个外置卡块23对准四个槽口22,随后将控制装置本体1向下按动,当外置卡块23移动到适当位置后卡板3在第二弹簧17的作用下对外置卡块23外表面进行夹死,在需要拆卸时,对转纽16进行旋转,转纽16转动带动第二转动杆14和传动辊15转动,传动辊15转动的同时带动第一转动杆10转动通过第二齿轮12、第一活动块6 和第二活动块7使得卡板3分开,通过第二齿轮12和使得连接杆8向下移动,卡板3通过滑槽4和滑块5滑动,推块21向下推动外置卡块23对其解除限制,在第一弹簧9的作用
下使得卡板3复原,通过显示装置18左侧按钮20 进行控制,通过显示器19进行观察。
32.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通过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33.上面对本专利的较佳实施方式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专利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在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专利宗旨的前提下作出各种变化。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