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电动阀以及冷冻循环系统的制作方法

2022-05-11 16:25:46 来源:中国专利 TAG:

电动阀以及冷冻循环系统
1.本技术为分案申请;其母案的申请号为“2019100040181”,发明名称为“电动阀以及冷冻循环系统”。
技术领域
2.本发明涉及电动阀以及冷冻循环系统。


背景技术:

3.以往,作为设于空调机的冷冻循环的电动阀,提出了具有小流量控制区域和大流量控制区域这两级流量控制区域的方案,该小流量控制区域是通过电动马达驱动而使副阀芯沿轴线方向进退来进行主阀芯的在副阀口的流量控制的小流量控制区域,该大流量控制区域是利用主阀芯对阀室的主阀口进行开闭来进行流量控制的大流量控制区域(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4.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电动阀(电动流量控制阀)具备:对阀室的主阀口(大径阀口)进行开闭的主阀芯(第二阀芯);向关闭方向对主阀芯施力的主阀弹簧(压缩弹簧);对形成于主阀芯的副阀口(小径阀口)进行开闭的副阀芯(第一阀芯);向关闭方向对副阀芯施力的副阀弹簧(闭阀缓冲弹簧);以及具有驱动副阀芯的电动马达(步进马达)的驱动部。在该电动阀中,被主阀弹簧施力的主阀芯落座而关闭主阀口,并且被副阀弹簧施力的副阀芯落座而关闭副阀口,由此成为全闭状态。另外,通过由驱动部抬起副阀芯,从而副阀口打开,由此进行小流量控制。并且,抬起的副阀芯与主阀芯卡合而抬起主阀芯,从而主阀口打开,由此进行大流量控制。
5.现有技术文献
6.专利文献
7.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第2898906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

8.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9.然而,在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那样的现有的电动阀中,在主阀口以及副阀口双方关闭的全闭状态下,对主阀芯施力的主阀弹簧、和对副阀芯施力的副阀弹簧这双方的弹簧的作用力作用于主阀芯,由于这种复合的作用力,主阀芯会关闭主阀口。因此,在现有的电动阀中,在复合的作用力的作用方向因主阀弹簧以及副阀弹簧这两个弹簧各自弯曲或倾斜等的不同而相对于轴线倾斜的情况下,主阀芯未适当地落座于主阀口,产生容易发生主阀的阀泄漏、或者阀泄漏量的偏差变大等的不良状况。若产生这样的主阀的阀泄漏,则对打开副阀口的进行小流量控制时的流量的影响较大,无法将流量节流至设定的小流量等,不能严格地控制小流量控制中的流量。
10.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动阀以及冷冻循环系统,在具有两级流量控制区域的电动阀中,能够适当地控制小流量控制区域的流量。
11.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
12.本发明的电动阀具备:主阀芯,其对阀室的主阀口进行开闭;主阀弹簧,其向关闭方向对上述主阀芯施力;副阀芯,其对设于上述主阀芯的副阀口的开度进行变更;副阀弹簧,其向关闭方向对上述副阀芯施力;以及驱动部,其驱动上述副阀芯在轴线方向上进退,上述电动阀具有两级流量控制区域,即上述副阀芯对上述副阀口的开度进行变更的小流量控制区域以及上述主阀芯对上述主阀口进行开闭的大流量控制区域,上述电动阀的特征在于,在上述小流量控制区域,上述副阀芯在最接近上述副阀口的第一位置和通过上述驱动部的驱动力向远离上述副阀口的打开方向移动而与上述主阀芯卡合的第二位置之间移动,在上述大流量控制区域,上述主阀芯在利用上述主阀弹簧向关闭方向被施力而落座于上述主阀口的关闭位置和与利用上述驱动部的驱动力移动到上述第二位置的上述副阀芯一体地移动而敞开上述主阀口的打开位置之间移动,在上述第一位置,上述副阀芯未落座于上述副阀口,上述副阀弹簧的作用力不作用于上述主阀芯。
13.根据这样的发明,通过构成为,在第一位置,副阀芯未落座于副阀口,副阀弹簧的作用力未作用于主阀芯,从而针对于在关闭位置落座于主阀口的主阀芯,能够作用主阀弹簧的作用力,但不作用副阀弹簧的作用力。因此,主阀弹簧以及副阀弹簧产生的复合的作用力不作用于主阀芯,仅利用主阀弹簧的作用力就能够使主阀芯适当地落座于主阀口,能够难以产生主阀的阀泄漏。由于难以产生主阀的阀泄漏,从而能够减小对打开副阀口的小流量控制时的流量的影响,适当地控制小流量控制区域的流量。
14.此时,优选,在上述第一位置,在上述副阀芯与上述副阀口之间形成有流路。
15.根据该结构,通过在副阀芯与副阀口之间形成有流路,能够构成总是由该流路确保流量的开阀类型的电动阀。通过成为这样的开阀类型的电动阀,能够适当地利用于家庭用空调等具有除湿功能的空调机。
16.并且,优选由上述副阀芯的外周面与上述副阀口的内周面的间隙形成上述流路。
17.并且,优选上述副阀芯具有圆柱部,由上述圆柱部的外周面与上述副阀口的内周面的间隙形成上述流路。
18.根据该结构,通过由副阀芯的外周面(尤其是圆柱部的外周面)与副阀口的内周面的间隙形成流路,从而能够严格地规定该流路的开口面积,能够适当地确保副阀芯位于第一位置时的小流量。
19.另外,优选上述驱动部具备:具有磁性转子的电动马达;以及限制上述磁性转子的旋转的限位机构,上述副阀芯的上述第一位置由被上述限位机构限制的上述磁性转子的最下端位置规定。
20.根据该结构,副阀芯的第一位置由磁性转子的最下端位置来规定,在该最下端位置,磁性转子的旋转由限位机构限制,由此能够使副阀芯可靠地停止在第一位置,能够防止多余的负载作用于主阀芯。
21.本发明的冷冻循环系统是包含压缩机、冷凝器、膨胀阀、以及蒸发器的冷冻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使用上述任意的电动阀作为上述膨胀阀。
22.根据这样的冷冻循环系统,与上述的电动阀的效果相同,能够难以产生主阀的阀泄漏,从而能够减小对打开副阀口的小流量控制时的流量的影响,适当地控制使用电动阀作为膨胀阀的冷冻循环中的小流量控制区域的流量。
23.发明的效果
24.根据本发明的电动阀以及冷冻循环系统,在具有两级流量控制区域的电动阀中,能够适当地控制小流量控制区域的流量。
附图说明
25.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电动阀的全闭状态的纵剖视图。
26.图2是表示上述电动阀的全开状态的纵剖视图。
27.图3(a)至(b)是放大表示上述电动阀的一部分的纵剖视图。
28.图4(a)至(b)是表示上述电动阀的阀开度与流量的关系的图表。
29.图5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电动阀的全闭状态的纵剖视图。
30.图6是表示上述电动阀的全开状态的纵剖视图。
31.图7(a)至(b)是放大表示上述电动阀的一部分的纵剖视图。
32.图8是表示本发明的冷冻循环系统的概略结构图。
33.图中:
34.10、10a、10b—电动阀,1d—主阀口,2—主阀芯,3—副阀芯,4—驱动部,24—副阀口,24a—内周面,27—主阀弹簧,34—副阀弹簧,35—圆柱部,35a—外周面,41—步进马达(电动马达),43—限位机构,44—磁性转子,91—第一室内侧换热器,92—第二室内侧换热器,93—压缩机,95—室外侧换热器,r—流路。
具体实施方式
35.基于图1~4对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电动阀进行说明。如图1、2所示,第一实施方式的电动阀10(10a)具备阀壳1、主阀芯2、副阀芯3、以及驱动部4。此外,以下的说明中的“上下”的概念与图1、2的附图中的上下对应。
36.阀壳1具有筒状的阀主体1a和固定于阀主体1a的轴承部件1b。阀主体1a在其内部形成有圆筒状的阀室1a,在阀主体1a安装有从侧面侧与阀室1a连通来供制冷剂流入的一次接头管11,并安装有从底面侧与阀室1a连通来供制冷剂流出的二次接头管12。并且,在阀主体1a,且在将阀室1a与二次接头管12连通的位置形成有主阀座1c,并且从该主阀座1c至二次接头管12侧形成有截面形状为圆形的主阀口1d。在阀主体1a的上部设有大致圆筒状的嵌合部1e,在该嵌合部1e嵌合有轴承部件1b,通过向内侧铆接嵌合部1e的上端部,从而阀主体1a和轴承部件1b一体地紧固。该阀壳1(阀主体1a以及轴承部件1b)是黄铜制(brass)。
37.阀主体1a的内部成为圆筒状的主阀导向部1b,在该主阀导向部1b内配设有主阀芯2。主阀芯2具有阀主体部2a、弹簧支架部2b、以及副阀座2c,该阀主体部2a具有相对于主阀座1c落座以及离座的主阀部21。阀主体部2a的上部成为构成大致圆筒状的嵌合孔的保持部22,在该保持部22内嵌合有弹簧支架部2b,通过向内侧铆接保持部22的上端部22a,从而阀主体部2a和弹簧支架部2b一体地紧固。该主阀芯2(阀主体部2a、弹簧支架部2b以及副阀座2c)是黄铜制。
38.在阀主体部2a的内部形成有副阀室23,并且形成有沿轴线l贯通副阀座2c的内部的副阀口24。副阀座2c固定于阀主体部2a的下端侧的内部。另外,阀主体部2a为大致圆柱状,在其侧面两部位形成有导通孔25,副阀室23通过导通孔25与主阀导向部1b内的阀室1a
导通。在弹簧支架部2b形成有沿轴线l的插通孔26,在该插通孔26内插通有副阀芯3。在弹簧支架部2b的上表面与轴承部件1b的下表面之间配设有主阀弹簧27,主阀芯2被该主阀弹簧27向主阀座1c方向(关闭方向)施力。
39.副阀芯3由圆柱棒状的副阀轴31、e型环32、推力垫圈33、以及副阀弹簧34构成。该副阀芯3的副阀轴31以及e型环32是不锈钢制,推力垫圈33是磷青铜制。在副阀轴31的下端附近形成有用于使e型环32嵌入的槽,在副阀轴31的上端侧形成有插通于副阀弹簧34的小径部31a。副阀轴31插通于轴承部件1b的导向孔13以及主阀芯2的插通孔26,在沿轴线l的上下方向上进退自如而且绕轴线l旋转自如地支撑。推力垫圈33能够与e型环32的上表面以及弹簧支架部2b的下表面抵接,其抵接面彼此的摩擦力变得极小。副阀弹簧34配置在驱动部4的转子支撑板44a与副阀轴31的小径部31a的台阶部之间,副阀芯3通过该副阀弹簧34相对于磁性转子44向副阀座2c方向(关闭方向)被施力。
40.在阀壳1的上端,通过焊接等固定有固定部件14,在该固定部件14,通过焊接等气密地固定有壳体15。驱动部4具备:作为电动马达的步进马达41;通过步进马达41的旋转使副阀芯3进退的螺纹进给机构42;以及限制步进马达41的旋转的限位机构43。
41.驱动部4的步进马达41具备:外周部被磁化为多极的磁性转子44;以及配设在壳体15的外周的定子线圈45。步进马达41通过向定子线圈45给予脉冲信号,来根据该脉冲数使磁性转子44旋转。在副阀轴31的上端部,通过焊接等固定有抵接板31b,该抵接板31b与转子支撑板44a的上表面抵接。另外,在副阀轴31的小径部31a设有圆筒状的套筒31c,副阀弹簧34的作用力经由该套筒31c作用于转子支撑板44a与副阀轴31之间,由此,转子支撑板44a由套筒31c和抵接板31b夹持。
42.螺纹进给机构42具备:在磁性转子44的内周侧固定于转子支撑板44a的圆筒状的内螺纹部件47;以及以与内螺纹部件47的内侧螺纹结合的方式设置并固定于轴承部件1b的圆筒凹部1ba的外螺纹部件46。若磁性转子44旋转,则内螺纹部件47在外螺纹部件46的周围转动,并且内螺纹部件47根据螺距沿轴线l方向移动,由此磁性转子44沿轴线l方向进退移动。在此,磁性转子44伴随其正向旋转而下降,伴随该下降,副阀芯3也下降。另一方面,磁性转子44伴随其反向旋转而上升,伴随该上升,抵接板31b被转子支撑板44a推压,由此副阀芯3也上升。
43.如上所述,副阀芯3被副阀弹簧34向下方施力,由此副阀芯3以套筒31c和抵接板31b的夹持部为支点相对于磁性转子44被摇摆自如地支撑。并且,在副阀芯3通过磁性转子44的旋转以及螺纹进给机构42而上升或者下降时,即使在副阀芯3与副阀口24或导向孔13以及插通孔26擦碰的情况下,通过利用副阀弹簧34的摇摆机构来释放副阀芯3,能够使摩擦力难以作用于擦碰的部位。因此,能够使驱动部4的驱动转矩降低,并且能够实现防止副阀芯3、副阀口24等的磨损。
44.限位机构43具备:从壳体15的顶棚部垂下的圆柱棒状的导向件48;固定于导向件48的外周的导向线体49;以及被导向线体49导向而旋转且能够上下移动的可动滑块50。在可动滑块50设有向径向外侧突出的爪部51,在磁性转子44设有向上方延伸而与爪部51抵接的延长部44b,若磁性转子44旋转,则延长部44b推压爪部51,由此可动滑块50跟着导向线体49旋转而且上下运动。
45.在导向线体49形成有:规定磁性转子44的最上端位置的上端限位部49a;以及规定
磁性转子44的最下端位置的下端限位部49b。若伴随磁性转子44的正向旋转而下降的可动滑块50的与爪部51的端部相反侧的端部抵接于下端限位部49b,则可动滑块50在该抵接的位置不能旋转,由此,限制磁性转子44的旋转,副阀芯3的下降也停止。另一方面,若伴随磁性转子44的反向旋转而上升的可动滑块50的爪部51抵接于上端限位部49a,则可动滑块50在该抵接的位置不能旋转,由此,限制磁性转子44的旋转,副阀芯3的上升也停止。
46.以下,参照图3(a)至(b)、4(a)至(b)对电动阀10a的详细构造及其动作进行说明。图3(a)至(b)分别是放大表示电动阀10a的一部分的纵剖视图,是放大表示副阀芯3的前端部以及副阀座2c的纵剖视图。图4(a)至(b)是表示电动阀10a的阀开度与流量的关系的图表。
47.如图3(a)至(b)所示,副阀芯3的副阀轴31前端形成为具有:直径比副阀轴31的端部分小的圆柱状的圆柱部35;以及与该圆柱部35相比,随着朝向前端而直径逐渐变小的圆锥台状的圆锥部36。圆柱部35的直径形成为比副阀座2c的副阀口24的内径小,由圆柱部35的外周面35a与副阀口24的内周面24a的间隙形成供制冷剂通过的流路r。图3(a)表示与磁性转子44的最下端位置对应地位于最接近副阀口24的位置(第一位置)的副阀芯3。图3(b)表示通过磁性转子44的旋转,副阀芯3从第一位置上升,推力垫圈33抵接于弹簧支架部2b的下表面的位置、即位于与主阀芯2卡合的位置(第二位置)的副阀芯3。
48.以上的电动阀10a如下进行动作。首先,在图1以及图3(a)的状态下,主阀芯2的主阀部21落座于主阀座1c,是主阀口1d关闭的闭阀状态。另一方面,位于最接近副阀口24的第一位置的副阀芯3未落座于副阀座2c,由副阀芯3的圆柱部35的外周面35a与副阀口24的内周面24a的间隙形成流路r。因此,从一次接头管11向阀室1a流入、并且从导通孔25流入到副阀室23的制冷剂从流路r通过副阀口24向主阀部21的下方流动,并从主阀口1d朝向二次接头管12流出。即、如图4(a)至(b)所示,即使阀开度为零也会产生微小的流量。
49.接着,通过对驱动部4的步进马达41进行驱动使磁性转子44反向旋转而使副阀芯3上升,从而如图3(b)所示,副阀芯3的圆柱部35从副阀口24拔出,由副阀芯3的圆锥部36与副阀口24的内周面24a的间隙形成流路r。在此,由于圆锥部36的直径逐渐变小,因此与副阀口24的内周面24a的间隙变大,流路r扩大,如图4所示,流量逐渐增加。此时,主阀芯2的主阀部21继续落座于主阀座1c,在副阀芯3与主阀芯2卡合的第二位置之前,流量的增加微少。这样,使副阀芯3在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之间移动来变更开度的控制区域是小流量控制区域,该小流量控制区域中的流量相对于副阀芯3的开度(步进马达41的旋转量=阀提升量)的变化极为微小。
50.接着,若使上升至第二位置而与主阀芯2卡合的副阀芯3进一步上升,则如图2所示,主阀芯2被副阀芯3抬起,主阀部21从主阀座1c离开而开阀。这样,使主阀芯2从落座位置(关闭位置)朝向开阀位置(打开位置)上升的控制区域是大流量控制区域,该大流量控制区域中的流量相对于主阀芯2的开度(步进马达41的旋转量=阀提升量)的变化较大。并且,在图2所示的使主阀芯2上升至开阀位置的全开状态下,流量成为最大。在此,作为全开状态下的流量,相对于一次接头管11以及二次接头管12的开口面积,主阀部21与主阀座1c的间隙的开口面积为同等以上,并设定为流量未由主阀部21、主阀口1d节流的状态、即电动阀10a作为单纯的流路发挥功能那样的开度。
51.在此,小流量控制区域中的副阀芯3的提升量优选设定为,相对于螺纹进给机构42
的内螺纹部件47与外螺纹部件46的螺距为一个螺距量(即、步进马达41的磁性转子44旋转一圈=80脉冲)以下,从第一位置到达至第二位置。在此,一个螺距量优选为例如0.5mm。通过设定为这样的副阀芯3的提升量,能够相对于整个控制范围(小流量控制区域 大流量控制区域)将副阀控制范围(小流量控制区域)的比率设定为固定比率以下,从而能够确保主阀部21敞开时的全开流量。在此,副阀控制范围(副阀芯3的提升量)优选在整个控制范围(全提升量)的20%以下。
52.即、在副阀芯3的提升量超过一个螺距量的情况下,如图4(a)中包围部a所示,在全开位置,主阀部21未完全从主阀座1c拔出,存在无法得到设定的全开流量的可能性。针对于此,若副阀芯3的提升量设定为一个螺距量以下,则如图4(b)中包围部b所示,在全开位置,主阀部21完全从主阀座1c拔出,能够得到预定的全开流量,并且即使因每个部件的制作误差、组装误差等而在开阀的开始点存在偏差,也能够通过使主阀部21全开来抑制全开流量的偏差。
53.根据以上的本实施方式,通过构成为,在全闭状态的第一位置,副阀芯3未落座于副阀口24,副阀弹簧34的作用力不作用于主阀芯2,由此相对于落座于主阀口1d的主阀芯2,虽然主阀弹簧27的作用力进行作用,但是副阀弹簧34的作用力不进行作用。因此,主阀弹簧27以及副阀弹簧34产生的复合的作用力不作用于主阀芯2,仅通过主阀弹簧27的作用力就能够使主阀芯2适当地落座于主阀口1d,能够难以产生主阀的阀泄漏。由于难以产生主阀的阀泄漏,从而能够减小对打开副阀口24的小流量控制时的流量的影响,适当地控制小流量控制区域的流量。此时,虽然副阀弹簧34的作用力未施加于副阀口24,但如上所述,副阀弹簧34具有防止阀驱动转矩的降低、副阀芯3及副阀口24等的磨损的作用。
54.另外,通过由位于第一位置的副阀芯3的圆柱部35的外周面35a与副阀口24的内周面24a的间隙形成流路r,从而能够构成总是由该流路r确保流量的开阀类型的电动阀10。通过成为这样的开阀类型的电动阀10,能够适当利用于家庭用空调等具有除湿功能的空调机。并且,通过由圆柱部35的外周面35a与副阀口24的内周面24a的间隙形成流路r,从而能够严格地规定该流路r的开口面积,能够适当地确保副阀芯3位于第一位置时的小流量。
55.另外,副阀芯3的第一位置由磁性转子44的最下端位置来规定,在该最下端位置,磁性转子44的旋转由限位机构43限制,由此能够使副阀芯3可靠地停止在第一位置,能够防止多余的负载作用于主阀芯2。
56.以下,基于图5~7对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电动阀进行说明。如图5、6所示,第二实施方式的电动阀10(10b)与第一实施方式的电动阀10a相同,具备阀壳1、主阀芯2、副阀芯3、以及驱动部4。以下,对与第一实施方式的不同点进行说明,对于与第一实施方式同一或相同的结构省略或简略说明。
57.阀壳1具有筒状的阀主体1a和固定于阀主体1a的内部的支撑部件16。支撑部件16通过金属制的固定部16a而焊接固定于阀主体1a。支撑部件16是树脂成形品,形成为具有设于主阀座1c侧的圆筒状的主阀导向部16b、和设于驱动部4侧并在内周面形成有内螺纹的内螺纹部16c。
58.主阀芯2具有阀主体部2a、弹簧支架部2b、以及副阀座2c。在阀主体部2a的内部形成有副阀室23,并且形成有沿轴线l贯通副阀座2c的内部的副阀口24。在阀主体部2a的侧面两部位形成有导通孔25,副阀室23通过导通孔25与阀室1a导通。弹簧支架部2b形成为圆环
状,在其内部插通有转子轴52。在弹簧支架部2b的上表面与支撑部件16的顶棚面之间配设有主阀弹簧27,主阀芯2被该主阀弹簧27向主阀座1c方向(关闭方向)施力。
59.副阀芯3由圆筒状的副阀筒体37、从副阀筒体37向下方突出的副阀部38、设于副阀筒体37的上侧的推力垫圈33、以及设于副阀筒体37的内部的副阀弹簧34构成。副阀筒体37插通于主阀芯2的插通孔26,且被支撑为在沿轴线l的上下方向上进退自如而且绕轴线l旋转自如。推力垫圈33能够与副阀筒体37的上表面以及弹簧支架部2b的下表面抵接,其抵接面彼此的摩擦力变得极小。在副阀筒体37的上部设有插通孔供转子轴52插通,在形成于转子轴52的下端部的凸缘部52c与接合于副阀筒体37的底面部的副阀部38的上端部38a之间配设有副阀弹簧34。副阀芯3通过该副阀弹簧34相对于转子轴52(磁性转子44)向副阀座2c方向(关闭方向)被施力。
60.如上所述,副阀芯3被副阀弹簧34向下方施力,由此,副阀筒体37以及副阀芯3以转子轴52的凸缘部52c为支点相对于磁性转子44以及转子轴52被摇摆自如地支撑。并且,在副阀芯3通过磁性转子44的旋转以及螺纹进给机构42而上升或者下降时,即使在副阀芯3与副阀口24、插通孔26擦碰的情况下,通过利用副阀弹簧34的摇摆机构来释放副阀芯3,能够使摩擦力难以作用于擦碰的部位。因此,能够使驱动部4的驱动转矩降低,并且能够实现防止副阀芯3、副阀口24等的磨损。
61.驱动部4具备:作为电动马达的步进马达41;通过步进马达41的旋转使副阀芯3进退的螺纹进给机构42;以及限制步进马达41的旋转的限位机构43。步进马达41具备磁性转子44、定子线圈45、以及固定于磁性转子44的转子轴52。转子轴52经由固定部件52a固定于磁性转子44,并且沿轴线l延伸,其上端部插入于限位机构43的导向件48。在转子轴52的中间部一体地形成外螺纹部52b,该外螺纹部52b与支撑部件16的内螺纹部16c螺纹结合,由此构成螺纹进给机构42。
62.以下,参照图7(a)至(b)对电动阀10b的详细构造进行说明。图7(a)至(b)分别是放大表示电动阀10b的一部分的纵剖视图,是放大表示主阀芯2以及副阀芯3的前端部和主阀座1c以及副阀座2c的纵剖视图。
63.如图7(a)至(b)所示,副阀芯3的副阀部38前端形成为具有圆柱状的圆柱部35、和圆锥台状的圆锥部36,圆柱部35的直径形成为比副阀座2c的副阀口24的内径小,由圆柱部35的外周面35a与副阀口24的内周面24a的间隙形成供制冷剂通过的流路r。图7(a)表示与磁性转子44的最下端位置对应地位于最接近副阀口24的位置(第一位置)的副阀芯3。图7(b)表示通过磁性转子44的旋转,副阀芯3从第一位置上升,处于推力垫圈33抵接于弹簧支架部2b的下表面的位置、即与主阀芯2卡合的位置(第二位置)的副阀芯3。
64.根据以上的本实施方式,能够起到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作用效果。即、在全闭状态的第一位置,副阀弹簧34的作用力不作用于主阀芯2,由此相对于落座于主阀口1d的主阀芯2,主阀弹簧27以及副阀弹簧34产生的复合的作用力不进行作用,仅通过主阀弹簧27的作用力就能够使主阀芯2适当地相对于主阀口1d落座,能够难以产生主阀的阀泄漏。由于难以产生主阀的阀泄漏,从而能够减小对打开副阀口24的小流量控制时的流量的影响,适当地控制小流量控制区域的流量。另外,虽然副阀弹簧34的作用力未施加于副阀口24,但如上所述,副阀弹簧34起到防止阀驱动转矩的降低、副阀芯3及副阀口24等磨损的作用。
65.以下,基于图8对本发明的冷冻循环系统进行说明。冷冻循环系统90例如用于家庭
用空调等空调机。上述第一、第二实施方式的电动阀10设于空调机的第一室内侧换热器91(作为除湿时冷却器而工作)与第二室内侧换热器92(作为除湿时加热器而工作)之间,与压缩机93、四通阀94、室外侧换热器95以及电子膨胀阀96一起构成热泵式冷冻循环。第一室内侧换热器91和第二室内侧换热器92以及电动阀10设置于室内,压缩机93、四通阀94、室外侧换热器95以及电子膨胀阀96设置于室外,构成制冷制热装置。
66.此外,本发明并不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包含能够实现本发明目的的其它结构等,以下所示那样的变形等也包含在本发明中。例如,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例示了家庭用空调等空调机所使用的电动阀10,但是本发明的电动阀并不限于家庭用空调,也可以业务用空调,并不限于空调机,也能够应用于各种冷冻机等。
67.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螺纹进给机构42由内螺纹部件47和外螺纹部件46构成(第一实施方式)、或者由转子轴52的外螺纹部52b和支撑部件16的内螺纹部16c构成(第二实施方式),驱动副阀芯3使其进退的螺纹进给机构的结构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的结构,能够采用任意的结构。并且,作为驱动副阀芯使其进退的机构,并不限于螺纹进给机构,能够应用适当的机构。
68.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限位机构43由设于壳体15的顶棚部的导向件48、导向线体49以及可动滑块50构成,但作为限位机构,只要能够限制磁性转子44的旋转即可,其配设位置、构造没有特别限定。例如,也可以在磁性转子的内侧、下侧设有限位机构。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记载了制冷剂从一次接头管11流入并从二次接头管12流出的主旨,但并不限定于一个方向流动,作为逆流,也能够应用于制冷剂从二次接头管12流入并从一次接头管11流出的情况,尤其是存在进行全开状态下的逆流的情况。
69.以上,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了详细叙述,但具体的结构并不限定于这些实施方式,不脱离本发明的主旨的范围的设计的变更等也包含在本发明中。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