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脑外伤意识障碍患者用意识唤醒及肢体锻炼设备

2022-05-08 06:44:17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脑外伤意识障碍患者用意识唤醒及肢体锻炼设备。


背景技术:

2.意识是指个体对外界环境、自身状况以及它们相互联系的确认,意识活动包括觉醒和意识内容两方面,在现代医学的治疗过程中,有些患者会出现不同等级的意识障碍,对于意识障碍患者的治疗,通常采用药物治疗与意识唤醒治疗相结合的方法对患者进行救治,因此便需要一种脑外伤意识障碍患者用意识唤醒及肢体锻炼设备帮助医护人员对患者进行意识唤醒,但是现有的设备存在缺陷,由于当患者出现意识障碍后,需要多种体位进行变换,使患者能够进行辅助坐立甚至辅助站立,用以刺激患者的神经感受中枢,加快患者的意识唤醒进程,但是现有的设备大多不能对患者进行多体位调节,尤其是不能使患者进行辅助站立,而且当患者意识觉醒后,可以进行一定程度的恢复锻炼的过程中,仍处于浅昏迷或中昏迷状态,需要在锻炼的过程中不断进行唤醒,十分占用医护资源,而且现有的设备多为独立的操作设备,十分占用空间,因此便需要一种能够与患者病床相结合,能够患者进行多体位调节并能够在锻炼时进行声刺激的脑外伤意识障碍患者用意识唤醒及肢体锻炼设备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3.针对上述情况,为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脑外伤意识障碍患者用意识唤醒及肢体锻炼设备,有效的达到了可对病人进行多体位唤醒锻炼的目的,增加了可适应不同的型号的病床的目的,达到了对患者进行隐私防护的目的,增加了可对患者进行声音意识唤醒的功能,实现了对患者膝关节与踝关节尽心被动训练的目的,达到了可对双腿进行不同程度锻炼的功能,减小了患者长时间膝关节伸直造成膝关节损伤的风险,方便了医护人员对患者进行医疗及排便护理,达到了可对患者上肢进行锻炼的目的,增加了对患者胸腹部进行按摩理疗的功能。
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包括支撑板,所述支撑板的下方固定连接有一个支撑架,所述支撑板的下方设有一个可上下滑动的固定板,支撑架、支撑板和固定板相互配合形成装置固定的结构,所述支撑板的上侧设有一个可翻转的背板,背板的下侧设有一个可转动的臀板,臀板的下方设有一个可随背板转动的第一腿板,第一腿板的下方设有一个可随背板转动的第二腿板,所述臀板的右侧固定连接有一个可转动的连接块,连接块与所述支撑架转动连接,连接块和支撑架相互配合形成背板、臀板、第一腿板和第二腿板转动的结构,所述支撑架的下侧设有一个可转动的锻炼架,锻炼架的下方设有两个可摆动的第二理疗板,每个第二理疗板的后方均设有一个与锻炼架转动连接的第一理疗板,每个第一理疗板的下侧均转动连接有一个脚部理疗板,每个脚部理疗板的前侧均与对应的第二理疗板转动连接,锻炼架和每个第一理疗板、第二理疗板、脚部理疗板相互配合形成下
肢锻炼的结构,所述第二腿板上设有一个可转动的助行板,所述背板的后侧设有两个可左右移动的托举板,每个托举板上均开设有一个托举孔,每个托举孔靠近背板的一侧均固定连接有一个托举软垫,所述助行板的上侧转动连接有多个助行滚柱,托举板、托举孔、托举软垫、助行板与助行滚柱相互配合形成辅助行走的结构,所述助行板的内部设有一个唤醒机构,助行滚柱和唤醒机构相互配合形成意识唤醒的结构,每个所述托举板的后侧均滑动连接有一个锻炼板,每个锻炼板的后侧均设有一个可上下滑动的辅助板,每个辅助板上均设有一个隐私帘,每个所述辅助板的后侧均固定连接有一个储存盒,每个隐私帘和每个锻炼板、辅助板相互配合形成隐私防护的结构,每个所述锻炼板的内部均设有多个可随辅助板一同上下滑动的理疗轮,锻炼板、辅助板和理疗轮相互配合形成上肢锻炼与躯干理疗的结构,所述第一腿板的下方固定连接有一个可伸缩的护理盒,护理盒的上侧设有一个可拆卸的护理盖。
5.优选的,所述背板的下侧固定连接有两个第一半齿轮,每个第一半齿轮的下侧均啮合有一个第一半卧齿条,每个所述第一半卧齿条的上侧均啮合有一个半卧齿轮,每个半卧齿轮均可在臀板内左右滑动,每个半卧齿轮的上侧均啮合有一个第二半卧齿条,每个第二半卧齿条的后部均啮合有一个第二半齿轮,每个第二半齿轮均与第一腿板固定连接,每个第一半齿轮、第一半卧齿条、半卧齿轮、第二半卧齿条和对应的第二半齿轮相互配合形成背板与第一腿板一同转动的结构,所述背板的下侧固定连接有两个第三半齿轮,每个第三半齿轮的下侧均啮合有一个第一坐立齿条,每个第一坐立齿条后部的上侧均设有一个可在臀板内前后滑动的第二坐立齿条,每个第二坐立齿条的中部均固定连接有一个折弯部,每个第二坐立齿条的后侧均啮合有一个第四半齿轮,每个第四半齿轮均与第二腿板固定连接,每个第三半齿轮、第一坐立齿条、第二坐立齿轮和对应的第四半齿轮相互配合形成第二腿板与背板一同转动的结构,所述支撑板的上方开设有两个移动槽,所述臀板的内部设有两个可左右移动的切换板,每个所述半卧齿轮均与对应的切换板转动连接,每个所述切换板均可沿对应的移动槽滑动,臀板和移动槽、切换板相互配合形成每个半卧齿轮左右移动的结构。
6.优选的,所述背板的内部设有一个可转动的托举螺纹杆,每个所述托举板的前侧均与托举螺纹杆螺纹连接,每个所述托举板靠近对应的锻炼板的一侧均固定连接有多个托举滑块,每个所述锻炼板的后侧均设有多个与对应的辅助板固定连接的锻炼支架,每个所述锻炼支架的外侧均转动套装有多个锻炼杆,所述理疗轮与锻炼杆一一对应,所述锻炼板内开设有多个锻炼槽,每个锻炼杆均可沿对应的锻炼槽上下移动,每个所述锻炼板的后侧均设有多个锻炼弹簧,每个锻炼弹簧的上端均与对应的辅助板固定连接,每个辅助板、锻炼板、锻炼槽和对应的锻炼弹簧、锻炼支架、锻炼杆相互配合形成对应的理疗轮移动的结构,每个所述辅助板的后侧均固定连接有一个横向拉杆和一个纵向拉杆。
7.优选的,所述唤醒机构包括有一个与对应的助行滚轮转动连接的唤醒转轴,唤醒转轴的中部套装有一个第一唤醒齿轮,第一唤醒齿轮的前侧啮合有一个第二唤醒齿轮,第二唤醒齿轮的右侧固定连接有一个第三唤醒齿轮,第三唤醒齿轮的前侧啮合有一个第四唤醒齿轮,第四唤醒齿轮的右侧固定连接有一个第五唤醒齿轮,第五唤醒齿轮的前侧啮合有一个第六唤醒齿轮,第六唤醒齿轮的后侧固定连接有一个唤醒拨杆,唤醒拨杆的前侧设有一个与助行板固定连接的弹性板,弹性板的上侧设有一个与助行板固定连接的唤醒铃,唤
醒拨杆与弹性板、唤醒铃相互配合形成响铃唤醒的结构,所述唤醒转轴的左右两侧均设有一个单向轴承。
8.优选的,所述锻炼架的下侧固定连接有一个电机,电机的下侧固定连接有一个动力锥齿轮,动力锥齿轮的下侧啮合有一个大锥齿轮,所述锻炼架的下侧转动连接有一个锻炼转轴,锻炼转轴的左右两侧各固定连接有一个锻炼圆盘,每个锻炼圆盘的内部均设转动连接有一个锻炼螺纹杆,每个所述锻炼圆盘的内部均设滑动连接有一个锻炼滑块,每个锻炼滑块均与对应的锻炼螺纹杆螺纹连接,每个所述锻炼滑块远离对应的锻炼圆盘的一侧均转动连接有一个锻炼连杆,每个锻炼连杆的后侧均与对应的第二锻炼架转动连接,锻炼转轴和每个锻炼圆盘、锻炼螺纹杆、锻炼滑块、锻炼连杆相互配合形成对应的第二理疗板摆动的结构,每个所述脚部理疗板的上侧均固定连接有一个脚部固定带。
9.优选的,所述锻炼架的下侧固定连接有一个锻炼蜗轮,锻炼蜗轮的前侧啮合有一个锻炼蜗杆,锻炼蜗杆的右侧固定连接有一个第一万向节,第一锻炼万向节的右侧固定连接有一个变向连杆,变向连杆的右侧固定连接有一个第二万向节,第二万向节的右侧固定连接有一个可转动的锻炼锥齿轮,锻炼锥齿轮与支撑架转动连接,锻炼锥齿轮、第二万向节、变向连杆、第一万向节、锻炼蜗杆和锻炼蜗轮相互配合形成锻炼架转动的结构。
10.优选的,所述连接块的下方固定连接有一个第一转动锥齿轮,第一转动锥齿轮的前侧啮合有一个第二转动锥齿轮,第二转动锥齿轮的前侧固定连接有一个可转动的转动齿轮,转动齿轮与支撑架转动连接,转动齿轮与第二转动锥齿轮、第一转动锥齿轮相互配合形成连接块转动的结构,所述连接块的内部转动连接有一个第一起身锥齿轮,第一起身锥齿轮的左侧与臀板固定连接,第一起身锥齿轮的下侧啮合有一个第二起身锥齿轮,第二起身锥齿轮的下侧固定连接有一个起身蜗轮,起身蜗轮的左侧啮合有一个起身蜗杆,起身蜗杆的前侧固定连接有一个第一起身齿轮,第一起身齿轮与支撑架转动连接,第一起身齿轮的右侧啮合有一个可转动的第二起身齿轮,起身蜗轮、第二起身锥齿轮、第一起身锥齿轮与臀板相互配合形成辅助站立的结构。
11.优选的,所述支撑架的后侧滑动连接有一个转动手轮,转动手轮的前侧固定连接有一个第三万向节,第三万向节的前侧固定连接有一个第一伸缩杆,第一伸缩杆的外侧套装有一个第二伸缩杆,第二伸缩杆的前侧固定连接有一个第四万向节,第四万向节的前侧固定连接有一个离合直齿轮,离合直齿轮的前侧固定连接有一个离合锥齿轮,所述支撑架的下侧设有一个可上下滑动的离合板,所述离合直齿轮与离合板转动连接,所述离合板的右侧固定连接有一个离合凸块,所述支撑架的下侧转动连接有一个离合连杆,离合连杆的后侧转动连接有一个离合中间块,离合中间块的左侧与所述转动手轮滑动连接,所述离合连杆的前侧开设有一个离合槽,离合凸块可在离合槽内滑动,所述支撑架的下侧对应离合凸块的位置开设有一个限位槽,限位槽的内部固定连接有多个弹性凸块,弹性凸块与离合凸块相互配合形成离合板限位的结构。
12.优选的,所述第二腿板的左右两侧各转动连接有一个限位杆,每个限位杆的内部均设有一个可左右滑动的限位凸块,每个限位凸块的外侧均套装有一个限位弹簧,所述第一腿板的左右两侧均开设有一个限位大凹槽,每个限位大凹槽的内部均开设有多个限位小凹槽。
13.优选的,所述护理盖上固定连接有多个磁石,所述固定板的下侧设有多个固定螺
纹杆,固定螺纹杆的与所述支撑架螺纹连接,固定螺纹杆与支撑架相互配合形成固定板上下移动的结构,所述转动手轮的后侧转动连接有一个转动手柄。
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5.1.本装置具有背板、臀板、第一腿板和第二腿板,有效的达到了可对患者进行多体位调节的目的,减小了患者长时间膝关节伸直造成膝关节损伤的风险,减小了患者半卧时容易下滑的风险,方便了对患者下体进行清洁。
16.2.本装置具有助行板和助行滚轮、唤醒机构,有效的解决了患者在意识锻炼的过程中不容易下床行走进行锻炼的问题,使患者可在辅助站立状态时进行行走锻炼,同时通过唤醒机构对患者进行提醒。
17.3.本装置具有护理盒与护理盖,有效的方便了对患者进行排便,使用时可取下护理盖,护理盒在重力的作用下展开,形成便盆。
18.4.本装置具有承托板、锻炼板和辅助板,有效的增加了患者卧床期间的侧边防护功能,同时可在对患者进行上肢锻炼与胸腹部按摩理疗。
19.5.本装置具有第一理疗板和第二理疗板、脚部理疗板,有效的增加了可对患者膝关节与踝关节进行锻炼的功能,使患者能够进行被动锻炼。
20.6.本装置具端锻炼架,有效的增加了可在不需要锻炼时将锻炼架收入床下的功能,减小了装置的占地空间。
21.7.本装置具有固定螺纹杆,有效的使装置能够适应不同尺寸的病床使用。
附图说明
22.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发明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限制。在附图中:
23.图1为本发明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24.图2为本发明与病床配合的平躺状态示意图。
25.图3为本发明与病床配合的站立状态示意图。
26.图4为本发明的半卧状态示意图示意图。
27.图5为本发明中移动槽的位置示意图。
28.图6为本发明中半卧齿轮与第二半卧齿条的配合状态示意图。
29.图7为本发明中背板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30.图8为本发明中锻炼弹簧的位置示意图。
31.图9为本发明中护理盖和护理盒的位置示意图。
32.图10为本发明中锻炼架的位置示意图。
33.图11为本发明中电机的位置示意图。
34.图12为本发明中第一万向节的位置示意图。
35.图13为本发明中离合锥齿轮的位置示意图。
36.图14为本发明图五中a区域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37.图15为本发明图五中b区域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38.图16为本发明图九中c区域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39.图17为本发明图九中d区域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40.图18为本发明图十中e区域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41.图中:1、支撑板;2、支撑架;3、固定板;4、背板;5、臀板;6、第一腿板;7、第二腿板;8、连接块;9、锻炼架;10、第二理疗板;11、第一理疗板;12、脚部理疗板;13、助行板;14、托举板;15、托举孔;16、托举软垫;17、助行滚柱;18、唤醒机构;19、锻炼板;20、辅助板;21、隐私帘;22、储存盒;23、理疗轮;24、护理盒;25、护理盖;26、第一半齿轮;27、第一半卧齿条;28、半卧齿轮;29、第二半卧齿条;30、第二半齿轮;31、第三半齿轮;32、第一坐立齿条;33、第二坐立齿条;34、折弯部;35、第四半齿轮;36、移动槽;37、托举螺纹杆;38、托举滑块;39、锻炼支架;40、锻炼杆;41、锻炼槽;42、锻炼弹簧;43、横向拉杆;44、纵向拉杆;45、电机;46、动力锥齿轮;47、大锥齿轮;48、锻炼转轴;49、锻炼圆盘;50、锻炼螺纹杆;51、锻炼滑块;52、锻炼连杆;53、脚部固定带;54、锻炼蜗轮;55、锻炼蜗杆;56、第一万向节;57、变向连杆;58、第二万向节;59、锻炼锥齿轮;60、第一转动锥齿轮;61、第二转动锥齿轮;62、转动齿轮;63、第一起身锥齿轮;64、第二起身锥齿轮;65、起身蜗轮;66、起身蜗杆;67、第一起身齿轮;68、第二起身齿轮;69、转动手轮;70、第三万向节;71、第一伸缩杆;72、第二伸缩杆;73、第四万向节;74、离合直齿轮;75、离合锥齿轮;76、离合板;77、离合凸块;78、离合连杆; 79、离合中间块;80、离合槽;81、限位槽;82、弹性凸块;83、限位杆;84、限位凸块; 85、限位弹簧;86、限位大凹槽;87、限位小凹槽;88、磁石;89、固定螺纹杆;90、转动手柄;91、唤醒转轴;92、第一唤醒齿轮;93、第二唤醒齿轮;94、第三唤醒齿轮;95、第四唤醒齿轮;96、第五唤醒齿轮;97、第六唤醒齿轮;98、唤醒拨杆;99、弹性板;100、唤醒铃;101、单向轴承;102、切换板。
具体实施方式
42.下面结合附图1-18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43.实施例一,由图1-10给出,本发明包括支撑板1,为了达到可对病人进行多体位唤醒锻炼的目的,所述支撑板1的下方固定连接有一个支撑架2,支撑架2成l型,所述支撑板1 的下方设有一个可上下滑动的固定板3,支撑架2、支撑板1和固定板3相互配合形成装置固定的结构,固定板3和支撑板1之间可用来夹紧床板,使装置固定,所述支撑板1的上侧设有一个可翻转的背板4,背板4的下侧设有一个可转动的臀板5,臀板5的下方设有一个可随背板4转动的第一腿板6,第一腿板6的下方设有一个可随背板4转动的第二腿板7,所述臀板5的右侧固定连接有一个可转动的连接块8,连接块8与所述支撑架2转动连接,连接块8 和支撑架2相互配合形成背板4、臀板5、第一腿板6和第二腿板7转动的结构,所述支撑架 2的下侧设有一个可转动的锻炼架9,锻炼架9的下方设有两个可摆动的第二理疗板10,每个第二理疗板10的后方均设有一个与锻炼架9转动连接的第一理疗板11,每个第一理疗板 11的下侧均转动连接有一个脚部理疗板12,每个脚部理疗板12的前侧均与对应的第二理疗板10转动连接,锻炼架9和每个第一理疗板11、第二理疗板10、脚部理疗板12相互配合形成下肢锻炼的结构,第一理疗板11与第二理疗板10、脚部理疗板12、锻炼架9共同配合形成平行四边形机构,通过第二理疗板10的摆动从而控制脚部理疗板12的移动,患者的脚始终处于水平状态,膝关节进行屈伸,对患者的膝关节与踝关节进行被动锻炼,所述第二腿板7上设有一个可转动的助行板13,所述背板4的后侧设有两个可左右移动的托举板14,每个托举板14上均开设有一个托举孔15,每个托举孔15靠近背板4的一侧均固定连接有一个托举软垫16,所述助行板13的上侧转动连接有多个助行滚柱17,托举板14、托举孔15、托举软垫16、助行板
13与助行滚柱17相互配合形成辅助行走的结构,所述助行板13的内部设有一个唤醒机构18,助行滚柱17和唤醒机构18相互配合形成意识唤醒的结构,唤醒机构18 可在患者通过助行滚柱17进行行走锻炼时进行间歇响铃,每个所述托举板14的后侧均滑动连接有一个锻炼板19,所述两个锻炼板19的后侧分别设有挂钩和凹槽,能够相互配合对患者进行固定,每个锻炼板19的后侧均设有一个可上下滑动的辅助板20,每个所述锻炼板19 的后侧均开设有多个槽,每个辅助板20均可沿对用的锻炼板19上下移动而不能相对转动,每个辅助板20上均设有一个隐私帘21,每个所述辅助板20的后侧均固定连接有一个储存盒 22,每个隐私帘21和每个锻炼板19、辅助板20相互配合形成隐私防护的结构,隐私帘21 可在患者处于站立位时对患者进行隐私保护,隐私帘21的下端可在不使用时存放在储存盒 22中,每个所述锻炼板19的内部均设有多个可随辅助板20一同上下滑动的理疗轮23,锻炼板19、辅助板20和理疗轮23相互配合形成上肢锻炼与躯干理疗的结构,所述第一腿板6的下方固定连接有一个可伸缩的护理盒24,护理盒24的侧壁为波纹管结构,护理盒24的上侧设有一个可拆卸的护理盖25,当护理盖25打开时,护理盒24会在重力的作用下自行向下伸展,成为一个便盆,方便患者排便操作;
44.使用时,可通过支撑板1与固定板3夹紧患者病床,使装置固定,此时装置为平躺状态,然后可根据需要调整患者的姿势,当通过调整患者病床的背部靠板起身时,可带动背板4向上转动,从而使第一腿板6随背板4一同向上转动,对患者臀部形成支撑,第二腿板7在第一腿板6的带动下移动,患者膝盖可自然弯曲,此时患者便为半卧位,在第一腿板6对患者的支撑力的作用下,可减小患者在半卧位时往下滑落的风险,同时膝盖弯曲可减小患者长时间膝关节伸直造成的膝关节损伤,也能够方便医护人员对患者进行清洁护理,更方便对患者裆部进行清洁,当需要对患者进行体位调节从而进行意识唤醒治疗时,可转动连接块8,然后向下转动第二腿板7,第二腿板7转动的同时背板4会一同向上转动升起,此时便可调节患者为坐立位,然后可转出锻炼架9,并将患者的脚部固定在脚部理疗板12上,通过第一理疗板11与第二理疗板10对患者的膝关节与踝关节进行锻炼,当患者需要排便时,可打开护理盖25,在护理盒24中垫上垃圾袋便可进行排便,在上述过程中,均可通过托举板14对患者进行防护,减小患者在装置使用的过程中跌落的风险,当需要调整患者为站立位时,可将每个锻炼板19向后拉出并相互固定,此时患者可将双臂穿过对应的托举孔15,然后可转动臀板5,此时背板4、臀板5、第二腿板7和第一腿板6便可一同转动,患者便为站立位,此时可进行辅助锻炼与治疗,此时患者的躯干可通过托举板14与托举孔15进行支撑,此外可向后翻转助行板13,患者便可通过助行板13与助行滚柱17进行行走锻炼,在行走锻炼的同时唤醒机构18会运作对患者提供声音刺激,进而进行防昏迷提醒。
45.实施例二,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由图4-6和图15给出,为了达到方便对患者进行下肢护理的目的,所述背板4的下侧固定连接有两个第一半齿轮26,每个第一半齿轮26的下侧均啮合有一个第一半卧齿条27,每个所述第一半卧齿条27的上侧均啮合有一个半卧齿轮28,每个半卧齿轮28均可在臀板5内左右滑动,每个半卧齿轮28的上侧均啮合有一个第二半卧齿条29,每个第二半卧齿条29的后部均啮合有一个第二半齿轮30,每个第二半齿轮30均与第一腿板6固定连接,每个第一半齿轮26、第一半卧齿条27、半卧齿轮28、第二半卧齿条 29和对应的第二半齿轮30相互配合形成背板4与第一腿板6一同转动的结构,所述背板4 的下侧固定连接有两个第三半齿轮31,每个第三半齿轮31的下侧均啮合有一个第一坐立齿条
32,每个第一坐立齿条32后部的上侧均设有一个可在臀板5内前后滑动的第二坐立齿条 33,每个第二坐立齿条33的中部均固定连接有一个折弯部34,所述折弯部34为多个蛇形管制成,蛇形管为现有技术,可进行弯曲并可传动推力与拉力,在此不过多叙述,每个第二坐立齿条33的后侧均啮合有一个第四半齿轮35,每个第四半齿轮35均与第二腿板7固定连接,每个第三半齿轮31、第一坐立齿条32、第二坐立齿轮和对应的第四半齿轮35相互配合形成第二腿板7与背板4一同转动的结构,所述支撑板1的上方开设有两个移动槽36,所述臀板 5的内部设有两个可左右移动的切换板102,每个所述半卧齿轮28均与对应的切换板102转动连接,每个所述切换板102均可沿对应的移动槽36滑动,臀板5和移动槽36、切换板102 相互配合形成每个半卧齿轮28左右移动的结构,当臀板5随连接块8转动时,臀板5带动连接块8在移动槽36内移动,连接块8在臀板5和移动槽36的共同作用下相对于臀板5进行水平移动,从而从第一半卧齿条27、第二半卧齿条29之间移动至第一坐立齿条32、第二坐立齿条33之间,使第一坐立齿条32与第二坐立齿条33之间可通过半卧齿轮28进行传动;
46.使用时,当背板4上升的过程中,背板4通过第一半齿轮26带动第一半卧齿条27向前移动,第一半卧齿条27通过半卧齿轮28带动第二半卧齿条29向后移动,第二半卧齿条29 带动第二半齿轮30转动,从而带动第一腿板6向上转动,当连接块8带动臀板5转动时,在移动槽36和臀板5的共同作用下第一坐立齿条32与第二坐立齿条33之间可进行传动,此时向下转动第二腿板7,第二腿板7带动第四半齿轮35转动,第四半齿轮35通过第二坐立齿轮带动半卧齿轮28转动,半卧齿轮28通过第一坐立齿轮带动第三半齿轮31转动,从而带动背板4转动,此时患者便调整为坐立位。
47.实施例三,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由图1-5和图7-8给出,为了达到可对患者进行上肢端锻炼的目的,所述背板4的内部设有一个可转动的托举螺纹杆37,托举螺纹杆37为双向螺纹杆,即左部与右部的螺纹旋向相反,每个所述托举板14的前侧均与托举螺纹杆37螺纹连接,托举螺纹杆37转动时,带动两个托举板14往相反的方向运动,每个所述托举板14靠近对应的锻炼板19的一侧均固定连接有多个托举滑块38,每个所述锻炼板19的后侧均设有多个与对应的辅助板20固定连接的锻炼支架39,每个所述锻炼支架39的外侧均转动套装有多个锻炼杆40,所述理疗轮23与锻炼杆40一一对应,所述锻炼板19内开设有多个锻炼槽 41,每个锻炼杆40均可沿对应的锻炼槽41上下移动,理疗轮23在锻炼槽41的作用下,处于最上端时被收入锻炼板19的内部,向下移动一段距离后才会从对应的锻炼板19中移动出来,对患者的胸腹部进行按摩理疗,每个所述锻炼板19的后侧均设有多个锻炼弹簧42,每个锻炼弹簧42的上端均与对应的辅助板20固定连接,每个辅助板20、锻炼板19、锻炼槽 41和对应的锻炼弹簧42、锻炼支架39、锻炼杆40相互配合形成对应的理疗轮23移动的结构,每个所述辅助板20的后侧均固定连接有一个横向拉杆43和一个纵向拉杆44;
48.使用时,可拉动横向拉杆43带动辅助板20与锻炼板19移动,使两个锻炼板19相互配合,然后患者可拉动纵向拉杆44进行锻炼,纵向拉杆44带动辅助板20向下运动,辅助板 20通过锻炼支架39带动对应的锻炼杆40上下移动,每个锻炼杆40带动对应的理疗轮23上下运动,从而对患者的胸腹部进行按摩理疗,之后在锻炼弹簧42的作用下辅助板20复位,实现患者上肢锻炼的同时对患者的胸腹部进行按摩的目的。
49.实施例四,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由图3、图9和图16给出,为了达到对患者进行声刺激唤醒的目的,所述唤醒机构18包括有一个与对应的助行滚轮转动连接的唤醒转轴91,
唤醒转轴91的中部套装有一个第一唤醒齿轮92,第一唤醒齿轮92的前侧啮合有一个第二唤醒齿轮93,第二唤醒齿轮93的右侧固定连接有一个第三唤醒齿轮94,第三唤醒齿轮94的前侧啮合有一个第四唤醒齿轮95,第四唤醒齿轮95的右侧固定连接有一个第五唤醒齿轮96,第五唤醒齿轮96的前侧啮合有一个第六唤醒齿轮97,第六唤醒齿轮97的后侧固定连接有一个唤醒拨杆98,唤醒拨杆98的前侧设有一个与助行板13固定连接的弹性板99,弹性板99的上侧设有一个与助行板13固定连接的唤醒铃100,唤醒铃100为铃铛,在触碰与敲击时会产生声响,唤醒拨杆98与弹性板99、唤醒铃100相互配合形成响铃唤醒的结构,所述唤醒转轴91的左右两侧均设有一个单向轴承101,唤醒转轴91的左右两侧均通过单向轴承101与其两侧的助行滚柱17连接,单向轴承101为现有技术,在此部过多叙述;
50.使用时,患者脚踩助行滚轮辅助行走时,脚踩助行滚轮转动,从而带动对应的唤醒转轴 91转动,唤醒转轴91通过第一唤醒齿轮92、第二唤醒齿轮93、第三唤醒齿轮94、第四唤醒齿轮95、第五唤醒齿轮96的相互啮合带动第六唤醒齿轮97转动,从而使唤醒拨杆98绕第六唤醒齿轮97的转动轴转动,唤醒拨杆98拨动弹性板99产生形变,弹性板99与唤醒铃100 接触,发出声响,对患者进行声音刺激,从而减小患者在锻炼的过程中再次进入意识昏迷状态。
51.实施例五,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由图10-12和图18给出,为了达到可对患者的膝关节与踝关节进行屈伸锻炼的目的,所述锻炼架9的下侧固定连接有一个电机45,电机45为现有技术,在此不过多叙述,电机45的下侧固定连接有一个动力锥齿轮46,动力锥齿轮46的下侧啮合有一个大锥齿轮47,所述锻炼架9的下侧转动连接有一个锻炼转轴48,锻炼转轴 48的左右两侧各固定连接有一个锻炼圆盘49,每个锻炼圆盘49的内部均设转动连接有一个锻炼螺纹杆50,每个所述锻炼圆盘49的内部均设滑动连接有一个锻炼滑块51,每个锻炼滑块51均与对应的锻炼螺纹杆50螺纹连接,每个所述锻炼滑块51远离对应的锻炼圆盘49的一侧均转动连接有一个锻炼连杆52,每个锻炼连杆52的后侧均与对应的第二锻炼架9转动连接,锻炼转轴48和每个锻炼圆盘49、锻炼螺纹杆50、锻炼滑块51、锻炼连杆52相互配合形成对应的第二理疗板10摆动的结构,每个所述脚部理疗板12的上侧均固定连接有一个脚部固定带53;
52.使用时,可启动电机45,电机45通过动力锥齿轮46带动大锥齿轮47转动,大锥齿轮 47带动锻炼转轴48转动,锻炼转轴48带动其两侧的锻炼圆盘49转动,每个锻炼圆盘49通过对应的锻炼滑块51带动对应的锻炼连杆52转动,每个锻炼锻炼连杆52带动对应的第二锻炼架9摆动,从而实现对患者膝关节与踝关节进行锻炼,同时可通过转动锻炼螺纹杆50带动对应的锻炼滑块51在锻炼圆盘49中移动,从而调整第二理疗板10的的摆动幅度,以实现对患者的踝关节的锻炼幅度进行调节。
53.实施例六,在实施例五的基础上,由图10-13给出,为了达到减小装置所占用空间的目的,所述锻炼架9的下侧固定连接有一个锻炼蜗轮54,锻炼蜗轮54的前侧啮合有一个锻炼蜗杆55,锻炼蜗杆55的右侧固定连接有一个第一万向节56,第一锻炼万向节的右侧固定连接有一个变向连杆57,变向连杆57的右侧固定连接有一个第二万向节58,第二万向节58的右侧固定连接有一个可转动的锻炼锥齿轮59,锻炼锥齿轮59与支撑架2转动连接,锻炼锥齿轮59、第二万向节58、变向连杆57、第一万向节56、锻炼蜗杆55和锻炼蜗轮54相互配合形成锻炼架9转动的结构;
54.使用时,可时锻炼锥齿轮59转动,锻炼锥齿轮59转动通过第而万向节带动变向连杆57 转动,变向连杆57通过第一万向节56带动锻炼蜗杆55转动,锻炼蜗杆55带动锻炼蜗轮54 转动,从而带动锻炼架9转动,使锻炼架9在需要进行踝关节进行锻炼时再转出进行锻炼。
55.实施例七,在实施例六的基础上,由图5、图10-13和图14给出,为了达到方便对患者体位进行调节的目的,所述连接块8的下方固定连接有一个第一转动锥齿轮60,第一转动锥齿轮60的前侧啮合有一个第二转动锥齿轮61,第二转动锥齿轮61的前侧固定连接有一个可转动的转动齿轮62,转动齿轮62与支撑架2转动连接,转动齿轮62与第二转动锥齿轮61、第一转动锥齿轮60相互配合形成连接块8转动的结构,所述连接块8的内部转动连接有一个第一起身锥齿轮63,第一起身锥齿轮63的左侧与臀板5固定连接,第一起身锥齿轮63的下侧啮合有一个第二起身锥齿轮64,第二起身锥齿轮64的下侧固定连接有一个起身蜗轮65,起身蜗轮65的左侧啮合有一个起身蜗杆66,起身蜗杆66的前侧固定连接有一个第一起身齿轮67,第一起身齿轮67与支撑架2转动连接,第一起身齿轮67的右侧啮合有一个可转动的第二起身齿轮68,起身蜗轮65、第二起身锥齿轮64、第一起身锥齿轮63与臀板5相互配合形成辅助站立的结构;
56.使用时,可转动转动齿轮62,转动齿轮62通过第二转动锥齿轮61带动第一转动锥齿轮 60转动,第一转动锥齿轮60带动连接块8转动,从而带动臀板5横向转动,当转动第二起身齿轮68时,第二起身齿轮68通过第一起身齿轮67带动起身蜗杆66转动,起身蜗杆66带动起身蜗轮65转动,从而带动第二起身锥齿轮64转动,第二起身锥齿轮64通过第一起身锥齿轮63带动臀板5纵向转动,从而使患者调整为站立体位。
57.实施例八,在实施例七的基础上,由图12-13给出,为了达到更好的目的,所述支撑架2的后侧滑动连接有一个转动手轮69,转动手轮69的前侧固定连接有一个第三万向节70,第三万向节70的前侧固定连接有一个第一伸缩杆71,第一伸缩杆71的外侧套装有一个第二伸缩杆72,第二伸缩杆72的前侧固定连接有一个第四万向节73,第四万向节73的前侧固定连接有一个离合直齿轮74,离合直齿轮74的前侧固定连接有一个离合锥齿轮75,所述支撑架2的下侧设有一个可上下滑动的离合板76,所述离合直齿轮74与离合板76转动连接,所述离合板76的右侧固定连接有一个离合凸块77,所述支撑架2的下侧转动连接有一个离合连杆78,离合连杆78的后侧转动连接有一个离合中间块79,离合中间块79的左侧与所述转动手轮69滑动连接,所述离合连杆78的前侧开设有一个离合槽80,离合凸块77可在离合槽80内滑动,所述支撑架2的下侧对应离合凸块77的位置开设有一个限位槽81,限位槽81 的内部固定连接有多个弹性凸块82,弹性凸块82与离合凸块77相互配合形成离合板76限位的结构,弹性凸块82为可进行一定弹性形变的材质制成,可对离合凸块77进行支撑的同时在人力的作用下改变离合凸块77的位置,从而改变离合直齿轮74的位置;
58.使用时,可转动转动手轮69,转动手轮69通过第三万向节70带动第一伸缩杆71转动,第一伸缩杆71带动第二伸缩杆72转动,第二伸缩杆72通过第四万向节73带动离合直齿轮 74转动,离合直齿轮74带动第二起身齿轮68转动,进行站立体位的调节,当需要转动齿轮62转动时,可向下拉动转动手轮69,转动手轮69通过离合中间块79带动离合连杆78转动,从而通过离合槽80带动离合凸块77在限位槽81中向上移动,离合凸块77通过离合板76带动离合直齿轮74向上移动,离合直齿轮74与转动齿轮62啮合,便可转动转动手轮69带动转动
齿轮62运作,当需要锻炼锥齿轮59转动时,可向上移动转动手轮69,从而使离合板76 向下移动,使离合锥齿轮75与锻炼锥齿轮59转动。
59.实施例九,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由图1、图9和图17给出,为了达到患者的坐立状态更加稳定的目的,所述第二腿板7的左右两侧各转动连接有一个限位杆83,每个限位杆83 的内部均设有一个可左右滑动的限位凸块84,限位凸块84靠近第二腿板7的一侧均成锯齿状,每个限位凸块84的外侧均套装有一个限位弹簧85,所述第一腿板6的左右两侧均开设有一个限位大凹槽86,每个限位大凹槽86的内部均开设有多个限位小凹槽87,
60.使用时,可向下转动第二腿板7至合适角度,当需要解除限位时,可拉动限位凸块84,限位凸块84与对应的限位小凹槽87解除配合,便可再次改变第二腿板7的角度,松开限位凸块84后在限位弹簧85的作用下复位,与对应的限位小凹槽87配合,便可使第二腿板7的角度再次固定。
61.实施例十,在实施例八的基础上,由图5和图9、10给出,为了达到方便对患者进行排便护理的目的,所述护理盖25上固定连接有多个磁石88,磁石88为吸铁石制成,所述护理盒24的底部为不锈钢材质制成,当取下护理盖25后,护理盒24底部缺少磁石88所产生的磁力,护理盒24便在重力的作用下展开,所述固定板3的下侧设有多个固定螺纹杆89,固定螺纹杆89的与所述支撑架2螺纹连接,固定螺纹杆89与支撑架2相互配合形成固定板3 上下移动的结构,所述转动手轮69的后侧转动连接有一个转动手柄90,转动手柄90可在不使用时向内收起,减少占用空间。
62.本发明的工作原理为:
63.本发明使用时,首先可通过转动固定螺纹杆89使支撑板1与固定板3夹紧患者病床,使装置固定,此时装置为平躺状态,患者便可在背板4、臀板5、第一腿板6与第二腿板7上休息,然后可根据需要调整患者的姿势,当通过调整患者病床的背部靠板起身时,可带动背板 4向上转动,通过第一半齿轮26、第一半卧齿条27、半卧齿轮28与第二半卧齿条29、第二半齿轮30的传动从而使第一腿板6随背板4一同向上转动,对患者臀部形成支撑,第二腿板 7在第一腿板6的带动下移动,患者膝盖可自然弯曲,此时患者便为半卧位,在第一腿板6 对患者的支撑力的作用下,可减小患者在半卧位时往下滑落的风险,同时膝盖弯曲可减小患者长时间膝关节伸直造成的膝关节损伤,也能够方便医护人员对患者进行清洁护理,更方便对患者裆部进行清洁,当需要对患者进行体位调节从而进行意识唤醒治疗时,可操作转动手轮69使离合直齿轮74与转动齿轮62啮合,之后再转动转动手轮69使连接块8转动,将患者横向转动,然后向下转动第二腿板7,第二腿板7转动的同时,在第三半齿轮31、第四半齿轮35、第一坐立齿条32与第二坐立齿条33、半卧齿轮28的配合下背板4会一同向上转动升起,此时便可调节患者为坐立位,然后可转出锻炼架9,并将患者的脚部固定在脚部理疗板12上,启动电机45后便可通过第一理疗板11与第二理疗板10对患者的膝关节与踝关节进行锻炼,当患者需要排便时,可打开护理盖25,在护理盒24中垫上垃圾袋便可进行排便,在上述过程中,均可通过托举板14对患者进行防护,减小患者在装置使用的过程中跌落的风险,当需要调整患者为站立位时,可将背板4放平后将每个锻炼板19向后拉出并相互固定,此时患者可将双臂穿过对应的托举孔15,然后可通过移动转动手轮69使离合直齿轮74与第二起身齿轮68啮合,此时操作转动手轮69便可转动臀板5,此时背板4、臀板5、第二腿板 7和第一腿板6便可一同转动,患者便为站立位,此时可进行辅助锻炼与治疗,此时患者的躯干可通
过托举板14与托举孔15进行支撑,此外可向后翻转助行板13,患者便可通过助行板13与助行滚柱17进行行走锻炼,在行走锻炼的同时唤醒机构18会运作对患者提供声音刺激,进而进行防昏迷提醒,在患者需要隐私防护时,可将隐私帘21从储存盒22中取出,并对患者进行防护,需要上肢锻炼时,可向下拉动纵向拉杆44,通过理疗轮23与锻炼弹簧42 在进行上肢锻炼的同时对患者的胸腹部进行按摩理疗。
64.本发明结构新颖,构思巧妙,操作简单方便,通过本设计有效的达到了可对病人进行多体位唤醒锻炼的目的,增加了可适应不同的型号的病床的目的,达到了对患者进行隐私防护的目的,增加了可对患者进行声音意识唤醒的功能,实现了对患者膝关节与踝关节尽心被动训练的目的,达到了可对双腿进行不同程度锻炼的功能,减小了患者长时间膝关节伸直造成膝关节损伤的风险,方便了医护人员对患者进行医疗及排便护理,达到了可对患者上肢进行锻炼的目的,增加了对患者胸腹部进行按摩理疗的功能。
65.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