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回收砂的输送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2-05-08 05:16:41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涉及浇铸过程回收砂的输送技术。


背景技术:

2.目前,传统的用于钢球等微小件生产的覆膜砂型铸造,主要采用埋沙浇注方式,该方式需首先制作覆膜砂型(也即芯模),板状覆膜砂型的一侧板面密布半圆形空腔a的两块覆膜砂型板合模即围合而成多个球状型腔,各半圆形空腔a间设置连接彼此的用于连接主浇道b的钢水流道c,如图1-3所示,之后再将其合模后的覆膜砂型单组埋入普通外型沙中,参见名称为“覆膜砂型负压浇注方法及浇注系统”(专利号为zl201310275697.9)的专利文献。
3.浇铸完成后需要将砂(普通外型沙、覆膜砂废型砂)、件(成型的钢质微球)分离,现有技术中常用的手段是直接倾翻砂箱使砂、(钢)球堆置在场地上,待其适当冷却后再将成型钢球与砂分捡拾取出来。这样不仅耗时长,分拣效率低,而且高温、扬尘环境下作业严重影响工人的身心健康。
4.名称为“一种主减速器壳体的铸造方法”(文献号cn 106825438 a)公开了“(2)出箱;采用全自动出箱机构,设备自动翻箱后,铸件、钢丸、覆膜砂型自动分离,覆膜砂型集中输入到废砂斗供回收利用,钢丸经过冷却系统进入钢丸斗循环使用,铸件通过震动落砂板集中进入到去除浇冒口区。”,然而该文献并未公开全自动出箱机构的具体内容,也未知其如何实现铸件、钢丸、覆膜砂型自动分离以及如何将覆膜砂型集中输入到废砂斗。
5.覆膜砂浇铸微球或称钢球工艺中,将浇铸完成后的砂箱适当冷却以确保铸件冷凝成型后实施砂箱倾翻使砂箱内砂、件混合态的物料倾倒至筛分装置中,经由筛分装置分选出的外型砂、覆膜砂的温度已然高达200℃,现有技术采用方法是先将这部分高温砂盛放在盛砂箱后再摊铺在场地上,待其继续自然冷却,再下次装箱时直接从场地上铲取装箱。


技术实现要素:

6.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浇铸用砂的回收砂的输送装置,将筛分出的回收砂及时输送至集中收集场所。
7.为实现上述目的,一种回收砂的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输送机构包括呈一端低、一端高布置的输送带,输送带上固定连接有支座,支座与料斗相连,所述的输送带上、下两端的上、下带辊平行且辊芯位于水平向,输送带的带宽方向与上、下带辊的辊长方向一致,上、下带辊之一为动力辊。
8.输送带通常选用的是橡胶带,其具有柔性好、承载能力适中及有合适的耐温性能;为了提高分筛效率,将浇铸后的砂箱适当冷却以确保钢球冷凝成型后倾倒砂箱使钢球、砂混合态物料一并倒至筛分装置中,经由筛分装置分选出的外型砂、覆膜砂的温度已然高达200℃,这是普通橡胶输送带无法承受的温度,所以发明将料斗与输送带上连接的支座连接,这样就避免了料斗与输送带直接接触的机会,盛装有高温的外型砂或覆膜砂型砂的料
斗并不会将200℃的高温直接传递到输送带,只有部分热量经支座传导至输送带上,当料斗抵达高位将砂倾倒至砂仓后的整个下降行程段,料斗基本上可以降低至现场室温,可以确保输送带的安全运行和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9.图1是本发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10.图2是图1的侧视图;
11.图3是2中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12.图4是本发明使用状态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13.结合图1、2,回收浇铸用砂的输送装置包括呈一端低、一端高布置的输送带10,输送带10上固定连接有支座20,支座20与料斗30相连,所述的输送带10上、下两端的上、下带辊11、12平行且辊芯位于水平向,输送带10的带宽方向与上、下带辊11、12的辊长方向一致,上、下带辊11、12之一为动力辊。
14.上述方案就是将料斗30与输送带10实施间接的连接方式而非直接相连的方式连接。由于料斗30与输送带10之间隔置有支座20,所以即使料斗30因盛装了温度高达200℃的高温砂导致料斗30温度迅速升高,鉴于支座20的隔置作用,料斗30的高温也不至于迅速地传导至输送带10上,待输送带10的局部温度升高至造成输送带10损伤之前,料斗30已经抵达高位的泄砂位置了,之后随着料斗30温度的降低,输送带10将处于料斗30返程的冷却行程中,这对输送带10的安全运行和使用寿命延长提供了保证,另外,料斗30接砂时自身温度较低,同时料斗30的盛砂有限,料斗30所盛接的砂及时又快速得以降温。
15.需要说明的是,附图为简化结构,图1中输送带10的回程段的带面上省略了料斗30。
16.作为过渡连接件的支座20,其要求具有与输送带10和料斗30分别适于连接的部位即可,结构简单且能满足连接强度的优选方案是所述的支座20为角钢或槽钢,支座20上的远离输送带10带面的部位与料斗30相连。
17.所述的支座20为角钢时,其立板21与料斗30相连。所选用槽钢时,可以利用其一侧槽壁与输送带10、另一侧的槽壁与料斗30相连即可。附图给出的实例是角钢形状的,且为配合输送带10的布置角度,支座20的两板面的夹角可以较直角适当小些即锐角,其中角钢的夹角口指向为斜向向下,若角钢的夹角口指向为斜向向上时,角钢的夹角应适当大于直角即钝角为宜。
18.为了减少热量的传递路径,所述的输送带10的同位处沿带宽方向间隔布置2~3个支座20,这样就可以降低导热的速率,同时有利于料斗30自身的冷却,另外还可以减少支座20的材料用量,减少输送带的动力消耗。
19.为了进一步的降低甚至阻绝导热途径,支座20与料斗30和/或输送带10之间设置绝热垫40,选择支座20同时与料斗30和输送带10之间设置绝热垫40,隔热效果会更好。加设了绝热垫40既避免了料斗30将热量传递至支座20,更进一步又阻绝了支座20与输送带10的导热途径。
20.上述方案解决的是料斗30与输送带10之间的隔热问题,热砂直接落置输送带10上的问题也是应当极力避免的,本发明采用的方案是相邻的上、下游料斗30紧邻的接料口口域构成连续衔接的接砂区域。由于来自筛分装置的回收砂是连续的出砂、落砂过程,若连续的落砂未被料斗30全部盛接,则必然会落置输送带10的带面上,不仅会烫伤带面同时由于冲涮严重也会对输送带10造成严重的磨损,由于本发明中的上、下游料斗30紧邻的接料口口域构成连续衔接的方案实现了将落砂无外溢的全部承包。
21.为了保证上、下游料斗30紧邻的接料口口域构成连续的衔接,本发明提供了以下优选方案:
22.所述的料斗30包括斗底31,斗底31的后边、前边侧分别布置后斗壁32、前斗壁33且后斗壁32上边高、前斗壁33的上边低,斗底31、后斗壁32、前斗壁33围成的区域两侧有侧斗壁34,位于下游位的料斗30的后斗壁32的上边紧邻式抵达上游位的料斗30的前斗壁33的外板面处。
23.上述方案中,上游侧的料斗30的前斗壁33的上边高于下游侧的后斗壁32的上边,后斗壁32的上边沿要向上游侧的料斗30所在处延伸并尽量地抵近上游侧的料斗30的前斗壁33,这样就是需要让后斗壁32的上边沿能够延伸并尽量靠近上游侧的料斗30的前斗壁33板面,因为料头30盛砂后其重心有偏向于带面一侧的趋势,为避免料头30的倾翻趋势导致后斗壁32的上边沿触及到输送带10,当下游侧的料斗30的后斗壁32的上边沿到达其相邻的上游侧的料斗30的前斗壁33板面或支座20时,下游侧的料斗30就不会继续向带面侧靠近了,并彻底避免了后斗壁32与输送带10的带面相接触可能;同时由于下游侧的后斗壁32的上沿抵达在上游侧的前斗壁33处,上、下游的料斗30的斗口形成了完全遮挡住输送带10带面的接砂区域,高温砂将不会直接落在输送带10上烫伤输送带;由于下游侧的料斗30不仅有自身的支座20支撑,其后斗壁32的上沿又同时获得上游侧的前斗壁33或其支座20的支撑,所以料斗30与输送带10的带面保持整体顺齐的状态,料斗30无倾翻趋势,即输送带10上的与支座20连接处无折翻式的变形现象。
24.所述的上游位的料斗30的前斗壁33的上边部位有向下游位的料斗30的后斗壁32的上边上方延伸的折置或弯弧形的外翻边331。
25.加设外翻边331不仅可以容易地实现上游位的料斗30的前斗壁33与下游位的料斗30的后斗壁32的无缝衔接即上、下游料斗30紧邻的接料口口域构成连续的衔接,此处的无缝或称连续衔接是指在垂直于或近似垂直于落砂路径的面上的投影是连续无缝的;另外,加设外翻边331可以维持前斗壁33设置在合理的接砂、盛砂的倾角姿态,只需适当选择外翻边331为折板形状时的倾角即可,使得外翻边331的边沿部位适当的侵占少许下游位的料斗30斗口区域,外翻边331的板面应当避免处在与落砂方向构成垂直的位置上,即尽量使外翻边331的板面与落砂方向之间的夹角小于45
°
,30
°
以内较为理想,使得落砂抵达外翻边331能够反射抵达料斗10内。
26.与上述方案对应的还有以下方案,位于下游位的料斗30的后斗壁32的上边越过位于相邻的上游位的料斗30的前斗壁33的上板边,上游位的料斗30的前斗壁33的上板边紧邻式位于下游位的料斗30的后斗壁32的外板面处。该方案的要点在于下游位的料斗30的后斗壁32的上边沿实际上已延伸至上游位的料斗30的斗口区域范围内了,当然这种占据上游料斗30的斗口区域的范围应当尽量合理的少些,并且需要注意两者之间的衔接布置关系应当
容许输送带10在两端部位处转向动作时料斗30的姿态变化调整,避免出现干涉或阻碍上游位的料斗30先行实施的翻转动作。
27.上述方案可以保证上、下游的两个相邻的料斗30同时处在落砂区域,并由该两个相邻的料斗30同时承担接砂任务,接砂区域为无缝隙的连续接砂过程,彻底杜绝高温砂落至输送带10上。
28.回程段的输送带10的下方设置喷射冷却单元60,喷射冷却单元60的冷却液喷射指向料斗30。对输送带10实施喷水雾冷却可以迅速降低料斗30,温度降低后料斗20再次接砂时又可以对起到良好的冷却效果。
29.输送带10斜向布置时可以让其接料下端延伸到筛分装置1的出砂口处,落砂的上端抵达砂仓2的进料口处,为保证提砂行程段的输送带10的平稳运行,为其设置了支撑辊50,具体的讲就是上、下带辊11、12之间的提砂行程段的输送带10的背面设置支撑辊50,支撑辊50的辊长方向与输送带10的带宽方向一致。
30.由于输送带10自身带重和所提升的砂重,作用在上带辊11上压力大于作用在下带辊12上的压力,再结合适当的张紧力,选用上带辊11为动力辊,避免带、辊之间打滑的约束条件容易实现。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