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底座装置及干衣设备的制作方法

2022-05-06 05:37:31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技术涉及衣物洗护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底座装置及干衣设备。


背景技术:

2.热泵干衣机在工作时,压缩机不停地工作,会产生大量的热量。如果压缩机过热,则会进行停机的自我保护,待温度下降到一定值后再重新开机。但如此则会导致烘干时间的增加。相关技术中,为了给压缩机降温,在电机轴前端设置有冷却风扇,使空气流动,将压缩机的热量从压缩机正前方的带孔挡板中排出,但该方案中,压缩机向外辐射的噪音较大。


技术实现要素:

3.有鉴于此,本技术实施例期望提供一种能够降低噪音的底座装置及干衣设备。
4.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底座装置,用于干衣设备,所述底座装置包括底座、压缩机以及散热风扇;所述底座具有第一室,所述第一室对应的侧壁具有连通所述第一室和所述干衣设备外部环境的散热风口;所述压缩机设置于所述第一室中;所述散热风扇设置于所述第一室中以对所述压缩机散热;所述压缩机产生的声波在所述第一室中传播至所述散热风口的过程中至少经过一次反射。
5.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第一室包括第一子室和第二子室,所述第二子室位于所述第一子室的横向一侧,所述压缩机和所述散热风扇均设置于所述第一子室中,所述散热风口位于所述第二子室对应的侧壁上。
6.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干衣设备具有气流循环风道,所述底座具有位于所述气流循环风道上的第二室,所述底座装置还包括冷凝器和蒸发器,所述冷凝器和所述蒸发器设置于所述第二室中,所述第二室包括沿气流流动方向依次布置的安装区和拐弯风道区,所述蒸发器和所述冷凝器沿所述底座的纵向布置且设置在所述安装区,所述第一子室位于所述安装区的横向一侧,所述第二子室和所述拐弯风道区位于所述安装区沿所述底座纵向的相对两侧。
7.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散热风口设置于所述第二子室沿所述底座纵向一侧且远离所述安装区的侧壁上。
8.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底座装置包括循环风机以及用于驱动所述循环风机转动的电机,所述循环风机设置于所述拐弯风道区中,所述电机设置于所述第一室中,所述散热风扇、所述电机以及所述压缩机沿所述底座的纵向呈直线布置。
9.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电机的电机轴的轴向一端与所述风机驱动连接,所述电机的电机轴的轴向另一端与所述散热风扇驱动连接,所述压缩机位于所述散热风扇背离所述循环风机的一侧,所述散热风扇为吹风风扇。
10.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压缩机位于所述散热风扇和所述电机之间,所述散热风扇为吸风风扇。
11.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底座装置还包括两间隔设置的导流板,两所述导流板设置
于所述第一室内,两所述导流板之间形成弯曲的导流通道,所述导流通道将所述散热风扇吹出的气流引导至所述散热风口,或者,所述导流通道将来自散热风口的气流引导至所述散热风扇。
12.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底座装置包括第一吸声材料层,所述第一吸声材料层设置于所述导流通道弯曲处的凸侧的所述导流板上。
13.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底座包括底板、间隔板、盖板以及多个外围板,多个所述外围板首尾顺次连接且环绕所述底板的边缘,所述间隔板的一端与所述底座横向第一侧的外围板连接,所述间隔板的另一端与所述底座横向第二侧的外围板连接,以将所述外围板围设的区域间隔出第一区和第二区,所述盖板密封所述第一区的至少一部分的顶侧以形成所述第二室,所述间隔板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横板、纵板以及第二横板,所述第一横板远离所述纵板的一端与所述底座横向第一侧的外围板连接,所述第二横板远离所述纵板的一端与所述底座横向第二侧的外围板连接,所述纵板、所述第二横板以及对应的所述外围板围设成所述第一子室;位于所述第一横板背离所述第二室的一侧的外围板设置有安装孔,所述底座装置包括设置于所述安装孔中的进气格栅,所述进气格栅的空隙为所述散热风口;或者,所述散热风口形成于所述第一横板背离所述第二室的一侧的外围板上。
14.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底座装置还包括排水泵以及弧形隔板,所述弧形隔板的相对两端连接于相邻两所述外围板之间以将所述第一区域间隔所述第一子区和第二子区,所述盖板密封所述第一子区的顶侧以形成所述第二室,所述排水泵设置于所述第二子区中。
15.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底座装置包括第二吸声材料层,位于所述底座纵向一侧的且朝向所述第一子室的表面设置有所述第二吸声材料层;和/或,所述第一横板背离所述第二室的表面设置有所述第二吸声材料层;和/或,位于所述底座横向一侧且朝向所述第二子室的表面设置有所述第二吸声材料层。
16.本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干衣设备,包括筒体组件、箱体、循环风道、以及上述任一的底座装置;所述筒体组件具有衣物处理腔;所述筒体组件设置于所述箱体内;所述循环风道与所述衣物处理腔连通;所述箱体的下端罩设在所述底座的边缘。
17.本技术实施例的底座装置,压缩机作为声源,其发出的声波能量,在传播过程中由于反射而不断被第一室的壁面吸收而逐渐衰减,从散热风口向周围环境辐射的声波为混响声,而非直达声,达到散热风口的噪声能量降低,能够有效地降低干衣设备在工作过程中向外辐射的噪声,改善用户体验感。
附图说明
18.图1为本技术第一实施例的底座装置的简化结构示意图,其中,省略了盖板;
19.图2为图1另一视角的示意图;
20.图3为本技术第二实施例的底座装置的简化示意图;
21.图4为本技术第三实施例的底座装置的简化示意图。
22.附图标记说明底座1;底板11;外围板12;间隔板13;第一横板131;纵板132;第二横板133;弧形隔板14;第二室101;安装区1011;拐弯风道区1012;第一室102;第一子室1021;第二子室1022;散热风口103;第一区1a;第一子区1a

;第二子区1a

;第二区1b;压缩机21;蒸发器22;冷凝器23;散热风扇31;电机32;电机轴321;风机33;排水泵4;导流板5;导流通道
5a;第一吸声材料层61;第二吸声材料层62;格栅7
具体实施方式
23.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技术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技术特征可以相互组合,具体实施方式中的详细描述应理解为本技术宗旨的解释说明,不应视为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制。
24.在本技术实施例的描述中,“上”、“下”、“顶”、“底”、“前”、“后”、“横向”、“纵向”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1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需要理解的是,这些方位术语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25.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底座装置,用于干衣设备,干衣设备具有气流循环风道。
26.请参阅图1,底座装置包括底座1、压缩机21以及散热风扇31。底座1具有第一室102,第一室102对应的侧壁具有连通第一室102和干衣设备外部环境的散热风口103。压缩机21设置于第一室102中;散热风扇31设置于第一室102中以对压缩机21散热;压缩机21产生的声波在第一室102中传播至散热风口103的过程中至少经过一次反射。
27.需要说明的是,所述的压缩机21产生的声波在第一室102中传播至散热风口103的过程中至少经过一次反射指的是,压缩机21产生的所有声波在到达散热风口103之前均至少经过了一次反射,最终从散热风口103向干衣设备外部辐射的声波为混响声,而不是直达声。
28.本技术实施例的底座装置,压缩机21作为声源,其发出的声波能量,在传播过程中由于反射而不断被第一室102的壁面吸收而逐渐衰减,从散热风口103向周围环境辐射的声波为混响声,而非直达声,达到散热风口103的噪声能量降低,能够有效地降低干衣设备在工作过程中向外辐射的噪声,改善用户体验感。
29.需要说明的是,如果压缩机21向干衣设备周围环境辐射直达声,为保证压缩机21的降温,显然不可能在散热开口处增加吸音棉或将之密封,如此会严重阻碍压缩机21的降温。本技术实施例中,通过将压缩机21辐射的声波的在其传递路径上进行反射,将其转换成混响声后从散热风口103处辐射出去,如此,不仅可以兼顾压缩机21的散热性能,还能有效地降低压缩机21向周围环境辐射的噪声。
30.本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干衣设备,包括筒体组件、箱体、循环风道、以及本技术任一实施例的底座装置,筒体组件具有衣物处理腔;筒体组件设置于箱体内;循环风道连通衣物处理腔;箱体的下端罩设在底座1的边缘。
31.一实施例中,底座装置还包括冷凝器23和蒸发器22,冷凝器23、蒸发器22以及压缩机21构成热泵系统的一部分,底座1具有位于气流循环风道上的第二室101,冷凝器23和蒸发器22设置于第二室101中。
32.本技术实施例的干衣设备的工作过程及干衣原理为:循环风道中的干燥热气流从循环风道沿气流流动方向的下游出口进入衣物处理腔中,在衣物处理腔中,干燥热气流流经湿衣物表面,与湿衣物进行热湿交换,吸收衣物中的水分,变为湿热气流,湿热气流从循环风道沿气流流动方向的上游入口进入循环风道中,依次流经蒸发器22和冷凝器23,在流经蒸发器22的过程中,湿热气流被蒸发器22冷凝除湿后形成低温干燥气流,低温干燥气流
经过冷凝器23时被加热成干燥热气流。干燥热气流再次从循环风道沿气流流动方向的下游出口进入衣物处理腔中,如此循环运行,实现衣物的连续高效干燥。
33.需要说明的是,由于第二室101位于循环风道上,因此,当气流在循环风道和衣物处理腔之间循环过程中,第二室101中能够形成一定的气压,该气压相对于标准大气压来说,可以是正压也可以是负压。
34.第二室101和第一室102的具体布局形式不限,只要能够便于布置热泵系统即可。示例性地,一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图3和图4,第一室102包括第一子室1021和第二子室1022。第二子室1022位于第一子室1021的横向一侧,压缩机21和散热风扇31均设置于第一子室1021中,散热风口103位于第二子室1022对应的侧壁上。该实施例中,由于第二子室1022位于第一子室1021的横向一侧,因此,当气流从第二子室1022的散热风口103流向第一子室1021的过程中,或者,气流从第一子室1021流向第二子室1022的散热风口103的过程中,气流会拐弯,即气流不会沿直线传播,声波也会不断地被反射。
35.一实施例中,第二室101包括沿气流流动方向依次布置的安装区1011和拐弯风道区1012,蒸发器22和冷凝器23沿底座1的纵向布置且均设置在安装区1011,循环风道上游的气流从蒸发器22背离冷凝器23的一侧进入安装区1011中,例如,从底座1的上方进入安装区1011中,随后,气流依次流经蒸发器22和冷凝器23,经冷凝器23加热后的气流进入拐弯风道区1012。
36.第一子室1021位于安装区1011的横向一侧,第二子室1022和拐弯风道区1012位于安装区1011沿底座1纵向的相对两侧。
37.散热风扇31可以是吹风风扇,也可以是吸风风扇。以散热风扇31为吹风风扇为例,散热风扇31向压缩机21表面吹气流,请参阅图2和图3,请参见虚线和箭头b3所示的方向和路径,散热风扇31形成的气流在第一子室1021中大致沿底座1的纵向流动,当受到第一子室1021的壁面阻挡后沿大致偏转90
°
进入第二子室1022中,最后再从第二子室1022对应的散热风口103排出。同时,压缩机21辐射的噪声在传播过程中也需要经第一子室1021的内壁反射后才能进入第二子室1022中,也就是说,压缩机21辐射的声波无法直接进入第二子室1022中。
38.需要说明的是,无论散热风扇31是吸风风扇还是吹风风扇,压缩机21产生的声波都可以从压缩机21处经第一子室1021传播至第二子室1022对应的散热风口103处。
39.一实施例中,散热风口103设置于第二子室1022沿底座1纵向一侧且远离安装区1011的侧壁上。如此,当声波从第一子室1021进入第二子室1022后,还需要再次经第二子室1022的壁面反射之后才能从散热风口103处向干衣设备周围的环境中辐射。如此,能够进一步增加声波在底座1内的反射次数,进一步衰减声波能量,降低向周围环境辐射的噪声。
40.一实施例中,底座装置包括循环风机33以及用于驱动循环风机33转动的电机32,循环风机33设置于拐弯风道区1012中,电机32设置于第一室102中,散热风扇31、电机32以及压缩机21沿底座1的纵向呈直线布置。一方面,能够避免电机32阻挡循环风道中的气流流动。另一方面,底座1沿纵向具有较大的安装空间,如此能够便于零部件的布置。
41.需要说明的是,电机32不仅用于驱动循环风机33转动,还用于驱动筒体组件中的内筒转动,例如,通过皮带和带轮的方式驱动内筒转动。
42.一些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至图3,电机32的电机轴321的轴向一端与风机33驱动连
接,电机32的电机轴321的轴向另一端与散热风扇31驱动连接,压缩机21位于散热风扇31背离循环风机33的一侧,散热风扇31为吹风风扇。也就是说,同一个电机32,同时驱动风机33、内筒以及散热风扇31转动,如此能够充分利用电机32的功率,且还能节省一个电机32,降低生产制造成本。
43.另一实施例中,请参阅图4,压缩机21位于散热风扇31和电机32之间,散热风扇31为吸风风扇。该实施例中,请参照图4中的虚线和箭头b4,外部环境中的空气在吸风风扇的吸力作用下从散热风口103处进入第二子室1022中,随后再进入第一子室1021中。
44.一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和图2,底座装置还包括两间隔设置的导流板5,两导流板5设置于第一室102内,两导流板5之间形成弯曲的导流通道5a,导流通道5a将散热风扇31吹出的气流引导至散热风口103,或者,导流通道5a将来自散热风口103的气流引导至散热风扇31。导流通道5a能够降低气流流动的阻力,便于气流更快、更顺畅地流动,提升对压缩机21的散热效果。
45.需要说明的是,导流通道5a应尽可能地圆滑过渡,以减少风阻。
46.需要说明的是,在散热风扇31为吸风风扇的实施例中,导流通道5a将来自散热风口103的气流引导至散热风扇31,具体地,干衣设备周围环境中的空气在散热风扇31的形成的负压下被吸入散热风口103中,第一室102中的气流可以从底座1与箱体的接缝处、或者,箱体与其他结构连接处的接缝中排出,也就是说,干衣设备的箱体内不会形成一个密不透风的空间,因此,气流可以从接缝处进行流通。
47.在散热风扇31为吹风风扇的实施例中,请参照图2中的虚线和箭头b1、虚线和箭头b2所示的方向和路径,导流通道5a将散热风扇31吹出的气流引导至散热风口103。具体地,第一室102中的气流不断地从散热风口103处排出,从而在第一室102中形成一定的负压,外部环境中的空间可以从底座1与箱体的接缝处、或者,箱体与其他结构连接处的接缝中补入第一室中。
48.一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和图2,底座装置包括第一吸声材料层61,第一吸声材料层61设置于导流通道5a弯曲处的凸侧的导流板5上。所述的凸侧指的是,在拐弯处,导流板5朝向导流通道5a弯曲的一侧。第一吸声材料层61能够进一步衰减声波能量,使得底座装置具有更好的降噪性能。
49.第一吸声材料层61采用的具体材料不限,可以是多孔吸声材料,例如,矿棉、玻璃棉、毛毡、木丝吸声板等。
50.底座1的具体结构形式不限,示例性地,一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底座1包括底板11、间隔板13、多个外围板12以及盖板,多个外围板12首尾顺次连接且环绕底板11的边缘,间隔板13的一端与底座1横向第一侧的外围板12连接,间隔板13的另一端与底座1横向第二侧的外围板12连接,以将外围板12围设的区域间隔出第一区1a和第二区1b,盖板密封第一区1a的至少一部分对应的顶侧以形成第二室101。
51.间隔板13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横板131、纵板132以及第二横板133,第一横板131大致沿底座1的横向延伸,第二横板133也大致沿底座1的横向延伸,纵板132大致沿底座1的纵向延伸,纵板132连接在第一横板131和第二横板133之间,且第一横板131和第二横板133沿纵向错开布置。
52.第一横板131远离纵板132的一端与底座1横向第一侧的外围板12连接,第二横板
133远离纵板132的一端与底座1横向第二侧的外围板12连接,纵板132、第二横板133以及对应的外围板12围设成第一子室1021。
53.一实施例中,位于第一横板131背离第二室101的一侧的外围板12设置有安装孔,底座装置包括设置于安装孔中的进气格栅7,进气格栅7的空隙为散热风口103。进气格栅7的具体结构类型不限,只要能够供气流流通即可,例如百叶型、网格型等。
54.另一实施例中,散热风口103形成于第一横板131背离第二室101的一侧的外围板12上。
55.一实施例中,请参阅图4,底座装置包括第二吸声材料层62,位于底座1纵向一侧的且朝向第一子室1021的表面设置有第二吸声材料层62;和/或,第一横板131背离第二室101的表面设置有第二吸声材料层62;和/或,位于底座1横向一侧且朝向第二子室1022的表面设置有第二吸声材料层62。第二吸声材料层62能够进一步衰减声波能量,使得底座装置具有更好的降噪性能。
56.第二吸声材料层62采用的具体材料不限,可以是多孔吸声材料,例如,矿棉、玻璃棉、毛毡、木丝吸声板等。
57.一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和图2,底座装置还包括排水泵4以及弧形隔板14,弧形隔板14的相对两端连接于相邻两外围板12之间以将第一区1a间隔第一子区1a

和第二子区1a

,盖板密封第一子区1a

的顶侧以形成第二室101,排水泵4设置于第二子区1a

中。该实施例中,将排水泵4设置于底座的角落处,既不会影响第二室101中的气流流动,又能兼顾结构紧凑。
58.需要说明的是,一些实施例中,在第一横板131和蒸发器22之间还设置有滤网,气流经滤网过滤后再流经蒸发器22,避免夹杂在气流中的毛絮、头发等杂质缠绕在蒸发器22上。为了便于更换滤网,第一横板131可拆卸地连接于纵板132和对应的外围板12之间,当需要更换滤网时,将第一横板131拆卸下来,将滤网更换后,再将第一横板131安装上去。
59.需要说明的是,上述的底板11、外围板12、纵板132、第二横板133以及弧形隔板14可以是一体成型,例如,一体注塑成型。
60.需要说明的是,纵板132的端部可以与对应的外围板12连接在一起,也可以间隔设置。具体地,请参阅图1,当纵板132的端部与外围板12连接在一起的实施例中,纵板132上设置有通孔,第一子室1021中的气流经通孔进入第二子室1022中,或者第二子室1022中的气流经通孔进入第一子室1021中。
61.在纵板132的端部与外围板12间隔设置的实施例中,第一子室1021中的气流经纵板132的端部和外围板12之间的间隔处进入第二子室1022中,或者第二子室1022中的气流经纵板132的端部和外围板12之间的间隔处进入第一子室1021中。
62.本技术提供的各个实施例/实施方式在不产生矛盾的情况下可以相互组合。
63.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技术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