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可自动侦测消毒的垃圾桶的制作方法

2022-05-06 05:14:07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技术是有关一种垃圾桶,特别涉及一种可自动侦测消毒的垃圾桶。


背景技术:

2.众所周知,在一般人来人往的公共场所,例如大卖场、市集、夜市等等,为了维护场所的干净及整洁,皆会在指定地点设置垃圾桶以供人员丢弃垃圾,并指派清洁人员定时收取垃圾桶的垃圾以及对场所进行清洁。
3.然而当今全球covid-19疫情严峻,病毒或细菌容易附着于垃圾上,并残留于垃圾桶内的空气中,使得病毒或细菌容易在人员打开盖子或收取垃圾时向外传递,导致人员受到病毒或细菌的感染。


技术实现要素:

4.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公开一种可自动侦测消毒的垃圾桶,其透过消毒模块对本体的内部进行消毒,以此达到将本体内部的细菌浓度或病毒浓度降低的目的。
5.为达上述目的,本技术一项实施例提供一种可自动侦测消毒的垃圾桶,其包含有本体、盖体、控制处理模块、转动模块、侦测模块及消毒模块。本体具有容置空间,本体的顶部具有与容置空间相通的容置开口;盖体盖设于容置开口,盖体具有与容置开口相通的丢弃口,盖体的一侧枢设有掀盖,掀盖能够选择性地封闭丢弃口;控制处理模块设于本体;转动模块耦接于控制处理模块,转动模块能够控制掀盖枢转于关闭位置及开启位置;侦测模块耦接于控制处理模块,当侦测模块侦测到有人员靠近,控制处理模块便控制转动模块使掀盖枢转至开启位置;消毒模块设于盖体的内缘且耦接于控制处理模块,当掀盖在关闭位置,控制处理模块便控制消毒模块进行消毒。
6.在本技术另一实施例中,消毒模块为紫外线灯。
7.在本技术另一实施例中,还包括电源模块,其耦接于控制处理模块,电源模块是设于容置空间内。
8.在本技术另一实施例中,本体具有桶身及底座,容置开口设于桶身的顶部,底座连接于桶身相对于容置开口的底部以形成容置空间。
9.在本技术另一实施例中,桶身具有外桶及内桶,外桶位于容置开口的底部并与底座连接以形成容置空间,内桶设于容置空间内并将容置空间区分为互不相通的第一容置空间及第二容置空间,第一容置空间位于第二容置空间靠近盖体的一侧,容置开口设于内桶的顶部,电源模块系设于第二容置空间内。
10.在本技术另一实施例中,内桶的顶部周缘具有凸部,凸部是抵设于外桶的顶部,且凸部位于盖体及外桶之间。
11.在本技术另一实施例中,底座具有卡固槽,外桶的底部是卡固于卡固槽。
12.在本技术另一实施例中,盖体的一侧设有第一枢接部,掀盖具有第二枢接部,第二枢接部枢接于第一枢接部,使掀盖能够枢转于关闭位置及开启位置。
13.在本技术另一实施例中,盖体相对于第二枢接部的另一侧的外缘设有装设槽,盖体的内缘设有安装槽,侦测模块是装设于装设槽,消毒模块安装于安装槽。
14.在本技术另一实施例中,丢弃口的孔径小于容置开口的孔径。
15.本技术透过消毒模块可对容置空间内进行消毒,降低容置空间内的病毒浓度或细菌浓度,以此达到降低病毒或细菌向外传播的可能性。
16.再者,本技术透过控制处理模块、转动模块、侦测模块及电源模块,使本技术的掀盖可自动开启及关闭,让人员可更方便地将垃圾丢入容置空间内,以及减少人员与本技术的接触,降低受到细菌或病毒传染的机率。
附图说明
17.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的可自动侦测消毒的垃圾桶的外观示意图。
18.图2为图1沿a-a剖面线所取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19.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的可自动侦测消毒的垃圾桶的实施状态示意图,用于表示掀盖于开启位置。
20.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的可自动侦测消毒的垃圾桶的实施状态示意图,用于表示掀盖于关闭位置。
21.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的可自动侦测消毒的垃圾桶的方块示意图。
22.附图标记说明:100、可自动侦测消毒的垃圾桶;10、本体;11、容置空间;111、第一容置空间;112、第二容置空间;12、容置开口;13、桶身;131、外桶;132、内桶;133、凸部;14、底座;141、卡固槽;20、盖体;21、丢弃口;22、掀盖;221、第二枢接部;23、第一枢接部;24、装设槽;25、安装槽;30、控制处理模块;40、转动模块;50、侦测模块;60、消毒模块;70、电源模块;p1、关闭位置;p2、开启位置。
具体实施方式
23.为便于说明本技术于上述申请内容一栏中所表示的中心思想,故以具体实施例表达。实施例中各种不同物件是按适于列举说明的比例,而非按实际元件的比例予以绘制,合先叙明。
24.请参阅图1至图5所示,是公开本技术实施例的可自动侦测消毒的垃圾桶100,其包含有本体10、盖体20、控制处理模块30、转动模块40、侦测模块50及消毒模块60。其中,本技术还包括电源模块70。本技术是可在密封状态时,透过消毒模块60对本体10的内部进行消毒,以此将本体10内部的细菌浓度或病毒浓度降低。
25.本体10,其具有容置空间11,本体10的顶部具有与容置空间11相通的容置开口12,容置空间11是可容纳人员所丢弃的废弃物或回收物。如图1至图4所示,在本技术实施例中,本体10还包括桶身13及底座14,桶身13具有外桶131及内桶132,底座14具有卡固槽141,内桶132具有凸部133。外桶131设置于容置开口12的底部并与底座14连接以形成容置空间11;内桶132设于外桶131的容置空间11内,内桶132将容置空间11区分为第一容置空间111及第二容置空间112,容置开口12设于桶身13的顶部,更进一步的,容置空间12设于内桶132的顶部;底座14连接于外桶131相对容置开口12的另一侧以形成容置空间11。
26.第一容置空间111设于第二容置空间112靠近盖体20的一侧,且第一容置空间111
与第二容置空间112互不相通,第一容置空间111用于容纳人员所丢弃的废弃物,第二容置空间112用于提供电源模块70设置;凸部133是设于内桶132的顶部周缘,凸部133是抵设于外桶131的顶部,且凸部133位于盖体20及外桶131之间;卡固槽141提供外桶131 卡固于底座14,以使外桶131与底座14可更稳固的连接。其中,底座14是呈渐扩状,以此让本技术不会因为受到摇晃而轻易地倾倒。
27.盖体20,其盖设于容置开口12,盖体20具有丢弃口21及掀盖22。丢弃口21是与容置开口12相通;掀盖22是枢设于盖体20的一侧,掀盖22能够选择性地封闭丢弃口21。如图1至图4所示,在本技术实施例中,盖体20还包括第一枢接部23、装设槽24及安装槽25,掀盖22具有第二枢接部221。第一枢接部23设于盖体20的一侧,第二枢接部221 枢接于第一枢接部23,使掀盖22能够枢转于关闭位置p1及开启位置p2;装设槽24设于盖体20相对于第二枢接部221的另一侧的外缘,装设槽24可供侦测模块50装设;安装槽 25设于盖体20的内缘,安装槽25可供消毒模块60安装。
28.其中,丢弃口21的孔径小于容置开口12的孔径,以此让容置空间11内的病毒或细菌不易向外传播。另外,在本技术实施例中,安装槽25的数量为两个且设于盖体20的内缘两侧,在其他实施例中,安装槽25也可为环设于盖体20的内缘的环状槽。
29.控制处理模块30,其设于本体10,控制处理模块30是用于控制转动模块40、侦测模块50及消毒模块60。
30.转动模块40,其耦接于控制处理模块30,转动模块40可控制第一枢接部23及第二枢接部221,使掀盖22能够枢转于关闭位置p1及开启位置p2,如图1、图2及图4所示,掀盖22位于关闭位置p1,并将丢弃口21封闭;如图3所示,掀盖22位于开启位置p2,让人员可将废弃物或回收物通过丢弃口21及容置开口12丢入容置空间11内。其中,转动模块40为马达与齿轮的组合,并与第一枢接部23连接,以此使掀盖22能够枢转于关闭位置 p1及开启位置p2。
31.侦测模块50,其耦接于控制处理模块30,且侦测模块50装设于装设槽24中,当侦测模块50侦测到有人员靠近,控制处理模块30便会控制转动模块40将掀盖22枢转至开启位置p2,让人员可将废弃物或回收物通过丢弃口21及容置开口12丢入容置空间11内。其中,侦测模块50为红外线传感器。侦测模块50是用于侦测人员与本体10的距离,当侦测模块50侦测到人员与本体10小于一定距离时(例如小于20公分),控制处理模块30便会控制转动模块40将掀盖22枢转至开启位置p2,让人员可将垃圾丢入容置空间11内。
32.消毒模块60,其耦接于控制处理模块30,且消毒模块60安装于安装槽25中,当掀盖 22于关闭位置p1,控制处理模块30便控制消毒模块60对容置空间11进行消毒。如图4 所示,在本技术实施例中,当侦测模块50并无侦测到人员或人员离开并与本体10大于一定距离(例如大于20公分),控制处理模块30便控制转动模块40将掀盖22回复至关闭位置p1,并控制消毒模块60对容置空间11进行消毒,以此当容置空间11长期处于密封状态时,消毒模块60可使容置空间11内部处于一个低病毒浓度或低细菌浓度的空间,或是当人员刚离开本体10时,消毒模块60可在第一时间进行消毒,降低容置空间11的病毒浓度或细菌浓度,以此降低病毒或细菌向外传播的可能性。
33.其中,如图1至图4所示,在本技术实施例中,消毒模块60为两个安装于安装槽25 的紫外线灯,在其他实施例中,消毒模块60也可为环形的紫外线灯。
34.电源模块70,其耦接于控制处理模块30,且电源模块70设于容置空间11内靠近底
座 14的一侧,电源模块70可提供控制处理模块30、转动模块40、侦测模块50及消毒模块 60的电力,使本技术可在没有外接电源(例如市电)的状况下,持续维持运作。其中,电源模块70为锂电池。
35.本技术在实际使用时,如图3所示,当侦测模块50侦测到有人员靠近,控制处理模块 30便会控制转动模块40将掀盖22枢转至开启位置p2,让人员可将废弃物或回收物通过丢弃口21及容置开口12丢入容置空间11内;如图4所示,当侦测模块50并无侦测到人员或人员离开并与本体10大于一定距离(例如大于20公分),控制处理模块30便控制转动模块40将掀盖22回复至关闭位置p1,使容置空间11处于密封状态,并控制消毒模块60 对容置空间11进行消毒。
36.本技术透过消毒模块60可对容置空间11内进行消毒,降低容置空间11内的病毒浓度或细菌浓度,以此达到降低病毒或细菌向外传播的可能性。
37.再者,本技术透过控制处理模块30、转动模块40、侦测模块50及电源模块70,使本技术的掀盖22可自动开启及关闭,让人员可更方便地将垃圾丢入容置空间11内,以及减少人员与本技术的接触,降低受到细菌或病毒传染的机率。
38.虽然本技术是以一个最佳实施例作说明,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在不脱离本技术精神与范畴下作各种不同形式的改变。以上所举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技术而已,非用以限制本技术的范围。举凡不违本技术精神所从事的种种修改或改变,俱属本技术专利范围。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