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隔膜、电芯组件、电池单体、电池及用电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2-05-01 08:34:18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技术实施例涉及电池生产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隔膜、电芯组件、电池单体、电池及用电装置。


背景技术:

2.为了优化电池内界面粘结及极片组整形,往往在正极片与负极片之间的隔膜上涂覆一层聚合物粘结层,例如pvdf(polyvinylidene fluoride,聚偏二氟乙烯),通过聚合物粘结层不仅能有利于极片和极片卷整形,对于增加极片拐角处层与层之间的间隙和极片吸收与保存电解液(可改善电池寿命)也有一定贡献。
3.但是目前为了优化电池极片的性能,往往会增加隔膜上聚合物物料的涂敷量(即聚合物物料涂覆在隔膜上的面密度),而这样会使隔膜在涂覆过程中出现用量浪费的问题,导致生产成本增加。


技术实现要素:

4.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隔膜、电芯组件、电池单体、电池及用电装置,能够在确保电池极片的性能的情况下,节省隔膜上涂覆的聚合物物料,降低生产成本。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隔膜,用于卷绕在电芯组件的正极片和负极片之间,隔膜包括基膜和涂覆在基膜上的涂敷层,涂敷层在基膜上的面密度沿第一方向逐渐减少;或者涂敷层在基膜上的面密度沿第一方向阶梯式减少;第一方向平行于基膜的长度方向。
6.这样,涂敷层并非是以均匀覆盖的形式涂覆在基膜上的,而是沿着基膜的长度方向逐渐减少或者阶梯式减少,相较于采用均匀涂覆的隔膜,隔膜在与正极片、负极片卷绕形成电芯组件时,基膜上的涂敷层自电芯组件的内圈至外圈呈现为减薄的趋势,即位于电芯组件内圈的隔膜上的涂敷层涂敷量可以得到增加,而位于电芯组件外圈的隔膜上的涂敷层涂敷量可以保持不变,从而在防止位于电芯组件内圈的极片轻易发生打皱,优化极片性能的情况下,节省隔膜上涂覆的聚合物物料,降低生产成本。
7.在一些实施例中,涂敷层在基膜上呈岛状分布。这样,可以为卷绕后形成的电芯组件在充放电循环过程中极片的膨胀提供空间,解决极片膨胀引起的电池鼓包以及电池性能衰减等问题。
8.本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电芯组件,包括正极片、负极片和上述实施例中的隔膜,电芯组件由正极片、负极片及位于正极片和负极片之间的隔膜沿同一方向卷绕而成。这样,通过采用上述实施例中的隔膜,能够在防止位于电芯组件内圈的极片轻易发生打皱,优化极片性能的情况下,节省隔膜上涂覆的聚合物物料,降低生产成本。
9.在一些实施例中,隔膜位于电芯组件内圈的一端处的涂敷层的面密度为3g/m2。这样,可以使隔膜位于电芯组件内圈的一端处的涂敷层的涂敷量,处于相对较高的位置。
10.在一些实施例中,隔膜位于电芯组件外圈的一端处的涂敷层的面密度为0.5g/m2。
这样,可以使隔膜位于电芯组件外圈的一端处的涂敷层的涂敷量,处于相对较低的位置。
11.在一些实施例中,隔膜每向电芯组件的外圈增加一米,涂敷层在基膜上的面密度沿第一方向减少0.2g/m2。这样,可以使基膜上涂覆的涂敷层,由电芯组件的内圈至电芯组件的外圈呈现为逐渐减薄的趋势。
12.在一些实施例中,隔膜每向电芯组件的外圈增加一层,涂敷层在基膜上的面密度沿第一方向减少0.05g/m2。这样,可以使基膜上涂覆的涂敷层,由电芯组件的内圈至电芯组件的外圈呈现为阶梯式减薄的趋势。
13.在一些实施例中,涂敷层在基膜上的涂敷量沿第二方向逐渐减少,或者涂敷层在基膜上的涂敷量沿第二方向阶梯式减少;第二方向平行于基膜的宽度方向且指向电芯组件的底部。这样,能够在提高电芯组件顶部吸收并保存电解液能力,改善电池循环性能的情况下,节省隔膜上涂覆的聚合物物料,降低生产成本。
14.本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电池单体,包括上述实施例中的电芯组件。
15.本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电池,包括壳体、顶盖和上述实施例中的电芯组件,壳体具有空腔及连通空腔的开口;顶盖与壳体连接、并封闭壳体的开口;电芯组件设置在壳体的空腔内。
16.本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用电装置,包括上述实施例中的电池。
17.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隔膜、电芯组件、电池单体、电池及用电装置,将涂覆在基膜上的涂敷层以非均匀覆盖的形式涂敷,即涂敷层在基膜上的面密度沿第一方向逐渐减少,或者涂敷层在基膜上的面密度沿第一方向阶梯式减少,这样,涂敷层并非是以均匀覆盖的形式涂覆在基膜上的,而是沿着基膜的长度方向逐渐减少或者阶梯式减少,相较于采用均匀涂覆的隔膜,隔膜在与正极片、负极片卷绕形成电芯组件时,基膜上的涂敷层自电芯组件的内圈至外圈呈现为减薄的趋势,即位于电芯组件内圈的隔膜上的涂敷层涂敷量可以得到增加,而位于电芯组件外圈的隔膜上的涂敷层涂敷量可以保持不变,从而在防止位于电芯组件内圈的极片轻易发生打皱,优化极片性能的情况下,节省隔膜上涂覆的聚合物物料,降低生产成本。
附图说明
18.一个或多个实施例通过与之对应的附图中的图片进行示例性说明,这些示例性说明并不构成对实施例的限定,附图中具有相同参考数字标号的元件表示为类似的元件,除非有特别申明,附图中的图不构成比例限制。
19.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隔膜沿长度方向的断面结构示意图;
20.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隔膜沿长度方向的断面结构示意图;
21.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隔膜卷绕在正极片、负极片之间的卷绕结构示意图;
22.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电池单体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23.图5是图4所示电池单体中电芯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24.图6是图4所示电池单体中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25.附图表示:10、隔膜;11、基膜;12、涂敷层;20、正极片;30、负极片;100、电芯组件;200、壳体;210、空腔;220、开口;300、顶盖。
具体实施方式
26.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技术方案的实施例进行详细的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因此只作为示例,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
27.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技术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技术;本技术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说明中的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它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
28.在本技术实施例的描述中,技术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别不同对象,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特定顺序或主次关系。在本技术实施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29.在本文中提及“实施例”意味着,结合实施例描述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包含在本技术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在说明书中的各个位置出现该短语并不一定均是指相同的实施例,也不是与其它实施例互斥的独立的或备选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显式地和隐式地理解的是,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可以与其它实施例相结合。
30.在本技术实施例的描述中,术语“和/或”仅仅是一种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另外,本文中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
31.在本技术实施例的描述中,术语“多个”指的是两个以上(包括两个),同理,“多组”指的是两组以上(包括两组),“多片”指的是两片以上(包括两片)。
32.在本技术实施例的描述中,技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实施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实施例的限制。
33.在本技术实施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技术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也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实施例中的具体含义。
34.随着清洁能源的重要性日益凸显,电池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广泛,对于电池使用性能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而隔膜作为电池结构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位于电芯组件的正极片和负极片之间,起到隔绝正极片和负极片的作用,隔膜的性能直接影响电池的内阻、放电容量、循环寿命和安全性能。目前为了提高电池的使用性能,通常采用在聚丙烯或聚乙烯微孔膜上涂覆性能稳定的聚合物粘结层,聚合物粘结层作为隔膜的涂层,通过自身的亲液性,可以改善隔膜对电解液的润湿性。例如,相较于仅采用微孔膜的隔膜,涂覆pvdf后的隔膜不仅具有良好的润湿性,而且还增加了极片的粘结力及电池的安全性。
35.申请人注意到,目前隔膜上常见的涂覆形式是在基膜上进行均匀涂覆,这种涂覆形式对涂覆设备的要求简单,生产效率高。但是如果为了优化电池极片性能,需要在处于电
池极片某些部位的隔膜上增加聚合物涂敷量,那么这种均匀涂覆的形式会造成聚合物物料浪费。例如极片卷绕后的电芯组件在热压整形时的内外层温度差(热量由外层的热压板逐步向电芯组件内层传递),会导致电芯组件内圈的极片易发生打皱。为了解决该问题,常用方法之一是增加隔膜上的聚合物涂敷量,如隔膜上的聚合物涂敷量从原来的2g/m2(克/平方米)增加至3g/m2。但是隔膜采用这样的涂覆形式后,容易造成聚合物物料的浪费,因为电芯组件外圈的极片不易发生打皱。此处电芯组件的内圈与电芯组件的外圈是相对而言的,电芯组件的内圈指电芯组件在卷绕时靠近开始卷绕的部分,电芯组件的外圈指电芯组件在卷绕时靠近结束卷绕的部分。
36.为了解决隔膜上的聚合物涂敷量在采用均匀涂覆的形式时,易造成聚合物物料的浪费,增加生产成本的问题,申请人发现,可以通过在隔膜上采用非均匀涂覆聚合物的形式,具体地,将涂覆在隔膜上的聚合物的涂敷量沿隔膜的长度方向减少,使隔膜上的聚合物涂层沿隔膜的长度方向呈现为减薄的趋势。此处出现的隔膜的长度方向指向隔膜的其中一侧,即这里沿长度方向减少(或减薄)即沿指向隔膜的另一侧的长度方向增加(或增厚)。
37.在采用这样的涂层的隔膜中,聚合物在隔膜上的涂敷量沿隔膜的长度方向减少,而隔膜的长度方向对应于电芯组件的卷绕方向,即聚合物在隔膜上的涂敷量自电芯组件的内圈至外圈减少,这样,相较于采用均匀涂覆形式的隔膜,隔膜在与正极片、负极片卷绕形成电芯组件时,位于电芯组件内圈(即靠近隔膜开始卷绕的一端)的隔膜的聚合物涂敷量可以得到增加,而位于电芯组件外圈(即靠近隔膜结束卷绕的一端)的隔膜的聚合物涂敷量可以保持不变。从而在防止位于电芯组件内圈的极片轻易发生打皱,优化极片性能的情况下,实现隔膜上涂覆的涂层“该多的地方多,不该多的地方不浪费”,节省隔膜上涂覆的聚合物物料,降低生产成本。
38.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隔膜可以但不限用于锂硫电池、钠离子电池或镁离子电池。
39.如图1至图3所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隔膜10用于卷绕在电芯组件的正极片20和负极片30之间,隔膜10包括基膜11和涂覆在基膜11上的涂敷层12,涂敷层12在基膜11上的面密度沿第一方向x逐渐减少;或者涂敷层12在基膜11上的面密度沿第一方向x阶梯式减少;第一方向x平行于基膜11的长度方向。
40.基膜11为隔膜10的主体部分,用于形成基材层,基膜11可以采用聚丙烯或聚乙烯微孔膜,涂敷层12为采用聚合物材料(例如pvdf)涂覆在基膜11上的涂层部分,涂敷层12在基膜11上的面密度表示聚合物材料在基膜11上的涂敷量大小。
41.而涂敷层12在基膜11上的面密度沿第一方向x(平行于基膜11的长度方向)逐渐减少,意味着随基膜11长度的变化,聚合物材料在基膜11上的涂敷量呈连续变化;
42.涂敷层12在基膜11上的面密度沿第一方向x阶梯式减少,意味着随基膜11长度的变化,聚合物材料在基膜11上的涂敷量呈非连续变化。
43.无论是聚合物材料的涂敷量随基膜11长度的变化呈连续变化,还是非连续变化(指阶梯式变化),涂敷层12在基膜11上的面密度沿第一方向x都呈现为减少的趋势,即涂敷层12在基膜11上沿第一方向x呈现为减薄的趋势,这样,相较于采用均匀涂覆的隔膜10,隔膜10在与正极片20、负极片30卷绕形成电芯组件时,基膜11上的涂敷层12自电芯组件的内圈至外圈呈现为减薄的趋势,即位于电芯组件内圈的隔膜10上的涂敷层12涂敷量可以得到增加,而位于电芯组件外圈的隔膜10上的涂敷层12涂敷量可以保持不变,从而在防止位于
电芯组件内圈的极片轻易发生打皱,优化极片性能的情况下,节省隔膜10上涂覆的聚合物物料,降低生产成本。
44.此处第一方向x是沿基膜11的长度方向指向基膜11的其中一侧,即沿第一方向x减少(或减薄)意味着沿第一方向x的反向增加(或增厚)。
45.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可选地,涂敷层12在基膜11上呈岛状分布。
46.岛状分布指涂敷层12在基膜11上呈现为一个个相互分散、彼此之间具有间隔的岛状结构。
47.通过使涂敷层12在基膜11上呈现为岛状分布,可以为卷绕后形成的电芯组件在充放电循环过程中极片的膨胀提供空间,解决极片膨胀引起的电池鼓包以及电池性能衰减等问题。
48.在对基膜11喷涂聚合物时,在基膜11上的不同位置进行喷射,使基膜11上最终形成的涂敷层12由多个间隔的岛状结构构成,使得涂敷层12整体呈现为岛状结构,还可以在喷涂时人为控制每个岛状结构的位置和尺寸,依据涂敷层12减薄的趋势进行喷涂。
49.为了实现喷涂时的自动闭环管控,将聚合物的涂敷量与隔膜10前进距离关联,根据隔膜10移动距离自动调整喷涂量。从隔膜10喷涂的起始点开始,聚合物的涂敷量逐渐或阶梯式减少,到达隔膜10喷涂的收尾点时,添加定位线或定位孔,然后进行下一条隔膜10的喷涂,反复进行做成隔膜10大卷,以便与正极片20、负极片30进行卷绕。在隔膜10与正极片20、负极片30卷绕时,监控装置可以根据定位线或定位孔的位置自动识别隔膜10的头部和尾部,以便在上一电芯组件卷绕完成后及时切断,然后进行下一电芯组件的卷绕。
50.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电芯组件包括正极片20、负极片30和隔膜10,电芯组件由正极片20、负极片30及位于正极片20和负极片30之间的隔膜10沿同一方向卷绕而成。其中,隔膜10包括基膜11和涂覆在基膜11上的涂敷层12,涂敷层12在基膜11上的面密度沿第一方向x逐渐减少;或者涂敷层12在基膜11上的面密度沿第一方向x阶梯式减少;第一方向x平行于基膜11的长度方向。隔膜10上的涂敷层12的面密度较大的一端位于电芯组件的内圈。
51.电芯组件是电池单体中发生电化学反应的部件。电池单体的壳体200内可以包含一个或更多个电芯组件。电芯组件由正极片20和负极片30卷绕形成,并且通常在正极片20与负极片30之间设有隔膜10。正极片20和负极片30具有活性物质的部分构成电芯组件的主体部,正极片20和负极片30不具有活性物质的部分各自构成极耳。正极片20极耳和负极片30极耳可以共同位于电芯组件的一端或是分别位于电芯组件的两端。在电池的充放电过程中,正极活性物质和负极活性物质与电解液发生反应,极耳可以连接电极端子以形成电流回路。
52.隔膜10上涂敷层12的面密度较大的一端位于电芯组件的内圈,意味着自电芯组件的内圈至电芯组件的外圈,隔膜10上的涂敷层12的面密度呈减少的趋势,即隔膜10上的涂敷层12呈现为减薄的趋势。
53.通过在电芯组件中采用上述实施例中的隔膜10后,位于电芯组件内圈的隔膜10上的涂敷层12涂敷量可以得到增加,而位于电芯组件外圈的隔膜10上的涂敷层12涂敷量可以保持不变,从而在防止位于电芯组件内圈的极片轻易发生打皱,优化极片性能的情况下,节省隔膜10上涂覆的聚合物物料,降低生产成本。
54.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可选地,隔膜10位于电芯组件内圈的一端处的涂敷层
12的面密度为3g/m2;隔膜10位于电芯组件外圈的一端处的涂敷层12的面密度为0.5g/m2;在涂敷层12的面密度连续变化的情况下,隔膜10每向电芯组件的外圈增加一米,涂敷层12在基膜11上的面密度沿第一方向x减少0.2g/m2;或者在涂敷层12的面密度阶梯式变化的情况下,隔膜10每向电芯组件的外圈增加一层,涂敷层12在基膜11上的面密度沿第一方向x减少0.05g/m2。
55.隔膜10每向电芯组件的外圈增加一层,指自电芯组件的内圈至电芯组件的外圈,隔膜10在卷绕时每出现一次拐角,隔膜10的层数加一。
56.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可选地,涂敷层12在基膜11上的涂敷量沿第二方向逐渐减少,或者涂敷层12在基膜11上的涂敷量沿第二方向阶梯式减少;第二方向平行于基膜11的宽度方向且指向电芯组件的底部。
57.涂敷层12在基膜11上的面密度沿第二方向(平行于基膜11的宽度方向)逐渐减少,意味着随基膜11宽度的变化,聚合物材料在基膜11上的涂敷量呈连续变化;
58.涂敷层12在基膜11上的面密度沿第二方向阶梯式减少,意味着随基膜11宽度的变化,聚合物材料在基膜11上的涂敷量呈非连续变化。
59.电芯组件的底部指电芯组件位于电池单体底部的部分,电池单体的底部即电池单体在使用过程中,电池单体在重力方向上处于下方的部分,相应地,电芯组件的顶部指电芯组件位于电池单体顶部的部分,电池单体的顶部即电池单体在使用过程中,电池单体在重力方向上处于上方的部分。
60.无论是聚合物材料的涂敷量随基膜11宽度的变化呈连续变化,还是非连续变化(指阶梯式变化),涂敷层12在基膜11上的面密度沿第二方向都呈现为减少的趋势,即涂敷层12在基膜11上沿第二方向呈现为减薄的趋势,这样,隔膜10在与正极片20、负极片30卷绕形成电芯组件时,相较于采用均匀涂覆的隔膜10,基膜11上的涂敷层12自电芯组件的顶部至底部呈现为减薄的趋势,即位于电芯组件顶部的隔膜10上的涂敷层12涂敷量可以得到增加,而位于电芯组件底部的隔膜10上的涂敷层12涂敷量可以保持不变,从而在提高电芯组件顶部吸收并保存电解液能力(电芯组件顶部由于重力作用缺乏电解液的浸润),改善电池循环性能的情况下,节省隔膜10上涂覆的聚合物物料,降低生产成本。
61.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可选地,电芯组件最顶部的隔膜10上的涂敷层12的面密度为2g/m2,隔膜10每向电芯组件的底部变化一米,隔膜10上的涂敷层12的面密度减少10g/m2,电芯组件最底部的隔膜10上的涂敷层12的面密度为1g/m2。
62.对于涂敷层12的面密度沿基膜11宽度方向有差异的隔膜10,在喷涂时,可以将喷嘴数量/喷嘴大小/喷嘴内压与基膜11的宽度尺寸关联,即需要喷涂量多的一侧可通过增加喷嘴数量/增大喷嘴大小/提升喷嘴内压等措施,使该侧涂敷层12的面密度得到增加,同时可以在隔膜10上标注箭头以识别喷涂量变化的趋势,以便后续根据箭头标识进行正确的卷绕。
63.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可选地,还可以在电芯组件的拐角部分,局部增加隔膜10上的涂敷层12的面密度,从而增加电芯组件的拐角处层与层之间的间隔,降低电芯组件拐角部分的极片断裂风险。
64.如图4至图6所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电池单体,电池单体包括壳体200、顶盖300和上述实施例中的电芯组件100,壳体200具有空腔210及连通空腔210的开口220;顶盖
300与壳体200连接、并封闭开口220;电芯组件100设置在空腔210内。
65.其中,每个电池单体可以为二次电池或一次电池;电池单体可呈圆柱体、扁平体、长方体或其它形状等。
66.顶盖300是指盖合于壳体200的开口220处以将电池单体的内部环境隔绝于外部环境的部件。不限地,顶盖300的形状可以与壳体200的形状相适应以配合壳体200。可选地,顶盖300可以由具有一定硬度和强度的材质(如铝合金)制成,这样,顶盖300在受挤压碰撞时就不易发生形变,使电池单体能够具备更高的结构强度,安全性能也可以有所提高。顶盖300上可以设置有如电极端子等的功能性部件。电极端子可以用于与电芯组件100电连接,以用于输出或输入电池单体的电能。在一些实施例中,顶盖300上还可以设置有用于在电池单体的内部压力或温度达到阈值时泄放内部压力的泄压机构。顶盖300的材质也可以是多种的,比如,铜、铁、铝、不锈钢、铝合金、塑胶等,本技术实施例对此不作特殊限制。在一些实施例中,在顶盖300的内侧还可以设置有绝缘件,绝缘件可以用于隔离壳体200内的电连接部件与顶盖300,以降低短路的风险。示例性的,绝缘件可以是塑料、橡胶等。
67.壳体200是用于配合顶盖300以形成电池单体的内部环境的组件,其中,形成的内部环境可以用于容纳电芯组件100、电解液以及其他部件。壳体200可以是多种形状和多种尺寸的,例如长方体形、圆柱体形、六棱柱形等。具体地,壳体200的形状可以根据电芯组件100的具体形状和尺寸大小来确定。壳体200的材质可以是多种,比如,铜、铁、铝、不锈钢、铝合金、塑胶等,本技术实施例对此不作特殊限制。
68.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包括上述实施例中的电池单体的电池,在电池中,电池单体可以是多个,多个电池单体之间可串联或并联或混联,混联是指多个电池单体中既有串联又有并联。多个电池单体之间可直接串联或并联或混联在一起,再将多个电池单体构成的整体容纳于箱体内;当然,电池也可以是多个电池单体先串联或并联或混联组成电池模块形式,多个电池模块再串联或并联或混联形成一个整体,并容纳于箱体内。电池还可以包括其他结构,例如,该电池还可以包括汇流部件,用于实现多个电池单体之间的电连接。
69.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使用上述实施例中的电池作为电源的用电装置,用电装置可以为但不限于手机、平板、笔记本电脑、电动玩具、电动工具、电瓶车、电动汽车、轮船、航天器等等。其中,电动玩具可以包括固定式或移动式的电动玩具,例如,游戏机、电动汽车玩具、电动轮船玩具和电动飞机玩具等等,航天器可以包括飞机、火箭、航天飞机和宇宙飞船等等。
70.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技术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技术的权利要求和说明书的范围当中。尤其是,只要不存在结构冲突,各个实施例中所提到的各项技术特征均可以任意方式组合起来。本技术并不局限于文中公开的特定实施例,而是包括落入权利要求的范围内的所有技术方案。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