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建筑设计用暖通风管安装机构的制作方法

2022-05-01 04:17:43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技术涉及管道安装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建筑设计用暖通风管安装机构。


背景技术:

2.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活动的场所大都安装上了供暖设备,继而保持室内的温度和空气流通,给室内活动的人员提供一个舒适且安全的活动环境,但是想要让室内多个空间均能供上暖气,就需要在室内铺设上暖通风管,在铺设暖通风管时就需要用到安装机构,继而将其与墙顶面连接,完成对管道的铺设。
3.现有的暖通风管长度很长,在搬运和存放时很不方便,在安装时,由于暖通风管太长,导致重量很大,不便于操作人员进行安装,工作强度大。
4.为此,我们提出了一种建筑设计用暖通风管安装机构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5.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建筑设计用暖通风管安装机构,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现有的暖通风管长度很长,在搬运和存放时很不方便,在安装时,由于暖通风管太长,导致重量很大,不便于操作人员进行安装,工作强度大的问题。
6.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7.一种建筑设计用暖通风管安装机构,包括固定框,所述固定框顶部对称固定连接有两个支柱,两个所述支柱顶面均固定连接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固定在屋顶,所述固定框内放置有暖风管,所述固定框上设置有用于固定暖风管的固定机构,所述暖风管一端外侧面固定套接有第一套管,所述暖风管上活动套设有第二套管,所述第二套管外侧面对称开设有安装槽,并在所述安装槽内转动铰接有转动杆,所述转动杆底端固定连接有圆形板,所述圆形板上固定安装有用于将转动杆固定在活动槽中的限位机构。
8.进一步的,所述固定机构包括分别螺纹贯穿固定框侧壁和顶部的螺纹杆以及固定连接在螺纹杆远离固定框一端的抵板。
9.进一步的,所述暖风管远离第一套管一端外侧面固定套接有第一限位框,所述第二套管一端外侧面固定套接有第二限位框。
10.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套管的外侧尺寸与第二套管的内侧尺寸相同,所述第一套管吻合插入第二套管中,所述第一套管上开设有用于转动杆摆动的活动槽。
11.进一步的,所述限位机构包括滑动套接在转动杆外侧面的滑动板以及套设在转动杆外侧面的复位弹簧,所述复位弹簧两端分别与滑动板底面、圆形板顶面固定。
12.进一步的,所述滑动板底面固定连接有半圆环,所述半圆环的数量为两个且呈对称设置。
13.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套管底面开设有与安装槽相连通的卡槽,用于对滑动板限位。
14.综上所述,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
15.1、本技术通过暖风管、第一套管、第二套管、转动杆、活动槽以及限位机构的配合
使用,在拼接暖风管时,先将转动杆转动至水平状态,再将固定有第一套管的暖风管端部插入进第二套管中,然后将滑动板向圆形板方向移动,压缩复位弹簧,同时将转动杆转动到竖直状态,松开滑动板,利用复位弹簧的复位作用带动滑动板回弹并卡进卡槽中,从而将转动杆固定在活动槽中,进而实现暖风管的快速拼接,便于安装和拆卸,提高了装置的实用性。
16.2、本技术通过固定框、支柱、固定板以及固定机构的配合使用,旋拧螺纹杆使得抵板逐渐贴近暖风管侧壁,从两侧和顶部对暖风管进行固定,尽量防止暖风管在固定框上发生晃动现象,同时适用对多种不同尺寸的暖风管进行稳定固定,提高了装置的适用范围。
附图说明
17.图1是本技术提出的一种建筑设计用暖通风管安装机构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18.图2是本技术提出的一种建筑设计用暖通风管安装机构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19.图3是本技术提出的一种建筑设计用暖通风管安装机构中第二套管、第二限位框、安装腔、转动杆以及限位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20.图4是图3中a处结构的放大示意图。
21.图中:1、暖风管;2、第一限位框;3、第一套管;4、第二套管;5、第二限位框;6、安装槽;7、转动杆;8、活动槽;9、滑动板;10、圆形板;11、复位弹簧;12、半圆环;13、固定框;14、支柱;15、固定板;16、螺纹杆;17、抵板。
具体实施方式
22.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23.参照图1-3,一种建筑设计用暖通风管安装机构,包括固定框13,固定框13顶部对称固定连接有两个支柱14,两个支柱14顶面均固定连接有固定板15,固定板15通过紧固螺栓固定在屋顶,固定框13内放置有暖风管1;通过固定框13、支柱14以及固定板15的配合使用,可以将暖风管1设置在屋顶,对暖风管1起到稳定支撑;固定框13上设置有用于固定暖风管1的固定机构,可将暖风管1牢固地固定在固定框13上,且适用于多种不同尺寸的暖风管1,适用性强;
24.暖风管1一端外侧面固定套接有第一套管3,暖风管1上活动套设有第二套管4,第二套管4外侧面对称开设有安装槽6,并在安装槽6内转动铰接有转动杆7,转动杆7底端固定连接有圆形板10,圆形板10上固定安装有用于将转动杆7固定在活动槽8中的限位机构;通过限位机构、转动杆7以及活动槽8的配合使用,在拼接暖风管1时,将转动杆7转动至水平状态,再将固定有第一套管3的暖风管1端部插进第二套管4中,再将水平状态的转动杆7转动到竖直状态,利用限位机构将转动杆7固定在活动槽8中,从而将暖风管1稳定固定在固定框13上,实现了暖风管1的快速拼接,提高了装置的实用性。
25.参照图2,固定机构包括分别螺纹贯穿固定框13侧壁和顶部的螺纹杆16以及固定连接在螺纹杆16远离固定框13一端的抵板17;通过设置固定机构,旋拧螺纹杆16使得多个抵板17向远离螺纹杆16的方向移动,从而将暖风管1固定在固定框13内,且适用于多种不同尺寸的暖通风管,增大了装置的适用范围。
26.参照图2-3,暖风管1远离第一套管3一端外侧面固定套接有第一限位框2,第二套
管4一端外侧面固定套接有第二限位框5;通过第一限位框2与第二限位框5的相互配合,使得第二套管4可以卡在暖风管1的端部,尽量防止第二套管4与暖风管1意外脱离。
27.参照图1-3,第一套管3的外侧尺寸与第二套管4的内侧尺寸相同,第一套管3吻合插入第二套管4中;在拼接暖风管1时,将暖风管1固定有第一套管3的一端插进固定在另一暖风管1一端的第二套管4中,尺寸吻合,尽量防止多个暖风管1拼接后发生晃动的现象;第一套管3上开设有用于转动杆7摆动的活动槽8;在拼接暖风管1时,需要通过转动杆7将第一套管3卡紧在第二套管4中,设置活动槽8是为了让转动杆7卡进第一套管3中,从而使得拼接更加牢固和稳定。
28.参照图3-4,限位机构包括滑动套接在转动杆7外侧面的滑动板9以及套设在转动杆7外侧面的复位弹簧11,复位弹簧11两端分别与滑动板9底面、圆形板10顶面固定,第二套管4底面开设有与安装槽6相连通的卡槽,用于对滑动板9限位;通过设置限位机构,在暖风管1以及第一套管3插进第二套管4中后,将滑动板9向圆形板10方向移动,使得复位弹簧11压缩,当转动杆7转动到竖直方向时,松开滑动板9,此时复位弹簧11复位带动滑动板9回弹并卡进卡槽中,从而将转动杆7固定在活动槽8中,实现暖风管1的快速以及稳定拼接。
29.参照图4,滑动板9底面固定连接有半圆环12,半圆环12的数量为两个且呈对称设置;在下压滑动板9时,可将手指插进半圆环12中,便于操作,简单实用。
30.现对本技术的操作原理做如下描述:
31.本技术中,先将暖风管1放置在固定框13上,通过旋拧螺纹杆16带动抵板17逐渐贴近暖风管1侧壁,进而从两侧和顶部对暖风管1进行稳定固定。
32.在拼接暖风管1时,先将两侧的转动杆7转动到水平状态,再将固定有第一套管3的暖风管1端部插进另一暖风管1一端第二套管4中,然后把手指插进半圆环12中将滑动板9向圆形板10方向移动,从而压缩复位弹簧11,再将转动杆7转动到竖直状态,然后松开滑动板9,此时复位弹簧11复位带动滑动板9回弹并卡进第二套管4底部的卡槽中,进而将转动杆7固定在活动槽8中,实现了暖风管1的快速拼接。
33.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技术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