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立式多级泵的制作方法

2022-04-30 18:32:13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涉及立式多级泵。
2.本技术基于2019年9月26日在日本技术的特愿2019-175846号及2019年9月26日在日本技术的特愿2019-175166号主张优先权,并将其内容引用在本说明书中。


背景技术:

3.下述专利文献1的图1公开了组装于流体设备的配管的中途而使用的立式多级泵。该立式多级泵具有:沿铅直方向延伸的旋转轴;固定于该旋转轴固定的多个叶轮;收容该多个叶轮并在下端具备第1级叶轮的吸入口的多级泵室;以及具备沿水平方向延伸的吸入嘴并形成使该吸入嘴与上述吸入口连通的连通空间的下部壳体。
4.现有技术文献
5.专利文献
6.专利文献1:日本特表2017-531757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

7.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8.在这样的立式多级泵中,从吸入嘴沿水平方向被吸入的流体在下部壳体的连通空间中使流路朝向吸入口改变大致90度,并在该流路改变后立即流入叶轮。流体在这样的流路变更时产生大量回转漩涡。该回转漩涡由于妨碍流体流动、产生流体损失而使泵的吸入性能下降。因此,在流体为高温水或在高地等处使用的情况下,可能难以吸入流体。
9.本发明是鉴于上述问题提出的,目的在于提供能够抑制泵的吸入性能下降的立式多级泵。
10.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11.本发明一方案的立式多级泵具有:旋转轴,其沿铅直方向延伸;多个叶轮,其固定于所述旋转轴;多级泵室,其收容多个所述叶轮,并在下端具备第1级叶轮的吸入口;下部壳体,其具备沿水平方向延伸的吸入嘴,形成使所述吸入嘴与所述吸入口连通的连通空间;以及内筒部件,其夹在所述多级泵室与所述下部壳体之间,使所述连通空间在铅直方向上扩张。
12.也可以是,在上述立式多级泵的基础上,具有环状壁,其与所述内筒部件的周壁相比朝向所述内筒部件的内侧突出。
13.另外,也可以是,在上述立式多级泵的基础上,所述环状壁的内端缘的中心相对于所述吸入口的中心偏心。
14.另外,也可以是,在上述立式多级泵的基础上,具有圆筒引导部,其从所述内筒部件的下端开口沿铅直方向延伸至所述吸入口。
15.另外,也可以是,在上述立式多级泵的基础上,具有设置在所述圆筒引导部的内侧的整流格栅。
16.另外,也可以是,在上述立式多级泵的基础上,所述圆筒引导部的中心相对于所述吸入口的中心偏心。
17.另外,也可以是,在上述立式多级泵的基础上,具有:第1回转防止板,其在所述下部壳体的所述连通空间中朝向所述旋转轴的中心轴沿径向延伸;以及第2回转防止板,其在所述内筒部件的内侧朝向所述旋转轴的中心轴沿径向延伸。
18.本发明一方案的立式多级泵具有:旋转轴,其沿铅直方向延伸;多个叶轮,其固定于所述旋转轴;多级泵室,其收容多个所述叶轮,并在下端具备第1级叶轮的第1吸入口;以及下部壳体,其具备沿水平方向延伸的吸入嘴,形成使所述吸入嘴与所述第1吸入口连通的连通空间,所述第1吸入口形成得比自第2级起的叶轮的第2吸入口大。
19.也可以是,在上述立式多级泵的基础上,具有回转防止板,其在所述连通空间中朝向所述旋转轴的中心轴沿径向延伸。
20.另外,也可以是,在上述立式多级泵的基础上,具有隆起部,其在所述连通空间的底面隆起为以所述旋转轴为中心的圆锥状。
21.另外,也可以是,在上述立式多级泵的基础上,具有引导部,其在所述连通空间中配置在所述吸入嘴的延长线上,从水平方向朝向铅直方向上方弯曲。
22.另外,也可以是,在上述立式多级泵的基础上,所述吸入嘴的出口直径与所述吸入嘴的入口直径相比扩径。
23.发明效果
24.根据上述本发明的方式,能够抑制泵的吸入性能下降。
附图说明
25.图1是示出第1实施方式的立式多级泵的整体构成的剖视图。
26.图2是示出第1实施方式的立式多级泵的要部构成的剖视图。
27.图3是示出第1实施方式的一个变形例的立式多级泵的要部构成的剖视图。
28.图4是示出第1实施方式的一个变形例的立式多级泵的要部构成的剖视图。
29.图5是示出第1实施方式的一个变形例的立式多级泵的要部构成的剖视图。
30.图6是示出第2实施方式的立式多级泵的要部构成的剖视图。
31.图7是示出第3实施方式的立式多级泵的要部构成的剖视图。
32.图8是示出第4实施方式的立式多级泵的要部构成的剖视图。
33.图9是示出第4实施方式的立式多级泵所具有的引导部的俯视图。
34.图10是示出第4实施方式的一个变形例的立式多级泵的要部构成的剖视图。
35.图11是示出第5实施方式的立式多级泵的要部构成的剖视图。
36.图12是示出第6实施方式的立式多级泵的要部构成的剖视图。
37.图13是示出第6实施方式的一个变形例的立式多级泵的要部构成的剖视图。
38.图14是示出第6实施方式的一个变形例的立式多级泵所具有的圆筒引导部70的仰视图。
39.图15是示出第6实施方式的一个变形例的立式多级泵的要部构成的剖视图。
40.图16是示出第7实施方式的立式多级泵的要部构成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41.以下参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
42.(第1实施方式)
43.图1是示出第1实施方式的立式多级泵1的整体构成的剖视图。
44.如图1所示,立式多级泵1具有马达部10、联轴器部20和泵部30。泵部30具有沿铅直方向延伸的旋转轴2。在以下的说明中,将旋转轴2的中心轴o延伸的方向(铅直方向)称为轴向,将与中心轴o正交的方向称为径向,将环绕中心轴o的方向称为周向。
45.马达部10配置于泵部30的上方,经由联轴器3与旋转轴2连接。马达部10借助联轴器部20的托架21支承于泵部30。该马达部10以指定的转速旋转。需要说明的是,马达部10也可以不以指定的转速旋转,构成为即使是商用电源也能够通过使用逆变器等实现高低速旋转(变速)。
46.联轴器部20具有包围联轴器3的托架21和安装于托架21并覆盖联轴器3的保护部件22。托架21具有供马达部10安装的底座部21a、支承底座部21a的腿部21b、以及供腿部21b竖立设置的盖部21c。底座部21a形成为以中心轴o为中心的环状。
47.腿部21b沿周向隔开间隔地连接于底座部21a的下表面。联轴器3配置在腿部21b之间。保护部件22以封堵腿部21b间的空间的方式安装于腿部21b。盖部21c与腿部21b的下端连接并覆盖泵部30的上部。盖部21c形成为以中心轴o为中心的大致有顶筒状,在其中心形成有供旋转轴2穿插的穿插孔23。
48.在穿插孔23中配置有机械密封部24。机械密封部24轴封旋转轴2和穿插孔23的间隙,防止流体从泵部30经由穿插孔23漏出到外部。在盖部21c的与穿插孔23相比的径向外侧配置有引水栓21c1及排气栓21c2。在旋转轴2上且在泵部30的内部沿轴向隔开间隔地固定有多个叶轮4。
49.叶轮4具有主板5、侧板6及多个叶片7。主板5形成为以中心轴o为中心的圆板状并固定于旋转轴2。侧板6形成为与主板5同轴的环状,与主板5隔开间隙地配置。主板5及侧板6借助多个叶片7连接。由主板5、侧板6及多个叶片7包围的空间成为将流体沿径向引导的流路。侧板6形成叶轮4的吸入口8。
50.泵部30具备收容多个叶轮4的筒状的壳体31。壳体31在内部形成有利用叶轮4使流体升压的多级泵室30a。壳体31具有中间壳体31a、配置于中间壳体31a的上部的上部壳体31b、配置于中间壳体31a的下部的下部壳体31c、以及配置在中间壳体31a及上部壳体31b的外侧的外壳体31d。
51.中间壳体31a对钢板等进行冲压成型以形成为有底筒状,在其底部中央形成有供旋转轴2穿插的开口。中间壳体31a对应于叶轮4的数量而以多段层叠。在中间壳体31a的底部下表面通过焊接而安装有吸入板33。另外,在吸入板33的下表面通过焊接而安装有返回叶片34。并且,在中间壳体31a的底部开口的内壁安装有防止流体从叶轮4的吸入口8的周围泄露的衬环35。
52.上部壳体31b形成为与中间壳体31a相同的有底筒状,层叠于中间壳体31a的最上段。在上部壳体31b的周壁上形成有多个连通孔31b1。外壳体31d形成为包围中间壳体31a及上部壳体31b的径向外侧的圆筒状。外壳体31d在中间壳体31a及上部壳体31b的径向外侧形成与连通孔31b1连通的环状流路。上部壳体31b及外壳体31d的上部由配置于盖部21c的下
表面的壳体罩31e覆盖。
53.下部壳体31c形成与多级泵室30a的下端的吸入口8连通的连通空间s1,并形成与外壳体31d内侧的上述环状流路连通的连通空间s2(第2连通空间)。下部壳体31c具有在内侧形成有连通空间s1的第1框架31c1和包围第1框架31c1的外侧并在与第1框架31c1之间形成连通空间s2的第2框架31c2。
54.第1框架31c1形成为具备凸缘部31c4的有底筒状(大致盘形),该凸缘部31c4形成有连通孔31c3。连通孔31c3沿轴向贯通凸缘部31c4,使上述环状流路与连通空间s2连通。第2框架31c2形成为将第1框架31c1以嵌套状收容的有底筒状。通过使第1框架31c1的凸缘部31c4的外端缘与第2框架31c2的内周面相接,从而在第1框架31c1的外周面与第2框架31c2的内周面之间形成有间隙(连通空间s2)。
55.下部壳体31c具有具有沿水平方向延伸的吸入嘴36和同样地沿水平方向延伸的排出嘴37。吸入嘴36以贯通第2框架31c2的周壁的方式接合并贯通第1框架31c1的周壁而延伸至连通空间s1。排出嘴37与吸入嘴36背靠背配置在同一直线上,以贯通第2框架31c2的周壁的方式接合,且不贯通第1框架31c1的周壁而与连通空间s2连通。
56.在下部壳体31c的下部设有泵台32。泵台32通过壳体螺栓32a及螺母32b与联轴器部20的托架21在轴向上连结。壳体螺栓32a及螺母32b沿周向隔开间隔地设有多个。通过多个壳体螺栓32a及螺母32b的紧固,从而多级中间壳体31a、上部壳体31b、下部壳体31c及壳体罩31e(进一步来说是后述的内筒部件40)在轴向上被夹持。
57.根据上述构成的泵部30,当叶轮4旋转时,流体被从吸入嘴36吸入下部壳体31c的连通空间s1。被吸入下部壳体31c的连通空间s1的流体被从多级泵室30a的下端的吸入口8吸入第1级叶轮4而升压。从第1级叶轮4排出的流体经由由返回叶片34及吸入板33形成的流路被导入下一级叶轮4的吸入侧。
58.流体在像这样被多个叶轮4多级升压后流入上部壳体31b内。流入上部壳体31b内的流体从连通孔31b1经由在上部壳体31b的外侧形成的环状流路而下降,并经由连通孔31c3流入连通空间s2。流入连通空间s2的流体经由与下部壳体31c连接的排出嘴37排出。排出嘴37由于与吸入嘴36配置在同一直线上,因此能够组装于工厂等的流体设备的配管的中途。
59.在这样的立式多级泵1中,流体被从吸入嘴36沿水平方向吸入,在下部壳体31c的连通空间s1中使流路朝向吸入口8改变大致90度而流入叶轮4。流体在这样的流路变更时产生大量回转漩涡。以下参照图2说明具有抑制这样的回转漩涡的产生的特征性构造。
60.图2是示出第1实施方式的立式多级泵1的要部构成的剖视图。
61.如图2所示,立式多级泵1使配置于多级泵室30a下端的第1级叶轮4a的第1吸入口8a形成得比多级泵室30a所具备的自第2级起的叶轮4b的第2吸入口8b大。也就是说,第1吸入口8a的口径d1大于第2吸入口8b的口径d2。
62.另外,上述吸入嘴36的入口直径d4(泵口径)基于所使用的流量按jis标准等同样地确定。自第2级起的叶轮4b的第2吸入口8b的口径d2为由吸入嘴36的入口直径d4决定的标准件的吸入口直径。具体来说,第2吸入口8b的口径d2相对于吸入嘴36的入口直径d4具有1~1.5倍的尺寸。并且,第1吸入口8a的口径d1相对于其第2吸入口8b的口径d2具有1.5~2倍的尺寸。
63.另外,如图2所示,立式多级泵1具有内筒部件40,该内筒部件40夹在上述多级泵室30a(中间壳体31a)与下部壳体31c之间,使连通空间s1在铅直方向上扩张。
64.内筒部件40与中间壳体31a同样地,对钢板等进行冲压成型而形成为有底筒状。中间壳体31a的最下段层叠于该内筒部件40。内筒部件40在底部中央形成有以中心轴o为中心的下端开口41。另外,在内筒部件40的与下端开口41相比的径向外侧形成有能够与下部壳体31c的第1框架31c1的上端开口的内端缘卡合的凹窝部42(层差部)。
65.轴向上的内筒部件40的高度h2相对于中间壳体31a的高度h1具有0.5~2倍的尺寸。假设内筒部件40的高度h2与中间壳体31a的高度h1相同,则能够活用中间壳体31a(无吸入板33、返回叶片34、衬环35)的零部件,以低成本形成内筒部件40。需要说明的是,内筒部件40的圆筒直径d6(内筒部件40的周壁的内径)可以考虑层叠而与中间壳体31a的圆筒直径相同。
66.在内筒部件40的底部下表面通过焊接安装与内筒部件40的周壁相比朝向内筒部件40的内侧突出的环状壁50。环状壁50形成为多纳圈状,其内端缘51围绕中心轴o形成。环状壁50的内径d3相对于由上述吸入嘴36的入口直径d4决定的标准件的吸入口直径(叶轮4b的第2吸入口8b)具有1.5~3倍的尺寸。
67.根据上述构成的立式多级泵1,由于具有沿铅直方向延伸的旋转轴2、固定于旋转轴2的多个叶轮4、收容多个叶轮4并在下端具备第1级叶轮4a的第1吸入口8a的多级泵室30a、具备沿水平方向延伸的吸入嘴36并形成使吸入嘴36与第1吸入口8a连通的连通空间s1的下部壳体31c、以及夹在多级泵室30a与下部壳体31c之间并使连通空间s1在铅直方向上扩张的内筒部件40,因此能够抑制泵的吸入性能下降。
68.即,从吸入嘴36到叶轮4a的第1吸入口8a为止的流体的流动由于从水平方向向铅直方向变化大致90度而产生回转漩涡等湍流,但在其变化90度后,通过利用内筒部件40使连通空间s1在铅直方向上扩张而产生距离,从而能够在流入叶轮4a的第1吸入口8a前使湍流一定程度上得到整流。因此,流入叶轮4a的第1吸入口8a的回转漩涡变少,泵的吸入效率提高。另外,通过使回转漩涡减少,从而能够抑制泵的流路部分的磨耗、劣化,能够提高泵的寿命。
69.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具有与内筒部件40的周壁相比朝向内筒部件40的内侧突出的环状壁50,因此能够对在连通空间s1的外周部分产生的湍流进行整流。因此,流入叶轮4a的第1吸入口8a的回转漩涡变少,泵的吸入效率更加提高。
70.另外,根据上述构成的立式多级泵1,由于具有沿铅直方向延伸的旋转轴2、固定于旋转轴2的多个叶轮4、收容多个叶轮4并在下端具备第1级叶轮4的第1吸入口8a的多级泵室30a、以及具备沿水平方向延伸的吸入嘴36并形成使吸入嘴36与第1吸入口8a连通的连通空间s1的下部壳体31c,第1吸入口8a形成得比多级泵室30a所具备的自第2级起的叶轮4的第2吸入口8b大,因此能够抑制泵的吸入性能下降。
71.即,从吸入嘴36流入连通空间s1的流体在进入叶轮4的吸入口8时因流路变窄而产生回转漩涡等湍流,但由于叶轮4a的第1吸入口8a的口径d1形成得比通常的标准件吸入口直径(第2吸入口8b的口径d2)大,因此能够缓和流路直径的变化。由此,能够使流体的流动接近定常流,抑制流入叶轮4a的第1吸入口8a的湍流(回转漩涡等),因此泵的吸入效率提高。另外,通过使回转漩涡减少,从而能够抑制泵的流路部分的磨耗、劣化,能够提高泵的寿
命。
72.在上述第1实施方式中,能够采用下述图3~图5所示的变形例。
73.图3是示出第1实施方式的一个变形例的立式多级泵1的要部构成的剖视图。
74.在图3所示的立式多级泵1中,配置在多级泵室30a下端的第1级叶轮4a的第1吸入口8a未形成得比多级泵室30a所具备的自第2级起的叶轮4b的第2吸入口8b大。也就是说,第1吸入口8a的口径d1也可以与第2吸入口8b的口径d2(标准件吸入口直径)相等。即使是该构成,只要具有上述内筒部件40,也能够使连通空间s1在铅直方向上扩张以对流体的流动进行整流,抑制泵的吸入性能下降。
75.图4是示出第1实施方式的一个变形例的立式多级泵1的要部构成的剖视图。
76.在图4所示的立式多级泵1中,环状壁50的内端缘51的中心o1相对于叶轮4的吸入口8的中心(中心轴o)偏心。作为一例,环状壁50的内端缘51相对于中心轴o的水平方向的偏心量g1可以是0.1mm~40mm。需要说明的是,从轴向观察环状壁50的内端缘51的俯视形状不限于圆形,也可以是椭圆形。
77.根据该构成,通过使环状壁50的中心o1与叶轮4的吸入口8的中心(中心轴o)错开不一致,从而阻断在流体从吸入嘴36流入下部壳体31c再将流路改变大致90度时产生的回转漩涡向内筒部件40的均匀流入(扰乱流动),能够使回转漩涡减少。通过使该回转漩涡减少,从而能够抑制流体损失,与以往的构造相比,泵的吸入性能提高。
78.图5是示出第1实施方式的一个变形例的立式多级泵1的要部构成的剖视图。
79.在图5所示的立式多级泵1中,未在多级泵室30a(中间壳体31a)与下部壳体31c之间夹入内筒部件40。也就是说,也可以将中间壳体31a直接层叠于下部壳体31c。即使是该构成,只要多级泵室30a的下端配置的第1级叶轮4a的第1吸入口8a形成得比多级泵室30a所具备的自第2级起的叶轮4b的第2吸入口8b大,也能够减少回转漩涡、抑制泵的吸入性能下降。
80.(第2实施方式)
81.接下来,说明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在以下的说明中,对与上述实施方式相同或等同的构成标注同一附图标记,并简化或省略其说明。
82.图6是示出第2实施方式的立式多级泵1的要部构成的剖视图。
83.如图6所示,第2实施方式的立式多级泵1在具有在连通空间s1中朝向旋转轴2的中心轴o沿径向延伸的回转防止板60这方面与上述实施方式不同。
84.如图6所示,回转防止板60形成为矩形板状,在连通空间s1中配置在吸入嘴36的相反侧。回转防止板60与下部壳体31c的第1框架31c1的底部上表面及周壁内表面接合并从第1框架31c1的周壁沿径向延伸至中心轴o。另外,回转防止板60从第1框架31c1的底部上表面起在铅直方向上延伸至与贯通吸入嘴36的中心的延长线l1相比的上方。作为一例,回转防止板60的板厚为3mm并具有70mm
×
75mm的尺寸。
85.根据上述构成,能够利用回转防止板60分割在流体从吸入嘴36流入下部壳体31c再使流路改变90度时产生的回转漩涡使之整流。通过这样的回转漩涡的整流化,从而能够抑制流体损失,与以往的构造相比,泵的吸入性能提高。另外,通过使回转漩涡减少,从而能够抑制泵的流路部分的磨耗、劣化,提高泵的寿命。
86.因此,根据上述第2实施方式的立式多级泵1,通过采用具有沿铅直方向延伸的旋转轴2、固定于旋转轴2的多个叶轮4、收容多个叶轮4并在下端具备第1级叶轮4的吸入口8的
多级泵室30a、具备沿水平方向延伸的吸入嘴36并形成使吸入嘴36与吸入口8连通的连通空间s1的下部壳体31c、在连通空间s1中朝向旋转轴2的中心轴o沿径向延伸的回转防止板60的构成,从而能够抑制泵的吸入性能下降。
87.(第3实施方式)
88.接下来,说明本发明的第3实施方式。在以下的说明中,对与上述实施方式相同或等同的构成标注同一附图标记,并简化或省略其说明。
89.图7是示出第3实施方式的立式多级泵1的要部构成的剖视图。
90.如图7所示,第3实施方式的立式多级泵1在具有在连通空间s1的底面上隆起为以旋转轴2为中心的圆锥状的隆起部61这方面与上述实施方式不同。
91.如图7所示,隆起部61形成为与中心轴o同轴的圆锥状,从连通空间s1的底面朝向铅直方向上方隆起。隆起部61能够通过将下部壳体31c的第1框架31c1的底部冲压成型为圆锥状来形成。需要说明的是,也可以通过将圆锥状的板与第1框架31c1的底部上表面接合来形成隆起部61。隆起部61在通过吸入嘴36的中心的延长线l1以下的高度从第1框架31c1的底部上表面向铅直方向上方延伸。作为一例,隆起部61具有的尺寸,且前端带有r20的圆角。
92.根据上述构成,在流体从吸入嘴36流入下部壳体31c再使流路改变90度时,由于沿着圆锥状的隆起部61流动,因此能够抑制回转漩涡的产生。通过抑制回转漩涡,从而能够抑制流体损失,与以往的构造相比,泵的吸入性能提高。另外,通过使回转漩涡减少,从而能够抑制泵的流路部分的磨耗、劣化,提高泵的寿命。
93.因此,根据上述第3实施方式的立式多级泵1,通过采用具有沿铅直方向延伸的旋转轴2、固定于旋转轴2的多个叶轮4、收容多个叶轮4并在下端具备第1级叶轮4的吸入口8的多级泵室30a、具备沿水平方向延伸的吸入嘴36并形成使吸入嘴36与吸入口8连通的连通空间s1的下部壳体31c、在连通空间s1的底面上隆起为以旋转轴2为中心的圆锥状的隆起部61的构成,从而能够抑制泵的吸入性能下降。
94.(第4实施方式)
95.接下来,说明本发明的第4实施方式。在以下的说明中,对与上述实施方式相同或等同的构成标注同一附图标记,并简化或省略其说明。
96.图8是示出第4实施方式的立式多级泵1的要部构成的剖视图。图9是示出第4实施方式的立式多级泵1所具有的引导部62的俯视图。
97.如图8所示,第4实施方式的立式多级泵1在具有在连通空间s1中配置在吸入嘴36的延长线l1上并从水平方向朝向铅直方向上方弯曲的引导部62这方面与上述实施方式不同。
98.如图8所示,引导部62具有在连通空间s1中从吸入嘴36的下方沿水平方向延伸的水平部62a和从水平部62a朝向铅直方向上方弯曲的弯曲部62b。水平部62a从吸入嘴36的下方沿径向延伸至中心轴o。另外,弯曲部62b从水平部62a的前端(中心轴o)延伸至与叶轮4的吸入口8的吸入嘴36的相反侧的开口缘相比的径向外侧。
99.如图9所示,引导部62具有俯视观察呈前端变圆的舌片形状。该舌片形状中宽度恒定的部分为上述水平部62a。另外,该舌片形状中呈半圆形的部分为上述弯曲部62b。引导部62的外周缘62c以外的部分也可以凹陷而成为盘状及匙状。由此,能够将与引导部52碰撞的
流体朝向叶轮4的吸入口8集中。作为一例,针对吸入嘴36的入口直径d4(泵口径:32mm),引导部62具有俯视观察为84mm
×
33mm且高度为70mm的尺寸。
100.根据上述构成,从吸入嘴36到叶轮4的吸入口8的流动由于从水平方向向垂直方向改变大致90度而产生湍流,但如图8所示,由于引导部62配置在吸入嘴36的延长线l1上,因此流体的角度变化变得平缓,能够减少湍流的产生。通过抑制这样的流入叶轮4的吸入口8的湍流,从而吸入效率提高。另外,引导部62的该形状是为了使上述效果达到最优的尺寸,能够将湍流的产生抑制为最低限度,泵的吸入效率提高。
101.因此,根据上述第4实施方式的立式多级泵1,通过采用具有沿铅直方向延伸的旋转轴2、固定于旋转轴2的多个叶轮4、收容多个叶轮4并在下端具备第1级叶轮4的吸入口8的多级泵室30a、具备沿水平方向延伸的吸入嘴36并形成使吸入嘴36与吸入口8连通的连通空间s1的下部壳体31c、在连通空间s1中配置在吸入嘴36的延长线l1上并从水平方向朝向铅直方向上方弯曲的引导部62的构成,从而能够抑制泵的吸入性能下降。
102.在上述第4实施方式中,能够采用下述图10所示的变形例。
103.图10是示出第4实施方式的一个变形例的立式多级泵1的要部构成的剖视图。
104.在图10所示的立式多级泵1中,上述引导部62未与下部壳体31c的第1框架31c1接合,而是通过对第1框架31c1的底部进行冲压成型而一体地形成。根据该构成,由于第1框架31c1与引导部62使用一个部件即可,因此能够削减零部件数量、提高组装性。
105.(第5实施方式)
106.接下来,说明本发明的第5实施方式。在以下的说明中,对与上述实施方式相同或等同的构成标注同一附图标记,并简化或省略其说明。
107.图11是示出第5实施方式的立式多级泵1的要部构成的剖视图。
108.如图11所示,第5实施方式的立式多级泵1在吸入嘴36扩径这一点上与上述实施方式不同。
109.如图11所示,吸入嘴36的入口直径d4与上述实施方式的吸入嘴36的入口直径d4(标准件吸入口直径)相比扩径。作为一例,吸入嘴36的入口直径d4相对于上述标准的入口直径d4具有1~1.2倍的尺寸。吸入嘴36的出口直径d5相对于该吸入嘴36的入口直径d4具有1.1~1.3倍的尺寸。
110.根据上述构成,能够通过吸入嘴36的扩径来抑制流体从吸入嘴36流入下部壳体31c时的流体损失,并能够抑制回转漩涡产生。能够通过抑制回转漩涡来抑制流体损失,与以往的构造相比,泵的吸入性能提高。另外,通过使回转漩涡减少,从而能够抑制泵的流路部分的磨耗、劣化,提高泵的寿命。
111.因此,根据上述第5实施方式的立式多级泵1,通过采用具有沿铅直方向延伸的旋转轴2、固定于旋转轴2的多个叶轮4、收容多个叶轮4并在下端具备第1级叶轮4的吸入口8的多级泵室30a、具备沿水平方向延伸的吸入嘴36并形成使吸入嘴36与吸入口8连通的连通空间s1的下部壳体31c、且吸入嘴36的出口直径d5与吸入嘴36的入口直径d4相比扩径的构成,从而能够抑制泵的吸入性能下降。
112.(第6实施方式)
113.接下来,说明本发明的第6实施方式。在以下的说明中,对与上述实施方式相同或等同的构成标注同一附图标记,并简化或省略其说明。
114.图12是示出第6实施方式的立式多级泵1的要部构成的剖视图。
115.如图12所示,第6实施方式的立式多级泵1在具有从上述内筒部件40的下端开口41沿铅直方向延伸至吸入口8的圆筒引导部70这方面与上述实施方式不同。
116.如图12所示,圆筒引导部70形成为与中心轴o同轴的圆筒状,其下端外周与内筒部件40的下端开口41(及环状壁50的内端缘51)接合。圆筒引导部70的上端延伸至与叶轮4的吸入口8相同的高度,并包围吸入口8的周围。圆筒引导部70的内径具有与上述环状壁50的内径d3大致相同的尺寸。即,圆筒引导部70的内径相对于基于上述吸入嘴36的入口直径d4决定的标准件吸入口直径(叶轮4的吸入口8)具有1.5~3倍的尺寸。
117.根据上述构成,通过设置圆筒引导部70,从而形成流体流路的内壁面比内筒部件40的周壁光滑,能够对在流体从吸入嘴36流入下部壳体31c再使流路改变90度时产生的回转漩涡进行整流。通过这样的回转漩涡的整流化,从而能够抑制流体损失,与以往的构造相比,泵的吸入性能提高。另外,通过使回转漩涡减少,从而能够抑制泵的流路部分的磨耗、劣化,提高泵的寿命。
118.因此,根据上述第6实施方式的立式多级泵1,通过采用具有沿铅直方向延伸的旋转轴2、固定于旋转轴2的多个叶轮4、收容多个叶轮4并在下端具备第1级叶轮4的吸入口8的多级泵室30a、具备沿水平方向延伸的吸入嘴36并形成使吸入嘴36与吸入口8连通的连通空间s1的下部壳体31c、夹在多级泵室30a与下部壳体31c之间并使连通空间s1在铅直方向上扩张的内筒部件40、从内筒部件40的下端开口41沿铅直方向延伸至吸入口8的圆筒引导部70的构成,从而能够抑制泵的吸入性能下降。
119.在上述第6实施方式中,能够采用下述图13~图15所示的变形例。
120.图13是示出第6实施方式的一个变形例的立式多级泵1的要部构成的剖视图。图14是第6实施方式的一个变形例的立式多级泵1所具有的圆筒引导部70的仰视图。
121.图13及图14所示的立式多级泵1具有设置在圆筒引导部70的内侧的整流格栅80。
122.如图13所示,整流格栅80安装于圆筒引导部70的下端开口。需要说明的是,整流格栅80也可以通过对圆筒引导部70(有底筒状)进行冲压加工(底部冲裁)而一体地成形。如图14所示,整流格栅80形成有多个格子,其在水平方向上前后左右地延伸,供流体流入圆筒引导部70的下端开口。根据该构成,能够进一步提高上述圆筒引导部70的整流效果。
123.图15是示出第6实施方式的一个变形例的立式多级泵1的要部构成的剖视图。
124.在图15所示的立式多级泵1中,圆筒引导部70的中心o1相对于叶轮4的吸入口8的中心(中心轴o)偏心。作为一例,圆筒引导部70的中心o1相对于中心轴o的水平方向的偏心量g2可以是0.1mm~40mm。
125.根据该构成,通过使圆筒引导部70的中心o1与叶轮4的吸入口8的中心(中心轴o)错开不一致,从而能够阻断在流体从吸入嘴36流入下部壳体31c再使流路改变大致90度时产生的回转漩涡向圆筒引导部70的均匀流入(扰乱流动),能够使回转漩涡减少。通过使该回转漩涡减少,从而能够抑制流体损失,与以往的构造相比,泵的吸入性能提高。
126.(第7实施方式)
127.接下来,说明本发明的第7实施方式。在以下的说明中,对与上述实施方式相同或等同的构成标注同一附图标记,并简化或省略其说明。
128.图16是示出第7实施方式的立式多级泵1的要部构成的剖视图。
129.如图16所示,第7实施方式的立式多级泵1在具有在下部壳体31c的连通空间s1中朝向旋转轴2的中心轴o沿径向延伸的第1回转防止板60(上述回转防止板60)和在内筒部件40的内侧朝向旋转轴2的中心轴o沿径向延伸的第2回转防止板90这方面与上述实施方式不同。
130.如图16所示,第1回转防止板60及第2回转防止板90分别形成为矩形板状。第1回转防止板60在下部壳体31c的连通空间s1中配置在吸入嘴36的相反侧。第2回转防止板90在内筒部件40的内侧配置吸入嘴36侧。即,第1回转防止板60及第2回转防止板90俯视观察具有以中心轴o为中心的点对称的位置关系。
131.根据上述构成,能够利用第1回转防止板60与第2回转防止板90将在流体从吸入嘴36流入下部壳体31c再使流路改变90度时产生的回转漩涡以分割为2个阶段且相互为相反方向的方式进行整流。通过这样的回转漩涡的整流化,从而能够抑制流体损失,与以往的构造相比,泵的吸入性能提高。另外,通过使回转漩涡减少,从而能够抑制泵的流路部分的磨耗、劣化,提高泵的寿命。
132.因此,根据上述第7实施方式的立式多级泵1,通过采用具有沿铅直方向延伸的旋转轴2、固定于旋转轴2的多个叶轮4、收容多个叶轮4并在下端具备第1级叶轮4的吸入口8的多级泵室30a、具备沿水平方向延伸的吸入嘴36并形成使吸入嘴36与吸入口8连通的连通空间s1的下部壳体31c、夹在多级泵室30a与下部壳体31c之间并使连通空间s1在铅直方向上扩张的内筒部件40、在下部壳体31c的连通空间s1中朝向旋转轴2的中心轴o沿径向延伸的第1回转防止板60、在内筒部件40的内侧朝向旋转轴2的中心轴o沿径向延伸的第2回转防止板90的构成,从而能够抑制泵的吸入性能下降。
133.以上记载了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说明,但应知这些是本发明的例示,而不应认为是进行限定。能够在不脱离本发明范围的前提下进行追加、省略、置换及其他变更。因此,本发明以权利要求书为准,而不应认为由前述说明限定。
134.例如,本发明不仅能够应用于上述立式多级泵1(吸入嘴36与排出嘴37设置在一条直线上的立式多级直列泵),也能够应用于使吸入嘴36、连通空间s1及吸入口8的位置关系相同的立式多级泵(例如立式多级浸渍泵等)。
135.另外,例如能够适当进行上述各实施方式及各变形例的组合及置换。
136.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137.本发明涉及立式多级泵,能够抑制泵的吸入性能下降。
138.附图标记说明
139.1 立式多级泵
140.2 旋转轴
141.4 叶轮
142.8 吸入口
143.8a 第1吸入口
144.8b 第2吸入口
145.30a 多级泵室
146.31c 下部壳体
147.36 吸入嘴
148.40 内筒部件
149.41 下端开口
150.50 环状壁
151.51 内端缘
152.60回转防止板(第1回转防止板)
153.61 隆起部
154.62 引导部
155.70 圆筒引导部
156.80 整流格栅
157.90 第2回转防止板
158.d4 入口直径
159.d5 出口直径
160.l1 延长线
161.s1 连通空间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