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车内气流供给系统的制作方法

2022-04-27 14:57:13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属于汽车用品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车内气流供给系统。


背景技术:

2.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轿车已经成为人们出行必不可少的交通工具,不仅方便,而且现有的轿车都带有空调,可以在出行时保证车内处于人体舒适温度范围内,解决了夏天出行太热、冬天出行太冷的问题。
3.在实现本发明的过程中,发明人发现现有轿车在使用时存在以下缺陷:
4.夏天轿车长时间暴露在太阳底下时,会导致车内的温度太高,乘坐人员为了降低车内温度,需要启动轿车后才能打开空调制冷,制冷过程中又需要关闭车窗,导致车内又热又闷,体验感差。


技术实现要素:

5.基于上述背景问题,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车内气流供给系统,无需启动汽车即可对车内进行换气,提高乘坐人员乘坐瞬间的舒适体验感。
6.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是:
7.车内气流供给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8.气流供给装置,用于向车内提供气流或将车内的气流排出;
9.可调式抽风层,与所述气流供给装置连通,用于将车内的气流传输至气流供给装置内再由气流供给装置排出至外界,所述可调式抽风层为伸缩式环形结构以实现可调式抽风层的尺寸可调;
10.气流传输层,与所述气流供给装置连通,用于将气流供给装置产生的气流传输至车内,所述气流传输层包括至少一个气流汇集部,所述气流汇集部上连通有气流管,所述气流管上开设有气流孔。
11.进一步地,所述可调式抽风层由四个伸缩管合围而成,每个所述伸缩管均由上管槽和下管槽扣合而成,以使可调式抽风层的长度、宽度、高度均可调;所述上管槽和下管槽的槽壁上设有若干个对应的贯穿孔,所述贯穿孔内穿设有固定杆,以将上管槽、下管槽限位在移动位置;
12.所述下管槽的底部或/和侧壁上设有若干个进气孔,以使车内的气流通过进气孔进入可调式抽风层内;
13.所述可调式抽风层上还设有风动风扇和紫外线杀菌灯。
14.进一步得,所述车内气流供给系统还包括:
15.导风层,设置在所述可调式抽风层的环形内腔处,以调节气流传输层排出的气流的流动方向,所述导风层包括至少一组叶片组,每组所述叶片组均包括多个平行分布且转动设置的导风叶片,多个所述导风叶片联动设置以实现同步转动调节。
16.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气流供给装置设置在车顶天窗的上方;所述可调式抽风层
设置在气流供给装置的下方,且位于车顶天窗内;所述气流传输层设置在可调式抽风层的环形内腔处;所述导风层设置在可调式抽风层的环形内腔处,且位于气流传输层的下方。
17.进一步地,所述车内气流供给系统还包括:
18.可调式气流传输层,设置在所述可调式抽风层的环形内腔处,且位于所述气流传输层的上方,用于匹配不同车顶天窗的厚度;
19.所述可调式气流传输层由上层、下层、以及连接在所述上层和下层之间的伸缩管组成,所述伸缩管内设有伸缩杆,所述伸缩杆的底端与下层固定,顶端与上层固定;所述伸缩管内还设有伸缩式气流传输管道,所述伸缩式气流传输管道的顶端与气流供给装置连通,底端与气流传输层连通。
20.进一步地,所述车内气流供给系统还包括:
21.可调式防水密封圈,连接在所述气流供给装置的底部,且位于车顶天窗的外部,用于防止雨水流入车内,所述可调式防水密封圈为矩形环结构,且所述可调式防水密封圈为气囊结构或气囊/弹性体组合结构。
22.更进一步地,所述气流供给装置通过伸缩机构调节与车顶的距离;
23.所述伸缩机构位于可调式防水密封圈的内部,所述伸缩机构的顶端与气流供给装置的底端固定,所述伸缩机构的底端与车顶固定,以在伸缩机构收缩时,所述气流供给装置能够挤压可调式防水密封圈,从而使可调式防水密封圈与气流供给装置、车顶紧密贴和。
24.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气流供给装置设置在车内后玻璃处;所述可调式抽风层套设在所述气流供给装置上;所述气流传输层设置在可调式抽风层的环形内腔处,且位于所述气流供给装置的上方;所述导风层设置在可调式抽风层的环形内腔处,且位于所述气流传输层的上方。
25.进一步地,所述气流供给装置上连通有进气管道和排气管道,所述进气管道和排气管道均延伸至汽车外部。
26.进一步地,所述气流供给装置由上下分布的功能层和装置层组成,所述功能层包括液体部、功能液体部以及总气流汇集部;
27.所述液体部包括:
28.液体储腔,所述液体储腔的底壁上嵌设有金属板,所述液体储腔内设有雾化机构,以使液体水形成气流,所述液体储腔的顶端开设有气流出口i;
29.气流汇集腔,设置在所述液体储腔的上方,所述气流汇集腔内设有风动风扇,以将液体储腔内的气流传输至气流汇集层内,所述气流汇集腔上还开设有与所述总气流汇集部贯通的气流出口ii,所述气流出口ii处设有风动风扇,以将气流汇集腔内的气流传输至总气流汇集部内孔;
30.所述功能液体部具有与液体部相匹配的结构;
31.所述总气流汇集部设置在所述液体部和功能液体部之间,用于汇集液体部和功能液体部的气流,并对气流进行加热、制冷或/和杀菌,所述总气流汇集部上开设有气流传输口,以将总气流汇集部的气流输出;
32.所述装置层内设有冷热装置和风动风扇。
3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至少具有以下效果:
34.本实用新型的车内气流供给系统通过气流供给装置与可调式抽风层配合,能够将
车内的热气流抽出至汽车外部,得到抽风制冷的效果,气流供给装置与气流传输层配合,能够将外部气流传输至汽车内部,实现吹风制冷的效果,气流供给装置本身可以产生各种气流,给使用者带来不同的舒适感体验,即本实用新型在不需要启动汽车的条件下,可以对车内进行降温。
附图说明
35.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
36.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车内气流供给系统在车内的设置位置示意图;
37.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车内气流供给系统的纵向剖视图;
38.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可调式抽风层的俯视图;
39.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伸缩管i的主视图;
40.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伸缩管i的侧视图;
41.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气流传输层的结构示意图;
42.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气流供给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43.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气流供给装置的装置层的俯视图;
44.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中气流传输层的结构示意图;
45.图1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中气流传输层的结构示意图;
46.图1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4中气流传输层的结构示意图;
47.图1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5中气流传输层的结构示意图;
48.图1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6中车内气流供给系统的纵向剖视图;
49.图1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6中导风层的俯视图;
50.图1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7中车内气流供给系统在汽车天窗处的设置位置示意图;
51.图1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7中可调式抽风层的俯视图;
52.图1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7中可调式气流传输层的主视图;
53.图1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7中可调式气流传输层的纵向剖视图;
54.图1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7中气流传输层的结构示意图;
55.图2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7中气流供给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56.图2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7中气流供给装置的装置层的俯视剖视图;
57.图2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7中可调式防水密封层的结构示意图;
58.图2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8中气流传输层的结构示意图;
59.图2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9中气流传输层的结构示意图;
60.图2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0中气流传输层的结构示意图;
61.图2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1中气流传输层的结构示意图;
62.图2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2中气流传输层的结构示意图;
63.图2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2中气流供给装置的装置层的俯视剖视图;
64.图2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2中可调式气流传输层的纵向剖视图;
65.图3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3中可调式防水密封层的结构示意图;
66.图3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4中车内气流供给系统的纵向剖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67.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68.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顶”、“底”、“左”、“右”、“竖直”、“水平”、“内”、“外”、“前”、“后”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说明书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69.实施例1
70.车内气流供给系统,如图1所示,设置在汽车内部后玻璃处,具体设置在后玻璃下方的后内饰面板上,如图1和2所示,包括:可调式抽风层1、气流传输层2、气流供给装置3、进气管道4以及排气管道5。
71.所述可调式抽风层1套设在气流供给装置3上,具体是套设在后述的功能层3-1处,所述气流传输层2嵌设在可调式抽风层1的内腔处,且位于气流供给装置3的上方,所述进气管道4和排气管道5均设置在气流供给装置3的下方且与气流供给装置3连通。
72.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可调式抽风层1与所述气流供给装置3连通,用于将车内的气流传输至气流供给装置3内再由气流供给装置3排出至外界。
73.所述可调式抽风层1为伸缩式环形结构以实现可调式抽风层1的大小可调,这样可以匹配不同车型(尺寸不同)的天窗。
74.具体的,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的可调式抽风层1由四个伸缩管合围而成,为了方便描述,将四个伸缩管分别标记为伸缩管i 101、伸缩管ii 102、伸缩管iii 103以及伸缩管iv 104,伸缩管i 101、伸缩管ii 102、伸缩管iii 103以及伸缩管iv 104具有相同的结构,接下来以伸缩管i 101为例对其结构进行详细描述。
75.如图3和4所示,所述伸缩管i 101由上管槽i 101-1和下管槽i 101-2扣合而成,具体的,如图4所示,所述上管槽i 101-1下管槽i 101-2均呈槽钢结构,且所述上管槽i 101-1的宽度小于下管槽i 101-2的宽度,上管槽i 101-1的长度与下管槽i 101-2的长度一致,即本实施例的上管槽i 101-1可以沿下管槽i 101-2的延伸方向移动,因为上管槽i 101-1和下管槽i 101-2相对扣合形成,因此上管槽i 101-1也可以沿下管槽i 101-2的高度方向移动,从而实现可调式抽风层1的高度、宽度的调节。
76.具体的,如图3所示,所述伸缩管i 101的下管槽i 101-2的右侧壁与伸缩管ii的上管槽ii的左端固定,伸缩管i 101的上管槽i 101-1的右侧壁与伸缩管iv 104的上管槽iv的左端固定;所述伸缩管ii 102的下管槽ii的右端与所述伸缩管iii 103的下管槽iii的左侧壁固定;所述伸缩管iii 103的上管槽iii的左侧壁与所述伸缩管iv 104的下管槽iv的右端固定,从而形成矩形环结构。
77.为了将可调式抽风层1固定在调节后的位置,如图5所示,以伸缩管i 101为例,本实施例在上管槽i 101-1和下管槽i 101-2的两个槽壁上均开设有对应的多个调节孔101-3,多个调节孔101-3沿上管槽i 101-1和下管槽i 101-2的长度、高度方向分布。
78.以高度调节为例,如图4和5所示,将上管槽i 101-1向上拉动至合适的位置,然后将上管槽i 101-1和下管槽i 101-2上的调节孔101-3对中,然后插入固定杆101-4即可。
79.此处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的固定杆101-4可以是贯穿上管槽i 101-1和下管槽i 101-2左右侧壁,也可以只贯穿上管槽i 101-1和下管槽i 101-2左侧壁或右侧壁,本实施例不做具体限制。
80.为了防止固定杆101-4脱出,本实施例的上管槽i 101-1和下管槽i 101-2的材质为铁,并在固定杆101-4的端部设有磁铁,当固定杆101-4插入调节孔101-3内后,磁铁可以与下管槽i 101-2的侧壁磁吸固定。
81.为了将车内的气流抽出,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在所述下管槽i 101-2的底壁和侧壁上开设有多个进气孔i,所述伸缩管iii 103的下管槽iii的底壁和侧壁上开设有多个进气孔ii,当后述的风动风扇ix 304-3和风动风扇x 304-4进行抽风运行时,车内的气流可以通过进气孔i和进气孔ii进入可调节抽风层1的内部,进而进入气流供给装置3内。
82.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的可调式抽风层1内还设有风动风扇i 105和紫外线杀菌灯106,具体的,风动风扇i 105和紫外线杀菌灯106分设在伸缩管ii 102和伸缩管iv 104上。风动风扇i 105可对车内的气流进行风动,使得车内气流流动形成流动气流,风动风扇i 105具体为排流风扇,其出风口设置在风扇的侧面;紫外线杀菌灯可以对车内进行杀菌,保证车内气流更健康。
83.为了使车内气流更均匀,本实施例也可通过伸缩单元将风动风扇i 105活动设置在伸缩管ii 102上,紫外线杀菌灯106同理。
84.为了对温湿度进行检测,本实施例在可调式抽风层1内还可以设置温度传感器和湿度传感器,温度传感器和湿度传感器的探头穿设在进气孔i或进气孔ii处,这样可以通过温度传感器和湿度传感器的测量反馈自动启动各部件工件,以进行温湿度调节。
85.在本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所述气流传输层2与所述气流供给装置3连通,用于将气流供给装置3产生的气流或外部气流传输至车内。
86.如图6所示,所述气流传输层2包括:气流汇集部201和气流管202。
87.具体的,所述气流汇集部201设有一个,且所述气流汇集部201的底部嵌设有风动风扇ii 201-1,所述风动风扇ii 201-1与后述的气流传输口i 303-1连通。所述气流汇集部201的一侧连通有若干个平行分布的气流管202,每个所述气流管202上均开设有气流孔。
88.当风动风扇ii 201-1抽风运行时,可以将气流供给装置3内汇集的外部气流或气流供给装置3内部产生的各种气流抽至气流汇集部201处,再通过气流管202上的气流孔输送至汽车内部。
89.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气流供给装置3用于向车内提供气流或将车内的气流排出。
90.具体的,如图7所示,所述气流供给装置3由上下分布的功能层3-1和装置层3-2组成,且所述装置层3-2的尺寸大于功能层3-1的尺寸,此时气流供给装置3的主视图呈倒t型结构,当可调式抽风层1套设在功能层3-1处时,可调式抽风层1的底部抵接在装置层3-2上。
91.如图7所示,所述功能层3-1包括液体部301、功能液体部302以及总气流汇集部
303,所述总气流汇集部303位于液体部301和功能液体部302之间。
92.所述液体部301位于功能层3-1的左侧,包括上下分布的液体储腔301-1和气流汇集腔i 301-2,所述液体储腔301-1位于气流汇集腔i 301-2的下方。
93.所述液体储腔301-1用于储存液态水,所述液体储腔301-1的底壁上嵌设有金属板i,金属板i通过设置在装置层3-2内的冷热装置i进行制冷制热,进而使液体储腔301-1内的液态水进行制冷或加热。
94.为了使液体储腔301-1内的液体水雾化成气流,本实施例在所述液体储腔301-1内还设有雾化机构,此时在冷热装置i的作用下可以产生冷气流或热气流。
95.为了使液体储腔301-1内产生的冷气流或热气流进入到气流汇集腔i 301-2内,本实施例在所述液体储腔301-1的顶端开设有气流出口i,所述气流出口i的上方设有风动风扇iii 301-3,可以将液体储腔301-1内的气流传输至气流汇集腔i 301-2内。
96.所述气流汇集腔i 301-2上还开设有与所述总气流汇集部303贯通的气流出口ii,所述气流出口ii处设有风动风扇iv 301-4,以将气流汇集腔i 301-2内的气流传输至总气流汇集部303内,所述气流汇集腔i 301-2的腔壁上开设有气孔,使得气流汇集腔i 301-2内形成流动气流。
97.所述功能液体部302位于功能层3-1的右侧,包括上下分布的功能液体储腔302-1和气流汇集腔ii302-2,所述功能液体储腔302-1设置在气流汇集腔ii 302-2的下方。
98.所述功能液体储腔302-1用于存储功能液体,为了储存不同的功能液体,本实施例将功能液体储腔302-1通过竖向设置的多个隔板分隔成多个小储腔,可以用于存储不同的香薰液体。
99.此处需要说明的是,对于存储香薰液体的小储腔,其底壁不需要嵌设金属板,即不需要进行加热或制冷。
100.为了使功能液体储腔302-1内的功能液体形成气流,本实施例在所述功能液体储腔302-1的每个小储腔内还设有雾化机构。
101.为了使功能液体储腔302-1内产生的气流进入到气流汇集腔ii 302-2内,本实施例在所述功能液体储腔302-1的每个小储腔的顶端均开设有气流出口iii,每个所述气流出口iii的上方设有风动风扇v 302-3,可以将功能液体储腔302-1内的气流传输至气流汇集腔ii 302-2内。
102.所述气流汇集腔ii 302-2上还开设有与所述总气流汇集部303贯通的气流出口iv,所述气流出口iv处设有风动风扇vi 302-4,以将气流汇集腔ii 302-2内的气流传输至总气流汇集部303内,所述气流汇集腔ii 302-2的腔壁上开设有气孔,使得气流汇集腔ii 302-2内形成流动气流。
103.所述总气流汇集部303设置在所述液体部301和功能液体部302之间,用于汇集液体部301和功能液体部302的气流。
104.具体的,所述总气流汇集部303的底壁上嵌设有金属板ii,并通过装置层3-2内设置的冷热装置ii进行制冷和加热,以使总气流汇集部303内的气流形成冷气流或热气流。所述总气流汇集部303内还设有臭氧装置,以对总气流汇集部303内的气流进行臭氧杀菌。
105.所述总气流汇集部303的顶部开设有气流传输口i 303-1,气流传输口303-1与气流传输层2上的风动风扇ii 201-1连通,以将总气流汇集部303内的不同气流传输至气流传
输层2内。
106.所述总气流汇集部303的底壁上开设有气流传输口ii 303-2,使得与装置层3-2贯通,并通过装置层3-2内设置的风动风扇vii 304-1,以及进气管道4使得外部气流进入总气流汇集部303内。
107.需要说明的是,当气流供给装置3不使用时,为了防止液体储腔301-1内的气流、功能液体储腔302-1内的香薰气流外溢,本实施例在气流出口i、气流出口iii处均设有滑盖,当气流供给装置不使用时,可以通过滑盖将气流出口i、气流出口iii关闭,使用时,再控制滑盖移动以将气流出口i、气流出口iii关闭,避免浪费香薰液体。对于滑盖的具体的设置结构,本实施例不做具体限制,只要能实现上述功能即可。
108.如图7和8所示,所述装置层3-2通过隔板分隔成前后分布的电器部304和控制部305。
109.如图8所示,所述电器部304的底壁上嵌设有风动风扇vii 304-1和风动风扇viii 304-2,所述风动风扇304-1与气流传输口ii 303-2对应连通,从进气管道4输送进来的外部气流通过风动风扇vii 304-1从气流传输口ii 303-2进入到总气流汇集部303内。
110.如图7所示,所述电器部304的左侧顶壁上还嵌设有风动风扇ix 304-3,风动风扇ix 304-3位于功能层3-1的外部,所述电器部304的右侧顶壁上嵌设有风动风扇x 304-4,风动风扇x 304-4同样位于功能层3-1的外部,即所述风动风扇ix 304-3和风动风扇x 304-4位于可调式抽风层1的底部。
111.当风动风扇ix 304-3和风动风扇x 304-4进行抽风时,车内气流可以从可调节抽风层1上设置的进气孔i和进气孔ii进入可调节抽风层1的内部,进而进入气流供给装置3的装置层3-2内;再通过运行风动风扇viii 304-2可以将汇集到装置层3-2内的车内气流经由排气管道5排出至外部。
112.如图8所示,所述电器部304内还设有冷热装置i 304-5和冷热装置ii 304-6,冷热装置i 304-5与金属板i对应,冷热装置ii 304-6与金属板ii对应,用于制冷或制热。
113.所述控制部305内设有控制主板、蓄电池等。
114.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进气管道4的输出端与所述风动风扇vii 304-1的进气口连通,所述进气管道4的输入端延伸至汽车外部,这样外部气流可以通过进气管道4进入气流供给装置3内的风动风扇vii304-1处,再由风动风扇vii 304-1传输至总气流汇集部303内。
115.为了实现外部气流的输入,本实施例在进气管道4内设有风动风扇xi,需要说明的是,在其他实施例中,进气管道4内也可不设置风动风扇xi,直接通过风动风扇vii 304-1吸入外部气流。
116.为了外部气流内的灰尘等杂质对气流供给系统造成影响,本实施例在所述进气管道4内还设有过滤网,且过滤网设置在风动风扇xi的进气口一侧。
117.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排气管道5的输入端与所述风动风扇viii 304-2的出气口连通,所述排气管道5的输出端延伸至汽车外部,这样汇集到装置层3-2内的车内气流可以通过风动风扇viii 304-2由排气管道5排出至外界。
118.为了实现内部气流的输出,本实施例在排气管道5内还设有风动风扇xii,需要说明的是,在其他实施例中,排气管道5内也可不设置风动风扇xii,直接通过风动风扇xii排出车内气流。
119.在实际应用中,本实施例的进气管道4和排气管道可以穿过汽车后备箱延伸至外部,但是并不局限于此。
120.为了实现车内气流供给系统的供电,本实施例在车内气流供给系统的侧面还设有太阳能板,即太阳能板是朝向汽车后玻璃的,用于进行太阳能发电,太阳能发电为现有技术,本实施例不再对其进行赘述。
121.最后需要说明的是,为了对车内气流供给系统进行固定,本实施例可在车内气流供给系统的底部设置吸盘或背粘胶等进行固定。
122.本实施例的车内气流供给系统具有以下功能:
123.1、向车内吹风
124.运行气流供给装置3中的风动风扇vii 304-1进行抽风,同时运行进气管道4内的风动风扇xi进行抽风,外部气流在风动风扇xi的作用下从进气管道进入风动风扇vii 304-1处,再经过风动风扇vii 304-1的作用,外部气流从气流传输口ii 303-2进入到总气流汇集部303内。
125.同时运行气流传输层2内的风动风扇ii 201-1进行抽风,总气流汇集部303内汇集的外部气流在风动风扇ii 301-1的作用下进入到气流传输层2的气流汇集部201处,再经由气流管202上的气流孔输出至车内,从而实现向车内输入外部新鲜空气并达到吹风制冷的效果。
126.2、将车内热流排出
127.运行气流供给装置3中的风动风扇viii 304-2、风动风扇ix 304-3、风动风扇x 304-4以及风动风扇xii进行抽风,风动风扇ix 304-3和风动风扇x 304-4进行抽风时,车内气流从可调式抽风层1上设置的进气孔i和进气孔ii进入到可调式抽风层1内,再经由风动风扇ix 304-3和风动风扇x 304-4进入到气流供给装置1的装置层3-2内。
128.此时,风动风扇viii 304-2将汇集到装置层3-2内的车内气流传输至排气管道5内,最后经由排气管道5内的风动风扇xii排出至汽车外部,从而实现将车内热气流传输至外部以达到抽风制冷的效果。
129.3、提供各种气流
130.运行气流传输层2内的风动风扇ii 201-1进行抽风,此时汇集到总气流汇集部303内的普通湿气流、香薰湿气流会或臭氧杀菌气流在风动风扇ii 301-1的作用下进入到气流传输层2的气流汇集部201处,再经由气流管202上的气流孔输出至车内,从而给车内人体带来不同湿气流的舒适体验感。
131.实施例2
132.车内气流供给系统,如图9所示,与实施例1不同的是,本实施例的气流管202分设在气流汇集部201的两侧。
133.实施例3
134.车内气流供给系统,如图10所示,与实施例1不同的是,本实施例的气流汇集部201设置在气流传输层2的左侧,且气流汇集部201的右侧连通有分支管203,所述分支管的两侧设有所述气流管202。
135.实施例4
136.车内气流供给系统,如图11所示,与实施例1不同的是,本实施例的气流汇集部201
为圆形,且气流汇集部201设置在气流传输层2的中心处,所述气流管202绕气流汇集部201环形均匀分布。
137.实施例5
138.车内气流供给系统,如图12所示,与实施例1不同的是,本实施例的气流传输层2只包括气流汇集部201,所述气流汇集部201的顶部开设有若干个气流孔。
139.实施例6
140.车内气流供给系统,如图13所示,与实施例1-5不同的是,本实施例还包括导风层6,所述导风层6设置在所述可调式抽风层1的环形内腔处,且位于所述气流传输层2的上方,以调节气流传输层2排出的气流的流动方向,从而使气流均匀排出。
141.如图14所示,所述导风层6包括至少一组叶片组,每组所述叶片组均包括多个平行分布且转动设置的导风叶片601,多个所述导风叶片601连动设置以实现同步转动调节。导风叶片601为现有结构,类似于空调出风口的导风叶片,本实施例对其具体结构不做限制。
142.实施例7
143.车内气流供给系统,如图15所示,本实施例的车内气流供给系统设置车顶天窗处,包括:可调式抽风层1、气流传输层2、气流供给装置3、可调式防水密封层7、以及可调式气流传输层8。
144.所述气流供给装置3设置在车顶天窗的上方;所述可调式防水密封层7设置在气流供给装置3下方,且位于车顶天窗的外部;所述可调式抽风层1设置在气流供给装置3的下方,且位于车顶天窗内;所述可调式气流传输层8和气流传输层2均设置在可调式抽风层1的环形内腔处,且可调式气流传输层8位于气流传输层2的上方。
145.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可调式抽风层1与实施例1中的可调式抽风层1的结构相同,但是由于本实施例的气流供给装置3设置在可调式抽风层1的上方,为了通过气流供给装置3将车内的气流排出,如图16所示,本实施例还在伸缩管i 101的顶部(上管槽i 101-1)开设有气流传输口iii 101-5,在伸缩管iii 103的顶部(上管槽iii)开设有气流传输口iv 103-1。
146.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5所示,所述可调式气流传输层8位于气流供给装置3的底部,用于匹配不同车型的天窗的厚度。
147.具体的,如图17所示,所述可调式气流传输层8由上层801、下层802、以及连接在所述上层801和下层802之间的伸缩管803组成。
148.为了实现可调式气流传输层8的高度调节,如图18所示,本实施例在所述伸缩管803内设有伸缩杆804,所述伸缩杆804的底端与下层802固定,顶端与上层801固定,伸缩杆804的设置个数和具体设置位置本实施例不做限制,可以设置两组,两组分设在伸缩管803内的左右两侧,也可设置四组,四组分设在伸缩管803内的四个边角处,也可只在伸缩管803内的中心处设置一组伸缩杆804。
149.由于可调式气流传输层8设置在气流传输层2与气流供给装置3之间,为了使气流供给装置3内产生的气流或外部气流通过可调式气流传输层8进入气流传输层2中,本实施例在所述伸缩管803内设有伸缩式气流传输管道i 805和伸缩式气流传输管道ii 806,伸缩式气流传输管道i 805和伸缩式气流传输管道ii 806的顶端与气流供给装置3连通,底端与气流传输层2连通。
150.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9所示,所述气流传输层2包括气流汇集部201和气流管202。
151.具体的,所述气流汇集部201设有一个,所述气流汇集部201的一侧连通有若干个平行分布的气流管202,每个所述气流管202上均开设有气流孔。
152.为了通过气流传输层2向车内输送气流供给装置3内产生的气流或外部气流,本实施例在气流汇集部201的顶端开设有气流传输口v 201-2和气流传输口vi 201-3,所述气流传输口v 201-2与所述伸缩式气流传输管道i 805对应连接,所述气流传输口vi 201-3与所述伸缩式气流传输管道ii 806对应连接。
153.在本实施例中,如图20所示,本实施例的气流供给装置3同样由上下分布的功能层3-1和装置层3-2组成,只是本实施例的功能层3-1和装置层3-2左右以及前后方向的尺寸一致。
154.具体的,本实施例的功能层3-1与实施例1中的气流供给装置3的功能层3-1的结构一样,本实施例不再赘述。
155.此处需要说明的是,由于本实施例的气流供给装置3是设置在最上方的,因此,本实施例的总气流汇集部303的顶壁上不需要开设气流传输口i 303-1。
156.对于装置层3-2,如图21所示,本实施例的装置层3-2与功能层3-1对应分隔成液体部装置区306、总气流汇集部装置区307、以及功能液体部装置区308。
157.所述液体部装置区306内分隔成前腔和后腔,液体部装置区306的后腔的底壁上嵌设有风动风扇xiii 306-1,液体部装置区306后腔的侧壁上还开设有气流孔,用于气流流通,所述风动风扇xiii 306-1与所述伸缩式气流传输管道i 805连通。
158.风动风扇xiii 306-1运行时,外部气流可以从后腔侧壁上的气流孔进入并通过伸缩式气流传输管道i 805进入气流传输层2的气流汇集部201处,再由气流管202上的气流孔排出至汽车内部。
159.所述液体部装置区306的前腔内设有冷热装置iii 306-2,所述冷热装置iii 306-2的位置与金属板i的位置对应,用于对金属板i进行加热或制冷。
160.所述总气流汇集部装置区307内分隔成前腔、中腔以及后腔,总气流汇集部装置区307的后腔的底壁上嵌设有风动风扇xiv 307-1,总气流汇集部装置区307的后腔的侧壁上还开设有气流孔,用于气流流通,所述风动风扇xiv 307-1与可调式抽风层1上的气流传输口iii 101-5连通。
161.风动风扇xiv 307-1运行时,可以通过气流传输口iii 101-5将可调式抽风层1内汇集的车内热流抽出至气流供给装置3的装置层3-2内,再由气流孔排出至外部。
162.所述总气流汇集部装置区307的中腔的底壁上嵌设有风动风扇xv 307-2,且总气流汇集部装置区307的中腔的侧壁上开设有气流孔,所述风动风扇xv 307-2的进风口与总气流汇集部303底壁上开设有的气流传输口ii 303-2通过管道连通,所述风动风扇xv 307-2的出风口与所述伸缩式气流传输管道ii 806连通。
163.风动风扇xv 307-2运行时,气流供给装置3的总气流汇集部303内汇集的各种气流通过气流传输口ii 303-2传输至风动风扇xv 307-2的进风口处,再由出风口通过伸缩式气流传输管道ii 806输送至气流传输层2的气流汇集部201处,最后通过气流管202上的气流孔排出至车内。
164.所述总气流汇集部装置区307的前腔的底壁上嵌设有风动风扇xvi 307-3,总气流
汇集部装置区307的前腔的侧壁上还开设有气流孔,用于气流流通,所述风动风扇xvi 307-3与可调式抽风层1上的气流传输口iv 103-1连通。
165.风动风扇xvi 307-3运行时,可以通过气流传输口iv 103-1将可调式抽风层1内汇集的车内热流抽出至气流供给装置3的装置层3-2内,再由气流孔排出至外部。
166.所述总气流汇集部装置区307的中腔内还设有冷热装置iv 307-4,冷热装置iv 307-4的位置与金属板ii的位置对应,用于对金属板ii进行加热或制冷。
167.所述功能液体部装置区308内设有控制主板、蓄电池等。
168.至此,本实施例的气流供给装置3的内部结构描述完毕。
169.由于本实施例的气流供给装置3设置在车顶天窗的外部,为了保证气流供给装置的稳定固定,本实施例在气流供给装置3的底面固定有磁吸件,可以与汽车顶部磁吸固定;如果汽车顶部为塑料材质,则可通过背粘胶或吸盘等进行固定。
170.如图15所示,本实施例还通过伸缩机构309实现气流供给装置3的设置高度的可调,即本实施例在气流供给装置3的底面固定有伸缩机构309,所述伸缩机构309的底端固定磁吸件,伸缩机构309具体采用液压杆、气压杆或电动推杆。
171.另外,由于本实施例的车内气流供给系统设置在汽车天窗处,为了防止雨水进入车内,本实施例在车顶天窗的外部设有可调式防水密封层7,所述可调式防水密封层7设置在气流供给装置3下方。
172.对于防水密封层7的设置结构本实施例不做具体限制,如图22所示,本实施例给出的示例性结构为:所述可调式防水密封层7为矩形环,且可调式防水密封层7为气囊结构,使用时可向气囊内充气或充水。
173.使用时,可先操控伸缩机构将气流供给装置3升起,之后向可调式防水密封层7内充入适量的气流或液体,再控制伸缩机构将气流供给装置3下移,使得气流供给装置3挤压可调式防水密封层7,从而保证可调式防水密封层7的底面与车顶紧密贴和,表面与气流供给装置3紧密贴和,从而达到密封的效果。
174.最后,为了实现车内气流供给系统的供电,本实施例在车内气流供给系统的顶部设有太阳能板,由于本实施例的气流供给装置3设置在最上方,因此本实施例的太阳能板具体设置在气流供给装置3的顶部,用于进行太阳能发电。
175.本实施例的车内气流供给系统具有以下功能:
176.1、向车内吹风
177.运行气流供给装置3中的风动风扇xiii 306-1进行吹风,外部气流可以从液体部装置区307的后腔侧壁上的气流孔进入,并通过伸缩式气流传输管道i 805进入气流传输层2的气流汇集部201处,再由气流管202上的气流孔向下排出至汽车内部,从而实现向车内输入外部新鲜气流并达到吹风制冷的效果。
178.2、将车内气流排出
179.运行气流供给装置3中的风动风扇xiv 307-1和风动风扇xvi 307-3进行抽风,可以通过气流传输口iii 101-5、气流传输口iv 103-1将从可调式抽风层1底部或侧面设置的进气孔i、进气孔ii吸收的车内气流抽出至气流供给装置3的装置层3-2内,再由气流供给装置3上开设的气流孔排出至外部,从而实现将车内的热气流排出至外部以达到抽风制冷的效果。
180.3、提供各种气流
181.运行风动风扇xv 307-2进行抽风,气流供给装置3的总气流汇集部303内汇集的各种气流通过气流传输口ii 303-2传输至风动风扇xv 307-2的进风口处,再由出风口通过伸缩式气流传输管道ii 806输送至气流传输层2的气流汇集部201处,最后通过气流管202上的气流孔排出至车内,从而给车内人体传输普通湿气流、香薰气流或臭氧气流。
182.4、排流换气
183.运行气流供给装置3中的风动风扇xiv 307-1和风动风扇xvi 307-3进行抽风,同时运行风动风扇xiii 306-1进行吹风。
184.风动风扇xiv 307-1和风动风扇xvi 307-3进行抽风,可以通过气流传输口iii 101-5、气流传输口iv 103-1将从可调式抽风层1底部或侧面的进气孔i、进气孔ii吸收的车内气流抽出至气流供给装置3的装置层3-2内,再由气流供给装置3上开设的气流孔排出至外部。
185.同时,风动风扇xiii 306-1进行吹风,外部气流可以从液体部装置区307的后腔侧壁上的气流孔进入,并通过伸缩式气流传输管道i 805进入气流传输层2的气流汇集部201处,再由气流管202上的气流孔排出至汽车内部,最终实现排流换气功能。
186.需要说明的是,在排流换气功能中,风动风扇xiv 307-1、风动风扇xvi 307-3以及风动风扇xiii 306-1同时运行,且风动风扇xiii 306-1进行吹风运行时的风量要大于风动风扇xiv 307-1、风动风扇xvi 307-3进行抽风运行时的风量总和。
187.实施例8
188.车内气流供给系统,如图23所示,与实施例7不同的是,本实施例的气流传输层2的气流管202分设在气流汇集部201的两侧。
189.实施例9
190.车内气流供给系统,如图24所示,与实施例7不同的是,本实施例的气流汇集部201设置在气流传输层2的左侧,且气流汇集部201的右侧连通有分支管203,所述分支管的两侧设有所述气流管202。
191.实施例10
192.车内气流供给系统,如图25所示,与实施例7不同的是,本实施例的气流汇集部201为圆形,且气流汇集部201设置在气流传输层2的中心处,所述气流管202绕气流汇集部201环形均匀分布。
193.实施例11
194.车内气流供给系统,如图26所示,与实施例7不同的是,本实施例的气流传输层2只包括气流汇集部201,所述气流汇集部201的顶部设有气流传输口v 201-2和气流传输口vi 201-3,底部开设有若干个气流孔。
195.实施例12
196.车内气流供给系统,如图27所示,与实施例7不同的是,本实施例的气流传输层2设有两个气流汇集部201,两个气流汇集部201之间通过气流管202连通,且其中一个气流汇集部上201设有所述气流传输口v201-2和气流传输口vi 201-3,另一个气流汇集部201上开设有气流传输口vii 201-4。
197.由于本实施例的气流传输层2设有两组气流汇集部201,对应的,如图28所示,本实
施例在总气流汇集部装置区307的中腔内还设有风动风扇xvii 307-5,对应的,如图29所示,所述可调式气流传输层的伸缩管803内还设有伸缩式气流传输管道iii 807,伸缩式气流传输管道iii 807的顶端与风动风扇xvii 307-4接通,底端与所述气流传输口vii 201-4接通。
198.实施例13
199.车内气流供给系统,如图30所示,与实施例7-12不同的是,本实施例的可调式防水密封层7为气囊弹性件组合结构,即在气囊内部设置有若干个弹簧。
200.实施例13
201.车内气流供给系统,与实施例7-13不同的是,如图31所示,本实施例还包括导风层6,所述导风层6设置在所述可调式抽风层1的环形内腔处,且位于所述气流传输层2的下方,以调节气流传输层2排出的气流的流动方向,从而使气流均匀排出,导风层6的结构与实施例6中的结构一致。
202.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创造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