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重型卡车自锁螺母母头压卡圈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2-04-25 01:58:5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涉及重型卡车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重型卡车自锁螺母母头压卡圈装置。


背景技术:

2.如图1所示是一种自锁螺母1,包括母头1.1和卡设在母头1.1上的上下两个卡圈1.2,该自锁螺母是用在重型卡车的连接结构上的,通过螺母的自锁能力,保证相互连接的结构具有可靠稳定连接状态。
3.在自锁螺母的生产过程中,需要将卡圈装配到母头上,现有自锁螺母装配,一般采用夹持工具手动逐个装配,由于装配时需要卡圈和卡槽的对准,简单的装配工具达不到要求的装配精度,卡圈装配的失败率较高,且卡圈放置、对准等大部分工序需要人工操作,费时费力,整个卡圈装配工艺效率低,不能满足现今的工作需要。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重型卡车自锁螺母母头压卡圈装置。
5.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要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重型卡车自锁螺母母头压卡圈装置,包括底板以及设置在底板上的承载台、卡圈放置机构、压卡圈机构、移动机构和卡圈限位机构,所述承载台上端的一侧设有母头放置柱,母头放置柱用于放置母头以及装配卡圈时,对母头定位,所述卡圈放置机构设置在母头放置柱的一侧,所述卡圈放置机构用于放置卡圈,且卡圈放置机构具有卡圈推出口;所述压卡圈机构设置在卡圈放置机构远离母头放置柱的一侧,且所述压卡圈机构与移动机构连接,通过移动机构带动压卡圈机构能够将卡圈放置机构上的卡圈从卡圈推出口推出,并嵌入到母头上;所述卡圈限位机构设置在底板上,且所述卡圈限位机构具有下压部,所述下压部压在卡圈放置机构的卡圈上方。
6.为了提高装配的效率,同时装配上下两个卡圈,因此,所述卡圈放置机构包括放置柱支撑板、上卡圈放置柱、下卡圈放置柱、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所述放置柱支撑板竖向设置在底板的一侧,且底部固定连接在底板上;所述上卡圈放置柱和下卡圈放置柱沿移动机构的运动方向依次悬垂在承载台上方,且与母头放置柱位于同一直线上,上卡圈层叠套在上卡圈放置柱上,下卡圈层叠套在下卡圈放置柱上,上卡圈和下卡圈的开口均朝向母头放置柱一侧,所述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均为l型板,所述第一连接板一端固定连接在放置柱支撑板上,另一端延伸至承载台上方与上卡圈放置柱连接;所述第二连接板一端固定连接在放置柱支撑板上,另一端延伸至承载台上方与下卡圈放置柱连接;所述上卡圈放置柱底部与承载台之间还设有上卡圈承载板,所述上卡圈承载板与上卡圈放置柱底部之间形成上卡圈推出口,所述上卡圈推出口在竖直方向的高度h1满足:d<h1<2d,且所述上卡圈承载板上表面与母头放置柱上母头的上卡槽底部平齐;所述下卡圈放置柱底面与承载台上表面之间形成下卡圈推出口,所述下卡圈推出口在竖直方向的高度h2满足:d<h2<2d,
所述承载台上表面与母头放置柱上母头的下卡槽底部平齐,且上卡圈承载板下表面与承载台上表面之间形成下卡圈推进通道,所述下卡圈推进通道在竖直方向的距离h3≥h2;其中,d为卡圈轴向高度。
7.进一步,为了将上卡圈和下卡圈同时压入母头的上卡槽和下卡槽内,所述压卡圈机构包括上压板和下压板,所述上压板和下压板均与移动机构连接,所述上压板位于上卡圈承载板上方,且所述上压板朝向母头放置柱的一侧设有上卡圈限位槽,所述上压板边缘还设有多个用于与移动机构的第一传动板连接的第一安装孔,所述上压板的厚度h4<h1,所述下压板位于上卡圈承载板和承载台之间,且所述下压板朝向母头放置柱的一侧设有下卡圈限位槽,所述下压板边缘还设有多个用于与移动机构的第二传动板连接的第二安装孔,所述下压板的厚度h5<h2,所述上压板和下压板均能够在移动机构的带动下往复运动。
8.卡圈的开口需要正对母头方向,才能够提高卡圈的压入的成功率,因此,在通过上压板和下压板推动卡圈的同时,增加了上卡圈开口调整机构和下卡圈开口调整机构,分别用于调整上卡圈和下卡圈的开口方向。
9.具体的,还包括上卡圈开口调整机构,所述上卡圈开口调整机构包括第一连接板、第一弹簧、弹簧压板、第一开口调整件和顶块,其中,所述第一连接板一端固定连接在移动机构的阻挡板上端,另一端向上卡圈放置柱方向延伸并位于上卡圈放置柱侧面,且端部设有第一滑槽,所述第一开口调整件包括第一滑动部、第一连接部和第一调整部,所述第一调整部的底部设有第一调整块,所述第一调整块的宽度与卡圈的开口宽度匹配,第一调整块能够插入开口内,所述第一滑动部下端滑动连接在第一滑槽内,且下端面的右侧设有第一斜面,所述第一滑动部上端向上延伸,且端面固定连接第一弹簧的下端,所述弹簧压板为上下倒置的l型,下端固定连接在第一连接板上,上端横向延伸至第一滑动部上方,且底面设有第一弹簧安装孔与第一弹簧连接,并将第一弹簧压在第一弹簧安装孔内,使第一弹簧产生推动第一开口调整件向下运动的弹力。所述顶块包括一体连接的顶块连接部和顶块顶起部,所述顶块连接部固定连接在移动机构的第一传动板上,随同第一传动板同步运动,所述顶块顶起部向第一开口调整件一侧延伸,且在运动过程中,顶块顶起部能够经过第一滑动部底部,将第一开口调整件向上顶起。
10.具体的,还包括下卡圈开口调整机构,所述下卡圈开口调整机构包括第二连接板、第二弹簧、弹簧支撑板、第二开口调整件和压条,其中,所述第二连接板固定连接在移动机构的第二传动板侧面,且第二连接板上设有竖向的第二滑槽,所述第二开口调整件包括第二滑动部、第二连接部和第二调整块,所述第二滑动部上端由第二滑槽的底部向上穿出,且上端面的左侧设有第二斜面,所述第二滑动部的下端面设有第二弹簧安装孔,所述弹簧支撑板为u型结构,且弹簧支撑板横跨在第二弹簧安装孔的底部,弹簧支撑板的上端固定连接在第二连接板的底部;所述第二弹簧上端连接在第二弹簧安装孔内,下端连接在弹簧支撑板,所述弹簧支撑板将第二弹簧压在第二弹簧安装孔内;使第二弹簧产生推动第二开口调整件向上运动的弹力。所述第二连接部一端与第二滑动部连接,且在连接处设有限位凸台,所述限位凸台位于第二连接板下方,所述第二连接部的另一端延伸至下卡圈放置柱下方的承载台内的u型通道内,且端部设有向上凸起的第二调整块,所述第二调整块能够随同第二传动板在u型通道往返移动,所述第二调整块的宽度与卡圈的开口宽度匹配,第二调整块能够插入开口内;所述压条为倒置的l型,包括压条连接部和压条下压部,所述压条连接部的
下端固定连接在底板上,上端与压条下压部的一端连接,压条下压部的另一端延伸至第二开口调整件的上方,且在运动过程中,第二滑动部能够经过压条下压部底部,将第二开口调整件向下压下。当移动机构带动第二开口调整件位于初始位置时,第二调整块插入卡圈的开口内,第二调整块随同移动机构向母头放置柱方向运动,当第二滑动部运动到压条下压部下方时,第二调整块正好随同下卡圈运动到母头的位置,同时,在压条下压部的作用下,第二开口调整件整体向下运动,使第二调整块从下卡圈的开口脱出,便于将下卡圈推入母头的下卡槽内。
11.卡圈在卡圈放置柱上是需要逐个向下移动的,如果仅仅在重力的作用向下移动,当卡圈放置柱上卡圈数量较少时,向下的重力不足,因此,会存在卡圈与卡圈放置柱卡住,无法顺利下落的情况,因此,为了保证卡圈能顺利下落,增加了卡圈限位机构,具体的,所述卡圈限位机构包括安装板、竖直导轨、第三滑块、转接板、压头连接板、第一压头和第二压头,其中,所述安装板底部固定在底板上,所述竖直导轨竖向固定在安装板朝向底板一侧的侧面上,所述第三滑块滑动连接在竖直导轨上,所述转接板固定在第三滑块上,所述压头连接板一端固定连接在转接板上,另一端沿底板所在平面延伸至卡圈放置机构上方,且端部固定连接第一压头和第二压头,所述第一压头位于上卡圈放置柱的正上方,所述第二压头位于下卡圈放置柱的正上方,且所述第一压头和第二压头中部均设有滑板,滑板的两侧分别设有一压脚,且所述上卡圈放置柱和下卡圈放置柱的中部设有沿轴向延伸的滑道。当第三滑块沿竖直导轨向下滑动时,第一压头底部的两个压脚压在上卡圈放置柱的卡圈上,第二压头底部的两个压脚压在下卡圈放置柱的卡圈上,从而保证底部待压入的卡圈下落到位,当随着卡圈放置柱上卡圈的减少,第一压头和第二压头在重力作用下同步下压,从而使滑板进入卡圈放置柱的滑道内,通过滑板与滑道之间的相互限位,可以保证压头的顺利下压。
12.进一步,为了便于在卡圈放置柱上添加卡圈,所述卡圈限位机构还包括悬挂机构,所述悬挂机构包括弹簧螺栓、悬挂卡块、悬挂卡槽、限位挡块和限位挡条,所述悬挂卡块和限位挡块分别固定在竖直导轨两侧的安装板上,所述悬挂卡块朝向转接板的一侧设有悬挂卡槽,所述转接板上设有与悬挂卡槽位置对应的弹簧螺栓,所述弹簧螺栓两端分别向转接板前后延伸出一段;所述限位挡条为l型,且限位挡条的一端固定在转接板上,另一端向安装板方向延伸,端部位于限位挡块的正下方。
13.当需要添加卡圈时,将弹簧螺栓向上提起,同时带动压头向上提起,使压头从卡圈放置柱上脱出,当限位挡条接触到限位挡块时,停止向上运动,弹簧螺栓的端部会正对悬挂卡块上的悬挂卡槽,将弹簧螺栓松开后,弹簧螺栓会插入悬挂卡槽内,从而可以保证压头不会落下,便于添加卡圈。通过限位挡块和限位挡条限制压头的提起高度,从而可以使弹簧螺栓快速插入悬挂卡槽内,无需考虑是否提起过量,或者使弹簧螺栓与悬挂卡槽反复对准。
14.具体的,所述移动机构包括阻挡板、水平导轨、上压板推动机构、下压板推动机构以及把手,其中,上压板推动机构用于推动上压板,包括第一滑块、第一传动板、第一固定块和第一限位柱,下压板推动机构用于推动下压板,包括第二滑块、第二传动板、第二固定块和第二限位柱;所述水平导轨固定在底板上,且所述水平导轨的延伸方向与所述母头放置柱、上卡圈放置柱和下卡圈放置柱排布的方向平行,所述阻挡板固定在底板靠近母头放置柱的一
侧,且阻挡板与水平导轨的一端正对;所述第一滑块滑动连接在水平导轨上,所述第一传动板固定在第一滑块上方,所述第一固定块固定在第一传动板上,所述第一固定块朝向阻挡板的一侧设有长度可调的第一限位柱;所述第二滑块滑动连接在水平导轨上且位于第一滑块远离阻挡板的一侧,所述第二传动板固定在第二滑块上方,所述第二固定块固定在第二传动板上,所述第二固定块朝向第一固定块的一侧设有长度可调的第二限位柱;所述把手通过安装座固定在第二固定块另一侧的第二传动板上。
15.压卡圈时,通过把手带动第二传动板在水平导轨上朝向母头放置柱一侧运动,当第二限位柱抵在第一固定块上时,通过第一固定块带动第一传动板沿水平导轨一起运动,此时,第二限位柱抵接在第一固定块上,从而保证了第一固定块和第一固定块之间的距离,且这个距离要保证上压板和下压板能够同时将上卡圈和下卡圈压入母头的上卡槽和下卡槽内;当第一限位柱抵在阻挡板上时,说明卡圈已经被压入母头内,第一限位柱延伸出来的长度也可以调整,可以避免上压板和下压板压卡圈时压过量;本实施例中为了便于调整个,第一限位柱与第一固定块之间以及第二限位柱与第二固定块之间均采用螺纹连接。
16.具体的,所述第一传动板包括一体连接的第一固定部和第一推动部,所述第一固定部上有用于与第一滑块连接的第三安装孔,以及与第一固定块连接的第四安装孔;所述第一推动部为开口朝向上卡圈放置柱一侧的u型结构,且第一推动部上设有与第一安装孔对应的第五安装孔,用于与上压板连接。
17.具体的,所述第二传动板包括一体连接的第二固定部和第二推动部,所述第二固定部上设有用于与第二滑块连接的第六安装孔,用于与第二固定块连接的第七安装孔,以及用于与安装座连接的第八安装孔;所述第二推动部为开口朝向下卡圈放置柱一侧的u型结构,且第二推动部上设有与第二安装孔对应的第九安装孔,用于与下压板连接。
18.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提供的一种重型卡车自锁螺母母头压卡圈装置,能够快速准确的将卡圈压入母头内部,提高了成功率和装配效率。
附图说明
19.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20.图1是本发明自锁螺母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1.图2是母头的结构示意图。
22.图3是卡圈的结构示意图。
23.图4是卡圈的结构示意图。
24.图5是本发明压卡圈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25.图6是卡圈轴向高度d与其它部件之间的结构示意图。
26.图7是上压板的结构示意图。
27.图8是下压板的结构示意图。
28.图9是上卡圈开口调整机构与上卡圈放置柱的装配结构示意图。
29.图10是上卡圈开口调整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30.图11是上卡圈开口调整机构的在第一弹簧处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31.图12是第一连接板的结构示意图。
32.图13是第一开口调整件的结构示意图。
33.图14是下卡圈开口调整机构的装配结构示意图。
34.图15是下卡圈开口调整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35.图16是下卡圈开口调整机构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36.图17是第二开口调整件的结构示意图。
37.图18是卡圈限位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38.图19是压头压在卡圈上时卡圈限位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39.图20是弹簧螺栓插入悬挂卡槽内时卡圈限位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40.图21是压头的结构示意图。
41.图22是移动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42.图23是第一传动板的结构示意图。
43.图24是第二传动板的结构示意图。
44.图25是沿母头放置柱、上卡圈放置柱和下卡圈放置柱的轴向剖面结构示意图(移动机构位于初始位置)。
45.图26是沿母头放置柱、上卡圈放置柱和下卡圈放置柱的轴向剖面结构示意图(移动机构将卡圈压入母头)。
46.图中:1、自锁螺母,1.1、母头,1.11、上卡槽,1.12、下卡槽,1.2、卡圈,1.21、开口,1.22、连接部,1.23、卡接部,1.2a、上卡圈,1.2b、下卡圈,2、底板,3、承载台,3.1、u型通道,4、卡圈放置机构,4.1、放置柱支撑板,4.2、上卡圈放置柱,4.3、下卡圈放置柱,4.4、第一连接板,4.5、第二连接板,4.6、上卡圈承载板,4.7、滑道,5、压卡圈机构,5.1、上压板,5.11、上卡圈限位槽,5.12、第一安装孔,5.2、下压板,5.21、下卡圈限位槽,5.22、第二安装孔,6、移动机构,6.1、阻挡板,6.2、水平导轨,6.3、第一滑块,6.4、第一传动板,6.41、第一固定部,6.42、第三安装孔,6.43、第四安装孔,6.44、第一推动部,6.45、第五安装孔,6.5、第一固定块,6.6、第一限位柱,6.7、第二滑块,6.8、第二传动板,6.81、第二固定部,6.82、第六安装孔,6.83、第七安装孔,6.84、第八安装孔,6.85、第二推动部,6.86、第九安装孔,6.9、第二固定块,6.10、第二限位柱,6.11、把手,6.12、安装座,7、卡圈限位机构,7.1、安装板,7.2、竖直导轨,7.3、第三滑块,7.4、转接板,7.5、压头连接板,7.6a、第一压头,76b、第二压头,7.61、滑板,7.62、压脚,7.7、弹簧螺栓,7.8、悬挂卡块,7.9、悬挂卡槽,7.10、限位挡块,7.11、限位挡条,7.12、避让斜面,8、上卡圈开口调整机构,8.1、第一连接板,8.11、第一滑槽,8.2、第一弹簧,8.3、弹簧压板,8.31、第一弹簧安装孔,8.4、第一开口调整件,8.41、第一滑动部,8.42、第一斜面,8.43、第一连接部,8.44、第一调整部,8.45、第一调整块,8.5、顶块,8.51、顶块连接部,8.52、顶块顶起部,9、下卡圈开口调整机构,9.1、第二连接板,9.11、第二滑槽,9.2、第二弹簧,9.3、弹簧支撑板,9.4、第二开口调整件,9.41、第二滑动部,9.42、第二斜面,9.43、第二连接部,9.44、限位凸台,9.45、第二调整块,9.46、第二弹簧安装孔,9.5、压条,9.51、压条连接部,9.52、压条下压部,9.53、第四斜面,10、母头放置柱。
具体实施方式
47.现在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详细的说明。此图为简化的示意图,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发明的基本结构,因此其仅显示与本发明有关的构成。
48.如图1-图2所示,自锁螺母1包括母头1.1和卡圈1.2,母头1.1上设有上下两个卡
槽,分别为上卡槽1.11和下卡槽1.12,上卡槽1.11内嵌入的卡圈1.2称为上卡圈,下卡槽1.12内嵌入的卡圈1.2称为下卡圈。如图3所示,卡圈1.2整体为一侧设有开口1.21的c型结构,与开口1.21相对的一侧为连接部1.22,连接部1.22的两端对称设有与连接部1.22一体连接的卡接部1.23,卡接部1.23的内径小于连接部1.22的内径,二者的外径相等,如图4所示,卡圈1.2的轴向高度为d。
49.如图5所示,针对上述自锁螺母的结构,本发明的一种重型卡车自锁螺母母头压卡圈装置,包括底板以及设置在底板上的承载台3、卡圈放置机构4、压卡圈机构5、移动机构6和卡圈限位机构7,所述承载台3上端的一侧设有母头放置柱10,母头放置柱10用于放置母头以及装配卡圈时,对母头定位,所述卡圈放置机构4设置在母头放置柱10的一侧,所述卡圈放置机构4用于放置卡圈,且卡圈放置机构4具有卡圈推出口;所述压卡圈机构5设置在卡圈放置机构4远离母头放置柱10的一侧,且所述压卡圈机构5与移动机构6连接,通过移动机构6带动压卡圈机构5能够将卡圈放置机构4上的卡圈从卡圈推出口推出,并嵌入到母头上;所述卡圈限位机构7设置在底板上,且所述卡圈限位机构7具有下压部,所述下压部压在卡圈放置机构4的卡圈上方。
50.如图5和图6所示,卡圈放置机构4包括放置柱支撑板4.1、上卡圈放置柱4.2、下卡圈放置柱4.3、第一连接板4.4和第二连接板4.5,所述放置柱支撑板4.1竖向设置在底板的一侧,且底部固定连接在底板上;所述上卡圈放置柱4.2和下卡圈放置柱4.3沿移动机构6的运动方向依次悬垂在承载台3上方,且与母头放置柱10位于同一直线上,上卡圈层叠套在上卡圈放置柱4.2上,下卡圈层叠套在下卡圈放置柱4.3上,上卡圈和下卡圈的开口12a均朝向母头放置柱10一侧,所述第一连接板4.4和第二连接板4.5均为l型板,所述第一连接板4.4一端固定连接在放置柱支撑板4.1上,另一端延伸至承载台3上方与上卡圈放置柱4.2连接;所述第二连接板4.5一端固定连接在放置柱支撑板4.1上,另一端延伸至承载台3上方与下卡圈放置柱4.3连接;所述上卡圈放置柱4.2底部与承载台3之间还设有上卡圈承载板4.6,所述上卡圈承载板4.6与上卡圈放置柱4.2底部之间形成上卡圈推出口,所述上卡圈推出口在竖直方向的高度h1满足:d<h1<2d,且所述上卡圈承载板4.6上表面与母头放置柱10上母头的上卡槽底部平齐;所述下卡圈放置柱4.3底面与承载台3上表面之间形成下卡圈推出口,所述下卡圈推出口在竖直方向的高度h2满足:d<h2<2d,所述承载台3上表面与母头放置柱10上母头的下卡槽底部平齐,且上卡圈承载板4.6下表面与承载台3上表面之间形成下卡圈推进通道,所述下卡圈推进通道在竖直方向的距离h3≥h2;其中,d为卡圈轴向高度。
51.如图7和图8所示,压卡圈机构5包括上压板5.1和下压板5.2,所述上压板5.1和下压板5.2均与移动机构6连接,所述上压板5.1位于上卡圈承载板4.6上方,且所述上压板5.1朝向母头放置柱10的一侧设有上卡圈限位槽5.11,所述上压板5.1边缘还设有多个用于与移动机构6的第一传动板6.4连接的第一安装孔5.12,如图6所示,所述上压板5.1的厚度h4<h1,可以使上压板5.1顺利通过上卡圈推出口,所述下压板5.2位于上卡圈承载板4.6和承载台3之间,且所述下压板5.2朝向母头放置柱10的一侧设有下卡圈限位槽5.21,所述下压板5.2边缘还设有多个用于与移动机构6的第二传动板6.8连接的第二安装孔5.22,如图6所示,所述下压板5.2的厚度h5<h2,可以使下压板5.2顺利通过下卡圈推出口,所述上压板5.1和下压板5.2均能够在移动机构6的带动下往复运动。
52.卡圈的开口需要正对母头方向,才能够提高卡圈的压入的成功率,因此,在通过上
压板5.1和下压板5.2推动卡圈的同时,增加了上卡圈开口调整机构8和下卡圈开口调整机构9,分别用于调整上卡圈和下卡圈的开口方向。
53.如图9-图13所示,上卡圈开口调整机构8包括第一连接板8.1、第一弹簧8.2、弹簧压板8.3、第一开口调整件8.4和顶块8.5,其中,所述第一连接板8.1一端固定连接在移动机构6的阻挡板6.1上端,另一端向上卡圈放置柱4.2方向延伸并位于上卡圈放置柱4.2侧面,且端部设有第一滑槽8.11,所述第一开口调整件8.4包括第一滑动部8.41、第一连接部8.43和第一调整部8.44,所述第一调整部8.44的底部设有第一调整块8.45,所述第一调整块8.45的宽度与卡圈的开口宽度匹配,第一调整块8.45能够插入开口内,所述第一滑动部8.41下端滑动连接在第一滑槽8.11内,且下端面的右侧设有第一斜面8.42,便于顶块顶起部8.52顺利将第一开口调整件8.4向上顶起;所述第一滑动部8.41上端向上延伸,且端面上固定连接第一弹簧8.2的下端;所述弹簧压板8.3为上下倒置的l型,下端固定连接在第一连接板8.1上,上端横向延伸至第一滑动部8.41上方,且底面设有第一弹簧安装孔8.31与第一弹簧8.2连接,并将第一弹簧8.2压在第一弹簧安装孔8.31内,使第一弹簧8.2产生推动第一开口调整件8.4向下运动的弹力。所述顶块8.5包括一体连接的顶块连接部8.51和顶块顶起部8.52,所述顶块连接部8.51固定连接在移动机构6的第一传动板6.4上,随同第一传动板6.4同步运动,所述顶块顶起部8.52向第一开口调整件8.4一侧延伸,且在运动过程中,顶块顶起部8.52能够经过第一滑动部8.41底部,将第一开口调整件8.4向上顶起。
54.如图14-图17所示,下卡圈开口调整机构9包括第二连接板9.1、第二弹簧9.2、弹簧支撑板9.3、第二开口调整件9.4和压条9.5,其中,所述第二连接板9.1固定连接在移动机构6的第二传动板6.8侧面,且第二连接板9.1上设有竖向的第二滑槽9.11,所述第二开口调整件9.4包括第二滑动部9.41、第二连接部9.43和第二调整块9.45,所述第二滑动部9.41上端由第二滑槽9.11的底部向上穿出,且上端面的左侧设有第二斜面9.42,所述第二滑动部9.41的下端面设有第二弹簧安装孔9.46,所述弹簧支撑板9.3为u型结构,且弹簧支撑板9.3横跨在第二弹簧安装孔9.46的底部,弹簧支撑板9.3的上端固定连接在第二连接板9.1的底部;所述第二弹簧9.2上端连接在第二弹簧安装孔9.46内,下端连接在弹簧支撑板9.3,所述弹簧支撑板9.3将第二弹簧9.2压在第二弹簧安装孔9.46内;使第二弹簧9.2产生推动第二开口调整件9.4向上运动的弹力。所述第二连接部9.43一端与第二滑动部9.41连接,且在连接处设有限位凸台9.44,所述限位凸台9.44位于第二连接板9.1下方,所述第二连接部9.43的另一端延伸至下卡圈放置柱4.3下方的承载台3内的u型通道3.1内,且端部设有向上凸起的第二调整块9.45,所述第二调整块9.45能够随同第二传动板6.8在u型通道3.1往返移动,所述第二调整块9.45的宽度与卡圈的开口宽度匹配,第二调整块9.45能够插入开口内;所述压条9.5为倒置的l型,包括压条连接部9.51和压条下压部9.52,所述压条连接部9.51的下端固定连接在底板上,上端与压条下压部9.52的一端连接,压条下压部9.52的另一端延伸至第二开口调整件9.4的上方,且压条下压部9.52底面朝向第二斜面9.42的一侧设有第四斜面9.53,第二斜面9.42和第四斜面9.53相互配合,便于第二滑动部9.41顺利进入压条下压部9.52的下方;在运动过程中,第二滑动部9.41能够经过压条下压部9.52底部,将第二开口调整件9.4向下压下。当移动机构6带动第二开口调整件9.4位于初始位置时,第二调整块9.45插入卡圈的开口内,第二调整块9.45随同移动机构6向母头放置柱10方向运动,当第二滑动部9.41运动到压条下压部9.52下方时,第二调整块9.45正好随同下卡圈运动到母头
的位置,同时,在压条下压部9.52的作用下,第二开口调整件9.4整体向下运动,使第二调整块9.45从下卡圈的开口脱出,便于将下卡圈推入母头的下卡槽内。
55.如图18-图21所示,卡圈限位机构7包括安装板7.1、竖直导轨7.2、第三滑块7.3、转接板7.4、压头连接板7.5、第一压头7.6a和第二压头7.6b,其中,所述安装板7.1底部固定在底板上,所述竖直导轨7.2竖向固定在安装板7.1朝向底板一侧的侧面上,所述第三滑块7.3滑动连接在竖直导轨7.2上,所述转接板7.4固定在第三滑块7.3上,所述压头连接板7.5一端固定连接在转接板7.4上,另一端沿底板所在平面延伸至卡圈放置机构4上方,且端部固定连接第一压头7.6a和第二压头7.6b,且第一压头7.6a和第二压头7.6b共同组成卡圈限位机构7的下压部,所述第一压头7.6a位于上卡圈放置柱4.2的正上方,所述第二压头7.6b位于下卡圈放置柱4.3的正上方。如图21所示,第一压头7.6a和第二压头7.6b的结构相同,中部均设有滑板7.61,滑板7.61的两侧分别设有一压脚7.62,且所述上卡圈放置柱4.2和下卡圈放置柱4.3的中部设有沿轴向延伸的滑道4.7。卡圈限位机构7还包括悬挂机构,所述悬挂机构包括弹簧螺栓7.7、悬挂卡块7.8、悬挂卡槽7.9、限位挡块7.10和限位挡条7.11,所述悬挂卡块7.8和限位挡块7.10分别固定在竖直导轨7.2两侧的安装板7.1上,所述悬挂卡块7.8朝向转接板7.4的一侧设有悬挂卡槽7.9,悬挂卡槽7.9下方的悬挂卡块7.8上设有避让斜面7.12,为了在向上抬起时,避让弹簧螺栓7.7延伸至转接板7.4背面的部分;所述转接板7.4上设有与悬挂卡槽7.9位置对应的弹簧螺栓7.7,所述弹簧螺栓7.7两端分别向转接板7.4前后延伸出一段;所述限位挡条7.11为l型,且限位挡条7.11的一端固定在转接板7.4上,另一端向安装板7.1方向延伸,端部位于限位挡块7.10的正下方。
56.如图19所示,当第三滑块7.3沿竖直导轨7.2向下滑动时,第一压头7.6a底部的两个压脚7.62压在上卡圈放置柱4.2的卡圈上,第二压头7.6b底部的两个压脚7.62压在下卡圈放置柱4.3的卡圈上,从而保证底部待压入的卡圈下落到位,当随着卡圈放置柱上卡圈的减少,第一压头7.6a和第二压头7.6b在重力作用下同步下压,从而使滑板7.61进入卡圈放置柱的滑道4.7内,通过滑板7.61与滑道4.7之间的相互限位,可以保证压头的顺利下压。
57.如图20所示,当需要添加卡圈时,将弹簧螺栓7.7向上提起,同时带动压头向上提起,使压头从卡圈放置柱上脱出,当限位挡条7.11接触到限位挡块7.10时,停止向上运动,弹簧螺栓7.7的端部会正对悬挂卡块7.8上的悬挂卡槽7.9,将弹簧螺栓7.7松开后,弹簧螺栓7.7会插入悬挂卡槽7.9内,从而可以保证压头不会落下,便于添加卡圈。通过限位挡块7.10和限位挡条7.11限制压头的提起高度,从而可以使弹簧螺栓7.7快速插入悬挂卡槽7.9内,无需考虑是否提起过量,或者使弹簧螺栓7.7与悬挂卡槽7.9反复对准。
58.如图22所示,移动机构6包括阻挡板6.1、水平导轨6.2、上压板推动机构、下压板推动机构以及把手6.11,其中,上压板推动机构用于推动上压板5.1,包括第一滑块6.3、第一传动板6.4、第一固定块6.5和第一限位柱6.6,下压板推动机构用于推动下压板5.2,包括第二滑块6.7、第二传动板6.8、第二固定块6.9和第二限位柱6.10;所述水平导轨6.2固定在底板上,且所述水平导轨6.2的延伸方向与所述母头放置柱10、上卡圈放置柱4.2和下卡圈放置柱4.3排布的方向平行,所述阻挡板6.1固定在底板靠近母头放置柱10的一侧,且阻挡板6.1与水平导轨6.2的一端正对;所述第一滑块6.3滑动连接在水平导轨6.2上,所述第一传动板6.4固定在第一滑块6.3上方,所述第一固定块6.5固定在第一传动板6.4上,所述第一固定块6.5朝向阻挡板6.1的一侧设有长度可调的第一限位柱6.6;所述第二滑块6.7滑动连
接在水平导轨6.2上且位于第一滑块6.3远离阻挡板6.1的一侧,所述第二传动板6.8固定在第二滑块6.7上方,所述第二固定块6.9固定在第二传动板6.8上,所述第二固定块6.9朝向第一固定块6.5的一侧设有长度可调的第二限位柱6.10;所述把手6.11通过安装座6.12固定在第二固定块6.9另一侧的第二传动板6.8上。
59.压卡圈时,通过把手6.11带动第二传动板6.8在水平导轨6.2上朝向母头放置柱10一侧运动,当第二限位柱6.10抵在第一固定块6.5上时,通过第一固定块6.5带动第一传动板6.4沿水平导轨6.2一起运动,此时,第二限位柱6.10抵接在第一固定块6.5上,从而保证了第一固定块6.5和第一固定块6.5之间的距离,且这个距离要保证上压板5.1和下压板5.2能够同时将上卡圈和下卡圈压入母头的上卡槽和下卡槽内;当第一限位柱6.6抵在阻挡板6.1上时,说明卡圈已经被压入母头内,第一限位柱6.6延伸出来的长度也可以调整,可以避免上压板5.1和下压板5.2压卡圈时压过量;本实施例中为了便于调整个,第一限位柱6.6与第一固定块6.5之间以及第二限位柱6.10与第二固定块6.9之间均采用螺纹连接。
60.如图23所示,第一传动板6.4包括一体连接的第一固定部6.41和第一推动部6.44,所述第一固定部6.41上有用于与第一滑块6.3连接的第三安装孔6.42,以及与第一固定块6.5连接的第四安装孔6.43;所述第一推动部6.44为开口朝向上卡圈放置柱4.2一侧的u型结构,且第一推动部6.44上设有与第一安装孔5.12对应的第五安装孔6.45,用于与上压板5.1连接。本实施例中第三安装孔6.42和第四安装孔6.43均为4个,第五安装孔6.45为6个。
61.如图24所示,第二传动板6.8包括一体连接的第二固定部6.81和第二推动部6.85,所述第二固定部6.81上设有用于与第二滑块6.7连接的第六安装孔6.82,用于与第二固定块6.9连接的第七安装孔6.83,以及用于与安装座6.12连接的第八安装孔6.84;所述第二推动部6.85为开口朝向下卡圈放置柱4.3一侧的u型结构,且第二推动部6.85上设有与第二安装孔5.22对应的第九安装孔6.86,用于与下压板5.2连接。本实施例中第六安装孔6.82和第七安装孔6.83均为4个,第八安装孔6.84为2个,第九安装孔6.86为8个。
62.工作原理:首先,将卡圈限位机构7的弹簧螺栓7.7向上提起,使其插入悬挂卡块7.8的悬挂卡槽7.9内,然后在上卡圈放置柱4.2和下卡圈放置柱4.3上分别放置足够的卡圈,且保持最上端卡圈平齐,然后将弹簧螺栓7.7拔出,使第一压头7.6a和第二压头7.6b分别压在上卡圈放置柱4.2和下卡圈放置柱4.3的卡圈上。
63.如图25所示,此时,第一开口调整件8.4的第一调整块8.45位于上卡圈放置柱4.2最底部的上卡圈的开口内;第二开口调整件9.4的第二调整块9.45正好位于下卡圈放置柱4.3的下方,第二滑动部9.41远离压条下压部9.52,第二开口调整件9.4在第二弹簧9.2弹力的作用下向上抬起,使第二调整块9.45插入下卡圈的开口内,对下卡圈的开口方向进行调整。第二调整块9.45和第二连接部9.43延伸至承载台3的u型通道3.1内。
64.然后,手动推动把手6.11,通过把手6.11带动第二传动板6.8向左运动,第二传动板6.8带动下压板5.2、第二开口调整件9.4等同时向左运动,在下压板5.2推动下卡圈的同时能够保证第二调整块9.45始终处于下卡圈的开口内,保持下卡圈的开口方向。当第二限位柱6.10抵在第一固定块6.5上时,会通过第一定位块带动第一传动板6.4,随同第二传动板6.8同时向左运动,此时,如图26所示,上卡圈正好位于下卡圈的正上方,当接近母头时,继续推动推动把手6.11,顶块顶起部8.52运动至第一滑动部8.41的下方,将第一开口调整
件8.4向上顶起,使第一调整块8.45从上卡圈的开口内脱出;同时,第二滑动部9.41运动至压条下压部9.52的下方将第二开口调整件9.4向下压下,使第二调整块9.45从下卡圈的开口内脱出,此时,继续推动把手6.11,可以通过上压板5.1和下压板5.2快速将上卡圈和下卡圈分别压入母头的上卡槽和下卡槽内。
65.图26中箭头表示压卡圈时,第一传动板6.4和第二传动板6.8的运动方向。
66.以上述依据本发明的理想实施例为启示,通过上述的说明内容,相关的工作人员完全可以在不偏离本发明的范围内,进行多样的变更以及修改。本项发明的技术范围并不局限于说明书上的内容,必须要根据权利要求范围来确定其技术性范围。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