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汽车用电致变色遮阳板及汽车的制作方法

2022-04-17 02:20:22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技术涉及汽车配件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汽车用电致变色遮阳板及汽车。


背景技术:

2.汽车行驶过程中,经常会出现前方强光刺目的情况,而现有汽车遮阳板多数为不透光的遮阳板,放下遮阳板时严重影响了驾驶员的视野范围,并且使用过程中需一只手进行操作,一只手扶住方向盘,频繁操作时严重影响车辆行驶安全。


技术实现要素:

3.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汽车用电致变色遮阳板,其能够改善现有的遮阳板在频繁操作时存在安全隐患的问题。
4.本技术的另外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汽车,其包括上述汽车用电致变色遮阳板,其具有该汽车用电致变色遮阳板的全部特性。
5.本技术的实施例是这样实现的:
6.本技术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汽车用电致变色遮阳板,包括:转轴、电致变色器件、感光单元和控制单元;
7.所述电致变色器件连接于所述转轴,所述电致变色器件能够随着所述转轴的转动而改变位置;
8.所述控制单元与所述电致变色器件、所述感光单元电连接,所述控制单元能够根据所述感光单元的反馈信号,控制所述电致变色器件的透光率。
9.另外,根据本技术的实施例提供的汽车用电致变色遮阳板,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的技术特征:
10.在本技术的可选实施例中,所述电致变色器件为无机电致变色器件、有机电致变色器件或者液晶电致变色器件。
11.在本技术的可选实施例中,所述电致变色器件为氧化钨电致变色器件、氧化镍电致变色器件、紫罗精电致变色器件、染料液晶电致变色器件或者偏光型液晶电致变色器件。
12.在本技术的可选实施例中,所述汽车用电致变色遮阳板还包括连接构件,所述电致变色器件通过所述连接构件连接于所述转轴,所述连接构件固定于所述转轴,所述电致变色器件的至少一条侧边与所述连接构件连接。
13.在本技术的可选实施例中,所述连接构件为连接框,所述电致变色器件的侧边均连接于所述连接框,所述连接框的顶部连接于所述转轴。
14.在本技术的可选实施例中,所述连接构件为连接梁,所述电致变色器件的顶部与所述连接梁连接,所述连接梁固定于所述转轴。
15.在本技术的可选实施例中,所述控制单元包括自动模块和手动模块,所述自动模块、所述手动模块均与所述电致变色器件电连接,所述自动模块通过所述感光单元的反馈
信号控制所述电致变色器件的透光率,所述手动模块用于手动调节所述电致变色器件的透光率。
16.在本技术的可选实施例中,所述控制单元还包括电源模块,所述电致变色器件通过所述电源模块供电。
17.本技术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汽车,包括车体和上述任一项所述的汽车用电致变色遮阳板,所述汽车用电致变色遮阳板设置于所述车体的前挡风玻璃的上沿附近。
18.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19.本技术的汽车用电致变色遮阳板的控制单元可以根据感光单元的反馈来控制电致变色器件的透光率变化,并且通过转动转轴即可调整电致变色器件的位置,如同操作普通的遮阳板一般,使用方便且无需频繁操作,有效克服了现有的遮阳板使用时的安全隐患问题。使得使用该汽车用电致变色遮阳板的汽车也一定程度提高了安全性。
附图说明
20.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技术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21.图1为本技术的实施例提供的汽车用电致变色遮阳板的示意图。
22.图标:10-转轴;20-电致变色器件;30-感光单元;40-控制单元;51-第一连接线;52-第二连接线;60-连接构件。
具体实施方式
23.为使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技术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24.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技术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技术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技术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25.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26.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27.在本技术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
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实施例
28.请参照图1,本技术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汽车用电致变色遮阳板,包括:转轴10、电致变色器件20、感光单元30和控制单元40;
29.电致变色器件20连接于转轴10,电致变色器件20能够随着转轴10的转动而改变位置;
30.控制单元40与电致变色器件20、感光单元30电连接,控制单元40能够根据感光单元30的反馈信号,控制电致变色器件20的透光率。
31.其中,控制单元40通过第一连接线51与所述电致变色器件20连接,通过第二连接线52与感光单元30连接。
32.关于电致变色器件20,具体的,本技术的电致变色器件20为无机电致变色器件、有机电致变色器件或者液晶电致变色器件。
33.可以选择的是,电致变色器件20为无机电致变色器件时,可以选用氧化钨电致变色器件或者氧化镍电致变色器件。
34.可以选择的是,电致变色器件20为有机电致变色器件时,可以选用紫罗精电致变色器件。
35.可以选择的是,电致变色器件20为液晶电致变色器件时,可以选用染料液晶电致变色器件或者偏光型液晶电致变色器件。
36.汽车用电致变色遮阳板还包括连接构件60,电致变色器件20通过连接构件60连接于转轴10,连接构件60固定于转轴10,电致变色器件20的至少一条侧边与连接构件60连接。具体需要固定电致变色器件20的几条边,可以根据电致变色器件20的强度来选择,比如基材为玻璃或者透明塑料的电致变色器件20,其强度足够,则可以只固定其一边,比如只固定顶边;如果基材强度不算高,则可以将电致变色器件20的边都通过连接构件60固定起来,保障电致变色器件20可以完全展开并保持,以正常工作。当然,对于强度足够的电致变色器件20也可以将各侧边都用连接构件60固定起来,只要能够满足使用需求即可。
37.进一步的,可以选择的是,连接构件60为连接框,电致变色器件20的侧边均连接于连接框,连接框的顶部连接于转轴10。此外,也可以进一步根据电致变色器件20的强度情况,将连接框设计成l型或者u型,以固定电致变色器件20的两条边或者三条边。
38.可以选择的是,连接构件60为连接梁,电致变色器件20的顶部与连接梁连接,连接梁固定于转轴10。当然此处仅是举例连接在顶部,电致变色器件20的侧边也可以用于与连接梁连接,此时连接梁可以是端部连接在转轴10上,而电致变色器件20的侧边则在连接梁的长度方向上固定于连接梁。
39.更进一步的,上述举例主要是针对呈四方形的电致变色器件20,当电致变色器件20的外形轮廓有特殊设计时,比如设计成四边形以上的多边形,或者是特异化的三角形,又或者是轮廓呈异形时,相应的连结构件的外形也可以随之对应设置,只要是可以保障电致变色器件20能够正常随着转轴10转动也转动,以转动到能够用于遮阳的工作位置即可。
40.控制单元40包括自动模块和手动模块,自动模块、手动模块均与电致变色器件20电连接,自动模块通过感光单元30的反馈信号控制电致变色器件20的透光率,手动模块用于手动调节电致变色器件20的透光率。
41.进一步的,控制单元40还包括电源模块,电致变色器件20通过电源模块供电。可以理解的是,该电源模块可以是将外部供电进行变压后给电致变色器件20的模块,也可以是直接具备蓄电电池以直接向电致变色器件20供电的模块,具体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设计。
42.本技术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汽车,包括车体和汽车用电致变色遮阳板,汽车用电致变色遮阳板设置于车体的前挡风玻璃的上沿附近。即,可以替代现有的遮阳板,安装于平常所见的遮阳板的位置,在使用时可以通过手动扳动电致变色器件20或者连接构件60,使得转轴10转动,并改变电致变色器件20到适合遮阳的位置。和平常操作遮阳板的操作一样,并不需要额外学习,使用方便。
43.其中,由于控制单元40包括手动模块,手动模块可以集成在车体的中控台或者方向盘上,通过手动按键的形式,方便驾驶员根据需求调节透光率。
44.本实施例的原理是:
45.现有遮阳板为主要为不透明板和固定透光率的板,不透明板严重影响驾驶员视野,当前方强光移除时,又需要合上遮阳板,尤其是在隧道路段,容易导致操作频繁,而遮阳板需要一只手操作,影响了行驶安全。固定透光率的遮阳板无法根据外部环境的光线强度调节透光率,适用范围窄。
46.cn202021540198.x公布了一种使用感光变色镜片制作遮阳板的技术方案,该方案主要利用感光材料在强光下发生透光率的变化,从而调整遮阳板的透光率。该方案中使用的感光材料为卤化银,在强光下发生分解,颜色变深,在弱光下颜色变浅。但是该材料在实际使用中存在变化速度慢,透光率不可调节的问题。如果汽车行驶在隧道、弯道等明暗交替路段,该方案的变色材料会长期处于深色状态,失去实用价值。另外,该材料的透光率并不可控,无法达到使用者最舒适的透光率。
47.有鉴于此,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汽车用电致变色遮阳板。
48.具体的,工作时,感光单元30可以感应汽车所处环境的光线变化,以获取光线强弱的信息,并将光线强弱的信号反馈至控制单元40,控制单元40可以改变电致变色器件20接收的电荷量、电流、电压以及通电频率,以使得透光率得到调整,并调整到适合驾驶的透光率。比如光线增强时,降低其透光率;光线减弱时,提高其透光率。由于调节的过程是电控实现,并且电致变色器件20的响应速度快,可以在电荷量、电流、电压以及通电频率发生改变时,很快改变透光率,较之现有的依靠感光材料自身缓慢变化来调节透光率的方案而言,能够更好地适应实际的驾驶场景,满足驾驶过程中的遮光需求。更较之普通的不透光或者透光率固定的遮阳板而言,可以在一次将电致变色器件20翻转到位后,不再反复调整其位置,避免频繁操作影响行车安全。当然,本技术还提供了手动调节的选择,可以容许使用者根据自身的需求,控制透光率的增减,以获得适合自身的透光率需求,使用更加灵活。
49.综上所述,本技术的汽车用电致变色遮阳板的控制单元40可以根据感光单元30的反馈来控制电致变色器件20的透光率变化,并且通过转动转轴10即可调整电致变色器件20的位置,如同操作普通的遮阳板一般,使用方便且无需频繁操作,有效克服了现有的遮阳板
使用时的安全隐患问题。使得使用该汽车用电致变色遮阳板的汽车也一定程度提高了安全性。
50.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技术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